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最卑微的帝王出身

  明太祖朱元璋,本名重八,1328年生於安徽鳳陽赤貧農家,父母早逝。年輕時曾入寺為僧,後來投靠紅巾軍,參加元末的農民起義,不斷壯大軍力,前後擊破陳友諒、張士誠部,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建元“洪武”。朱元璋稱帝後半年,大舉北伐滅亡元朝。統一全國後,朱元璋采取加強封建專製主義統治的措施:改革中央及地方的行政機構,廢丞相製,權分六部;調整地方和軍事機構,設立三司;推行八股科舉製,加強特務統治。但是朱元璋開朝後大肆誅殺功臣,並大興文字獄。在他統治時期,中國的君主專製統治被推向了新的高度。享年71歲。

  一個人的簡曆總不如真實的經曆那樣鮮活醒目。作為從赤貧的社會最底層上升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曆史上惟一一個出身微賤的皇帝。朱元璋一個人從生活的重壓和時代的夾縫中艱難崛起,早年生活對他造成了永久的影響。中國農民身上特有的追求安定縝密的理想和自卑多疑的性格一直伴隨著明朝開國皇帝的君王生涯。朱元璋雷厲風行、苛刻少恩的執政使他在曆史產生了謎一樣的評價。

  “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諱元璋,字國瑞,姓硃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鍾離。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陳氏,方娠,夢神授藥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餘香氣。及產,紅光滿室。自是夜數有光起,鄰裏望見,驚以為火,輒奔救,至則無有。”

  《明史·本紀第一》的這段記錄帶有典型的粉飾色彩。為了增加合法性,渲染“君權神授”氣氛,作者張廷玉等人不僅沒有說明朱元璋農民的出身,更是增加了朱元璋母親陳氏“夢神授藥”以及朱元璋一出生就“紅光滿室”驚動鄉裏的情節。

  朱元璋是中國曆史惟一一位農民出身的帝王。中國古代皇帝中沒有比朱元璋出身更加低微、身世更加淒慘的人了。朱家祖籍江蘇沛縣,與漢高祖劉邦是老鄉。劉邦出身亭長,是之前出身最寒磣的帝王。劉邦保持這個記錄一千五百多年後,被自己的小同鄉朱元璋給打破了。

  朱元璋的父親、明朝建立後被追贈為淳皇帝的朱五回(明朝成立後,官方稱他為“朱世珍”)在老家破產無法立足,一輩子靠租種別人田地當佃農,東遷西移,居無定所。六十歲的時候,他在濠州鍾離縣太平鄉孤莊村(今安徽嘉山明祖陵縣治明光鎮北趙府村)定居下來。朱元璋於元文宗天曆元年(公元1328年)九月十八日,出生於村外一座破舊的二郎廟中。相傳當時朱母正在田地中勞動,突然分娩,就地生產。朱元璋是家裏的第六個孩子,上麵有三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取名重八,字國瑞。

  如果說劉邦還是農村基層幹部出身,那朱元璋就是純粹的赤農子弟。全家出的是牛馬力,吃的是豬狗食,還常常揭不開鍋。

  剛出生的朱元璋皮包骨頭,絲毫沒有富貴相。在生活重壓下的父母整天在田地中刨食,出門前帶上家門,就是讓剛出生的朱元璋在地上亂爬而已。回家後,記起來就讓朱元璋吃幾口,沒的吃時就全家一起挨餓。對於朱家來說,子女的存活完全是聽天由命的事情。

  這樣活到七八歲,朱元璋就被送到地主家當放牛娃。未來的皇帝就糊裏糊塗地操起放牛鞭,正式跨入了艱辛的社會。明代史料中記載,朱元璋在放牛過程中,認識了湯和等日後的明朝開國元勳。一群小孩子一起放牛嬉戲,一起餓著肚子遭人打罵。一天,大膽的朱元璋忍無可忍將一條小牛犢宰了,就在野外生火烤吃起來。饑餓的孩子們一陣狼吞虎咽之後,想到回村怎麽向東家交代,都發起愁來。機靈大膽的朱元璋帶著大家清理了宰牛現場,單把剩下的牛尾巴插入地中,回去告訴東家,說是小牛不知怎的陷入裂開的地縫中,出不來了。這樣的小把戲自然瞞不過地主,結果朱元璋挨了頓毒打,被逐回家,朱家因此背上了一筆不小的賠償債務。這件事情雖然包含了很多傳奇色彩,但從中可以看出朱元璋與一般的農民子弟有所不同。

  元順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淮河流域災害頻發,旱災、蝗災、瘟疫接踵而至。朱元璋的家裏也遭受了滅頂之災,他的父親、母親、大哥、大哥的兒子在這場災難中相繼去世,大嫂帶著其他孩子回了娘家;大姐和大姐夫一家死絕,已婚的二姐餓死。家裏隻剩下他和二哥朱興盛。

