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節 保臉麵切忌驕氣

  退隱時,曾國藩是否可以揭開麵具,回到他向往的“篤實之真麵目”呢?

  劉蓉回籍後養晦深山,衝襟樂道,其誌不移,其性不變。他作《還山篇》諷喻曾國藩。詩中雲:

  功臣名遂身不退,劬勞缺掌胡為哉!

  南嶽巍巍固天縱,岩棲要得幽人共。

  看武鄉盡事何成,鄴侯還山身更重,

  留侯辟庠穀意非狂,淮陰就醢詞何痛,

  青霄已快翔雙鶴,丹穴終看巢三鳳。

  題詩遠寄多髯公,喚起黃州春一夢。

  曾國藩見詩後,感慨萬千,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同治三年(1864)三月,湘軍在金陵正血戰方酣。而曾國藩竟為江西爭餉之事敗訟,使他的失望憂煩達於極點,於是很快具疏辭卻欽差大臣、兩江總督兩席,還決計偕弟曾國荃同時引退。

  曾國藩兄弟引退之念,始於同治二三年間。而決心之堅,則成於江西爭餉的敗訟。從中可嗅出朝中親貴大臣傾擠之味道。而且此案之外,朝廷更故意發布言官對曾國藩之彈劾,尤使曾國藩驚恐不安。所以,到了三月,他稱病辭官。在其具疏請辭之先,他還將引退決心函告郭嵩燾:

  近來禮察物情,大抵以鄙人用事太久,兵柄過重,利權過廣。遠者震驚,近者疑忌。揆之消息盈虛之常,即合藏熱收聲,引嫌謝事。擬於近日,毅然行之,未審遂如人願否?

  這已充分表明曾國藩決心引退之誌,而無所隱瞞與眷戀。

  曾國藩之所以受到一個多世紀以來許多偉人、名人之崇拜,成為封建時代最後一尊精神偶像,與他善收晚場有很大關係。

  大凡功成名就之人,名望欲高,愈是珍重這份榮譽。曾國藩過人之處在於,他對自己的名望始終抱有懷疑的態度,甚至根本就認為沒有什麽名望。他從自己至愛的兄弟們身上,看到了名望遮掩下的裂痕和隱患,由此及彼,別人會怎樣就可想而知了。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這是曾國藩的名言。這句話也反映出他堅忍的性格修養。曾國藩早年做京官時,得到穆章阿的提攜升遷極快。至他的恩師受到鹹豐帝的懲治以後,雖說他沒有受到什麽牽連,但是確確實實失去了一個堅強的後盾,根基也沒有以前那麽深厚了。後來奉命辦團練可就吃盡了苦頭。

  曾國藩雖然身為團練大臣,但是起初他並不相信團練武裝在對付太平軍的作戰中能起什麽作用。他認為,嘉慶年間雖有依靠團練武裝鎮壓白蓮教起義的經驗,但至鹹豐初年,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已不甚適用了。首先是餉源不同,嘉慶初年,團練費用出自國庫。到了鹹豐初年,清政府財政拮據,軍餉尚且難以為繼更沒有餘力供給團練費用。因而團練經費由地方紳士自籌自管,與官府無關。這樣如果所委任的團練人員不得其人,承辦人員乘機搜刮民財,必使農民走投無路而走向反抗,無異火上澆油。這樣來舉辦團練,不僅不能達到自救的目的,反而會引火燒身,加速滅亡。這在曆史上不乏其例。明代末年加派“遼餉”、“練餉”所引起的嚴重後果,對清朝來說,可謂“殷鑒”。但是,曾國藩是團練大臣,鹹豐皇帝給他的任務是“幫同辦理本省團練鄉民搜查土匪諸事務”,並沒讓他募勇練兵,建立軍隊。所以他就不得不打著辦團練的旗號,把自己的計劃納入其中,以求名正言順。為此,他在“團練”二字上大作文章。他說:“團而兼練者必主營哨,發口糧,可防本省,可剿外省,即今日官勇之法。”他沒有機械地執行清政府的命令,也沒有盲目仿效前人,照抄鄰省,而是根據實際情況,打著辦團練的旗號另搞一套,誌不在團練而在建軍。應該說,曾國藩的政治眼光還是高出清政府和當時的平庸同輩的。

