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

  邊章伍

  邊章伍,男,河北束鹿人,1900年出生。中共黨員。保定軍官學校畢業。抗戰時期任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教官。解放後曾任駐蘇聯武官、朝鮮停戰談判時中國方麵的代表。1954年2月9日在北京病逝,終年五十四歲。

  01441 R 1939年董必武、葉劍英等在重慶北溫泉看望在此養病的吳玉章。左起……邊章伍、葉劍英、吳玉章、董必武。

  01590 R 1940年3月,出席一屆五次國民參政會的中共參政員秦邦憲、林伯渠。

  陳家康

  陳家康,男,湖北廣濟人,1913年1月生。1934年冬參加上海左翼社會科學者聯盟……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在武漢任周恩來的秘書和英文翻譯。到重慶後……任中共中央南方局統戰委員會外事組副組長。1944年在延安參加接待中外記者參觀團和美軍觀察組。1945年以董必武秘書的身份參加聯合國製憲會議。是中共七大候補代表。1946年負責中共中央外交工作委員會聯絡處的工作,並任中共上海工作委員會委員。解放後曆任外交部亞洲司司長、中國駐埃及大使、也門大使……外交部副部長等職。1970年7月7日去世。

  04992 R陳家康(1913-1970)1950年3月調入外交部,1956年7月至1965年12月任駐埃及大使。1958年5月至1964年4月兼任駐也門王國(1962年改為阿拉伯也門)大使。

  06594 R美國記者休·迪恩、格雷厄姆、佩克、傑克·貝爾登、陳家康、李公樸、茅盾、王安娜、愛潑斯坦、章漢夫等在重慶。

  05264 Ww錢之光、徐冰、陳家康挽聯刻碑照。

  陳舜瑤

  陳舜瑤,女,原籍福建福州,1917年生於山東濟南。早年入清華大學學習,後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期間,在重慶紅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婦女組和文化組工作,並擔任周恩來的宣傳秘書。為《新華日報》寫過不少文章,後被派往延安。建國後曆任青年團東北委員會副書記、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甘肅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室務委員和顧問等職。

  01452 R 1943年,董必武(右三)林彪(右一)孔原(右七)鄧穎超(01453 R 1940年,董必武(背向)在紅岩防空洞接待外賓,陳舜瑤(左一)陪同。

  02749 W毛線、毛衣。1946年在重慶展覽的延安大生產用品,陳舜瑤織成毛衣送給範元甄用。

  c00446 R陳舜瑤在《千秋紅岩》展廳詢問情況

  c02067 R重慶市領導向宋平、陳舜瑤敬酒。

  c02640 R宋平、陳舜瑤等原南方局老同誌在《千秋紅岩》展廳。

  c02056 Y陳舜瑤(左)與包敘定親切交談

  陳綠原

  陳綠原,女,湖北襄樊人。1938年7月師範畢業,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到武漢準備參加陳誠組織的戰幹團。1940年初來到重慶,在北碚工作。1943年7月,按照規定,嬰兒的媽媽都要去托兒所工作,所以到了新華日報館托兒所。在托兒所工作兩個月後,擔任了所長。1944年4月份到紅岩,11月回到了延安。1982年離休。

  檔案:

  R500陳綠原的檔案

  c03310-c03311 H原新華日報托兒所人員陳綠原

  c03316 H陳綠原

  陳素敏

  陳素敏,女,1916年生於四川廣安縣。“九·一八”事變後,積極參加宣傳演出……宣傳抗日救國。1938年在廣安縣參加革命,193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樂山五通橋小學,成都簇橋明德小學、仁壽縣籍河中心小學,川大農科實用學校……成都弟維外南小學,雲南省實用技藝職業學校,峨岷小學、昆明中華小學、昆明僑光小學等,做黨的群眾工作。1941年7月至11月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學習,聆聽了周恩來講課。學習結束後,由南方局分配到雲南省工委工作。保管文件,掩護組織,聯係地下黨員。1943年8月至1944年2月,在《昆明晚報》及《觀察報》

  以出納的公開身份做黨內組織工作。1949年6月至8月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搞資料工作。建國後,1950年6月至1952年9月在中共雲南省委統戰部做人事工作。1952年9月至1953年4月參加雲南省委黨校第三期整黨。1953年4月至1954年5月在雲南省民委四科任副科長兼招待所所長。1954年5月至11月在雲南邊委做宗教工作。

  1954年12月至1957年在省供銷社幹部學校任組織科長、黨支部書記。1958年至1960年在省商業廳土產局任支部書記。1962年1月至1972年在“五·七”幹校勞動。

  1980年落實政策回省文史研究館離休。1998年逝世,享年八十歲。

  檔案:

  R429陳素敏的檔案

  R204-1(侯方嶽的檔案)31.回憶奉命赴港乘輪去北京(陳素敏遺稿)

  32.難忘的日子(幾次會見周總

  理與鄧大姐)陳素敏遺稿)

  33.憶二十年老黨員徐克峻同誌

  (陳素敏遺稿)

  陳文

  陳文,男,1918年生於四川南充。1932年參加革命,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先後任南充縣工委常委、成都東區區委書記、邛崍特支書記、宜賓中心縣委委員……1941年3月調入重慶,是新華社駐重慶記者。1946年陳文在《新華日報》總館二樓負責編輯工作。1947年2月28日,憲兵包圍《新華日報》總館,陳文是最後一批撤離人員。回到延安不久即撤到晉綏解放區。建國後,曆任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等職。

  檔案:

  R183陳文的檔案

  A236.19陳文談沈迪群烈士付伯雍記

  04373 R 1981年8月24日,陳文、張友漁等人在北京西郊民巷中國記者協會留影……

  圖書:

  《鮮為人知的重慶新華社》陳文《四川黨史》1993.3

  《初上紅岩遇險情》陳文《紅岩春秋》1997.4

  《京城訪老小記》陳文《紅岩春秋》1999.2

  《深情》陳文成都天地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

  《川西黎明》陳文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陳展

  陳展,男,江蘇南通市人,1914年出生。193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南通通中支部書記,共青團南通中心縣委組織部長,共青團上海滬中區、滬西區區委書記,江蘇省委組織部省巡視員。1934年在組織工人罷工鬥爭中逮捕入獄,抗戰開始後出獄。1940年利用社會關係,秘密為皖南新四軍軍部運送大量軍械、武器、彈藥,後參加新四軍。1941年在皖南事變中被俘,在關押期間秘密聯係策劃乘夜脫險。1945年在周恩來安排下,在重慶、南京八路軍辦事處工作。1947年在大華公司係統笙記運輸公司任經理,在準備秘密運送物資給蘇中解放區時,遭匪特搜查,再次被捕。上海解放初,在華東財委會接收大隊工作。解放後曆任上海市軍事管製委員會駐上海鋼鐵公司黨委書記、上海市工商聯執行委員、上海市設備成套局副局長、寶鋼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等職。1996年6月12日逝世,享年八十二歲。

