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章 自號“始皇帝”,大權獨攬

  公元前221年,隨著韓、趙、魏、楚、燕、齊山東六國相繼退出曆史舞台,秦王嬴政統一了天下,實現了秦國幾代君主的長期奮鬥理想。自從公元前476年進入戰國時期起,經過250多年各諸侯國間的紛爭,長期諸侯割據的局麵終於結束,大秦帝國在文臣武將震天動地的萬歲聲中正式建立。

  統一天下後的嬴政深知:靠武力統一的天下並不一定長久,他再次想起了韓非曾經為他設計的帝國藍圖。於是,秦王嬴政以秦國製度為藍本,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實行全麵改革。由秦始皇所親手締造的大秦帝國,從製度上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議尊號,自號“始皇帝”

  天下初定,秦王嬴政不失時機地把立國建製提到了議事日程之上,使久積於胸中的帝國藍圖變成輝煌的帝國大廈,並從製度上予以確立、鞏固,以圖傳之萬世。

  在嬴政看來,天下是由他統一的,即將建立的大帝國,也理所當然地要由他一手來締造,這是史無前例的創舉,是前無古人的偉業,因此,他本人在帝國中的地位,便成了他最為關切的問題。於是,“議帝號”成了嬴政和文武百官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因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嬴政認為,“王”的含義狹小,必須更新方可彰顯自己的無量功德和人君的至上權威。於是,便召集群臣至鹹陽宮大殿,商議帝國首腦的“名號”問題。他說:“從前,韓王交出土地,獻上印璽,請求做我秦國守衛邊境的臣子,可不久又背棄誓約,與趙國、魏國聯合反叛秦國,所以我派兵去討伐他們,俘虜了韓王。我認為這很好,因為這樣或許就可以停止戰爭了。趙王派李牧來訂立盟約,我們歸還了他們在我國的質子。誰知不久他們竟然違背了盟約,在太原反抗我們,所以我才要派兵去討伐他們,俘獲了趙國的國王。趙公子嘉竟然自立為代王,所以,理所當然要派兵去討滅。魏王起初已約定歸服於秦,不久卻與韓國、趙國合謀襲擊我國,我國官兵前去討伐,也終於打敗了他們。楚王獻出青陽以西的地盤,不久也背棄誓約,襲擊我南郡,所以必須派兵去討伐,俘獲了楚王,終於平定了楚地。燕王昏亂糊塗,他的太子丹竟然暗中派刺客荊軻來行刺寡人,我國將士前去討伐,滅掉了他的國家。齊王采用後勝的計策,斷絕了與秦國的使臣來往,想要作亂,我國將士前去討伐,俘虜了齊王,平定了齊地。寡人憑著這個渺小之身,興兵誅討六國的暴亂,靠的是祖宗的神靈,六國君王都依他們的罪過受到了應有的懲罰。現在天下安定了,如果不更改名號,就無法顯揚我的功業,傳給後代。今日請眾位卿家前來,就是為商議帝號,不知眾卿家意下如何?”

  大殿之下,丞相王綰、禦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以及文武群臣,70位博士都紛紛搜腸刮肚,冥思苦想。最終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意見,上奏嬴政說:“啟奏大王,臣等認為,從前五帝的土地縱橫各千裏,外麵還劃分有侯服、夷服等地區,諸侯有的朝見,有的不朝見,天子不能控製,現在您興正義之師,討伐四方殘賊之人,平定了天下,在全國設置郡縣,法令歸於一統,這是亙古不曾有,五帝也比不上的。我們恭謹地跟博士們商議認為,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為尊貴。因此,臣等冒死獻上尊號,王稱為‘泰皇’。發教令稱為‘製書’,下命令稱為‘詔書’,天子自稱為‘朕’。”

  嬴政略微沉思了一會兒,說道:“我看把‘泰’字去掉,留下‘皇’字,采用上古‘帝’的位號,稱為‘皇帝’,其他就按你們議論的辦吧。”嬴政接著說道:“朕聽說上古有號而沒有諡,中古有號,死後根據生前品行事跡給個諡號。這樣做,就是兒子議論父親,臣子議論君主了,非常沒有意義,朕不取這種做法。從今以後,廢除諡法。朕就叫做始皇帝,後代就從朕這兒開始,稱二世、三世直到萬世,永遠相傳,沒有窮盡。”

