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章 李根源與滇西抗戰

  摘要:論述了李根源在滇西抗戰中的傑出貢獻。發表《告滇西父老書》、力主怒江設防、發動多民族抗戰、創辦大理幹訓團、籌建國殤墓園。

關鍵詞:李根源滇西抗戰貢獻

一、日寇入侵滇西,電呈軍委力主怒江設防,發表《告滇西父老書》鼓舞軍民抗戰鬥誌

1942年4月底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日寇乘我滇西防務空虛從臘戍抄遠征軍後路,由緬甸入侵滇西。5月3日,日軍占領畹町,滇緬公路被切斷。日寇進攻雲南西部態勢形成,蔣介石密電軍委會駐滇參謀團團長林蔚,命令對保山至畹町間橋梁作“完成破壞之準備”。林蔚複電說,正在準備中。5月4日,日軍攻陷芒市龍陵,先頭部隊五十六師團換裝混入難民之中沿滇緬公路向鬆山惠通橋一線前進。據美國空軍偵察報告,滇西防務十分空虛,照此速度,10天左右日軍就可以打到昆明了。5月5日上午,前線中國工兵總指揮馬崇六下令將怒江咽喉惠通橋炸斷,阻敵於怒江以西。我方雖還有500輛以上汽車輜重和無數華僑難民損失於怒江以西,但阻止了敵人機械化部隊進攻態勢。日軍不甘失敗,在怒江西岸鬆山高地架起重炮,向東岸公路猛烈轟擊,並組織500餘人乘橡皮艇強渡怒江至東岸,中國守橋工兵和少數中央憲兵居高臨下奮起抵抗。千鈞一發之際,從昆明西上禦敵的我十一集團軍三十六師一零六團及時趕到怒江東岸投入激烈戰鬥。稍後一零七團也趕到投入戰鬥。怒江西岸的百姓也帶著扁擔鋤頭前來助戰,喊殺之聲震動山穀。三十六師師長李誌鵬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親自趕到戰場,將全師所有迫擊炮集中起來射擊,並將一些重機槍火力點作了重新部署。五月八日上午,三十六師攻擊部隊進行了英勇的反複衝殺,有的和敵人展開了白刃戰,除少數日軍逃回西岸外,其餘日軍被全部消滅。至此,打破了日軍繼續東進企圖,保住了保山這個重要基地,造成了一個時期在怒江對峙的形勢,爭得了準備反攻的時間。這一仗雖然是一個小規模的局部戰爭,但就戰略意義上來說,卻是很有價值的。

日軍入侵滇西後,身為雲貴監察使的民國元老李根源時刻關注戰局的發展,三次電請國民政府監察院同意他前去滇西前線保山襄助軍務政務,獲準後其即赴保山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共商抗敵大計。當時國民政府已下令破壞了永平至祥雲、祥雲至孟定一帶的公路,準備沿瀾滄江設防抗擊日寇。李根源在辛亥革命後就深入過中緬邊境,任過迤西國民軍總司令,繪製過兵務要圖。他深知怒江比瀾滄江更險要,實屬易守難攻的天然屏障。怒江西岸是險峻的高黎貢山,山高林密,交通閉塞,適於開展遊擊戰,日軍機械化部隊難以發揮優勢。怒江東岸的保山,扼滇緬公路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保山壩子平坦廣闊,號稱“滇西糧倉”,便於駐紮眾多軍隊,籌集給養以備反攻。若棄守怒江而防守瀾滄江,保山、昌寧、耿馬、鎮康大片國土必將淪陷。瀾滄江江麵狹窄,水流也較怒江平緩,防線比怒江長三倍且無天險可守,日軍隨時可從多處渡口過江,即便派出幾倍於防守怒江的兵力,也很難有效防守。深思熟慮後,他致電重慶軍委會,力主堅守怒江。電文說:“源於陷日抵保,已與蔚文(林蔚)先生及宋總司令迭次接談,竊以保山為滇西門戶,而怒江為邊疆要隘,舍此不守,必震撼全滇,影響全局。以宋集團苦戰之三師,恐難作頑強抵抗,源意似應續增三師於保山附近,更以一師控製祥雲,以防敵由滾弄方麵進犯,源以居近戰地,見聞較切,敢供芻蕘,用供采納。至組織民眾,籌辦糧餉,自當督率官兵,努力協助。”由於李根源、宋希濂多次聯名電告軍委會表明看法與決心,重慶軍委會終於打消了放棄怒江防線的打算,采納了李根源怒江設防建議,命令三十六師、預備二師、八十八師繼續堅守怒江外,又增派八十八師進駐保山,調二十八師駐防漕澗、三十九師駐防永平附近,增調一個師駐防祥雲。李根源透析敵我雙方態勢,以一個軍事家的膽略提出了堅守怒江防線以穩定戰局的設想,從而促成了於我有利的限敵於怒江之西的戰略格局,也避免了瀾滄江與怒江之間大片國土淪為失地的悲劇。