  陳野萍

  陳野萍,原名陳榮檀,男,1915年4月生於四川省冕寧縣城廂鎮三分屯村。1930年就讀於四川省立第二師範學校,1933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12月31日至1939年9月下旬,受川東特委委派到瀘縣中心縣委任組織部長。6月,瀘縣中心縣委貫徹黨中央對白區工作“長期埋伏、隱蔽精幹”的工作方針,分批輪訓瀘縣城區黨員基層幹部。1941年2月,陳野萍去重慶川東特委匯報工作。在瀘縣秘密印刷新華社的傳單,揭露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皖南事變”真相,並將其廣泛散發,震動很大,也引起特務注意。2月下旬,陳野萍調廣安中心縣委工作。1983年2月起,陳野萍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1994年8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檔案:

  c00011 R 1994年5月,陳野萍夫婦在陳列館前留影。

  c00012 R 1994年5月,陳野萍(前排中)參觀紅岩。前排左為陳的夫人、右為館長寧榮章,後排左一為副館長張魯魯。

  c00013 R 1994年5月,陳野萍夫婦參觀紅岩,在舊居前留影。

  c00014 R 1994年5月,陳野萍夫婦參觀紅岩。

  c00015 R 1994年5月,陳野萍夫婦在舊居內留影。

  c00016 R 1994年5月,陳野萍夫婦參觀紅岩,在舊居內留影。

  c00017 R 1994年5月,原中央組織部部長陳野萍(右)參觀紅岩,聽副館長張魯魯(左)解說。

  C0027 C0424陳野萍同誌題詞

  C0102陳野萍來館參觀後為烈士題字

  圖書:

  《河漢日記》(陳野萍)川幹隊隊史征資編成都出版社1994年9月程文程文,男,四川榮縣高山鄉人,1928年1月12日生。1946年1月經重慶八路軍辦事處處長錢之光批準,在紅岩參加了工作。先後在紅岩村八路軍辦事處、中山三路中共代表團和曾家岩50號工作。1947年3月8日,程文同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吳玉章……副書記張友漁等機關同誌撤返延安。不久又從延安撤出,先後隨張友漁到過山西臨縣三交鎮中共中央後委所在地和河北平山西柏坡中共中央前委。1948年6月1日在華北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6月吳玉章任華北大學校長,在董必武安排下程文調到吳老身邊作私人秘書,工作至吳老任人民大學校長。建國後曆任重慶鋼鐵學院黨總支委員、四川外語學院黨委委員、法德語係黨總支第一副書記等職。1988年7月在四川外語學院離休。為《吳玉章傳》編寫組組員,編輯出版有《吳玉章文集》上下冊、《懷念吳老》。

  《吳玉章生平影集》、《吳玉章往來書信集》等。著有《吳玉章教育思想與實踐》。同時又是《張友漁》著作編審委員會委員,負責搜集整理1939年至1947年3月張友漁在重慶、香港、桂林等地各類報刊、雜誌、書籍中發表和出版的各類文章……社論、專論、評論、專著等資料。編輯出版張友漁《日本問題與國際問題》和《韓幽桐文集》等。

  檔案:

  R129程文的檔案

  01256 R 1981年8月24日,程文(從左至右)張友漁、肖澤寬、陳天、曾德林(後排第二人)在北京西交民巷中國記者協會門前留影。

  04373 R 1981年8月24日,程文、陳文等人在北京西郊民巷中國記者協會留影。

  c05431-c05435 R四川省委人員、吳玉章的秘書程文

  程子健

  程子健,男,原名程秉淵,字心浦,曾用名程心甫、陳小山、陳文卿、秋霞等,四川雅安滎經縣人,1902年出生。1919年在成都參加吳玉章倡導開辦的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第二期學習,第二年赴法勤工儉學學習電影放映和攝製,1924年7月回國,被派回四川在青年團重慶地委職工運動委員會工作。1925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7年“三三一”慘案後,轉移至成都負責中共川西特委組織工作。大革命失敗後,程子健繼續在川西堅持地下鬥爭,恢複發展黨的組織,參與組織各項群眾活動。1933年初前往上海匯報工作後留在中央軍委工作。3月初被國民黨特務逮捕,抗戰爆發後出獄,被派到中共中央長江局舉辦的幹部訓練班學習。1938年5月受中共長江局派遣回四川。先後任中共四川省工委常務委員、組織部部長。

  宣傳部部長、中共四川省工委工人工作委員會書記、中共川西特別委員會常務委員、組織部部長和工人工作委員會書記、中共川康特別委員會常務委員、組織部部長、工人工作委員會書記,中共川康特委書記、特委統戰部部長等職。參與領導恢複發展四川各地黨的組織,開展抗日救亡群眾運動,組織成都工人進行多次罷工鬥爭。1941年夏回延安,在中共中央黨務研究室工作。是黨的七大代表。抗戰勝利後,1946年4月至7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員會委員、民運部部長。9月撤回延安……1947年調到東北參加工業生產的恢複和建設。1949年隨第二野戰軍進軍西南。

  建國後,先後任中央西南局統戰部副部長、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南行政委員會委員、中共四川省委統戰部部長等職。1973年因病在成都逝世。

  檔案:

  A293.4-5關於車耀先生前職務程子健1973年9月6日

  蔡連芳

  蔡連芳,女,1913年生於四川廣元。中共黨員。初到重慶時,在化龍橋《新華日報》門市部工作。1940年五六月份間上紅岩,在醫務室工作。解放後在核工業部離休。

  檔案:

  R503蔡連芳的檔案

  c03395 H采訪蔡連芳

  c03428-c03429 H采訪蔡連芳

  c03457-c03458 H采訪原八辦醫務人員蔡連芳

  蔡書彬

  蔡書彬,男,湖北漢陽人。192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27年,在武漢印刷工會工作。同年8月,赴蘇聯學習。1931年回國。參加過長征。曆任中國工農紅軍師政治委員、中共長江局工委委員。1939年,任湖南省委組織部長。1940年至1941年,調湘鄂西區黨委任組織部長。1942年,在重慶西南工作委員會工作,1943年回到延安。1943年至1945年在中組部幹部科任科長兼中央組織部招待所主任。1946年在山東,任晉冀魯豫後方總醫院任政治委員。1947年至1949年,任中原軍區城工部副部長兼江漢軍區城工部長。武漢解放後,任華中總工會副主席、武漢總工會主席。1949年9月,任中國電業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1957年,任政協湖南省委員會副主席。1964年3月30日在湖南逝世,享年七十歲。

  檔案:

  R276蔡書彬的檔案

  Y00269蔡書彬的革命烈士證明書1983年3月31日林居先捐曹瑛曹瑛,字湘仲。曾用名石磊、張慕良、鍾真才,男,湖南平江人。武昌中山大學肄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在嶽州第三聯合中學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嶽陽市學聯副主席。1927年被派到武昌中山大學讀書。1928年,到九江任中共贛北特委委員、南潯鐵路總工會幹事、《潯報》記者。1930年後任中共南京市委代理書記、江蘇省委發行部部長。1937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38年後在中共中央長江局武漢辦事處和衡陽、桂林、重慶辦事處及南方局組織部工作。

