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五章 歸程

  印度河上的航行

亞曆山大在他所征服的印度地區基本上沿襲了波斯人的統治,他的將印度分成三個省,是照抄波斯人的,他任命的行政官員也都是原來的官員,太克西利斯、波魯斯和克什米爾的阿比薩瑞斯等都仍擔任原職,統轄原來的地方。亞曆山大隻是在一些戰略要地,建立了幾座新的城市,留下了一些移民。他並沒有任命馬其頓人來管理印度,讓原來的首領和執政者來進行管理,是亞曆山大統治印度的一個明智的措施,不過這種統治是建立在亞曆山大個人的崇高權威的基礎上的,沒有了亞曆山大,這種統治也就會隨之消失。亞曆山大在起程之前,召集印度各地的使節和土邦首領,宣布波魯斯為他所占領的全印度的國王,所有的部族和城鎮都要聽命於他。波魯斯實際上成了亞曆山大個人的全權代表。這位昔日曾和亞曆山大在戰場以命相搏的對手,竟成了亞曆山大最信任的印度人。

亞曆山大是率部從陸路翻山越嶺來的,但卻選擇從水路返回,這是亞曆山大預定的計劃,他要趁回歸之便,征服和控製波斯灣。不過,他的部下可能也樂意從水路返回,對於那些跟隨亞曆山大來的馬其頓人來說,來程太可怕了。他們一路所遭受的磨難,特別是翻越興都庫什山時的那種死裏逃生的情景,令他們不寒而栗。為了從水路返回,在希達斯皮斯河已準備了80艘三十槳大船和許多運輸船、輕型船,加上在當地征集的船,總共有1000來條船,由從馬其頓趕來的海軍司令尼阿丘斯率領。亞曆山大把全軍分成三路。一路由克拉特拉斯率領,沿希達斯皮斯河右岸行進;一路由赫斐斯申率領,沿希達斯皮斯河左岸前進,這是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一路,200頭大象也在這一路;他自己率領包括所有的近衛軍在內的一部分軍隊乘船順流而下。希達斯皮斯河流入阿塞西尼斯河,阿塞西尼斯河流入印度河,印度河直通大海。亞曆山大和他的部下可能都認為,走這條水路是暢通無阻一帆風順的。他們誰也不會想到,這是一條充滿危險的可怕的路。亞曆山大還命令印度河以西的總督、他的堂兄菲利普在大軍出發三天後率部跟進。

公元前326年11月的一天的黎明,艦隊開始起航了。亞曆山大按慣例祭神,並按照占卜師的建議祭祀了希達斯皮斯河河神。他登船後,站在船頭用一隻金杯把酒灑向河裏,祈求河神保佑,然後又向赫拉克勒斯、阿蒙以及他經常祭祀的那些神酹酒祭奠。做完這一切,他才下令號兵吹號起航。號角聲中,龐大的船隊井然有序地啟動了,輜重船、運馬船和各種戰船都按事先安排的順序向前駛進,船和船之間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河中,千帆競駛,百舸爭流,場麵空前壯觀,成千上萬的槳板的一上一下的擊水聲,水手的號子聲歌聲,組成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交響曲。兩岸擠滿了送行的、看熱鬧的,他們成群結隊地、載歌載舞地跟著艦隊行進,走了很遠才戀戀不舍地停了下來,目送著艦隊在遠處消失。

亞曆山大和他率領的部下就是這樣興高采烈地在河上航行。第三天,來到原定的赫斐斯申和克拉特拉斯所率的部隊的宿營的地方,艦隊靠岸停泊。三路大軍在這裏會合並停留了兩天。當隨後跟進的菲利普率部來到時,亞曆山大對下一步的行動作了布置,他令菲利普率部到阿塞西尼斯河去,然後沿河前進;赫斐斯申和克拉特拉斯仍按原定路線前進,他自己也仍按原計劃乘船順流而下。

