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李穎生,營銷大舞台的布景者

  李穎生簡介:

職位《銷售與市場》總編輯;

主要成就成功打造《銷售與市場》中國營銷雜誌第一品牌;

2003年雜誌通過美國專業媒體發行認證公司BPA International(Business of Performing

Audits)的發行數量認證,成為其認證會員,是國內本土首家通過國際發行認證的經濟類期刊;

2004年《銷售與市場》改為旬刊。發行總量穩居營銷期刊第一,在所有商業、經濟類期刊中,發行量位居三甲。目前雜誌社已建成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的發行網絡,發行數量逐年飆升,月發行量已超過40萬冊,全年達到480多萬冊;

2004年《銷售與市場》成為中國營銷類雜誌惟一核心期刊。

李穎生其人:

平淡李穎生

10年風雨,10年滄桑,中國營銷曆經十年巨變,已經發展到了今天的模樣。

君不見:

10年前,還是推銷時代;現在已經真正進入營銷時代。

10年前,還是短缺經濟,現在已經是過剩經濟。

10年前,還是大眾市場,現在已經進入小眾市場。

10年前,市場重心在大區或省級市場,現在市場重心已經下沉至縣級市場。

10年前,一個點子就能救活一個企業,現在已經進入係統營銷階段。

10年前,經銷商是被邊緣化的生意人,現在的經銷商是配送商、綜合服務的提供商、商業企業家。

10年前,百貨商店、批發市場、零售小店還是強勢終端,現在超級終端已成為主流商業形態。

10年前,業務員是單兵作戰的推銷員,現在業務員已像流水線一樣被組織起來,進入了“後業務員時代”。

隨著中國營銷的變遷,《銷售與市場》雜誌在李穎生的帶領下也茁壯成長起來,如今,它已成為中國營銷雜誌第一品牌。雖然李穎生成功地造了《銷售與市場》第一品牌,並且功成名就,但是他似乎不太善於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他很少接受記者的個人采訪,也很少出席各種社交集會,在如今主流媒體的網絡上,細心的人用百度搜索,會看到關於李穎生的資料並不多,所能看到的隻是他幾次重要的發言,出席的幾次頒獎晚會和一些關於他的著作。

在營銷界名動一時的他,在主流媒體網絡上卻如此名不見經傳,真的是因為他不善於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嗎?

顯然不是,李穎生能夠在10年之間,將《銷售與市場》這一品牌推上頂峰,那麽在自己的個人品牌上多添加幾道光環,又有何難?也許,他是為了《銷售與市場》的長遠發展著想,不願將自己的個人品牌淩駕於整個團隊之上,而甘願默默無聞;也許,他生性淡泊名利,但為了《銷售與市場》,他又不得不像很多大師一樣過著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

不管出於何種原因,李穎生似乎更願意深居於台前與幕後之間。但是,這種沉靜的特質,卻又並不影響他性格熱情似火的另一麵。

曾有眾多讀者反映,當他們到《銷售與市場》雜誌社去拜訪李穎生,或交流心得或提出建議時,他們都受到了李穎生的親切接見,並親自為他們端茶倒水。交談時,李穎生談笑之間,舉手投足之中,絲毫看不到任何高架子,有的隻是誠懇與熱情。一個名人能夠如此平易近人,鮮有見聞。

也有批評家曾說道,李穎生有的隻是熱情,其實他並不懂營銷。也許,李穎生的營銷理論知識並沒有讓他能夠盛名天下,但是,不能抹殺的是,他的營銷實戰經驗還是非常豐富的,否則《銷售與市場》也不可能達到今天的高度,更何況,他對讀者的熱情其實也就是一種關係營銷。

《銷售與市場》簡介

《銷售與市場》是中國市場領域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營銷實戰期刊。

自1994年創刊以來,堅持“實用性、專業性、權威性、國際性”的辦刊方針和市場定位,以全新的理念切入市場,緊扣中國經濟生活主旋律,與中國企業同頻共振。她由海內外頂級研究學者和國內著名企業經理人兩個層麵構成的專家型作者隊伍,有力地支撐了“過程、方法、細節”的辦刊理念。

《銷售與市場》榮獲曆屆“河南省優秀期刊”、“二十佳期刊”稱號,2002年被評為全國期刊百強,並榮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2000年起,同中國市場學會聯合舉辦“中國傑出營銷人金鼎獎”評選及“中國營銷論壇”,每年舉辦一屆,是目前國內有關營銷的最高大獎。2002年,“金鼎獎”首次對海外營銷專家頒獎,極大地提高了《銷售與市場》在國內外同業中的聲譽,被譽為中國營銷人成長的黃埔軍校。

李穎生其事:

