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章 掃滅六國,兼並山東

  秦王嬴政在親政之後先後用了九年的時間,在秦國政壇上鞏固了自己至尊無上的地位,完成了滅亡山東六國的戰略方針的製定,同趙國在軍事上進行了全麵的較量,終於從公元前230年起,全麵發起了曆時10年的滅亡六國的兼並戰爭。

  滅韓國,韓軍一戰而潰

  秦王嬴政把征服的利刃率先指向了已經臣服於自己的韓國。選擇韓國動手,嬴政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首先,韓國和秦國相連,地處秦軍東進的要衝,乃“天下之咽喉”,曆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它的滅亡,勢必會為秦國東出函穀關提供條件。由於韓國對於秦國的重要戰略位置,早在秦惠王時期,張儀就製定了“下兵三川”、“挾天子以令天下”的滅韓主張。其次,在當時山東六國中,韓國的實力最為弱小,再加上韓國的大權一直被貴族公仲、公叔等人把持,國王沒有實權,從而導致政治腐敗,江河日下,國力日衰,整個國家已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因而,韓國別無選擇地成為秦滅六國的第一個戰略目標。

  而親政後的嬴政更加勵精圖治,使原本就強大的秦國在這位年輕君王的治理下,更加國富兵強、實力雄厚,滅韓國似乎如探囊取物般輕而易舉。當秦國的軍隊壓境,韓國岌岌可危的情況下,昏庸無能的韓王安惶惶不可終日,為了苟延殘喘,韓王安竟想出一條“妙計”:他派出當時著名水利工程專家鄭國西行遊說秦國,鼓吹秦國在關中地區修建工程浩大的農田水利工程,企圖以此使秦國投入大量的人力與財力,疲敝秦國,使秦國無暇東顧,難以發兵入韓。鄭國入秦後,秦王果然接受了鄭國的建議,在關中修渠,韓王安以為秦國中計,可以高枕無憂了。不久秦國發兵攻韓,韓王安派韓非出使秦國,勸秦王伐趙。韓非入秦後,建議秦王先攻打趙國,他說:“韓國向秦國稱臣納貢30餘年,經常出兵協助秦國攻擊各國,其政治地位與郡縣無異,而秦趙兩國積怨甚深。趙國聯絡諸侯,秣馬厲兵,與秦抗衡,這是秦之大患。現在大王釋趙之患,而攘內臣之韓,這是非常不明智的。韓國雖小雖弱,卻是眾誌成城,未必可一戰而克。如果攻滅韓國之舉導致諸侯震驚,反而會強化各國合縱,這可是秦之大禍啊!因此,秦國要想成就霸主之名,應首先把矛頭對準趙國,並以各種手段破壞六國合縱,以迫使楚、魏向秦國稱臣,齊、燕與秦國交好。趙國衰敗,韓國必亡。待敗趙、亡韓之後,再逐個擊滅各國。”

  盡管李斯等人認為韓非所獻方略是“詐謀”,意在“釣利於秦”,可精明的秦王嬴政在經過仔細斟酌後,還是采取了韓非“舍韓攻趙”的策略,先從北翼攻打趙國,徹底壓倒趙國,使之自顧不暇,無力援助韓、魏,以便於秦國啟動逐一消滅六國的戰爭行動。

  嬴政按分兵攻趙、攻魏、攻楚的策略,集中全力多次進攻趙國。盡管遇到趙國名將李牧的有效抵抗,但同時趙軍也受到重創,使趙國“亡卒數十萬,邯鄲僅存”,從此喪失了牽製秦軍、屏蔽關東、救援韓魏的能力。

  另一方麵,韓王安見韓非入秦後,秦國果然停止了對韓國的軍事行動,再次以為計成,於危巢中夜夜笙歌,安圖享樂。殊不知,韓非入秦獻策隻是暫時延長了韓國的壽命,韓國依然逃不脫率先滅亡的命運。

  公元前231年,魏國被迫向秦國獻地,韓國也被迫把僅存的一部分南陽土地獻給秦國。嬴政認為“舍韓攻趙”戰略已經達到既定的目標,大舉發兵逐一翦滅六國的時機已經完全成熟,便發兵韓國。韓國首遭滅亡的厄運終於降臨了。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秦軍就近滅亡韓國。而此時的韓國已經弱不禁風、不堪一擊了。英勇無比的秦軍將士在幾乎沒有遇到什麽像樣的反抗的情況下,迅速攻入韓國都城新鄭,韓軍一戰而潰,韓王安成了秦軍的俘虜。嬴政把新占領的韓地置為潁川郡,韓國宣告滅亡。這一年嬴政29歲。

