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燭影斧聲——死亡之謎

  公元976年,宋代開國之君趙匡胤一夜之間猝然離世,正史中沒有他患病的記載,野史中的記載又說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曆史上一宗離奇的懸案。

  宋太祖趙匡胤之死,這個如此重大的事件,在北宋的實錄、國史中都沒有記載,實在令人費解。《宋史·太祖本紀》上也寫得極為簡單,開寶九年(976)冬,“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此事的詳盡記述,反而首見於50年後的熙寧年間文瑩和尚撰述的《續湘山野錄》。它專門收集宋初至仁宗時期朝野的雜聞軼事。《續湘山野錄》對此寫道: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晚,宋太祖夜觀天象,起初天氣晴好,頓時卻陰雲四合,冷風驟起,大雪也紛紛揚揚地下著。太祖本來龍體欠安,這時心情更加不暢,病情愈重。他便急召胞弟趙光義(原名匡義,後避諱改之,即位後又改為趙炅)進宮。二人在萬歲殿酌酒對飲,稍稍愜意。後來太祖直瞪兩眼,似乎要說什麽,趙光義便喝退左右。宮女、宦官都侍候在殿外,隻能透過窗上糊著的薄紙隱約地看到:屏風之上燭光搖曳,人影散亂。光義像是喝醉了酒,時時離席。當晚,他留宿禁中。三更時分,紛飛的雪花落在地上積有數寸。人們猛然間聽到了斧聲,好像是太祖在用斧斫雪,邊斫邊叫道:“好為之!好為之!”很快又睡著了,鼾聲如雷,第二天天剛剛亮,趙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四鼓響後,趙光義突然宣布:皇帝駕崩了。於是他接受了遺詔,在靈前即帝位。

  《燼餘錄》說,趙光義對趙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趙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時半夜調戲花蕊夫人,驚醒了趙匡胤,並用玉斧砍他,但力不從心,砍了地。於是趙光義一不做二不休,殺了趙匡胤,逃回府中。

  《涑水紀聞》裏說:太祖去世時已是四鼓。宋皇後叫內侍王繼恩把皇子德芳叫來。王繼恩考慮到太祖早就打算傳位於晉王光義,就找來了趙光義,進宮後,宋皇後問:“是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回答:“晉王來了。”宋皇後驚詫莫名,後來突然醒悟,哭著對趙光義說:“官家,我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給你了。”

  另外,據說趙光義以弟弟的身份繼承兄長的帝位,是他母親杜太後的意見。說是杜太後臨終時,曾對趙匡胤說:“如果後周有一個年長的皇帝繼位,你怎麽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義都是我兒子,你將來把帝位傳與他,國有長君,才是社稷之綱啊!”趙匡胤表示同意,於是叫宰相趙普當麵寫成誓詞,封存於金匱裏,這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也就是趙光義“兄死弟及”的合法根據。王雷主編:《中國曆史未解之謎全記錄》,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年5月。

  近年有些中外史學研究者提出,認為宋太祖是病死的,主要是根據宋史中太祖、太宗兩紀的有關字句,還有《續湘山野錄》裏太祖病重的記載。趙光義即位是“受命於杜太後,傳位於太宗。”(《宋史·太祖本紀》卷三)也就是說,他是憑杜太後的臨終垂訓和立下的“金匱之盟”當上皇帝的。然而這種說法佐證不足,難令人信服。依皇宮的醫療條件,一般的疾病不會使太祖突然喪命,即使是疑難病症,有高明的禦醫,靈丹妙藥,太祖也不至於一夜而赴黃泉。如果太祖已病入膏肓,就該臥榻靜靜休養,侍從悉心照料,為什麽還能夜宣趙光義?可見,並不是致命之疾。可是日本學者荒木敏一在《宋太祖酒癖考》一文中就認為,趙匡胤素嗜酒,可能是得了高血壓腦溢血之類的急病,搶救不及,才一命嗚呼的。劉洪濤先生對此也持相應觀點,他認為,“既然宴會在宮內,太宗是倉促應召,宴席左右不曾離人,太祖入睡時無異狀,又有侍寢守護,說是受了太宗謀害,就不可思議了。趙匡胤的死因是遺傳性家族病,即是由於躁狂憂鬱病愈後,又患了腦動脈破裂(腦溢血)症。”所以他的死亡“實是病死,不足為怪。所謂‘燭謎’的玄虛隻是那些性耽疑古德裏史學家德猜測而已”。李裕民:《揭開燭影斧聲之謎》,《山西大學學報》1988年第3期。