亞曆山大一路順利,河道也愈來愈寬,遇到可以停泊的地方,艦隊就靠岸停泊,補充給養。一路還接待了不少沿岸的主動歸順的印度部族,也有一些是抵抗失敗後才投降的。當亞曆山大接到報告說,前麵的馬利亞人和歐克西德拉卡人是這一帶人數最多、最好戰的部族,他們已把老婆、孩子轉移到城裏,準備和亞曆山大大打一仗,他立即下令艦隊全速前進,以便在那些印度人還沒作好充分準備時趕到,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船隊在亞曆山大的催促下,第五天就到達了希達斯皮斯河和阿塞西尼斯河的匯流處。出人意外的是,兩條大河匯合後,成了一條狹窄的水道,但流速卻因河道變窄而大增。河水奔騰呼嘯,形成許多可怕的大旋渦,掀起雷鳴般怒濤。亞曆山大雖然事先已得到了這裏河水險惡的報告,並已向部下通告了這一情況。船隊到達這裏時,水手們還是被震天動地的驚濤駭浪嚇呆了,停止了劃槳,不知所措。駛入急流時,水手們才在舵手的指揮下盡力搖擼。船身短的雖仍被水流衝得打轉,卻還能沿一條直線前進。船身較長的雙層排槳的大船,則被奔騰的浪濤衝得運轉失靈,互相衝撞,有兩艘沉沒。不少水手落水卷入急流中淹死。甚至亞曆山大乘坐的王船也在下沉,他隻好跳入水中,奮力遊上岸。幸好河道逐漸寬展,水流轉緩,船隊才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船隊靠岸停泊後,赫斐斯申、克拉特拉斯和菲利普都率部來和亞曆山大會合,亞曆山大又對下一步行動作了新的布置。他令尼阿丘斯率船隊在陸上部隊出發前三天起航沿河下駛,自己這次沒有和船隊同行。他把其餘的部隊分成三部分,赫斐斯申率領一部分先於主力部隊五天出發;托勒密率領一部分在主力部隊出發三天後再開始跟進;他自己率領部隊主力前進。他這樣安排是為了使他自己率領的主力部隊中的人無法逃跑,因為逃跑者會被前後的部隊抓住。這種情況說明,亞曆山大的軍心已嚴重不穩,因為防止士兵逃跑已成了行兵布陣都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軍心不穩顯然是因為士兵都渴望盡快回家,而現在亞曆山大卻要帶領他們去進行新的征討,而隨軍的印度士兵更不願亞曆山大率領他們去打自己的同胞。

亞曆山大親自率領主力部隊,選擇了一條敵人意料不到的路向實行自治的印度部族馬利亞人進軍,因為這條路要通過嚴重缺水的地區而且特別難走。當亞曆山大來到馬利亞人避難的第一座城市時,馬利亞人根本就沒有想到亞曆山大會從這條路來,而且來得這樣快,他們毫無準備,許多人都在城外,也沒拿武器,被亞曆山大突然襲來,毫無抵抗之力,沒被殺死的,都急忙逃入城裏。亞曆山大立即令騎兵把城包圍起來,等待步兵到來再攻城。同時派坡狄卡斯率領一部分騎兵去包圍另一座城市,防止那裏的敵人逃跑。步兵來到後,亞曆山大立即攻城,印度人已失去了守城的信心,城池和要塞很快就被攻占了,要塞裏的2000印度人全被殺死,無一幸免。

坡狄卡斯趕到第二座城時,城裏的居民已逃亡一空。坡狄卡斯隨即率領騎兵對逃亡者進行追擊,被追上者都被殺死。

亞曆山大隻讓部隊吃了飯,稍作休息,便連夜趕路,追擊馬利亞人。天亮時到達希德拉歐提斯河,見馬利亞人正在渡河,就趁機打死許多渡河者,並迅速渡河追擊已過河的馬利亞人。馬利亞人逃進一個有堅固工事的據點裏,亞曆山大一個衝鋒就把據點攻下了,除打死的外,據點裏的人全部被貶為奴隸。

亞曆山大決心要征服全部馬利亞人,當他聽說有一些馬利亞人逃到一座叫波羅門的城市裏時,他立即率軍趕去圍攻這個城市。守城者進行了堅決的抵抗,馬其頓人一時未能攻下。馬其頓人已經厭煩了攻城奪寨,他們已沒有了當初的爭勝心,他們渴望的是回家。但亞曆山大的戰鬥精神卻有增無減,他身先士卒地第一個登上了城牆,冒著極大的危險,堅守在那裏。馬其頓官兵眼看主帥上了城牆,才心生愧疚,爭先恐後地往城牆上爬,終於把要塞攻下。

