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範蠡——一個特立獨點的智囊

  自古以來,名臣良將善始者眾多,而善終者絕少。春秋時範蠡卻是一個善始善終的完美典範,長久以來為後世所稱道。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他“故範蠡三徙,成名於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太史公對範蠡之推崇由此可見一斑。從司馬遷到後世的李白、蘇軾以至馮友蘭、孫軼青等,史學界和學術界對他都有極高的評價,有人說他“文武雙全、德才兼備、憂深思遠、堅忍不拔”,有人說他“忠以治國、勇以克敵、智以保身、商以致富”,範蠡被稱為“治國良臣、兵家奇才”、“商學大師”、“經營之神”、“中國古代謀臣的楷模”、“中國古代第一個棄官經商者”,乃至“沿海經濟開發區的創始人”等等,不一而足……近年來諸如範蠡研究會之類的機構也紛紛成立,範蠡因其在兩千五百年前即在商界取得非凡的成功,而被尊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商祖”、“商聖”,其經營理念和經營思想備受今人推崇,在民間長期以來更是被供奉為“文財神”。

範蠡的一生經曆坎坷,曾經聲名顯赫,也曾經為奴受盡屈辱,但無論怎樣大起大落,憑著自己的大智大勇,他總能化險為夷,可以說,他在政治、經濟和哲學不同的領域裏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兩千多年前範蠡的成功其實正是當今很多現代人苦苦追尋的夢想。

狂妄少年

範蠡,字少伯,春秋楚國宛人,大概在今日河南南陽附近,具體生卒年月不詳,他生活的舞台是中國曆史上急劇動蕩而又人才輩出的春秋時期。史書上關於範蠡的記載為數不多,散見於《史記》、《吳越春秋》、《國語》等。範蠡在越國為官,至越國大夫。為越王勾踐獻計獻策,衝鋒陷陣,輔佐越王報了三年質吳受辱之仇,並問鼎中原成就霸業。當之無愧為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

幼年的範蠡出身“衰賤”,父母早亡,卻胸懷大誌,放眼天下。範蠡天資聰穎、博聞強記,而且發憤圖強,博覽典籍,終於成為飽學之士。但是楚國的黑暗統治卻無法激發他發揮才智的熱情。每日隻好佯狂裝瘋,狂言議政,針砭時敝,行事更是狂妄不羈,世俗之輩不解其意,稱其為“狂人”、“瘋子”。這也正所謂“士有賢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譏。”其實“燕雀安知鴻鵠之誌”,那是孤獨不被理解的範蠡對現實的抗爭和對未來的呼喊。少年的範蠡是孤獨的,隻有在佯狂中放浪形骸以求心靈的解脫。

文種識才

範蠡的另類行徑終於傳到了當地的父母官——宛令文種的耳中。文種,也是一個胸懷大誌、博學多才的人物,雖身為楚國的地方官員,卻深深不滿楚王的統治,希望能找到賢明的君王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範蠡的狂妄不羈引起了文種極大的關注。

文種聽說自己屬地有範蠡這樣一位少年狂放不羈,不禁有眼前豁然一亮之感,他多年企盼能結交賢德之才而未能如願,此時心中暗忖範蠡的狂放恐怕自有他狂放的資本,應該不僅僅是世人所謂的“狂人”、“瘋子”,但是道聽途說不可輕信,也沒準隻是個“沽名釣譽”之輩呢?於是文種車架齊動出訪範家,要親自看個究竟。

傳說中範蠡和文種的初次相見是這樣的:身著官服,帶著隨從的宛令文種看到這樣一副畫麵——一人衣著汙穢,頭發淩亂,麵目猙獰,軀體蜷縮似狗狀,蹲在狗洞旁,衝文種一行人狂吠不止,煞是嚇人。眾隨從見狀,怕“瘋子”驚了老爺的車駕,勸文種趕緊躲遠點。文種真是禮賢下士之極,下車上前對蹲在狗洞旁的範蠡深施一禮,口中以“先生”呼之。

