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為愛癡狂

  不久順治皇帝因愛妃董氏的病逝抑鬱而終,也有人說順治帝在心灰意冷之後,認為“四大皆空”,無所依戀,便舍棄江山,遁入空門,到五台山剃度修行,病逝於養心殿也許僅僅是個對外托詞,實際上順治並沒有死,而是遁入空門,削發為僧了。後來康熙皇帝雖多次奉母後皇太後(孝惠章皇後)不遠千裏來到五台山,希求夫妻、父子相見,但順治拒不相認,後終成正果。這位風流天子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至於戲曲、小說,更演繹出諸多動人的情節,不知使多少人為之動情,拋灑一把多情的淚水。順治帝篤信宗教是事實,大約開始於順治八年,由於當時漢大學士範文程的引見,他認識了年近六旬的德國耶穌會傳教士,當時在宮廷供職任欽天監監正的湯若望,從此與之結下了“忘年之交”。又因其母孝莊皇太後拜湯若望為“義父”,順治帝也就稱之“瑪法”(滿語意為祖父、祖輩),並常召入宮中,請湯若望講論天文曆法,乃至宗教、政務等等。過從甚密,這也是順治與宗教結緣之始。

  傳說中的順治出家,也並非完全是空穴來風。根據清宮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記載,順治14歲時外出打獵曾會見過一位在石洞中默默修煉了9年的“別山”禪師,順治對其佩服得五體投地,特在京城西苑(今中南海)為他辟出一處“萬佛殿”,供其前來修身。“別山”卻僅僅入宮作了禮節性拜訪後,又飄然而去,回他的山洞去了。這使順治感動不已,思想漸漸超乎塵世,一心向佛,視尊崇高貴的皇帝之位如過眼煙雲了。

  從這以後,順治就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順治十四年(1657),順治帝因身邊太監的鼓動,遂於南海子召見了當時的佛教高僧憨璞聰。聽了他的一番關於佛教經義的談論後,順治帝很是高興,從此便對佛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久又延納南方高僧玉林琇、茆溪森,木陳忞等入京師,供奉於西苑萬善殿,對他們崇禮優渥。十六年,順治帝竟請玉林琇為他起法名,其初不肯,固請之下依之,順治自擇“行癡”,號“癡道人”。後來在他的印璽鈴章中竟有“塵隱道人”、“癡道人”等法號。順治帝虔心佛事,每以講經釋教為常事,甚至董鄂氏也在他的影響下由不信佛到篤信於佛,直至“口呼佛號而終”。在順治帝禦製《端敬皇後行狀》中也說:“後素不信佛,朕時以內典禪宗諭之,且為解《心經》典義,由是崇敬三寶,專心禪學。”

  由於順治帝沉迷於佛事,在他最心愛的人病逝這一無情現實的打擊下,便產生悲觀厭世的情緒,希望遁入空門,以求精神上的解脫。他曾命茆溪森為其削發剃度,決心出家,孝莊皇太後百般勸解,他不聽勸阻,說佛祖釋迦牟尼、禪宗祖師達摩不都是放棄了王位的王子嗎?堅決要落發為僧,癡心禮佛了。皇太後命人急召高僧玉林琇抵京,玉林琇聞知後,一麵痛責弟子茆溪森,一麵命人取來柴薪,倘若茆溪森敢引順治帝為僧,就要將其燒死。並有針對性地勸導他,你的任務不是自己當一個和尚算了,佛需要你在世間護持佛法,保護寺廟,這是更重要、更有意義的工作,且非做皇帝不能完成。無奈,順治帝才勉強答應蓄發留俗。順治出家不成,後來隻好命他的親信太監吳良輔作替身,入憫忠寺修行。