亞曆山大令部隊休息了一天後,又開始追擊其餘的馬利亞人。馬利亞人實行堅壁清野政策,亞曆山大所到之處,都是一座座空城,居民早已逃到更遠的荒涼地區去了。亞曆山大又令部隊沿河搜索,把躲到森林裏去的人抓住全殺光。亞曆山大追到馬利亞人的一個最大的城市,這裏本聚集了許多逃亡者,但在得知亞曆山大快來的消息後,城裏的人又棄城逃跑了。馬利亞人逃過希得拉歐提斯河後,停了下來,擺好陣勢,準備依仗高陡的河岸,阻擊亞曆山大過河。亞曆山大率領騎兵趕到馬利亞人設防的地方,立即驅馬涉水過河,馬利亞人看到亞曆山大率領騎兵衝過來,立即有秩序地、陣形不亂地往後撤,亞曆山大率領騎兵就追,馬利亞人見亞曆山大所率騎兵不多,調頭向亞曆山大逼過來。亞曆山大見敵人人多勢眾,隊形嚴整,自己率領的騎兵難和敵人對抗,便和敵人兜圈子,不讓印度部隊靠得太近。當亞曆山大的其他騎兵部隊和步兵主力部隊趕到時,馬利亞人又調頭逃跑,亞曆山大立即率兵在後緊緊追擊。馬利亞人最後逃進了一座設防的城市。由於部隊十分疲勞,亞曆山大沒有立即攻城,而隻是把城包圍起來。

第二天,亞曆山大下令攻城,但馬其頓人戰鬥熱情不高,動作緩慢,亞曆山大十分生氣,當他看到那些搬梯子的人有氣無力、磨磨蹭蹭時,便奪過一把梯子,把它豎在牆上,一麵用盾牌掩護著自己,一麵迅速往上爬。隻有三個馬其頓人跟著他。亞曆山大的近衛隊看到他們的統帥幾乎是孤身一人登上敵城、身陷險境時,慌忙蜂擁著也從亞曆山大爬的那架梯子往上爬,結果把梯子壓折了,爬在梯子上的人都摔下來了。此時,亞曆山大一人站在敵人城牆上,成了敵人集中攻擊的目標,亞曆山大不顧一切地跳進城中,與敵人展開近身肉搏,和他一起並肩戰鬥的隻有三個人。亞曆山大雖然勇猛,他的三名戰士也舍命苦戰,但終是寡不敵眾,在敵人圍攻下,一個戰士中箭倒下了,亞曆山大也被一支箭射穿了胸甲,紮入肺部,頭上也被敵人打了一棒,雖負重傷,他仍浴血奮戰,但終因流血過多,頭暈目眩而倒下了。剩下的兩個戰士拚死抵擋著從四麵八方射來的箭石,保護著他們的統帥。在國王陷身敵城、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馬其頓人被激起了誓死保衛國王的戰鬥豪情,紛紛衝上前去,用各種辦法登城,跳到亞曆山大身旁,護衛著躺在地上的亞曆山大。城門也很快就被攻破了,馬其頓的部隊一股一股地湧進城裏,戰鬥很快就成了一場大屠殺,印度人被斬盡殺絕,婦女孩子也不放過。

亞曆山大傷勢嚴重,幸好找到一位醫生,把箭從亞曆山大身上取了出來,挖掉了傷口附近的肉,敷上了藥。但由於流血太多,亞曆山大身體非常虛弱,隻能臥床休養。

亞曆山大一生據說負過8次傷,這是最後的一次,也是最嚴重的一次。不少人眼見他昏迷著從戰場上被抬下來,再沒見他出現,營地裏便流傳開他已傷重死去的消息。全軍陷入極度的悲傷中,哭聲一片。在全軍的心目中,亞曆山大是惟一能率領他們擺脫好戰的印度部族的包圍、順利返回故鄉的人,失掉了亞曆山大,就失掉了一切指靠和希望。他們雖已不願再跟隨亞曆山大東征,亞曆山大的威望和地位卻是無人能取代的。後來傳來消息說,亞曆山大仍活著,但大家都不相信。接著又有人給大家送來了一封亞曆山大的親筆信,說他不久就回營地。大多數人仍不相信,認為信是亞曆山大的近衛和軍官們偽造的。軍營裏仍然人心惶惶。

為了安撫人心,避免部隊裏發生騷亂,亞曆山大在身體稍為好些時,令人將他抬到船上,然後乘船順流而下,來到部隊營地。他叫人把船的天篷掀開,好讓戰士們能看見他。但部隊仍不相信,認為船上運的是亞曆山大的屍體。直到船靠近岸邊,亞曆山大向人群揮手致意時,他們才相信他們的國王仍然活著,並情不自禁地爆發出一陣歡呼聲,有的高舉雙手感謝蒼天,有的把雙手伸向亞曆山大,有的高興得淚流滿麵。人們把亞曆山大抬下了船,近衛給他抬來了一副擔架,但他卻要人把他扶上馬。當大家看見騎在馬上的亞曆山大時,全軍歡聲雷動,經久不息。