  曾國藩集練的湖南官勇第一次出省作戰,是在1853年赴援江西之行。這年夏天,湖北按察使江忠源奉命幫辦江南軍務,由湖北廣濟前往江南大營赴任,行至九江,驚聞太平軍欲攻南昌的消息,急忙趕到南昌城中助守,以所帶兵勇過單奏請增援,曾國藩奉命與湖南巡撫駱秉章商定,派勇三千六百人分三批啟程,前往南昌。結果帶兵書生心狠手拙,在南昌城下遭太平軍伏擊,死骨幹七人,兵勇七、八十人,羅澤南的門生多人斃命。曾國藩聽到這個消息,且喜且憂。喜的是書生臨陣敢戰,遠勝綠營員弁,亦證明他不用營弁,純用書生帶兵的辦法切實可行;憂的是初集之勇尚不善戰。當時羅澤南帶往江西的一千湘勇,也隻有一營受過訓練,其他兩營皆是未練新勇,而這些新勇一戰全喪。從此曾國藩更加重視對新勇的訓練,把它看作決勝的基礎,這給他鎮壓農民起義也打下了基礎。湖南串子會、紅黑會、半邊線會等正準備起義,就被曾國藩的軍隊殘酷鎮壓下去,使湖南成為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的基地。

  然而曾國藩鎮壓會黨,得到的是“曾剃頭”、“曾屠戶”之類的諢號,各種詛咒傳遍湖南,致使對他追隨很緊的李鴻章等人都為他擔心。因為曾國藩的一些作為,威脅到了一些地方官吏,所以他們也處處與曾國藩過不去。

  1854年湘軍攻占武昌後,處於悲觀失望中的鹹豐倍受鼓舞,看過捷報後,立刻任命曾國藩為署理湖北巡撫,並在奏折上批道:“覽奏感慰實深。獲此大勝,殊非意料所及。”他還眉飛色舞地說:“不意曾國藩一書生,乃能建此奇功。”一位軍機大臣在此時進言:“曾國藩以侍郎在籍,猶匹夫耳。匹夫居閭裏,一呼,蹶起從之者萬餘人,恐非國家福也。”鹹豐聽罷,“默然變色者久之”,再不肯把地方督撫大權交給手握重兵的曾國藩,使他六七年內一直處於客軍虛懸的地位。恰在這時禦史沈葆楨上一奏折,要求曾國藩乘勝東下。鹹豐便趁機收回成命,賞給曾國藩兵部侍郎銜,辦理軍務。而鄂撫一職則由曾在湖南屢次作對曾國藩的陶恩培擔任,在他未到任前,由剛剛因曾國藩攻占武昌而從“署理”轉為“實授”的湖廣總督楊霈兼任。剛收到令其署理湖北巡撫的諭旨時,曾國藩還有意推辭一下,免得由於丁憂期間立功受職而為人譏笑指責。然而,他的辭謝奏疏還沒有送到北京,鹹豐就改變了主意,並已收回成命。更可笑的是鹹豐帝在曾國藩的奏折下批道:“朕料汝必辭。又念及整師東下,署撫空有其名,故已降旨令汝毋庸署理湖北巡撫賞給兵部侍郎銜。”並倒打一耙說:“汝此奏雖不盡屬固執,然官銜竟不書署撫,好名之過尚小,違旨之罪甚大。著嚴行申飭。”曾國藩攻占武漢,遠遠觀望的荊州將軍官文和署理湖督楊霈皆得重賞,而他本人不僅未得到地方實權,還受到“嚴行申飭”,這不能不引起曾國藩的深思。從此,也讓他看透了清廷對他的猜忌心理。可是曾國藩還是忍了下來,以致最終成為清王朝的“中興名臣”,澤被後代。

