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三、把股票視為企業

  巴菲特的所有投資理論都在向人們傳達這樣一個觀點:你購買的不是股票,而是企業。

  任何想要學習巴菲特投資理論的人,首先都應該把股票視為企業,否則他的觀就失去了實際的意義。他認為,任何人學習投資,隻需要學習兩門功課就足夠了,一

  門是如何評估一家企業,另一門是如何看待市場價格。

  1觀點的形成

  巴菲特的這種視股票為企業的觀點直接來自於格雷厄姆,多年來他也一直以格雷厄姆的學生自居。這位華爾街教父經常提醒投資者,別忘了他們擁有他們所投資的公司,身為業主,他們有權了解公司的狀況,不應讓自己處在被管理層淩駕的地位。他說:“我想為那些心存不滿的股東說句話,以我的淺陋之見,他們僅有不滿是遠遠不夠的。我認為華爾街的大麻煩是它難以在公司事務中將這樣兩種人區分開來:純粹的惹是生非者、罷工請願者以及向管理層及其他股票持有者表達不滿並要求給予注意的股東們。

  大多數投資者已經習慣了購買股票,但他們可能沒有想過自己實際上也是購買了某家企業的一部分。巴菲特所實行的價值投資要求投資者要將自己視為企業的所有者。

  首先你要認真選擇企業,然後購入它的股票並長期擁有,而且不輕易放棄。這才是一個股東負責任的做法,而不隻是將股票當做套利的工具。

  對巴菲特來說,一隻股票就是一筆生意,他分析股票也就是分析生意。在巴菲特看來,人們購買股票的目的便是擁有企業。他說:“身為投資者,你的目標應當是在一個合理的價格購入你能夠理解的企業的部分股票。而且你相信這家企業在未來的幾年或是幾十年內將會獲得比其他企業更高的收益。這樣的企業並不多,所以你需要認真尋找,並學會等待。

  巴菲特熱衷於購買企業,身為一個擁有大量資金的集中投資者,他的每一個行動都會對企業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他認為,全麵收購一個企業與購買該企業的股票,兩者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近年來,巴菲特更傾向於直接擁有整個企業,這樣他就能夠參加企業的重要決策。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巴菲特是怎樣做的吧!

  巴菲特於1973 年股市下挫時,向《華盛頓郵報》投資了1000 萬美元,在此後的4 年內,他又陸續追加投資4000 萬元,此後他一直擁有這家公司的股票。事實也證明,《華盛頓郵報》讓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爾公司收益頗豐。可是,並非人人都能堅持二十多年擁有一家企業的股票而不動搖,除非他將自己看成了企業的所有者,否則他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

  巴菲特提醒投資者,在購買股票時你不要隻看股票或是跟隨市場行情,而是要將自己當成企業分析師。不要理會市場分析或是那些對宏觀經濟趨勢的看法,而要將你的眼光專注於你所選擇的企業及這個行業上。你所做的一切,要像一個真正的企業所有者那樣,明白企業的優勢在哪裏,知道它下一步會怎麽做,了解它的管理層。

  也許我們想問,如果我們將股價暫時放在一邊,巴菲特選擇企業的標準是怎樣的呢?還是讓我們看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刊登在《華爾街日報》上的一則企業收購廣告,我們從中不難看到巴菲特衡量企業的標準:

  (1)大宗交易。伯克希爾公司為自己的交易額設置了一個底線,這是由其資本額所決定的。

  (2)企業已經被證明擁有持續的贏利能力。這種能力已經存在,而不隻存在於未來的規劃裏。

  (3)企業的資產回收率良好,負債很少或是沒有負債。

  (4)有良好的管理層。

  (5)企業業務簡單並易於被我們理解。如果你們擁有太多的新技術,會增加我們理解它的難度。

  (6)請企業自己提出報價。如果不知道你們的價格,我們不想浪費時間進行談判,Buffett 即使是初步的談判。

  巴菲特簡潔而理性的風格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這則廣告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多年來,巴菲特遵循成長型價值投資,他購買企業與購買股票的標準是一致的。

  也許有人會問,身為小投資者,手中的資金有限,接受的信息量有限,甚至能夠投入的時間也有限,又怎麽可能像巴菲特那樣購買並擁有企業呢?似乎這種事實可以給我們提供最直接、最令人信服的借口,讓我們心安理得地追逐市場,忽略企業內在價值。

