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權力爭鬥中的童年

  順治皇帝福臨,生於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死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年僅24歲。在清代的十二位皇帝當中,順治帝算得上是一位很有“特色”的人物。

  順治是清王朝入主中原,君臨全國的第一代皇帝。他也是第一位以幼主身份登基的清帝,繼位時年僅六歲。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十二日,在獨攬大權的攝政王多爾袞病死後,13歲的福臨親政。他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大典,接受諸王群臣朝賀,並頒恩詔大赦天下。他在慶賀典禮中表現出的自尊自信才能胸襟,給所有的人以深刻印象。朝鮮使臣向他們的國主報告說:“清主年今十四,而坐殿上指揮諸將,旁若無人。”福臨向他的臣下表示出遠遠超過他年齡的成熟,令他們十分驚異。

  順治在位18年,大體上可分為兩個時期,前7年是攝政王多爾袞攝政時期,後大約11年即順治親政時期。這在《清史稿》中就有“順治之初,睿王攝政”的記載。

  順治作為大清皇朝入關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在曆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不可磨滅的功績。

  在政治上,他免除三餉,興利除弊,親善漢人;懲治貪汙,整頓吏治。《清史稿》中記載道:“自順治元年五月朔昧爽以前,官吏軍民罪犯,非叛逆十惡死在不赦者,罪無大小,鹹赦除之。官吏貪賄枉法,剝削小民,犯在五月朔以後,不在此例。”順治帝又實行一係列的親民政策,如“軍民年七十以上者,許一丁侍養,免其徭役;八十以上者,給與絹釂米肉;鰥寡孤獨、廢疾不能自存者上官與給養。”不僅如此,他更任用明朝舊吏,文武製科等。從而,鞏固了自身的統治地位。

  在文化上,順治又興文崇教,實行漢化。更值得一提的是順治保護了故宮,即明朝的宮殿,這是在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史上不曾有的。秦始皇以來,所有大一統的王朝,沒有一個把前朝皇宮保留下來。秦朝統一之後,沒有用原來的都城,而是到鹹陽去了,漢朝滅了秦,也沒用,唐朝也是這樣,宋朝也沒有用唐的宮殿,宋朝的宮殿是搬到汴京現在的開封,遼金一直到元,開始明朝也沒有用元朝大都,它在金陵建都,後來才搬過來。所以自秦始皇以來,曆來大一統的王朝對原來的宮城或者毀、或者焚、或者拆、或者遷,蒙古軍隊攻下京都之後,把原來京都的宮殿化為一片焦土,原來一片繁華地,空見春風長綠蒿,長了荒草。順治把明朝的宮殿保護下來,我們今天才能看到明朝的宮殿和清朝宮殿的格局。這樣做不僅有利於保護曆史文物,更重要的是有利於節省開支,緩和民族矛盾,從而推動了親民政策的實行,維護了皇朝的統治。

  在外交上,和善蒙古,治理西藏。這些措施的實行,緩和了邊疆問題,這樣,清政府可以著重著手於朝廷內部整頓等等。為清政府一係列的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時機。

  當然,順治朝也有許多弊政,但總體上講是功大於過。而順治帝的“功”,更是為後來的康雍乾盛世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還是一位罕見的癡情天子,當他深愛的董鄂妃去世後,他轉而消極厭世,最後英年早逝。他是清朝曆史上惟一公開皈依禪門的皇帝,並給後人留下了一個不解的出家之謎。

  我們可以這樣概括:順治朝的18年:剃發、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逋逃,是其六大弊政;定鼎北京,保護皇宮;攻占南京,統一中原;廢除三餉,興利除弊;親善蒙古,治理西藏;懲治貪官,整頓吏治;崇文興教,傾心漢化,則是其六大功績。曆史學家對這段曆史的評價可說是毀譽參半。