  順治雖然年紀輕輕,但身體素來羸弱,又多情善感,愛妃的早逝,對他的身心都造成極大的傷害,結果,董鄂氏病歿後僅半年他就染上了當時的不治之症——天花,時稱痘症。順治帝身患痘症,自知命在旦夕,後事安排已刻不容緩。由於清初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立儲製度,況且其膝下諸子尚幼,無一個成年皇子,嗣君為誰?這個問題使順治帝躺在養心殿的病榻上輾轉反側,一時難以定奪。最後還是召來了自己與母親孝莊皇太後都極信賴的傳教士湯若望。他雖為異邦之人,但他的話在順治母子的心目中卻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湯若望認為皇三子玄燁可立為皇太子。因為當時順治帝的六子中(長子與四子已夭折),除二子福全和三子玄燁較大外,四個嬰幼兒或剛剛呀呀學語,或尚在繈褓之中。而福全與玄燁雖均庶出,一為寧妃所生,一為佟妃所生,但玄燁自幼受到祖母的鍾愛,想必湯若望也了解其中情況。而且更有說服力的理由是玄燁已然出過天花,而二子福全尚未出過,將來繼承皇位,一旦染上此症,難免還會發生眼下類似的悲劇,這是當時的一大忌。因而,順治采納了他的意見,也得到諸王大臣的讚許。

  對於順治的死亡,正史上的記載是:“正月壬子,上不豫。丙辰,大漸。赦死罪以下。丁巳,崩於養心殿,年二十四。”從壬子生病到丁巳駕崩,前後六天,他有足夠的時間寫下一篇千餘字的遺詔,這份遺詔羅列了自親政以來的十四條“朕之罪”:沒將國家治理好,老百姓沒能過上安生日子,罪一;未能替母親養老送終,罪二;父親死時自己年幼,未能替父親服三年之喪,罪三;未與祖父、父親的子孫們常敘叔侄、兄弟之情,罪四;親近漢族文士,疏遠滿族武將,罪五;對人要求過高,不能舍其短而用其長,埋沒了人才,罪六;姑息養奸,明知有些大臣庸劣不稱職,卻不能及時罷斥(舉有具體實例),罪七;國用浩繁,兵餉不足,隻知讓群臣商議減少俸祿,卻不裁撤宮中費用,厚己而!薄人,益上而損下,罪八;營建宮室,極盡精巧,卻不體恤百姓之艱辛,罪九;董鄂妃逝世,喪葬過於優厚,罪十;不以明朝滅亡為戒,仍然委用宦官,致使其營私舞弊,罪十一;貪圖安逸,接見群臣稀疏,致使上下情誼滯塞,罪十二;自恃聰明,不虛心納諫,致使臣工沉默不言,罪十三;自知有錯,卻不能及時改正,致使過錯越積越多,罪十四。遺詔中除了這比較詳細、比較具體的十四大罪狀,就隻剩下寥寥數語了,無非是讓兒子玄燁即位、令鼇拜等四大臣輔政而已。

  或許,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那麽,就看看他健康時的詔書吧:順治十四年九月,京師地震,順治帝便下詔道:“朕親政七載,政事有乖,致災譴見告,地震有聲。”並要求文武大臣們對他的“闕失”“陳奏毋隱”。順治十七年正月,又下詔說:自己當皇帝已經十七年了,卻“民生猶未盡遂,貪吏猶未盡除,滇、黔伏戎未靖”,有負上天的托付、祖先的寄托與太後的教育,辜負了“四海萬民之望”,深深地引以自責,並宣布,以後凡元旦、冬至及自己的生日,“慶賀表章,俱行停止”,又大赦天下,減免直隸地區的租賦。同年五月,沅州、鎮遠地區出現大旱災,順治再次下詔曰:以前屢次下詔引咎自責,今天細細思考,都是隻做表麵文章,很少有實際效果,如今“寇盜未息,民生困悴”,要求諸臣“凡國計民生利害,及朕躬闕失,各直言無隱”。於是大臣們上書將過失攬在自己身上,順治又道:“朕下詔自責,你們卻合辭引罪,是仍然將朕的罪己詔看成是做表麵文章,沒有領會朕真心改過的意圖啊。而你們不能各抒己見以輔佐朕的不足,也是朕不能專心委任大臣的過失。今後朕一定專心委任,你們也要秉公持正,盡心輔佐啊。”再看看《清史稿》的修撰者對順治的評價吧:“迨帝親總萬機,勤政愛民,孜孜求治。清賦役以革橫征,定律令以滌冤濫。蠲租貸賦,史不絕書。踐阼十有八年,登水火之民於袵席。”簡直是人民的大救星了。修《清史稿》的趙爾巽、繆荃孫、柯劭忞等人,不少是滿清遺老,對清代諸帝自然是隱惡而揚善,溢美之詞更是隨處可見。不過平心而論,順治帝福臨雖算不上出色的帝王,卻也不是個荒淫無道的暴君,比起暴虐的少年皇帝如劉宋前廢帝劉子業、南齊東昏侯蕭寶卷,不知要強上多少倍了。沈淦:《順治帝的罪己昭》。

