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舞蹈

  人為什麽要舞蹈呢?公元2世紀基督教諾斯替教派的讚美歌詞中寫道:“誰不跳舞,誰就不懂得生活。”

  舞蹈的藝術特點

  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凡是借著人體有組織和有規律的動作,通過作者對自然或社會生活的觀察、體驗和分析,然後用精練的形式和技巧,集中地反映了某些形象鮮明的人物和故事,表現個人或者多數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都可以稱為舞蹈。

  由於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以身體動作過程來展示心靈、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所以它兼有時間藝術(如音樂)和空間藝術(如美術)二者之特長。雖然舞蹈的基本屬性屬於表現藝術的門類,但由於它又具有較強的造型性,而且在其發展過程中又緊密地與文學、戲劇結合在一起,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也是再現的藝術。舞蹈的這些綜合性的藝術特點,就使它有了有別於其他藝術的獨特之處。

  藝術起源於勞動。原始人的生產勞動是創造音樂與舞蹈藝術的基礎,勞動的動作是原始舞蹈動作的源泉,人體動作是舞蹈最基本的語言,它們均來自於勞動,所以從根本上說舞蹈藝術是勞動的產兒,是勞動者創造的。

  人為什麽要舞蹈呢?公元2世紀基督教諾斯替教派的讚美歌詞中寫道:“誰不跳舞,誰就不懂得生活。”人是有感情的,人的感情總是通過眼神、麵部表情和身體動作以及語言表現出來的,而舞蹈恰好是身體的語言,是動作的藝術,舞蹈既可以使人們的感情得到寄托,又可以得到充分的表達,並借以與他人得到溝通,所以,人們無論在何時何地,無論喜怒哀樂,都願舞之蹈之,用以宣泄自己的情感。

  正因為舞蹈藝術具有生動感人的特點,所以它成了人們進行自我娛樂和自我教育的最好工具。它可以通過活生生的形象的描繪,幫助人們去認識現實生活和曆史的規律,以它的感染力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質。

  在工作之餘,用舞蹈作為一種有益的文娛活動,可以使人得到健康的娛樂和美的享受,借以提高和激發我們在學習、勞動、工作、生活中的熱情。

  舞蹈的創作之源

  舞蹈是用人體動作和姿態來表現生活的,而文學是用語言文字來描述生活的,這是它們主要的區別。但是,二者在對待生活的認識上又是一致的。

  文學創作是作者對現實生活有了真情實感,通過作家的想象和文筆技巧才能表現出人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舞蹈也是如此。在舞蹈創作上,有時必須通過文學創作的“思路”和豐富的想象,才能從生活基礎上激發情感、創造形象。抓住了這個“思路”,往往就能把握舞蹈表情上動作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剛柔粗細,還有各種各樣的具體表示:同意、否定、疑問、命令、懇求、驚歎、威脅等等,來表達各式各樣的感情。因此,舞蹈家必須經常吸收文學作品中生動豐富的生活內容和嚴密緊湊的結構,從中獲取舞蹈創作上的結構和形象。世界上的很多舞蹈經典名作,是從文學名著改編而來,如著名的芭蕾舞劇《天鵝湖》、《羅密歐與朱麗葉》、《唐·吉訶德》、《巴黎聖母院》等。

  每個舞蹈、舞劇的創作,編導們也總是從寫文學劇本開始,由它為基準再根據音樂伴奏的效果去編去創形體動作。

  反過來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許多難以用語言文字明確表達的思想感情,用人體的動態反而可以簡單明了的表達出來。比如舉手、投足、擠眉弄眼、聳肩、拍掌、握手等動作,在使用恰當時,往往勝過文學語言的效果。特別是那些複雜的眼神和麵部表情,往往表現了微妙的內心變化,在語言文字“難以言表”時,直觀的表情動作卻可以準確、深刻的表達思想感情。它獲得了比文學語言更理想的效果。

  也就是說,好的舞蹈和舞劇,產生於好的文學作品。而且把文學作品變成視覺和聽覺的綜合藝術,彌補文學表現上無法解決的缺陷,突破文學作品中在感情和想象上的文字局限性,從而達到一個新的境地。

  這就是文學與舞蹈這兩個姊妹藝術之間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各有所長又各有局限,相互影響又相互依存的辯證關係。

