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附十五:希特勒避免不了覆滅的命運

  國際國內處於這種嚴峻的情況下,國際國內的輿論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途,蘇德戰爭的前途,以及對中國抗日戰爭的前途,十分擔心。就在這種情況下,楊傑發表了許多文章,對世界戰局、蘇德戰爭以及對中國抗日戰爭的影響,作了深刻的分析,科學地預見戰爭的前途。

首先,楊傑指出蘇德戰爭中,德國要打敗蘇聯力量不足。戰爭的結局是1918年戰爭結果的“重演”,希特勒或至自殺。

在蘇德戰爭開始後的三周,蘇聯受到德國法西斯閃電戰的攻擊,連受挫折。設在重慶的複旦大學文摘社,舉辦了“蘇德戰爭”座談會,討論戰爭的進行將會怎樣?它的影響及後果如何?楊傑應邀參加座談會,在會上他發表了著名的題為《蘇德戰爭談話》,對蘇德戰爭進行了科學、全麵的分析:他首先分析了希特勒上台時,德國就地理形勢上說,是處於一種三麵作戰的地位,希特勒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通過利用國際上各種複雜的情況,取得了形勢上是兩麵作戰,實際上是一麵作戰的地位。於是他乘蘇聯尚未準備好就發動了戰爭,因而,希特勒得著許多便宜,很快地占領了蘇聯大片土地。但是,“蘇德之間,德國要完全打敗蘇聯,力量不夠”,他分析了蘇德雙方的軍備情況,指出:“蘇聯於1922年開始建設紅軍,到1925年止,無顯著成績。從1925年至1928年,紅軍已有規模,從1928年至1933年,即第一個五年計劃中,蘇有步兵一百七十師;騎兵三十師,二十三旅;飛機一萬至一萬二千架;坦克車二萬至二萬五千輛;牽引機(稍加改造即可變成坦克車)二十萬部;卡車(即運輸車)十三萬輛,這樣就將蘇聯推到英法德之前。1939年至1940年之間,蘇陸軍第一次動員七百五十萬,坦克車有五萬輛,第一線飛機有一萬七千架,牽引機三十萬輛;汽車二十萬輛,軍隊大部機械化,其餘亦均摩托化,紅軍已成一流動性的軍隊,天空與地上配合甚為確當。”講到德國,他說:“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即有重整軍備的計劃,到1935年就具體化,有坦克車有五千至八千輛,飛機二千至四千五百架;機器腳踏車好幾十萬輛(或有四十五萬輛),每輛可載三兵,有汽車十二萬輛,卡車五萬餘輛,兩共十九萬輛,到1938年秋,德平時不動聲色可動員二百五十萬兵,有飛機六千至九千架,坦克車一萬二千至一萬六千輛,機械化部隊三十師,其他陸軍大部摩托化,還可出二百萬後備軍,同時國社黨坦克車團有五十萬駕駛員,1939年至1940年德國軍備情形沒有材料。”從軍隊訓練改編情況看,他說:“蘇聯陸軍前後改編五次,精益求精,質量相當可觀,德於1934年開始訓練,依年限來說,蘇不在德下。”從戰略上分析,德國則“主速戰速決,其手段即閃電,德認為閃電一定成功。蘇則認為進攻與奇襲應分為兩個東西,近代戰爭不是一次所能解決,故蘇一方麵準備一支突擊軍,同時又準備一支反攻軍。蘇不信閃電一定成功,蘇即根據這兩點建軍。”從軍隊的教育方麵上看,他說:“蘇聯軍隊教育與各國不同,(一)講政治,要實現主義,各個兵都有抱負,都悲天憫人,要救社會。(二)士兵所受待遇之好,世界無比……故軍人臨陣,覺得不死就對不起國家。師長與士兵如同事或家人父子一樣,但到下令時,就絕對嚴厲。所以到了師長要去死時,一師人就必然跟著他去死。”楊傑詳細地分析了雙方軍備的各種具體情況後說:“蘇以這種好精神配好器械,並加大量生產,德要摧毀它,實屬不容易。”因為“戰爭是角力,就是物質力與精神力的角鬥,物質力是一定的,而精神力則可以膨脹,也可以縮小。戰爭力量是兩種力量的總和,精神力一經喪失,物質力就變成無用。”

