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節 章孝嚴的長女章惠蘭

  (章惠蘭(後排右一)的全家福。)

  章惠蘭自小就鍾情於藝術,尤其是電影。這主要緣於她的母親黃美倫對藝術的熱愛。但是章惠蘭與母親不同的是她舅敢地將電影作為自己的職業。

  章惠蘭於1970年在美國出生,由於母親黃美倫長得豔麗奪目,所以章惠蘭盡得母親真傳,也是出奇得秀麗。進入台北私立中學讀書時,章惠蘭就已是身材修長,儀態出眾的妙齡少女了。她的性格極像母親黃美倫,從小就是個善良而又聰慧的女孩,更為重要的是她對藝術情有獨鍾,這自然也來自母親黃美倫對藝術的喜愛。母親黃美倫在學校讀書期間是全校公認的“校花”,樣樣精通,尤其是搞起文藝活動,更是如魚得水,搞得有聲有色。章惠蘭正像自己的母親,在私立中學上學期間,章惠蘭就是學校各種重大活動的台柱子。每每被選為鼓樂隊的指揮和校劇團的導演,節目主持人。在章惠蘭讀高三時,她的藝術天賦更加顯現出來。毋庸置疑,章惠蘭的藝術才能全賴於多才多藝的母親黃美倫。可以說,母親黃美倫是章惠蘭的第一位藝術老師。她常常對章惠蘭談論演話劇的感受:“演話劇比所有藝術形式都困難,因為它不僅要演員具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要求有相當豐厚的生活底蘊。所以我喜歡話劇演出,遺憾的是我沒有把話劇作為我終身的職業。”

  (章孝嚴懷抱章惠蘭。)

  章惠蘭對於母親未能把藝術作為自己的職業頗為不理解,因為在她看來,隻要是自己愛好的事物,就可以成為自己終身都鍾愛的東西,甚至以次來生活。可是母親卻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誡女兒:“我在讀高中的時候,也像你一樣,想把藝術作為自己畢生的職業,借以圓自己年輕時的藝術之夢。然而,當我麵臨大學考試的時候,才知道終身從事藝術是不可能的,倒不是我沒有那種才能,而是當你麵對如何擇業的時候,家庭、社會和親友,都有可能製約你這種理想的實現。所以我後來不得不選擇了更有前途的外語專業。”如今,章惠蘭也像母親一樣處於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雖然她很想報考自己熱愛的藝術專業,但是她最後不得不聽從父母親的建議。

  1990年夏天,章惠蘭進入台灣知名的私立大學——輔仁大學,選擇了對她來說極為陌生的專業——社會學。盡管章惠蘭成為了社會學專業的學生,然而,她對藝術的追求絲毫沒有因為自己所學專業而有分毫減損。她在完成必修課程的基礎上,仍孜孜不倦地遍覽各種文學作品。尤其是瓊瑤的愛情小說,更是令她如癡如醉。從《我是一片雲》開始,到《彩霞滿天》、《煙雨蒙蒙》和《幾度夕陽紅》。先看小說再看電影,章惠蘭仿佛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她的眼界逐漸開闊,她日益明白什麽才是真正的餓綜合性藝術。在輔仁大學學習期間,章惠蘭對電影的愛好進一步加深。她不但觀看了多部金馬獎作品,例如李行、劉家昌和李翰祥等藝術家的精品中體會電影的真諦,而且她還把注意力大膽放在傑出電影家的作品上,如謝晉、張藝謀等大陸優秀導演所拍的作品,希望從中獲得新視角。

  她的心越來越遠離她報考的社會學,而是利用大量課外時間在看電影,看電視。如果說章惠蘭小時候對影視的愛好,僅是種本能的欣賞,那麽她在大學裏對自己人生座標有了定位以後,就開始有目的有計劃地研究電影這門綜合性藝術了。章惠蘭對電影愛好盡管起源於女作家瓊瑤的電影,但後來她又從《心有千千結》和《彩雲飛》等瓊瑤式的愛情片轉向那些在台灣獲獎的頗有深意的電影。