  這一切,都使人們產生了許多疑問。

  一是趙匡胤死時的“燭光斧影”。

  按照宮廷禮儀,趙光義是不可以在宮裏睡覺的,他卻居然在宮裏睡覺。太監、宮女不該離開皇帝,卻居然都離開了。忙亂的人影、奇怪的斧聲,以及趙匡胤“好做好做”的呼喊,這些都告訴人們,這是一場事先策劃的血腥謀殺。

  二是王繼恩假傳聖旨。

  王繼恩有何膽量,敢違背宋皇後的旨意,本該傳趙德芳,卻傳來趙光義?倘若事敗,不是殺身之禍麽?這種說法,隻不過把篡位的罪過加在一個太監身上而已,同時掩蓋了殺兄的罪行。

  三是“金匱之盟”的真偽。

  曆史上是否真有“金匱之盟”,也是疑竇叢生。杜太後去世時,趙匡胤隻有34歲,正值壯年,他的兒子德昭14歲了。即使趙匡胤幾年後去世,也不會出現後周柴世宗遺下7歲孤兒群龍無首的局麵。杜太後一生賢明,不可能出如此有違綱常之下策。在中國封建社會,皇位的繼承理所當然先是“父亡子承”,其次才有“兄死弟及”。太祖死時,他還有兩子德昭、德芳,且都長大成人,能勝任軍國大事,皇位怎麽也輪不到趙光義。這樣,“金匱之盟”的真偽就很值得懷疑了。況且,“金匱之盟”是趙光義登基5年後才列舉證人、公布出來的。為什麽不在趙匡胤死時,堂堂正正公布出來呢?如果“金匱之盟”屬實,太祖死後,趙光義完全可以公諸於眾,堂堂正正地稱帝。可是他並沒有這樣做。直到太平興國六年(981),太祖的兩個兒子也不明不白地喪生,眾論嘩然了。這時,宋太宗趙光義才如夢初醒,記起這事公布了盟約。再者,如確有“金匱之盟”的話,至今卻仍未發現史書上有關盟約具體內容的記載。人們不得不懷疑:所謂的“盟約”,是為了宮廷鬥爭的需要而臨時炮製出來的並不存在的鬼話,還是後來想取悅於宋太宗的人有意編造出來的謊言。孔學:《“金匱之盟”真偽辨》,《史學月刊》1994年第3期。

  還有一些疑點,也使人們對趙光義有非議。

  趙光義不等到第二年,就改換年號。新君即位,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號紀年。可是太宗趙光義似乎急不可耐,太祖屍骨未寒就宣布稱帝繼位,並把隻剩下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興國元年。這種打破常規的迫不及待,隻有一個解釋:搶先為自已“正名”。是不是他心裏有鬼?這無非是想為自己搶先“正名”,讓它成為既定事實。王雷主編:《中國曆史未解之謎全記錄》,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年5月。

  為什麽涪陵縣公會被貶而死?涪陵縣公是趙光義的三弟趙光美。既然是兄死弟及,下一次繼承皇位的人就該輪到趙光美了。然太宗一即位,就不明不白地削去親弟弟的王位,貶為涪陵縣公。不久,涪陵縣公就在貶所“抑鬱”成疾而死。