  1941年底再到延安,在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處工作,是中共七大代表,任七大秘書處長和國統區代表團秘書。1942年後任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處處長,中共東滿省委常委,吉林省委書記,吉林省委宣傳部、城市工作部部長。抗戰勝利後,曆任長春特別市委書記、吉林省委宣傳部長。建國後,曆任中共北京市委秘書長。

  湖南省委常委兼長沙市委書記、駐捷克斯洛伐克全權大使、國務院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曾當選第四屆全國政協常委,是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中共十二大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90年3月26日在北京逝世。

  檔案:

  R20曹瑛的檔案

  圖書:

  《叔世忠藎——曹瑛自傳詩文選》曹瑛湖南出版社1997年1月

  《鐵骨丹心:讀者賞曹瑛》淩輝長春出版社1999年5月

  鄧國軍

  鄧國軍,男,1919年12月12日生於四川營山縣。中共黨員。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入第四方麵軍無線電訓練班學習。參加了長征。曾任第二十七軍電台隊長、延安中央軍委報務主任。在西安事變、重慶談判以及上海的秘密工作中……為我黨我軍的通信工作作出了貢獻。1945年9月到重慶辦事處電台工作,後到中山三路中共代表團駐地,也做電台工作。重慶談判結束後外派去報考民生公司,冒名是潘文華部的報務員,但沒有考上。1946年調軍事三人小組廣東第八組,隨後去了駐滬和南京辦事處。建國後,曆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十研究所所長,國防部第十研究院科技部部長,電子工業部科技司司長、外事局局長,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及國際活動委員會主任等職。

  檔案:

  R505鄧國軍的檔案

  09707 R 1945年鄧國軍考民生公司報務員時的準考證照

  c03454-c03456 c03459 H采訪鄧國軍與林影

  鄧稼先

  鄧稼先,男,1924年6月25日出生於安徽懷寧縣。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學,後在四川江津讀完高中,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係。1945年鄧稼先在昆明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青”。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係助教。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1950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1954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8年秋,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1959年6月,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癌症逝世,終年六十二歲。

  00049 R鄧稼先標像

  00146 R鄧稼先在撰寫論文

  範長江

  範長江,男,四川內江人,1909年出生。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1934年進入《大公報》當記者。1938年發起創辦中國青年記者學會,在桂林建國際新聞總社,任社長兼采訪部主任。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與鄒韜奮等在香港創辦《華商報》。1942年任新華社華中總分社、《新華日報》(華中版)社長,華中新聞專科學校校長。1946年任中共南京代表團發言人、新華通訊社總編輯。建國後,曾任《解放日報》社長、《人民日報》社長、全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等職。1970年去世。

  檔案:

  R366範長江的檔案

  Z0029周恩來致廖承誌與範長江的信1947年2月10日館藏

  01736 R 1940年初,“國際新聞社”社長範長江與同事們在被日機炸為廢墟的“國新社”重慶辦事處留影。

  05037 R範長江

  0503905926 R 1940年12月,範長江與沈譜結婚照。

  05040 R 1938年3月,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在武漢成立。範長江(左三)主持大會。郭沫若(左一)沈鈞儒(左二)鄒韜奮等到會祝賀。

  05089 R 1938年9月中旬,韜奮和沈鈞儒、範長江、王炳南等由武漢出發,到江西德安一帶慰問前方抗日戰士(自左至右)王炳南、韜奮、薛嶽、沈鈞儒等。

  05197 R 1946年在南京梅園新村,鄧穎超與廖承誌(右一)範長江(右二)

  05198 R 1946年在南京梅園新村中共代表團工作時,範長江(左二)隨周恩來一起舉行記者招待會。

  05042 Ww範長江在大西北采訪的路線圖

  0254805229 T 1938年1月7日,範長江為《新華日報》創刊題詞。

  05233 X 1937年3月29日毛主席給範長江的親筆信

  05234 X 1938年6月,範長江到前線采訪,自徐州突圍回武漢後,周恩來給範長江的親筆信。

  圖書:

  《不盡長江滾滾來:範長江紀念文集》胡愈之、夏衍等北京群言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

  《範長江新聞文集》(上、下)範長江、沈譜編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範長江傳》徐向明南京大學2002年5月出版

  《範長江傳》方蒙北京中國新聞出版社1989年2月出版

  《範長江西北行探討》黃劍慶著《四川黨史》1996年第5期。

  《中國新聞史上一顆璀燦的明星——記範長江與毛澤東、周恩來的交往》劉春秀著《人物》1995年第1期總89《我的青年時代》範長江《人物》1980年第3期總394頁《範長江同誌十五周年祭》於洪《人物》1987年第4期總44《曆史巨變中的範長江與周恩來》劉春秀著《紅岩春秋》1996年第5期《範長江〈我的青年時代〉》《人物》1980年第3期《範長江和鄒韜奮的深厚友誼》方蒙著《新文化史料》1988年第1期17頁《範長江同誌小傳》東輯著《新聞研究資料》1979年第1期101頁《範長江同誌和“青記”、“國新社”》

  《馮英老談範長江》陳默《上海灘》2000年第10期27頁

  《抗日救國一條——範長江與張學良的詩交》黃子雲著《黨史文化》2002年第5期41頁《論人民的報紙》範長江著《新聞研究資料》總11期1頁《長江的風格》陸詒著《新聞研究資料》1979/180頁《回憶長江在抗戰中的幾個片斷》高天著《新聞研究資料》1979年第1期83頁《憶長江二三事》邵宗漢著《新聞研究資料》1979年第1期87頁《遺著昭昭長江浩浩》王淮水《新聞研究資料》

  《長江對中國新聞事業的貢獻》王文彬著《新聞研究資料》1979年第1期92頁《憶長江的三次談話》徐盈著《新聞研究資料》1979年第1期95頁《良師益友》任重著《新聞研究資料》1979年第1期97頁《一段生活的回憶》嚴玉華著《新聞資料研究》1979年第1期100頁《中國的西北角:祁連山北的旅行》範長江《新聞資料研究》1979年第1期104頁《範長江和我婚後生活片斷》沈譜著《上海灘》1995年第7期總10310頁《和範長江、陳同生在一起的日子裏》黃藥眠著《新聞資料研究》1979年第1期72頁範元甄。

  範元甄,女,湖北人。1938年,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抗敵演出九隊負責人。1939年,擔任重慶《新華日報》記者。1941年,到延安馬列學院學習。同年,調中央政治研究室任國際組研究員。1945年調《解放日報》。1946年赴北平參加《解放三日刊》工作。1952年,調北京石景山發電廠任副廠長。1959年,調青雲儀器廠任總工程師。

  文物:

  H00001周恩來致範元甄信

  HW001101939年範元甄從桂林遷渝途中

  HW001111939年夏,範元甄(右)與胡誌濤(演劇隊員)在重慶嘉陵江邊上。

  HW001121939年夏,範元甄(中)與胡誌濤(左)楊瓊華(右)在重慶牛角沱……

  HW001151939年,範元甄在重慶中山公園。

  HW001201938年,範元甄(右)在漢口救國團。

  HW001211945年,範元甄(腳蹬布鞋)在延安楊泉嶺中央辦公廳門口。

  HW001221939年,範元甄在重慶新華日報館工作。

  HW001231938年夏,範元甄(右)在漢口中山公園與嚴青在一起。

  HW001261947年初,範元甄在齊齊哈爾某報社門口。

  HW00132青年救國團在漢口和記蠶廠外,對工人作抗戰宣傳。右三穿白長衫的是範元甄。

  HW00135範元甄在重慶曾家岩周公館

  HW001431937年“九·一八”紀念日,武漢文化界抗敵後援會組織下鄉宣傳,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女主角為範元甄,男主角為《武漢日報》記者尚方。

