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洞察人世間一切事物的本質

  智慧是什麽呢?《聖經·舊約》上說:“智慧是追求成功的藝術,是為了獲得所期望的結果而製訂正確計劃的藝術。”智慧“來源於人的心,心是人做出道德和理智解決的所在”。

  就智慧的深刻內涵而言,智慧是宇宙存在的基本原理和規律,如果沒有它,世界和人生就失去了意義,也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在猶太人看來,智慧不僅是理論性的,更是實踐性的,其主要作用是輔助人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盡快達到所期望的結果。

  《聖經·舊約》則說,智慧常常表現為掌握實用的技術和方法,如製作聖衣的技術、紡織的技術、雕刻的技術、設計建造的技術、製造銀器的技術、航海的技術等等。智慧還表現為心智的能力,如“善於唱哀歌的婦女”能使人感動得“眼淚汪汪”;術士和博士能為人解夢指點迷津;君王能“挪移列國的地界”和搶奪異族的財物;軍師能為君王出謀劃策;智慧的人能夠從事文學創作,還能夠對自然萬象廣博了解,等等。

  所羅門是一個極富智慧的人,並非上帝賜予他智慧聰明,而是他天資聰慧,才當上了以色列·猶太王國的國王。所羅門在小時候就顯現出非凡的智慧。

  有一天,一個小村的富翁請鄉親們吃飯。其中有一位農夫,他想晚餐多吃些美味佳肴,所以連中午飯都沒吃。到富翁家裏的時候,農夫的肚子餓極了。最先上來的是兩個煮雞蛋。農夫正餓得難受,幾口就把兩個煮雞蛋吃下去了。可是農夫依然覺得饑餓難忍。於是,他跟鄰座借了一個煮雞蛋,並且商定以後連煮雞蛋的利潤一起歸還。

  過了幾天,借蛋吃的農夫收到了一張賬單,隻見賬單上寫著:

  一年內雞蛋會孵成小雞,小雞會長成母雞。第二年,母雞會生下18隻小雞,第三年,每隻小雞又會分別生下18隻小雞……接著生下去……又會長成母雞……又會下小雞……好好計算一下,一並還我吧。

  農夫立刻表示不能這麽算,可那人還找來證人,催著農夫還債。

  兩人為了辯明是非,隻好去找大衛王,請求他做出公正的判決。大衛王判借出雞蛋的人勝訴。

  農夫感到很冤屈,可又無可奈何。他垂頭喪氣地走出城門,正好碰見因智慧而聞名遐邇的王子所羅門。農夫向所羅門王子哭訴了來龍去脈。所羅門聽罷,微笑著對農夫的耳朵說了些什麽。

  農夫回家後,農夫帶著一鬥煮熟的黃豆下了地。他先翻了地,打成了壟,然後就撒播了熟豆。人們都很奇怪,覺得農夫一定是腦子出了問題。可是,第二天,農夫還在往地裏撒播著煮熟的豆子。

  村上的人聞訊趕來紛紛勸阻他,農夫對勸阻他的人說:“怎麽是白費勁呢?熟雞蛋都能孵出小雞,熟豆怎麽不能發芽呢?”

  農夫的事很快傳到大衛王那裏,大衛王當即叫來那農夫審問。農夫說是所羅門王子的主意。大衛王豁然開朗,就重新給予了公正判決。

  大衛王因此非常喜歡所羅門,指定他為自己的王位繼承人。

  《聖經》中的智者通常稱為“智慧人”或“聰明人”。與內涵豐富的智慧相似,“智者”更是一個指代比較廣泛的概念,其一般是指被用以描述具有某種技藝特長的人,比如為祭司製作聖衣的裁縫、會紡織的婦女、設計會幕的匠人,以及船上的舵手等。如撒列和亞何利亞伯就是這種能工巧匠,他們“有智慧、有聰明、有知識,能做各種的工作”,會用金、銀、銅製造各種器具等。

  猶太人在曠野漂泊時,他們按照摩西的指示製作會幕、約櫃、施恩座、桌子、燈台、香壇、燔祭壇、洗濯盆還有祭司的禮服和聖衣等。《舊約》中列舉了許多智慧的人,如著名銅匠戶蘭、供職官方的謀士亞希多弗、民間“聰明婦人”戶篩等。在猶太民族的曆史上,許多名人都具有智者之稱,如約瑟、摩西、亞倫、基甸、大衛、但以理等,其中所羅門更是他們智慧的集中代表。

  總之,猶太人的智者有治國安邦的君王、效命朝廷的謀士,也有具備某些特殊才能或才幹的人士。這些各行各業充滿智慧的人,他們的智慧都通過處理實際事務的超常能力表現出來,而不是抱殘守缺或紙上談兵,更不是表麵性的哲理思考。當然,在猶太人的智者中,也還包括那些普通的“思辨型”人士,包括國王、官宦、文人以及技工、歌手、村姑、農夫、牧民等,他們最大特點就是勤於思考和總結,並將之作為為人處世的準則,而後再匯編成為智慧箴言。

