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兵聖孫武

  吳王闔閭眼見人心附已,群賢畢至,內心的歡愉不言而喻。然而,當時吳國正值自身發展的重要關頭,軍事形勢甚為嚴峻,西有強楚的威脅,南有越國的掣肘,還要創造條件北上中原,與齊晉等國一爭高下,完成吳國爭霸天下的宏圖大業,這一切,都需要有傑出的軍事人才輔佐,闔閭舉目望去,一時卻選不出合適的人才。

心有所思,行有所跡,闔閭的內心焦慮,很快在日常行為中流露了出來。一次他在群臣的陪同下,登上高台,麵對壯麗河山,闔閭不禁心潮澎湃,感慨萬端,“向南風而嘯,有頃而歎”。可是大多數臣子並不省察闔閭的心理,一個個左顧右盼,麵麵相覷。此時,惟有伍子胥覺察到了闔閭的內心的焦慮。為了成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一代霸主,吳國必須首先把相鄰的楚國打敗削弱,才能進一步進軍中原。因此,吳國強大後的第一個攻擊目標就對準了楚國和它的許多附屬小國。經過一番艱苦的征戰,吳國雖然取得了公元前512年俘獲鍾吾國君、消滅除國的巨大勝利,而且還在與楚國的交戰中接連取勝,但最終還是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徹底擊敗楚國。闔閭對此很不滿意。他此刻縈繞於心的,莫過於實現他夢寐以求的稱霸大業。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有各方麵的人才,特別是急需一些統軍打仗將領。

伍子胥卻深知吳王的憂慮,他將齊國來的孫武推薦給吳王。孫武,也就是後世公認的兵聖,是中國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的作者。

公元前512年(吳王闔閭三年),孫武在伍子胥的陪同下,晉見了吳王闔閭。“先生的兵法十三篇,寡人已全部看過。寡人對於兵法也是十分喜好,很有興趣。我倒是很想用兵法做些遊戲,不知先生意下如何?”闔閭顯然是打算用實踐去驗證孫武的才能。

見闔閭語中含有調侃意味,孫武便嚴肅的指出:“兵法之事,非同尋常,它直接關係到人們的利害安危,既不能把它看作是單純的個人好惡,更不能以嬉戲的態度去對待。如果陛下您僅僅以喜好或戲樂的目的來談論兵法,那孫武是無法對答的,請陛下原諒。”

闔閭見孫武一番講辭義正辭嚴、擲地有聲,頓生了幾分敬意,“寡人不理解兵法之奧妙精華所在,還望先生賜教。不過先生所著兵法固然精彩,但能否牛刀小試,用以指揮隊伍呢?”

孫武心知吳王此時對自己仍沒有完全信任,現在吳王既然提出用兵法練兵的要求,那正是自己用實際行動打消吳王疑惑的好機會,於是便答道:“當然可以,或男或女,或高貴或低賤,都可做到令行禁止,上陣殺敵,請陛下定奪。”

闔閭聽罷,不禁生疑,難道任何人都可以用兵法整訓?“先生既然如此有把握,那能否用宮中的女子進行操練?”

孫武明知吳王是有意為難,但他仍回道:“可”。

於是闔廬答應他試驗,叫出宮中美女,共約百八十人。孫子把她們分為兩隊,讓吳王闔廬最寵愛的兩位侍妾分別擔任各隊隊長,讓所有的美女都拿一支戟。

安排就緒後,孫武氣宇軒昂地登上指揮台,命令她們說:“你們知道自己的心、左右手和背嗎?”

