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二 立誌修本草”

  李時珍在與瘟疫的較量中成了一位名醫,他對窮人免費施醫施藥,對夢想長生不老的權貴們,卻不卑不亢地巧妙捉弄他們,所以李時珍在民間有很好的口碑。但令李時珍名垂青史的,是他修定的《本草綱目》,那麽是什麽樣的機緣激發了李時珍重修本草的偉大理想呢?

  經過短短的三年多時間,李時珍已經成為一個有獨立行醫能力的醫生了。當然了,當年沒有像今天這麽嚴格,人們一定要考取某種資格或者權威部門頒發的某種證書才能當醫生,當時隻要大家信任,隻要這個人的確醫得好病人,在老百姓當中有口碑,大家就認可他為一名合格的醫生。所以李時珍很快就成了當地的名醫,而且名聲越來越大。他的名聲已經不再是地域性的,而是全國性的。也就是說李時珍在三十歲左右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是個聞名全國的名醫了。這麽說有什麽例子沒有,有什麽證據沒有?有,我就給大家舉其中的一個。

  公元1556 年,在楚王的封地湖北,楚王的世子(能夠繼承王位的這個兒子叫世子,能夠繼承皇位的叫太子),也就是他非常重要的一個兒子,突然得了一種病,什麽病呢?說白了就是突然昏厥,找了好多醫生都治不好。楚王很著急,慕名請來了李時珍,李時珍給楚王世子開了一貼藥,世子服完了李時珍開的藥,就不抽風了。為了報答李時珍,楚王就委任李時珍一個官,這個官的職責就是主管王府裏麵的祭祀,是七品官,比他父親的從九品高多了。七品是跟縣令平級的官,李時珍是個醫生,為什麽楚王讓他去管祭祀呢?楚王很聰明,他給李時珍一個官銜,一份俸祿,讓李時珍安心在王府上班,實際上他派給李時珍的真正工作是管理良醫所,也就是說,希望李時珍拿著七品官的俸祿,能夠作為王府的專用的醫生。那麽,李時珍是怎麽做的呢?他一來不願意和外界隔絕;二來,王府裏麵也在煉丹,楚王也想成仙,這讓李時珍很看不慣。所以,李時珍經常外出為人看病,去問和尚,去問遊方郎中,問普通的百姓,打聽各種各樣的藥,打聽各種各樣的偏方。

  三年以後,即公元1559年,北京的皇帝突然要招攬天下名醫。楚王就將李時珍推薦入太醫院,李時珍也像他的父親一樣進入了太醫院。

  但是李時珍在太醫院裏麵沒有名目,不像他父親還是個吏目,還是一個小官,李時珍是七品的身份,但他這個七品官是楚王府的,並不是太醫院的。按照常理,進入太醫院,在老百姓的眼裏就是禦醫了,這是任何一個醫生的職業巔峰。然而,京城裏邊求仙煉丹的風氣比起楚王府裏毫無疑問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此外,太醫院是個衙門,官腔十足,李時珍人微言輕,根本沒人把他當回事,所以一年以後李時珍找了個借口就辭官回家了,不是回楚王府,幹脆直接回自己家了。這樣的聲譽,加上進入太醫院這麽一種經曆,並沒有使李時珍感到快樂。我們這麽說有證據嗎?有,李時珍的兒子為李時珍立碑的時候,壓根兒就不提這個茬,不提這一段。按道理說,作為醫生,怎麽能不提成為禦醫這一段經曆呢?所以看來李時珍本人和李時珍的後代,都沒有把這一年的太醫院的經曆當回事。至於我們有好多學者講,或者民間傳說說,李時珍還當過太醫院的院長,那更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李時珍對那些有真才實學的官員是尊重的,這個我們後麵會講到,可惜這樣的官員並不多。至於對那些庸劣不堪、裝腔作勢的官員,李時珍是有風骨的,絲毫不給麵子,這一點當然在正史史料裏看不出來,因為正史史料是盡量回避這些問題的。

  但是,有兩個民間傳說很有說服力,它們是怎麽講的呢?我們先講第一個,有一年的除夕之夜,李時珍從外地采藥歸來,剛回到家裏,門外就有人敲門,大呼小叫,很不禮貌。李時珍開門一看,是州裏麵的一個叫馬三的參議在門口敲門,當地的州官名聲很壞,而這個馬三也是狗仗人勢的一個人,所以才那麽沒禮貌。李時珍就問他了,馬大人,有何指教啊?馬三一看,說,你看見我你還問,我是誰啊?我是州官眼前的人,當然是州太爺叫你去一趟了。李時珍就問,難道州官得病了?馬三怎麽回答的呢?馬三很有意思,說啊呸,老爺身體康泰,永遠健康,怎麽會得病呢?李時珍說,那奇怪了,沒得病找我這個大夫幹什麽?李時珍很聰明,一想就想明白了,說,哦,到除夕了是吧,那是打算讓我開一個保養的方子,開一個能夠長壽的方子,是吧?馬三說,正是正是,快走快走快走,老爺今年的心病就是這個,這個時候要拿不到方子,年過不好。李時珍也沒興趣理他,但是也不願意得罪他,就跟他說,馬大人,現在是除夕,誰家不過年啊?不就是開個方子嗎?我開給你,你帶回去帶給州太爺不就可以交差了嗎?馬三一想也是,就興衝衝地拿了李時珍的方子回去了。