亞曆山大這次涉險負傷,受到了他的一些摯友的責備,他們說,這樣狠勇冒險,是戰士的事,不是一個統帥應當幹的。他們的責備是對的,這件事,也暴露了亞曆山大性格中的弱點,為了達到目的,他往往不顧一切,甚至把自己的安危都置之度外。當然,亞曆山大也可能不隻是逞個人之勇,他是想用自己的奮不顧身的勇敢行動來鼓舞已日見消沉的士氣,但不管如何,作為一個統帥,孤身犯險,如遭不測,便會斷送整個部隊。不過,亞曆山大卻聽不進他的摯友的話,他已不能容忍別人對自己的行動的指責。他身邊已不缺阿諛奉承的人,有人見他聽了責備他的話不高興,便上前討好地說:“亞曆山大,見義勇為,此乃大丈夫。”這樣的話,亞曆山大感到十分中聽。

馬利亞人遭到沉重的打擊,幸免於難的馬利亞人不久派人來請降。歐克西德拉卡人的各城市和各地區的首領也來謁見,來謁見的還有其他一些重要人物,他們都帶著貴重的禮物。他們提出的投降的惟一要求就是繼續讓他們自由和自治。他們可以接受亞曆山大派去的總督,也可以向亞曆山大繳貢賦。亞曆山大讓他們送1000名部族的優秀人物來當人質。他們答應了,不僅如數送來了人質,還多送來了500輛戰車和車手。亞曆山大留下了戰車,卻把人質打發回去了。任命菲利普為他們的總督。

亞曆山大養傷期間,造了一大批新船,傷好後,又重新開始他順流而下的航行。沿途繼續接受一些部族的歸順,征服那些拒不歸順者,在戰略要地建立新城市,留下一些部隊駐守戰略要地。亞曆山大把阿塞西尼斯河和印度河的匯流處作為他的堂弟菲利普轄區的邊界,給他留下一支包括有色雷斯部隊全部的足夠駐守全地區的部隊,還命令他在兩條河流的匯合處,修建一座城市,並在那裏創建船舶修造所。

亞曆山大的目的仍和他過去一樣,想用各種辦法來擴大征服地區並鞏固對所征服地區的統治,但無論是屠殺和懷柔,對某些印度人、特別是印度的婆羅門都不起作用,不少印度人的反叛都是由婆羅門煽動的。例如,穆西卡那斯,在亞曆山大大兵壓境下,投降了,亞曆山大讓他繼續享有主權,並派軍隊駐守其首府。但後來,在婆羅門的教唆下又反叛了,亞曆山大采取了極其嚴厲的手段懲罰反叛者,一些支持反叛的城市被夷為平地,居民被販賣為奴。穆西卡那斯和那些教唆他反叛的婆羅門都被押到自己的國土絞死。婆羅門是印度人的精神領袖,是古老的印度文明的代表者,是古代印度宗教的代言人。他們對不同的希臘文明抱有無法消除的敵視情緒。亞曆山大對以婆羅門為代表的印度文明既敬又懼,因為他難於把這兩種文明融合在一起,也無法使婆羅門屈服於他的統治。有這樣一個很難確定真假的故事。亞曆山大捉住了10個被稱為裸身大智者的印度哲學家,據說,他們對難題對答如流,亞曆山大可能想借機打擊一下他們,也可能是出於好奇,決定出幾道題讓他們回答,答錯者處死。為了顯示公平,他讓一個年紀最大的裸身大智者做裁判人。

亞曆山大問第一個人的問題是:生者多還是死者多?答:生者多。因為死者已不複存在。問第二個人的問題是:最大的獸在陸上還是在海上?答:陸上產大獸,因為海隻是地球的一部分。第三個人被問什麽動物最狡猾,答:人尚未發現的動物。第四個人被問:“你為什麽要煽動土王造反?”答:“因為我希望他或是活下去,或是體麵地死去。”第五個人被問:晝與夜何者長些?答:“晝長,但僅指一日而言。”亞曆山大對這一回答非常驚訝,印度人解釋說,對於難答的問題應當答以深奧的答案。亞曆山大接著問下一個人:一個人必須怎樣才能真正被人敬愛?那個印度人回答:“此人必須非常威嚴但又不使人畏懼。”第七個人被問:一個人怎樣才能成為神?答:“為他人所不能為。”亞曆山大問第八個人的問題是:生命與死亡,何者更堅強?這個人回答:“是生命,因為生命將忍受極多的苦難。”最後一個人被問的問題是:人活多久最為適宜?答:“活到死亡比生命看起來更稱心如意。”問完了,也答完了,亞曆山大轉向那個被指定做裁判的人,令他作出判決。這個印度人說,依他之見,回答得一個比一個糟。這些印度智者的回答,如果不評說錯和對,的確個個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他們在麵臨生死抉擇的關頭,仍從容不迫對答如流,他們的這種無畏態度,他們的睿智,可能也打動了亞曆山大。亞曆山大不僅把他們全都放了,還送了些禮物給他們。