  三皇五帝本就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秦始皇創造“皇帝”這一尊號,不僅滿足了自己內心的強烈欲望,而且輕而易舉地占據了一個精神境界。“皇帝”這一尊號,來源於“三皇五帝”,又高於“三皇五帝”。

  秦始皇還規定“君權神授”,皇帝擁有至高無上、不容侵犯的權力,他必須集國家的立法、行政、軍事、司法於一身,擁有國家的最高權力。

  就這樣,嬴政為自己,也為中國曆史創立了皇帝製度,這一尊號和製度一經創造,就沿用了兩千多年,貫穿著整個中國的封建社會,顯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

  收兵器鑄成銅人

  為了在中國建立一個空前統一的大帝國,秦始皇需要有一個安定的社會秩序,特別是要防止六國諸侯殘餘勢力的死灰複燃。現在,六國龐大的軍事力量皆已瓦解,但卻留下了大量的兵器,而大秦帝國是憑借著武力統一天下的,秦始皇怎能聽任六國軍隊留下的兵器散落於民間而釀成後患呢?於是,秦始皇下令“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

  六國既滅,堆積如山的兵器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價值,在嬴政看來,他已經不需要動用這些兵器去為他完成什麽使命,更不容許有什麽人動用這些兵器來危害自己的江山社稷。於是,秦始皇召集群臣商討如何處理這些兵器。

  在群臣、謀士們的參議下,終於製定處理六國殘留兵器的方案,即將這些兵器全部熔鑄。把鐵製兵器熔鑄成各種農具租給農戶使用,把銅製的兵器熔鑄成樂器和巨型銅人像,後者立於正在修建中的阿房宮前殿的宮門兩旁,既可以使天下人再也得不到兵器,又可以壯天子宮殿之威,同時又可以向天下人宣示永遠都不會再動兵戈,永享天下太平。

  秦始皇欣然地批準了這一建議。至於所鑄銅人的數量,由於秦王朝是“度以六為名”,任何器物的複數都要與“六”相配合,而所鑄銅人像要立於宮門前通道的兩側,當然要鑄十二個銅人。於是下令:“銷鋒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這樣,隻有政府的軍隊擁有武裝,民間擁有武器的權利就被剝奪了,這就大大加大了秦王朝的安全係數。將收繳來的兵器銷毀後,澆鑄成樂器和銅人像,作為宮殿的裝飾品以營造出升平的景象,這的確不失為一個絕妙的主意。

  遷徙山東富豪於鹹陽

  六國滅亡後,秦始皇始終對六國舊貴族、富商大賈不放心,把他們視作擾動天下不安的禍源。這些人在秦滅六國的過程中,並沒有對秦軍進行武裝抵抗,也不公開與秦政權為敵,秦始皇找不出理由在政治上對他們法辦,在經濟上剝奪其財產。為解決這一問題,秦始皇從當年吳起在楚國變法“令貴人往廣虛之地”中得到啟發,於統一天下的當年(公元前221年)斷然下令,將六國舊貴族強行遷至鹹陽。

  隨著這些六國富豪、舊貴族的西遷,他們在當地的勢力、影響也將隨之消失,而他們在當地的財產實際上已被剝奪。這樣他們也就沒有了作亂的資本。因此,強行遷徙富豪、舊貴族於鹹陽,被認為是消除六國貴族在原地所具有的政治、經濟實力的最佳方案,被秦始皇以法令的形式頒布執行。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21年,有12萬戶的六國富豪、舊貴族被強令遷居鹹陽。

  從某種意義上說,收繳兵器並熔鑄十二銅人與強令遷徙富豪、舊貴族,是秦滅六國戰爭在更深層次上的實施與延續。其目的在於徹底鏟除六國的殘餘勢力,為構築未來的帝國大廈提供更加穩固的基礎和安定的環境。在此,我們又一次看到了作為帝王的秦始皇在政治上的深謀遠慮。

  建立專製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製度

  秦始皇所創立的“君權神授”的皇帝製度,賦予了皇帝以“天下之事大小皆決於上”的生殺予奪大權。然而,皇帝為行使這一權力,還有賴於一整套從中央到地方的嚴密的政權機構和官僚製度,有賴於上下有序的承傳製度。

  大秦帝國建立伊始,在實行中央集權的郡縣製度還是實行周以來的分封製度的問題上,在秦國的大臣中曾經引發了一場爭論。

  這天,在朝會上,丞相王綰等人向秦始皇上言道:“各諸侯國新近被攻破滅亡,燕、齊、韓等國地處偏遠,不設置王國,便無法鎮服這些被征服的國家。依微臣之見,不如派遣皇子到燕、齊、韓等地為王,以分陛下之憂,承望聖上準奏,如此則天下甚幸。”

  秦始皇看了一眼跪在大殿之下的王綰和文武群臣,說道:“是否要設置諸侯國,乃國家體製之大事,還需謹慎度之,不知眾卿意下如何?”

