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6章 站在懸崖邊上的城市

  三首敘事詩:蘭州人的一段辛酸史

  蘭州陷於吐蕃,而吐蕃當時還處在奴隸製社會的初期,其占領地的民眾一概淪為奴隸,蘭州及蘭州周圍的民眾也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有三首詩是專門寫河湟淪陷區的人民生活狀況的,而作者是中唐最具影響力的兩位大詩人,一個是白居易,一個是元稹。

  現抄錄如下,聊收管中窺豹之效。

  白居易《縛戎人》:

  縛戎人,縛戎人,耳穿麵破驅入秦。

  天子矜憐不忍殺,詔徙東南吳與越。

  黃衣小使錄姓名,領出長安乘遞行。

  身被金創麵多瘠,扶病徒行日一驛。

  朝餐饑渴費杯盤,夜臥腥臊汙床席。

  忽逢江水憶交河,垂手齊聲嗚咽歌。

  其中一虜語諸虜:“爾苦非多我苦多!”

  同伴行人因借問,欲說喉中氣憤憤。

  自雲鄉貫本涼原,大曆年中沒落蕃。

  一落蕃中四十載,遣著皮裘係毛帶。

  唯許正朝服漢儀,斂衣整巾潛淚垂。

  誓心密定歸鄉計,不使蕃中妻子知。

  暗思幸有殘筋骨,更恐年衰歸不得。

  蕃侯嚴兵鳥不飛,脫身冒死奔逃歸。

  晝伏宵行經大漠,雲陰月黑風沙惡。

  驚藏青塚塞草疏,偷渡黃河夜冰薄。

  忽聞漢軍鼙鼓聲,路旁走出再拜迎。

  遊騎不聽能漢語,將軍遂縛作蕃生。

  配向東南卑濕地,定無存恤空防備。

  念此吞聲仰訴天,若為辛苦度殘年。

  涼原鄉井不得見,胡地妻兒虛棄捐。

  沒蕃被囚思漢土,歸漢被劫為蕃虜。

  早知如此悔歸來,兩地寧為一處苦。

  縛戎人,縛戎人,戎人之中我苦多。

  自古此冤應未有,漢心漢語吐蕃身。

  一千多年過去了,我們仍為那個漢心漢語吐蕃身的人深感悲哀。陷入吐蕃四十年,在那裏娶妻生子,可念念不忘的是回隴上老家,好不容易遇上漢軍到來,他卻是一身吐蕃人打扮。當時,唐朝的戰俘大多送往東南沿海一帶安置,他又被當作戰俘處理了。在吐蕃,他是漢人奴隸,在唐朝,他又是吐蕃戰俘。夢中都在回家,回家了,卻家園不再容納他,他隻不過是他祖國的戰俘而已。

  再看白居易的《西涼伎》:

  西涼伎,西涼伎,假麵胡人假獅子。

  刻木為頭絲作尾,金度眼睛銀帖齒。

  奮迅毛衣擺雙耳,如此流沙來萬裏。

  紫髯深目兩胡兒,鼓舞跳梁前致辭。

  道是涼州未陷日,安西都護進來時。

  須臾雲得新消息,安西路絕歸不得。

  泣向獅子涕雙垂,涼州陷落知不知?

  獅子回頭向西望,哀吼一聲觀者悲。

  貞元邊將愛此曲,醉坐笑看看不足。

  娛賓犒士宴盛年,獅子胡兒長在目。

  有一征夫年七十,見弄涼州低麵泣。

  泣罷斂手白將軍,主憂臣辱昔所聞。

  自從天寶兵戈起,犬戎日夜吞西鄙。

  涼州陷來四十年,河隴侵將七千裏。

  平時安西萬裏疆,今日邊防在鳳翔。

  緣邊空屯十萬卒,飽食溫衣閑過日。

  遺民腸斷在涼州,將卒相看無收意。

  天子每思長痛苦,將軍欲說合慚羞。

  奈何仍看西涼伎,取笑資歡無所愧。

  縱無智力未能收,忍取西涼弄成戲!