  州官拿到一看,上麵是叫“千年長壽方”,乍一看挺高興,再仔細一看,差點沒當場背過氣去。李時珍的這個方子怎麽開的呢?“千年陳穀酒,萬載不老薑,隔河楊搭柳,六月瓦上霜,連服三萬七千年。”這個方子裏的幾樣東西都找不到。千年陳穀釀的酒,哪裏有這種穀子呢?穀子怎麽能放到變成千年陳穀?“萬載不老薑”,過了一萬年還沒有老的薑,還得是一個很嫩的薑。“隔河楊搭柳”,楊柳都是垂下的,怎麽可能隔著河還能讓楊柳搭上呢?還得在六月從瓦上刮點霜下來。就算你做成這味藥,還得連服三萬七千年。這個故事,就說明李時珍對這些惡官是不當一回事的。

  另外還有一個故事,叫“巧治狗縣官”。有一個縣官,請李時珍看病,這次李時珍去了。李時珍稍微把了一下脈,就說,大人的脈象一切正常,隻不過您太胖了,別的病沒什麽。但肥胖將來恐怕隨時會產生問題。這個縣官當然嚇著了,說,那要請李大夫趕快想想辦法,給我解決這個問題,錢好說,診金好說,要多少都行。李時珍不接這個茬,就對縣官講,錢慢慢再說,隻不過你得答應我一個要求。狗縣官一聽,到這個份兒上當然什麽都得答應,就問李時珍,你有什麽要求啊?李時珍說我的要求是你一定要嚴格按照我的方子抓藥、服藥。縣官一聽原來是這麽一個要求,這很正常,於是趕快答應了。李時珍接著還講,我這個方子,一不用服藥,二不用紮針。縣官一聽,心想太棒了,還有這等好事,又趕快答應了。李時珍接著說,這方子還不用寫,我說出來你記住就行。那縣官一想,這更好了。李時珍提出:第一,不吃魚、不吃肉。縣官一想,這能答應,我太胖了,也吃夠了,我答應。第二,每天步行三十裏,到民間走三十裏。縣官一想,這我也能答應,這沒什麽,我堅持。第三,要收購,就是要去買東西。買什麽呢?農夫、漁夫、轎夫的破氈帽,把這幾類人的破氈帽去買來,把它燒成灰,和著蜂蜜做成一種藥,叫“明芝明膏”,諧音就是“民脂民膏”,每天服用。縣官聽到這裏,氣得幾乎把命都丟了。所以這兩個故事就說明,李時珍不畏權貴的這種性格在當時廣為流傳。

  李時珍不僅醫術高超,而且不畏權貴,所以在民間有很好的口碑。但真正使他名垂青史的,還是他所修定的《本草綱目》。那麽是什麽樣的機緣,使李時珍萌生了重修本草的偉大理想呢?

  李時珍發現,古代的本草著作裏邊有大量的錯誤,有的是將幾種藥物混為一種,不予區分,比如人參、黨參,這兩種療效完全不一樣的東西,被混為一種;有的是將一種誤分為幾種,比如枸杞子這種東西,也許不同產地的枸杞子外觀可能相差比較大,被誤認為幾種不同的藥;要麽就是對藥物的療效描述不準確;要麽就是圖文背離。中國過去的本草也是有圖的,比如這個圖上畫的是這個,實際上藥物的內容卻對不上,這當然就很麻煩了。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改變,隨時會產生嚴重的後果,會使病人得不到恰當的醫療,嚴重的話會付出生命的代價。於是,一個偉大的念想就在李時珍的內心深處迸發出來了,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重修本草,相當於重修中國的藥典。終於,到公元1552 年,李時珍三十五歲那一年,也就是行醫十一到十二年以後,斷然決定,不再以開業行醫為主,而是集中主要精力服務於重修本草這麽一個偉大的理想。

  為了編纂《本草綱目》,李時珍到各地進行考察,他進深山入老林,甚至請教遊醫和農民,不僅對每一種草藥都進行了認真的核實,而且還收集了許多珍貴的民間偏方。李時珍一路走來,一邊考察,一邊行醫,這一路上,他在民間都留下了一些什麽神奇的故事呢?