  滅趙國,大行反間之計

  秦國滅亡韓國進行得頗為順利,可是滅亡趙國卻不那麽容易。趙國是秦國進行對外兼並戰爭中唯一的強敵,是山東六國中唯一有能力與秦國在軍事上相抗衡的國家,是秦國實現霸業最大的攔路虎。盡管長平大戰40萬趙軍被俘活埋,趙軍元氣大傷,但在此後秦趙之間曠日持久的多次交鋒中,雙方可謂是勝敗參半。

  就在秦滅韓的同時,趙國發生了罕見的大地震,地震過後,又鬧起了多年未遇的饑荒。這個時候的趙國,天災人禍紛至遝來,再加上連年用兵,使得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軍隊得不到應有的補充,王族內部各種矛盾也凸現出來,並且不斷激化,整個國家搖搖欲墜,處在一片恐慌之中,這對於處在秦國巨大軍事壓力之下的趙國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對於秦王嬴政來說,這似乎是上天的眷顧,助他滅趙了。於是,嬴政決定利用這一時機,滅亡趙國。

  公元前229年,年輕的秦王嬴政再次抓住戰機,集中精銳部隊,兵分兩路,大舉進攻趙國。派大將王翦率上地秦兵直下井陘(今河北井陘縣),派楊瑞和率領河內秦軍進攻趙都邯鄲,另派羌瘣率兵助戰。趙王隻好派出李牧、司馬尚率兵抵禦。趙國大將軍李牧是個久經沙場、足智多謀的軍事奇才,秦軍三次出兵攻趙,前兩次都是大敗於他所帶領的趙軍,一度失去了對戰局的控製。李牧也因為抵禦秦軍屢立戰功而被封為武安君。這一次,秦國名將王翦與趙國名將李牧對陣疆場,真可謂棋逢對手。兩軍對壘,相持不下,長達一年之久。

  這時嬴政認識到秦國要消滅趙國,最大阻礙就是趙將李牧。因此,現今的當務之急就是除去李牧,掃清進軍路上的絆腳石。隻要李牧一倒,消滅趙國就指日可待了。然而,對於這位良將來說,相持和強攻都是行不通的,隻能智取。

  於是,嬴政決定大行反間之計。秦王先是派人進入邯鄲城,用重金賄賂趙王寵臣郭開。郭開是個勢利小人,他收受了秦國的賄賂後,就到趙王遷麵前說李牧的壞話,還誣告李牧、司馬尚作戰不力,試圖要叛變降秦,要趙王遷盡快采取行動,以除後患。趙王遷本來就是個昏庸無能之輩,聽了郭開的話,便深信不疑,立即下令免除李牧的職務。秦王又派人潛入邯鄲,遊說趙王遷派遣趙聰和齊將顏聚兩個不懂軍事的人取代李牧。李牧知道此二人不是王翦等人的對手,為了趙國的安危,他拒絕交出兵權。可趙王遷並不理解李牧的苦心,竟然派人將其秘密逮捕,處以極刑,司馬尚也因此受到牽連而被免職。秦王略施小計,就拔掉了使幾十萬秦軍都束手無策的大釘子,將秦國又一次推上了統一的征途。

  三個月後,秦軍在王翦的率領下向趙國軍隊發起總攻,大破趙軍,趙聰死在了亂軍之中,趙王遷成了秦軍的俘虜。趙公子嘉帶領宗族幾百人逃到了代郡,自立為代王。趙國宣告滅亡。秦王嬴政在以邯鄲為中心的地區建立了邯鄲郡,正式把趙地納入秦國的版圖。

  滅燕國,壯士不歸路

  秦國的軍隊在掃平趙國後,燕國成為了秦軍進攻的第三個目標,秦將王翦率領秦軍駐紮在與燕毗鄰的中山(今河北定縣),這引起了燕國的恐慌。再加上公元前230年,秦軍攻入韓都,俘虜了韓王安,接著又發兵攻趙,兵臨易水,早已對燕國構成直接的嚴重威脅,燕國危在旦夕。

  危亡關頭,在秦國做質子的燕太子丹逃歸故國。燕太子丹本是嬴政孩提時的摯友,當初,太子丹在趙國做人質時,兩人交情頗深。後來,嬴政當上了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國去做人質,可是秦王嬴政並未禮待這位兒時的好友,還使其備受淩辱,這讓太子丹心中怨恨不已。