  好可憐的西涼伎啊,隴右丟了,蘭州失陷了,西去的路絕了,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日暮鄉關何處是,雪擁藍關馬不前啊。想當年,跟著唐軍一路東來,看看長安的繁華,感受一番天朝上國的風度,這兒有錢人多,賺幾兩銀子要紅顏歸根的,誰料想,堂堂天朝也有日暮途窮的時侯。手握重兵的將軍們,隻知美人歌舞,帳中歡宴,倒把恢複河山的事擱在一邊。固然,一落樂籍,吃的就是吹拉彈唱霓裳羽衣這碗飯,可那要看什麽情形,難道真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嗎?寫這句詩的,小女子要說你幾句,你非商女焉知商女的有恨無恨,你們大老爺們,講究的是以天下為家,我們女人可是以家為家呀,而這個家由誰扛著,是你們男人啊。現如今,你們把國鬧沒了,家毀了,回家的路斷了,倒說我們不知亡國之恨,讓我說你什麽是個好呢。現在倒好,路斷了,家丟了,人家是什麽心情,還得強顏歡笑,給你們快樂,陪你們快樂,你們樂了後,總該做點事呀你,朝廷養你們是幹什麽的,朝廷養軍隊是幹什麽的,是為了讓你們披上鎧甲舞刀弄槍找伎人開心的嗎?

  白居易這首詩是嘲諷朝廷苟且偷安無所作為的,可他也不想想,朝廷有這個能力嗎。俗話說得好,有頭發誰裝禿子呀。唐朝已無可奈何地從強國的位置跌下來了,再也鼓不起貞觀開元全盛日那種氣吞山河的雄風了。

  如果說白居易的兩首詩沉痛多於悲憤的話,那麽元稹的詩便倒過來了:悲憤多於沉痛,因悲憤更顯沉痛。詩題仍為《西涼伎》,如下:

  吾聞昔日西涼州,人煙撲地桑柘稠。

  葡萄酒熟恣行樂,紅豔青旗朱粉樓。

  樓下當壚稱卓女,樓頭伴客名莫愁。

  鄉人不識離別苦,更卒多為沉滯遊。

  哥舒開府設高宴,八珍九醞當前頭。

  前頭百戲競撩亂,丸劍跳躑霜雪浮。

  獅子搖光毛彩豎,胡騰醉舞筋骨柔。

  大宛來獻赤汗馬,讚普亦奉翠茸裘。

  一朝燕賊亂中國,河湟沒盡空遺丘。

  開遠門前萬裏堠,今來蹙到行原州。

  去京五百而近何逼,天子縣內半沒為荒陬,

  西涼之道爾阻修。連城邊將但高會,

  每聽此曲能不羞!

  白氏、元氏,都是詩中聖手,也都是反諷名手。白居易以目下將軍與伎人之樂,來道失地之痛和朝廷的無心無肺;而元稹更絕,把當年西涼的盛況如數家珍,說得人夢中都在偷著樂呢,筆鋒一轉,那都是城南舊事了,極度的繁華,徹底的荒寒,前者著墨多多,後者用筆少少,獅子大甩頭,就在那凜然一瞥。

  元、白二人,在唐時,詩名相當,世稱元白,他倆在邊務的事上想到一塊了,他們都是進士出身,都當過高官,元曾任宰相,白領過刑部尚書,可說到底,都是一腔詩人情懷,國衰則邊亂,自古宜然呀。

  更一聲塞雁淒切

  宋朝是個詞的時代,那些絕代詞人們的絕代華章,幾乎要把晦暗落魄的宋朝天空照射得陽光燦爛了。一個不太著名的詞人寫得一首不太著名的詞,這詞與宋朝的命運,與宋時隴上的處境有些暗合。作者叫萬俟雅言,詞牌詞題名為《憶少年·隴首山》。

  詞曰:

  隴雲溶泄,

  隴山峻秀,

  隴泉嗚咽。

  行人暫駐馬,

  已不勝愁絕。

  上隴首,

  凝目天四闊,

  更一聲塞雁淒切。

  征書待寄遠,

  有知心明月。

  是的,隴上已經有三百年看不見中原衣冠,聽不見中原鄉音了。這一次,大軍來了。不是久違的唐軍,唐朝已經風飄雲散多少年了,五代十國一個個都遠去了,大宋已經定鼎多少年了,長安已經不是京城了,現如今的京城還在長安東去千裏的東京呢,而這個東京也非當年的那個東京洛陽,而是黃河邊的那個汴京,也就是開封。無論叫什麽名字,蘭州是離首都、離朝廷越來越遠了啊。中原大軍來一趟多不容易啊,這一別,竟是三百年!