  我在這裏講兩個故事,這兩個故事都是流傳在江西、安徽交界的湖口地區,這是很小的一個地區,而這個區域恰恰是李時珍出外考察的時候經過的、停留過的地區。

  一個故事叫“診活死人”,就是說李時珍把一個死人給醫活了。這是怎麽一回事呢?李時珍在考察的路上,突然迎麵碰見一隊人,這是一隊出喪的人,他們都很悲痛,抬著一口棺材,要把這個棺材送到墓地裏去埋掉。李時珍看到棺材在向外滴血,作為一個醫生,他本能地非常注意這個情況。李時珍仔細一看,發現滴出來是鮮血,不是瘀血。李時珍就趕緊攔住這些送葬的人,說,等一等,這個棺裏的人可能還有救。送葬的人就告訴李時珍,說,這裏邊是一位婦女,因為難產大出血而死,已經請了周圍好多醫生看都不行,我們怎麽會憑空相信你這麽一個遊方郎中呢?因為那時候沒有照片,也沒有報紙和電視,這些人當然沒見過李時珍長什麽樣,也就不知道麵前的遊方郎中其實是大名鼎鼎的李時珍。他們說,我們怎麽能為了你開棺呢?要知道對古人來說,開棺是件大事。李時珍說,你先把它打開,我試一下。別人還是不肯,說死人都是入土為安的。李時珍就發了狠話,說,裏麵流出來的是鮮血,我敢說裏麵的人有救。因為李時珍知道裏麵的人是因難產而死的,應該有救。他說,我不僅能夠讓這位女子複活,我還能讓她生下孩子。那些人一聽都楞了,心想,這樣的話就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了。然後把棺材放下,打開棺蓋,抬出裏麵在他們認為已經死去的婦女。李時珍首先是對她進行按摩,按摩完了以後在婦女的心口、心窩紮針。過了一會兒,這個女的活過來了,而且她腹中的孩子也順利地生了下來,還是個大胖小子。這個故事就叫做“診活死人”,在湖口地區,也就是安徽和江西交界的地區,傳播很廣。

  另外一個故事,叫“診死活人”,就是李時珍把一個活人給診死了,這兩個故事還是相關的,都在湖口地區廣為流傳。這又是個什麽故事呢?

  李時珍“診活死人”這個故事在這個區域都傳開了,大家說有一個非常神奇的醫生,經常在這一代遊方。有一天,李時珍來到一個鎮上,大家一看,知道就是那個神奇的遊方郎中,於是就像看神仙一樣,一下子把李時珍圍在街道中間,有向他請教的,有請他看看氣色把把脈的,李時珍當然走不了了。正好旁邊有一家藥店,藥店的老板有一個胖兒子,正在櫃台裏麵吃飯,一聽說神醫來了,那當然很好奇,就翻身爬過櫃台。我們知道過去藥鋪的櫃台跟當鋪的櫃台都很高,大家從魯迅先生的小說裏都可以知道。這個胖小夥子翻身躍過櫃台,扒開人群,拚命地擠擠擠,就擠到李時珍麵前,來看熱鬧。看到李時珍以後,這個胖小夥子對李時珍很尊敬,就說,先生,我終於擠進來看到你了,久仰大名,您能不能看看我有什麽病啊?李時珍就搭了一下脈,跟他說,小夥子,真可惜,你年紀那麽輕,恐怕活不過三個時辰了,你趕緊回家,不要倒在外邊,不要讓家裏人到外邊來收屍。小夥子一聽,一下就火了,心想,我好心好意,飯也不吃了,又翻過櫃台擠開人群來向你請教,你怎麽這麽說話?我剛剛還吃了四碗飯,喝了半斤酒,我怎麽就要死了呢?旁邊圍觀的人當然也覺得李時珍有點太過分了,把一個活生生的人診為活不過三個時辰,按照中國的傳統來講,這是咒人死啊。李時珍也沒有解釋,過了一會兒,人群散開不久,李時珍還沒離開這個鎮,就傳來了這個小夥子暴病身亡的消息。別人才想起李時珍剛才有這個話,於是就來請教李時珍。李時珍說,很簡單,那個小夥子剛剛在吃飯,飯已經吃得太多了,又喝了大量的白酒。然後翻過高高的櫃台,再拚命地擠進來,這時腸子已經受到致命的損傷,而實際上等他到了我麵前,他已經沒治了,所以我才說他活不過三個時辰。這是另外一個故事“診死活人”。這兩個故事都在湖口一帶流傳。

  李時珍用了十八年的時間進行野外考察,又用了十年的時間三易其稿,終於完成了自己重修本草的心願。《本草綱目》匯集了一千八百多種藥物,一萬一千多個方子,這些藥物和方子是為了給後人查閱的,但這麽龐雜的內容,如何分類才能便於查找呢?我們查字典可以按拚音,也可以按部首,那麽李時珍是按什麽來整理這些中草藥和方子的呢?