然而那狗洞旁邊之人卻不理不睬,依舊狂吠示強。文種的一禮也就停在半空不上不下,好不尷尬。無奈,文種隻好帶領車駕迤邐而去。

範蠡雖以幾聲狂吠趕走文種眾人,但是已從文種的眼神中讀出了火花,知道文種此去必返。於是,範蠡向早已分門另住的嫂子借來一套好衣服,告訴嫂嫂說:“一會兒有尊貴的客人上門,我要借哥哥一套好衣服穿,以示對客人的尊重。”其實他那嫂子早就厭煩了小叔子的瘋狂狀,連累自己也在鄉裏招別人白眼,因此盼望他能被客人看中,好謀個出路,離開家鄉,還自己個安穩日子,於是很爽快地拿出範蠡哥哥最好的衣服給他,巴望客人能看上範蠡,自己好早日擺脫這個負擔。

剛剛穿戴整齊,文種已經便衣微服口呼“先生”走至範家門外。這一次,範蠡出門恭敬地請文種入座,兩人或高談闊論,或低吟擊掌,可以想像出一間茅屋中的兩位高士縱橫捭闔,談古話今,兩人之興頭之氣勢引得旁觀者莫不側耳細聽。隻是不知道兩位的對話在當時又有幾人能懂?

由此看來,當年文種訪得範蠡結成至交,真有後世劉皇叔三顧茅廬源起之意!狗洞旁佯裝犬吠的範蠡和茅廬之中運籌帷幄的諸葛孔明留給後人的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觸。一個功成身退、攜美歸隱,轉而經商,十九年間三致千金,成中華“商祖”,三遷皆有榮名何其瀟灑飄逸!一個卻愚忠事主,守著個扶不起的阿鬥六出岐山,恨不得死而不已,最後累死在五丈原,真叫後世英雄難以釋懷!

以範蠡之才情本可毛遂自薦,或以雄辯之才而聞達於諸侯。然他卻能耐得住寂寞,韜光養晦,等待時機,有所為有所不為,對於生活在今天的我們來說,此種處事風範實在值得借鑒。

攜友入越

範蠡與文種一番長談之後,彼此十分賞識,在諸多方麵達成共識,於是雙雙離開楚國投奔越國。當時的楚國地處平原,物產豐饒,而越國則屬沿海蠻夷之地,以現在的眼光看來,兩人相當於放棄繁華的都市生活,來到窮苦的山村,在當時真是堪稱驚人之舉。

到越國後,範蠡先受命越國上大夫,後任上將軍,擔任相國(丞相)之職,從政率軍,總計二十餘年,勵精圖治,忠心為主。從曆史上看,敢於直言進諫的直臣良將頗多,因為諫言獲罪的直臣為數也不少,但範蠡這樣進諫言而保全身並總是能說動君王視聽的卻是少數。同時期進言獲罪者如伍子胥終被吳王夫差賜死,後世三國時期的楊修更是因為諫言說的不是時候,而被曹操以“擾亂軍心”的罪名處死,此種例子不勝枚舉。

伴君入吳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準備興兵向越,以報當年吳王闔閭兵敗勾踐受傷而死之仇,於是打算主動進攻吳國。範蠡認為:越國的戰爭準備還不充分,實力尚不充足,時機也不成熟,應待機而動而不應立即攻吳。越王勾踐不聽範蠡之言盲目出兵攻打吳國,結果在吳越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中心洞庭西山,一說今浙江紹興北)之戰中,越軍慘敗,勾踐走投無路竟想殺死妻兒後自己也戰死沙場(《史記》載:勾踐欲殺妻子,燔寶器,觸戰以死)。範蠡深諳勝敗兵家常事,進言勾踐說玩命不是辦法,大丈夫要能屈能伸,隱忍一時,不愁沒有東山再起之時。並進一步分析應該如何遣使求和,如何取得吳國的信任,換取時間,謀求東山再起的時機。

勾踐聽從了範蠡的建議,派文種出使吳國,先用厚禮賄賂吳王的寵臣太宰伯嚭,再用謙恭的言辭和豐厚的珍寶打動吳王,加上伯嚭的美言,夫差終於沒有聽從伍子胥斬草除根的意見,答應了越國求和,命越王入吳為奴。

