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節 龍耳虎足方壺——“姊妹”分離海峽兩岸

  發現地點:河南省新鄭市李家樓村

  發現及發掘時間:1923年8月

  距今年代:2700多年

  考古地位:年代久遠,工藝高超

  打井打出驚世發現

  曆史的鏡頭要回到1923年的8月25日,這天河南省新鄭市李家樓村的農民李銳正在自家的菜園裏打井。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竟從地下挖出很多古銅器,還有碎片。李銳從中找出三件比較完整的銅鼎拿去賣了,拿在手裏的八百多塊大洋更是讓他喜出望外。他怎麽會知道,他家的這口井正好打在了2700多年前鄭國國君的大墓上。

  李銳在自家打井挖到寶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了出去,新鄭縣知事也聽說了,他勸李銳不要再挖了,以免損壞寶物,但李銳不聽。這時,恰好趕上北洋陸軍第十四師到新鄭巡防,得知此事後,立即派人接管,監督發掘,還派出工兵部隊參加。坑越挖越大,寶物也是越挖越多……

  當時監督發掘的是馮玉祥的部下、北洋陸軍第十四師師長靳雲鶚,他命令部下將所有古物全部上交河南古物保存所保存,就連被李銳賣出去的三件,也都原價收回了。據記載,新鄭古物運至開封時,當地城門大開,全城彩旗飄舞,男女老少,當街喝彩。河南省的文物專家則齊聚一堂,等著一睹古物風采。但是,當包裝箱被打開以後,卻發現很多古物都已破碎,僅碎銅片就有672片之多,這意味著一場艱辛的修複工作。

  幾個月後,2700多年前的古物被修複完好,重新綻放出迷人的光彩。其中就包括珍貴的龍耳虎足方壺,此壺鑄成於春秋晚期,整體造型修長,細密的蟠虺紋集中在細長的壺頸部和內收的圈足部位,與飽滿寬大、光潔無紋的下腹對比強烈,並且突出了壺腹部十字形凸裝飾效果,風格明快。據研究,十字形絡紋可能起源於對遠古時期陶壺上為便於提攜而捆紮的繩索的模仿,是西周後期以降壺類青銅器上常見的裝飾。到春秋時期,北方地區已經不再沿襲這種裝飾,但南方仍在繼續,相比之下,南方地區的青銅器皿具有更加濃重的生活情調。

  但是,龍耳虎足方壺最初出土時同蓮鶴方壺一樣,是一對的,為什麽後來展出的隻有一隻呢?在那段動蕩的歲月,另外一隻龍耳虎足方壺流落何處,命運如何呢?

  海峽兩岸的“姊妹壺”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華北告急。為了保存這批珍貴的文物,馮玉祥將軍下令將河南博物院館藏精品遷至重慶,使得包括龍耳虎足方壺和蓮鶴方壺在內的重要文物暫時逃過了戰火的摧殘。

  那麽,現在的龍耳虎足方壺怎麽就剩下了一隻呢?新中國成立後,政府非常重視戰爭期間國寶的流向,尋找另外一隻龍耳虎足方壺的工作開始了。在一番追蹤毫無結果之後,探尋國寶方壺迷蹤的征程延伸到了台灣。眾所周知,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台時,從大陸運走了大批文物。開始,這些文物存放在台中縣的霧峰鄉。霧峰鄉曾經是台灣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之一,位於霧峰北溝溪北岸一帶,即今天的桐林、吉峰兩個村。當年從大陸輾轉運到台灣的數十萬件文物珍寶,就曾在這裏存放,而且一放就是整整十年。不過,後來這批文物全部運到了台北市,那麽,另一隻龍耳虎足方壺肯定不會在這裏。

  追尋的線索又轉向了有“台北故宮”之稱的中山博物院。中山博物院收藏的文物絕大部分都是1949年從大陸運去的精品,總計約為25萬件。但是,在其展出的青銅器中,卻沒有龍耳虎足方壺的蹤影。國寶方壺會不會在這裏呢?如果在的話,為什麽沒有展出?沒在展廳會不會在庫房裏呢?但是,當追尋人員提出進庫房看一下時,被“台北故宮”拒絕了。而且,中山博物院公布的所有庫存青銅器藏品目錄及相關資料中,也找不到“龍耳虎足方壺”。線索又一次中斷,搜尋工作一時陷入困境。

  正在“山重水複疑無路”之時,一位熱心的台灣朋友說,在台灣,台北的曆史博物館也是一座大名鼎鼎的文物收藏重鎮。但是,台灣曆史博物館是以“常民文化”為特色,也就是說,它是以收藏民間文化古物為特色,國寶級文物龍耳虎足方壺會在其中嗎?

  搜尋人員又馬不停蹄地趕往台灣曆史博物館,其館藏包括殷商時代的甲骨,周王室的禮器、樂器,戰國時代的各種兵器等,還有造型生動的唐三彩、溫潤優雅的宋元陶瓷和雕刻精細的明代牙雕等,其中不乏舉世罕見的文物精品。據博物館的專家介紹,這裏的館藏文物有8萬多件,但沒有“龍耳虎足方壺”。不過,搜尋人員還是看到了一個與北京故宮珍藏的龍耳虎足方壺幾乎一模一樣的身影,隻不過,它的名字是:春秋蟠龍方壺。台北曆史博物館的專家說:這件名為“春秋蟠龍方壺”的青銅器,就出土於河南省的新鄭,現在是台灣曆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專家依照鑒寶的幾個原則,進行共同確認後,認為這對方壺雖然稱呼不同,但可以肯定就是當年失散的那一對。

  這裏,我們把台北曆史博物館的春秋蟠龍方壺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龍耳虎足方壺進行一下對比:春秋蟠龍方壺:高90.3厘米,深57厘米,外36×31.5厘米,口徑19.8×14厘米,長二尺八寸,重49.987公斤;龍耳虎足方壺:高87.5厘米,寬47.2厘米,重41公斤。除去兩千多年的歲月侵蝕與磨損,兩壺幾近相同,完全可以肯定是當時一起出土的“姊妹壺”。

  至此,一對青銅方壺的身世已經真相大白,雖然它們經曆了兩千七百多年的歲月滄桑,但依然保存完好。遺憾的是,如今它們中間卻因為一道淺淺的海峽相隔而不能團聚。如果有朝一日,龍耳虎足方壺可以“姊妹”相聚,相信那將是文物界的一大盛事,也將是中華民族的幸事。

  蓮鶴方壺

  蓮鶴方壺是1923年,與龍耳虎足方壺一同在河南省新鄭縣出土的,原為一對,現在分別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河南博物院。

  此壺為青銅製式盛酒或盛水器,通高118厘米,口長30.5厘米,寬54厘米,重64.28公斤,為國寶級文物。器物外表滿飾蜿蜒曲折的蟠螭紋,四角各飾一條張翼尋緣的虺龍,器座為兩巨蜥。口沿一周飾雙層怒放蓮花瓣,中間置一隻展翅欲飛的仙鶴,造型奇特優美,裝飾精美絕倫。郭沫若先生曾稱道壺蓋之鶴,“突破上古時代之鴻蒙,正躊躇滿誌,睥視一切”。蓮鶴方壺一方麵反映了商周器物威嚴、獰厲恐怖的特點,同時呈現出一派生機,被譽為時代精神之象征。其獨特的造型、精美的裝飾被看做是東方最美的青銅器。

  §§第四章 書畫典籍,折射文明之全貌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