  “王丞相所言甚是……”“臣等也認為應沿襲周製,設立諸侯國……”“陛下膝下皇子眾多,若分派至各地為王,的確可以為聖上分憂……”大殿之下,文武群臣都認為王綰等人的意見很有道理。

  看了看議論紛紛的群臣,秦始皇把目光投向了一直沉默著的廷尉李斯身上。他知道,李斯博學多識,而且思維縝密、行事謹慎,此時一言不發,必定有不同的意見。

  “李愛卿,你有何建議,不妨說來聽聽。”

  “啟奏陛下,微臣以為,沿襲周朝的分封製度,甚為不妥。周武王將打下的天下分封給眾多的同姓子弟,分而治之,表麵上是緩解了朝廷的負擔,實際上則是分散了朝廷的權力。而且,這些諸侯王的後代逐漸彼此疏遠,相互攻擊,連周天子也不能禁止。今日,四海之內,幸陛下的神武得以統一,各諸侯國都成為我大秦的郡縣。聖上的諸皇子以及功臣享有賦稅收入及重賞即可滿足。以諸侯國為郡,如此則容易控製,天下人對此也無異議,這才是使國家得以安寧的辦法,而設置諸侯國則對國家不利。”

  嬴政本來就不同意在統一天下之後分封諸侯國,但他見王綰等人提出這一建議,而王綰又身為丞相,不便立即表態,就故意交付眾臣討論,通過不同意見之間相互辯論,來進一步闡述郡縣製的優越性,駁斥實行分封製的主張。因此,他見李斯已經論證了“置諸侯不便”,就在李斯議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指出:

  “天下長期苦戰不休,就是因為諸侯王的緣故。如今,蒙我大秦列祖列宗的神靈庇佑,朕得以統一天下。若再設立諸侯國,這是在他們之間樹立刀兵,如此還想求得安寧,豈不比登天還難?還是廷尉之言有理啊!”

  於是,秦始皇頒布詔令:廢除分封諸侯的製度,全麵推行郡縣製度。以郡作為國家地方政權唯一的存在形式,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以後又陸續增設至四十餘郡),每郡統轄若幹縣。

  秦始皇以戰國時期秦國官製為基礎,把官製加以調整和擴充,建成一套適應統一國家需要的新的政府機構。

  大秦帝國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是“朝廷”,“朝”即宮內皇帝朝見百官、商議並決定國家大事的朝堂,“廷”是宮外國家各職能部門辦事的機關,亦稱“外廷”。朝廷的首腦就是皇帝,他淩駕於律法之上,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對國家一切事務擁有最高決斷權。

  直接隸屬於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即所謂的“外廷”,是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設丞相、太尉、禦史大夫。

  丞相有左右二人,以右為上,掌政事,是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長官,在皇帝的直接領導下,負責處理國家日常的一切行政事務。丞相為“金印紫綬”。

  太尉掌軍事,是中央政府的最高軍事長官,在皇帝的直接領導下,負責處理國家日常的一切軍事事務,戰時擁有領兵作戰的權力,但沒有調兵權。太尉也為“金印紫綬”。

  禦史大夫,主管監察百官。“掌副丞相”,又“掌圖籍秘書”,相對於現在來說是秘書長的職務。禦史大夫“銀印青綬”。

  丞相、太尉、禦史大夫作為皇帝處理國家行政、軍事、監察及文秘三方麵事務的助手,以中央政府中上述三方麵的最高長官的身份直接對皇帝負責,位在皇帝一人之下,居百官之上,合稱為“三公”。