  這中間蘭州倒是經常打仗,先是吐蕃各部落打,黨項興起後,吐蕃與黨項打,北宋的勢力西進後,三方互相打。宋真宗鹹平六年(公元1003年),吐蕃涼州六穀部大首領潘羅支,被西夏奸細殺害,西夏以為此舉可使這一支吐蕃人群龍無首,但他們立即擁立廝鐸督為六穀部首領,聯合龕穀(今榆中小康營)、蘭州、宗哥(今青海樂都)一帶的吐蕃各部,與西夏周旋。這時,宋軍的觸角也伸到了伏羌三都穀(今甘肅甘穀),吐蕃各部便揮軍東進以擋宋兵,結果被宋將曹緯擊敗。但宋軍也未能西進一步。

  蘭州成為熱點地區,西夏要東進,必須拔除蘭州據點,吐蕃守住蘭州,方可保住河湟,宋朝拿下蘭州,方可在西北立足。在三家交鋒中,宋軍明顯處在下風,而西夏風頭正健。宋仁宗時,黨項首領李元昊攻破蘭州吐蕃諸部族帳,沿阿幹河而上,南至馬銜山,築瓦川會城,留兵戍守。過了幾年,又攻占吐蕃康古城(即龕穀),占據了蘭州黃河以南地區,成功切斷了青唐蕃部與宋朝的聯係。宋神宗時,借王安石改革帶來的新氣象,朝廷任用王韶經營洮水流域。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王韶收取臨洮,置熙州,又收複河州,置熙河路。史稱“熙河之役”。宋夏間形成以蘭州馬銜山為界的南北對峙局麵,宋處山南,夏在山北,蘭州城還在夏手中。

  這次戰役規模不甚大,戰果也有限,但這仍然是宋朝對外戰爭中獲得的為數不多的大勝。宋朝積貧積弱,在軍隊建設中又有著許多體製性弊病,但宋朝的軍事壓力卻超過了任何一個統一王朝,北邊有遼(後為金),西邊有西夏,兩者任何一方都足以與宋抗衡,實則其軍力都超過了宋。宋在對兩國的戰爭中屢戰屢敗,北邊,與遼結城下之盟,割讓幽雲十六州,等於把北部大門的鑰匙交給遼人了,每年還要送上大量財物入貢。在西北,與西夏的爭鬥中,更是一敗再敗。延州之戰,宋敗;好水川之戰,宋慘敗,連損幾名大將;定川之戰,宋先小勝後大敗。宋朝屢敗,但天朝上國的麵子還抹不開,每敗都明明在給人家賠款,讓步妥協,還非要說成是:“授”、“策封”和“賜”!從宋真宗開始,在對西夏失去控製後,便“授”李德明為定難軍節度使、西平王,每年“賜”銀萬兩、絹萬匹、錢二萬貫,並重開邊境市場;仁宗朝,夏更強大,宋“冊封”元昊為夏國主,每年“賜”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另在各節日和仁宗、元昊生日時,還要“賜”銀兩萬兩、銀器兩千兩、絹、帛、衣著等兩萬三千匹,茶一萬斤,邊貿如常。

  宋朝“授”一次,西夏前進一步,“冊封”一次,西夏邁上一個新台階,“賜”一次,西夏壯大一次,而宋朝卻日見其蹙。敗得憋屈,敗得讓人痛心疾首。慶州(今慶陽北部三縣)大敗後,大文人蘇舜欽專門寫了首《慶州敗》以抒悲憤。如下:

  “無戰王者師,有備軍之誌。”

  天下承平數十年,此語雖存人所棄。

  今歲西戎背世盟,直隨秋風寇邊城。

  屠殺熟戶燒障堡,十萬馳騁山嶽傾。

  國家防塞今有誰?官為承製乳臭兒。

  酣觴大嚼乃事業,何嚐識會兵之機。

  符移大急搜卒乘,意謂就戮如縛屍。

  未成一軍之出戰,驅逐急使緣。

  馬肥甲重士飽喘,雖有弓箭何所施!

