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夫差——驕傲的失意英雄

  傳統的觀點看來,勾踐是值得稱頌的,而夫差是不值得同情的。

原因大概有三:

一、曆史上,人們慣以“成王敗寇”的思維定式來看待朝代的更迭和個人的命運。於是乎征戰的雙方很輕易地就被劃分為正義與非正義的兩派,用小孩子的語言來形容,那就是“好人”和“壞人”的區別。這麽說,那勾踐就屬於“好人”之列,夫差就是“壞人”,因為“好人”最終是要戰勝“壞人”的。

二、人們意識裏的揚越抑吳,還因為受了一些曆史片斷的影響。單說勾踐的臥薪嚐膽,確實值得讚歎;單論夫差的殺害忠良,確實讓人搖頭。但這些片斷被人為放大了,大到人們不再去關注吳越爭霸的整個過程,隻憑這兩點就給勾踐和夫差蓋棺論定了:一個是賢主,一個是暴君。賢主自當歌頌,暴君活該批判。於是,勾踐的不足就被忽略不計了,夫差的缺點就更加不可原諒,甚至本來不是他的過錯也都扣到他腦門子上了。

三、野史和傳說的添油加醋,更給雙方加重了砝碼。既然勾踐是賢君,那麽連上天都來幫他的忙:他的兵士劍術不精,就有個神奇的越女出山來傳授劍法;他的兵士射術不行,就出來個神箭手陳音教他們射箭。既然夫差是暴君,那麽他也一定好色,自然會迷醉在西施的美貌裏而疏於政事;他能殺賢臣,那麽也一定愛聽讒言,自然會重用伯嚭而荒廢朝政。這樣一來,夫差更是無法擺脫荒淫誤國的惡名了。

但是,如果能全麵地、曆史地去看夫差這個人,並不會得出上述結論,相反,還得承認,夫差是個英雄式的人物。

這裏先得明確一下英雄的定義是什麽。英雄的定義本身就有多種說法,舍生取義或是為國為民等等,但這都是我們今人對英雄下的定義。評論一個曆史人物算不算個英雄還得放到當時的曆史環境下去剖析。在春秋那個亂世,能夠成為一國之君,統領自己國家的臣民在強敵四伏的環境下生存下去,這不能不說就是一種英雄式的舉動。如果胸懷一統諸國,號令天下的雄心,那更是隻有英雄才具備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勾踐是英雄,夫差也是。

看看夫差成就了怎樣的一番霸業,就會知道他是有資格被稱為英雄的。

當闔閭還在位的時候,身為闔閭次子的夫差就深知,要想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首先要做的是要成為號令三軍的王者,僅僅以王子的身份功勞再大得到的回報也頂多是駐守一方。因此,繼承闔閭的王位就成為夫差的首要目標。恰好此時太子患重病而死,闔閭為再立誰為太子而猶豫不決,夫差知道機會來了。可是,他也知道,自己在父親的眼中並不是太子的最佳人選,因為父親曾給他下過“愚蠢而殘暴”的定語。該怎麽讓父親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和雄心呢?自己去和父親表白顯然不是個好主意,恐怕還會適得其反。夫差想到了父親眼前的重臣伍子胥,如果伍子胥肯為自己說句話,效果肯定大不一樣。於是夫差幾乎天天都要在伍子胥的麵前表示自己的決心和魄力,他的一股舍我其誰的氣勢打動了伍子胥,真的到闔閭跟前為夫差爭取,對夫差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夫差講究信用,愛護臣民,節操端正,敦厚守禮。要想立太子,沒有誰能勝的過夫差了。”對伍子胥深為倚重的闔閭采納了他的建議,夫差順利成為太子。

為了考察這位太子的能力,闔閭對他委以重任,命他駐守吳楚邊界防禦楚國,闔閭自己留在姑蘇台盡情享受霸主的榮光。事實證明伍子胥的眼光沒錯,夫差小試身手就大敗楚軍,攻克了番邑,逼楚王遷都芳若。夫差隱約開始顯露王者之氣。

闔閭死後,夫差繼位,夫差真正的表演開始了。此時的夫差,最大的敵人自然是有著殺父之仇的勾踐。但與勾踐後來複仇夫差時的心態不同,夫差眼裏的越國,不僅是仇敵,更是他北圖中原的後患。他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複仇者,而是以一位戰略家眼光來籌劃吳越一戰。先不論軍事力量如何,單是戰前對這場戰爭的看法,夫差就已高了勾踐一籌,勾踐焉能不敗?