亞曆山大派克拉特拉斯率領一部分部隊,包括大部分輜重隊、老兵、傷兵和大象,經阿拉科提亞人和紮蘭迦亞人的地區,到卡曼尼亞去。他自己則繼續在河上航行,來到帕塔拉地區,也就是印度河三角洲,發現這裏的城鎮和鄉村都空無一人,原來這裏的人得知亞曆山大要來,早逃走了。亞曆山大一麵派部隊把逃亡的人趕回來,要他們照舊居住和生活;一麵令人在帕塔拉城的要塞上修築工事,並在這裏修建港口和船塢。同時還派部隊到附近的沙漠地區去打井,以便使那些地方適宜於人們生活。顯然,亞曆山大是要把這裏作為他的帝國的最東南的重要據點。

印度河在帕塔拉分為兩條大河入海,亞曆山大帶著船隊裏的最好的水手,分別駕著一批一排半槳船、全部三十槳大船和一些輕快船從右邊的那條河下駛入海。由於附近的印度人都逃走了,找不到熟悉河道的領航員,船隊航行困難重重,起航的第二天,碰到了一場猛烈的暴風雨,河麵上頓時巨浪滾滾,船隻被狂風巨浪拋上摔下、東搖西擺,大都被損壞,還有一些完全破碎了。幸好有一些在被毀前拉到了岸上,才避免了船隊全部毀滅的後果。亞曆山大修補好破損的船,又建造了一些新船,並派人抓了一些印度人做領航員,船隊又重新起航了,但在船隊駛入一處寬闊的河道時,遭到一股從海上吹過來的狂風的襲擊,在滔天的巨浪中,水手連槳都舉不起來,為了避風,船隊在領航員的指引下,駛進了一條小河汊子。幾個小時後,令亞曆山大和他的部下大吃一驚的事發生了,他們原來停泊在水裏的船隻,現在被高高地擱在地上。這是海洋潮汐起落的常有的情況,他們在地中海從來沒見過。過了一段時間,洶湧的潮水衝過來了,被擱淺的船隻又漂了起來,但那些未落平穩的船隻,或被潮水衝得互相碰撞,或被衝翻,損失不小。船隻修好後,駛到下遊的一個島邊停泊,這個島很大,島上還有淡水,亞曆山大在島上祭祀了神,據他說,他祭的神都是阿蒙叫他祭祀的。然後他又驅船駛向大海,據他自己說,他要看看海外還有沒有其他國家。亞曆山大麵向一望無際的海洋,可能認為他已經到了世界的最南端了。他向海神普塞頓獻祭,祈求海神保佑他的海軍安全到達幼發拉底和底格裏斯兩河的入海口。亞曆山大到達了他所認為的世界的南端,在充滿了自豪感的同時,可能會為自己沒能到達世界的東端而遺憾。他現在要真正考慮如何回去的問題了。他已經打發克拉特拉斯率領包括老、弱、殘在內的一部分軍隊從一條較安全的路返回了。他要考慮其餘的部隊如何回去了。

可怕的歸途

亞曆山大從海上回到帕塔拉後,為了考察從哪條河道入海較安全,又組織船隊從另一條入海水道駛向大海。這次航行很順利,途經一個大湖,安全地到達大海。他讓船隻在海岸停泊,自己帶領一部分騎兵,沿海岸走了三天,視察部隊返航時附近陸地的情況,令士兵沿路打井,以便部隊返航時有淡水供應。他還另派了一支部隊到更遠的海岸上去視察和打井,完成任務後再返回。他自己率領船隊回到帕塔拉,在大湖處修建另外一個港口和其他船塢,並留下軍隊駐守。他又在這一帶征集了全軍四個月的給養,為返航做好必要的準備。