  檔案:

  R167範元甄的檔案

  R456(李銳的檔案)兩個相反的典型——談李銳並範元甄

  Z0067周恩來致範元甄的信1941年2月1日館藏

  Z0193吳玉章致範元甄的信之二1941年2月4日範元甄捐贈

  Z0335吳玉章致範元甄的信之一1941年1月24日複印件

  01285 R 1938年10月從武漢乘車撤離,經長沙、桂林至重慶途中,左三童小鵬……四陸詒、五龍潛、六周慧年、七範元甄(未計童後一人)

  01384 R 1939年,範元甄在曾家岩50號周恩來辦公室門前留影。

  09475 R 1939年2月,範元甄(左二)等隨桂林八辦的車赴渝途中。

  09492 R 1939年,範元甄從桂林遷渝途中。

  09494 R 1938年夏,範元甄在重慶中山公園。

  09495 R 1938年抗戰一周年大遊行時的範元甄

  09668 R 1938年範元甄(左)在漢口中山公園與嚴青在一起09669 R 1947年初範元甄在齊齊哈爾某報社門口09673 R 1939年夏,範元甄(右)與胡誌濤(演劇隊員)在重慶嘉陵江邊上。

  09677 R 1939年範元甄在重慶中山公園

  09678 R 1938年範元甄(右)在漢口青年救國團

  09683 R 1939年,範元甄在重慶新華日報館工作。

  09685 R範元甄在重慶曾家岩周公館

  09688 R 1945年,範元甄(腳蹬布草鞋)在延安楊家嶺中央辦公廳門口。

  09689 R 1939年範元甄從桂林遷渝途中

  09692 R 1939年夏,範元甄(中)與胡誌濤(左)楊瓊華(右)在重慶牛角沱。

  02749 W 1946年在重慶展覽的延安大生產用品毛線,陳舜瑤將其織成毛衣送給範元甄。

  02603 X周恩來致範元甄的信函

  02989 B範元甄悼吳克堅

  09670 H青年救國團在漢口和記蠶廠外,對工人作抗戰宣傳,右三穿白長衫的是範元甄。

  09687 H 1937年“九·一八”紀念日,武漢文化界抗敵後援會組織下鄉宣傳,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女主角為範元甄,男主角為《武漢日報》記者尚方。

  c03604-c03605 c03607 H采訪範元甄

  c03608 H《新華日報》記者範元甄

  方方

  方方,男,原名方思瓊,廣東省普寧人,1904年出生。1925年5月加入共青團,1926年春轉為共產黨員。1925年在潮汕地區組織工農赤衛軍獨立營,這是潮汕地區黨領導下的第一支武裝。1934年4月,方方奉中央軍委的命令,任紅軍獨九團政委兼軍政委員會主席。所部在與黨中央完全失去聯係的情況下,堅持遊擊戰爭達三年之久。1937年四五月間,奉命到延安,受到黨中央毛澤東、朱德、張聞天等接見,並對閩西南武裝鬥爭給予很高的評價。1937年至1942年,方方先後任閩粵贛邊區省委(後改稱閩西南、潮梅特委)常委兼組織部長、閩粵贛邊區省委書記、南方工作委員會(簡稱南委)書記。1942年夏發生“南委事件”。1943年5月,方方按周恩來指示撤退至重慶南方局。1943年6月,方方隨周恩來赴延安,到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參加整風運動。1945年5月,出席黨的七大。1946年1月,方方到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參加國共和談,擔任中共代表團顧問。同月南下廣州,任軍調部第八小組中共首席代表。在方方與廖承誌、尹林平、曾生的共同努力下,迫使國民黨當局承認我華南人民武裝力量,保證了東江縱隊勝利北撤。7月,到香港,任中共中央代表,領導華南黨組織的工作。解放戰爭時期,方方先後擔任香港分局書記、華南分局書記。他和尹林平、夏衍等遵循黨中央指示,配合上海地下黨組織,幫助上海、南京等地國統區的許多民主黨派負責人和上層愛國人士脫離虎口,把他們安全接到香港。隨後組織力量,護送各民主黨派領導人和著名愛國人士北上共商國是,籌備新政協。建國後曆任華南分局第三書記,廣東省人民副主席,中共中央統部副部長,中僑委黨組書記、副書記,全國僑聯副主席等職。1971年9月21日,含冤逝世。

  檔案:

  R562方方的檔案

  R4(周恩來的檔案)41.周總理給方方的信

  R563(餘敏的檔案)1.論南委機關建立前方方在大埔的活動與影響

  D00259《方方的自傳及反省》(摘錄)1944年1月王明湘1984年3月在南方局征集辦公室

  D00260李碧山關於“南委事變”後閩粵邊黨的活動的介紹及方方的意見1954年8月16日王明湘1984年3月在南方局征集辦公室

  D00349周恩來關於南方局組織問題致陳雲、方方的電報1942年6月孫誌慧。

  程虹1996年11月在中央檔案館征集

  04947 R看賽龍舟。在陳嘉庚的倡導下,集美學村每年舊曆五月初五舉行這種別具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由左至右:張楚琨、方方、陳嘉庚、莊希泉。

  0023805730 R中共中央南方局南方工作委員會書記方方圖書:

  《方方》陸永棣劉子健廣東人文出版社

  《紀念方方誕辰九十周年》廣東史學會、廣東省中共黨史人物廣東出版社1994年7月《回憶方方》廣東省委黨史研究會香港三聯書店1986年9月《方方研究》(上下卷)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等廣東人文出版社1996年3月方卓芬方卓芬,女,廣東人。中共黨員。1939年調到南方局工作。1941年皖南事變後疏散到延安,同年12月回到重慶,在南方局經濟組工作。1946年6月去上海。1947年10月和許滌新帶著魯迅的孩子海嬰一起到了香港,在香港工委的領導下繼續開展工作,出版

  《群眾》周刊,做民主人士的工作,一直堅持到1949年全國解放。

  檔案:

  R21方卓芬的檔案

  00738 R周恩來與劉昂、方卓芬、紫菲。

  01407 R中共中央南方局、辦事處工作人員方卓芬,1939年夏在紅岩辦事處三樓樓梯口留影。

  01408 R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軍駐渝辦事處人員吳博(左一)與方卓芬在辦公室工作。

  01597 R許滌新與方卓芬在曾家岩50號

  01598 R方卓芬與孩子

  01599 R 1939年2月,方卓芬由周恩來從新四軍調往重慶南方局時,經桂林時留影。

  06195 R鄧穎超與方卓芬等辦事處女同誌在紅岩留影

  c03799 H采訪方卓芬與許嘉陵

  c03800-c03802 c03800-c03802 H方卓芬02740-02741 W方卓芬帶到重慶的衣服與裙子,成了辦事處女同誌的出門衫。

  圖書:

