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四、重塑風險與收益的概

  如今人們已經廣泛接受了風險與投資並存這一概念,不僅在投資領域是如此,就是在任何經濟活動中都無一例外地存在風險。不過,投資界卻是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最終才認識到這個看似簡單的事實的。

  什麽是風險1952 年,巴菲特剛剛大學畢業,他開始為父親的證券經紀公司工作。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裏,他讀到發表於《金融雜誌》上的一個題目為“證券選擇”的文章,其作者是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哈利· 馬可維茲。馬可維茲認為,沒有任何投資者能夠僅僅承擔低於平均程度的風險而獲得高水平的回報的。在他看來,回報與風險是密不可分的,根本用不著花時間來解釋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建立一個科學的數學模型將風險與回報的關係加以量化。

  在我們今天看來,馬可維茲的觀點並無特別之處,可是在50 年前,這卻是一個極具超前性的觀點。那時候的投資人購買股票的唯一理由就是,他們感到股票的價格要上漲,但並不特別去考慮證券管理或是風險。

  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裏,許多經濟學家對馬可維茲的理論加以完善,風險理論也逐漸為更多的人所接受。越來越多的人相信,證券投資並不是建立在偶然性基礎之上的,Buffett 而是存在於可以被量化的理性基礎之上的。從1973 年到1974 年,美國股市經曆了繼1929 年大崩盤以來的第二次災難。這次熊市整整持續了兩年,股價平均下跌了60%。

  正如有人總結的那樣,“真是一段黑暗而殘酷的時期”。然而,就是這次金融災難,催生了全新的現代證券投資理論。麵對殘酷的現實,許多投資專業人士不得不開始認真考慮學術領域的研究成果,他們發現,早在十幾年前,學院派的理論家和研究者就已經提供了控製風險的新方法。正如彼得· 伯恩斯坦所說的那樣:“證券管理在1974 年前,正處於未畫航海圖的領域。1974 年的災難使我確信,我們一定能找到一種更好的方法來管理證券投資。

  就這樣,專業投資者在承受了盲目投機所帶來的深刻傷痛後,開始迫不及待地汲取來自象牙塔內的精華,開始紛紛向那些大學教授及研究者登門求教。

  在1973 年到1974 年的金融災難裏,絕大多數投資者經曆了痛苦和絕望,而巴菲特卻看到了機遇,而且他知道應當在什麽時候采取行動。同樣是在1974 年,巴菲特以4000 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華盛頓郵報》公司,而在當時,幾乎所有的證券分析家都知道,該公司的價值為4 億美元,可是麵對當時極度低迷的市場行情,這些人就是不敢下手。而巴菲特認為,雖然股價有可能進一步波動,但你所冒的風險比起你可能得到的巨大收益而言,是非常值得的。

  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有人認為巴菲特是在冒險。但巴菲特並不這樣認為,他認為風險來自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些什麽,而購買《華盛頓郵報》則是一項毫無風險的投資,“如果你問(郵報)企業中的任何一個人它的資產價值是多少,他們會說是4 億或是一個相近的數目。即使半夜兩點在大西洋的中部舉行拍賣,人們也會出麵為這一價格進行競買,而且《郵報》的經營者是一些誠實而有能力的人,他們的淨資產有一大部分就在企業裏,這太安全了。即使我當時將所有的淨資產都投入其中,我也不擔心,一點也不會。

  有人說,購買《華盛頓郵報》是巴菲特職業生涯中的一個裏程碑,雖然那時的巴菲特還遠不是投資界的耀眼明星,但至少說明了他將來所要走的路。他沒有沿襲前輩們的路,而是憑借自己清醒的頭腦踏上了一條與多數人所走的完全不同的路。羅馬不是一天造就的,巴菲特也不是一天之內就能成為大師的,如果我們想要從他身上得到更多的經驗,就不能不忽略他所走過的路。

  依照現代投資界最為普遍的風險觀點,一個投資者在作出決定之前,應當對自己能夠承受,或是輕鬆應對的風險水平有清醒的認識,然後再據此建立自己的股票投資結構。這種看法已經被人們普遍接受,這也就是為什麽巴菲特告誡世人永遠不要借錢炒股的原因。不過,就像生活中的很多看似簡單的道理一樣,當我們真正運用它們的時候,往往未必明白其中的深意,同時,人們對於自己所能承受的風險水平,總是缺乏客觀的認識。

  在股價上漲,形勢一片大好之時,投資者感到歡欣鼓舞,很容易將防範風險的意識拋在腦後。在這種時候,許多人大膽追高,好像隻要買入就有錢賺。而在股市低迷之時,即使明知某股票的市場價格已經遠遠低於其實際價格,還是不敢決定,此時的投資者往往顯得極為脆弱,似乎一點點風險都會傷害到他們的神經。巴菲特認為,一個成熟的投資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絕不能讓市場的變化來左右自己的思想。在巴菲特看來,股價下跌之時,正是有可能多賺錢的大好時機,而一旦股價被市場非理性的特點推至高位時,他反而會選擇持幣觀望。巴菲特認為,股價下挫往往是降低了風險而非增加了風險。他說:“身為企業的所有者——我們認為所有的股票所有者都是企業所有者,學術界對風險的定義實在有失水準,以至於近乎無稽之談。真正的風險是投資的稅後收益是否能給投資者帶來至少與他開始投資時一樣的購買力,還要加上原始投資股本所能帶來的利息收益。

