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6、打破黑暗的光芒之子

  伏爾泰

  (1694~1778)

  [傳略]伏爾泰,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和導師。原名弗朗索瓦・馬裏・阿魯埃,1694年11月21日生於巴黎一個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當時正值“太陽王”路易十四親政的第三十四個年頭,封建專製主義發展到頂峰。

  1704~1711年,伏爾泰在耶穌會創辦的大路易中學讀書。在這期間,他受到自由主義思潮,特別是P。貝勒的反宗教狂熱著作的影響,貝勒以哲學為中心的懷疑原則和向宗教挑戰的精神對伏爾泰影響深遠。畢業後,伏爾泰以寫諷刺即景詩為起點,開始了文學創作生涯,他以犀利的筆鋒抨擊封建專製統治和天主教會,因觸犯王室貴族於1717年被關進巴士底獄。1718年出獄後,他的第一部悲劇《奧狄浦斯王》發表並在巴黎法蘭西劇院公演,演出獲得巨大成功,伏爾泰這個名字幾乎在一夜之間盡人皆知。1726年,伏爾泰來到英國,當時的英國已經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與新貴族妥協的資產階級政權,英國政治上的開明、經濟的繁榮和自由的氣氛與路易十五統治下的法國形成鮮明的對比。在英國期間,他極端推崇“光榮革命”後確立的君主立憲政治製度,I。牛頓和J。洛克的思想對他產生了巨大影響。1729年回到法國後,伏爾泰積極從事啟蒙宣傳。1734年,《哲學通信》在法國出版,由於伏爾泰在書中讚賞英國的信仰自由和政治自由,介紹牛頓和洛克的先進思想,而批評、揭露法國政府和天主教會,使法國政府大為震怒,結果《哲學通信》遭取締焚毀。伏爾泰於是遠離巴黎,在洛蘭省的西雷城堡居住15年潛心著述,發表了《形而上學》《牛頓哲學原理》等哲學專著。1745年,伏爾泰被委任為法蘭西史官。1746年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1750年應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邀請赴柏林,在德國期間,他出版了著名的史學專著《路易十四時代》,係統論述了其開明君主製的政治主張,試圖在普魯士推行。1755年,認清了腓特烈國王真麵目的伏爾泰失望地離開德國,到法國與瑞士邊境的一個莊園定居下來。從此,伏爾泰開始了其反封建的新階段。

  在此之前,伏爾泰就與D。狄德羅、愛爾維修等著名學者聯係密切,並以積極誠懇的態度參加了《百科全書》的編寫,以此猛烈抨擊封建專製和宗教狂熱,開展爭取民主自由的鬥爭。這一時期,他除繼續創作一係列的戲劇作品外,還完成了《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羅斯》、《議會史》等著作。隨著啟蒙運動的不斷發展,伏爾泰的聲望與日俱增。1774年,昏庸的路易十五去世。1778年初,84歲高齡的伏爾泰返回闊別了28年的巴黎,受到巴黎市民的隆重歡迎,從而確立了他在法國啟蒙運動中的領袖地位。同年5月30日,伏爾泰病逝。

  [影響]作為法國啟蒙運動的思想家,伏爾泰高舉民主、自由、平等的大旗,抨擊封建專製主義和天主教會的黑暗統治。伏爾泰繼承了英法兩國曆史上的先進思想,特別是從洛克那裏接受了經驗論,結合法國當時的社會實際,形成了其自由的自然神論的唯物主義經驗論,並且在接受牛頓關於自然界都受引力定律統一支配時,沒有陷入宿命論,從而確立了在政治上爭取個人自由的理論基礎。