  連顛自欲墮深穀,虜騎笑指聲嘻嘻。

  一麾發伏雁行出,山下奄截成重圍。

  我軍免胄乞死所,承製麵縛交涕涕。

  逡巡下令藝全者,爭獻小技歌且吹。

  其餘劓馘放之去,東走矢液皆淋漓。

  首無耳準若怪獸,不自愧恥猶生歸。

  守者沮氣陷者苦,盡為主將之所為。

  地機不見欲僥勝,羞辱中國堪傷悲。

  王韶、種誼等人在西北打了勝仗,而且生擒吐蕃一部首領鬼章,京城獻俘,宋朝人那個揚眉吐氣呀。宋朝武功不怎麽樣,但卻是大文人輩出的時代,麵對如此空前的、鼓舞人心的勝利,文士們能不一展才學?名氣最大的文人蘇軾寫了《獲鬼章二十韻》,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寫了《劉晦叔許洮河綠石硯》《以團茶、洮州綠石硯贈無咎、文潛》《啟至大寨,聞擒鬼章,捷書上奏,喜而為詩》等,遊師雄寫了《生擒鬼章,慶忻偶成》,張耒則寫了《魯直惠洮河綠石硯冰壺次韻》等等。一戰獲勝,事隔千年,我們仍可感受到當年的舉朝慶祝盛況。

  實話實說,蘇軾之才學文章,千古以來,能與他比的,說純粹沒有,可能會引發爭論,但屈指可數,總是沒問題的。可是,他這首《生擒鬼章二十韻》,寫得實在不怎麽樣。黃庭堅一門心思在寫字作詩,打下了洮州,友人送他幾方洮硯,他也不忘與同好共享,特送張耒一方,張耒雙喜臨門(宋軍得勝,山穀贈硯),自家又是詩壇名手,縱情唱和一首,乃題中應有之義。遊師雄名氣沒有以上三人大,可恢複洮州,他是參與者,且居功至偉。他奉詔赴熙河措置邊事,瞅準機會,派種誼一戰而下洮州。所以,按現在說,他的詩有生活,有切身感受,因而,在這批慶賀詩中,竊以為,獨領風騷。詩曰:

  王師一舉捷於雷,

  頃刻俄間破敵回。

  且喜將門還出將,

  檻車生致鬼章來。

  詩是讚美種誼的,將門出將之語乃寫實之筆,種誼一門幾將,其父種世誼,其兄種左、種諤皆為將。《水滸傳》中說,魯智深為延安小種經略相公帳下提轄官,據考,便是托名種諤。

  宋夏蘭州大鬥法

  宋軍攻取蘭州山南地區,雖蘭州製高點馬銜山還在西夏人手裏,但此山海拔達三千五百多米,且遠離蘭州城區,防守起來並非易事。宋軍奪取山南,既可北上直取蘭州,又可西進河湟,出擊河西,威脅西夏大後方。宋朝舉國歡慶,西夏大驚失色,忙來爭奪熙河。當川堡乃宋軍據守要塞,一方誌在必得,一方死命拒守,兩軍苦鬥經年,夏兵不能獲勝。宋軍挾戰勝之威,由熙河路經製使李憲率軍五萬北上,以部將李浩為先鋒,從熙州出發,避開蘭州正麵,從側麵走捷徑越馬銜山圍康古城,宋兵勢大,夏兵棄城而逃。這是西夏在蘭州黃河東南最重要的據點,屯積了大量軍需物品,盡為宋軍所得。宋軍反客為主,進一步,鞏固一步,再取下一步目標。前麵就是西使新城(今榆中三角城),這是蘭州東南部第一道門戶,守城將領為吐蕃人俞龍琦,他心知不敵,便開門迎降。蘭州東南部隻剩最後一道天然關口女遮穀(即榆中苑川河穀)了,夏兵數萬人蜂擁而來,宋軍已取有利地形,憑險拒守,待夏兵勢沮,再全力猛攻,夏兵不支,向西潰逃。