婦人們回答說:“知道。”

孫子說:“我說向前,你們就看心口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左,你們就看左手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右,你們就看右手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後,你們就看背所對的方向。”

婦人們答道:“是。”號令宣布完畢,於是擺好斧铖等刑具,旋即又把已經宣布的號令多次重複地交待清楚。就擊鼓發令,叫她們向右,婦人們都哈哈大笑。

孫子見狀,緊鎖眉峰,自我責備地說:“紀律還不清楚,號令不熟悉,這是將領的過錯。”又多次重複地交待清楚,然後擊鼓發令讓她們向左,婦人們又都哈哈大笑。

孫子見到這種散漫紛亂的景象,兩目忽張,聲如駭虎,發上衝冠,:“紀律弄不清楚,號令不熟悉,這是將領的過錯;現在既然講得清清楚楚,卻不遵照號令行事,那就是軍官和士兵的過錯了。”

接著,他回頭問執法官:“按照軍法,有令不行,該當何罪?”

“斬首!”執法官回答道。

“那好,兵法上說,賞善從賤人開始,罰惡從貴人開始,就把左右兩隊長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孫武話音剛落,執法人員就奔上前去拖出擔任左右隊長的吳王美姬,準備施法。吳王闔閭大為驚駭,他急忙派人手持節杖(代表君王權威的手杖),飛跑到孫武麵前要求刀下留人。

孫子嚴肅地對吳王的使者說:“請你回去告訴大王,我已經接受命令為將,將在軍隊裏,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於是殺了兩個隊長示眾。然後按順序任用兩隊第二人為隊長,於是再擊鼓發令,婦人們不論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後、跪倒、站起都符合號令、紀律的要求,再沒有人敢出聲,所有動作,整齊利索。於是孫子派人向吳王報告說:“隊伍已經操練整齊,大王可以下台來驗察她們的演習,任憑大王怎樣使用她們,即使叫她們赴湯蹈火也辦得到啊。”

吳王正為孫武不聽旨意、斬其愛姬一事,早已惱怒異常,但礙於顏麵,不好發作。隻是冷冷地說:“讓將軍停止演練,回賓館休息。我不願下去察看了。”

孫武淡然一笑,感歎道:“大王隻是欣賞我的軍事理論,卻不能讓我付諸實踐。”然後遣散宮女,自己乘車返回。

據說吳王非常痛惜那兩位被殺的美姬,下令將她們厚葬在橫山之上,並立“愛姬祠”四季祭奠。

這場充滿戲劇色彩的吳宮教戰就這樣結束了,事件本身充分顯示了孫武的膽魄和指揮才能,貫徹了信賞明罰、以法治軍的基本精神。孫武堅持斬二姬,寧肯開罪於吳王,也要整肅軍紀的行動,正是他“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指揮原則的體現。“吳宮教戰”也在治軍史上成為膾炙人口的一段佳話。

闔閭畢竟是位英明的君主,他不甘心碌碌無為,所以冷靜下來之後,再加上聽了伍子胥的告誡,也就恢複清醒和理智起來,懷著對孫武將才的器重和賞識,親往孫武處挽留這位曠世將才。對於闔閭的到來,孫武也深為君主的寬容豁達的襟懷所折服,決心銜命報答知遇之恩。

孫武首先向闔閭表示歉意,並申述了當日殺姬的緣由。他說:“令行禁止,賞罰分明,這是兵家的常法,也是治軍的通則。用兵莫貴於威嚴,威行於眾,嚴行於吏,隻有三軍遵紀守法,聽從號令,才能克敵製勝。”

闔閭早已醒悟,聽了孫武這番話,便最終下定決心,任命他為吳國的將軍,擔當起軍國重任。

在孫武的嚴格訓練下,吳軍的軍事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公元前512年,闔閭、伍子胥和孫武開始率領吳軍對楚國作戰。結果初試鋒芒,表現出了孫武不同尋常的軍事指揮才能,進一步贏得了吳王的信任和重用。

公元前512年,闔閭為鞏固自己的政權、清除餘黨,決定將在自己發動變時投奔徐和鍾吾(今江蘇窗遷縣東北)未回的二位王室公子掩餘和燭庸追殺掉,闔閭下令讓徐與鍾吾將他們兩人拘捕送給自己發落,但這兩個小國既不能得罪強楚也不能觸怒於吳國,左右為難之下,隻好將二位公子驅逐出境,二位公子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向敵國楚國。

