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節 兼容並蓄、氣象衝融

  自古聖賢豪傑,文人才士,其治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大略相同。

  ——曾國藩

  曾國藩雖然屬於儒家人物,甚至是一個理學家,但是,他的思想其實很雜,儒道佛等百家思想他都有,是一種兼容並蓄的狀態。他綜合各家學說,把這個“靜”字功夫看得十分重要。他在記憶中說:

  “靜”字功夫要緊,大程夫子成為三代後的聖人,亦是“靜”字功夫足。王陽明亦是“靜”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動心。若不靜,省身也不密,見理也不明,都是浮的。

  在這段話語中,曾國藩反複強調的是,如果一個人的精神不能安然沉靜下去,那麽,他的心思總是散漫的,總是浮動的,對事理不會看得清楚,做事不會忠實,乃至於自己的身體也不能保養得宜。

  曾國藩認為,在物欲羈絆下,一個人要“靜”下來是很不容易的。他欽服顏回的淡泊,也特別指出,如果一個人不經曆高山,就仍會對高山仰止,沒有得到的,總是有乞求,人能大徹大悟,在登臨高山,已獲己得後,就是不容易了。他說:聖賢之所以為聖賢,佛之所以為佛,所爭皆去大難折磨之日,將此心放得實,養得靈,有活潑之胸襟,有坦蕩蕩之意境,則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於內傷。

  曾國藩在給胡林翼的心中,極讚孟子養氣說和莊子的逍遙說,從中可見他在這兩個方麵是下過一番功夫的。

  養氣說是孟子人生修養方法中最有特色的學說,即所謂“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的“養氣”,實際上是一種鍛煉人格意誌和身體素質的方法,它是在人的精神世界使某種意誌信念高度集中凝聚,然後,讓其充沛完滿,貫注全身。此時,人的身心成為意誌和信念的凝聚體,而意誌和信念也找到自己的物質載體。孟子的“養氣”與中國古代的氣功頗有異曲同工之處,它們都揭示:如果人們祛除各種心理雜念,保持心理意誌的高度凝聚,將使周圍磁場發生物理變化,由心理變化導引出生理變化,而生理變化又反饋和強化人的心理變化。這大概是孟子“養氣”的真正內涵。

  孟子的“浩然之氣”是一種充溢著剛性的“力”,這種剛性之力並非來源於人體質的健壯和權勢的顯赫。身強力壯和位高權重固然有某種威懾力量,但若沒有仁義禮智的信念作精神支柱,則不過是“匹夫之勇”和“安婦之道”而已,因為,它們隻能讓人口服,而達不到使人心服。“浩然之氣”的剛性之力來源於人們對自我與宇宙合一的體認,和對仁義禮智的信念和踐履。孟子“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與他的“充實之渭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是中國古代關於充實之美的理論基礎。這種“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實際上不就是指人的一種真力彌漫、生氣勃勃的內在精神狀態和充實鬱勃的人格之美嗎?它在“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身上,得到了完美圓滿的體現。

  曾國藩又寫信給胡林翼,與他一同欣賞《莊子》,談莊子衝淡、超曠的人生理念,認為與孟子的“浩然之氣”有異曲同工之效。他說:“因思古來聖哲,胸懷極廣,而可達天德者約有數端,如篤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說也;至誠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訓也;安貧樂道而潤身醉麵,孔、顏、曾、孟之旨也;觀物閑吟而意適神恰,陶、白、蘇、陸之趣也。自恨少壯不努力,老年常多悔懼,於古人心境不能領取一二,反複尋思,歎喟無已。”

  莊子的人生態度是最達觀的。莊子雖然家境貧寒,“處窮閻陋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但他卻不為富貴所動,而是視功名利祿如糞土,笑辭千金之重利、卿相之尊位,寧遊戲於汙瀆之中以自快。一般人都求生畏死,祈求長生不死,莊子卻比較超脫,“不知說生,不知說死”,甚至以死為樂。不僅妻死鼓盆而歌,就是自己死後,也主張天葬,讓自己的屍體成為烏龜、螻蟻的食糧。