  九月秋高,李憲率大軍浩浩蕩蕩開進蘭州。

  這是三百年間第一支以勝利者姿態入主蘭州的中原王朝軍隊,也是宋王朝在西邊獲得的最大的一次勝利,標誌著宋王朝恢複了對隴右地區的管轄。李憲大軍一入蘭州,便設立帥府,以李浩知蘭州事,緊鑼密鼓加強城防。隋唐時的蘭州城在黃河南岸約二裏許,即今五泉山一帶。黃河北仍為西夏控製,兩軍隔河對峙,宋軍隨時有遭偷襲威脅。李憲便命部將率先渡河偷襲,夏軍不支,撤離北岸。李憲便命李浩將蘭州舊城向北擴展一裏,迫近河南岸,使渡河攻擊之敵無立足之地,又在蘭州城東西築東關堡、西關堡,互為犄角。

  宋得蘭州,西進可取河西,北上可直抵西夏腹地,西夏人為此臥不安席,決心全力爭取。蘭州對宋夏都太重要了,清代學者胡廣成在所著《西夏書事》中已說得很明白:

  “昔人謂蘭州控河為險,隔閡羌戎。自漢以來,河西雄郡,金城為最,豈非以介居戎夏,攸係隴右安危哉!晉元康後,河隴多事,金城左右,歲無寧宇;隋唐盛時,馳逐河湟,未嚐不以蘭州為要害;廣德以後,州沒吐蕃,而西涼不複為王土;大中間雖嚐收複,亦僅羈縻。宋興,蘭州不入職方,至是,憲始複之,築城以建帥府。後元佑初,夏人求複此地,朝議欲割以畀之。孫路言:‘自通遠至熙州總通一徑,熙之北已接夏境,今自北關辟土百八十裏,瀕大河,城蘭州,然後可以扡藪。若捐以敵,則一道危矣。’穆衍言:‘蘭州棄則熙州危,熙州危則關中震動。唐失河湟,西邊一有震動,驚及京師,今若委蘭州,悔將何及?’遂不果棄,夏人率無以逞。”

  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三月,冰河初開季節,夏兵大舉來爭蘭州,他們先截殺投宋的蕃部首領,斷宋羽翼,然後在黃河渡口攻殺蘭州供奉官孫晞,然蘭州城防已今非昔比,夏兵久攻不下退去。經過一番周密準備,次年二月,西夏兵又來。此時,黃河尚在封凍,宋軍憑借的天險已被天解除。夏兵萬人踏冰過河,直撲城下。他們先攻東西兩關,相繼告破後,合力圍攻主城。李浩閉門堅守,夏兵用強大的衝車攻擊城門,宋軍則用滾木擂石鐵水火箭還擊。兩軍死傷慘重,夏兵仍死戰不退。李浩在敵樓觀察半日,覺得死守挨打不是辦法,應主動出擊,攻防結合,方為上策。他心生一計,叫來鈐轄官王文鬱,密授計策。

  當夜,連日攻城的夏兵正在圍著篝火驅寒休整,準備來日再戰。王文鬱率七百名敢死隊員,手抓繩索,縋城而下,突然一片聲呐喊,城頭鼓角大作,一隊宋兵已殺至眼前,夏兵猝不及備,來不及拿兵器,更顧不上乘馬,回頭便爭先恐後往黃河邊跑。跑得急,跑得猛,人又多,萬腳雜遝聲中,哢嚓一聲巨響,一尺厚的河冰居然被踏裂了,一處裂口,處處響應,夏兵紛紛驚叫落水,凍死,淹死者無數。天明,宋軍站在城頭遠望,河水又封凍,冰麵上,被凍僵的夏兵屍體與河冰連為一體,在慘白的陽光下,令人心寒。

  夏軍本想乘河冰之利,卻吃了河冰的虧,可蘭州城必須拿下。五月天暖,黃河解凍,岸邊楊柳依依,萬裏晴空,一覽無餘,南北兩山夾河相望,宋軍以南山麵河守城,夏軍憑北山麵河紮寨,一場大戰又將開始。夏軍渡河,再圍蘭州,宋軍死戰不退,兩軍相持九日,夏兵敗退。暖陽高照,城下死屍臭氣熏天,宋軍出城打掃戰場,掩埋敵屍,堆積如小山。

