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9、第一個蘇維埃國家的創建者

  列寧

  (1870~1924)

  [傳略]弗拉基米爾・伊裏奇・列寧,馬克思、恩格斯事業和學說的繼承者,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蘇聯共產黨的創始人,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1870年4月22日,列寧出生於辛比爾斯克城(今烏裏揚諾夫斯克)。1891年,列寧自彼得堡大學畢業。1895年秋,列寧在彼得堡創立“工人階級和解放鬥爭協會”,當年12月被捕。

  1897年列寧被流放到西伯利亞,1898年與克魯普斯卡婭結婚。1900年,列寧在國外創辦《火星報》,1903年,布爾什維克派形成,列寧成為領袖,領導俄國國內的工人運動。“一戰”爆發後,列寧提出了“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口號。1917年4月,列寧回到俄國,提出了著名的《四月提綱》。11月7日,領導了改變世界的“十月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1918年起,列寧領導俄國人民經過三年戰鬥,擊潰了國內外反動勢力對蘇維埃政權發動的攻擊。1921年,列寧提出了新經濟政策綱領,以取代戰時的共產主義政策。1924年1月21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因病逝世。列寧一生進行了大量的寫作,其作品收集在《列寧全集》裏。

  [影響]列寧是20世紀偉大的政治活動家,他對世界曆史的發展,尤其是對俄國曆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列寧通過其畢生的奮鬥揭開了人類曆史的新篇章。

  列寧是蘇聯共產黨的創始人。在俄羅斯進入帝國主義時代之後,要想取得革命的最終勝利,就必須要建立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思想武裝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以領導革命。列寧把建立一個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作為他孜孜以求的目標。1895年秋,列寧在彼得堡創建了“工人階級和解放鬥爭協會”,它是俄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萌芽。1898年3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成立,列寧當時尚在流放中,他參加了該黨。1903年,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了黨綱和黨章。但在黨章問題上,黨內發生了分裂,出現了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和以馬爾托夫為首的孟什維克。在隨後的歲月裏,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同機會主義的孟什維克展開了不可調和的鬥爭。1905年的革命失敗後,列寧又領導布爾什維克同“取消派”、“召回派”作了堅決的鬥爭,捍衛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發展了黨的力量。1912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在布拉格召開第六次代表大會,孟什維克被驅逐出黨組織。從此,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政黨,它就是蘇聯共產黨的前身,它的創立為俄國革命的成功提供了組織上和領導上的保證。

  列寧是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在一生中他寫了大量的著作,闡述他的革命觀點與理論,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學說,並對馬克思主義做了補充和發展,創立了列寧主義。列寧是在同各種派別的思想作鬥爭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繼承的。1899年,列寧寫成《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用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說分析並闡明了俄國革命的不可避免,給民粹派以致命的打擊。1902年,列寧寫成《怎麽辦》一書,批判了伯恩斯坦的機會主義,闡明了工人階級鬥爭需要正確的革命理論的指導。1908年寫成《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對修正主義和資產階級唯心主義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在《戰爭和俄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的破產》等文章中,列寧論證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戰爭與和平,關於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和策略。在1915年寫的《論歐洲聯邦口號》一文中,列寧首次提出了社會主義可能在少數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成功的結論。在1916年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中,列寧指出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前夜,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已經開始。這是一部劃時代的著作,它發展了馬克思主義。1917年列寧寫成《國家與革命》一書,在國家和無產階級專政問題上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指明了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意義和任務。在書中列寧還論述了國家消亡的經濟基礎,揭示了共產主義社會兩個階段的基本特征。

  總之,列寧通過他的著作以及革命實踐,極好地繼承與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為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提供了理論上的指導。

  列寧是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領導者,他開創了俄國曆史的新時代,也開啟了人類曆史的新紀元。

  1905年,俄國革命爆發後,列寧立即製定了布爾什維克在此次革命中的策略。他指出,在此次革命中無產階級應該成為領導力量,無產階級應該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掌握領導權,無產階級在革命中是否擁有領導權將決定革命的前途和結果。曆史證明了列寧是正確的。1917年4月,列寧回到俄國,他提出了著名的“四月提綱”,明確提出了從資產階級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的方針。在以後的日子裏,列寧一麵領導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的工作,一麵指導黨的機關報《真理報》的編輯工作,並寫了大量的文章宣傳布爾什維克的策略與方針,從思想上武裝了布爾什維克,增強了他們革命勝利的信念。同年的“七月事變”使俄國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麵結束了,蘇維埃政權被取締,列寧被迫轉入地下工作。9月列寧在信中提出了通過起義把政權轉歸蘇維埃以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新方針,列寧已從和平奪權發展到暴力革命的思想。10月列寧到達彼得格勒,以加強對革命的領導,他起草了武裝起義的決議,並親自指導起義的準備工作。10月24日(公曆11月7日),在彼得格勒爆發俄國革命,起義者攻下冬宮,宣告臨時政府被推翻,國家政權已轉入到蘇維埃的手中。這就是偉大的十月革命,它掀開了人類曆史的新篇章,宣告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高潮到來了,它深深地改變了曆史的命運。而這場革命的發動與最後的成功,與列寧的指導密不可分。

  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又領導著俄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開始在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道路上勝利前進。十月革命後,俄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但也正麵臨著一個極端困難的局麵。

  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人領導俄國人民經過三年的浴血奮戰,粉碎了帝國主義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的武裝幹涉,鎮壓了白匪的叛亂,鞏固了無產階級專政。隨後列寧又領導布爾什維克黨人總結了經驗和教訓,及時地調整政策,在全國實行新經濟政策,把工作的重心轉向經濟建設,開始了俄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時期。列寧提出了俄羅斯電氣化計劃,提出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任務。在列寧生命的最後期間,他仍然在關注著俄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並提出自己的建議。

  列寧同時還是一個偉大的國際主義者,是被壓迫民族的導師與朋友。1919年,列寧創立了共產國際,親自組織並指導了共產國際的前幾次代表大會。在第二次共產國際代表大會上,列寧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闡明了民族和殖民地問題,論述了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的思想。列寧時刻關心著國際範圍內的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鬥爭,他對中國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希望,並對中國人民尋求民族解放的鬥爭給予了高度的讚揚。

  列寧通過他個人的傑出活動在俄羅斯創建了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布爾什維克黨,並同布爾什維克黨人一起引導俄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在落後的俄國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這是人類曆史上新型的國家政權,他和布爾什維克黨人一起引領俄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階段,人類曆史上一個全新的國家、全新的社會出現了,世界曆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列寧開創了人類曆史的新時代,他成功的革命實踐在人類數千年的曆史中是無人能比的,他給世界帶來的震驚,給曆史造成的影響在20世紀也是無與倫比的。拿破侖、華盛頓、羅斯福雖然偉大,但他們均沒能開創一個新的曆史時代,沒能為人類社會的組織和發展提供一個全新的選擇和模式,列寧做到了這一點,這是他超乎尋常的偉大之處。

  [餘論]列寧把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他是馬克思主義的偉大繼承者,在他的革命實踐中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即列寧主義。他領導的十月革命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極大地推動了殖民地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鬥爭,由此而導致了殖民體係的崩潰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潮的到來,這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麵貌和格局,推動了人類曆史的進步。列寧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已同馬克思主義一起成為指導人類追求進步的思想武器,是列寧貢獻給人類思想寶庫的瑰寶。列寧對曆史、對人類做出的偉大貢獻永垂不朽。

  (邢學敏)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