  章惠蘭尤其注意台灣著名導演李行拍的電影,如他早期獲獎的《啞女深情》、《母與女》、《小城故事》。章惠蘭不但欣賞這些電影中的人物和情節,也研究那些在影片中引人注目的女主角,她感到像林鳳嬌、張艾嘉和林青霞這些人,她們的成功除劇本賦予可供一展才華的載體外,更重要的是這些成功女名人本身的氣質和學識,豐富了她們主演的每一部電影。李行所以專導以女性命運為題材的電影,是因他深諳女性在當今台灣社會始終以陪襯角色出現的大背景。而李行的導演才華所以得以充人展示,很大程度叟得益於林青霞等著名演員的精湛表演。

  從那時起,有獨立主見的章惠蘭,開始她把關於對電影的看法,特別是對新時期台灣電影女主角的理解,細心地整理成筆記。每次她去電影院看一場經典台灣電影,章惠蘭都會寫下大量心得體會。在大學四年中她幾乎看遍台灣近二十年拍攝的幾百部電影,她寧可放棄其他學科的研究,也不願放棄對電影的追求。當老師對她這偏執的愛好發出疑問時,章惠蘭理直氣壯地反駁道:“電影既然是反映社會麵貌的產物,那它和我報考的社會學就不發生矛盾。就是說,我現在不停地看電影,也是對社會學的一種研究方式。”

  到大三時,章惠蘭對電影的興趣又發生了改變。這時她偏重研究電影的思想性,尤其對李行導演的作品格外重視。如《小城故事》,她一連看了十幾場,這部讓章惠蘭如此著迷的台灣鄉土電影,吸引章惠蘭的究竟是什麽?章惠蘭曾解釋道:首先是濃厚的鄉十色彩,台灣出生的她看到電影上那些小城小村,心裏無比激動;二是電影中展示的人情味,啞女的扮演者林鳳嬌已將啞女那美好的心靈,都通過眼神手勢表現得淋漓盡致,讓她百看不厭;三是李行電影中渲染的倫理道德觀念,也符合她對藝術的追求。她從電影中陳文雄、賴金水一家人的關係,透視了住在小城中各種人物的麵孔。

  接著章惠蘭還係統地研究了李行的鄉土電影係列,如《原鄉人》、《源》、《秋決》、《養鴨人家》和《汪洋中的一條小船》等,她不僅為李行電影中引人遐思的人物所動,而且章惠蘭通過研究這些作品,更加認清了自己的前景:“我要把電影作為終生職業!因為電影太能夠反映我對藝術的追求了!”

  章惠蘭在大四的時候,開始把興趣轉向電影導演。這是因為她看了台灣導演楊德昌的早期電影,如50年代開拍《1905年的冬天》和《十一個女人》之類紀實片,在台播映後影響很大。章惠蘭特別研究了楊德昌九十年代以來拍攝的新紀實電影,她格外感興趣的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麻將》和《獨立時代》三部。她感到楊德昌的紀實電影所以獨出心裁,在於他沒有草率圖解一樁血腥的案件,而是深刻挖掘了劇中人物的心靈世界。她忽然發現自己喜歡導演這頂工作,也許從那時起,章惠蘭萌生了一個大膽設想:將來以電影導演作為我的職業!

  1994年夏天,章惠蘭即將畢業。這時,她的妹妹章惠筠也考上了輔仁大學,而她的小弟弟章萬安,也開始進中學讀書。就在她開始著手寫畢業論文時,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她麵前:“對電影的興趣究竟是暫時的愛好,還是將來畢生追求的事業?”

  為了最終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章惠蘭與父母親有一次深刻的交談。父親章孝嚴認為電影隻能作為業餘消遣,難成一個人的終身職業。但是意誌堅定的章惠蘭勇敢地反駁了父親的觀點,她向父親表明電影是種刻骨銘心的愛,決非普通的喜歡,既然如此深愛它,為什麽不能作為自己的職業呢?

  麵對父親的阻撓,章惠蘭惟一可求助的就隻有與自己有著同樣藝術愛好的母親黃美倫,她勸說丈夫:“既然惠蘭深愛電影藝術,她本人又有這方麵才能,為什麽讓她放棄心中所愛而去另外追求其它她不喜歡的職業呢?如果我當年不為考慮生活改學外語的話,那麽,我現在很可能也會在藝術上有了新的發展。所以,我不希望女兒再像我一樣,犧牲了自己特有的藝術才華!”