同頻共振

10年前,在河南省輕工廳(輕工辦)的支持下,李穎生成為了《銷售與市場》的總編。

上任之初的李穎生當時正處於國內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時期,市場形勢也因而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競爭的加劇,迫使企業開始將營銷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營銷成為當時企業最核心的一個任務。

而當時國內可以找到的營銷知識、營銷文獻都很有限,甚至一份企劃書,一份調研報告都是大家爭搶的寶貝,這類在今天看來完全是小兒科的東西,在我國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卻是大家都要學習的基本知識。

李穎生冷靜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將創刊宗旨確定為關注“過程、方法、細節”,並且,將《銷售與市場》定位於一個啟蒙者、一個初級營銷知識的傳播者,為初期的營銷人提供實戰工具。除此之外,《銷售與市場》還能提供許多理論上、實務上的指導,提供一些他人工作的實際案例。這幾乎使它立即成為了許多營銷人的“聖經”,因此《銷售與市場》的影響力也隨之迅速擴大。

當有人對《銷售與市場》的創刊宗旨提出質疑時,李穎生也沒有絲毫動搖過,他引用了日本著名財經周刊《日經BUSINESS》的一段話進行了回應。大穀清先生說:1971年,當時的日本和今天的中國一樣正處在經濟轉型和高速發展並存的時期,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你做了什麽樣的職位,或是掙了多少錢,而是你是否從事了一份正在發展中的職業並和它一起成長。

日經公司從創立之初較少考慮過留住讀者和吸引讀者的方法,他們所做的是考慮讀者閱讀的基本要求,並向他們提供相關信息。由於《日經》的定位,揭露公司醜聞和政策黑幕的文章可以說少而又少。他們定位的財經新聞的本質是描述商業事件的過程和背景,按照《日經》的一貫理念,真正能吸引讀者的是那些讀者所關心的領域的報道,如何做好這一點才是財經媒體需要每天思考的問題。

除了明確的創刊宗旨和準確的定位之外,同頻共振恐怕是《銷售與市場》能夠獲得成功的另一大主要原因了。10年之中,無論中國市場如何變,中國營銷如何轉型,《銷售與市場》一直踏著中國營銷的主旋律,並一直守望在中國營銷的最前沿。

1990年,雅芳以單層直銷模式登陸中國後,一時間直銷遍布大街小巷,來勢迅猛,大有席卷全中國的趨勢。到1994年時,直銷培訓達到了頂峰,剛上任的李穎生抓住了營銷的主流,為解決當時直銷人對直銷方法與技巧的渴求,他在1994—1995年之間的《銷售與市場》上使用頻率最高的主題詞是“推銷技巧、點子”。

隨後,1995年孔府宴酒首開央視廣告“標王”先河,此前年銷量從未超過千萬元的孔府宴,銷量竟然史無前例地達到10億元,利稅近4億元,並且一舉躋身全國白酒行業三甲。緊接著,品牌、廣告開始流行,並於1996年成為時代主流。李穎生也不甘落後,在1996—1997年的《銷售與市場》上,他使用頻率最高的主題詞變成了“品牌、策劃、廣告”。

1998年6月,正值法國世界杯足球賽殺得難解難分之時,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廣告也隨之鋪天蓋地而來。中央電視台直播球賽前的黃金時段出現了一則以大紅大黑為背景的廣告,表現的全是中國的國粹:京戲、鑼鼓、剪紙、醒獅……由此,中國可樂市場正式宣布闖入了一位不速之客——非常可樂。隨著非常可樂向兩樂的宣戰,時代的主題也轉為通路和促銷,而李穎生敏感地意識到了這一點,1998—2000年他又將《銷售與市場》的主題詞改為“通路、企劃、促銷”。

2000年以後,隨著國產手機征戰洋品牌拉開序幕,終端被提高到了最高的地位,李穎生為迎合這一變化,2000年至今他將《銷售與市場》使用頻率最高的主題詞定為“終端、促銷、營銷管理”。可以說,《銷售與市場》的成功,得益於李穎生對中國市場敏銳的洞察力和他對營銷節奏的把握能力。

二次銷售

除了準確把握中國市場和中國營銷變化的節奏,李穎生還帶領《銷售與市場》實現了它的“二次營銷”,並且“二次營銷”的成功定位足以見證李穎生自身的功力。內容是雜誌的基礎,《銷售與市場》的內容之所以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是因為他們抓住了近千名優秀的作者。