  又過了一年,即元豐七年(1084年),春暖花開時節,蘭州建城以來最大規模一次戰爭拉開大幕。夏軍步騎八十萬複圍蘭州。八十萬,當然是號稱,意在壯我誌,喪敵膽,但也足以投鞭斷流。宋軍憑城北望,黃河北岸平坦的台地上,帳篷像雨後的毒蘑菇,一夜之間,密布河灘。旌旗蔽日,天地失色,人喊馬叫,流水嗚咽。宋軍相顧失色,但有前幾戰取勝樹立的信心,宋軍也打起精神,準備惡戰。

  據《西夏書事》載,蘭州城的那場攻防大戰,“矢如雨雹,雲梯革洞,百道並進,十晝夜不能克,軍中糧盡,乃解圍。”“兵既退,城下得敵屍幾十萬。”

  幾十萬,當然也是誇張之語,真有這麽多,屍體摞起來,不知要高出城牆多少。但,死人絕不在少數,夏兵幾番攻戰,幾番受挫,而蘭州城必須拿下來,此番,孤注一擲,不惜任何代價;而宋軍又哪裏不知道蘭州城對自己的重要了,蘭州一失,西北防線必然全線崩潰,有如大河決堤,跑都來不及了。宋朝軍隊以往對遼夏屢戰屢敗,敗在了體製。趙匡胤以軍事將領黃袍加身,最怕的也是別人照貓畫虎,因此防軍人跟防賊一般,國家有事,方才任將招兵,事畢,解除軍權,士卒多為臨時招募而來,缺乏訓練,像蘇舜欽在《慶州敗》中寫的那樣,士卒連馬都不會騎,臨時任將,臨時招兵,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大違中國傳統的以感情凝結軍心的將兵之道。而且,宋朝一代,重文輕武,武將地位甚低,在各朝大臣中,還真挑不出來誰曾出於將而入為相。文人治國,這是現代國家基本的治國理念,這本沒什麽不好,可那是宋朝,宋人的治國理念也忒超前了些,何況其從立國之初,就一直是強鄰壓境,兵連禍結,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也隻剩下割地“賜”款以求和之一途了。

  蘭州這邊,情形不同,李憲、李浩輩,專任軍將多年,軍隊骨幹為多年同一戰壕戰友,互相知根知底,屢次取勝,將信任兵,兵信任將,團結一心,這是克敵製勝之關鍵。僅固守黃河南岸,壓力畢竟太大,尤其是河水冰封後,一次冰裂,那是運氣,不可將運氣當本事使。王文鬱乘夏兵退去時,在河北岸築金城關(今黃河鐵橋北),後複經鍾傳、苗履等加固,金城關便成為蘭州河北最重要的軍事支撐點,夏兵攻蘭州,必須先取金城關,否則,必受腹背夾擊,而金城關依陡山而建,緊鄰河岸,攻取殊為不易。從此後,夏軍也再未敢渡河圍攻蘭州。

  西夏直接取蘭州是不容易了,可蘭州必須得取,蘭州是顆釘子,釘在西夏的要害部位,一日不拔去,一日不舒服。硬拔是拔不下了,夏軍便把攻擊目標放在了蘭州以東地區,意在切斷蘭州與關隴地區的聯係,使其成為孤城。宋哲宗時,夏兵攻東關堡、龕穀寨,宋軍死九百五人,陣地未失。過了兩年,夏兵攻破質孤堡和新築的勝如堡,但均為蘭州外圍據點,蘭州城未曾易手。

  雖如此,蘭州東部、南部有廣大地區可回旋支撐,西部則直接在夏兵視野中。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六月,岷州統製、權知蘭州事高永年,率蘭州、岷州、通遠軍漢蕃聯軍,沿黃河南岸出京玉關(今市西四十五公裏處河湟交匯口),一舉收複通川堡,命部將沈言屯守京玉關。蘭州以西,宋軍有了支撐點。

