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做人第一要立誌

  “禮記》中說,君子莊敬日強。我天天過著很安逸、也很放縱的生活,於是,人也就一天天地衰頹下來;正像那些草木,誌之不立,本之拔矣。”

  ——曾國藩

  在曾國藩看來,君子立誌,應有包容世間一切人和一切物的胸懷,有內以聖人道德為體、外以王者仁政為用的功業,然後,才能對得起父母的生養,不愧為天地之間的一個完人。曾國藩就是按照內聖外王之道,要求自己,即《大學》上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八個步驟。他堅信,隻要發奮圖強,立下堅定之誌,沒有什麽目的是不能達到的。聖賢內聖外王之道,要求自己,即《大學》上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八個步驟,他堅信,隻要發奮圖強,立下堅定之誌,沒有什麽目的是不能達到的。

  一個沒有誌向的人,不可能有明確的目標;反之,誌向則是人生前進的內在動力。一個人的誌向不是天生的,都是在後天的生活中確立起來的,尤其是在對平庸、瑣細、放縱的生活的不滿中形成的:曾國藩也同樣是在庸俗的環境中醒悟的。鄭板橋說:“富貴足以愚人,貧賤足以立誌。”曾國藩能在安樂中自立自強,實在令人感佩!

  人處於世,誘惑極多,如不能做個驅除內心魔念的聖手,勢必要被惡欲所困。曾國藩曆經世間滄桑,已修得“心氣合一,天地自寬”之境界,圖遠謀之時。已先立好大誌。

  一個人活在世上做人非常艱難,總有各種矛盾碰撞,甚至各種明裏暗裏的爭鬥,稍不注意,就會成為犧牲品,更談不上成功了。因此,一個人要善悟,在悟中發現別人的眼光,體察別人的心思、判斷別人的算計,在悟中確定自己應對對手的策略,在悟中更明白哪些事該做,哪些不該做,從而繞開各種陷阱,趨向自己的目標。

  做人從哪裏開始呢?從立誌開始。

  沒有誌向的人和有誌向的人絕對是不一樣,不僅是想象上的不一樣,而且也是事實上的不一樣。立誌則能把這兩類人區別開來。

  如何立誌呢?曾國藩深有感觸地說:“禮記》中說,君子莊敬日強。我天天過著很安逸、也很放縱的生活,於是,人也就一天天地衰頹下來;正像那些草木,誌之不立,本之拔矣。”由此可知,千言千語,首先在於確立誌向。

  諸葛亮講“誌當存高遠”,宋文帝講做人應“慨然立誌”,王夫之講“傳家一卷書,惟在汝立誌”。還是曾國藩的同僚胡林翼說得好,他說,人生決不該隨俗浮沉,生無益於當時,死無聞於後世。唯其如此,我們應自立自強,努力做眾人所不敢為、不能為的事情,上以報國,下以振家,不負此昂藏七尺之軀:他所以說得好,是因為他說得全麵、樸實,說得我們可以做到,當然,曾國藩最為接近的是王陽明“猶不種其根,而徒事培擁灌溉,勞苦無成矣”。王陽明的“根”和曾文正公的“本”說的就是一個意思。

  人無誌向,柔弱無剛。王陽明說得好,誌向不確立,猶如沒有舵的船,沒有馬嚼子的馬,飄流奔放,最後將到達何處呢?

  曾國藩語:自從去年12月90日後,我常常憂心忡忡,不能自持,若有所失,到今年正月還是如此。我想這大概是誌向不能樹立時,人就容易放鬆潦倒,所以,心中沒有一定的努力方向。沒有一定的方向就不能保持寧靜,不能寧靜就不能心安,其根子在於沒有樹立誌向啊!

  另外,我又有鄙陋之見,檢點小事,不能容忍小的不滿,所以一點點小事,就會躊躇一晚上;有一件事不順心,就會整天坐著不起來,這就是我憂心忡忡的原因啊。誌向沒樹立,見識又短淺,想求得心靈的安定,就不那麽容易得到了。現在已是正月了,這些天來,我常常夜不能寐,輾轉反側,思緒萬千,全是鄙夫之見。在應酬時,我往往在小處計較,小計較引起小不快,又沒有時間加以調理,久而久之,就是引盜入室了啊!