  公元前232年,太子丹尋機逃回了燕國。與此同時,太子丹也清醒地看到秦與燕的勢不兩立,秦國“非盡天下之地,臣海內之王者,其意不厭”。為了挽救在生死邊緣掙紮的燕國,為了一洗自己在秦國所受的淩辱,公元前227年,太子丹派荊軻作為使者,攜帶夾有匕首的燕國督亢(今河北易縣、涿州、固安一帶)地圖連同秦國逃亡到燕國的敗將樊於期的首級,以請求“舉國為內臣”的名義去朝見秦王嬴政,以便行刺秦王,由此,上演了一段“荊軻刺秦王”的悲壯故事。

  荊軻臨行前,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行。高漸離擊築,荊軻和之,慷慨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表達了自己義無反顧的精神。大家聽了非常傷感,皆垂淚涕泣。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前往秦國都城鹹陽。

  至秦國都城鹹陽後,荊軻送厚禮給秦王的寵臣蒙嘉。由蒙嘉進言:“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舉兵以逆軍吏,願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斬樊於期之頭,並獻上燕督亢之地圖,函封後,燕王拜送於庭,派使臣報知大王。”

  嬴政聽後非常高興,於是著朝服,設九賓,在鹹陽宮朝堂上召見燕國使節。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台階。大殿之下,甬道兩邊站立著手持鐵戟的高大衛士,個個威風凜凜,氣氛森嚴。隻見荊軻徐步緩行,神態自若,而秦舞陽見秦國朝堂的那種陣式,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臉色蒼白。這使得秦國群臣大為驚詫。荊軻隻得對秦王說道:“北方蠻夷粗野之人,從未見過如此大的場麵,未免有些害怕,請大王諒解。”嬴政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荊軻從秦舞陽手裏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嬴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圖卷慢慢打開,一一講解。當圖卷展到盡頭時,露出一把鋒利的匕首,嬴政頓時被驚呆了。早有準備的荊軻手疾眼快,左手一把抓住嬴政的袖子,右手拿起匕首,舉刀便刺,不想被他掙脫,嬴政想將佩劍拔出,可劍太長,心裏又著急,一時間,劍沒有拔出來。荊軻再次向他撲來,嬴政隻好環柱逃避,而荊軻緊追不舍。旁邊雖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而殿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定,沒有秦王詔令是不準上殿的,官員中有個侍醫夏無且,急中生智,拿起手裏的藥袋對準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藥袋就飛到一邊去了。最終,秦王在臣下“王負劍(把劍推到背後,好撥出)”的提醒下,才拔出佩劍斬斷荊軻左腿,荊軻栽倒地上,勉強坐起,右手把匕首向嬴政擲去,擊中柱子,射出火花。嬴政再用劍砍他,荊軻用手去接,五個手指應聲而落。最後,荊軻身中八處創傷,他自知大事未成,倚柱而笑,對嬴政說:“今天的事未能成,是因為我想將你生擒,必得到歸還土地的契約以回報太子。”

  此時,侍從的武士已經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而秦舞陽也被侍從的武士砍殺於朝堂的台階下。

  燕太子丹設計刺殺秦王,實屬下策,但也是無奈之舉。從當時的形勢看,無論荊軻的刺殺行動是否成功,都很難挽回燕國覆滅的命運。盡管荊軻慷慨悲歌、為國捐軀的精神一直為人們感歎,但仍不可逆轉秦統一六國的曆史趨勢。

  公元前227年,秦王嬴政派遣大將王翦、辛勝大舉攻燕,燕、代聯軍抵抗,被秦軍破於易水之西。次年,秦軍攻下燕國都薊城(今北京),燕王喜與太子丹逃往遼東郡(今遼寧遼陽)。秦王又派大將李信率軍追擊,在衍水(今遼河流域)大破太子丹軍。燕王喜聽從了代王嘉的計策,被迫縊死太子丹,將太子丹的人頭獻給秦軍求和,暫緩了危局。秦軍便南下攻打魏國和楚國,當魏、楚兩國被滅之後,便轉而收拾燕國。公元前222年,秦軍攻打遼東,俘獲燕王喜,燕國滅亡。

  滅魏國,水漫大梁城

  魏國是秦滅六國的第四個戰略目標,早在秦國還是呂不韋把持朝政的時候,秦國就已經攻下了魏國的20座城池建立了東郡。這樣,秦國的東部就與齊國接壤,並形成了對韓、魏兩國的三麵包圍之勢。所以,在秦王政十六年,韓國被迫向秦國納地稱臣時,魏國也被迫向秦軍獻地。公元前225年,秦國派王賁率軍攻打魏國,包圍了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王賁引黃河、大溝之水灌淹大梁城,三個月後,大梁城牆終於經不住長時間的水淹而崩潰,魏國沒有了防禦工事,魏王隻好向秦軍投降,魏國遂亡。

