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十七章 念念不忘統一大業

  周祖訓早在1951年就參加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曆任民革河南省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顧問和省民革祖國統一委員會副主任,並主持建立了民革漯河市委支部,任主任委員。

他曆來十分注意學習黨和國家關於祖國統一的政策,並認真了解研究台灣當局的變化、台灣社會輿論和美國對台灣政策,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地開展對在海外和台灣的同事、同學、學子和友人的宣傳工作,為祖國統一大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出《告台灣同胞書》後,他歡欣鼓舞,便積極行動起來,首先和在東歐、美國的老同學取得聯係,並通過他們與在台灣的同事、同學和學生通信。在台灣有原信陽師範學校校友百人,常有聚會。在一次聚會上,前信陽師範校長李永剛把周祖訓給他寄的信當眾宣讀。聽完老校長的信,大家都興高采烈,當即拍了一張集體照片,經日本轉寄給周祖訓。當初,凡從國外和台灣地區的來信,無不希望把大陸親人、親友工作地址及情況告訴他們。周祖訓不辭辛勞,在各市、縣統戰部門及對台辦負責同誌的熱情支持和幫助下,使他們與失去聯係三十餘年的親人、摯友取得了通信聯係。

1984年2月22日,鄧小平同誌明確提出“一國兩製”的設想後,周祖訓與在海外和台灣故舊的聯係更加頻繁,書信來往不斷,還經常打電話暢談,交流思想感情,宣傳改革開放和祖國統一的政策及經濟建設的輝煌成就。據統計,他先後給在國外和台灣地區的故交寄信近200封,收到回信163封。隨著改革開放和“一國兩製,和平統一”政策的深入宣傳和貫徹實施,在海外和台灣地區的同胞,紛紛回大陸探親訪友,或投資經商,或講學進行文化交流。周祖訓不論盛夏嚴冬,不顧耄耋高齡,對回大陸的老朋友都熱情接待,通過促膝談心,向他們講解中國共產黨對知識分子的政策,破除台灣地區和海外的敵對勢力的反動宣傳與造謠誣蔑的不良影響,提高他們對祖國的認識,幫助他們解決一些思想問題。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和感情交流,增強了友誼,增加了他們對祖國方針政策的理解。經常與周祖訓通信的寄居在美國的孟昭瓚,在來信中表示對中國共產黨與改革開放前途,極具信心,處處洋溢著熱愛祖國的信念。他在1993年9月20日的來信中寫道:“我們的統一是必然的,自然的!需要時間和耐心!”

周祖訓在通信聯係和接待的友人中,有幾位影響比較大,在此特作簡要介紹。

一是黃祖瑜,河南信陽人,是周祖訓的大學同學,留學英國,任瑞典哥德堡大學教授。1952年至1962年間,他應瑞典教育部聘請,在瑞典各地講演中國文化,包括哲學、宗教、文字學、文學等,約講演2000場次。他在歐洲華人中頗有聲譽,經他發起,1981年正式成立了“歐洲華人學會”,他曾連續兩屆任學會理事長。1984年5月,他在《哥德堡郵報》上,發表一封致瑞典文學院的公開信,建議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中國德高望重的文學大師巴金。此信在瑞典、東南亞和香港等地引起很大反響。黃祖瑜先後給周祖訓來信29封。他曾四次回國省親和講學,周祖訓曾三次與他聚會暢談。二是朱宕潛,江蘇人,周祖訓的大學同學,留學美國獲博士學位,任美國賓州印第安納大學教育係教授兼係主任,同時任美國教育部研究顧問,出版有英文著作《毛澤東無產階級教育》、《中國曆史》等。他給周祖訓來信多達60封。1982年朱曾回國在上海、南京講學,周祖訓專程前往與其會晤交談。三是李永剛,河南太康人,與周祖訓既是大學同學又是信陽師範同事。他1949年赴台後,在大學任音樂教授,著述頗豐。李曾兩次回大陸探親,周祖訓都與其聚首深談。1995年2月13日李在台北逝世,周祖訓寄挽聯以表思念之情。挽聯為:

同事十年,抗戰八載,共患難,弦樂不輟;杏壇春風,桃李芳菲爭燦爛。

闊別卌稔,聚鄭三日,齊翹首,神州一統;道山遽歸,高山流水杳知音。

李永剛之子李歐梵,係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在美籍華人中很活躍,曾兩次以美籍華人訪華團副團長身份回祖國訪問。周祖訓也曾接待過他。此外,周祖訓與台灣文化大學永久教授、畫家田曼詩女士,台灣國民黨少將(文職)、金門縣“縣長”閻修篆等交往都比較密切。

周祖訓不僅自己千方百計做好對海外和台灣故舊的宣傳工作,而且還想方設法動員有海外關係和台灣親友的同仁,努力做好親友的思想工作。在1984年之前,他發現一些同仁在對祖國統一工作上有“四慮”:一慮人微言輕,不能起多大作用;二慮怕說自己有海外關係,因為在過去曆次政治運動中,受到過批判鬥爭或歧視,心有餘悸;三慮和自己聯係的人特別是在台灣的人,因受國民黨的反動宣傳,懷疑自己對他們進行“統戰陰謀”,和自己斷絕友誼關係;四慮同他們談祖國統一問題,擔心他們受到國民黨當局迫害。針對這些思想顧慮,周祖訓於1984年11月27日寫了一篇題為《解除顧慮,努力為祖國統一大業做貢獻》的文章,並在省民革會議上發言介紹自己為祖國統一大業所做工作的方法及體會。他響亮地提出“謀求祖國統一是民族大義,凡屬炎黃子孫愛國誌士,均應理直氣壯地為祖國統一大業貢獻出自己的一切力量”,“一個人聯係人數雖說有限,但把每個人聯係的人匯集起來,就會無窮無盡。涓涓細流,可成江河,最終要匯成祖國統一的浩瀚大海”。民革漯河市委副主任胡文明,黃埔軍校畢業,曾在江西贛州市蔣經國辦的正氣中學擔任軍訓教官。胡文明武藝高強,常與蔣經國、蔣緯國在一起摔跤,彼此結下很深的友誼。建國以後胡文明曾被判15年徒刑。因心有餘悸,胡文明遲遲不敢給蔣緯國寫信聯係。周祖訓反複做他的思想工作,使其終於解除顧慮,給好友蔣緯國寄了信。蔣緯國收到胡文明的信後,於1995年3月30日寫了一封熱情洋溢、情感真摯的複函,表達他思鄉情切、企盼祖國早日統一的情懷。他委托好友、台灣中華航空公司總裁徐衛民把信捎到大陸親手交給胡文明。信中說:“夫全中國之和平統一,乃海峽兩岸有誌之士之共識,也是炎黃子孫一致之願望。願全體中國人加強團結,共同努力,早日完成我中華民族大團圓的使命。”“而此間日益猖狂之‘台獨’運動,也將消弭與絕跡!”“亟盼海峽兩岸關係之發展至有良好結果,一俟情況許可,吾等重逢之期也即來到也。”這充分表達了寶島台灣人民的心聲。

1996年農曆九月初八,是周祖訓先生90華誕。他在海峽兩岸的學生,紛紛建議屆時為其舉行隆重的九十大壽慶典。一貫謙虛謹慎、崇尚節儉的周祖訓,予以婉辭。但他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計,提出屆時舉行漯河市海峽兩岸友好書畫聯展。這一倡導,立刻得到廣大學子和故交的熱烈響應。經過半年緊鑼密鼓的籌備,1996年10月20日,漯河市海峽兩岸友好書畫聯展正式開幕,共展書畫作品230幅,其中台灣地區45幅,加拿大6幅,美國3幅,南京、北京、武漢、沈陽、鄭州、開封等地46幅,漯河本市130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周祖訓的同鄉好友、中國水彩畫之父、國畫大師、油畫巨匠、高徒遍天下的美術教育泰鬥、97歲高齡的李劍晨先生,特作國畫《鶴》參展,為聯展增光添彩。參觀人數達3790餘人。台灣文化大學永久教授、畫家田曼詩女士參觀書畫聯展後留言:“加強兩岸交流,弘揚中華文化藝術,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此語點出了此次聯展的宗旨,也充分表達了海峽兩岸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