  其實,小投資者擁有巴菲特沒有的自由與優勢,我們擁有更廣泛的選擇股票的自由,此外,你購買股票時的操作要簡單得多,你不需要與別人談判,“市場先生”每天都會給你一個報價,你需要考慮的唯一問題隻是企業與價格。

  也許有人會說自己投資金額並不多,當然也就用不著效仿巴菲特購買企業的方法去操作了。可是,巴菲特還說過這樣的一番話:

  “當我還在經營自己的合夥人企業時,我曾經對自己做過的所有的大宗交易與小宗交易做過一次回顧性的研究。我發現我們在大宗交易上的成績要遠遠好於在小宗交易上的成績。這個現象不難理解,因為我們在進行每一項大宗投資之前,都會去考察很多東西,對企業的了解也因此更為透徹,而在進行小的投資決策前,我們的表現則顯得粗心大意。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很多投資者購買某家企業的股票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在某個晚上聽到別人談論過這隻股票。你不願意認真去了解和掌握一些事實,你給自己的理由是“隻不過100 股,當然不用那麽麻煩了”。我們的這種輕率的癖性使自己在麵對金額不大的小投資項目時,顯得是那樣不理智。別忘了,由於我們手裏的資金有限,又將它們分散在幾隻不同的股票上麵,這樣我們所有交易注定都隻是小宗交易。所以我們更應該對這僅有的資金負責。

  每一個投資者都應當好好思索一下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裏,如果你能真正認真做好每一筆交易——不管這宗交易數量多大,你在投資領域的成績可能會好得多。

  注重對商業的理解能力巴菲特不相信市場有效理論,在他看來,價格與價值常常是背離的。他認為,價格是你所付出的,而價值則是你所能得到的。

  巴菲特的投資理論並不複雜,與自己崇敬的老師格雷厄姆所倡導的一樣,在他們的投資理論裏,我們看不到一點複雜的、難以理解的東西。他們兩人都遵循了價值投資的想法,雖然在具體做法上稍有不同,但總體的思路是一致的。

  格雷厄姆所倡導的價值投資理論認為,投資者在選擇有價證券時,應當將注意力集中在與公司財務狀況及其未來的潛在收益有關的資料上。價值投資理論認為,投資者基本上不需要考慮那些單隻股票的價格周期及整個市場的波動。市場周期絕不是影響投資者選擇股票的重要因素,不過當股價處在高價位時,價值投資者更難以發現那些被市場低估的股票,因為此時大多數股票價格偏高,而當市場處在低迷時,他們的選擇餘地會更多,因為此時大多數企業價值被低估,投資者就有了更多的選擇。

  身為價值投資者的先行者,格雷厄姆強調購買時機,他認為投資者應當尋找一個合理的價位來買賣股票。他甚至認為投資者應當力爭在股票價格最低的時候再買入。

  巴菲特雖然也認為投資者應當耐心等待買入時機,但不應當奢求能夠在最低點買入。

  他說:“格雷厄姆想讓任何交易都在最便宜的價格上完成,而我想要的是在某個現金值域的便宜交易。在你很容易就能作出決策的時候,按照格雷厄姆的方式,你可能還得花大量時間來斟酌到底是‘七三還是七四’。

  格雷厄姆主張價值投資者花更多的精力來研究統計數字,巴菲特雖然也強調財務報告的重要性,但他同時也看重企業其他許多無形的東西,如管理者的素質、品牌能力、大眾化的市場、企業有無特許權與定價權。巴菲特強調隻有財務報告與企業的其他因素都滿足自己的條件時,他才可能會考慮買入。否則,不管企業有多強的贏利能力,而他的產品與市場如果不能被理解的話,他還是不會對它感興趣的。一旦巴菲特選擇了某隻股票,而且認為他當前的價格正是非常不錯的買入時機的話,他便不會過多考慮股價是否到了最低點。他說:“我現在要比20 年前更願意為好的行業和好的管理者多支付一些錢。

  巴菲特及其後來的追隨者們認為,投資者作出正確決策的依據並非建立在他是否看懂了企業的財務報表,而取決於對商業的理解能力。在巴菲特看來,投資證券與其他商業活動沒有太多的區別,衡量企業的一些基本量尺在這裏依然有用。企業的競爭力、品牌能力及培育可獲利的新產品的能力都是他考察企業的重要標準。