  “挺”是曾國藩的人生哲學,他流淚的時候,人所不知,因為他是戴著麵具的。

  曾國藩認為,隻有自立自強才能成就大事。他指出,自古帝王將相,沒有不是從自立自強做起,即是成為聖賢的,他們也各有自立自強的方法,因而才能夠獨立不懼,堅定不移。縱觀曆史上諸多聖王賢相、功臣名將、聖賢哲人,他們之所以獲得成功,就是他們身上不乏剛毅挺拔之氣,這是一種超凡脫俗的氣概,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一種堅不可摧的自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剛”。剛是一個人的骨架,靠著這副骨架人才能站立於世,才能克服大量的困難險阻,才能超越常人戰勝恐懼、悲觀、消極和畏難苟安的心理天敵,才能使人體生命之潛能無限地釋放出來。人若無剛則無以自立,若不能自立則無以自強。剛,是人類生命運動中最大的源泉,否則,生命則變得無動力、無價值、無意義。

  曾國藩自幼便受到祖父“做人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的訓導,因此,他認為“倔強”二字不可少,功業文章都必須有這兩個字貫穿其中,否則會一事無成。他早年在京城做官時,甘願與那些名氣大、地位高的人爭鬥,就具備了挺然持立不畏強禦的精神,他也因此而處處受排擠,經常成為輿論諷喻的中心,遭遇了諸多曲折磨難。他在實踐中逐漸認識到過剛則易折,易折則無以達到自強之目的。他在秉承祖訓的基礎上,又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總結出:隻有剛柔相濟,才能達到自立自強之目的。人不能隻具備“骨架”,還要具備“血肉”,隻有如此才能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人,才會具有光彩照人的生命旅程。“柔”,就是一個人的“血肉”,是最富生命力且使人挺立長久的東西。在《山木》篇中,莊子講到了東海有一個名叫“意怠”的鳥。這種鳥非常柔弱,總是擠在鳥群中苟生,飛行時它既不敢飛行在鳥隊的前邊,也不敢飛到鳥隊的後邊;吃食的時候也不爭先,隻揀其它鳥吃剩的殘食。所以,它既不受鳥群以外的傷害,也不引起鳥群以內的排斥,終日悠哉悠哉,遠離禍患。從這則故事可以看出,柔,並不是卑弱和不剛,而是一種魅力,一種處世的方法。

  古往今來,有多少功臣名將由於過“剛”而遭遇不幸。關龍逢、比幹由於剛直不阿,直言進諫,而慘遭夏桀和商紂的殺戮;海瑞由於秉性耿直柔而一生坎坷不受重用。在曾國藩看來,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柔是手段,剛是目的,以退為進,以柔克剛,實現真正的自立自強,這才是柔的實質。

  曆史上的勾踐滅吳,就是一則外柔內剛、以求自強的典型事例。春秋時候,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采取了與吳國講和的方略,向夫差稱臣做奴,並獻上了越國的珍財異寶和美女西施。夫差每次外出,勾踐總是恭順的請夫差踩其背而上車,並在車前為夫差牽馬,甚至在夫差生病時口嚐夫差糞便,以表忠心。即使有人唾罵,他也不在乎,總是一副低眉順眼的麵孔,深討夫差之歡心。久而久之,夫差便放鬆了對勾踐的戒惕,放他回到了越國。勾踐深以會稽之戰為恥,一麵臥薪嚐膽,苦心勞力,愛撫群臣,教養百姓,發展生產;一麵到夫差麵前問安獻寶,借以迷惑夫差。經過數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打敗了吳國,活捉了夫差而稱霸諸侯。勾踐以匿剛顯柔的手段,從而達到了滅吳稱霸的目的。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熟知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南中酋長孟獲多次侵犯蜀國的邊境,諸葛亮決定南下征伐。首次交戰,孟獲便陷入了蜀軍的包圍圈,他隻好棄馬奪山路而逃,被早已埋伏在山上的魏延活捉,南兵大敗。諸葛亮下令,賞賜南兵俘虜酒飯,隨後把他們放歸。南兵個個感恩不盡。獨孟獲不服,說他是因為山路狹陡才被捉住的。諸葛亮就放他回到了山寨,孟獲又重整人馬要與諸葛亮決一死戰。他常飲酒取樂,對部下凶狠,他的部將董荼那元帥為了報答諸葛亮不殺之恩,趁孟獲酒醉之際,綁縛孟獲送進了蜀營。孟獲見了諸葛亮大叫不服,說他是被自己手下捉來的。諸葛亮攻心為上,二次放了孟獲。孟獲回到山寨與弟弟孟優密議,使孟優入蜀詐降裏應外合以便一舉打敗蜀軍。諸葛亮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用藥酒灌醉了孟優等人,孟獲當夜偷襲蜀營,第三次做了俘虜,孟獲還是不服,諸葛亮又一次痛痛快快地放了孟獲兄弟。如此,又三捉又三放,到諸葛亮精心策劃第七次活捉了孟獲,仍舊對孟獲說如若不服還可以回去準備再戰,孟獲感激得涕淚交加,表示南人永不造反,願與蜀國永遠修好。諸葛亮以“懷柔”的手段,以柔製剛,克敵製勝,降伏了強悍的南人,達到了安定蜀國邊境之目的,排除了北伐曹魏的後顧之憂。