  伏爾泰的哲學思想是以承認世界的客觀實在性為前提的。在《形而上學》中,他以肯定物質世界的客觀性為前提,進而論證了一切觀念都來自感官對外界事物的感覺,指出感覺是觀念的唯一來源。這樣,他就在繼承和發展洛克的經驗主義原則上,克服了洛克唯物主義感覺論的不徹底性,即克服了洛克全部哲學的唯物主義經驗論與其唯心主義的“反省觀念”的矛盾。同時,他還批判了貝克萊的主觀唯心主義和笛卡爾的“天賦觀念”,認為感官是我們認識外界的必須門戶,感覺是以外界對象為前提的,感覺愈多,觀念也愈多。伏爾泰以其自然神論形式表現出來的唯物主義,不僅有力地抨擊了基督教神學,而且在反對17世紀的形而上學,特別是在反對笛卡爾的二元論和萊布尼茨的“單子論”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盡管他的哲學思想仍帶有明顯的機械性和曆史唯心主義的局限性,但他通過《哲學通信》、《形而上學》《牛頓哲學原理》等哲學專著奠定的唯物主義路線,在當時的宗教神權籠罩下的法國乃至整個歐洲來說,無疑對啟蒙運動的開展產生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始終不渝地對教會和宗教迷信進行揭露、嘲諷和批判,是伏爾泰全部啟蒙活動的主要內容。伏爾泰認為,天主教會的統治是人類理性發展的主要敵人,教會的蒙昧主義造成社會上的普遍愚昧和宗教狂熱,這種宗教迫害和神學蒙昧主義同君主專製製度結合在一起,阻礙了人類理性的發展。他針對教會提出了著名的戰鬥口號“打倒醜類”,在團結宗教力量方麵起了重要作用。所謂“醜類”就是指教士,這一口號是他全部活動的綱領,他號召一切社會進步力量同宗教作鬥爭。在伏爾泰看來,天主教就是建立在“最下流的無賴編造出來的最卑鄙的謊話”基礎上的,是“最卑鄙的混蛋做出的各種最卑鄙的欺騙”的產物。宗教迷信和教會統治是人類理性的大敵,蒙昧主義是一切社會罪惡的根源。伏爾泰始終不渝地用各種形式與教會和宗教狂熱作鬥爭。他用撼動人心的悲劇的力量驅逐彌漫法國社會的宗教穢氣,向人民群眾灌輸對教會和宗教偏見的仇恨,宣揚理性、科學、信仰自由和宗教寬容思想,在啟蒙運動中發揮了巨大的戰鬥作用,產生了深遠的曆史反響。他用史詩和即興諷刺詩嘲笑教士的偽善、卑鄙和無恥,常常引起社會共鳴和反動勢力的驚慌失措。他運用自己的哲學武器,集中批駁了在18世紀已經走向反動的形而上學思辨體係,從理論上啟迪了人們的思維,打擊了宗教的囂張氣焰。

  在政治製度上,伏爾泰深受英國君主立憲製的影響,傾向於實行開明君主製,反對實行民主政體,主張下院、上院、國王三者之間互相節製。但是,他對“開明君主”抱有的幻想卻在腓特烈身上遭到了慘重失敗。

  伏爾泰認為,自由、所有製和平等是公正的社會秩序的基礎。平等,指人的天賦能力的平等和運用這一能力的平等,還包括法律麵前的平等,廢除等級特權。自由,指遵循法律行事,他特別強調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認為這兩種自由是其他一切自由的保障。伏爾泰還對盧梭的“自然狀態”的觀點提出批駁,他歌頌理性,推崇文明,強調科學技術、文化藝術和社會生產的發展有利於社會曆史的前進。在《百科全書》的編撰過程中,他傾注了向陳舊腐朽的封建製度進攻和傳播資產階級的自由主義的精神。

  隨著歲月的流逝,麵對殘酷的現實,伏爾泰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人間苦難的根源在於腐朽反動的封建經濟製度、政治製度和反動教會的精神統治。他完成了大量的戲劇、小說和著作,用嬉笑怒罵的筆鋒觸及社會的每一個領域,橫掃社會的每一個黑暗角落。他尤其注重教導人們用智慧啟迪愚昧,用科學武裝頭腦,用理性陽光驅逐現實的黑暗。他清醒地認識到,反對神權統治,反對宗教迷信,批判信仰主義和蒙昧主義,打碎天主教加諸法國社會的精神枷鎖是推翻封建專製統治的前提。

  [餘論]伏爾泰以其敏銳的思想、淵博的學識成為法國啟蒙運動的開拓者和巨擘。麵對天主教會的黑暗統治和封建專製的殘酷壓迫,他以其知識和智慧進行了堅忍不拔的鬥爭,試圖用理性來驅除蒙昧,體現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生氣勃勃的革命精神。他的思想為聲勢浩大的法國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正是在他的思想的引導下,法國資產階級製定出了革命的綱領性文件,著名的《人權宣言》。

  (王海波)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