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九節 慧眼識英傑

  性之所盡,九質之征也。然則,平敗之質在於神,明暗之實在於精,勇怯之勢在於筋,強弱之植在於骨,躁靜之訣在於容,緩急之狀在於言。

  ——曾國藩

  曾國藩一生喜好相人,尤其於治軍時期,對所選用之人才,必經其當麵觀察,觀其才學之高下,道德之深淺,然後定其取舍黜涉。他的相人,一從自身的學問修養出,二由自己豐富的閱人經驗出,流傳後世編為著作而可謂效驗的方法有《冰鑒》一書,內容豐富詳盡,屢為後人所推重。據(清史稿·曾國藩)傳載,每逢選吏擇將,他必先麵試目測,審視對方的相貌、神態,同時,又注意對方的談吐行藏,二者結合,判斷人物的吉凶禍福和人品才智。

  世人傳言曾國藩善相人,預上終身,雖不無過譽之嫌,但也並非毫無根據。曾國藩任兩江總督的時候,有人將陳蘭彬與劉錫鴻推薦給他,認為他們頗善文藻,能下筆千言,而且對天下大事都頗有見解。曾氏隨即接見了這兩個人,相談已畢,曾氏對推薦他們的人說:劉錫鴻這個人看起來一臉抑鬱不平之氣,將來很可能不得善終。陳蘭彬這個人看起來氣息沉著一些,將來可能做到三四品的官階,不過也不會有大作為。

  後來,劉錫鴻一次隨郭嵩燾出使,擔任副使之職,但是,二人的意見卻常常不合,互相攻訐。劉錫鴻私下寫信回來,奏郭帶妾出國,並且與外國人來往密切,實在是有損我們國家的形象。郭信也匯報說劉偷了外國人的手表。當時,主政者李鴻章偏袒同門的郭嵩燾,將劉撤回,並且,以後再不設立“副使”之職。劉受到這樣的處罰感到十分窩火,竟向朝廷上疏說李鴻章當殺,其罪名有十多條之多。當時,李鴻章權傾於一時,大清國所有外交事務多要倚重李公,怎麽理會劉的“一派胡言”。於是,劉的上疏就落了留中不發的命運。這樣一來,劉更加氣憤難平,口無遮攔,逢人便講李鴻章的壞話,弄得所有故交故舊也不敢再和他來往。每次設宴請客,往往無人登門,不久即抑鬱而死。

  陳蘭彬的經曆也正與曾氏預上的不差分毫。陳後來雖經許振幃推薦來到曾氏幕下,但始終因為過於正直,不肯隨俗,且為人處事勇氣不足,而終無大的建樹。

  據記載,觀曾國藩預決二人,真如天算一般。然其衡鑒之精,尚不止此。在軍命將,說某可為營官;某人可為大帥,某人福薄,當以死難著名;某人福壽,當以功名終。皆一一驗證。

  實際上,曾國藩觀察人並不完全以貌取人,譬如羅澤南“貌素不揚,目又短視”,駱秉章“如鄉裏老儒,粥粥無能”,但他都能傾心結好,許為奇才。又如塔齊布,因為他出仕很早,穿草鞋,每朝認真練兵,便為曾國藩所賞識。後來全力保舉他,並且說:“塔齊布將來如打仗不力,臣甘同罪。”

  所以說,曾國藩善於識拔人才,主要是因為他能觀人於微,並且積久而有經驗,故此,才有超越的知人之明了。他對於觀人的方法,“以有操守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他最瞧不起的,是大言不慚的人。

  據說,曾國藩為人威重,三角眼且有棱,在接見客人時,注視客人而不說話,往往看得人津脊汗背,悚然難持,由此斷人才情,百不爽一,實可稱歎。

  根據人物心性才情的變化,曾國藩總結出評價人物的九大品質特征:“性之所盡,九質之征也。然則,平敗之質在於神,明暗之實在於精,勇怯之勢在於筋,強弱之植在於骨,躁靜之訣在於容,緩急之狀在於言。”也就是說,忠直奸邪的在於神正直明朗與否,智明愚暗的在於精;清爽明快與否,勇敢怯懦的在於筋勁健與否,堅強柔弱的在於骨強硬與否,沉浮靜躁的在於氣沉定與否。