李穎生在創刊10周年時說道:“10年來,《銷售與市場》一直與每個時期的主流作者結盟。

《銷售與市場》隻是一個平台,真正的演員是作者們。很難說是作者們捧紅了《銷售與市場》,還是《銷售與市場》捧紅了作者們。我們堅定地認為,沒有營銷界頂尖作者們的支持,《銷售與市場》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10年來,《銷售與市場》的作者已經超過1000人,並搭建了兩個層麵的專家隊伍——頂級營銷研究學者和優秀企業經理人組成的專家隊伍。其中,有些作者是營銷界的常青樹,如盧泰宏、彭劍鋒、高建華、斯劍、張春江、孔繁任、劉春雄、金煥民等。《銷售與市場》一直是這些作者的第一投稿媒體。同時,《銷售與市場》也善於抓住每個營銷時期的新銳作者,如近兩年成長起來的新銳作者魏慶、戴鑫、孫路泓、張戟、俞雷、陳寧等。《銷售與市場》雖然與主流作者們沒有簽約合同,但雜誌已經與作者們情感簽了約、心裏結了盟。

在強化產品力的同時,《銷售與市場》也把雜誌當做一個企業、一個品牌來經營。《銷售與市場》編織了由64家一級經銷商、200家二級經銷商組成的銷售網絡,既輻射主渠道,也覆蓋二渠道;既麵向專業渠道,也不遺漏超市、酒店、互聯網等特殊和新興渠道。無論是在大都市,還是偏遠城市,都能見到她的身影。

廣告與發行是雜誌的雙翼。在加強廣告經營意識的同時,隨著雜誌擴版為旬刊,《銷售與市場》確立了上旬營銷版發布高價位招商廣告、中旬案例版發布產品和品牌廣告、下旬渠道版發布服務於中小企業的低價位招商廣告的廣告業務定位,並且已取得初步成效。當前,每期廣告客戶已達一百五六十家,而且廣告效果非常好。《銷售與市場》已成為全國報刊類招商廣告發布平台的第一品牌。“三刊”廣告定位形成了一個有機體,現已顯示出迅猛的增長勢頭。

活動行銷

在做好雜誌第一次銷售、第二次銷售的同時,《銷售與市場》也非常注重第三次銷售。“中國傑出營銷人金鼎獎”、“中國企業營銷創新獎”、每年一次的“營銷盛典”、“中國經銷商論壇”、“中國經銷商研究中心”、“中國營銷領航計劃”等諸如此類在營銷界享有盛譽的活動,以及每年由《銷售與市場》獨立發起與共同發起、支持的營銷會議或論壇都超過30場。

第三次銷售極大地豐富了《銷售與市場》的品牌價值,提升了《銷售與市場》的影響力。

為更好地促進中國營銷的發展,讓更多的市場營銷和企業營銷人員走到台前,在孔繁任的策劃下,《銷售與市場》同中國市場學會聯合舉辦了“中國傑出營銷人金鼎獎評選”。

2000年6月17日,首屆中國傑出營銷人金鼎獎頒獎大會在上海隆重舉行,引起了當時營銷人士的廣泛關注和參與,在CCTV著名財經主持人、99“財富論壇”特邀主持人陳曉楠小姐及台灣華視《財經2000》資深主持人石齊平先生的主持下,中國營銷人士首次捧到了比較有分量的大獎。

隨後於2002年,為了讓更多的美國營銷人士關注中國的營銷,中國傑出營銷人金鼎獎設立了針對美國營銷學術界的“金鼎獎特別獎”,以鼓勵美國營銷學者研究中國市場和中國企業營銷,獲獎者將應邀參加當年度的“金鼎獎”頒獎大會。

經過中美營銷專家的聯合評審,美國羅林斯學院伊蘭·阿隆(Ilan Alon)博士、美國拉塞爾學院凱瑟琳·布熱維爾·朵蘭(Kathleen Brewer

Doran)博士,分別以“中國商業教育研究”和“中國與北美消費者行為跨文化研究”兩項營銷研究課題獲得此項獎勵。中國金鼎獎主任評委、《銷售與市場》雜誌總編輯李穎生,金鼎獎執委會主任孔繁任為兩位美國學者頒獎。獲獎者應邀參加了2003年5月在中國召開的第三屆中國營銷論壇暨金鼎獎頒獎儀式。此舉對中國營銷學習西方前沿理論,將西方先進營銷理論引到中國起了極大的推進作用。

之後,又一個呼嘯而來的大背景是,中國經銷商曆經10年的輝煌之後,如今已走向沒落,在與廠商和零售商的三元博弈中,始終處於弱勢。在變化了的市場環境下,中國經銷商該如何把握住新的發展機遇?中國經銷商在與廠家博弈中如何取得平等的位置?中國經銷商發展需要什麽樣的戰略?應該運用什麽樣的策略與工具?