楊傑在蘇德戰爭剛開始不到三周,德國法西斯氣勢凶凶地閃擊蘇聯,蘇聯失去了大片領土。蘇聯能否抵擋得住希特勒?這的確是國際國內人們所擔心的一個大問題。而楊傑此時能夠透徹地分析了蘇德之間的具體情況,得出德國不可能很快征服蘇聯,要摧毀蘇聯“實屬不容易”的論斷。特別是,他跳出了資產階級軍事家們的武器決定一切的“唯武器論”的圈子,認識到精神對戰爭所起的作用。的確表現了這位軍事家不受表麵現象所模糊,而用深遠和開闊的軍事眼界,從雙方的具體情況,正確分析了戰爭的未來,這在當時的國際國內軍界中,實屬難得。

楊傑進一步談到蘇聯在蘇德戰爭爆發前準備了兩支軍隊,一支突擊軍,一支反攻軍,用在攻擊與奇襲方麵。蘇德戰爭發生後,蘇聯的突擊隊用不上,而反攻力量則在國境附近發生相當的效果,又因蘇聯的後備力及戰爭潛力都很大,所以將來可立於不敗之地,他說:“將來或在某地予敵以決定的打擊,萬一在某一戰線上作一長期對峙,則將來要看蘇、英、美及各小國自身之掙紮而定,這種力量若能伸張,則1918年的戰爭結果可以重演,希特勒或至自殺,而德國民族仍然存在。”楊傑如此明白地提出日後的可能結局,的確是軍事家的遠見卓識,曆史證實了楊傑科學的預見是完全正確的。楊傑能夠在五年之前,德國侵蘇淩厲莫當之時,就判斷德國要敗,並且指出法西斯政權的末日是“希特勒或至自殺”,這與楊傑對德國的政局分析,對希特勒等人物的正確理解是分不開的。

其次,楊傑指出,希特勒雖然改變了失敗的閃電戰計劃,卻改變不了覆滅的命運。戰爭的進程,正如楊傑所料,1941年希特勒進攻莫斯科的失敗,這就粉碎了德國法西斯閃擊蘇聯的好夢,使戰爭的結束成為遙遙無期,希特勒不得不變更自己的作戰計劃,隻好以奪取資源、削弱蘇軍的作戰力量來代替莫斯科的攻取。

於是,高加索這塊豐富石油產地的攻取,便是希特勒應付長期戰爭的手段。他第一步要做到占領油田,以斷絕蘇聯戰爭摩托的糧食;第二步再利用油田,使之繼續生產,以延續軸心軍隊的壽命。楊傑分析說,高加索是世界石油的寶庫,全世界石油的儲藏量約有九百萬萬噸,高加索的儲量占百分之二十,共有一百八十萬萬噸。全部油田分為三大區域,一區以邁科普為中心,年產石油約四百五十萬噸,僅點全蘇聯生產量百分之七,一區以格羅昔尼為中心,產量比邁科普多一些。這兩區雖然被德軍占領了,但最大的油田區卻是外高加索的巴庫,仍然控製在蘇聯軍隊手裏。巴庫石油的產量約占蘇聯生產量百分之七十五,德國軍隊如果不能占領巴庫就等於沒有占領高加索。

盡管渡克將軍雖然不惜犧牲一切驅使著疲憊的德軍企圖越過高加索山,向巴統和巴庫前進,但是在崎嶇而又陌生的羊腸小道上,德軍已失去了裝備上的優越勢,成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楊傑指出:“即令德軍占領整個高加索,蘇聯卻不會中止抵抗”楊傑:《蘇德的石油戰爭》,重慶《新華日報》1942年春……因為蘇聯預先在安全地帶存儲著足以維持長期戰爭的油量“同時在蘇聯東部的廣大領土上進行著大規模的石油礦開采運動。當然,希特勒進攻高加索的目的,除了奪取豐富的石油之外,還企圖以高加索作為進窺中東的橋梁,占領高加索以切斷蘇聯通伊朗的國際路線,占領高加索以爭奪土耳其等。因此,希特勒的計劃雖好,但是”高加索戰爭是整個反侵略戰爭的一環,在北麵,斯大林格勒在德軍七十五萬大軍圍攻下,屹然不動;在南麵,英國在伊朗和伊拉克邊境的防禦力量已經積極加強。希特勒如攻不下斯大林格勒,高加索的德軍始終是蘇聯的囊中之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油田可以延續德國戰爭機器的生命,也可以把德國戰爭機器的生命斷送。所以,希特勒盡管變更了作戰計劃,卻終究改變不了他覆滅的命運。