此二人至楚後,楚如獲至寶,把他們安頓在養(今河南沈丘縣東南),同時還為他們築城,並取城父與胡(均在養之東)的土地給二公子,作為他們的封邑。吳王闔閭十分清楚,楚國此舉的用意是想利用二位公子,牽製吳國。

是年冬天,闔閭以徐和鍾吾放走叛將為由,舉兵興討,首戰攻克鍾吾,俘其國君,再移師伐徐,吳軍采用決河灌城的辦法又攻克了徐國。徐國國君見大勢已去,便割斷自己的頭發,手拉著自己的夫人來迎見吳王。吳見其狀甚為淒慘,便赦免了他們,徐國國君被赦免後乘機逃到了楚國,居於“夷”,而兩位吳國的叛將也被楚安排到舒城居住。

孫武出任將軍後,第一個征討的對象就是楚國的舒城(今安徽廬江縣西),這一仗是孫武初試兵鋒的一場戰鬥,因此,孫武在戰前認真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形勢。孫子認為,養邑一戰,闔閭目的一方麵是擒殺掩餘和燭庸二公子,剪除自己政治統權的隱患;另一方麵還在於除掉淮水北岸的楚軍勢力,為日後破楚掃清障礙。吳軍在孫武等人的率領下,一路勢如破竹,一舉擊敗了楚軍主力,攻克了舒城,殺死了吳國的兩位叛將。

孫武初戰告捷,給吳王闔閭留下了深刻印象。闔閭卻為一時的勝利所陶醉,以為有了孫武、伍子胥等人的輔助,就能破楚國於一役,竟然不顧當時吳國的實際情況,想乘勝出擊,直搗楚都郢(今湖北江陵縣紀南城)。對此,孫武表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據《史記·吳世家》載闔廬三年,吳王“謀欲入郢”時,孫武說“民勞,未可,待之”。孫武根本不同意這時大舉攻楚。他的答辭雖僅六字,卻是對吳楚雙方形勢和力量對此進行全麵分析後得出的結論。

在一係列的對外戰爭之後,吳王闔閭聽從將軍孫武的勸告,率軍回國休整。之後,又按孫武的建議,一邊調整部署,養精蓄銳,一邊籌劃大舉破楚的戰略。

闔閭與孫武、伍子胥等人多次商討伐楚之策,最後由伍子胥提出了一套擾楚疲楚的計策。

首先,伍子胥分析楚國的政治現實:“楚昭王年紀尚幼,無力控製政局,楚國當政者多而不一,乖張不和,政出多門,沒有一人能夠承擔楚國的憂患”,因此建議吳王將吳國的兵力分為三部分,即所謂的“三師”。然後,將這三部分兵力分別部署在三個不同的戰略方向,讓它們輪流交替從三個不同的方向上不斷騷擾楚國的邊境。當某一戰略方向上的部隊出擊時,另外兩部分則休整待命。

第三步,當吳國某一戰略方向上的“一師”出兵進攻楚國的一個重要戰備城池時,楚必傾其精銳長途跋涉前來求援,等楚軍臨近,吳軍便迅速撤退,不與其正同交鋒。待楚軍撤退後,另一個戰略方向上的軍隊又開始行動,佯攻另一個城池,楚軍來則退。如此“彼出則歸,彼歸則出”,長此以往,楚國的軍隊就會因連續奔波得不到休整而實力大大削弱。終有一天,楚軍會被拖垮,喪失與吳軍對抗的能力。到那時,吳再糾集三軍,發動大規模的猛烈進攻,定能大獲全勝。

這就是春秋曆史上聞名遐邇的“疲楚、誤楚之計”。在此後的六年時間裏,吳國嚴格按照這一戰略意圖進行部署,開始了消除異己勢力,分化楚國屬國,攻占楚國邊境重鎮,不斷騷擾打擊楚軍為目的的一係列有計劃、有步驟的行動。而這一係列行動,都由將軍孫武來具體指揮。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