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十一月革命”與魏瑪共和國的成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德國經濟瀕於崩潰。戰爭後期德國工業產量和農業收成僅及戰前的1/2.居民口糧供應減少了一半,生活水平急劇下降。德國人民在戰爭中還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將近200萬人在戰場上喪生,100萬人死於饑饉和瘟疫,還有400萬人受傷。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德國無產階級的鬥誌。1917年德國的罷工人數達到146萬,比上一年增加了2倍多。1918年1月底,柏林50萬工人舉行了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政治罷工,要求按蘇俄的建議締結不割地不賠款的和約。這次罷工迅速波及到全國各地,人數超過100萬。一月罷工成為十一月革命的前奏。

1918年9月至10月,德軍在前線不斷潰敗,國內政局動蕩。9月30日,德皇威廉二世下詔改革。10月3日,具有自由主義色彩的巴登親王馬克斯擔任宰相,組成了包括中央黨、進步黨和社會民主黨的國會製政府。隨後,新政府向美國表示願意結束戰爭。在政府向協約國求和的同時,堅持戰爭政策的海軍司令部卻在10月底下令遠洋艦隊出海與英國海軍決戰,如果不能取勝就要“光榮的沉沒”。這種讓8萬水兵殉葬的冒險行徑引起了水兵的極大憤慨。威廉港的水兵拒絕起錨出海。海軍司令部下令逮捕鬧事的士兵,並將第三分艦隊調往基爾港。11月1日夜,到達基爾港的水兵集會,要求釋放被捕的同伴。3日,5000餘名水兵齊集練兵場,要求結束戰爭,要求和平、自由與麵包。水兵們紛紛走上街頭。基爾港的工人也加入到示威者的行列。遊行隊伍遭到政府軍警的開槍鎮壓,死傷30餘人。示威者開槍回擊,打響了反對帝國政權的第一槍。

11月4日,起義的水兵和工人迅速解除了反動軍官的武裝,占領了火車站等重要據點。奉命前來鎮壓的士兵也轉到了起義者一邊。到4日晚,整個基爾已經掌握在成立的蘇維埃手中。基爾起義成為德國革命的信號,起義的浪潮迅速席卷德國,漢堡、萊比錫、慕尼黑等重要城市相繼取得革命的勝利。11月9日,在社會民主黨內的左派斯巴達克派以及獨立社會民主黨人的鼓動下,柏林工人和士兵掀起了總罷工和武裝起義,幾十萬工人打著紅旗,湧向市中心。

在柏林,右翼社會民主黨領袖極力將革命引向和平轉讓政權的軌道。艾伯特先是主張德皇讓位給皇太子,實行君主立憲製。11月7日,當他們感到革命無法阻擋時,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皇帝退位,皇太子放棄繼承權,建立新政府。9日柏林起義爆發,起義者幾乎未遇到抵抗,到中午控製了整個柏林。威廉二世走投無路,宣布退位,隨後逃亡荷蘭。霍亨索倫王朝的反動統治終於被革命洪流所吞噬。11月9日下午2時,為阻止獨立社會民主黨內以李卜克內西為代表的斯巴達克派建立蘇維埃共和國,謝德曼徑自向聚集在廣場上的人群高呼“德意誌共和國萬歲!”力圖將革命限製在資產階級民主的範圍之內。下午4時,李卜克內西宣布德國為自由的社會主義共和國,號召建立工人和士兵政府。

德皇退位後一小時,馬克斯將宰相職位交給艾伯特。艾伯特接任宰相職務後,邀請獨立社會民主黨共商組織政府事宜,還特邀李卜克內西參加政府。斯巴達克團領導人要求全部政權歸蘇維埃,遭到否定後,拒絕進入政府。最後,社會民主黨和獨立社會民主黨達成協議,共同組成聯合政府——人民全權代表委員會,艾伯特與哈拉茲並列為主席。11月10日,柏林工兵代表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柏林布希馬戲場召開。在右翼社會民主黨人的控製下,大會批準了艾伯特政府。

艾伯特政府成立後,實現了一係列民主改革。它宣布取消戒嚴,保證言論、集會、結社、信仰自由,大赦政治犯,恢複勞動保護法令,實現8小時工作製等。但是,政府並沒有觸動舊的國家機器,沒有清除容克貴族、軍閥勢力和壟斷資本家的經濟政治特權。舊帝國的大臣紛紛參加政府,原有的容克資產階級政黨改頭換麵,又重新活躍在德國政治舞台上。