  順治在人生的舞台上活動的時間十分短促,24歲時就匆匆謝幕。順治的人生,短暫卻絕不平淡,他的親情,他的愛情,甚至他的死,都讓人褒貶不一,一言難盡。

  近年來,以清宮軼聞秘聞、清代大案要案為題的影視劇接連不斷地上映,圍繞著清朝曆史演繹出來的“大辮子戲”盛演不衰。“順治出家”、“太後下嫁”等各種傳說、戲說一時間沸沸揚揚。人們在欣賞娛樂的同時,也生疑惑,這些故事都是曆史上的真事嗎?讓我們跟隨著曆史的蹤跡去發現真實的順治皇帝。

  清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生於盛京(今天的沈陽)永福宮。據《清世祖實錄》中記載,順治帝福臨出生時“紅光照耀宮,聞經久不散香氣彌漫數日”。他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第九子,生母為永福宮莊妃,也就是後來的孝莊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大玉兒),現在習慣叫孝莊文太後,孝莊是死了以後給她一個諡號。孝莊是個了不起的女人,她身曆五朝,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

  孝莊受到五朝之尊寵,統攝兩朝之養考,就是她撫育了順治和康熙兩代皇帝。應當說孝莊文太後是清朝一位很傑出的女政治家。公元1625年也就是天命十年,莊妃嫁給了皇太極,現在的影視、小說都說是莊妃特別受皇太極的寵愛,其實在曆史上並不是這樣的。

  第一個例子皇太極在崇德元年,他封了一後四妃。在這個四個妃子裏麵,莊妃入宮最早,但是位列第四。位列第一個叫關雎宮宸妃,就是《詩經》的“關關雎鳩”,“關雎宮”的宸妃是莊妃的姐姐,入宮那年都26歲了,年紀很大,而且還結過婚,她比莊妃進宮晚14年,但是她排第一。位列第二個是“麟趾宮”的大貴妃,這個貴妃原來是蒙古林丹汗的遺孀,叫囊囊福晉。位列第三的是“衍慶宮”的淑妃,也是林丹汗的遺孀,叫竇土門福晉。這兩個人都比莊妃進宮晚15年,但是莊妃排第四,這是第一個例子。

  第二個例子莊妃14歲就結婚了,生了順治,順治在皇太極的11個兒子當中,排行排第九,這從側麵反映一個問題就是莊妃不是那麽特別受寵愛的。從以上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皇太極在的時候莊妃並不是特別受寵的。

  那皇太極最寵愛的是誰呢?這個女人就是“關雎宮”的宸妃,就是莊妃的姐姐。皇太極在外麵打仗,聽說宸妃,他的愛妃病重,趕緊騎著馬就返回來,戰場勝敗不管了,一看宸妃,宸妃這時候斷氣了,史書記載,說皇太極見了飛鴻,見他妃子死了,反應是:慟甚,非常悲痛,哀悼不已,甚至迷惘。

  皇太極不吃飯,不睡覺,就迷迷瞪瞪的,別人勸他你別尋死覓活的,就可見他最寵愛的是“關雎宮”的宸妃。閻崇年:《正說清朝十二帝》,中華書局出版社2006年9月。

  據說莊妃自從懷孕以後,就特別喜歡穿繡金龍金鳳的紅緞長袍,每行走間,長長的袍裾、寬寬的下擺波動不止,很有紅光繞身、金龍盤旋的視覺形象。分娩前夜曾夢見神人抱著一個嬰兒放入自己腹內,並告知是統一華夏之主。孩子生出來後,滿室紅光,並散發出奇異的香氣,經久不散,孩子的頭發也不是扒在頭頂上,而是直立著。盡管福臨出生時有很多異兆,但其父皇太極並沒有考慮傳位於這個娃娃。福臨的即位應該說是皇室內兩大政治集團互相妥協的產物。這兩大政治集團一個是以皇太極的十四弟多爾滾為首,一個是以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為首,多爾滾集團擁有正白旗和鑲白旗兩旗的精兵,還有英親王阿濟格,豫親王多鐸等能征善戰的實權派將領;豪格集團則掌握兩黃旗的兵力,還有皇太極的親信老臣及蒙古的支持。