  (章惠蘭為章孝嚴拍競選廣告,發父親的“手”為主題。)

  慢慢地,章孝嚴也開始理解了女兒的意願,便鼓勵她說:“好吧,既然惠蘭那麽自信,那麽執著地追求電影,就讓她大膽向前闖吧。我們做父母的自然樂觀其成!”

  最後,全家人都支持章惠蘭以《台灣新電影中的女性角色》,作為她在輔仁大學社會係畢業的論文標題。無疑,章惠蘭畢生從影的目標,正由理想一步步變為現實。

  父親章孝嚴當然希望他女兒在輔仁大學畢業後,也能在社會學專業上有所建樹。可是,從小意在藝術而對政治絲毫不感興趣的章惠蘭,選擇了與從政背道而馳的新路。在她看來從政自然榮耀,可當章惠蘭看到蔣家第三代接連在台灣政治舞台淡出,而蔣家的第四代人,如蔣友梅、蔣友鬆、蔣友蘭和蔣友柏等人,大多離開台灣,遠避海外。他們都毅然選擇了與蔣家第一代、第二代截然不同的經商之路。特別當她在報上見到蔣友鬆對記者發表的《蔣家第四代經商不從政》的新聞後,對章惠蘭的震動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也許正是她看到蔣家第四代人選擇遠離政治的道路,更促使她堅定自己的選擇。

  章惠蘭在她的畢業論文中,將她從青少年時對電影,特別對台灣電影女性角色的研究成果,都係統地寫進論文中。那是她整個大學期間對社會學研究的具體深化。她在論文中說:“電影是社會學的生動體現,任何一部電都可折射出大生和社會的側麵。在我看來,沒有任何藝術載體能比電影這綜合藝術更能生動體現社會的了。她在這篇論文裏通過林青霞、鍾楚紅、林鳳嬌等著名台海女演員在電影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來評價和剖析林林總總台灣電影中女性形象的成功與失敗。由於章惠蘭多年前就開始了對電影的研究,所以她的畢業論文在答辯時獲得輔仁大學校方的一致好評。令她興奮地是這篇論文獲得了高分。那時,章惠蘭早已為自己今後的從業道路鋪下了一條平坦的大道!

  不久,章惠蘭如願以償地來到美國留學。

  盡管父親章孝嚴希望女兒能夠像自己一樣在政途有所作為,可是素有主見的章惠蘭毅然選擇了自己的摯愛。她最後成功了。其處女作《小百無禁忌》在法國戛納電影節上備受關注,章惠蘭的名字也開始為人所知。

  到1994年秋天,她已是波士頓大學的碩士研究生了。章惠蘭在這裏報考的專業,就是她苦苦追求了十幾年的電影藝術。她的導師並沒有馬上滿足這中國少女想成為電影導演的夢想,而是同意她專修電影製片人的專業。

  在波士頓大學攻讀期間,章惠蘭專程去了一趟好萊塢影城,“美國電影正在走下坡路,但是,這裏的影業仍有它們獨特的管理方式。”章惠蘭的導師是位通曉世界電影管理手段的製片人,他在章惠蘭考查好萊塢期間,不斷向這有天賦的中國女孩灌輸西方電影製片的經驗。他說:“中國台灣的影業所以停滯不前,主要是管理手段不及西方。美國八大影片公司現在的生產方式與東方有本質上不同,台灣電影廠養著包括編劇、導演和演員的龐大隊伍,可是好萊塢不是這樣。我們這裏的導演和演員都是自由職業者,隻有製片人才是正式保留的職業。所以,章小姐,我希望你將來當個真正的製片人!”