  《回憶許滌新》方卓芬、方梧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馮文彬

  馮文彬,男,浙江諸暨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長征。1936年春參加東征戰役,4月被調回延安,任共青團中央書記,此後長期主持黨的青年工作。11月共青團組織解散後,擔任中共中央青年部部長……1937年4月在延安主持成立西北青年救國會,被選為主任,領導陝甘寧邊區和西北地區的青年抗日救國運動。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副書記……書記。1945年5月兼任解放區青年聯合會籌委會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書記。1949年4月在北平主持召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團中央委員會書記,成為著名的中國青年領袖。建國後,曆任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書記、青年團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天津市委常務委員、中共上海市委工業生產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副校長……中共中央辦公廳第一副主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主任等職。是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檔案:

  D00215馮文彬關於青年工作致函一平、黃華1938年團中央征集

  D00216劉光匯報到渝後的工作情況致陳雲、馮文彬函1940年6月16日團中央征集

  D00217周力行關於濟南青運工作致馮文彬函2月21日團中央征集

  D00218馮文彬關於布置解放區青運工作致慶煕函6月5日團中央征集

  D00219某某致馮文彬函1947年1月19日團中央征集

  D00220何啟君關於晉察冀問題致馮文彬等函抗戰時期團中央征集

  D00221劉光關於“總結了125學生遊行的性質、成績與缺點”致馮文彬函抗戰時期王明湘1984年3月於團中央征集

  D00447馮文彬致黃華、一平的信1938年複印自團中央檔案室,巫靖移交

  D00253馮文彬的筆記1946年團中央征集

  D00295馮文彬對抗戰勝利初期青年狀況的分析1946年王明湘1984年3月在團中央征購馮廷雄。

  馮廷雄,男,1924年生於廣東鶴山縣。中共黨員。1941年日軍占領家鄉後,流落到桂林,投奔其哥哥,進入無線電廠當學徒。1942年進入生活書店工作,也是在這時他參加了革命。桂林淪陷後,1944年底來到重慶,經生活書店經理薛迪暢介紹,於1945年5月4日進入《新華日報》營業部圖書課工作。

  檔案:

  R508馮廷雄的檔案

  傅大慶

  傅大慶,男,臨川縣上頓渡人。江西省立第七中學畢業,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與劉少奇、肖勁光等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4年回國,擔任孫中山高級顧問鮑羅廷、加倫將軍的翻譯。1927年,隨周恩來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同年12月,參加廣州暴動。此後轉移到香港、南洋一帶從事革命活動。1930年5月,在馬來西亞當選為馬共中央常委,兼任宣傳部部長,主編革命刊物《馬來西亞工人》。1931年至新加坡組織東方局辦事處,因叛徒告密被捕,經宋慶齡營救獲釋。

  1938年在貴陽、桂林等地開展抗日救國宣傳。不久,奉命到重慶工作,翻譯了德國軍事家勞克塞維茨的《戰爭論》。1941年,與愛人楊浩赴華北敵占區建立電台……1944年被捕,1945年壯烈犧牲。

  高文華

  高文華,原名廖劍凡,男,湖南省益陽縣人,1905年出生。192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省港大罷工。大革命失敗後,他與黨組織一度失去聯係。1929年底……在上海找到了黨。後與毛澤民、錢之光等一起從事印刷業務和黨中央的內務工作。在北方局工作期間,為籌措黨的活動經費,曾兩次忍痛賣掉自己的兒子。1937年4月,奉命赴延安參加白區工作會議,進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2月,受命回湖南組建中共湖南省工委,任書記。省工委成立後,立即創辦《觀察日報》,宣傳黨的抗日主張,推動抗日救亡運動。還先後在平江、長沙、邵陽、衡陽等地舉辦了七期黨訓班,培訓區以上幹部200餘人。至1938年夏,湖南人民抗日救亡活動出現了高潮,湧現出大批抗日救亡團體,有數十種進步報刊。1938年9月,到延安參加中共六屆六中全會。1939年2月,在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次擴大會議上當選為省委書記。平江慘案發生後,他根據黨中央有關指示精神,作出了“力求隱蔽力量……嚴密黨的組織”的決定,部署黨員隱蔽、撤退工作,清除了黨內的不良分子,為黨保存了大批骨幹。1942年冬,他撤到重慶八路軍辦事處,1944年回延安。參加中共七大之後,在山西、河北搞土改工作。1948年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1949年3月,列席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8月隨大軍南下,重返湖南,任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建國後,曆任輕工業部副部長、水產部副部長、全國政協常委等職。1994年1月在北京逝世,終年八十九歲。

  檔案:

  R188高文華的檔案

  幹鐸

  幹鐸,又名幹宣鏞,字震篁,男,1903年4月10日生,湖北廣濟幹仕垸人(今湖北武穴市)1918年考入湖北省立外國語專門學校,攻讀德語,1923年畢業後,轉讀於北京大學外語係。1926年留學日本,就讀於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林學實科。

  畢業後,在日本農林省目黑林業試驗場從事研究工作。1932年回國,繼續在北京大學農學院森林係攻讀。曆任湖北省建設廳技正、襄陽林場場長。1938年後,在湖北農業專科學校、中央大學等高等學校從事林業教育事業。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南京林學院林學係主任、副院長。1956年赴蘇聯考察高等林業教育和林業科學研究工作。1969年8月7日病逝於黃山。

  戈寶權

  戈寶權,男,1913年生於江蘇省東台縣。1932年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在大學時……學習英、法、日語,自學世界語,後又學習俄語,為他日後從事外國文學及中外文學關係史的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1932年到1934年任上海《時事新報》編輯……1935年赴莫斯科,任天津《大公報》駐蘇記者,兼任上海《新生周刊》、《世界知識》、《申報周刊》等刊物的特約通訊員。1938年初從歐洲回國,5月參加《新華日報》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除1941年皖南事變後有一段時間赴香港創辦文藝通訊社,在《新華日報》一直工作到1945年底。擔任過《群眾》周刊編委、副主編。戈寶權在《新華日報》上發表的文章和翻譯俄文、英文作品很多,寫過社論、專論、收集成冊的有《蘇聯講話》,翻譯作品有《六月在頓河》、《英雄斯大林城》、《哥尼斯堡的陷落》、《斯大林在聯共黨(布)第十八次大會上的報告》、《聯共(布)黨史學習參考資料》等。1949年7月任新華社駐莫斯科記者。建國後,任中國駐蘇大使館臨時代辦和參讚、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任十餘所高等學校教授等職。戈寶權五十多年來從事外國文學(主要是俄國文學和蘇聯文學)的研究與翻譯工作,譯著有五十多種。1957年先後榮獲巴黎第八大學和莫斯科大學授予的名譽博士學位,還榮獲蘇聯文學基金會授予“普希金文學獎”。他用過的筆名有:葆荃、北泉、北辰、蘇牧等。

  檔案:

  R174戈寶權的檔案

  Y00110《研究室工作總結大綱》戈寶權抗戰時期姚黎民捐贈

  0022906762 R戈寶權

  01160 R本報三周年新華日報館同仁在報館門前留影,左二起:石西民、吳克堅、陸詒、章漢夫、熊瑾玎、潘梓年、戈寶權。

  01183 R夜班編輯部:右邊四人為熊複、戈寶權、章漢夫、範劍涯,左邊為徐邁進、姚黎明。

  01201 R新華日報館的工作人員在工作,左為戈寶權同誌。

  09992 W戈寶權著《蘇聯的報紙》

  圖書:

  《紅岩初見毛主席》戈寶權《重慶新華·群眾周刊史學會》會刊1993總2611頁《憶和茅盾同誌相處的日子》戈寶權著《新文學史料》1981年第3、4期,1982年第1期《憶韜奮同誌——記香港到東江的日子》戈寶權著《人物》1980年第1期總1《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文學書係》(20)戈寶權重慶出版社1989年6月出版葛庭燧。

  葛庭燧,男,1913年5月3日出生於山東省蓬萊縣。金屬物理學家。1927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理預科,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係。1935年,葛庭燧與章文晉、武衡等創建“實用科學救國會”。大學畢業後在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從事科學書籍的編譯工作。1938年,他考入燕京大學,進物理係研究院,被聘為助教。後應西南聯合大學吳有訓、葉企孫教授的邀請,赴昆明任該校物理係教員。1941年8月,葛庭燧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研究院學習,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光譜實驗室參加美國研製原子彈的有關工作。在美國,葛庭燧號召和發動留美同學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事業。1949年葛庭燧回到北京,擔任清華大學的物理教授,隨後被聘為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所的研究員,建立了清華大學金屬物理研究室,繼續從事金屬內耗研究及培養新中國年輕的科技人員。1955年……葛庭燧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0年7月,葛庭燧出任中科院合肥分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所長等職。1996年,葛庭燧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1999年獲美國TMS學術最高獎——梅爾獎。2000年4月29日,葛庭燧因病在合肥逝世。

  05839 R金屬物理學家葛庭燧

  05840 R葛庭燧在授課

  龔澎

  龔澎,女,安徽合肥人,1914年出生。1935年就讀於燕京大學曆史係,參加過“一二·九”運動。1936年入黨,1938年4月到延安馬列學院學習,年底到東南八路軍總司令部,擔任彭德懷的秘書。1940年12月至1946年10月,在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上海辦事處外事組工作。1940年底到重慶,開始跟隨周恩來在國統區工作……曾任周恩來的秘書兼翻譯、《新華日報》記者、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組組長。

  中共駐重慶代表團秘書、中共香港工委外事組副組長。1945年重慶談判期間,她擔負對外宣傳和翻譯工作。1946年任北平軍調處執行總部中共組組長。1946年10月至1949年8月,任香港《中國文摘》主編、社長。建國後,曆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外交部部長助理等職。1970年9月20日病逝。

  檔案:

  R466龔澎的檔案

  00610 R 1946年,周恩來、王炳南、龔澎與外國記者。

  00611 R周恩來、王炳南、龔澎與外國友人。

  00612 R周恩來(左二)王炳南(左一)龔澎(右一)與外國友人。

  01580 R 1944年王若飛(前排中)在曾家岩50號會見外國記者。前左起:王炳南、張曉梅,右二徐冰。後排左二:龔澎。

  02338 R 1945年9月16日,毛澤東在紅岩接見三個美國士兵。左起:錢之光、羅青、愛德華·貝爾、毛澤東、龔澎、霍華德·海曼、喬冠華、劉昂、埃德爾曼·

  傑克(毛前者)

  02340-02342 R 1945年9月16日,毛澤東(中)與美國士兵埃德爾曼·傑克(左)龔澎(右)在紅岩。

  02343 R 1945年9月16日,毛澤東(中)與霍華德·海曼(右)龔澎(左)

  喬冠華(後)在紅岩留影。

  04993 R周恩來的助手龔澎和喬冠華於1943年11月在重慶結婚。

  05127 R龔澎和董必武1945年於重慶

  圖書:

  《龔澎:中共第一位新聞發言人》喬鬆都《紅岩春秋》2008.4

  《紀念劉文華》龔澎《新華日報》1942.12.7

  《升華》李暢培《紅岩春秋》1996.3

  《猶憶紅岩勤學時》郭正《紅岩春秋》1995年第1期

  管平

  管平,女,江蘇鹽城人,1920年出生。1935年12月參加革命,193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一二·九”學生運動,曾任“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分隊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入“北平學生移動劇團”,積極宣傳抗日救國,並隨團奔赴革命聖地延安;1939年後,她先後在川東特委、川康特委任組宣幹事,從事黨的地下工作,表現突出,體現了共產黨員的高度政治覺悟和組織紀律性。1940年後任南方局組織部幹部。解放戰爭時期,管平先後任晉察冀後勤部張垣建設公司支部書記,晉察冀廣播電台支部書記、指導員,參加過華北局城工部指導平津學生運動的工作,任中央青委研究組東北組組長,研究指導過建團的初期工作。建國後……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建設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到中辦民大學學習。曾任支部書記、總支委員、黨委委員、學生會主席等,並代表全國學聯訪問過英國;1953年起,先後任原國家體委計劃財務處處長,原一機部基本建設局處長。1982年12月離休。1986年9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六十六歲。

  檔案:

  R15管平的檔案

  管佑民

  管佑民,男,1925年生於湖北省襄陽縣柿鋪鄉管家村,中共黨員。1939年初隨戰時兒童保育會輾轉到重慶的第二保育院學習。1942年4月在徐冰的推薦下到《新華日報》營業部圖書科做練習生。在報社領導和同誌們的幫助下,鑽研業務,很快便能獨立工作。國民黨查封“文化工作委員會”的當天下午,於立群趕到新華日報館報告此事後,就是由管佑民向徐冰轉告的,第二天《新華日報》便披露了這個重要消息。1943年第三次反共高潮期間,獲得報館營業部開展的反封鎖勞動競賽第一名。1945年初,管佑民調成都《新華日報》營業分銷處工作。每天除了要接待幾十位自取《新華日報》的讀者外,還要接待一些進步讀者的來訪。管佑民向領導建議在門市部增加圖書銷售,這樣不僅門市部熱鬧起來了,而且分銷處日常收入也有了顯著的增加,開支也不用重慶總館每月支付,不但能夠自給,而且還有了盈餘。由於人手少、工作強度大,管佑民本有的肺病加重。1945年9月初,他再次回到重慶總館工作和休息。1946年2月22日……國民黨利用“張莘夫事件”挑起事端,強迫學生遊行示威,蓄意借機搗毀《新華日報》民生路營業部,管佑民等要求留在門市部。遊行開始時,就不斷有石頭等飛來打碎門窗玻璃。遊行隊伍走過後,預先埋伏在報館周圍的國民黨特務和他們糾集的一批地痞流氓便衝進報館營業部內,進行打砸搶。他們肆意搗毀書架。