  人都說,宋徽宗朝有四大權奸,這四個家夥最終導致了北宋的滅亡。現在,奸臣之一童貫來蘭州了。他是太監,如今卻是大宋熙河蘭廓路、秦鳳路兩路經略安撫製置使,統管隴右軍政。按宋時在西北管轄的地盤,說他是西北王,一點都不過分。政和五年(公元1115),童貫命熙河經略使劉法攻打西夏占據的古骨龍城(今永登連城)。這是河湟穀地的樞紐。夏軍數萬人迎戰。此戰,宋軍獲勝,陣斬夏軍三千人。攻占該城後,宋軍進行了大規模擴建,改名為震武軍,又加修了外圍工事,四堡拱衛一城,成為宋在湟水以北最大軍事據點。這等於又給西夏安一枚釘子。三年後,西夏大軍圍攻震武城,鎮守蘭州的劉法迅速馳援,西夏隻好解圍而去。

  第二年,西夏軍攻占統安城(今永登通遠),震武城側翼暴露,劉法趕去救援,卻遭夏兵伏擊身死;夏軍乘勢圍攻震武,遭宋軍強力抵抗,隻得撤圍。劉法算得上北宋末年的名將,可統兵大將卻是童貫。打了勝仗的夏人,也不忘了分析宋的敗因,說是:“其失在恃勝輕出。”不知童貫聽見沒有,聽見也沒用了,北宋大廈將傾,少一個劉法,多一個童貫,在西邊,少一座城池,多一座城池,都挽救不了金人南下、攻破東京、擄走徽欽的結局。

  七年以後,金攻宋正急時,西夏攻蘭州也急,夏兵這次占了便宜,攻破了通川、園子二堡,《西夏書事》說:“力攻五日,大俘二堡人畜而還。”

  北宋滅了,蘭州卻非西夏所有,金人滅了北宋,占了蘭州,與宋隔河對峙達半個世紀之久的西夏,現在又與金人隔河對峙了。而北宋的殘餘勢力還在,等待蘭州的又將是什麽呢。

  金夏蘭州再鬥法

  宋朝不可挽回地要將腐敗進行到底了,駐守蘭州的宋軍無論怎樣英勇善戰,也是無力回天,因為宋朝的天塌了。在滅方臘時,大書畫家宋徽宗似乎有振作之意,罷免了幾個奸臣,方臘滅了,奸臣又回來了,而且比先前更奸。天怒人怨的朝廷應奉造作局又恢複了,花石綱當然也恢複了,全國各地又是變本加厲拉丁派款。

  起變化的還有北方。大宋的死敵大遼的背後興起了金國,金國與遼為敵,打得遼人捉襟見肘,西夏支持遼對付金,宋徽宗和他的奸臣班子蔡京、童貫之流心裏也起了意,要與金聯手夾攻遼,借機收複燕雲十六州,給金許諾,原來給遼的“歲貢”,滅遼後如數給金。金當然高興啦,沒有歲貢也是高興的,平白添個盟友有何不好,滅了眼下的敵人,以後的事再說。遼已是日薄西山了,可宋軍仍不堪一擊,因為統帥是童貫,還有那個隻知吃喝玩樂、字也寫得不錯、蔡京的兒子蔡攸作副帥。這幫根本不懂行軍打仗的爺們,帶著二十萬大軍到了燕京,遼人自行燒營逃跑,他們以為遼人打來,也燒營逃跑,遼人知道是咋回事後,從後追殺,二十萬大軍全線崩潰,將宋神宗、王安石變法以來積攢的家當一戰送盡。

  燕京是金人攻下的,金人自然要責宋違約,好辦,燕京給你,你得掏錢。掏就掏,宋朝給人掏錢早掏慣了,宋每年除向金貢獻原來獻遼的五十萬外,另加一百萬給金,名曰:燕京代租錢。宋得到的是一座空城,金在退走時,財物、人口都帶走了:“城市丘墟,狐狸穴處。”童貫打仗不行,抓狐狸如何?

  童貫抓的狐狸自然是宋徽宗這個傻狐狸了。童貫在“複燕奏”中,將此舉說成是“不世之功”,敗仗都說成是勝仗,現在凱旋班師了,一幫奸臣加官進爵,百官上表慶賀,還立了塊“複燕雲碑”。

  金人滅遼後,掉頭南下,宋徽宗的太平繁華夢徹底醒了,又趕忙罷除花石綱,解散內外製造局,還下了個“罪己詔”,號召各地軍民勤王,承認自己:“多作無益,侈靡成風。利源酤榷已盡,而謀利者尚肆誅求。諸軍衣糧不時,而冗食者坐享富貴。”“追惟己愆,悔之何及。”“望四海勤王之師,宣三邊禦敵之略。”最後,他相當自信地表示相信:“豈無四方忠義之人,來徇國家一日之急。”