  在編纂《本草綱目》時,李時珍考慮,以什麽樣的一種體係來對這些藥物和方子進行分類呢?這是科學的事情,不能就這樣把藥物和方子放在一起,弄一個大全就完了。原來的分類法被李時珍拋棄了,他發明了十六部六十類分類法,這讓後來的科學界大為讚歎。他把藥物分為水部兩類,火部一類,土部一類,金石部四類,草部十類,穀部四類,諸如此類,把這一千八百多種藥物分門別類排進去,再附加一萬一千多個方子,這當然是了不起的。李時珍從年輕時發願重修本草,到年過花甲終於編纂完成時,已經耗盡了家中所有的財力,他已經沒有錢來出版《本草綱目》了。而李時珍最大的心願,就是讓這部《本草綱目》早日出版,造福於世。然而令李時珍沒有想到的是,出版這部書,比編纂這部書更難。

  正好是在《本草綱目》的定稿完成的第二年,萬曆皇帝,原來挺好的一個皇帝,突然不願意儒生議政,他覺得底下亂七八糟都在議政,很討厭,於是下令關閉全國的書院,不許儒生們聚在一起亂發議論,不少人還因此掉了腦袋,這是很大規模的一場運動。而出版界戰戰兢兢,也不大敢出書了。張居正也在這一段時間去世了,給全國的經濟文化帶來一片大好形勢的改革突然終止。公元1584 年,張居正遭受開棺戮屍,他的屍體被抬出來,遭受鞭打,然後燒成灰。對古人來講,沒有比這個再大的恥辱了,沒有比這個再大的懲罰了。全國的經濟局麵、文化局麵又出現了混亂,甚至倒退。公元1586 年,李時珍的家鄉又一次遭受大災,這次大災引發了規模很大的農民反抗,戰火就在李時珍周圍燃燒。他時時刻刻要擔心這部珍貴的稿本和那麽多精美的繪圖毀於兵亂。

  公元1579年,李時珍不顧年世已高,斷然北上。到哪裏去呢?到明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南京,尋找出版的機會。我們知道,明朝是有兩個首都的,北京和南京,有兩套行政班子,北京有個禮部尚書,南京也有個禮部尚書,北京有什麽官衙,南京就有什麽官衙,南京唯一缺的就是沒有皇帝,皇帝在北京,皇帝隻能有一個,別的官都是兩批人馬,所以他到了南京。李時珍利用到南京的機會去了江蘇泰昌,拜見了曾經擔任過湖廣按察使,當時正罷官在家的王世貞。李時珍找王世貞幹什麽呢?原來,他是想請王世貞以文壇主盟的崇高聲望為《本草綱目》寫一篇序。用李時珍的話來講,“願乞一言,以托不朽。”我想請您寫篇序,這樣可以借著您的名氣,使我的這部書成為不朽的作品了。這當然是客氣話,是古代文人之間常有的一種行為。當然李時珍也會想,有一位大家給自己的書寫序,書就比較好出版了吧。所以李時珍才從南京到了泰昌。王世貞不僅答應寫序,而且還留身份和自己相差甚遠的李時珍在他的家裏住了好幾天。不過李時珍所要求的序,王世貞並沒有當場寫出來,知道他寫出來花了多少年嗎?居然是十年,這個序寫出來是十年以後的事情。那究竟是哪一年呢?公元1590年,這一年王世貞去世。王世貞差不多就是為《本草綱目》寫了個序以後就去世了,這是一個非常奇特的淵源,早不寫晚不寫,他拖到公元1590 年寫,他寫的序對《本草綱目》做了很高的評價。當然,李時珍對這次南京之行總體來講不能不失望,因為刊印《本草綱目》是他晚年心目中最重要的事情,而這件事情,這次南京之行並沒有能夠解決。

  李時珍當年滿懷希望,背著《本草綱目》的手抄本來到王世貞家請序,就是希望《本草綱目》能夠早日出版,然而一個序,尚且拖了十年之久,那麽《本草綱目》又經過了多少年才出版的呢?為這部書耗盡畢生心血的李時珍,有沒有看到自己這部《本草綱目》的問世呢?

  公元1590年,李時珍終於盼來了好消息,南京的藏書家、刻書家胡承龍答應將《本草綱目》刻版付印。南京之行的善果在好幾年以後才顯現出來。然而,書雖然可以開始付印,而李時珍卻再也支持不住了,不久就病倒了。從此以後,這位醫中之聖再也沒有能夠康複。公元1593年,李時珍去世,享年七十六歲。而《本草綱目》是在公元1596 年刻成的,在他去世三年以後。李時珍沒有能夠親眼看到自己的心血變成當時的出版物,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

  那麽《本草綱目》到底有哪些發明和貢獻,請看下一講。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