夫差破了越國,按說為報父仇應該乘勝追擊、趕盡殺絕才是,但他沒有。他所以如此,有他多方麵的考慮(下文也將有涉及),這裏要說的是其中的一種可能:比起北上中原,稱霸天下來,父仇的重要程度遠遠不及。打敗了越國,令勾踐稱臣,解決了北上伐齊的後顧之憂,夫差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沒有必要在越國身上再浪費時間了。因為夫差的誌向是天下,並不是不太起眼的越國。

北圖天下,夫差最大的敵人就是齊國。於是夫差集中吳國的各方力量,劍指齊國。在對齊國的征伐過程中,夫差又一次顯示了一位軍事家的才幹與魄力,利用吳軍擅長水戰的優勢,開鑿運河,使吳軍可以沿水路直搗齊國境內。夫差的戰略收到了回報,他兩敗齊國,進而直逼晉國,與晉定公爭當盟主。夫差的雄圖大略眼看就要實現了。

然而此時勾踐乘虛而入,直搗夫差的後路,最終贏得了吳越之戰的勝利。

正是夫差的雄心導致了他的失敗:在夫差的世界裏,勾踐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在勾踐的世界裏,夫差是他的全部。

從這個角度看,吳越後來的戰事是一場不公平的較量。夫差始終在明處,勾踐始終躲在暗處;夫差未加防範,勾踐卻是傾其所有。勾踐其實扮演的是一個刺客的角色。正在憑海臨風意氣高昂的夫差焉能躲得過這背後拚盡全力的一刀?

勾踐“刺”死了夫差,但當他在凝視夫差的屍首暗笑的時候,內心恐怕也得承認這一點:他殺死的,是一位差點就完成霸業的英雄。

都是驕傲惹的禍

夫差是英雄,卻是個失意的英雄。

夫差是個悲劇人物,如果要歸類的話,應該算是性格悲劇。

因為他太驕傲了。

這裏所說的驕傲不是那種打了勝仗就沾沾自喜狂妄自大的驕傲,而是說那種骨子裏的傲氣。成大事者不能少了這種君臨天下舍我其誰的傲氣,但是也不能傲過了頭。遺憾的是,夫差就過了火,不但因此喪了性命,還毀了英名。

後世給夫差的失敗加了很多注解,比如荒淫、殘暴、愚蠢、親小人遠賢臣等等,這些罪狀要麽缺少根據,要麽沒有看清表象之後的根源——夫差的驕傲。

首先,荒淫誤國一說是最站不住腳的。野史上流傳著勾踐為了麻痹夫差,進獻絕世美女西施侍奉左右,夫差對她寵愛之極,從此言聽計從,無心朝政,終至亡國。這裏且不去探討西施是不是曆史上確有其人,即便是真有這回事,一個西施對夫差的影響也絕沒有傳說中那般大。夫差是一位自幼便有雄心大誌的君王,很難想象這樣一位誌在天下的人物會為了一個女人的美貌而放棄一生的理想。如果是一位胸無大誌的君主倒有可能沉醉在溫柔鄉裏,因為他的生活目的就是享樂。美人計隻對這樣的男人才會有效。也許有人會說,那西施豈是一般美女可比,傾國傾城,再心如鋼鐵的男人在她麵前也會變成繞指柔。此“西施美絕論”乍一聽有理,但細一想,勾踐要比夫差先見到西施,既然西施有如此大的“威力”,那為什麽勾踐不為所動,還是毅然將她進獻給夫差呢?可見西施的魅力還沒有到讓所有男人神魂顛倒不知今夕何夕的地步。事實上也證明,夫差得到西施後並沒有停下擴充軍備圖謀霸業的腳步,而是“愛情事業兩不誤”。後世之所以有將夫差之敗歸咎於寵愛西施的說法,是因為曆來有一種“紅顏禍水論”,將曆代絕世美女與君王的興衰聯係起來,以此來證明女人生得太美了有多麽可怕。西施的故事就當仁不讓地成了這一論調的有力證據,夫差也陪著成了這一論調的犧牲品。