返航的時候到了。亞曆山大把部隊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乘船沿海航行,由海軍司令尼阿丘斯率領,他們的航行不隻是單純地要回去,而且負有開辟一條從印度河到兩河流域的航道的重任。在亞曆山大的腦海中,可能時時刻刻都在計劃如何擴大他的帝國和如何把他的大帝國連成一整體。因此這條航道的開辟對於他的帝國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亞曆山大自己不乘船,而是率領其餘的部隊沿海岸前進,既為尼阿丘斯率領的航行於海上的部隊挖水井、設糧庫,保證艦隊的後勤供應,又可征服沿途尚未歸順的部族,開辟一條陸地上的通途。

公元前325年9月,亞曆山大率部從印度河三角洲出發了,踏上了他的部下向往已久的歸程,跟隨他的部隊人數不多,可能隻有15000人左右,隨行的還有隨軍人員、商人、科學家、婦女和兒童。

尼阿丘斯率領的艦隊,包括約150艘艦船、5000名水手和一些雇傭兵、弓箭手和投槍手,沒有和亞曆山大同時出發,因為當時正刮西南季風,不適宜航行。他們等到十月東北季風到來時,才啟程返航。

亞曆山大率部離開帕塔拉後,走了很遠的路,來到阿拉比亞斯河。這裏有一個長期獨立的印度部族歐瑞坦人,亞曆山大打算給他們一個突然襲擊,打垮並征服他們。他讓赫斐斯申率領一部分部隊留守,自己率領一支精兵去襲擊歐瑞坦人。他渡過水少河窄的阿拉比亞斯河,連夜行進,天亮時越過了沙漠的大部分,接近了有人煙的地區,然後他讓步兵以行軍序列前進,而自己則率領分成許多中隊的騎兵,分別出擊,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掃蕩盡量多的地區。抵抗的歐瑞坦人不是被騎兵砍殺,就是被活捉。後來進抵歐瑞坦人的一個最大的村莊,亞曆山大覺得這個地點很好,將來一定會繁榮,便讓赫斐斯申負責在這裏建一座新的亞曆山大城。

亞曆山大繼續率軍向迦德羅西亞和歐瑞坦人的邊界前進。歐瑞坦人和迦德羅西亞人已經聯合起來,在亞曆山大必經的峽穀入口紮營,擺好了打一仗的陣勢,但一聽說亞曆山大來了時,大部分人卻又都棄陣逃跑了。歐瑞坦人的頭目隻好前來投降,並代表他們全族表示歸順。亞曆山大讓他們把歐瑞坦人都召集起來,叫他們放心回家,保證不會傷害他們。亞曆山大派阿波羅發尼斯當歐瑞坦人的總督,派近衛軍官利昂那塔斯為當地駐軍司令,撥給他一部分軍隊。令他在這裏建城,並為即將路過這裏的艦隊提供其必需的給養。亞曆山大就是這樣,不斷地征服新的地區和部族,建立新的城市。

隨後,亞曆山大率軍向迦德羅西亞(南俾路支)前進,所經過的地區大都是沙漠。沙漠裏生長著許多沒藥樹,樹幹上產一種樹膠。沙漠裏還產一種甘鬆根,又多又香。隨軍的腓尼基商人非常熱衷於收集沒藥樹樹膠和甘鬆根。他們讓騾子馱上這些東西走。沙漠裏還生長其他一些奇怪植物。但亞曆山大的部隊行進在這樣的沙漠裏,逐漸陷入困境。路途坎坷,供應難籌,特別無法忍受的是,部隊常常找不到飲水。部隊人馬不得不利用夜間趕路,以避開白天令人難熬的酷熱。每晚長途跋涉在離海很遠的地方。因為迦德羅西亞沿海完全是一片荒漠,亞曆山大曾派人到海邊考察一下,看看那一帶有沒有淡水和其他必需品,結果令人失望,那裏淡水奇缺。這樣就使亞曆山大原來的計劃落空了,因為他本來計劃沿海邊走,一路視察現有的海港,並盡可能地為海軍創造一些方便條件,如,挖井、準備拋錨的地方等。後勤供應組織的周到是亞曆山大軍事勝利的重要條件,但現在後勤供應陷入困境,亞曆山大不僅無法給他的海軍提供必需的物資,他自己率領的部隊也嚴重地缺糧缺水。

糧食的匱乏已使糧食的分配無法正常進行。亞曆山大來到迦德羅西亞境內的一處糧秣較充足的地方,搞到了一些食物。他下令把這些食物包紮起來,貼上蓋有自己圖章的封條,分配給各運輸隊,讓他們運到海邊去。飽受饑餓之苦的士兵,甚至警衛,竟在運送途中,劃開加封的給養包,把食物分吃了。他們實在餓極了,已顧不上考慮這種行為是否會受到國王的懲罰了。亞曆山大知道後,饒恕了這些犯法的人,並派部隊到各處去盡量多搞一些糧食,隻要是可以吃的,如椰棗和羊,都盡量多收買一些。