  多爾滾公元1644年,皇太極駕崩。一場激烈的皇位之爭展開了。兩集團的矛盾就擺到了桌麵上,他們為爭奪皇位劍拔弩張,互不相讓,眼看由太祖太宗打下的大清江山就要毀於內部的火拚!兩大集團互不相讓。然而,福臨才六歲,並且沒有任何實力。但他是莊妃的親生兒子。莊妃擁有足夠的智謀。她靜觀其變,暗中籌劃,決定利用兩大集團的矛盾,為福臨爭奪皇位。太宗皇帝駕崩後,莊妃審時度勢,放眼未來,感到皇太極打下的江山不但能保住,而且統一中原的大業指日可待,而豪格和多爾袞,無論誰登基,都免不了引發一場大內戰。這是他倆都不希望的。所以,豪格表麵上屢次假意推辭,多爾袞也遲疑不決,那麽擁戴“第三者”福臨就是絕好機會。關鍵是要爭取實力派的支持!莊妃權衡利弊,為了大清江山,為了自己兒子福臨,她作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決定:利用多爾袞,爭取多爾袞!於是,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了女人所有的一切手段和政治家所有的伎倆,使一向將大一統視為己任的多爾袞與自己達成協議:堅決擁護福臨登基。千鈞一發之際,孝莊文皇後,這個清代第一女政治家,力挽狂瀾,提出由福臨即位的方案,一方麵,福臨是皇子,是豪格的弟弟,是喀爾沁蒙古親王的外孫,豪格集團不會反對;另一方麵,她許諾,福臨即位後,封多爾滾為攝政王,與鄭親王濟爾哈朗共掌朝政,這樣的交換也得到了多爾滾集團的認可。隨即水到渠成,莊妃不動一刀一槍,化解了一場劍拔弩張的皇位之爭。福臨稱了帝,莊妃坐收“漁人之利”。就這樣,一個六歲的娃娃在自己生母、叔父、哥哥的共同支持下,於崇德八年(1643)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陽即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順治”。這一切都來得太突然,甚至於令人來不及思索;這一切又來得太輕易了,讓人不能不懷疑這是“天福降臨”。

  福臨戲劇性地登上了政治舞台,並在這個舞台上活動了18年。順治即位後,由其叔父多爾袞輔政。

  莊妃這個兒子順治當了皇帝了,她當然就做了太後了,大家想想看,這個時候還有個大太後呢,就是莊妃的姑姑,她實際上等於二太後,一個年輕的寡婦,帶一個6歲的孩子做皇帝,可見之艱難。

  順治通寶這樣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子,按理說應當母慈子孝、關係融洽。但事實似乎並非如此。關於順治皇帝和母後的關係,《清史稿·後妃傳》僅有四句話的記載:第一句是“世祖即位,尊為皇太後”,這是例行公事;第二句是“贈太後父寨桑和碩忠親王,母賢妃”,這也是例行公事;第三句記載:“太後萬壽,上製詩三十首以獻”,這仍是例行公事;第四句記載:“上承太後訓,撰《內則衍義》,並為序以進。”第一句話,就是上繼位,就順治當了皇帝了,尊他的母親為太後,這是例行公事。第二句話,贈,他外祖父叫和碩親王,他外祖母叫做賢妃,他都做了皇帝,把他外祖父外祖母贈一下也算例行公事,第三他母親過生日,他做首詩給他母親送上去,這當然例行公事吧。第四件事情,他母親讓他撰寫叫做《內則衍義》在宮裏頭寫,他並且做了一個序,這也算不上什麽,這四句話一共有六十個字。同樣這篇傳記記載康熙和他奶奶,就是孝莊跟康熙關係是七百一十五個字,這從側麵說明一個問題,就是順治和他母親的關係不是特別融洽,也從中透露出順治同母後的關係並不太協調。