  曾國藩通過古代先賢,及同時代的優秀人物,汲取他們人生的智慧和精華,反觀自己中年以前“胸多抑鬱,怨天尤人”,不但不能養心,且不能保身。“中年以後,則肝腎交受其病”,也即從中年起,他一意克製自己,以養其博大胸襟。他在寫給弟弟的信中說:

  不苦就現有之功,而加之以讀書養氣,小心大度,以求德日進,言日醇。譬如築室,譬之立功,弟有絕大基址,絕好結構,以後但加裝修工夫,何必汲汲皇皇,茫若無主乎?

  信雖是寫給九弟的,又何嚐不是自己心靈之寫照!他還說:

  放翁每以美睡為樂:蓋必心無愧怍,而後睡夢皆恬,故古人每以此自課也。

  放翁胸次廣大,益與陶淵明、白樂天、邵堯夫、蘇子瞻……等同其曠逸,其於滅虜之意、養生之道,千言萬語,造次不離,真可謂有道之士。惜今備員兵間,不獲於閑靜中,探討道義,夜睡頗成寐,當思玩索陸詩少得裨補乎!

  在這種狀態下,內心的體驗如何呢?是一種無邊的恬淡,和一無掛礙之樂,是即使遇上了怎樣的艱難困苦也不受影響之樂。傳說孔子的學生顏回身居陋巷而不改其樂,現代人很難理解,其實,隻是沒有嚐過“道”的滋味的緣故,倘若了解“道味”之樂,應該也有孟子的正氣和莊子的逍遙了。

  所以,此氣須養。

  養氣的方法,並非如人們想象的那樣,隻是靜些,其實在緊張的工作中同樣可以養氣。養氣方法不在坐與不坐,而在於是否有一種恬淡衝虛的意境。

  精神高度緊張,心理壓力過大,短時間或無妨礙,若時間一久,必致傷身害體。曾國藩對此深有體會,所以“專求信悅”,尋找快樂,實際上是一種精神的解脫和怡養性情的方式。

  曾國藩投筆從戎,每天都在與太平軍激烈地對抗中生存,心理壓力之大可想而知。這時,他也不忘調節自己的心理,詩歌和書法給他帶來許多快樂。而最有益其身心的,或許是詼諧的氣氛。

  曾國藩學問淵博,文學根底甚深,每日批閱的文件、書信雖多,但非常認真、仔細。他為人威重,然性情幽默,批閱公文喜詼諧,很耐人尋味。

  鹹豐十年(1860)十二月,曾國藩駐軍祁門。一日批閱公讀,內有浙江省建德縣團練把總李元的文書,麵用“移封”。

  “移”是一種官方文書,分文移和武移兩種。文移是譴責性公文,唐代以後成為官府平行機構間相互交涉的文書:武移是聲討性公文,跟檄文相似。時曾國藩任兩江總督,集四省軍政大權於一身。而團練把總最高為正七品銜,李元把總竟用“移封敵體”,是無知還是憨?曾國藩看後,戲於封麵上題十七字令雲:“團練把總李,行個平等禮。雲何用移封敵體?”並自記:“見者無不絕倒。”

  曾國藩不僅批閱公文喜詼諧,於僚佐親朋間亦是如此。郭嵩燾、郭倉燾、郭昆燾同胞三兄弟,都與曾國藩友善,交往甚深。曾國藩對他們的評價:嵩燾是著述之才,論學大哥嵩燾第一;政則三弟昆燾第一;二弟倉燾兩者居其中。故曾國藩常戲稱:

  “湘陰三郭,論學一二三,論才三二一。”

  立世大智慧

  吾輩既辦軍務,係處功利場中,宜刻刻勤勞,如農之力穡,如賈之趨利,如篙工之下灘,早作夜思,以求有濟。而治事之外,卻須有衝融氣象,二者並進,則勤勞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