  “柔弱勝剛強”,是老子的一個著名的論斷。他說: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了,但是水可以衝擊任何堅硬強大的東西,沒有勝過它的,因為沒有什麽東西能夠替代它。以柔製剛,以柔克剛,運用於人格的自立自強上,往往會產生特殊的效果。

  一次,宋太祖趙匡胤正手持彈弓在後苑打鳥。忽傳報一位大臣有急事求見,趙匡胤一聽說有急事,不敢稍有怠慢。立即召見大臣聽奏,然而聽奏後卻認為事情不大,便斥責這位大臣說:“這算什麽急事!”奏臣對皇上的態度不滿,隨口說道:“這總比打鳥的事急吧!”趙匡胤惱羞成怒拿起斧柄向這位大臣的嘴上掄去,大臣的牙齒當即被打掉兩顆,他不卑不亢地揀起被打落的牙齒。趙匡胤更火了:“難道你還想保存這兩顆牙齒找我算後賬嗎?”大臣說:“我怎敢與您論是非呢?這事史官自然會記的。”趙匡胤聽了猛驚,連忙笑容滿麵的好言安慰,還送給這位大臣許多金帛。這位大臣在權勢和地位上是弱者,無以與至高無上的皇位抗衡,但他采用了柔弱的態度,卻寓於道理上、人格上的剛強,征服了至高無上的皇權,達到了自己在人格上不畏強暴,據理而爭,自立自強的目的。

  退步寬平,清淡悠久。曾國藩是一個善於從古代先哲那裏吸取智慧的人,也是一個善於把所學知識與人生經驗聯係起來思考的人,從而從中抽取人生的信條與經驗:趨事赴公,則當強矯;爭名逐利,則當謙退;開創家業則當強矯,守成安樂則當謙退;出與人物應接,則當強矯;入與妻孥享受,則當謙退。在什麽樣的情勢下該爭,在什麽樣的情勢下該退,要根據客觀情況審時度勢,剛柔並用。片麵地依靠“剛”而忽略“柔”,或片麵地依靠“柔”而忽略“剛”都將導致失敗。在大是大非麵前,在天下興亡的大義麵前不爭何待?在人生難行的地段、在名利場中、在富貴之鄉、在人際的是非麵前,退讓一下有何不好?所以說,為人處世,善用剛柔,才能長久挺立,自立自強。

  曾國藩確實愛臉麵,這是一種潔淨自身的觀念。其中,一定要把驕氣除去,何以見得?他認為,曾國荃對於世間閱曆漸深,而來信中仍不免有一種驕氣。天地之間隻有謙虛謹慎是致福的方法,驕傲就會盈滿,盈滿就會傾倒。凡是說話、寫文章,憎厭別人的習俗,嫌惡人家的鄙陋,議論他人的短處,揭發他人的隱私,都是驕傲的表現。不論所指的事是否確實恰當,即使一一都確切可靠,已被天理所不允許。我們家的子弟滿腔驕傲之氣,開口就說人家的長短是非,譏笑他人鄙陋,都不是好現象。賢弟要想戒除子侄輩的驕氣,一定要先把自己好議論他人短處、好揭發他人隱私的習氣痛加改正一番,然後讓後輩事事警覺改正。要想去掉驕氣,總要以不輕易非議譏笑他人為第一應當做的事。

  的確,“驕則蕩,蕩則傾”,“進步處便思退步,著手的先圖放手。”關鍵是“驕臉”令人忌恨,令人刺殺,這不管你是有無真本領,皆然。這是大眾都能明白的公式。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