  這恰恰說明,曾國藩其實也是和我們一樣的人,同樣有斤斤計較的時候,有見識淺短的時候,有心浮氣躁的時候,但他敢於麵對自己心靈中最黑暗的部分,並無情加以拷問,這就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吧?

  東晉名將祖逖與劉琨都以雄豪聞名於世,兩人感情甚篤,共被而寢,常徹夜縱論天下大事,感歎恢複中原的大業,被苟且偷安之徒所貽誤。祖逖與劉琨約定:“如果四海之內風雲變幻,天下豪傑起事,我與你一起舉義中原做大事。”他們矢誌習武練藝。當時,人們認為半夜雞鳴是不祥之音,生怕聽到。祖逖卻認為:“此非惡聲也。”半夜雞鳴正好催他們提早起床,從此,雞鳴之刻就是他們習武之時。

  非凡的誌向誕生非凡的勇氣,正是因為有了堅定的誌向,他們才能不為流俗所移,心正氣順,心安理得,有所作為。

  人是主觀意念的產物,你是一個什麽樣的人,首先在於你想成為一個什麽樣的人。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想到他要成為一個科學家,他也就不會按照成為一個科學家必備的素質要求自己,訓練自己,那麽,他當然不會成為一個科學家了。

  曾國藩說,人如果能立誌,那麽,他就可以做聖人,做豪傑,還有什麽做不到的事情嗎?他又何必要借助別人的力量呢?古書上說:“我欲仁,斯仁至矣。”就是說,我想得到仁,這仁也就到了。我想做孔子、孟子那樣的人,於是,就日夜孜孜不倦地攻讀,一心一意地去鑽研他們的學問,誰能夠阻止我成為孔孟那樣的人呢?如果自己不立誌,即使天天與堯、舜、禹、湯這些聖人住一起,也隻能他們是他們,我還是我啊!

  人的立誌是第一步,更應當心存高遠,也就是要有遠大的抱負,正如《史記》中所說的“鴻鵠之誌”。

  《後漢書》中說:“誌不求易,事不避難。”有大抱負,才有大動力、大毅力、大魄力,也才會有“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大境界。所謂大抱負不是好大喜功,不是好高騖遠,而是放眼天下,誌在四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有這樣的胸懷和氣度,你才能看輕自己所看重的,看重天下所看輕的。

  在曾國藩看來,君子立誌,應有包容世間一切人和一切物的胸懷,有內以聖人道德為體、外以王者仁政為用的功業,然後才能對得起父母的生養,不愧為天地之間的一個完人。因此他們所憂慮的是德行不修煉,學問不精通。所以,當頑民得不到教化時,他們就深深憂慮;當蠻夷入侵中原時,他們就深深憂慮;當小人在位賢才受害時,他們就深深憂慮;當天下百姓得不到自己的恩澤時,他們就深深憂慮,這真是所謂悲天憫人啊!所有這一切才是君子所要憂慮的,至於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饑飽,世俗之榮辱、貴賤和毀譽,君子從來就無暇顧及。

  明朝吳麟征有句話說得好,“深兒女之懷,便短英雄之氣”;他說的是小情感與大誌氣的關係,可以說,過多的咀嚼一己之悲歡,就會看不到腳下的土地,身邊的世界,也意識不到自己對天下的責任,當然,也就不會產生大的氣象。

  曾國藩就是按照中國聖賢內聖外王之道,要求自己,即《大學》上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八個步驟。他堅信,隻要發奮圖強,立下堅定之誌,沒有什麽目的是不能達到的。

  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曾國藩刻苦學習,廣泛涉獵。尤其是在翰林院、詹事府擔任閑散文職時,精心研究了曆代的典章製度和封建統治者治理國家的經驗。但他讀書並非主要為的是升官發財,而重要的是“進德”、“修業”。

  立世大智慧

  做人的第一件事就是立誌。也就是要使自己振作起來,抖擻精神,給自己一個目標,一個方向。很多人並不是智力不如人、意誌不如人、條件不如人,然而,很多年過去後,他還是不如人,這主要是因為他沒有確立遠大的誌向啊!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