  曾國藩認為,神平則質平,神邪則質邪。

  觀察一個人的“神”,可以見其忠奸賢肖,‘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平常說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不分品質好壞而人所共有的精神狀態。這裏談及的‘神’與‘精神’一詞不完全一致,它發自於人心勝品質,集中體現在麵部,尤其是體現在兩隻眼睛裏,即曾國藩所說的“一身精神,俱乎兩目”。

  如果一個人的“神”侵偏狹,“神”挫,其品格卑下,心環邪念,容易見異思遷,隨便放棄自己的道德情操趨利。這種人平常善於掩飾自己,往往在準備充分,形勢成熟後才顯出本性,而不會輕易發難,不打無準備的仗,是大奸大賊一類的人。這就是觀人要觀“神”的道理。

  曾國藩認為:“誠仁,必有溫柔之色;誠勇,必有激奮之色;誠智,必有明達之色。”也就是觀臉色,“色”是一個人情緒的表現,“色”愉者其情歡,“色”沮者其情悲。也有不動聲色之人,需從其它角度來鑒別他們的情緒狀態。

  一般來說,“色”的含義比較廣泛,它是一個人的氣質。個性、品格。學識、修養、閱曆、生活等因素的綜合表現,與膚色並無直接聯係。一般來講,仁善厚道之人,有溫和柔順之色,勇敢頑強之人,有激奇亢厲剛毅之色,容智慧哲之人,有明朗豁達之色。

  曾國藩認為:“心質亮直,直儀勁固;心質休決,其儀進猛;心質平理,其儀安闌。”也就是說,觀察一個人的“儀”,能發現其素質好壞,修養高低。儀態端莊大方的,修養深厚,素質高;儀態邪頑、畏縮卑瑣的,修養淺薄,素質差。曾國藩說:“端莊厚重是貴相”。這是“儀”的一種表現。一般來說,耿介忠直的,儀態堅定端莊;果敢決斷的,儀態勇猛豪邁;坦蕩無私的,儀態安祥煙靜。環境的熏陶對“儀”的形成有極重要的影響,所謂的“居移氣,養移體”,就是此理。高貴環境中的人自有一種逼人的氣勢和儀態。這可作為識別人物的一個外部根據。

  曾氏認為:“直容之動,矯嬌行行;休容之動,業業跪嗆;德容之動,頤顆印印。”也即觀察一個人的“容”,能發現其正邪與謹散。這裏的“容”應理解為“容止”,以示與前麵的“儀”相區分。一個人的內心活動,必然會在容止上有所表現,即便當事人極力掩飾,也如“羚羊掛角”,終有跡可尋。容止不正,其人必懷他念,這就需要考察這種人的真實動機和想法。容止正派,其人內心純粹,心無旁雜,不會輕易地“見利忘義”。一般而言,容止莊猛的,勇武剛健;容止沉穩的,則謹慎有節;容止聖端的,則肅敬威嚴。此即為觀容。

  “心恕則宮緩,心蹋則宮急”:此為觀言。言為心聲,緩急之狀在於言,觀察一個人說話,能看出其性格。性清柔順和祥則說話平緩,性情急躁者,則說話直快爽捷。言語是思想的表現,也是判斷一個人性情才能的重要方麵。

  還有一個重要的識人方麵,即觀眼,也就是由眼睛識別人物心勝才情。眼睛蓄含了人的諸多信息,從身體素質到心性能力。眼睛有“心靈的窗戶”之稱,古今中外名人都注意到這一方麵,多有共識,在很多情況下,眼睛都是識別人才的必由途徑。曾國藩認為:“一身精神,具乎兩目。”睛子(即眸子)明亮清澈的,往往為人正派,心胸高潔寬廣;睛子晦澀的,大半是雜才、不正不純之人。因此從眼神最易判斷一個人的心性:凶惡之人目露凶光,仁愛的人目光誠懇而莊重,勇敢的人目光炯炯有神。心懷奸邪的人眼睛閃忽不定,動若螢光。心無雜念,堂堂正正的人,目光鎮定有情。