於是在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踐攜夫人及大臣範蠡在三江口邊灑淚告別越國百姓後,收起萬分悲壯,換成奴顏媚骨來到吳國,在吳王指定的石室中為吳王駕車養馬,開始了忍辱負重的奴隸生活。

巧計媚吳

陪著勾踐在吳國做了三年奴隸的範蠡處處替君分辱,小心行事,以麻痹夫差,求能早日歸越。他先是不卑不亢的拒絕了吳王高官厚位的誘惑。範蠡的回答直接幹脆,“亡國的臣子不敢奢談政治,敗退的將軍不能奢談勇敢”,表達了忠心侍奉越王的決心。勾踐在如此艱難的境地聽到範蠡這一番表白心裏自是感激不盡。這大抵也是以後多年中勾踐能夠聽從範蠡的意見而從沒有疑心過範蠡的原因吧。

在吳國為奴其實也是鬥智鬥勇的,一方麵要竭力給吳王製造一種勾踐誠心悔過的印象,取得夫差信任,好有可能回到越國;另一方麵又要保存自己的信心,不能在苦難中喪失希望,流失了誌向。為了博取夫差的信任,範蠡為勾踐出主意,讓勾踐趁夫差生病時,親口嚐夫差的糞便表示忠心討好夫差,並預言夫差即將在三月之後病愈。此舉收獲極大,夫差竟真的在勾踐所言的日子裏痊愈了,於是夫差大悅,在宮廷內就設宴以貴賓席位款待了勾踐等人。並最終放勾踐君臣回到了越國。

助王複仇

三年吳國之辱,一旦放虎歸山,複仇之火便在勾踐心中熊熊燃起。恥辱記憶的煎熬,複仇的渴望使得勾踐一刻也無法放鬆自己,時常沉浸在那苦澀和憂傷中而夜不能寐。勾踐臥薪嚐膽,食不過兩菜,衣服不穿華貴。大臣們深深理解勾踐的苦悶,越國老百姓也支持勾踐的各種強國措施。

但是謀臣範蠡深知複仇雪恥戰勝強大的吳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等待天時、地利、人和。範蠡良策諫言不斷。首先以“美女計”送西施、鄭旦到吳國,迷惑吳王夫差,使其荒淫酒色,不理國事;與文種一起設計向吳國借糧還之以熟種,人為製造吳國的災害,加重吳國百姓對夫差的怨恨;四處為勾踐收羅所需之才,精心準備,等待戰機。尤其是在越國經過幾年積累漸漸富強之後,勾踐多次欲舉兵伐吳,範蠡均以時機未到予以勸阻。一直等到吳王聽信讒言殺掉忠臣伍子胥、民怨載道、國力衰敗時,範蠡方認為時機成熟,同意越王出兵,並指揮越國軍隊一舉打敗吳國,洗雪了越王勾踐的會稽之辱,最後吳王夫差被逼無奈隻能自盡了。

之後,範蠡、文種精心謀劃,又助勾踐揮兵北進,會盟諸侯,並得到周王的封賞,使越王勾踐終於成就霸業。範蠡因此也得封上將軍。

範蠡從政二十餘載,或出謀劃策,或衝鋒陷陣,或受辱在吳,或馳騁疆場,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他似乎永遠處在主動,一直都擁有勾踐的信任。無論是諫言以委曲求全之計讓勾踐降吳再圖報仇,還是讓勾踐克製複仇之心一等再等,勾踐似乎總是聽從。這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吳王夫差對伍子胥起初也是言聽計從,從善如流,後來還不是將伍子胥殺了。因忠言獲罪的臣子不勝枚舉,所以範蠡的善始善終尤顯突出。

伴君二十幾年而善始善終,官至極品而沒有招致君王猜忌而獲罪,古今少有!範蠡的善始善終並不是因為幸運遇見的勾踐至清至明,文種後來不就是被勾踐疑心而賜劍自盡了嗎?恐怕範蠡是因為集合了才智、勇氣、忠心加上對勾踐的揣摩了解和為官的技巧才求得伴君多年的平安吧。

