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巴斯德走進微生物王國

  巴斯德的父親是一位製革工人,曾在拿破侖的軍隊裏當過兵。盡管家境貧困,但巴斯德從小就勤奮好學,而且聰明伶俐,頗具藝術天分,畫畫得也不錯。他父親覺得畫畫沒前途,就把送到巴黎,進入法國有名的高等師範學校學習。按照父親的意願,兒子應該去攻讀法律,學成後當個律師,巴斯德卻沒有遵從父命,而是選擇了生物學和化學,投入到科學研究事業中。

  1846年,巴斯德從巴黎高等師範學校畢業,留校當了一名實驗室管理員。三年後,他到斯特拉斯堡學院出任化學助教,開始從事化學方麵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傑出的成就,獲得了法國科學院授予的榮譽軍團勳章。然而,他沒有把自己的視線僅僅停留在化學領域裏,而是把實驗化學的原理、技能廣泛地應用到發酵現象的研究上來,從而開辟了人類科學曆史的新紀元。

  就在巴斯德向生物學研究領域進軍的時候,曾經流行了千百年的“自然發生說”又盛行起來。中世紀時,有人發現腐爛的肉中能長出蛆和昆蟲來,而青蛙和老鼠總是在泥土堆和黴麥堆裏出現,就認為許多生物可以自然而然地在一個地方突然冒出來。

  經過科學家的反複驗證,“自然發生說”被證明是錯誤的。可是自從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發現了微生物後,有些科學家又相信至少像微生物這樣“最小的”生物體該是自生的。加罩容器中的腐肉不是長滿了細菌嗎?

  巴斯德根據自己對發酵過程的研究,認為微生物也不能自然發生,它肯定有母體。這一下可激怒了那些“自然發生說”的擁護者,他們氣勢洶洶地質問巴斯德:“酵母怎麽能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裏,在每一世紀的每一年裏,不知道從什麽地方出現,把葡萄汁釀成酒呢?這些把天南地北每個罐裏的牛奶變酸,每瓶裏的牛油變壞的小動物,來自什麽地方呢?”

  為了反擊這些質問,巴斯德把意大利生物學家斯帕蘭紮尼的實驗重新做了一遍。他在圓瓶裏灌進一些酵母湯,把瓶頸焊封嚴實,煮沸幾分鍾後擱置了一段時間,瓶裏並沒有生長出微生物來。

  這個實驗結果並沒有徹底駁倒“自生發生論”的追隨者們,他們湧進巴斯德的書房裏吵吵鬧鬧:“酵母湯產生小動物所需要的是自然的空氣,你在煮沸酵母湯時,把瓶裏的空氣加熱了,這怎麽能行呢?”

  麵對對方的指責,巴斯德經過冥思苦想,終於設計出一種新的儀器,它隻讓天然空氣進入,不許其中的微生物進入。這就是著名的曲頸瓶。實驗結果再次表明,微生物不能自然發生。在一個盛會上,他講述了他的實驗過程和結果,高聲宣布道:“經過這個簡單實驗的致命一擊,自然發生學說再也爬不起來了!”

  巴斯德推測,海拔越高,空氣一定越潔淨,培養液受細菌的汙染也就越輕微。為了驗證這一點,他和助手們先後登上汝拉山區的浦佩山,爬上瑞士的勃朗峰,做了多次實驗,一再證實了他的猜想。而那些堅持“自然發生論”的反對派們,雖然嘴上喊得比誰都凶,卻不敢做公開實驗,最後隻好偃旗息鼓。

  巴斯德所進行的研究從來都不是從理論到理論,而是始終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

  法國的葡萄酒和啤酒業在歐洲非常有名,但它們不易存放,常常會變酸。1865年,一家釀酒廠廠主向巴斯德求援,請他想個辦法阻止啤酒變酸。

  巴斯德答應了那位廠主的請求後,就在顯微鏡下進行仔細的觀察,發現未變質的陳年葡萄酒和啤酒中,有一種圓球狀的酵母細胞;當葡萄酒和啤酒變酸後,酒液裏就出現了一根根細棍似的乳酸杆菌,正是這些“壞蛋”把葡萄酒和啤酒弄酸了。病根找到了,他便把封閉的酒瓶放在鐵絲籃子裏,泡在水裏加熱到不同的溫度。經過反複多次的試驗,他終於找到了一個簡便有效的方法:隻要把酒放在攝氏五六十度的環境裏保持半小時,就可以殺死酒裏的乳酸杆菌,又不會把酒煮壞。這就是著名的“巴氏消毒法”,這個方法至今仍在使用,市場上出售的消毒牛奶就是用這種辦法消毒的。

  “巴氏消毒法”拯救了很多造酒廠,丹麥啤酒商為了對他表示感謝,特地請法國著名肖像畫家博納為他畫了一幅肖像送給他。這幅畫至今仍掛在巴斯德研究所的牆上。

  巴斯德剛剛解決了酒變酸的難題,法國南部的養蠶業又麵臨一場危機,一種神秘的怪病造成蠶的大量死亡,使那裏的絲綢工業遭到嚴重打擊。人們來向巴斯德求援,而他從來沒有和蠶打過交道,但他一想到法國每年因蠶病要損失一億法郎時,就把個人的榮辱扔到一旁,隻身前往法國南部的蠶業災區阿萊。