  丞相、太尉、禦史大夫分管國家的行政、軍事和監察大權,並使之互相製約,這就從組織上防止了丞相集行政權與軍權於一身。而主管軍事的太尉隻有統兵權,沒有調兵權,有軍事行動時,往往是由皇帝臨時指派統兵大將,這就使軍權牢牢地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禦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參與機要,最得皇帝信任,對丞相、太尉的權力也有所製約。

  在丞相、太尉、禦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體政務的諸卿,其中有掌宮殿掖門戶的郎中令,掌宮門衛屯兵的衛尉,掌京畿警衛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穀貨的治粟內史,掌山海池澤之稅和官府手工業製造以供應皇室的少府,掌治宮室的將作少府,掌國內民族事務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廟禮儀的奉常,掌皇室屬籍的宗正,掌輿馬的太仆等,統為“九卿”。

  地方行政機構分郡、縣兩級。郡設守、尉、監(監禦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輔佐郡守,並典兵事;郡監司監察。縣,萬戶以上者設令,萬戶以下者設長。縣令、長領有丞、尉及其他屬員。郡、縣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縣以下有鄉,鄉設三老掌教化,嗇夫掌訴訟和賦稅,遊徼掌治安。鄉下有裏,是最基層的行政單位。裏有裏典,後代稱裏正、裏魁,以“豪帥”(即強有力者)為之。此外還有司治安、禁盜賊的專門機構,叫做亭,亭有長。兩亭之間,相距大約十裏。

  統治一個大國,需要全國一致而又比較完備的法律製度。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以秦律為基礎,參照六國律,製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經過漢朝的損益,成為唐以前曆代法律的藍本。

  維持一個大國的統一,還需要強大的軍隊。秦軍以滅六國的餘威,駐守全國。南北邊塞,是屯兵的重點地區。秦製以銅虎符發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領兵者之手,左右合符,才能調動軍隊,這是保證兵權在皇帝手中的重要製度。

  自春秋戰國以來,各國的土地製度、賦稅製度不盡相同。秦自商鞅時廢井田、開阡陌以來,逐漸允許土地私有和自由買賣,土地私有製度得到了迅速發展。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為了在全國範圍內普遍推行土地私有製度,於公元前216年頒發了“使黔首自實田”的法令,讓占有土地之百姓按照實際占有的田畝數向國家呈報並繳納賦稅,國家對他們占有的土地予以保護,承認他們對所占土地的私有權,並在全國範圍內完成了土地私有化進程,使封建土地私有製在法律上得以確認。

  “使黔首自實田”法令的頒布與封建土地私有製在全國範圍內確立,是大秦帝國在土地製度上所完成的一次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改革。從此,封建土地私有製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基礎的核心內容,這是秦始皇對中國曆史發展的又一大貢獻。

  法律的完備和統一,皇帝對軍隊控製的加強,土地私有化製度等等,這些都是專製主義中央集權製度的主要內容。專製主義中央集權製度,在當時的條件下是維持封建統一所不可缺少的條件。但是這種政治製度對百姓的束縛極大;而且它對經濟文化發展的促進作用也可以轉變為阻滯作用,這在封建社會後期更為顯著。

  秦始皇不但建立了一套專製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機構和製度,而且還采用了戰國時期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說”,來宣揚秦代周是順應天意,自己貴為“天子”,是受命於天。

  “五德終始說”認為,各個相襲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順序進行統治,周而複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禮服旌旗等都用黑色;與水德相應的數是六,所以符傳長度、法冠高度各為六寸,車軌寬六尺;水德主刑殺,所以政治統治力求嚴酷,不講究“仁恩和義”;與水德相應,曆法以亥月即十月為歲首,等等。

  秦始皇還確定了一套與皇帝地位相適應的複雜的祭典以及封禪大典,擇時進行活動。秦始皇在鹹陽附近仿照山東諸國宮殿式樣營建了許多宮殿,並於渭水之南修造富麗宏偉的阿房宮。鹹陽宮殿布局取法於天上的紫微宮,儼然是人間上帝的居處,天下一統的象征。秦始皇還在驪山預建陵寢,墓室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他采取這些措施,和他采用皇帝的名號一樣,是要表示他在人間的權力與上帝在天上的權力相當,從而向臣民灌輸皇權神秘的觀念。皇權神秘觀念,是專製主義中央集權製度的思想基礎。

  至此,一個疆域空前遼闊,以華夏族為主體的、統一的多民族的強大帝國崛起於世界的東方。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