在德國簽訂停戰協定後,艾伯特政府積極準備召開國民議會,以期結束蘇維埃製度,建立鞏固的資產階級共和國。1918年12月16日至21日,全德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柏林開幕。到會的488名代表中,社會民主黨人298名,獨立社會民主黨80人,斯巴達克同盟成員僅10人(1918年11月11日由斯巴達克團改組而成)。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未能當選為代表。大會召開的第一天,斯巴達克同盟組織25萬工人舉行遊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權歸蘇維埃,建立社會主義共和國。但是,大會在社會民主黨的控製下,拒絕了斯巴達克同盟的要求,決定於1919年1月舉行國民會議選舉。在此之前,全部立法和行政權力交由艾伯特政府掌管。

代表大會閉幕後,艾伯特政府開始向革命勢力發動進攻,他下令將具有革命傾向的人民海軍師調離柏林。水兵們拒絕服從命令,政府遂以停發軍餉相威脅。聖誕節前夕,政府軍隊襲擊士兵,釀成了流血事件。柏林工人聲援水兵,艾希霍恩掌管的警察部隊也站到了水兵一邊,政府不得不做出讓步。

政府的行為引起了廣大人民的不滿,在斯巴達克同盟的推動下,12月27日,獨立社會民主黨領導人從政府中撤出自己的代表,兩個社會民主黨聯合執政的局麵宣布告終。與此同時,斯巴達克同盟決心脫離獨立社會民主黨,建立自己獨立的政黨。12月29日,斯巴達克同盟在柏林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全國46個地方組織的83名代表參加,會議決定成立德國共產黨。翌日,德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舉行。威廉·皮克主持大會,李卜克內西作了《關於獨立社會民主黨的危機和建立德國共產黨的必要性》的報告,盧森堡作關於黨章和政治形勢的報告。大會通過的黨綱指出,“必須用無產階級的革命暴力,反對資產階級的反革命暴力”,革命的任務就是無產階級專政。

共產黨的建立引起了社會民主黨領導人的不安。他們蓄意挑起事端,圖謀撲滅革命。1919年1月4日,艾伯特政府下令解除在群眾中頗有威望的獨立社會民主黨人埃希霍恩的柏林警察總監的職務。這一挑釁行為激起了群眾的憤慨。1月5日,柏林工人舉行示威遊行。當晚共產黨人與獨立社會民主黨人組成革命委員會,號召工人起來推翻艾伯特政府。6日,柏林50萬工人走上街頭,占領了火車站、警察局、電報局等據點。艾伯特等人被困於總理府。但是,推翻艾伯特政府的形勢並不成熟。士兵處於動搖狀態,就連人民海軍師也宣布保持中立;城市中間階級對剛剛開始的“民主時代”心滿意足;農村基本上沒有卷入戰鬥;德國共產黨尚無力領導這場鬥爭。獨立社會民主黨擁有較大的影響,但它的領導人不去積極領導武裝起義,反而與政府進行談判,使政府獲得了喘息之機。6日,政府任命諾斯克為柏林總司令,收羅“自由團”等武裝力量,準備反撲。8日,政府中斷談判,聲稱“總清算的時刻到來了!”11日,軍隊向起義工人發起進攻,用大炮、機槍大肆屠殺工人和無辜群眾。13日,起義被鎮壓下去,100多名起義者慘遭殺戮,無數群眾受傷。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也於15日遇害,一月起義被血腥鎮壓下去了。

一月起義失敗後,德國無產階級的鬥爭並未停止。4月13日,巴伐利亞邦慕尼黑工人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英勇的鬥爭,奪取了政權,建立了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新政權采取了一係列革命措施:它組建了紅軍和赤衛隊,成立了肅反委員會。製定了工人監督企業的製度,並著手把銀行、鐵路等收歸國有。4月中旬,政府集結10多萬軍隊進攻巴伐利亞。在這危急時刻,獨立社會民主黨拒絕與共產黨合作,下令前線士兵撤退。5月1日,政府軍隊攻入慕尼黑。數百名共產黨人和群眾遭殺害。6000多人被逮捕、監禁。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的失敗標誌著德國十一月革命的結束。

德國十一月革命是一次以無產階級為主體的群眾革命運動。它推翻了霍亨索倫王朝和容克資產階級的半專製主義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德國資產階級以統治者的身份首次登上了政治舞台,容克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變成了資產階級容克的聯合專政,德國曆史發展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十一月革命鍛煉了德國無產階級,在鬥爭中誕生了德國共產黨。德國十一月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革命高潮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推動了歐洲各國的革命鬥爭,也支援了世界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蘇俄。

1919年1月19日,在鎮壓十一月革命的恐怖氣氛中,艾伯特政府舉行了國民議會選舉。參加選舉的除社會民主黨和獨立社會民主黨外,還有中央黨、德意誌民主黨、德意誌人民黨、德意誌民族人民黨、巴伐利亞人民黨等資產階級政黨,德國共產黨沒有參加選舉。社會民主黨得票最多,獲得了37.9%的選票,占有423個議席中的165個議席,獨立社會民主黨獲得17.6%的選票和22個議席。