  武功郡王為什麽要自殺?宋太祖有四個兒子,長子德秀、三子德林都夭折,隻有次子德昭、四子德芳長大成人。按慣例,太祖應該在兩位皇子擇其一來繼位。然而,太祖在位時竟遲遲沒有冊立皇太子,這就給趙光義奪位留下了一個機會。太宗趙光義即位,德昭已年屆三十,被封為武功郡王。征討北漢之後,德昭勸皇上信守玉言,重獎有功之將。可太宗卻沉下臉來,說:“等你自己當了皇帝,再賞賜也不遲。”這種口吻,又與逼殺賜死有何異?德昭感到自己已深受猜疑,性命朝夕難保,回到家就自刎了。事隔不到一年,太祖幼子德芳(僅26歲)也神秘地暴病身亡。如果不是趙光義篡位的話,又何至於在即位的五六年間就將兩位皇侄逼上絕路呢?後人隻能這樣去猜測:這是太宗為鞏固自己的皇位而斬草除根,消除最後的隱患。宋太祖的遺孀宋氏雖有開寶皇後的封號,死後卻沒能按皇後的禮儀隆重發喪。這就有點事出蹊蹺。宋後以一般妃嬪之儀出喪,讓人覺得太宗的背後總有見不得人的事。趙匡胤的遺孀死後,趙光義不按皇後禮儀發喪。這些都是偶然的?

  最最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趙光義的子孫後代卻相信他的老祖宗“殺兄篡位”的說法,把皇位又傳給了趙匡胤的後代。這裏說的是宋高宗趙構傳位的事。

  據說趙構沒有兒子,誰來繼承皇位呢?大臣們議論紛紛。有一種強有力的意見是:趙匡胤是開國之君,應該在他的後代中選擇接班人。起初,趙構對這種議論嚴加貶責。忽然有一天,他又改變主意,說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宋太祖趙匡胤帶他到了“萬歲殿”,看到了當日的“燭光劍影”的全部驚景,並說:“你隻有把王位傳給我的兒孫,國勢才有可能有一線轉機。”於是趙構終於找到了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慎,並且把皇位傳給了他。這時離那個血腥的恐怖之夜已經有187年了。

  這恰恰說明了:趙構承認了祖先的罪孽,也給了趙匡胤之死一個基本的答案。

  以上分析表明,將宋太祖的死因歸結於一個“病”字,理由是不充分的。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另一方麵:宋太祖可能是被謀殺的。忙亂的人影,怪異的斧聲,以及太祖含義模糊的“好為之”的高叫聲。很顯然,這是一場早有預謀的宮廷政變。在封建時代,為爭奪皇位寶座,殺兄殺父者並非鮮見,前有唐太宗李世民,後有明成祖朱棣。如果說《續湘山野錄》中的記錄僅是野史的傳聞而已,那麽,司馬光在《涑水紀聞》裏盡力為趙光義開脫罪責,也沒法遮蓋太宗殺兄篡權的血腥罪行。司馬光作為當朝一個正統的史學家,自然要為尊者諱、為長者諱,他就把奪皇位的主動權強加在一個寵信的太監王繼恩身上。從《續湘山野錄》和《涑水紀聞》的相互印證可知:太祖被害的可能性極大。《宋史·太宗本紀》對趙光義推崇備至,但也假後人之口提出一些委婉的指責:“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縣公之貶死,武功王之自殺,宋後之不成喪,則後世不能無議焉。”這四點雖然隻是輕描淡寫,卻一語中的。

  四條非議,條條入理,但因為謀殺畢竟無人作證,史書也沒有更詳細的記載,無從稽考,非議永遠是非議,“斧聲燭影”,將永遠是千古之謎,萬古之謎。不能解開的曆史之謎就讓它永存於浩翰渺茫的曆史長卷之中吧!

  筆者認為,宋太祖之死多於趙光義有關!“金匱之盟”可說是正位說讚同者的最好一張牌,可公布的時間太晚啦,給人以作弊之感!按照司馬光的記載,宋太祖臨死前並沒有留下所謂傳位給趙光義的遺詔。趙光義即位,純粹出於皇室內部爭奪皇位的陰謀。從趙匡胤死後宋皇後與趙光義的一番“敏感對話”,即可以聞出點兒味。

  話雖如此,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在這場極不正常的政權的交接過程中,沒有發生過像所有其他王位更替過程中宮廷內部互相殘殺、禍及國人的慘劇,而是沒有調動一兵、一卒,未捕、未殺一名皇室官員、朝廷成員,一切都是在平靜中度過的。這較之齊桓公、唐太宗、明英宗等人的“不正常接班”來看,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第五章 永遠的農民——朱元璋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