  曾國藩認為,以德行、才能和性情為依據,可將人才分為五個層次:兼德、兼才、偏才、似依、間雜。

  1.兼德,德性純粹,器識宏深,是德才兼備的完人,具備仁、義、禮、智、信五種品德,素質平靜恬淡,合於“中和”之理,神俊,精窖,筋勁,骨植,聲清,色悸,儀正,容直,言平,有光明俊偉聖人帝王之象。這種人德行才能兩相輝,德性的光芒普照天下,是聖人領袖之一。

  2.兼才,像兼德那樣完美的理想型人才自然實屬罕見。絕大多數人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具備“九征”中的部分優點,仁義禮智信五德有其二三,這樣的人屬兼才。兼才在德行才能上都不如兼德那麽光明崇高,位次於聖人領袖,是國家器字的棟梁之才。他們能夠輔佐君主,可以安邦定國,經物濟世。

  與兼德相比,兼才更具備現實性,不是理想化的人物。曆代聖人帝王更多具備兼才之性,孔子德行學識隆於天下,但經邦濟國的才能稍嫌不足,理論頗豐而實務不足;秦始皇武功才氣胸略有餘而仁義不足;唐太宗談不上仁,趙匡脫談不上義。由此來看,兼德之人在更多的意義上是為評判中等人才而定的一個高標準。

  3.偏才,“九征”得其一二,但很純粹,某一方麵的能力很突出,以才聞名,不以德聞名,可稱為小雅之才。此種人才胸襟氣度都有限,適合做局部性的工作,雖不能治理一個國家,但可以獨擋一麵,作為專家管理一個局域,一個部門。

  4.依似,有一征相似,實際上似是而非,似能非能,有打腫臉充胖子之嫌;好像具備一德一能,實是亂德之輩,難以有所成就。依似之人有很大欺騙性,甚至有可能假做“為官以不能為能”的勢態。鑒別依似之人,應特別小心,稍不注意就可能產生判斷失誤,錯把依似之人當作了人才。

  5.間雜,心地定性、隨風倒的人。這類人反複無常,左右搖擺,胸無定見,動如風中之草,沒有恒常的情操,因而排不進人才行列。

  君子之德像風,小人隨風而倒,無恒守之氣。這裏隻討論三度之才,即兼德、兼才、偏才,而不論依似、間雜兩類。

  五種人才的分類是:兼德:中庸之質,聖人帝王;兼才:德才兼備,棟梁之才;偏才:一至之能,局部之才;依似:一征形似,亂德之類;間雜:反複無常,無恒小人。

  世人絕大多數都是偏才,因此,曾國藩曾分析過十二種“偏才”的性格特征以及應用之道。其中有六種是一種“外向型”性格(亢者)的“偏才”,其餘六種為“內向型”性格(拘者)的“偏才”。呆伯特在其所著中結合古今現象進行了分析,這裏借以闡述:

  外向型性格(亢者)六種:

  一為強毅之人:

  “強毅之人,剛狠不和,材在矯正,失在激許。”

  此種人性情硬朗,意誌堅定,剛決果斷,勇猛頑強,敢於冒險,善於在抗爭性的工作中頑強拚搏。阻力越大,個人力量和智慧越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屬於英雄豪傑一類的人才。缺點是易於冒進,驕傲於個人的能力,服人不服法,權欲重,有野心,喜歡爭功而不能忍。他們有獨擋一麵的才能,也能靈活機動地完成使命,是難得的將才。對此種人要注意把握他們的思想和情緒,這可能是他們有無變化的信號。三國時的魏廷就屬這類人才。

  二為雄悍之人:

  “雄悍之人,氣奮勇決,任在膽烈,失在多忌。”

  此種人有勇力,又暴躁,兩個拳頭就是天下的道理,恃強魯莽,但為人很講義氣,敢為朋友兩肋插刀,屬性情中人。他們的優點是為人單純,沒有多少回腸彎曲的心機,敢說敢做敢當,有臨危不懼的勇氣,對自己衷心佩服的人言聽計從,忠心耿耿,赤膽忠誠,絕不出賣朋友。缺點是對人不對事,服人不服法,任憑性情做事。隻要是自己的朋友,於已有恩,不管他犯了什麽錯誤,都盲目地給予幫助。也因其魯莽,往往會突如其來似地壞事情。唐朝人皇甫篙,是個名傳後世的急躁人,他命兒子抄詩,兒子抄錯了一個字,他邊罵邊喊邊叫人取棍子來打兒子,棍子還未送到,他就急不可待地狠咬兒子的胳膊,以致咬出了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明教化作用的增長,這類人的性情正在變化,文化程度的提高使其理智的成分增強,演變成敢拚敢闖的開拓型人才。又由於義氣成分的減少,個人意識的增強,加上社會提供給個人創業條件的豐富,現在忠心耿耿、死心踏地的人正在減少。為朋友兩肋插刀的表現也有許多變化,少了義薄雲天、慷慨激昂的刀劍影氣。

  三是固執之人:

  “強楷堅勁,失在專固,可以持止,難以附眾。”

  此種人立場堅定,直言敢說,也有智謀,可以信賴;行得端,走得正,為人非常正統,不論在思想、道德、飲食。衣著上都落後於社會潮流,有保守的傾向;也比較謹慎,該冒險時不敢冒險;過於固執,死抱住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不肯向對方低頭,不擅長權變之術。

  這種人是絕好的內當家,敢於死諫的忠直大臣,如光緒元年的吏部主事吳可讀,因慈德太後不顧舊製,執意由四歲的光緒同輩繼位,吳可讀知慈掉不會納諫,竟飲鴆自盡,以死相諫。

  四是宏闊之人:

  “意愛周治,交往濁雜,可以撫眾,難於厲俗。”

  此種人交遊廣闊,待人闊綽大方,處世圓滑周到,能贏得各方麵朋友的好感和信任。他們善於揣摸人的心思而投其所好,長於與各方麵的人打交道,混跡於各種場合而左右逢源。適合於做業務工作和公關,能打通各方麵的關節。但因所交之人龍蛇混雜,又有點講義氣,往往原則性不強,受朋友牽連而身不由己地做錯事,很難站在公正的立場上論事情的是非曲直,不適宜矯正社會風氣。

  五為休動之人:

  “休動磊落,誌幕超群,可以進銳,難與持後。”

  此種人性格開朗外向,作風光明磊落,誌向遠大,卓立不群,富於開創精神,凡事都想爭前頭,不甘落在人後,往往從中產生出莫大的勇氣和靈感,不輕言失敗,成功欲望強烈,永遠希望自己走在成功的前列,缺點是好大喜功,急於求成,輕率冒進,如果在勇敢磊落的基礎上能深思熟慮、冷靜應對,則能做出重大成就。又因為妒忌心強,如果不注意自身修養,會為嫉妒而犯錯誤。如果將嫉妒心深藏不露,得不到渲泄,可能偏失到畸形的程度。

  六為樸露之人:

  “樸露徑盡,質在中誠,可與立信,難與消息。”

  此種人胸懷坦蕩,性情質樸敦厚,沒有心機,不善機巧。直可結交,信任他,但是如果遇到什麽機密之事,卻不宜告訴他。因為這種人的性格是心中藏不住東西,如果隨便告訴他,反而可能壞大事。

  內向型性格(拘者)六種:

  一是柔順之人:“美在寬恕,失在少決,故可與循常,難與權疑。”