再來看夫差與勾踐麵對麵的較量。關於夫差的失敗,一般有兩種看法:一種觀點認為不怪夫差無能,而是勾踐太狡猾,換了旁人也會在勾踐的偽裝與詭計下栽了跟頭。《吳越春秋》中幹脆就將勾踐的一係列謀劃稱為“勾踐陰謀外傳”。另一種觀點就認為勾踐的圖謀是明擺著的,夫差之所以中招隻能證明他實在愚蠢,沒有同情他的必要。兩種觀點的共同之處在於:無論是勾踐裝得像,還是夫差太胡塗,總之夫差是被勾踐製造的假相“忽悠”了。實際上,夫差到底有沒有看穿勾踐並不是真心降服呢?答案是:他知道。在子貢前來遊說夫差出兵伐齊的時候,夫差就說了這麽一番明白話:“你說的很好。但是你要知道,我曾經和越國交過戰,把越王圍困在會稽山上,並且到吳國來當奴仆。我沒殺了他,過了三年就讓他回去了。勾踐是個賢能的君王,吃苦耐勞,夜以繼日地對內整頓軍務,對外侍奉諸侯,他肯定有報複我的念頭,等我對付了越國之後再說吧。”可見,夫差不但了解勾踐的能力,還明白他的居心。想想也是,夫差怎麽說也是能征慣戰的一代帝王,他不可能對勾踐的真實想法沒有戒備。既然他明知道勾踐沒安好心,為什麽還上了勾踐的當呢?原因就源於他的驕傲。在夫差的眼裏,自己是真正的真命天子。麵對指責他的公孫聖,夫差就曾經怒不可遏地說:“我是上天所生的,是神派來的!”一旦相信自己受命於天,就不會再把什麽人什麽事放在眼裏,從而失去對人和事物的客觀公正的判斷。對於勾踐也不例外。夫差雖然知道勾踐也不是一般的君王,但並沒有將他當成一個同等重量級的對手來看待,用俗話說就是即便你是孫猴子,也逃不出我如來佛的手掌心。你勾踐再怎麽包藏禍心,再怎麽窮折騰,隻要我吳國大兵一到,管教你照樣丟盔卸甲,跪地求饒。夫差有了這樣的念頭,他能夠做出放虎歸山的事也就不奇怪了。對後來勾踐的一係列表演他也聽之任之,獻來的美女也坦然笑納,也許這時候夫差心裏在暗笑:不就是美人計嗎,我不懼,我倒要看看你勾踐還有什麽本事。可是他沒想到,勾踐的手段遠超他的預料和掌控,自己的狂傲也已經發展到了狂妄自大的地步,終於不可收拾。

從夫差對伍子胥的態度上,更能體現出他的驕傲。為什麽夫差對於一開始他所深深倚重的伍子胥會那麽抵觸呢?其實也不難理解。在夫差的心裏,是決心要超越父親的功績的,他時不時地將自己和父親做著比較,他也很在乎別人是否也進行著這樣的比較,因此,他極力要擺脫父親籠罩在他頭上的陰影,樹立自己的權威。而伍子胥作為先王闔閭的重臣,輔佐他成就了一番霸業。在闔閭死後,伍子胥隱約間就成為闔閭“代言人”的形象。在夫差看來,伍子胥仿佛就是父親的化身,總是對他的一舉一動說長道短,這是自負的夫差非常不能接受的。他本能地抗拒著,無意中就將伍子胥或者說是將闔閭作為對手來看待,總是正麵迎接挑戰,到底要看看誰說了算,誰更厲害。另一方麵,伍子胥雖然聰明過人,足智多謀,但沒有分析出夫差的潛意識裏在怎麽想。他還以為夫差真的是在很多事上看不明白,於是拚命進諫,殊不知適得其反,他越是極力勸阻,夫差越是執意去做;他越是極力舉薦,夫差就越是不聽。偏偏這個伍子胥還是個直脾氣,遇事就說,也不懂得講求個方式方法,而且不分場合,有時當著眾位大臣的麵就對夫差說三說四,高傲的夫差哪能接受?以至於後來一看到伍子胥就頭大三圈,不殺不足以出這口氣。其實夫差心裏很明白伍子胥說的多數是對的,但這老頭太不給自己麵子,你越對我越不聽你的,你越對我越要殺你。