  順治死後,朝廷依照他的遺囑,將他葬在了清東陵。這塊風水寶地,是順治十四歲那年的冬天,順治在遵化躲避天花時發現並確定下來的。一代天子,竟為天花所迫,不得不離開皇宮,將自己放逐於北方的寒山凍水之間。對於天花,當時的人們幾乎是談之色變。為了不引起朝野的恐慌,清朝正史中有意隱去了順治死於天花的事實,也是在情理之中。

  順治年間,一個叫張宸的官員在個人筆記中記載,正月初七這一天,朝廷傳諭民間不許炒豆,不許點燈,不許倒垃圾。

  順治會見五世達賴圖這些禁忌也隻有在皇帝“出痘”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因此,史學專家們更加確信順治皇帝就是因為天花死去的。

  與平民百姓不同,封建社會皇帝的葬禮有著很複雜的過程,其中每一步程序的進行都有嚴格的規製,都要形成文字記錄,也就是檔案。順治從病重、去世、遺體安放、繼任皇帝和百官不隻一次地致祭、神位奉入乾清宮、擇吉日再奉入太廟、遺體火化、寶宮奉安、地宮下葬,官方檔案中都有時間、地點、儀式、人員等記錄。與生前的順治過往甚密的和尚們也都在他們的著作裏做了紀實的回憶。兩相印證,內容完全一致。如果順治假病逝,而真出家,與天下臣民開一個巨大的玩笑,官方與民間的記載均係遵從順治的囑托而造假,那絕不可能完美到如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檔案與文獻不含一絲瑕疵。馮伯群:《揭秘清宮檔案》,《解放日報》2006年7月18日。

  順治帝死後火化入葬,是清入主中原後的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皇帝,自康熙皇帝始,便循漢製改為土葬了。康熙二年四月二十二日。將順治寶宮(即骨灰罐)送往遵化孝陵安葬,小皇帝玄燁亦要前往為乃父送葬,但因路途較遠,經太皇太後及諸王大臣勸慰乃止。沿途自然有諸多皇家禮儀活動。至六月初六日抵孝陵,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與已逝的孝康章皇後(康熙生母)、孝獻章皇後(董鄂氏)合葬。先期曾遣官祭把,陳奉紙錠3萬、紙錢3萬、紙帛3萬,奠宴25席、全羊7隻,酒15尊,並宣讀祭文,奠酒行禮(《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至時,將世祖章皇帝寶位由大臣奉至地宮,安設寶床正中,孝康、孝獻二皇後寶位分列左右。除了帝後“神位”外,地宮中隻葬有3個骨灰罐,而無隨葬珍寶。從此,順治了卻了一段塵緣,終於與所愛的人長相廝守了……《因愛而亡的皇帝——順治》,華報網,2001年12月21日。

  §§第八章 奪嗣之謎——胤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