  “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裏人劉繼祖與之地,乃克葬,即鳳陽陵也。”

  僥幸活下來的朱元璋與朱興盛身無分文,沒有棺木,沒有壽衣,沒有墓地,拆下家裏的門板抬著裹在草席裏的親人,計劃埋到村外去。誰料那幾天,淮河暴雨。小兄弟二人走到村外的一個山坡旁時,門板的繩子還斷了。狼狽的朱元璋為了得到一塊立錐之地以便埋葬親父母兄侄,曾苦苦哀求村中大戶,遭到斷然拒絕。後來同村的一個善人(《明史》中特地留下了他的名字:劉繼祖)幫忙,他們才得以草草葬下親人。鄉下的那座小土丘就是日後的鳳陽明皇陵。鳳陽的明皇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父母的陵墓。後來朱元璋的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三哥、三嫂和兩個侄子的墳墓也附於此。明代,朱氏皇室的陵墓主要有三處:鳳陽明皇陵、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而鳳陽皇陵為明皇陵的第一陵。

  朱元璋直到晚年,都對父母兄侄的喪事難以釋懷。明太祖每每觸及此事,都會在宮中號啕痛哭,不能自己。明初還嚴令禁止臣民為朱元璋慶賀生日。因為慶祝生日會令朱元璋想起慘死的父母。

  安葬了親人後,朱元璋兄弟兩人走投無路。當時十裏八鄉之內,連樹皮草根都被吃光。兄弟兩人抱頭痛哭,決定各奔前程。朱興盛年長,決定出去逃荒。鄰居有位好心的阿婆,見朱元璋年紀太小,就帶了點禮物送朱元璋去附近的皇覺寺出家當和尚。朱元璋與二哥從此再也沒有見麵。當朱元璋開始發達時,二嫂帶著侄子來投靠朱元璋。後者感慨地寫到:“一時聚會如再生,牽衣訴昔以難當”。

  後來人怎麽評價這種饑寒交迫、身心備受煎熬的情形對一位少年造成的影響都不為過。明朝建立後,大臣們要為皇帝修皇室家譜、立傳,用極華麗的辭藻渲染朱元璋的家庭和幼年生活。朱元璋很不滿意,親自提筆忠實詳細地記錄下了兒時的悲慘記憶,毫不隱晦地留下了第一手資料。鳳陽的巨大陰影在朱元璋的心底形成了一個深藏於潛意識之中、終其一生都無法解開的死結。在人格和記憶形成的最重要時期,朱元璋就已經自我定位為農民了。他日後的行為和執政處處體現出了中國傳統農民的特性。

  朱元璋一方麵強調自己的個人奮鬥史,時時將“朕本布衣”,“江左布衣”,“匹夫”,“起自田畝”等詞語掛在嘴上;另一方麵,這些話語隻能他自己提起。別人若談及朱元璋早年的悲慘,輕則挨打,重則喪命。為了防止明朝皇室子孫忘記祖宗的農民出身,朱元璋十分重視對子孫進行“革命家史”教育。朱元璋不停教導太子朱標說:“汝知農之勞乎?夫農身不離歌畝,手不釋來相,終歲勤動,不得休息,其所居不過茅茨草戶,所服不過練裳布衣,所飲食不過菜羹精飯,而國家給費皆其所出,故令汝知之。凡居處食用,必念農之勞,取之有製,用之有節,使之不苦於饑寒。若複加之橫斂,則不堪命矣!”明史紀事本末:卷14,開國規模。轉引自薑鳳歧:《試論朱元璋對太子的教育》,載於《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23卷,第2期。

  中國農民是最堅忍內斂的人群。他們終日勞作,不言辛勞,毫無怨言。在備受剝削折磨的同時,農民最大的希望就是安定。希望風調雨順,不多下雨,不少下雨,不多刮風,不鬧蟲災;希望東家不加租,官府不拉夫。總之,一切都按照既定的風水、規章、慣例來辦就行了。安定的追求逐漸演化為規範化、僵化的製度呼喚。這在朱元璋的執政中體現異常明顯。

  當時中國農民又是最謙卑自賤的人群。他們隻低頭自顧,讓地主、讓官府、讓菩薩,甚至不敢正眼看官員一眼。他們所要求的就是幾捆稻草、一張睡鋪。他們沉浸在自己的定位中,自卑感強。長期自卑的人一旦成為帝王,往往又會多疑。懷疑自己的成就,懷疑周邊的人與事。朱元璋身上的自卑感和多疑特質也一直存在。這方麵的政治傑作舉不勝舉。總之,早期的悲慘生活早早地使朱元璋自我定位為農民,使未來的開國君主帶上了濃厚的農民特性。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