s 閱讀頁

4、戲劇之王

  莎士比亞

  (1564~1616)

  [傳略]莎士比亞,英國文藝複興時期戲劇家、詩人。1564年4月23日生於英國中部瓦維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其父是自耕農出身的雜貨商,曾任民政官和鎮長。莎士比亞幼年在當地文法學校讀書,18歲時,同鄰鄉農家女26歲的安妮・哈瑟維結婚。

  1585~1592年間他的情況不詳,被論者稱為“失去的年頭”。大概在1585年後離開家鄉,到倫敦謀生,1590年左右參加了劇團,開始了他的舞台和創作生涯。1598年左右,他作為劇團股東同其他人合建了環球劇場,他以後的戲劇作品主要在這裏公演。但他生前沒出版過自己的劇作。1596年,他以他父親的名義申請到“紳士”稱號和擁有紋章的權利。

  1603年,詹姆士一世繼位,劇團改稱“國王供奉劇團”,他和團中演員被任命為禦前侍從。

  1612年左右他告別倫敦回到家鄉定居。1616年4月23日病逝,葬於聖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遺囑。他的兩個據說比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羅肖特畫像,手跡則有6份簽名和《托馬斯・莫爾爵士》一劇中的三頁手稿。1623年,演員J。海明和H。康代爾把他的劇作印成對開本,收進36出戲(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號稱“第一對開本”。從1772年開始,有人對於莎劇的作者不斷提出過疑問,但都缺乏證據。

  [影響]他出生時,默默無聞;他去世時,舉世聞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為世人留下了37個劇本,1卷14行詩和2部敘事長詩。他的劇本至今還在世界各地演出。在他生日的那天,每年都有許多國家在上演他的劇本紀念他。馬克思稱他是“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他就是英國文藝複興時期最傑出的藝術大師――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的曆史劇、喜劇,特別是悲劇都是過去時代的畫卷,沸騰著幾百年間波瀾壯闊的人類生活,再現了漫長的時代,錄盡了世間滄桑。

  莎士比亞的戲劇多取材於曆史記載、小說、民間傳說和傳統戲劇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曆史現實,宣揚了新興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思想和人性論觀點。由於一方麵廣泛借鑒古代戲劇、英國中世紀戲劇以及歐洲新興的文化藝術,另一方麵深刻觀察人生,了解社會,掌握時代的脈搏,故使莎士比亞得以塑造出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繪廣闊的、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圖景,並使之以悲喜交融、富於詩意和想象、寓統一於矛盾變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點著稱。

  莎士比亞寫的悲劇是他對他那個時代的重大問題深入思考的成果,是新興資產階級思想最生動的形象的再現。他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的誕生,標誌著西方悲劇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莎劇著重描繪處於特殊情境中的悲劇主人公同敵對勢力的衝突以及內心的折磨或鬥爭,借以展示人生價值和現實本質,反映莎士比亞對時代的深刻感悟和思索。莎士比亞運用複仇劇這一傳統形式,向世人展示了全新的典型戲劇衝突,極其深刻地概括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凸現了人文主義者的苦悶和本身的局限性。

  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義或稱人道主義,用他的語言說,就是“愛”。他的作品就是“愛”的觀念多方麵的表現。人文主義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武器。莎氏作品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理想。他生活感受深,善於思考,藝術修養高,作品的形象性強;他吸收了歐洲各國的新文化、新思想,因而他的作品深刻而生動地反映了16世紀至17世紀的英國現實,集中地代表了整個歐洲文藝複興的文學成就。

  文藝複興是歐洲從中世紀封建社會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轉變時期的反封建、反教會神權的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代表歐洲近代資本主義文明的最初發展階段,是人類從來沒有經曆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但丁首先將鐵門推開了一條縫隙,透進一束黎明的光線。意大利人卜伽丘和法國拉伯雷則向中世紀神學發起了最猛烈的攻擊。前者以人性為武器,後者又加上了理性精神。莎士比亞作為接力賽的最後一棒,跑到了文藝複興的預期的終點。在他的作品中,減弱了對中世紀教會和政權的抨擊,因為他周圍的勢力已大不如以前了。從但丁開始的這一偉大運動,在莎士比亞時代終於取得了輝煌的成果。

  莎士比亞是同時代的藝術家中站得最高,看得最遠的。他不是憑借邏輯思維而是依靠感覺所獲得的東西,是哲學家們過了許多年後才加以闡釋的,而莎士比亞在當時就形象地描述出來了。

  每個時代對莎士比亞的評論,都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文學觀點,也反映了莎士比亞作品的某些特點或側麵。莎士比亞的同時代劇作家,本・瓊森稱他為“時代的靈魂”,說他“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千秋萬代”。英國古典主義者蒲伯認為“沒有一個作家,哪怕是荷馬,能比他更應贏得獨創的名聲。”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指出,莎士比亞“有一種無愧為最偉大的天才的崇高思想”。杜勃留洛夫曾言:“但丁、歌德、拜倫的名字常和他的名字結合在一起,可是很難說,他們每個人都是像莎士比亞似的這樣充分地標示出全人類發展的新階段。”

  17世紀興起的新古典主義,在許多方麵都企圖對文藝複興否定。浪漫派在擊潰古典主義時,他們高舉的正是莎士比亞的旗幟。莎士比亞捍衛了文藝複興的成果,並且為後來的浪漫主義、現實主義乃至現代主義開路,近三個世紀的許多重要流派幾乎都從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尋找自己存在的根據,並用莎士比亞為自己張目。

  19世紀,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興起後,莎士比亞風靡歐洲,雨果、司湯達等人在和古典主義鬥爭中,都高舉莎士比亞大旗,鼓吹莎士比亞精神。英國柯勒律治、赫士列特等幾乎把其奉為神明。

  德國狂飆運動也是高唱莎士比亞讚歌,舉著莎士比亞旗幟衝鋒陷陣。海德爾、歌德、席勒都是這個運動的旗手。

  除此之外,許多大作家,如巴爾紮克、狄更斯、雪萊、普希金、屠格涅夫等等,都曾經以莎士比亞作為樣本,在內容和方法上進行仿效,從而在其作品中留下了莎士比亞的影子。

  [餘論]正如法國大文豪雨果所言,莎士比亞“這種天才的降臨,使得藝術、科學、哲學或者整個社會煥然一新”,他的光輝“照耀著全人類,從時代的這一個盡頭照到那一個盡頭”。

  (賈東瀛)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