  古代聖人說,過而能改,德莫大焉。宋徽宗承認錯誤倒是挺誠懇,他原來什麽都明白,知道他錯在哪了,人說他是昏君,真冤他了。可是,改正錯誤的機會不再有了。金人快速南下,他想不通,拉著蔡攸的手說:“沒想到金人會這樣!”當場氣得昏了過去,救醒後,急忙要紙筆寫了一句話:“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處龍德宮。”

  可是,金人是不許他出家修道的,大軍緊逼,徽宗和六大奸臣狼狽逃竄。國破了,人民也不再害怕誰了,六大奸臣被殺的殺,病死的病死,年已八十多歲的蔡京也在流放途中病死了。可對宋朝又有何補呢,對徽欽父子又有何補呢,隻好讓金人用繩子拴著,帶著他們的三千名後宮佳麗,幾十個金枝玉葉,也許還有一肚子的藝術修養任金人作賤去罷。

  宋朝丟了北半部江山,躲到江南,直把杭州作汴州,又繼續腐敗的事業了。而金人也沒忘記蘭州,因為西邊還有一個強敵:西夏。

  北宋初滅時,金人挾滅遼滅宋兩大國之威,占了蘭州,西夏人不敢輕舉妄動。金人把北宋政權滅了,沒想到陷入了中原地區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又有南宋在那吆喝著要北伐,金朝內部也是你踢我咬,力量分散不少,夏金在蘭州基本保持著相對穩定態勢。直到金宣宗時(公元1213—1223年),西夏發兵攻東關堡,金將庫裏長壽擊退夏兵,並因功升為都統。但第二年冬月,金人內部出了問題,先是蘭州驛人程察遜聚眾叛金降夏,打破龕穀,遣統製董九,招降據守西關堡的都統王狗兒,攻占阿幹縣(今阿幹鎮)。不久,王狗兒反過來又殺董九降金,被金任為都統,命其率兵抵抗程察遜。坐觀其變的西夏,此時,覺得時機成熟,便發兵三千人救援程察遜,占領蘭州。

  夏金蘭州爭奪戰於此拉開大幕。

  過了一年,退出蘭州的王狗兒聯合河州提轄曹記僧會攻蘭州,程察遜力不能支,向西夏求援,夏出兵,雙方互有勝負。正麵對抗不能取勝,夏兵采用輕兵偷襲戰術,打破西關堡,攜勝攻第五將城時,反被金兵擊敗。這年年末,夏軍遠距離襲破渭源堡,切斷了臨洮與外界的聯係,目的在於鞏固蘭州。金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夜遣壯士偷襲夏營,夏軍潰敗。

  如此,你來我往,大打小鬥,幾年不歇。金宣宗興定三年(公元1219年),夏軍又攻龕穀,被金人擊退,再攻質孤堡,複遭敗績。興定五年,西夏又分三路大軍,分攻龕穀、定西、積石等地,金分兵對抗,雙方為各自目的反複爭奪,但有一點卻不約而同:禍害老百姓。夏軍過來夏軍搶掠,金兵過來金兵燒殺,戰後,千裏白地,略無孑遺。這也是所有末世王朝的通病,所謂最後的瘋狂是也。因為,兩年以後,西夏亡於蒙古鐵騎,野無噍類,再過幾年,金同樣亡於蒙古鐵騎。

  程察遜叛金事件,引發金夏在蘭州打打殺殺近二十年,無數平民被殺,無數財物被毀,作戰雙方誰也沒占到什麽便宜,西夏所占地方,除蘭州城外,不過南及阿幹,東到今榆中縣黃河南岸,這樣一條狹長地帶而已。戰場上,雙方你死我活時,又在談判桌上稱斤論兩,終於在金哀宗正大二年(公元1225年)九月,議和成功時,蒙古大軍的鐵蹄也快要踏到雙方的頭上了,議和文件也隻能是一張廢紙,而無數平民的生命也隻好用這張廢紙招魂了。

  孟子說,春秋無義戰,夏金蘭州爭奪戰,也無義可言。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