攜美歸隱

越王勾踐霸業已成,舉國上下一片歡騰。此時的範蠡沒有躺在功績上享受苦盡甘來,而是辭官遠遁,攜美歸隱!那是何等罕見的氣魄!範蠡與西施的浪漫愛情故事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時至今日還有許多與他們行蹤相關的地名,如蠡園、蠡湖、語兒亭等等。這裏我們不要考究傳說的真實性,單從故事源遠流長的生命力,足見後世眾生對範蠡為官為人灑脫之豔羨。

據史料記載,範蠡辭官時也有一段精彩對白。當範蠡向越王辭行時,勾踐含淚挽留說,“你走了叫我靠誰啊?如果你肯留下來,我寧願分一半國土你;你如果真的要走,我就殺掉你的妻子。”勾踐的話可謂威逼利誘之極!但是,範蠡的回答同樣不卑不亢,卻也堅定不移:“我聽說,君子適應形勢,有計不急於成功,死了不被人猜疑,內心也不自欺。我離越出走,我妻子有什麽罪過呢?”當晚,範蠡趁著夜色簡單的攜帶些細軟,攜著家人親眷,乘舟浮海以行,再也沒有回到越國。

留書警友

歸隱之前,範蠡並沒有忘記當年和自己一起入越並共事多年的好友文種,特意留書一封提醒文種。信中範蠡寫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勸文種早日離開共苦容易同甘難的越王勾踐。文種或許是懷疑範蠡所言的虛實,或許是舍不下高官厚祿,反正文種是沒有因為範蠡的忠告而及時離開勾踐。等到文種看到端倪想隱退時,勾踐已經不給他機會了,等待文種的是一把冰冷的利劍,於是文種隻得自刎而亡!

範蠡走得何等瀟灑!文種去得又是多麽令人惋惜!範蠡與文種攜手入越為臣,共事二十餘年,都為勾踐成就霸業立下赫赫戰功,結局卻是截然不同。月滿則虧,水盈則溢;居安能思危,盛時即思退。樸素的道理,因為看得透徹,用得徹底,所以範蠡瀟灑而去;看不透參不準的文種隻好令後人歎息了。

聚財散財

範蠡從越國攜美泛舟北上,遊遍五湖美景之後,北上至齊國,化名“鴟夷子皮”隱居下來。他帶領家人,自食其力,開始了農畜業生產和經商活動。這一次範蠡的才幹再次發揮得淋漓盡致,因為經營有道很快便積累了巨大的財富;且富行其德,救危濟困,仗義疏財,在齊國很快就聲名遠揚了。齊人覺得他聖賢,就送來相印想讓他做相國。範蠡卻以為“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於是,把相印送還,把家產分散給知己朋友和鄰人鄉親,隻留下稍許細軟,悄悄地離開那裏,另尋桃源去了。

範蠡離開齊地之後,選擇了交通方便、環境優美並且經商、耕作皆宜的陶地(今屬山東)為安居地,自稱“陶朱公”。是金子總會發光,陶朱公經營有章,重視誠信,財富的積累很快就達到千萬。陶朱公再次散財濟貧救弱,深得世人愛戴。就這樣,十九年間陶朱公三次家財萬貫,三次舍財救貧。富甲天下,富行其德,這樣的經商天才,加上這樣的道德人品,試問古今有幾人能企及?無怪乎範蠡成為中國商人的“圖騰”。

下海經商

其實,前些年興起用“下海”一詞來形容走上經商之路也和範蠡頗有淵源。相傳,當年範蠡攜西施出了越國直奔當年西施“學吳語,習容步”的檇李土城—範蠡塢(今海寧市西郊有塢腳村),取出埋在地窖中的珍寶珠玉,按原定計劃,駕著一隻瓜皮小艇,雙雙離開檇李,從澉浦青龍江向東來到了東海之口乍浦烏龜山的海岬上,換乘早就準備好的三帆大船,浮海北上,由此開始經商致富之旅,其後則富甲天下。乍浦烏龜山也就被人們視為“下海”從商的發祥地,“烏龜”更成了致富的吉祥物,“下海”兩字也就成了“從商”的代名詞。