  巴菲特對風險的看法常常與業界大多數人相左,他從不將股價隨時有可能出現的波動簡單地視為風險。巴菲特將投資的風險看做企業內在價值遭遇的風險,也就是投資者受到損害的可能究竟有多少,而絕不僅僅是取決於股票價格可能出現的波動。此外,與華爾街上的大多數經理人對風險的看法不同的是,巴菲特認為投資風險與投資者的投資時間是密切聯係的。巴菲特認為,那些從事短線炒作的投機家實際上是所冒風險最大的人,他們往往是朝買夕賣。身為一個以理性著稱的投資家,巴菲特告誡股民,不要指望昨天購買的股票能夠穩賺,那是不切實際的天方夜譚。他說:“如果你讓我分析今晨買入可口可樂在明天出售時所要麵臨的風險,我會說,你所冒的風險是相當大的,而如果你是在10 年後出售,那就是零風險的交易。

  大多數投資者將風險簡單地解釋為股價波動,而沒有將持股的時間考慮進去。巴菲特認為,預測股票在短時間內的漲跌的準確率比擲硬幣預測的結果好不到哪兒去,你隻有50 %的成功率。而如果你不那麽“性急”,能夠較為長期地持股,並假設你的購買行為是明智的話,你所麵臨的風險就會大大地減少了。

  在實際的投資操作中,巴菲特遵循了自己對風險的定義。他一般是在股價下跌的時候才購買股票,而且他一旦擁有某隻股票,就會將自己看成是企業的所有者,具有超凡的耐心,等待市場能夠真正反映出企業真實價值的那一天。

  風險容忍度所有金融心理學因素聚合在一起,反映在你身上,就是你對風險容忍的程度,就像一塊強大的磁鐵將周圍的金屬物質都吸附在自己身上一樣。金融心理學的概念是抽象的,但在你每天作出買賣決策時,這些概念就變得真實起來。而將你作出的所有決策貫穿起來的因素,就是你對風險的感知程度。在過去的十幾年裏,投資專業人士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幫助人們分析他們對風險的忍耐度。證券代理商、投資谘詢家、金融規劃者都觀察到了每個個體行為的不斷變化。當股價上揚時,投資者大膽地向股市裏添加投資;而當市場回落時,他們又將投資調回到固定收入的證券上。一夜之間,投資者會戲劇性地改變他們的投資組合,賣出股票而買入債券或其他固定收入的證券。這種在激進與保守的投資者之間反複折騰的現象,激發了人們對風險容忍度的研究。

  剛開始,投資谘詢家們認為,分析風險容忍度並非什麽難事。通過使用麵試和答卷的方式,他們就可建立一套投資者的風險檔案。但問題是,人的容忍度是基於情感之上的,且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所有上述構成對金錢態度的心理學原理,都可用來測定對風險的反應。當股市大幅下挫時,即使那些在風險檔案中非常“膽大妄為”

  的投資家也變得縮手縮腳起來。而當股價大幅攀升時,不僅是激進的投資者,就連保守的投資者也增添了新股。

  還有另一個起作用的因素,那就是前麵提到過的過度自信問題。在整個社會風氣裏,風險承擔者是備受人們敬仰的。投資者受此影響,趨向於認為自己很能承擔風險,但實際上他們不能。

  掌握你自己的風險承受傾向,還不僅僅是在自控能力與成就動因之間畫一條相關直線那麽簡單。為了解開性格特征與風險承受之間的真正關係之謎,你需要知道你對風險發生環境的看法。也就是說,你認為股市是最終結果取決於運氣的一場遊戲,還是一個偶然的兩難推理局麵,但精確的信息和理性的選擇相結合將會產生理想的結果。

  請看下麵一係列問題。

  A。 你是否能控製你的目標?

  下麵哪句話最好地描述了你的思維?

  (1)a。 從長期角度,人們會得到他們應得的尊重。

  b。 不幸的是人們的價值經常得不到認可,不管他們多麽努力也不行。

  (2)a。 永遠不要相信命運。自己訂出決策目標,然後按具體的目標采取行動。

  b。 我發現要發生的事情注定要發生(3)a。 你今天的結果就是你昨天的行動b。 有時我感覺我對我生活的道路缺乏足夠的控製力。

  下麵的話在多大程度上描述了你的態度?

  (1)對於我無法知道做得好壞的項目我不喜歡參加。我對我做的項目總是製訂規劃,它使我能測量出我朝總體目標邁進的速度。

  (2)我生活的主要目的是從事我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

  B。 你是否重視成就?

  現在,讓我們來考慮一下所有這些性格因素是如何共同發揮作用的。以“外在人”

  為例,他們堅信他們的個人能力能最終影響結果。如果他們相信市場是由機遇推動的,他們會躲避風險。

  下麵哪句話最理想地描述了你的看法?

  (1)a。 在股市上賺很多錢需要的是足夠的運氣。

  b。 具有高度決策技巧的人是在股市上賺大錢的人(2)a。 人們生活中很多不開心的事都部分源於運氣不佳b。 人們生活中的不幸源於他們自身所犯的錯誤(3)a。 沒有得到好運,你休想當一名有效的領導者b。 有能力的人沒有成為領導者是因為他們沒有充分利用機會(4)a。 製訂太長遠的規劃未必明智,因為許多事情最終是由運氣所決定的b。 當我製訂計劃時,我有十分的把握它們能成功。

  C。 是靠運氣還是刻苦?會產生高度風險承擔的傾向。根據我們的研究,展示出高度風險忍耐性的投資者是會製訂目標的人,他相信自己能夠控製環境並最終影響結果。

  他將股市看做偶發性的兩難推理的場所。在此,信息和理性的選擇相結合將產生獲勝的結果。

  §§第7章 深入學習巴菲特的投資思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