  章惠蘭在好萊塢真正見識了什麽是導演,什麽是製片人。那時她甚至將自己將來的從業基點定位在製片人上,因她在好萊塢親眼見到美國製片人可以包攬一切製片大權。她發現製片人不僅承包整個電影的全部人馬,還可以承包電影公司,有些人甚至還可承包到電影的發行權。

  章惠蘭從好萊塢影城回到就讀的波士頓大學後,心靈上的震撼是難以言說的。如果說過去她對電影的興趣僅僅局限在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那麽經過親赴洛城,對好萊塢這世界曆史悠久製片集團的考查,使年輕的章惠蘭對如何將藝術品的電影麵向市場並換取工業價值的電影,從理性上加深了認識。

  她的導師對這來自中國台灣的少女充滿好感,因為他從沒見過這樣刻苦的亞洲姑娘,情願為她鍾愛的藝術吃盡苦頭。章惠蘭的學業斐然,她按照導師的要求,先後對20餘部好萊塢曆史經典影片進行係統的觀摩和講評。章惠蘭從前在台灣時就多次看過費雯麗主演的《魂斷藍橋》和《飄》。現在她必須以一種內行的眼光,去重新研究和審視這些獲取過奧斯卡金獎的傑出名片。章惠蘭在重新研究這些經典影片的長處時,自己仿佛又一次經曆了影片中反映的故事。特別對美國電影曆史真實性的認知與理解,也產生了新的飛躍。

  在波士頓大學攻讀電影製片碩士兩年間,章惠蘭幾乎沒有到各地旅遊的時間,她把這所大學電影館裏近百部美國優秀影片,如《王子複仇記》、《傲慢與偏見》、《欲望號街車》和《蝴蝶夢》等名片,幾乎都看得滾瓜爛熟,她寫的英文筆記足有幾百萬字之多。章惠蘭不但觀摩美國波士頓電影館的影片,還對近年美國好萊塢新片,如《迫不及待尋找蘇姍》等,也進行了徹頭徹尾的研究。在進行電影研究的同時,章惠蘭還在波士頓、洛杉磯等地先後拍了幾部電影短片。雖然都是習作,但卻為她今後成為成功的電影人奠定了基礎。

  1996年5月,章惠蘭終於寫出在波士頓求學時的最後一篇電影論文《關於電影的蒙太奇》,這是她在即將麵臨碩士學位答辯時拿出的優異的畢業答卷。章惠蘭寫道:“從前對電影蒙太奇隻有書麵上的理解,可是,通過對美國大片觀摩和製片人的考查,最後使我認識到,蒙太奇不僅是電影的術語,更它是導演不可缺少的藝術語言——因為它是電影無數畫麵與觀眾進行交流的特殊語匯。也是電影導演將孤立電影鏡頭聯係起來的特別表現方式,而我現在才剛剛悟出蒙太奇的奧妙……”

  那些輔導過章惠蘭的教授和講師們,發現這位中國姑娘的學識已超過了一個製片碩士的水平。可是他們卻沒有發現那時的章惠蘭,在內心思考的早已不再滿足她畢業後隻作個忙忙碌碌女製片人了。章惠蘭那時在她的論文中涉及另一個新領域、就是電影導演!如果說章惠蘭在台灣輔仁大學的畢業論文是將她引向神秘的電影領域,那麽,在波士頓大學畢業後她把自己的目標則限定在當一個女電影導演上!

  章惠蘭的論文答辯得到與會美國學者與藝術家的一致好評。她以高分獲取電影製片碩士學位後,美國多家電影廠老板,都紛紛趕到波士頓大學,洽談重金聘請章惠蘭出任見習製片人。一些公司出的薪水甚至高出台灣電影廠資深製片人的幾倍。可是,一心向往台灣發展自己電影事業的章惠蘭,沒有被那些高額美金所動,她斷然謝絕所有相邀她留在美國當製片人的約請。

  於1996年秋天章惠蘭飛回了闊別已久的台灣。從那時起,她又開始了一個新的衝刺。就在章惠蘭剛走進台灣電影圈時,她首先遇上的老師,就是初中和高中時多次在銀幕上見過的張艾嘉。

  當時張艾嘉正執導一部言情片《今夜不回家》,這也是章惠蘭走進影視圈後親自跟拍的第一部電影。盡管她那時隻是一個見習場記,然而,在拍攝過程中,她從張艾嘉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尤其是一個女導演將麵臨的艱辛路程。電影完成了,可是章惠蘭卻因過度勞累病倒了。可是,她依然執著地追求著自己的理想。