2月6日,國民議會在魏瑪開幕。魏瑪是古典人文主義者歌德和席勒的故鄉,又遠離曾是普魯士霸權象征、現在是革命中心的柏林。11日,國民議會選舉艾伯特為總統。由於社會民主黨未能在國民議會中獲得多數議席,隻得與民主黨和中央黨聯合組閣,謝德曼擔任總理。7月31日,國民議會以262票讚成、75票反對,通過了憲法。

魏瑪憲法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國家的機構、體製和任務;第二部分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三部分是經濟生活。

憲法規定:德國為共和國,一切權利來自人民。在中央政府和聯邦的關係上,仍實行聯邦製,但各邦的權利較帝國時期有所削減。各邦有議會和政府,有權管理本邦的行政、教育、警察等事務。外交、國防、財政、關稅、郵電等事務歸中央政府掌管。國家立法高於各邦立憲,中央有權變更各邦疆界,有權設立新邦。根據三權分立的原則,實行議會民主製。立法機構由兩院組成。國會由年滿20歲的男女公民按比例代表製選出的議員組成,每4年選舉一次;國會是最高立法機構,有權任命內閣,決定預算、宣戰和媾和,政府總理和部長必須得到國會的信任,並對國會負責,否則必須辭職。參議院是各邦的代表機構,每邦最少有一名代表,大邦則每100萬人選舉1人。參議院主要起谘詢作用,惟一的權利是對立法有中止執行的否決權,不過,國會中隻要有2/3的多數,仍可通過一項法律。總統為國家元首,由全體公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7年,可連選連任。總統對外代表國家,有統帥軍隊、任免總理、解散國會和下令舉行新的選舉的權利,對不遵守憲法和法律規定,不履行對中央職責的各邦政府,總統有權使用武力。憲法第四十八條授予總統以特別權利:“如德國境內之公共安寧和秩序受到嚴重擾亂或危害時”,總統可以將公民的基本民主權利“全部或部分停止”,可以采取各種必要行政措施直至采用武力,來恢複公共安寧和秩序。

關於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憲法規定:“所有德國人在法律麵前平等”,“男女在原則上有同等的公民權利及義務”。公民享有選舉權,選舉自由,保護選舉秘密;實現8小時工作製,8年義務教育製;公民享有言論、集會、結社、出版自由,有信仰自由、請願自由、良心自由和學術自由,有遷徙及居住自由;廢除特權等級及貴族稱號;每個公民有納稅義務,禁止危害公共治安的行為。

在經濟方麵:憲法保障公民在經濟上的自由權,保障公民就業權,公民有工作自由、自願結成勞工團體自由、契約自由、經營工商業自由、財產自由;發展獨立的中產階級,保障繼承權和財產,實現社會保險政策、私人經濟社會化政策。在勞資關係上,“工人和職員有能力平等地同企業主一道參與調整工資和勞動條件以及參與生產力的整個經濟發展過程”,工人和職員可建立法律上得到保證的企業和地區一級的工人委員會以及帝國工人委員會等,這些原則勾畫出了德國經濟民主的藍圖。

魏瑪憲法承繼了德國1848年革命的遺產,吸收了歐美各國憲法的民主精華,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自由原則,並賦予公民廣泛的社會和經濟權利。魏瑪憲法製定後,在當時流傳著“德意誌共和國從此成為世界上最民主的一個民主國家”的口頭禪。從憲法條文來看,魏瑪憲法的確是德國曆史上一部比較完備、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憲法,是德國曆史的一大進步,但該憲法也存在許多弊端或局限性。如憲法中規定的比例代表製,進一步強化了德帝國時期由於階級、宗教、地域、民族等因素形成的德國多黨製的政治局麵。由於政黨林立,且沒有一個政黨在國會選舉中占多數,政府的組成隻能采取聯合執政的形式,由於各政黨之間在政策上巨大的分歧,政府往往得不到議會的信任,致使共和國政府頻繁更替。從1919年2月到1930年3月德國共成立了15屆內閣,最短的一屆內閣僅40天。此外,魏瑪憲法的設計者為了預防“議會專製”,設立了一個任期較長、權力極大的直選總統,形成了議會和總統對峙的兩個權利中心。共和國後期,隨著共和國政治危機的加深,權利的重心逐步偏向總統。由於得不到國會的支持,政府不得不一再依賴憲法第48條賦予總統的特別權利進行統治。“總統製內閣”的建立,實際上敲響了共和國民主政治的喪鍾。此外還應看到,魏瑪憲法誕生在德國戰敗的大背景下,德國廣大民眾、尤其是右翼勢力認為魏瑪民主是外國強加於德國的,不適合德國的國情,這使共和國民主政體從一開始就麵臨合法性的危機,這對魏瑪共和國的曆史發展留下了巨大的隱患。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