  莊妃做了太後之後,和順治之間經常發生摩擦,她的摩擦,筆者想第一點就是她叫順治讀書。順治是六歲的孩子比較貪玩,母子倆就經常摩擦。

  第二,順治大一點就要結婚了,皇後是母親給指定的,是母親的侄女,順治不喜歡,不喜歡也不行,順治就要把這個皇後廢掉,孝莊不同意,不同意讓大臣討論,大臣說不行,說你廢的理由是什麽?順治說兩個字:無能。無能怎麽能廢掉一個皇後呢?還是廢掉了,把這個皇後打入冷宮,一直到順治病危的時候,想要見順治一麵的時候都不行,廢了以後再立一個皇後,順治還是不喜歡,跟孝莊還是衝突,在皇後問題上跟他母親有矛盾。

  第三,在愛妃方麵跟太後也有矛盾,他喜歡董鄂妃,愛得死去活來,孝莊也幹涉,母子又發生矛盾。矛盾最激烈就是第四個,順治要出家了,皇帝不做了,要出家做和尚,這在當時來說成何體統,太後當然堅決反對,母子之間還是有矛盾,順治跟他母親關係不是太好。除了與母親的關係不好,感受不到太多的母愛之外,順治還生活在恐懼和仇恨之中。當皇帝的這18年,他做了7年多傀儡,其間主要是攝政王多爾袞在發號施令;後10年才逐步實現乾綱獨斷,當上了主角。從情感和現實來講他都對多爾袞充滿了恐懼和仇恨。

  順治皇後作為一個母親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處於權力的鬥爭中時。孝莊皇太後13歲時嫁給皇太極,後來住在永福宮,被封為莊妃,所以稱她為永福宮莊妃。皇太極登極為天聰汗時,她才14歲。夫君死得太早,剛滿30周歲就守寡,是她的不幸;但她的大幸卻是兒子做了皇帝,自己則做了皇太後。莊妃本身不是皇後,兒子也不是皇長子,卻一口吞下兩枚幸福之果——兒子做皇帝和自己當太後。

  莊妃用什麽辦法鞏固她這個地位,保住自己的權利,女人也得有一點辦法。

  那怎麽辦呢?那她隻有依靠一個人,就是攝政王多爾袞。

  未成年的小皇帝,起初還有兩把保護傘:一是兩黃旗大臣的效忠,二是有皇兄豪格作為堅強後盾。攝政睿親王多爾袞經過幾年謀劃,運用各種手段對這些小皇帝的保障,同時也是自己的阻礙的政治勢力,逐個加以翦除。

  多爾袞在宣誓輔政之後,就一步一步地將朝政大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第一步,取消了軍國大事由八旗貝勒共議的製度,而由兩位攝政王決斷。這樣一來,兩位攝政王就淩駕於諸親王、郡王、貝勒之上。第二步,獨攬大權。諭告各衙門辦理的事務,有需要向睿、鄭二王報告的,都先向睿親王匯報。這樣一來,多爾袞實際上成了“首席攝政王”。第三步,分化黃旗。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初一日,多爾袞利用都統何洛會等訐告豪格,把豪格定罪幽禁。通過這個案子,將豪格進行降罰。對像索尼這樣豪格的兩黃旗親信,或處以死刑,或籍沒家產,或貶官遠放。而對首先訐告者,給予升官、晉爵。這就嚴重地分化、削弱了兩黃旗。第四步,整死豪格。豪格的存在,對於多爾袞來說,是最大的政治威脅。先是,盡管豪格被廢降罰,但在清軍入關用人之際,還是讓豪格隨軍從征。豪格作戰勇敢,立下大功。順治在北京登極,分封諸王大臣,複封豪格為和碩肅親王。不久,派豪格西征。豪格下西安,平陝西。又擊敗大西軍,射死張獻忠。順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凱旋歸京,即被訐告。多爾袞藉此又將豪格定罪,下獄。三月,豪格猝死,年僅39周歲。一說豪格帶了大軍凱旋的時候,到了盧溝橋,在宴會當中,被用弓弦給勒死的。還有一種傳說是在凱旋的時候多爾袞設伏兵把豪格給殺了。多爾袞殺掉豪格後,還霸占了豪格的妃子作為自己的福晉。