在力主怒江設防的同時,李根源以一個軍事家和政治家的眼光,發表了著名的《告滇西父老書》,號召雲南民眾奮起抗戰。他首先指出了戰局關鍵所在:“雲南已成戰區,滇西即是前線。保衛大雲南,須先保衛滇西,而保衛滇西,須先扼住怒江。”其次號召雲南民眾竭盡全力協助抗戰。“我們雲南一千七百萬民眾,立刻要發揮保省即是衛國的犧牲精神,尤其我們滇西的廣大民眾,更應強化保鄉即是保省、保國的鬥爭意誌”,“要確保滇西軍事的勝利,端賴我父老發揮自己的力量。民眾力量盡到一分,軍事力量即增一分”。再次,指出了今後抗戰的艱巨性,表達了抗戰到底的決心,“今後軍隊所需於民眾的人力、物力的供給至巨。敵人在淪陷區的橫征聚斂、荼毒殘殺亦愈凶,而我滇西民眾所遭受的痛苦和犧牲,也一定越來越大。但苟有利於國家,有利於抗戰者,雖毀家紓難,亦在所不辭。我父老必抱定更大犧牲之決心,始能保住滇西,驅除敵寇,恢複失地,始能在雲南抗戰史中占光輝之一頁。”李根源的話語表達了滇西民眾堅決抗擊日寇,保衛鄉土,保衛祖國的決心與信心,也表達了滇西民眾毀家紓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意誌與毅力。

二、主動請纓奔赴前線襄助軍務,策動土司守土保鄉,發動多民族抗戰。

騰衝龍陵等怒江以西國土淪陷後,整個滇西危在旦夕。正患瘧疾在楚雄養病的李根源心急如焚,立即電告重慶軍委會和監察院要求到滇西前線保山襄助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處理軍務政務。蔣介石以李根源體弱多病未同意。親朋好友也勸說李根源,此去風雲不測,擔心會毀了他一生清譽。但李根源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三次電請,終獲批準。5月下旬,已是63歲高齡的李根源抱病西上,率雲貴監察使署80餘人至保山城西北5公裏的龍王塘。第二天即冒雨視察保山城,目睹了遭受日本飛機“五四被炸”後保山的慘狀。繁華的保山城早已斷壁殘垣,滿目瘡痍。由於日機投放細菌彈,鼠疫霍亂滋掠,保山縣在兩個月內死亡人數達五六萬之多,占保山人口的1/5.李根源老淚縱橫,即向國民政府呈報了《為保山慘變乞賑通電》,為保山災民爭取到了賑款45萬元,藥品一批。同時邀請美國鼠疫專家到保山調查疫情,研究防治方法,控製了鼠疫和霍亂的大麵積橫行。6月5日至6日,李根源參加了在保山金雞村召開的軍民大會,號召軍民重建家園,與日軍血戰到底。會後,李根源和宋希濂分別代表保山民眾和駐軍聯名上書重慶軍委會,懲辦了一批禍國殃民的民族敗類和臨陣脫逃的軍官。表彰在騰衝猛連香柏嘴設伏消滅日軍83人,繳獲大批日軍輜重而犧牲的猛連鄉鄉長楊紹貴為“忠義之士”,電請中央發給安葬費和撫恤金,準許在死難地方立專祠。