最後,楊傑慎重地指出,打敗希特勒需要兩年的時間。

1942年春,軸心國正進行春季攻勢的醞釀中,日寇在孟加拉灣東之安達曼群島登陸,魔爪已進窺印度門戶,《新華日報》記者走訪了楊傑,詢問目前戰局的感觀。楊傑認為目前的戰場可分歐洲、海洋和中國三個主要戰場,北非是一個支戰場,各個戰場有其獨立性,那個戰場重要就先解決那一戰場,而目前的形勢顯然是歐洲戰場更重要,”而且在這一戰場上英美蘇的合作容易,這是一個實際問題“《南北極之間》——楊傑將軍談戰局,重慶《新華日報》1942年春……

談到軸心國的動向,楊傑認為:“希特勒進攻莫斯科不克,自然是其一大失敗,然而它仍有其不可輕視的力量,至於它春季攻勢的箭頭,顯然還是指著莫斯科。”《南北極之間》——楊傑將軍談戰局,重慶《新華日報》1942年春。去年德軍攻下基輔時,楊傑就曾判斷希特勒的戰略中心,是攻取莫斯科,現在這一戰略企圖仍然沒有變更。楊傑預言:在未來的大戰中,新技術和新武器一定會出現,不過,盡管希特勒拚其一切資本作孤注一擲,而其士氣已在去年的進攻中受挫,頭等的力量已經損失,現在拿得出來的隻是二等的力量,而人員則發生恐慌;相對的蘇聯有著雄大的後備力量,戰鬥精神較德軍旺盛,一定能夠打退希特勒的春季攻勢。斯大林一年內解決希特勒的號召,便是一道命令,一種力量,他這號召不是對外的宣傳,而是對內的行動,是會產生實際力量的。至於希特勒希望日本配合行動,一是要日本西進,擴大海洋戰爭的戰事,二是北進夾擊蘇聯。楊傑認為:“希特勒要求日本趕快西進,是要它從印度洋出紅海,去遮斷英大西洋、太平洋的交通,這樣西班牙和直布羅陀的控製便不成問題,而德意誌的潛艇也可大舉出襲,過去英國海軍之不能調到遠東來,便也是因為要防範這一著的原故。日本果能如此行動,則北非戰場將告取消,即德意在北非的兵力便可抽調出來。至於北進蘇聯,則日寇目前還是在徘徊觀望之中,因為蘇聯遠東軍力的強大,空軍可以直接威脅到日本本土,日本如果再因發動攻蘇而把大軍陷入和中國一樣的泥沼,日本軍閥估量清楚了這點,則它必不為此。況且,目前敵酋東條正在趾高氣揚之時,如因攻蘇而遭到失敗,則亦必不願冒此危險。故日寇北進與否,當視蘇德戰爭勝敗為轉移,這也是日寇戰略一貫的投機性。”《南北極之間》—楊傑將軍談戰局,重慶《新華日報》1942年春。

最後,楊傑指出戰局的成敗之勢說,從歐洲戰場方麵看,“英美一定要和蘇聯合作作戰,以英美的海空力量的總和,較德國占絕對優勢。”他認為歐洲的新戰場一定要產生,“這樣英美也可增強取道北冰洋的援蘇路線,要是英美的海空軍再不斷地襲擊德國的沿海,以及它的中心工業都市,這樣蘇聯的迎頭痛擊德國的法西斯,定能愉快地進行,而德國必然遭到失敗。”楊傑特別慎重地指出:“擊敗希特勒那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須英美和蘇聯的密切合作,整個消滅德國要作兩年的打算,”“解決日本是較後的事情,”但是“隻要中蘇英美緊密合作,以中蘇為兩大兵工廠,解決日本的問題並不很難的。”《南北極之間》—楊傑將軍談戰局,重慶《新華日報》1942年春。楊傑科學地、正確地分析了各個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不同情況,提出了他正確的論斷,客觀地、辯證地預見到戰爭的進程,對於當時處於彷徨苦悶的人們,樹立戰勝法西斯、定能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信念作出了貢獻,堅定了人們必勝的信心,加倍努力地進行反法西斯的鬥爭。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