但是,這隻是困難的開始,更可怕的歸途在後麵,對於某些人來說,歸途將成為不歸之路。到迦德羅西亞的首府還有一段漫長的令人生畏的路。從歐瑞坦地區出發,到最後到達迦德羅西亞首府總共走了整整60天,多數人都認為,亞曆山大的部隊在亞洲所經曆的一切苦難加起來,也比不上他們在這段行軍路上所遭受的罪。事前曾有人告訴亞曆山大這條路非常難走,從來沒有誰率領部隊走過這條路。有一個女酋長從印度逃跑時走過這條路,幸存者隻有12人;居魯士曾到過這裏,企圖侵入印度,結果由於一路荒無人煙,全軍損失了絕大部分。據說,亞曆山大聽了這樣一些傳說後,反而激起了要和居魯士一比高低的鬥誌,毅然決定走這條路。尼阿丘斯說,亞曆山大走這條路,是因為海軍艦隊距這裏不遠,他可以有望得到海軍給他提供的給養。不管出於何種原因,亞曆山大走這條路是一個完全錯誤的決策,使原來一直組織得很好的後勤工作陷於癱瘓,使部隊遭受了不必要的嚴重損失。

在迦德羅西亞沙漠,夜晚的溫度也在35度以上,白天更熱如火爐。巨大的流動沙丘使部隊不斷改變行軍方向,沙土既深又燙,踩在上麵就像受火刑,每邁出一步都非常艱難。酷熱和幹渴使大批人馬倒下了,特別是隨軍的婦女和兒童,死亡的非常多。馱運重物的牲口大都因疲勞、幹渴而倒斃了,沒有倒斃的也被部隊士兵殺了吃肉,然後報告說它們是累死的或渴死的。亞曆山大雖然知道士兵殺牲口吃肉,也隻能假裝不知道,因為他知道大家都參與了這種犯罪活動。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軍隊的團隊精神也減弱了,病號和累壞了躺倒的人,無人照顧了,甚至沒有人扶起他們前進。

這段路上的有些災難完全出乎意料。迦德羅西亞這樣一個幹旱地區,在季風吹來時,卻又暴雨成災。有一天,部隊好不容易找到一條有水的小溪旁宿營,半夜,沒見天下雨,小溪卻突然暴漲,洪水排山倒海般湧來,隨軍的婦孺大多被山洪席卷而去,亞曆山大用的帳篷連同裏麵的一切也都蕩然無存,殘存的牲口竟被一掃而光。戰士們好不容易才擺脫了洪水,保住了性命,但除了武器外,什麽都沒有了,有的甚至連武器也丟了。這次洪水造成的災難可能不比沙漠小。

亞曆山大在這可怕的歸途中,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顯示了作為一個偉大統帥應有的品質,和將士們同甘共苦,以身作則。在沙漠中行軍,亞曆山大和戰士們一樣,徒步前進,忍受著幹渴和酷熱。有一次,一支找水的部隊在一個小得可憐的水坑,費了很大勁才淘出一點點水,然後他們飛快地跑回來,把盛在頭盔裏的那點水送給國王,亞曆山大接了過來,向他們表示感謝;他雖渴得要命,卻毫不猶疑地當著全軍的麵,把那點水潑在地上。他這一潑,贏得了全軍的歡呼,大家心情振奮,好像都喝到了亞曆山大潑出的那點水。

亞曆山大不隻是和將士們一樣忍受著同樣的苦難,而且能在看似無望的絕境中,保持信心,臨危不亂,想方設法把部隊帶出困境。這支艱苦行進在沙漠裏的軍隊,後來迷路了,狂風把一切可顯示方向的標誌都吹得模糊不清了,在茫無邊境的大沙漠裏,看到的隻有沙丘沙岡,向導也不知應往哪裏走。這時亞曆山大顯示了他的傑出才能,他親自帶領一些人前去探路,走到了海邊,並在海邊的砂石下麵找到了清新的淡水,這真是救命之水,於是,亞曆山大派人把全軍都帶了過來。部隊就沿海岸走了7天,一路都有水喝。後來,向導認出了路,部隊便又向內陸行進。