  此種人性情溫和,慈忍善良,親切和藹,不擺架子,處事平和穩重,能夠照顧到各個方麵,待人仁厚忠恕,有寬容之德。然如柔順太過,則會逆來順受,隨波逐流,缺乏主見,猶豫觀望,不能果決,也不能斷大事,常因優柔寡斷而痛失良機。因與人為善又可能喪失原則,包容袒護不該縱容的人,許多情況下連正確的意見也不能堅持,對上司有隨意順從的可能。如能果決剛斷一些,正確的能極力堅持或爭取,大事上把握住方向和原則,以仁為主又不失策略機變,則能團結天下人共成大事。這就是曾國藩說到的“謙卑含容是貴相”。否則,隻是幕僚參謀的人選。

  二是拘謹之人:

  “善在恭謹,失在多疑,故可與保全,難與立節。”

  此種人辦事精細,小心謹慎,很謙虛,但疑心重顧慮多,往往多謀少成,不敢承擔責任,心胸不夠寬廣。他們善於駕輕就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很圓滿地完成任務。一旦局麵混亂複雜,就可能頭昏腦脹而作不出果斷、正確的抉擇,難以在競爭嚴酷的環境中生存。他們生活比較有規律,習慣於井井有條而不願隨便打破安靜平穩的節奏。適合於做辦公室和後勤等按部就班、突變性少的工作。剛果俠氣不足。

  三是辯博之人:“論辯理繹,能在釋難,故可與創新,難與規矩。”

  此種人勤於獨立思考,所知甚博,腦子轉得快,主意多,是出謀劃策的好手。但因博而不精,專一性不夠,很難在某一方麵做出驚人的成就。

  不願循前人的路子,因此多有標新立異的見解。口辯才能往往也很好,加上懂得多,談論時往往旁征博引,讓一般人大開眼界,如能再深鑽一層,有望成為百科全書式的人物。為人一般比較豁達,因此也能得到上下尊敬。

  四為狷介之人:“清介廉潔,激濁揚清,故可與守節,難以變通。”

  此種人清廉端正,潔身自愛,從本性上講不願貪小民之財,富於同情心和正義感,因看不慣各種腐敗而不願為官,即使為官也兩袖清風,不阿臾奉承,偏激的就此辭官不做,甘願去過心清神靜的神仙日子。由於其原則性極強,善惡界線分明,因而有可能導致拘謹保守,又因耿直而在藝文、學術上會有驚人的成就,在那個相對廣闊的思維天地中可能盡情自由地實現理想和抱負。

  五是沉靜之人:“精在幺微,失在遲緩,故拘於深慮,難捷速。”

  此種人性格文靜,辦事不聲不響,作風細致入微,認真執著,有換而不舍的鑽研精神,因此往往易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和能手。缺點是過於沉靜而顯得行動不夠敏捷,凡事三思而後行,抓不住生活中擦肩而過的機會。興趣不夠廣泛(年輕時也可能廣泛,但隨著性格的定型漸漸疏遠),除興趣所在之外,不大關心周遭的事物;盡管平常不大愛講話,但看問題深遠,隻因不願講出來,有可能被別人忽略。其實仔細聽聽他們的意見是有啟發的。

  六為韜滿之人:“多智韜情,權在謀略,失在依違,可為佐助,則不可專權。”此種人機智多謀又深藏不露,心中城府深如丘壑,善於權變,反應也快。如果立場不堅定,易成為大奸之人,往往見風使舵,察顏觀色從而確定自己的行動路線,詭智多變。如果忠正有餘,勇氣敢往,則會成為張良一類的奇才。因智多變因而可能節氣不夠,不宜選派這種人掌管財務、後勤供應等事。

  關於曾國藩相法之神奇與否,姑且置之不論,他關於人才的論述,顯然是很有啟示意義的。

  立世大智慧

  曾國藩善於識拔人才,主要是因為他能觀人於微,並且積久而有經驗,故此,才有超越的知人之明了。他對於觀人的方法,“以有操守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他最瞧不起的,是大言不慚的人。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