李穎生再次敏銳地預見到未來中國商業將進入大變革、大發展、大並購、大洗牌的時期,之後中國商業將進入穩定發展期。而在這個過渡時期,中國部分經銷商的發展將會處於迷茫和彷徨期,他們對自身如何發展的知識及方法將會非常渴求。

為讀者提供更高品質知識產品的責任感又一次降臨到李穎生身上。

及於此,在銷售與市場成立10周年之際,李穎生領導成立經銷商發展研究中心(DDRC),並親自擔任該研究中心的主任。該中心集中雜誌社優勢資源,將中國經銷商及中國商業在雜誌社以前對其關注的基礎上,推向更深入的層次,這使得雜誌向讀者提供高品質的知識產品得到了保證。

《銷售與市場》舉辦活動的成功經驗,豐富了中國營銷的發展,同時也將《銷售與市場》的品牌形象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對中國營銷的影響和貢獻:

“布景者”說

平心而論,《銷售與市場》是中國辦得最好的雜誌之一。曆年來在業界出了很多有影響力的文章,也培養了一批忠實於該雜誌的作者和讀者群。

《銷售與市場》自1994年創刊以來,被企業譽為中國營銷人的孵化器、培育中國營銷人成長的黃埔軍校,中國營銷第一刊……這些讚譽並非都是徒有虛名,《銷售與市場》的確是靠他的真才實學才贏得了眾多營銷人的青睞。

《銷售與市場》對營銷理論與實務的傳播與推廣,無疑對中國營銷人素質的整體提高和進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李穎生的貢獻則在於,他把一本非常專業的營銷刊物辦成了一個大多數中國人心目中的營銷必讀刊物,甚至連一些非職業的營銷人也把《銷售與市場》奉為寶典。《銷售與市場》這本普通的雜誌捧紅了類似葉茂中、朱玉童這些對中國營銷發展進程具有一定影響作用的策劃人,一定意義上講甚至影響了一代本土新銳策劃人的成長。

然而,隨著中國市場的發展和中國營銷的進展,《銷售與市場》似乎正在淪為大雜之誌。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銷售與市場》低端的品牌形象。10年前,中國還處於市場經濟初級階段,中國的營銷還很不成熟,絕大部分營銷人對營銷思想的需求隻是處於方法、技巧、策略階段,而《銷售與市場》提供了實戰工具,滿足了當時的需求。但是,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營銷已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大部分營銷人士已經不再滿足於基本的方法與技巧的指導了,他們渴求能夠獲得更為前沿、更為適合中國市場的營銷理論。

李穎生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2003年,《銷售與市場》隆重推出了渠道版,但終因市場推廣不力,迫於經營壓力,後來不得不改版為“下半月版”,結果造成與原來的下半月版重複的現象,不少消費者因此誤購,引起消費者的強烈不滿。

為實行高低端並舉,從2004年5月份起,《銷售與市場》正式改為旬刊,分別是營銷版(上旬刊)、案例版(中旬刊)、渠道版(下旬刊)。其營銷版立足於方向性、層次性、綜合性、人文性;其案例版是以實戰說話,通過解剖企業在營銷管理、組織、人員、渠道、推廣、執行等方麵的現實個案,解讀企業市場運作和營銷管理的成功與失敗,以案說法,舉一反三,為讀者提供富有實效的實戰借鑒;而其渠道版立足於渠道,站在渠道的角度思考營銷問題,探討製造商、經銷商、零售商的未來渠道變革,深入剖析渠道衝突、經銷商管理、K/A管理、區域市場運作、采購與門店管理等渠道焦點,全景展示企業渠道運作個案,破解物流供應鏈管理難題,透視行業渠道現狀等等,關注渠道問題、尋求提升渠道係統效率的有效途徑是渠道版的宗旨和不懈追求。

但是,由於多年形象的硬傷,李穎生希望《銷售與市場》向高端轉型的努力在短時期內並沒有成功,整個《銷售與市場》品牌幾乎被固定在了一個較低端的層麵上。

其二,缺乏真正的理論性人才,這一點也許李穎生從來沒有意識到。《銷售與市場》雜誌雖有影響,但雜誌人畢竟不是營銷人,《銷售與市場》掛帥的兩位人物:總編輯李穎生、副總編輯張環都沒有任何的營銷著述,他們的營銷文章也沒有太大的亮點,他們的實戰營銷還可以,但是其理論造詣都還不夠高深,所以《銷售與市場》文章雖多,卻有點“大鍋菜”的味道。

而反觀歐美一些國家的營銷學、管理科學刊物的主編,往往都是造詣很深的營銷學、管理科學的學者或大師,基於這種深厚的專業基礎,他們的雜誌才能辦得更專業、更有深度。

如何解決好品牌再造和理論缺乏問題,將《銷售與市場》打造成為真正權威性、專業性的營銷期刊,重新為中國營銷大舞台布景,這將會是李穎生未來幾年的一個最大的夢想。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