  智者如何獲得智慧呢?《聖經》上認為,人的智慧關係到人的先天本性和後天實踐、上帝的賦予,以及民族的影響等。

  《聖經》認為,人類先天具有智愚之分,有某種遺傳因素。“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叫母親擔憂”;“愚妄人以行惡為戲耍,明哲人以智慧為喜樂”。

  猶太人特別強調,智慧能從後天經驗中獲得,尤其是接受明哲之人的訓導和開化。《箴言》中說:“人屢次受責罰,仍然硬著頸項,他必頃刻敗壞,無法可治”,這講的就是人應當在實際生活中不斷接受教訓進而增長見識。增長見識的途徑自身體驗固然非常重要,但接受家長和智者的教誨也是不可缺少的。

  關於智慧是上帝的恩賜之說,上帝為何能賜予智慧呢?因為上帝是智慧的源頭,掌握著萬事萬物,具有先知先覺的超能力。上帝往往借助智慧與人溝通,恰如先知借助預言與人溝通。智慧是寫在大自然和人類生活經驗中的上帝之道。上帝在哪裏呢?在沒有上帝時,我們隻有從自然規律和生活經驗中去探索、去總結、去提高,讓我們自己做上帝,讓我們的智慧與上帝比翼同飛!

  唯有智慧可以洞察人世間一切事物的本質。

  ——所羅門《箴言》

  有一年,鄰國派來大臣向所羅門朝貢,使臣獻上了兩個花籃。

  “國王陛下,這兩個花籃一個是鮮花,另一個是人造花。”

  兩個籃子裏的花都那麽漂亮,讓人辨不出哪個是鮮花,哪個是人造花。

  “尊敬的大王,您的智慧四海揚名,我國的百姓無不敬仰。請陛下幫我們辨別一下究竟哪隻籃子裏的是鮮花,哪隻籃子裏的是人造花。我國百姓定會稱頌陛下無窮無盡的智慧。”

  所羅門王明白他是想考驗自己的智慧。

  “來人哪,把那花籃送到花園。”

  過了一會兒,所羅門王領著眾多臣子和鄰國的使臣去花園賞花。

  花園裏的鮮花盛開,姹紫嫣紅、五彩繽紛;花香撲鼻,蜜蜂們嗡嗡地忙著采蜜。

  所羅門王瞥了瞥花園中的兩隻花籃,露出會心的微笑。

  “那頭那個籃子裏的花格外美麗,可引不來蜜蜂。花兒要有蜜,才能引來蜜蜂,引來蜜蜂的才是鮮花呀。”

  所羅門王一眼就辨別出了真花假花。

  簇擁在所羅門王身邊的臣子和鄰國使臣無不歎服:“真是智慧的國王啊!”

  猶太智慧聖火

  所羅門王的智慧就在於他透過現象抓住了事物的本質,通過剖析事物的本質,從根本上認識了事物的本來麵目。

  世間的一切事物都從不輕易以本來麵目示人,他們用偽裝來保護自己,讓自己在荊棘的包圍之中,避免受到傷害。無論事物的外在有多麽的漂亮奪目,或以什麽方式偽裝,其本質是無法改變的。

  任何問題,無論看起來有多麽複雜、多麽棘手,隻要勤於思考,多動腦筋,都是可以找到辦法解決的。事物的表麵現象與本質之間有著必然的聯係,隻要透過現象進行深入剖析,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質,找出關鍵所在,從而解決難題。

  猶太人認為,看問題的關鍵在於抓住問題的本質,而非表麵。把表麵問題處理得再妥帖,再圓滿,而不努力解決實質問題,無異於舍本逐末,丟了西瓜,撿芝麻。對於那些看來最值得嘉許的事物,我們應當使它們赤裸,注意它們的價值,剝去所有提高它們的美麗外表。因為外表是理智的一個奇妙的曲解者,往往當你最相信你是在從事值得你努力的事情時,也就是它最欺騙你的時候。

  許多人總喜歡以衣冠取人,他們觀察事物也是僅僅看事物的表麵現象,而根本不管他人內心的想法和真實的本質。隻有很少的人才會注重本質和根本,而不像平庸的大眾一樣滿足於事物的表層。如果僅僅根據一個人的外表或一件事的外在表現來判斷一個人的好壞或一件事的對錯,那麽,就會非常不準確。如果你隻是看到事物的表麵,那麽你的判斷也就不會準確。而作為智者,其不同於常人之處,就是他們可以撩開層層迷霧發現真相。

  猶太人認為對待任何事物、任何現象,不能僅僅停留於表麵的認識,而應該從本質上去發掘,不要被事物或現象的外在所迷惑。任何事物即使隱而不露,但是還是會通過現象暴露出蛛絲馬跡。猶太諺語:多年不見麵的朋友肯定是有事才找上門來。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緣由的,重要的是運用智慧、積極思考、抓住事情的本質,這樣,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能讓你立於不敗之地。猶太商人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他們無論做何種事情,都要經過長期的觀察,精心的準備,隻要把握了事物的本質,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采取行動。在爾虞我詐的商業社會裏,人們勾心鬥角,騙術層出不窮,要想不上當,少受騙,我們就必須向所羅門王學習,向猶太人學習,運用自己的智慧辨析事物的真假以此保護自己,幫助自己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