  巴斯德用顯微鏡進行仔細觀察,發現一種橢圓形的棕色微粒,正是它感染了蠶以及飼養絲蠶的桑葉。他把桑葉刷上這種致病的微粒,喂給健康的蠶,健康的蠶立刻就染上了病。巴斯德還發現蠶的另一種疾病——腸管病。造成這種蠶病的細菌寄生在蠶的腸管裏,它使整條蠶發黑而死。根據這些發現,巴斯德幫助蠶農製定出簡單而有效的消滅蠶病的方法,很快就遏止病害的蔓延,挽救了法國的養蠶業。

  1880年,可怕的雞霍亂在法國農村流行開來,造成雞成批死亡。為了弄清雞霍亂的病因,巴斯德把培養純粹的雞霍亂細菌作為突破口。他試用了好多種培養液,但都失敗了。這一下他有些摸不著頭腦了,隻得把這項研究暫時放一放。過了幾天,他又來到實驗室,用陳舊的培養液給雞接種,雞竟然沒有受到感染,好像霍亂菌對雞失去了作用。這是怎麽回事呢?巴斯德順藤摸瓜,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奧秘就在空氣中。由於空氣氧化的作用,霍亂菌的毒性便日漸減弱。凡是注射過低毒性菌液的雞,雞就具有了抵抗力。

  預防雞霍亂的方法找到了,巴斯德又著手研究對付炭疽病的方法。他把炭疽病的病菌放在42℃~43℃的雞湯中,這樣培養出來的病菌就不會形成孢子,從而選擇出沒有毒性的菌株作為疫苗進行接種。巴斯德是世界上最早地成功研製出炭疽病減毒活性疫苗的人,從而使畜牧業免受滅頂之災。巴斯德雖然不是醫生,但他對醫學的貢獻卻是不可估量的。人們常將他與英國醫生琴納做比較:琴納發現了疫苗,可以抵禦天花;而巴斯德培養製造成功了免疫疫苗,可以用來預防多種疾病。

  巴斯德是一位立誌於細菌研究的科學家,而這項研究常常需要一種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獻身精神,在這方麵,巴斯德最值得後人學習和稱頌。有一次,一艘輪船上的乘客患了黃熱病,被迫停靠在波爾多港口。巴斯德聞訊後,立即趕往那裏去,希望能發現一種新的細菌。臨行前有好心人勸他不要去,巴斯德毫不遲疑地回答道:“生命處在危險的境地,這才是真正的生命!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實驗。”到了波爾多,巴斯德立即雇了一條小船,找到了那艘載著傳染病人的輪船。港口檢疫人員堅持不讓巴斯德靠近,他對檢疫員這樣說:“請寬恕一個學者追求科學的熱情吧!”

  在巴斯德的堅決請求下,檢疫員最終放行了。巴斯德沒有白跑一趟,他發現了一種新細菌,隨即對它進行研究,並取得了成果。

  有一次,他為了收集一條瘋狗的唾液,竟然跪在狂犬的腳下耐心等待。要知道,狂犬病在當時的死亡率為百分之百,一旦被狂犬咬傷,絕無生還的希望。巴斯德對這個嚴重的後果比誰都清楚,但為了給人類造福,他根本顧不上個人的安危。

  巴斯德晚年決心攻克對人類危害極大的狂犬病,開始研究狂犬病疫苗。在尋找病原體的過程中,他經曆了許多困難與失敗,最終在患狂犬病的動物腦和脊髓中發現了一種毒性很強的病原體。巴斯德把分離得到的病毒連續接種到家兔的腦中使之傳代,經過100次兔腦傳代的狂犬病毒給健康狗注射時,奇跡發生了,狗居然沒有得病,這隻狗具有了免疫力。巴斯德把多次傳代的狂犬病毒隨兔脊髓一起取出,製成了原始的巴斯德狂犬病疫苗。

  1885年7月6日,一位法國婦女把一個九歲的小男孩梅斯特送到巴斯德跟前,當時他已經不能行走,奄奄一息。這個孩子在路上被一條瘋狗咬傷了14處,醫生診斷後宣布他生存無望。巴斯德冒著失敗的風險,每天給他注射一支狂犬病疫苗。兩周後,梅斯特轉危為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從狂犬病中活過來的人。

  這個消息迅速傳遍了全世界,法國議會給他頒發了榮譽大勳章,國內外求醫的電報、信件像雪片一樣飛向巴黎,很多國家還把被瘋狗咬傷的人送到巴黎,請巴斯德醫治。為了感謝他精心治愈了被狼狗咬傷的德國農民,德意誌帝國奧登堡王子送給他一個漂亮的孔雀石花瓶,上邊刻著麥芽、蠶繭等與巴斯德研究成果有關的圖案。俄國斯摩棱斯克有19個農民被瘋狗咬傷了,被抬到了巴黎,其中有五個人已經不能走路了。

  經過巴斯德廢寢忘食的搶救,有16個人揀回來一條命。為了對巴斯德表示感謝,俄國沙皇為他在巴黎建造了一幢房子,這就是現在的巴斯德研究所實驗室。

  §§第五章 德國科學朝聖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