  順治與母親孝莊的關係不佳據說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母親與多爾袞之間傳得沸沸揚揚的曖昧情愫。這裏麵有一個問題就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就是太後下嫁問題,太後下嫁了沒有?傳說孝莊為了保住自己兒子順治的帝位,屈尊嫁給了當時功高權重、執掌朝政的小叔子多爾袞。一些影視劇和文學作品中還有孝莊在嫁給皇太極以前,就已經與多爾袞互相愛慕的描寫。

  被此說引以為據的主要有三件事:

  其一、孝莊臨終前叮囑她的孫子康熙皇帝,她死後要把她的陵墓建在河北遵化順治安葬的東陵,不要把她與遠在盛京(今沈陽)昭陵的皇太極葬在一起。說是你的爺爺太宗皇帝奉安已久,就不要再去驚動他了,況且我也舍不得離開你們父子太遠。所以孝莊的昭西陵建在了東陵,而且被安排在了圍護整個陵區的風水牆之外。民間傳說這是因為孝莊下嫁了小叔子而自覺無顏再見皇太極,而她的陵墓被單獨地圈在了陵區牆外的大門邊,說是要罰她給子孫們看守門戶。

  其二、清兵入關之後,年幼的順治皇帝對功勞顯赫、大權獨攬的多爾袞的稱呼一變再變,先是叔父攝政王,繼之是皇叔父攝政王,直到皇父攝政王。明明是叔父,若不是與母親結了婚,怎麽會成了“皇父”?民間自然會生出如此的聯想。

  其三、據說孝莊下嫁之時曾發布詔書,頒示中外,文武百官舉朝同賀,禮部為此還專門製定了特別的婚禮儀規,且白紙黑字裝訂成6大本《國母大婚典禮》,如此大張旗鼓地操辦,連在浙江海外一座島上堅持抗清鬥爭的南明將領張煌言都知道了太後下嫁大辦婚禮的事了,如此亂倫的行止,自然成了譏笑敵方的好材料,張煌言就此賦詩一首:“上壽觴為合巹樽,慈寧宮裏濫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躬逢太後婚。”這裏為太後祝壽的大禮成了婚禮,壽酒成了交杯的喜酒。

  以上傳說看似言之鑿鑿,實則經不起推敲。

  孝莊13歲時就嫁給了皇太極,共同生活了18年後,皇太極病逝。孝莊作為皇太後、太皇太後先後撫育、培養了順治、康熙兩代皇帝,為他們從政、當政傾注了極大的心血。母子之情,特別是祖孫之情極其深厚。把自己的陵位選在了東陵,是不忍心離開子孫太遠,也是合情合理。至於她的昭西陵被置於東陵的風水牆外而沒有放在牆裏,正說明是要避免與皇太極的昭陵割斷聯係而遙相呼應。兩相兼顧,應該說是不錯的安排。

  多爾袞的“皇父”之稱,與孝莊並無關係。從叔父、皇叔父直到皇父,皆是出於大臣的建議,並經正式討論後議定的。而且,“皇父攝政王”稱號的確立,比傳聞中的太後下嫁要早1年多,把這與“下嫁”扯到一起,在時間上不合邏輯。

