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通古今之變創一家之言的史學大師

  司馬遷

  (約前145或前135~?)

  [傳略]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市西南高門村)人。西漢史學家太史令司馬談之子。幼年耕讀於故裏。19歲時家徙茂陵,入京師長安。20歲時暢遊大江南北,考察風俗,網羅天下軼事舊聞,入仕初為郎中。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為郎中將,奉使西南夷設郡置吏。元封三年(前108)繼父職,任太史令,得讀史官所藏圖書,獲得了有利的修史條件。太初元年(前l04),司馬遷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曆,並加緊了《史記》的撰述。7年後,即天漢三年(前98),因為李陵降匈奴事辯解而下獄,慘遭腐刑,蒙受了極大的屈辱,痛不欲生。但每當輕生之念萌生,司馬遷耳邊就回響起父親臨終時的遺教,故發願完成一代大典;同時,眼前展現了一幅幅古人發憤著述的畫麵:西伯拘�裏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賦《離騷》,左丘失明著《國語》,孫子臏腳論《兵法》,《詩》三百篇,大都是聖賢發泄憤懣的作品。自古以來,權貴富人生時顯赫,死而名滅,多到不可勝記,隻有那些具有堅強毅力、崇高品格而做出了一番事業的人才能名垂後世。這就是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中一唱三歎,反複申說的“發憤著書”說。受李陵之禍,使司馬遷立場發生了重大轉變。他從個人的悲怨中解脫出來,發憤撰述。出獄後任中書令,雖尊寵任職而心如冷灰。他把自己的憤懣和不平傾注在《史記》中,成為“一家之言”,表達了鮮明的愛憎感情;他同情人民的苦難,揭露專製統治的黑暗,留下了寶貴的實錄作品,這一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脊梁。司馬遷自題其書曰《太史公書》,東漢末通稱《史記》。其傳見《漢書》卷六十二。

  [影響]司馬遷的一生全部貢獻給了《史記》。司馬遷和《史記》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評價司馬遷在中國文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也就是評價《史記》的地位和影響。《史記》是一部空前的曆史巨著,同時也是一部傑出的傳記文學名著,自成一家之言。也就是說,司馬遷集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於一身,在中國封建史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位文化巨人,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見的天才。

  作為一個曆史家,司馬遷在兩千多年前就寫出了一部具有世界史性質的中國通史,即紀傳體《史記》,在史學史上樹立了一座豐碑,開創了一個曆史學發展的新時代。《史記》是一部體係完整、規模宏大、氣勢磅礴、識見超群的曆史巨著,奠定了中國“正史”的基礎。

  嗣後作史,踵其遺軌修成蟬聯而下的列朝正史積數有26種之多,即世所謂“二十四史”加《新元史》與《清史稿》,共26種,4042卷,洋洋數千萬言,按各史的朝代序列完整無缺地保存下來,故學術界有全史之稱。記事起黃帝迄大清,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發展的規模體製,載述畢於此編,司馬遷的首創之功可與日月並垂懸。

  作為一個文學家,司馬遷是無與倫比的人物傳記作家。《史記》以人物為中心,係統地敘述了我國古代首尾三千年間各色各樣人物活動的曆史,展示出一長卷光彩奪目的曆史形象,篇篇傳記都有生動的故事情節,繪聲繪色的活動場麵及細節描寫,生動活潑的口語化語言,直接影響了明清以來的通俗小說和戲劇創作。《史記》的辭彩文章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家喻戶曉,影響了曆代文學大家的成就。唐宋以來古文大家無不熟讀《史記》,汲取營養,號稱唐宋八大家的韓愈、歐陽修等在古文運動中,就把《史記》作為一麵旗幟。在散文發展史上,《史記》也起著承先啟後的作用。

  作為一個思想家,司馬遷其可貴的精神品德和崇高人格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一是忍辱負重,發憤著書,實現了成一家之言的理想;二是不斷地勇於探索和創新,創造了劃時代的紀傳體通史;三是嚴肅地忠實於信實可靠的曆史不與聖人同是非。這三個方麵的合一,鑄成了司馬遷的才、學、識。下麵著重談談司馬遷的創新與實錄,二者既有區別而又統一。

  創新既是司馬遷品格的集中反映,也是《史記》的最大成功。《史記》這部巨著,從內容到形式,都是劃時代的創新。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司馬遷創造了“紀傳通史體史記”,可用四字簡評,曰“體大思精”。體大,是指《史記》的五體形式;思精,是指《史記》內容的全麵性和係統性。《史記》五體本紀、表、書、世家、列傳,分開來看又各自成為一個獨立的係統,首尾完俱貫通曆史發展的線索,各有不同的側麵和重心。五體合起來看又是組織嚴密互相交融的一部著作,自成一家之言。正因為它體例完備,才能容納豐富的曆史素材,在有限的篇幅之內使政治、經濟、文化、學術、民族、社會以及自然界的星象、曆法、地理等無所不包。所以晉人張輔說,司馬遷作史,“辭約而事舉,敘三千年事,唯五十萬言”(《晉書・張輔傳》)。清趙翼稱它為“全史”,並說:“自此例一定,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範圍。”(《二十二史劄記》卷一)

  司馬遷所以能夠創新,主要是他立意高遠,能夠堅持實錄的寫作精神。西漢一代大儒都推尊《史記》為實錄。班固說:“自劉向、揚雄博極群書,皆稱遷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漢書・司馬遷傳》)堅持實錄是司馬遷的崇高史德,為他高遠的述史理想服務。司馬遷的述史理想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報任安書》),拿出自己的獨到見解來回答曆史是怎樣變化發展的,所以他不與聖人同是非,突破了舊的思想傳統和官方哲學的框架。這種創新思想,集中地表現在讚揚道家以及為商人、遊俠立傳這幾個方麵。班固說:“是非頗繆於聖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序遊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賤貧,此其所敝也。”(《漢書・司馬遷傳》)班固所批評的司馬遷之“敝”,恰恰是司馬遷思想中光彩奪目之“明”。司馬遷“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是肯定文景之治的升平而否定漢武帝的多欲所造成的衰敗;述貨殖為商人立傳,是肯定商人促進生產發展,對社會經濟的繁榮所做的貢獻;頌遊俠,是肯定這一類人能夠犧牲自己、救人之急的道德。實際上,司馬遷是通過頌黃老、商人、遊俠來表達他對開明政治的向往,對人民求利和反強暴的肯定。這些思想正體現了《史記》褒貶人物和曆史事件的尺度不是受統治階級正統思想的約束,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從被壓迫人民的利益來立論,這無疑是那個時代最進步的思想。

  [餘論]司馬遷集史學、文學、思想於一身,是一位難得的全才和奇才。但司馬遷不僅僅是學問家,而且是站在時代前列的先覺者。他創紀傳體,以人物為中心勾勒曆史發展大勢,這一先覺,乃是以英雄史觀取代天命史觀,其本身就是思想史上的一場大變革。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用血和淚寫就的鴻篇巨製《史記》,不僅僅是一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打開了一扇曆史研究之門,這扇門,為世界上所有熱愛和關注曆史的人敞開。

  (張大可)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