  桌椅、櫃台和書籍報刊。管佑民因為個頭較高,在撤退時便站到了頂樓陽台的水泥欄杆上,一手抓著房頂上的椽子,一手抓住柱子,讓大家踏著他的胳膊上到房頂上。當把最後一位同誌扶到頂樓時,歹徒們已經衝上了四樓,管佑民與楊黎原……徐君曼據理力爭,被特務架到樓下拳打腳踢、頭破血流後被送往市民醫院。1946年管佑民單獨北上,經北平軍調處執行部回到了晉察冀解放區。建國後,管佑民參加了抗美援朝,被授予軍功章和朝鮮勝利紀念獎章各一枚。先後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後台主任、新燕京劇團團長和黨支部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辦公室主任、紅旗雜誌社機關黨委辦公室副主任等職。1985年底離休。

  檔案:

  R165管佑民的檔案

  R486(周之禾的檔案)1.我與《新華日報》及給管佑民的信

  Y00159重慶書店(管佑民)證明信1946年6月20日

  c03206-c03207 H管佑民在《新華日報》創刊64周年聚會上c03526 H工作人員與《新華日報》管佑民夫婦c03527-c03529 H原新華日報館工作人員管佑民c03530 H采訪管佑民c03531-c03535 H原新華日報館工作人員管佑民。

  c03737-c03739 H管佑民簽到

  圖書:

  《毛澤東與〈新華日報〉整風改版》管佑民《重慶新華·群眾周刊史學會》

  會刊1993總26期26頁

  《衝破封鎖的戰鬥》管佑民《新華·群眾周刊史學會》通訊合訂本1984第7號5頁《重振新華屈指數山城風雨正鳴雞》管佑民《重慶新華·群眾周刊史學會》會刊1994總30期韓天石韓天石,男,奉天(今遼寧)沈陽人,1914年出生。1933年入北京大學物理係學習,參加過“一二·九”運動。曾任北京大學學生會主席、平津學生南下宣傳團第一團團長、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籌備委員。1936年1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3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任北京學聯黨團委員。1936年入四川大學數理係學習,1938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數理係。學習期間,主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成都隊部,任總隊長。後任中共四川省工委學委書記、成都市委書記。1938年任中共四川省宜賓中心縣委書記、川康特委委員兼青委書記。1940年後曆任中共青委副書記、秘書長、經濟部長、西北局青委副書記、中共葭縣縣委書記等職。後到延安。

  中央黨校二部學習。1945年至1947年曆任沈陽市城工部長、中共公主嶺中心縣委書記、中共黑龍江省集賢縣縣委書記。1948年以後任中共佳木斯市委書記、東北局青委書記兼青幹校校長。建國後,曆任青年團中央常委、青年團東北區委書記兼青幹校校長。1951年,調任中共鞍山市委書記。1956年調雲南省。1975年起,曆任雲南省環保辦公室主任、建委副主任、革命委員會秘書長,中共雲南省委副書記,北京大學黨委書記。在中共十二大當選中紀委委員、書記。在中共十三大上當選中顧委委員。

  何功偉

  何功偉,男,字超寰,化名何彬、何斌、何偉、何明理,湖北鹹寧人,1915年出生。1930年考入湖北省立第二中學。“九·一八”事變後,組織同學參加抗敵後援會。1935年為武漢學生響應“一二·九”學生運動的主要領導之一。1936年赴滬參加全國學聯工作,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返湖北,曾任湖北省委委員,武昌區委、鄂南特委、湘鄂西區黨委書記等職。1940年6月,隨湘鄂西區黨委轉移至恩施。8月成立鄂西特委,何功偉任特委書記。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國民黨第六戰區長官司令部在恩施大肆搜捕共產黨人,何功偉因叛徒出賣,於1月20日被捕。在獄中,何功偉堅貞不屈,並創作《汨羅願》、《獄中歌聲》等歌詞以激勵難友。1941年11月17日,何功偉被特務押到恩施方家壩後山五道澗刑場……在臨刑的100餘級石板路上,特務放言隻要何功偉回一回頭就不殺他,但遍體鱗傷、拖著沉重腳鐐的他義無反顧,高唱《國際歌》,慷慨就義,時年二十六歲。

  周恩來、董必武聞訊痛惜,在八路軍辦事處幹部會上,宣讀何功偉的遺書、遺詩……1942年6月,延安各界為之舉行隆重追悼大會,中共中央青委挽聯中稱他是“全體青年楷模”。

  檔案:

  R592(何功傳的檔案)1.何功倍(何功偉之弟)訪談

  R452(許雲的檔案)1.許雲回憶何功偉

  2.許雲與何繼偉訪談錄

  00234-00235 R何功偉標照

  00383 R何功偉夫人許雲與兒子何繼偉(小彬)在重慶

  05988 R何功偉之妻許雲抱著剛滿月的兒子何繼偉

  圖書:

  《何功偉烈士紀念文集》中共鹹寧市委黨史辦北京中國醫藥出版社1990年10月何蓮芝何蓮芝,女。1938年底到重慶。1940年12月到西安。1945年12月後回到紅岩,直至1946年隨中共代表團到南京。

  檔案:

  R130何蓮芝的檔案

  01461-01462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何蓮芝在紅岩村13號舊址前留影。

  01463-01464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何蓮芝一行在紅岩村88梯。

  01465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何蓮芝一行在紅岩村黃葛樹下。

  01466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何蓮芝一行在紅岩村和當地群眾在一起。

  01467-01469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與何蓮芝在紅岩村13號舊址前留影。

  01470 R 1958年11月10日,董必武、何蓮芝一行在紅岩村禮堂前。

  01479 R董必武與何蓮芝

  01480 R董必武夫人何蓮芝

  01575 R董必武、何蓮芝與饒國模等在北京董必武處留影。

  01967 R董必武、何蓮芝一行1958年11月10日在紅岩村禮堂旁。

  05004 R饒國模與何蓮芝等在頤和園養雲軒

  侯方嶽

  侯方嶽,男,四川廣安人,1915年出生。1935年參加革命,1937年入黨。自1938年起曆任中共四川省樂山、綿陽、三台、仁華等地地委書記及成都市委書記、中共雲南省工委委員,長期擔負黨的重要領導職務,為黨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解放後曆任中共雲南省委第一任秘書長、辦公廳主任,中共雲南省邊疆工作委員會副書記,雲南省曆史研究所(雲南省社科院前身)所長。侯方嶽長期致力於民族學研究,培養了大批高級研究人才。2006年5月24日,侯方嶽因病在昆明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文物:

  HW00261侯方嶽手繪的滇東形勢圖

  HW00284侯方嶽在開國大典上穿過的禮服

  Z0396侯方嶽的《黨的建設提綱》

  09360 W侯方嶽捐贈的《滇東形勢及交通圖》

  09364 W劉、鄧寫給侯方嶽的信前通知

  檔案:

  R204-1侯方嶽的檔案

  c04961 H侯方嶽(中)和我館劉立群(右二)等人重返播樂中學c04962 H侯方嶽話當年c04963 H采訪侯方嶽圖書:

  《訪革命前輩侯方嶽先生》郭軍寧《炎黃春秋》2003年第8期12頁《紅岩三月半》侯方嶽口述、杜奉文整理《紅岩春秋》2001年第4期28頁侯祥麟侯祥麟,男,1912年4月出生於廣東汕頭市。化學工程學家,1931年,考入燕京大學化學係。1935年,考取了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的研究生。1938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5月中國青年科學技術人員協進會在重慶樹人中學成立,侯祥麟是這個協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20世紀40年代中期,在南方局的安排下,侯祥麟通過官方考試,以學生護照或官方護照留美,南方局向他們分別安排了在留美進步科技人員中活動的任務。侯祥麟在出國前,曾兩次奉命前往紅岩,接受董必武的秘密指示。1948年,侯祥麟獲美國卡內基理工學院研究生院化學工程博士學位。

  1950年,侯祥麟回到了祖國,並與石油科技人員白手起家建設新中國的石油化工業。1955年,侯祥麟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78年,被任命為石油工業部副部長。1997年,在他的努力下,中國成功舉辦第15屆世界石油大會,讓中國石油界融入了國際舞台。2003年,九十多歲的侯祥麟擔任了“中國可持續發展油氣資源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繼續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貢獻。

  文物:

  HW00196侯祥麟使用過的照相機

  HW00197侯祥麟穿過的米色西裝

  HW00198侯祥麟用過的英文打字機

  檔案:

  D00397《留美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章程》侯祥麟捐

  D00398《留美科協會員名錄》侯祥麟捐

  D00399《1949年前後留美科協組建和活動情況》侯祥麟捐

  000410004300166 R侯祥麟的標照

  00044 R 1949年侯祥麟在美國麻省工程學院留影

  00167 R 1983年,侯祥麟等參觀新加坡煉油廠。

  10333 R兩院院士、南方局領導下青科技成員侯祥麟先生捐贈的文物EVRES牌英文打字機和CONFAX牌照相機。

  圖書:

  《我與石油有緣:侯祥麟自述》侯祥麟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年1月胡明胡明,女,重慶江北縣人,1914年出生。1938年7月在重慶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曆任富順特支書記、川東特委內交通、巴縣南岸海棠溪特支書記。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積極從事革命活動,與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堅決的鬥爭。1941年在中共中央南方局任婦委委員、秘書期間,主編《新華日報》副刊《婦女之路》,在周恩來和鄧穎超的領導和關懷下,積極從事婦女解放工作。1943年4月以後,因工作需要回到延安……在中央黨校學習。1947年4月以後,曆任冀魯豫邊區銀行、行署副科長、科長,南京軍管會金融科長等職,對恢複財政金融工作,支援解放戰爭作出了貢獻。1949年7月胡明隨部進軍大西南,先後任中國人民銀行樂山支行行長,中國人民銀行西南區行科長、副處長、代理處長等職。西南區撤銷後曆任重慶鐵路分局副處長……重慶市郵局副局長,市郵電局副局長、黨委副書記,市郵政局顧問等職。1959.

  年曾代表市郵電局去北京出席全國工業、交通、基本建設群英大會,受到了中央領導和鄧穎超的親切接見。1984年4月4日因病在重慶逝世,享年七十歲。

  檔案:

  c01717 H將林蒙與胡明的骨灰安放於紅岩公墓

  c01718 H林蒙與胡明骨灰安放儀式

  胡繩

  胡繩,男,江蘇蘇州人,1918年出生。1934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係。1935年至1937年在上海從事革命文化活動,並為《讀書生活》、《生活知識》、《新知識》

  ……《自修大學》等刊物撰稿,參加《新知識》的編輯工作。抗戰爆發後,到了武漢。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至1941年初,在武漢、襄樊、重慶從事文化工作和統一戰線工作,先後任武漢《全民周刊》、《全民抗戰》、《救中國》等刊物編輯,第五戰區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鄂北日報》主編,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委員,生活書店編輯,《讀書月報》主編。1941年任香港《大眾生活》編委……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返回重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委員,黨的機關報《新華日報》編委。胡繩在《新華日報》工作的時間是1942年至1945年……擔任編委,主編《新華副刊》。在此期間,他用陳桑、友穀(沈友穀)署名,在《新華副刊》上發表的文章有一百二十篇之多,這是不計其用筆名發表的粗略統計數字。他的作品一類是用辯證唯物論和曆史唯物論觀點批判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思潮,如《一個唯心者的文化觀》、《正統的哲學》等。另一類是談古論今……反對封建製度,宣揚科學與民主,如《談規矩》、《民主即科學》等。1946年至1948年任上海工委候補委員、文委委員,上海、香港生活書店總編輯。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國家出版總署黨組書記、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史學會會長、全國人大常委等職。主要著作有《帝國主義和中國政治》、《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論文集:《理性與自。

  由》、《棗下論叢》等。2000年去世。

  文物:

  HW00212《辯證唯物論入門》胡繩著

  HW00222《思想方法論初步》胡繩著

  檔案:

  R455胡繩的檔案

  03524 T胡繩重返紅岩時的題詩

  06897-06899 W胡繩著的《新哲學的人生觀》

  C00021982年10月胡繩同誌手書“題石榴樹”。

  圖書: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胡繩1982年出版

  《理性與自由》胡繩1946年出版

  《棗下論叢》胡繩1962年出版

  《胡繩的讀書生活》孫立峰《人物》1996.1總95

  《香港雜憶》胡繩《縱橫》1997.2

  《我所認識和理解的胡繩》王夢奎《縱橫》1999.29頁

  2001.1

  《悼胡繩同誌》左明德《重慶新華日報史研究》2001.1

  《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胡繩北京黨史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

  《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胡繩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年7月出版

  《從五四運動到人民共和國成立》胡繩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華崗華崗,又名延年、西園,男,浙江龍遊人,1903年出生。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任青年團寧波地委宣傳部長,參加編輯進步刊物《火曜》。1925年6月……任青年團南京地委書記。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斷學業,從事職業革命活動。曆任青年團上海滬西區委書記、浙江省委書記、江蘇省委書記和順直(河北)省委書記……1928年5月,到莫斯科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五次代表大會,同時參加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和少共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

  回國後任青年團中央宣傳部長、團中央機關刊物《列寧青年》主編、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部長、黨中央華北巡視員。1932年9月,任中共滿洲特委書記,化名劉少陵,於赴任途中被捕,判刑5年,關押在山東第一監獄。1937年10月,經組織營救出獄後任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部長,籌辦武漢《新華日報》並任總編輯兼《群眾》周刊主編。1939年因病經組織安排離開報社休養。不久,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領導下,承擔對川、康、滇地方實力派上層人士的統戰工作。1943年初,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宣傳部部長,派赴雲南做統戰工作,化名林少侯,應聘雲南大學社會學教授,參加組織西南文化研究會,團結李公樸、聞一多、費孝通、吳晗等著名人士開展愛國民主運動。1945年8月,任國共談判中央代表團顧問。1946年5月,任中共上海工作委員會書記。1950年4月,任山東大學教授、校長、黨委書記,《哲學研究》編委,創辦《文史哲》雜誌並任社長。1954年,當選全國人大第一屆代表大會代表。1972年5月含冤去世。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