  另外,皇父的稱謂並不一定就是對父親的稱呼。筆者在滿文檔案中就曾看到過,康熙朝的滿洲大臣武英殿監造赫世享所上的滿文奏折中對康熙的稱呼就是皇父。經請教本館的滿文專家,方知這裏的“皇父”其實是滿洲習俗中的一種尊稱,上麵提到的赫世享,也並不是康熙皇帝的兒子,論年齡可能比康熙還要大一點。馮伯群:《揭秘清宮檔案》,《解放日報》2006年7月18日。

  應該說,孝莊太後同多爾袞的情愫可能有,“太後下嫁”的事確實無。不管下嫁與否,孝莊太後出於母子命運和大清江山的考慮,盡量籠絡多爾袞,倒是不用懷疑的。可這些事情對年幼的順治無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其心裏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經過一番經營,多爾袞真正做到了大權獨攬,小皇帝也真正成了孤立無援。多爾袞的尊號從“叔父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順治五年再尊為“皇父攝政王”,成了名義上的“太上皇”,實際上的皇帝。而小皇帝的處境則危如累卵,隻有仰人鼻息,任人擺布了。多爾袞攝政王做了七年,在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死於喀喇城。對於多爾袞的突然死亡,曆史上並沒有過多記載,這其中是否有順治背後布署的計謀,就不得而知了。多爾袞死後第二年,順治帝親臨朝政,終於擺脫傀儡的帽子,並下令:國家一切政務,全部都要上奏,使朕知聞。今朕尚處於年幼之時,還不太知道誰好誰壞,尚書缺額,大臣們要共同商議,推舉賢能之人擔任,至於那些平常小事,由理政三王處理吧。從這個號令中可以看出,順治開始將大權獨攬到自己身上,開始著手培植自己的親信,這時,順治帝是十二歲。多爾袞死後的幾個月裏,順治還在加封多爾袞及他的兒子,看來順治是頗有心機的,在自己立足未穩的情況下,麻痹多爾袞的爪牙們,以防他們遽變。順治親政的第二個月,有人告多爾袞謀逆,不過是順治的虛假伎倆罷了,這時,順治開始著手操辦他親政以來的第一件大事,將多爾袞集團一網打盡,鞏固了自己的政權。順治宣布了多爾袞十大罪狀。籍其家產,罷其封爵,撤其廟享,誅其黨羽。不僅如此,傳教士衛匡國《韃靼戰記》一書記載說:據傳多爾袞的墳被挖了,多爾袞的屍體被拋棄荒野,還用棍子打多爾袞的屍體,用鞭子來鞭屍。更有甚者,把他的頭割下來,令他身首異地。傳教士衛匡國記載:多爾袞的屍體被“挖出來,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後砍掉腦袋,暴屍示眾,他的雄偉壯麗的陵墓化為塵土。”我們不評論這件事情是不是過分,但是說明一個問題,就是順治對多爾袞之恨可謂咬牙切齒。

  閻崇年先生說得對,福臨的登極,既是有幸的,又是不幸的。說他有幸,是因為他小小年紀,大福降臨,成了皇上;說他不幸,是因為他做個兒童皇帝,無權無勢,形同傀儡。他與叔父多爾袞的關係也是雙重的:沒有多爾袞的支持,他無法登上皇帝寶座;但是隻要有多爾袞在,他就要生活在皇叔攝政睿親王的陰影裏,有名而無實。順治帝登基時才五歲多一點,是個小孩子,大權操在攝政王多爾袞手裏。後來順治帝述憶當時情景說:“昔皇考上賓,朕方六歲,正在幼衝。當時諸王大臣,同心推戴,嗣紹丕基。及定鼎京師,奄有四海,於時睿王攝政,朕惟拱手以承祭祀。凡國家之事,朕既不預,亦未有向朕詳陳者。”(《清世祖實錄》,卷88)順治帝幼年即位,母親孝莊文皇後對他管教極嚴,加之朝廷大權長期由叔叔多爾袞掌管,使他形成了暴躁、猜忌的性格,這對他的一生無疑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