  價值投資如今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但真正這樣做的人並不多。因為價值投資的概念雖然不難懂,但人們卻很難真正這樣實踐,因為他與人性中的某些慣性作用是相抵觸的。投資者習慣了“旅鼠式”(一種生活在草原地區的齧齒類動物,以集體向海洋遷移,最後跳海身亡而聞名)的行動,如果讓他們脫離原有的群體,是非常不容易的。就像巴菲特所指出的:“在我進入投資領域三十多年的親身經曆中,還沒有發現應用價值投資原則的趨勢。看來,人性中總是有某種不良成分,它喜歡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通往金融天堂的路不止一條,對投資者而言,理解別人的想法並不難,真正難的是在實踐中如何應用它。

  價值投資指標現在,讓我們了解一下巴菲特最關注的衡量價值投資的幾個指標:

  指標解釋成為價值指標的原因淨資產收益率公司稅後利潤除以淨資產得到的百分比淨資產收益率可衡量公司對股東投入資本的利用效率,它彌補了每股稅後利潤指標的不足企業利潤占GDP的比例全部上市公司的利潤占的比例,一般為4%

  股市的增長不可能長期超過GD

  P的增長,上市公司隻有當利潤總和超過GD

  P適當的比例才有可能讓股價獲得高增長派現率每股分紅數除以買入時股價這個數字是體現投資股票與投資債券之間的收益比較,當派現率接近或者超過國債利率時,才值得進行投資贏利增長率企業每年利潤增長幅度隻有能維持利潤高增長的企業,才能在未來獲得股價的高增長不要在幹草堆裏找繡花針巴菲特曾說:“一個視力平平的人為什麽要在幹草堆裏找繡花針呢?”多年來,他的目光總是專注於那些易於理解的行業,如果一個企業的技術太複雜,超出了自己理解的範圍,他是不會問津的。

  1999 年的股市,由於網絡科技股成為市場的新寵,致使股價經曆了井噴式的大爆發,幾乎所有與網絡科技沾邊的企業的股價都大幅走高,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卻不為所動,依然遵循了原有的投資策略。在本年度的股東大會上,許多股東對此十分不滿,並對巴菲特和他的同事們提出了詰問。不過,巴菲特仍堅持自己的觀點。他坦言道:“既然我們在30 年前並沒有預見計算機業中會出現如今的情況,而且大多數投資者和公司經理也沒有預見到。那麽,為什麽我現在非得認為我可以預言其他快速發展的公司的將來?我們反而會專注於那些易於理解的行業。一個視力平平的人為什麽要在幹草堆裏找繡花針呢?”

  在巴菲特看來,每一位投資者都會犯錯,同時,他們也沒有了解所有行業的能力,所以透過把自己的投資範圍限製在少數幾個易於理解的行業的做法是明智的。投資者應當摒棄那種不管對企業理解與否都盲目下手的行為,一個理性而見多識廣的投資者應當可以比較精確地判斷這樣做的風險。

  巴菲特對網絡股的評論並不多,但我們從他對20 世紀80 年代一度風靡美國的垃圾債券的態度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來。當年巴菲特雖然也曾成功地買過幾筆垃圾債券,並從中獲利不少,但他對絕大多數的垃圾債券都沒有好印象。在他看來,垃圾債券的支持者與網絡股發燒友在很多方麵是一致的。那些投資垃圾債券的投資者看好垃圾債券發行公司的前景,認為這些公司的經理有著給投資者良好回報的善良願望。可是事實上,這些垃圾債券的經營者卻通常是另一種類型。他們就像吸毒者,不是把精力放在尋找治愈其滿身的債務的良方上,而是把精力放在尋找另一次毒品注射上。當時的垃圾債券的追逐者們相信大崩盤不會發生。他們甚至天真地認為,因為巨大的債務將使管理人員前所未有地關注管理績效,正好像人們期望一把鑲嵌在轎車方向盤上的匕首可以使司機極為謹慎地駕駛一樣。

  許多網絡公司的狂熱者們也是如此,他們為一個並不現實的遠景而瘋狂,以至於忽略了現實的可能與風險。正如巴菲特所說的,一把鑲嵌在轎車方向盤上的匕首也許可以使司機提高警覺,但是,如果轎車遭遇不好的路況,哪怕是最小的坑洞,也會產生致命的事故,而事實上公司營運的道路上到處都是坑洞,所以那種要求司機躲避所有坑洞的計劃注定會遭遇徹底的失敗。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