這樣看來,夫差重用伯嚭也就不難理解了。他的驕傲,他的權威需要有人來附和,來維護,他的英明神武需要旁人來點明,來宣揚。這樣他的內心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否則,隻是自己認為自己當世無雙又有什麽意思?聰明而又自私的伯嚭恰好充當了這個角色。他雖然出不了什麽好主意,但句句話都能說到夫差心坎上。而且,他看準了夫差討厭伍子胥,所以專門和伍子胥對著幹,夫差正需要這樣的一個聯盟來對抗敢於向自己的權威挑戰的伍子胥。從另一個角度講,伯嚭和伍子胥的針鋒相對代表了夫差內心的交戰:一個是感性的自己,一個是理智的自己。但是感性的那種驕傲太強大了,最終戰勝了理智,也害了自己。

最後,走投無路的夫差被勾踐圍困在姑胥山上。夫差自知大勢已去,於是,他的驕傲得到了最後一次的釋放——他選擇自刎而死。夫差不可能像勾踐那樣,向對手,尤其是他根本瞧不上的對手,低下那顆高昂慣了的頭,他做不到。

他寧可讓這顆頭顱毀在自己的劍下。

善良的夫差

和貌似仁厚實則虛偽陰狠的勾踐比起來,夫差的內心還有很善良,甚至很優柔的一麵。這與他一貫高傲張揚的一麵很不協調。

夫差之所以落下個殘暴的惡名,多一半是因為他殺了直言敢諫的伍子胥。其實,夫差恨伍子胥不假,但念在伍子胥對吳國的居功至偉,並不想真的殺了他。夫差動了殺念完全是因為和伍子胥針尖對麥芒似的頂到一起了,不殺他自己都下不了台。當時夫差在文台設宴,為伯嚭慶功,群臣都在場歌功頌德,說著“王威高揚,氣吞八荒”之類的諛詞。而伍子胥卻坐在地上留著眼淚歎道:“嗚呼哀哉,口緘心泣。忠良絕諫,奸佞狂喜。政道敗壞,讒毀不疲。虛詞妄語,黑白陸離。親奸遠賢,吳國未吉。宗廟不保,諸神難祭。殘宮費殿,滿目瘡痍。”正在興頭上的夫差聽他這番晦氣的言論能不火撞頂梁,在滿朝文武的麵前自己的麵子往哪擱?於是怒斥伍子胥,那伍子胥也不買賬,拂袖而去。氣得夫差失去理智,此時想不殺伍子胥都不行了。然而殺了他之後,冷靜下來的夫差又非常後悔,甚至不顧忌在臣子麵前流露出悲傷之意。

對勾踐的態度上,也體現出夫差心軟的一麵。勾踐初來歸降,一番軟話說得夫差消了氣,不想再治罪於他。夫差為自己的狠不下心找了這麽個借口:“我聽說‘誅殺投降的人,禍及三代。’我並不是喜歡勾踐才不殺他,而是怕上天怪罪。”當勾踐和範蠡老老實實地軋草喂馬的時候,遠遠的在高台上望著他們的夫差感慨地對伯嚭說:“越王真是一個有氣節的人,那範蠡也是一個有操守的賢士。他們在這樣的逆境中還能保持君臣的禮節,真是難能可貴。我都為他們感到悲傷。”從此夫差就有了赦免勾踐之意。勾踐嚐了他的糞便之後,夫差不僅是可憐他,簡直都感動了,很快就放他回國。他沒想到,就是自己的這一念之仁,釀成了日後的災禍。

夫差臨死時的一段懺悔,深深道出了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君王的無奈:“我活著或是死了都會很慚愧。假如人死有感知的話,我沒有麵目再見地下的先父,也沒臉再見伍子胥。假如人死有感知的話,我也對不起自己這一生。我死後,你們要用絲帶來蒙住我的眼睛。我怕絲帶不能完全遮住眼睛,你們要將它重疊三層。讓我看不到活著的人,也讓死了的人看不到我。我還能怎樣呢?”聽來無限悲涼。

這場景太像後世的另一位英雄——霸王項羽之自刎烏江了。就如同曆史的重演一般,項羽、劉邦的楚漢爭霸與夫差、勾踐的吳越交鋒何其相似。項羽有範增輔佐,夫差有伍子胥進諫,但兩位霸主都不愛聽忠臣的良言;劉邦有大將韓信張良,勾踐有謀臣文種範蠡,兩位勝利者都善借賢臣之力;劉邦、勾踐都是放低姿態,最後一招製敵;項羽、夫差都傲視天下,最終卻死的淒涼。就連個性,夫差和項羽都非常相似:一位是心存善良之念,一位是心懷婦人之仁。他們都不明白,對於想稱霸天下的人來說,這樣的個性,是致命的缺點。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