被後世賦予“商祖”、“商聖”等諸多美譽的範蠡,辭官經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而且他“富好行其德”,自己的家產一次又一次“分散與貧交疏昆弟”。經商富甲天下,仗義疏財造福一方,範蠡領受上述殊榮當之無愧。範蠡經商致富的典型事跡千百年來一直是眾多商人們的一種美好向往,他的諸多經營理念更成為商人心目中的神聖箴言。範蠡的《致富奇書》、《陶朱公術》被後人整理、充實為《理財致富十二法則》、《理財致富十二戒律》、《商場教訓》、《經商十八法》等,對後世市場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尤其他的“經商十八法”,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仍被一些名店當作商業法則而高懸於店堂。

楚地救子

從政,經商,範蠡總是遊刃有餘,因為範蠡是哲學的!哲學的範蠡,聰慧、睿智,洞察世事百態,參透人生悲歡。史記載有範蠡救子之篇頗值得玩味。

故事大意是範蠡的二兒子在楚國殺了人,按令當斬。父子天性,為了解救二兒子的性命,範蠡叫來小兒子說:“我給你一車金子,你去楚國找莊生,他有辦法救出二哥。”

執拗的大兒子卻以為父親小覷自己,以死相爭,堅持要父親派自己去楚國救二弟。在妻子的勸說下,範蠡無奈,隻好答應讓大兒子去,臨行之前一再告誡說:“到楚國把金子送給莊生後,其他什麽也不要做!一切聽從莊生的安排。”範大表麵答應卻又私帶了一些金子。

到楚國後範大找到莊生,見其潦倒,心中大為失望,但還是依父親之言把金子給了莊生並說明來意,然後告辭出來。心存疑慮的範大違背父親的告誡用自己私帶的金子去賄賂了楚國官員,並自以為高明。豈不知莊生絕非平凡之輩,乃是深得楚王尊重的人物。莊生與範蠡也是相交甚深的好友,雖暫收了範蠡的金子並無意真要,隻待救出範二之後返還範大。莊生晉見楚王並說動楚王大赦天下,範二自然也在其列。

範大從自己賄賂過的官員口中聽到即將大赦的消息後,大喜過望,高興的同時又深悔浪費了給莊生的一車金子。思來想去之後,他居然又跑到莊生家裏把金子要了回來,此舉被莊生認為是平生奇恥大辱。莊生又晉見楚王,佯稱坊間有傳言說楚王大赦天下是因為陶朱公為救子而賄賂楚王左右的緣故,楚王聞言大怒,便決定先殺了範二再大赦天下。自以為是的範大正在竊喜之時,卻沒有想到正是自己愚蠢的行為害死了弟弟。範老大隻好一車拉著二弟的屍體,一車拉著金子回了家鄉。

家人聞訊都悲傷不止,隻有範蠡不以為意,他說:“我正日夜等待著老大拉回老二的屍體呢。我早就料到老大到楚國去一定會害死他的弟弟,因為他不能舍財,他從小與我一起辛苦奮鬥,深知錢財得來不易,所以十分珍惜。而小兒子卻自幼生活富足,不了解辛苦勞作的艱辛,不懂得珍惜錢財,他能舍財,所以能救得了二哥。如今事已至此,可見我注定要失去一個兒子啊!又有什麽好傷心的呢?”

範蠡無疑是成功的典範,“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李白語),從一介書生能“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治國成功後又去治家,且不是小富即安,而是達到富甲天下的境界,且三遣其財,數度激流勇退,勾踐的誘惑與威脅沒有把他留在越國,齊國的相印隻是讓他選擇了出走陶地。範蠡,拿的起放的下,不為功名困,不為錢財擾。人生之精彩不過如此了吧?範蠡能有這樣的人生皆源於他的智慧。範蠡博學,他通曉文、史、哲、政、經、軍、醫、藝以至天文地理,而且他信念堅定,人格獨立,從不把自己的命運依附在任何人身上,那怕這個人是高高在上的君王。在人生的旅途上,範蠡始終追求卓越,他把生命的價值發揮到了極致,可以說達到了輝煌的頂點。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