  就這樣,在不傷一兵一卒的情況下,秦將王賁以水灌大梁城的方式,實現了秦滅六國的第四個戰略目標。

  滅楚國,老將複出

  接著,嬴政計劃滅掉六國中地盤最大的楚國。在禦前會議上,年輕的大將李信認為:楚國雖然地盤很大,但是它的兵力不強,而且早在十幾年前秦國就出兵奪取了楚國的巴蜀部分,如果順江而下,隻要20萬大軍就可以征服楚國。但是老將軍王翦卻不以為然,他認為楚國是個大國,雖然屢次戰敗,但是實力猶存,用20萬人去消滅楚國是不現實的。要滅亡楚國,至少要60萬兵力,而且要穩紮穩打,才能成功。嬴政最後沒有聽取王翦的意見,他委派李信為統帥,帶領20萬兵力南征楚國。王翦見秦王不聽他的意見,就告病還鄉了。

  但是戰爭的結果完全證明了王翦意見的正確,李信的20萬大軍在長江一線遭到楚軍的頑強阻擊,最後後援不及,大敗而回。秦軍損失慘重,兵士死傷無數,7個有名的悍將也戰死了。

  秦王嬴政聞訊大怒,把李信革職,親自跑到王翦的家鄉,請他複出帶兵,並且向王翦認錯。王翦分析,楚國地廣人多,要動員百萬大軍也不難。而且是本土作戰,以逸待勞,秦國軍隊雖然作戰勇敢,但是也要60萬才行。秦王政最後下定決心,派遣王翦率60萬大軍再次遠征。

  王翦大軍浩浩蕩蕩向楚國進攻,楚國也動員全國兵力進行抵抗。王翦到了前方,隻讓兵士修築壁壘,閉門不理楚國大將項燕的一再挑戰。並下令:無論楚軍怎麽辱罵,秦軍將士一律不得出戰,有膽敢違反軍令者,定斬不赦。

  過了一段時間,項燕做出了一個錯誤判斷,他認為秦國新敗,沒有實力和膽量馬上進攻,王翦是在這兒駐防保護已被占領的韓國,於是就放鬆了警惕。就在項燕鬆懈之機,王翦突然發起攻勢,60萬人馬以排山倒海的氣勢衝向楚軍,楚軍迅速瓦解。秦軍乘勝一直打到壽春(今安徽壽縣西),俘虜了楚王負芻。項燕得知楚王被俘的消息,渡過長江,想繼續抵抗。王翦不給項燕以喘息之機,迅速打造戰船,訓練水軍,渡江追擊。項燕見大勢已去,隻得拔劍自殺,楚國滅亡。

  王翦滅楚之後,由他的兒子王賁接替做了大將,北征燕國。燕國在荊軻刺秦王之後,本來已被秦國打擊得十分虛弱,遂於公元前222年滅亡。王賁滅掉燕國以後,還攻占了趙國最後留下的代城,趙國也被徹底消滅了。

  這時候,六國隻剩下了最東麵的齊國。因此,齊國不可避免地成為秦滅六國最後一個戰略目標。

  滅齊國,齊國不戰而亡

  秦王嬴政之所以把齊國列為最後一個戰略目標,是齊國的地理位置和秦國的“遠交近攻”軍事路線和外交路線所決定的。而齊王建的坐觀秦軍逐一滅亡其他國家的“中立”政策,則正中嬴政的下懷。隨著韓、趙、燕、魏、楚山東五國的滅亡,齊國實際上已成為秦軍的囊中之物了。

  其實,齊國權臣早已被秦國重金收買過去,齊王建又向來是不敢得罪秦國的。每逢有諸侯向齊王求救,他總是拒絕。齊王建滿以為齊國離秦國遠,隻要死心塌地聽秦國的話,就不用擔心秦國的進攻。等到其他五國一一被秦國兼並吞掉之時,齊王建才著急起來,趕忙派兵去守西麵的邊界,可是已經太晚了。

  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帶了幾十萬秦兵像泰山壓頂一樣,從燕國南部直撲齊,不費吹灰之力攻入齊都臨淄。齊王建隻好投降,齊國就這樣不戰而亡了。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嬴政終於完成了他曆時10年橫掃六合的兼並戰爭,嬴政成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國的蓋世英雄。

  兼並六國之後,嬴政並沒有立即刀兵入庫、馬放南山,而是進一步開疆拓土,鞏固邊防。他西撫諸夷,東占遼東,南平百越,北卻匈奴,為中華帝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疆域奠定了最初的規模。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