6月2日,日軍又一次偷渡怒江,過江日軍1000多人妄圖摧毀怒江天險攻占保山。保山人心慌張。當時參謀團團長林蔚擔心李根源安全,派副官冒雨送信給李根源,要他離開保山後撤到大理。宋希濂親赴住所勸李根源離開保山以防不測。李根源當即表示:“誓與保山共存亡,不可去,不能去。”十一集團軍在李根源的協助下,開展了激烈的怒江保衛戰,奮戰數日,終於將過江之敵殲滅。6月30日,在保山郎義村圓光寺召開了軍事會議,上校以上軍官10多人參加。李根源在會上指出,由於七十一軍固守怒江,阻止日軍東進,滇西戰局才轉危為安,他勉勵大家再接再厲,奪取勝利。

騰衝淪陷後,李根源向省政府主席龍雲力薦任命張問德為騰衝抗日縣長。7月2日,張問德在騰北瓦甸(今界頭)宣誓就職,協助預備二師在騰衝梁河開展遊擊戰爭,開辟騰北遊擊根據地,堅持敵後抗戰達兩年之久,六次渡過怒江,八次翻越高黎貢山,隨軍轉戰,為騰衝抗戰作出了重大貢獻。李根源協助張問德在大理騰衝商號籌集賑款100萬元,救濟騰北災民。1943年8月,日軍向張問德縣府多次誘降,張問德嚴詞拒絕,寫了著名的《答田島書》。李根源接電後在雲南報紙發表,隨後被全國各大報轉載,張問德被譽為“全國500縣長抗日之楷模”和“有氣節的讀書人”。

6月28日,二零零師師長戴安瀾遺體由緬甸運回國內,李根源與宋希濂前往保山瓦窯主持祭奠活動,並電令各縣開展了“迎國魂”的愛國主義教育,激發了滇西民眾的抗日熱情。經過一個多月整肅軍紀,保山一帶秩序混亂、政權癱瘓、軍民關係緊張的局麵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各級抗日政權及抗日群眾組織紛紛成立,政府機關開始正常辦公。到農村躲避日機轟炸的市民重新返城,商人開市,學生複課,居民安心,軍人守紀,抗日歌聲四處回蕩,軍民關係融洽,到處呈現生機勃勃、軍民團結抗戰的動人景象。

滇西是多民族聚居區,怒江以西國土淪陷後,遭受日軍奴役的有30個民族,24家土司,近50萬人口。為團結土司守土抗戰,李根源電告蔣介石對土司“施以招徠,待以平等,遇以惠愛……將來收效之宏自不待言”。經李根源推薦,國民政府委任熟悉滇緬界務的外交部專員尹明德為軍委會代表和綏撫慰問專員,前往滇西安撫土司,中央任命各地土司為遊擊司令。尹明德途經大理時,李根源和宋希濂分別給各地土司寫了信,曉以民族大義。李根源題寫“為國幹城”製作成匾額贈給土司,鼓勵他們組織民眾,抗擊日寇,為國盡力。各土司接到中央電函和李根源書信後,紛紛表示,世受國恩,守土有責,殺敵禦侮,自當竭力以赴。如潞江土司線光天組織民眾將所存500噸糧食搶運至怒江東岸支持抗戰,並指揮遊擊隊在新城壩灣一帶打擊日寇。六庫土司段浩父子組織抗日自衛支隊600餘人兩次進攻片馬地區,打擊日軍,並製造大小木船11艘,竹筏35張,配置水手193人支持遠征軍抗日。24家土司共赴國難,各盡其職,率領所轄各族人民以不同的方式襲擊日軍,為滇西抗戰作出了重要貢獻。蔣介石獲悉李根源團結土司抗戰的成績後致電李根源,“邊民內向,土司歸誠,實施組訓,協助抗戰,此皆先生感望所感,撫懷得宜所致,良用欽佩,尚須對於輸誠報國各土司,盡數代為撫慰為要。”

三、創辦幹訓團為滇西反攻培養人才,籌建國殤墓園,為民請命免賦釋負。

滇西時局穩定後,李根源奉命率雲貴監察使署由保山移駐大理。李根源建議宋希濂成立一個幹訓團,培養一批軍政人才,深入敵區,以作滇西反攻之備。宋希濂讚同後即向重慶軍委會申報,蔣介石定名為“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滇西戰時幹部訓練團”,校址選在大理三塔寺營房。蔣介石兼任團長,龍雲為副團長,李根源、宋希濂兼任教育長。李根源早年創辦過雲南陸軍講武堂,教務工作主要由李根源負責。