亞曆山大終於率領部隊走出了沙漠,到達了迦德羅西亞首府,部隊在這裏休息數天後,開始向卡曼尼亞進軍。進入卡曼尼亞後,與克拉特拉斯率領的部隊會合了。克拉特拉斯從印度返回,途經穆拉山口和坎大哈,一路並沒遭遇亞曆山大所遭遇的困難,雖也曆盡艱辛,但部隊和大象都順利而安全地到達目的地。

尼阿丘斯率領的艦隊,如同亞曆山大艱難地在沙漠中跋涉,曆盡艱辛地沿著海岸航行。那裏的海岸一帶盡是些不毛之地,人跡罕見,給養難尋。他們要不斷登岸,籌集淡水和食物,開始他們還可得到亞曆山大的幫助,後來,亞曆山大自顧不暇,當然就顧不上他們了。和亞曆山大一樣,他們也常常缺糧缺水。艦隊上岸尋找淡水和食物時,碰到過吃生魚為生的、還生活在石器時代的莫克蘭民族,並和他們打了一仗。在這種情況下,研究海岸、開辟航道的任務完全被拋在腦後了,艦隊隻是為生存下去而奮鬥。特別使艦隊害怕的是鯨魚群。這些鯨魚噴出小山高的水柱,可以毫不費力地把艦隊的一些較小的船撞翻。每當碰到鯨魚群時,尼阿丘斯就讓船隊像準備海戰那樣擺開,號角齊鳴,士兵高聲呐喊,紛紛用長矛和長標槍向鯨魚刺去,鯨魚立即被嚇得潛入水中。士兵們高興得大聲歡呼,讚美他們的司令的勇敢機智。由於大海神秘莫測,而有各種怪異的傳說,有一次,艦隊駛近一個小島,舵手說,這是太陽神的聖地,人隻要登上這個島就會無影無蹤。尼阿丘斯根本不相信這是真的,他以他希臘人慣有的勇於探索的精神,毫無畏懼地登上了這一小島,用事實證明這一傳說的荒誕不經,也提高了他自己在士兵中的威信。

尼阿丘斯離開印度河,航行了80天,到達了阿爾穆茲海峽,艦隊在艾馬尼斯河河口停泊,尼阿丘斯帶領了幾個人上岸,在卡曼尼亞的古拉什凱德找到了亞曆山大。亞曆山大見到他們時,見他們個個麵黃肌瘦,蓬頭垢麵,還以為他的艦隊隻剩下這幾個人了,當尼阿丘斯報告說,艦隊已到達波斯灣,隻損失了4艘船時,亞曆山大欣喜過望,高興得流出了眼淚。

三支大軍終於會合了,亞曆山大的遠征軍勝利地班師回朝了。不過班師途中付出的代價太大了,有人估計,死於荒漠和海上的人數有45000人,幾乎是亞曆山大整個軍事力量的三分之一。特別是亞曆山大率領的那一路,出發時,連同隨軍人員,可能有4萬之眾,而生還的隻有15000人。由於損失的巨大,有人認為亞曆山大所選擇的回師之路是錯誤的。不過,對於亞曆山大來說,他要征服沿海尚未征服的部族,開辟一條從印度河到兩河流域的航道的目的基本達到了。尼阿丘斯不僅勝利返航,而且對沿途的曆史和地理作了較為詳細的記錄,諸如天氣、風浪、海潮以及沿岸的一些土著民族及其奇風異俗等都一一作了記述。可以說,尼阿丘斯第一次探明了一條尚未為人知的海岸,在東西方之間創出了一條海上通道。其意義是巨大的。

公元前325年年底,為了慶祝征服印度和勝利班師,亞曆山大在卡曼尼亞舉行了盛大的祭神活動和體育和文藝比賽。祭祀海神波賽冬、祛邪者阿波羅和赫拉克勒斯,向主神宙斯謝恩。慶祝活動持續了好幾天,以致後來有人說,慶祝活動好像成了酒神節的尋歡作樂。

慶祝結束了,尼阿丘斯奉命率領艦隊駛向底格裏斯河。公元前324年初,亞曆山大派赫斐斯申率領大部分軍隊、運輸隊和象隊經卡曼尼亞沿海去波斯,他自己則帶領輕裝步兵、近衛騎兵沿著通向波斯境內的帕薩伽代城的道路前進。就在6年前,他們第一次進入波斯,現在他們從印度返回這裏,心中肯定充滿了自傲、喜悅和不可一世的自豪感。但亞曆山大的腦海中,除了自豪感,可能正在考慮如何鞏固他的帝國和進行新的征服活動。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