  1998年春,章惠蘭開始給台灣另一著名導演蔡明亮作助手。

  從小生在馬來西亞的蔡明亮,在章惠蘭眼裏與張艾嘉是完全不同兩種風格的導演。如果說張艾嘉是演員出身的導演,注重戲的細膩感,那麽從小在基隆坡擺麵攤出身的蔡明亮,卻注重於電影人物的情感與故事的曲折性。前來給蔡明亮當副導演之前,章惠蘭多次研究過他的三部轟動電影,其中給她留下印象的是: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櫻花獎的《青少年哪吒》、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獲得金獅獎的《愛情萬歲》和在第47屆柏林電影節獲取銀熊獎的《河流》,其中《河流》的部分情節曾讓易於動情的章惠蘭落淚。

  章惠蘭感到與有成就的導演合作是種愉快,她知道在資深名導的熏陶下,甚至比再上一次大學收獲的東西還多。正因為隨蔡明亮拍攝《洞》獲取了成功,所以章惠蘭決定自己獨立拍片!

  1999年春天,章惠蘭在她回台剛兩年的時候,就大膽地成為了獨立操作的電影導演。她第一個設想是要把自己的處女作《小百無禁忌》,拍成一部藝術名片,她開始在事業上衝刺了。在接連跟過兩位台灣名導以後,她要靠自己的藝術素養,進行大膽嚐試。她深夜多次修改電影劇本,開拍之前她又數次尋找片中的演員,最後被章惠蘭選中的是,正在台灣走紅的女演員舒淇,來作《小百無禁忌》的女一號。不久,這部處女作開拍了,章惠蘭幾乎全身心地投入這部電影的拍攝。那時,她幾乎住在電影廠裏。

  終於,這部名為《小百無禁忌》的電影在2000年初在台公映。是年5月,她又帶著這部凝聚她心血的處女作,來到了法國戛納電影節。由於章惠蘭在《小百無禁忌》中傾注的心血,所以當它剛在戛納上映,頓時受到來自世界各國電影評論家的歡迎。在好評如潮之中,章惠蘭做夢也沒想到,她拍的第一部電影,不但得到了戛納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的入圍資格,且又獲取了“金攝影機獎”的前三名。那時,章惠蘭在那萬眾歡騰中陶醉了!

  現在,她已確認自己走的從影之路是正確的!

  2001年夏天,章惠蘭再次帶著她的處女作《小百無禁忌》,應邀出席愛丁堡國際電影展。也是從那時開始,一個陌生的中國女電影導演的名字——章惠蘭,開始為國際電影界所熟悉!第二年的春天,東南亞一張華人報紙,報道了蔣孝勇之子蔣友柏和台灣名模林姮怡相戀的信息以後,一度銷聲匿跡蔣家第四代,再次成為引人注目的新聞。其中在一篇題為《蔣家第四代無人從政》的評論中,這樣說:“由於蔣友柏的信息,早已淡出政壇的蔣家第四代人再次引起世人關注。‘鬆柏常青’和‘梅蘭菊竹’,曾是已故蔣介石為蔣家第四代人依族譜和性別分取的名字,現在除‘竹’字空缺外,其餘都已長大成人。他們大多遠避海外,在美國、英國者居多。隻有章孝嚴和章孝慈的孩子們還留在台灣。章孝嚴的長女章惠蘭在影壇上以一部名叫《小百無禁忌》的電影脫穎而出,他的次女章惠均目前即將從輔仁大學畢業,據說她畢業以後也決不作從政的選擇。另一個以當年章亞若兩位兒子在她死後暫避災禍地名為名字的幼子章萬安,也已經在台北高中讀書,估計他也不會走章孝嚴從政的道路。章孝慈的一兒一女都已就業,他們都不希望在台灣的政治舞台上尋求一席之地,而是繼續了他們父親章孝慈喜歡的法學。此外,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蔣家第四代人,他們大多都已厭惡從政,甚至視從政為畏途。蔣友鬆曾經公開說,‘我所學的專業可能是社會科學,但決不是政治。’而且‘說到做到’。年紀輕輕就說出這種毅然決然的話來,看來決不可能是戲言。從他的上述話裏,以及那些正在世界各地經商和從文的蔣家後裔的現狀觀之,當年曾經在中國近代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蔣氏家族,已經從曆史的帷幕下悄悄地隱退了……”

  (章孝嚴和妻子女兒拜祖。)

  §§第十章 大姨子和小舅子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