幹訓團教育方針為軍事政治並舉,培養戰時人才。對學員施以三民主義政治教育和必要的軍事訓練。課程以軍事訓練為主,並開設了一些文化課程。有“國際形勢”、“戰時經濟”“滇西地理”、“中國愛國文選”、“緬語”等。為提高學生思想覺悟,利用放寒暑假之機,邀請西南聯大潘光旦,李公樸、聞一多、費孝通等10位教授來做學術報告。幹訓團嚴格訓練,生活艱苦,但精神振奮,朝氣蓬勃,軍歌嘹亮。

幹訓團招生對象為淪陷區及滇西各縣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的青年。通過嚴格考試,第一期招收學員1100人,全團編為一個總隊,轄三個大隊,另有一個由63人組成的女生隊。1942年8月下旬開學,經費來源,經蔣介石同意,變賣由畹町、遮放等地搶運回來的花紗及其他非軍事物資來解決。糧食由省政府主席龍雲負責供給。教員由軍政單位抽調,並由李根源、尹明德、張鳳歧、陳複光等親自授課。幹訓團共創辦兩期,學員達2000餘人,於1944年3月結束。學員畢業後,有的分配至排連任職,大部分按原籍分派到滇西各縣做地方工作,小部分派往滇西邊境片馬、隴川、耿馬、佤山等地發動民眾,加強地方武裝,協助國民黨軍隊作戰。大理幹訓團的開辦不僅為滇西進步青年提供了報效祖國的機會,而且為國家培養了一批軍事骨幹。學員們在滇西大反攻中施展才華,為祖國抗戰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騰衝光複後,百業待興,重建家園和善後處理工作提上了議事日程。李根源關心家鄉心切,向蔣介石提出回騰衝處理抗戰善後工作得到批準。返回騰衝後,李根源抓了兩件事。一是與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聯名電請重慶國民政府,對作為滇西抗戰主戰場受災最重的龍陵騰衝兩縣施以救濟。第一,撥賑款救濟;第二,免除兩縣糧賦三年;第三,兩縣征兵緩役三年。救濟方案獲準後,李根源十分高興,即興賦詩一首:“兵烽大劫後,騰龍苦最深,免糧少得請,少盡老人心。”二是積極籌備在騰衝建立忠烈祠以及陣亡將士紀念碑、烈士墓。並促成各方將騰衝光複日(9月14日)定為“重光節”。

經籌備,騰衝陣亡將士墓於1945年7月7日落成並舉行了紀念儀式。該烈士墓園借楚辭《國殤》而題,定名為“國殤墓園”,地址在縣城西南一公裏之小團坡,占地80畝。墓園坡頂建有中國遠征軍二十集團軍克複騰衝陣亡將士紀念塔,祠內建有抗日陣亡將士名錄碑石,共有9816人,埋烈士骨灰罐3168個。國民政府及軍事當局軍政要員題書刻石,有“碧血千秋”、“河嶽英靈”等。李根源為大門橫額題書“國殤墓園”刻石,祠內正中懸掛孫中山遺像。墓園環境清幽肅穆,至今是全國抗戰區保存最完備的墓園。李根源處理完善後工作不久,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此時李根源已66歲高齡,他立即向國民政府監察院辭職,在騰衝疊水河鳳翅園安家,專心讀書,以餘終年。

李根源一生波瀾起伏,經曆了清朝、民國、共和國三個時代。從參加同盟會到創辦雲南陸軍講武堂,從參加領導雲南辛亥“重九”起義到反對袁世凱複辟帝製,從抗戰救亡到昆明“九九整肅”營救被迫害民主人士,都追求進步,投身革命。在襄助滇西抗戰的三百多個日日夜夜,他盡心盡職,作出了應有貢獻,成為他漫長革命生涯中最光輝的一頁。他在《八年抗戰小史》一詩中寫道:“八年浴血抗天驕,殺氣如雲萬丈高,寫就一篇新戰史,留將百世告同胞。”充分表達了他的憂國憂民之誌和抗敵愛國情懷。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