  與音樂的關係

  舞蹈和音樂有一個共同的特性——擅長抒情而不擅長敘事。其不同點是:音樂是用聲音來抒發感情,而舞蹈是用形體。舞蹈總是離不開音樂,與音樂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這是因為舞蹈藝術的三大要素都與音樂有關。

  自遠古以來,我國就有“樂舞”之稱。

  舞蹈中的音樂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和揭示其主題思想的組成部分。舞蹈表現的情緒變化,是通過音樂的節奏、力度、速度來體現的。舞蹈正是在形體動作與音樂的旋律、節奏、速度、力度的有機結合中塑造鮮明的藝術形象。舞蹈與音樂的水乳交融關係,可以從“迪斯科”的產生中得到印證。實際上,“迪斯科”就是指的音樂,它節奏鮮明、強烈,令人坐立不安,頗有“催舞劑”的作用。根據“迪斯科”音樂即興而舞的現象,廣為流行,風靡歐美。於是,“迪斯科”也就成了舞蹈術語。

  舞蹈藝術的發展史,使我們清楚地看到,音樂與舞蹈如同一對孿生姐妹,從立意到風格,從情調到節奏,從氣氛到意境,都是水乳交融渾然一體,達到高密度的和諧統一,從而使人們的“聽”與“看”互相充實,取得藝術享受的滿足。如肖邦的鋼琴曲為芭蕾舞《仙女們》編織了一個多麽幽遠、飄逸而深沉的意境。根據法國作曲家聖桑的音樂而創作的芭蕾舞《天鵝之死》,音樂與舞蹈結合得天衣無縫,那哀怨委婉的詩情畫意盡蘊其中。這種音樂與舞蹈渾然一體的結合,構成了舞蹈藝術所具有的特殊表現力,也形成了舞蹈藝術是空間與時間兼備的藝術個性。在同一部音樂作品中的音樂與舞蹈,它們所擔負的使命是共同的,都為創造同一藝術形象,抒發同一內心感情,介紹同一特定環境,向著同一目標而統一為一個整體,其統一的程度,勢必將超越音樂與舞蹈兩者自身的範圍。這就是音樂與舞蹈這兩種藝術門類之間惟妙惟肖的關係所在。

  力量,舞蹈者的原動力

  這裏所指的力量是身體或身體某部分用力的能力。

  肌肉收縮或緊張便能產生力量。指揮肌肉收縮或緊張依靠的是人的神經係統,它包括中樞神經係統和外周神經係統。前者是機體的總指揮,後者是傳達員,總司令的命令經傳達員傳到哪兒,哪塊或哪群肌肉就收縮或緊張,從而產生力量。

  決定力量大小的因素很多,它取決於支配肌肉的神經中樞功能;取決於肌肉收縮前的長度,肌肉的長度拉得越長,收縮時表現的肌肉力量就越大;肌肉的生理橫斷麵越大,收縮時產生的力量也越大。另外年齡、性別和力量的關係也是重要因素,正常發育的男性,25歲達到一生中力量的高峰。女性20歲達到頂峰。

  為了提高舞蹈演員的力量水平,必須進行科學的訓練,以期達到“速度力量”、“控製力量”、“彈跳力”的運用自如,還要相應的訓練“柔韌性”、“穩定性”、“協調性”、“靈活性”和“耐力”,提高掌握人體重心的能力,抵抗地心引力的吸引,從而圓滿完成舞蹈中所規定的動作。沒有上述各種肌肉力量的保證,任何高難度的技巧也休想完成。

  力量是人體肌肉抗阻力的一種能力。舞蹈演員要掌握正確的技巧,必須用強大的肌肉力量來克服身體某部分的慣性,因此,訓練中必須加大肌肉的抗阻能力。運動員是采用負重的訓練方法加強肌肉力量。舞蹈演員是利用自己身體某部分的活動以及下肢的用力支撐從而獲得需要的肌肉力量,從而保證舞蹈演員細長的體型。這是訓練方法上與運動員的根本區別。

  力量有了,並不等於達到了要求,“柔韌性”對舞蹈演員有著特殊意義。

  因此,必須訓練舞蹈演員的柔韌性。

  中國舞蹈的獨特風格是:上身靈活多姿,軀幹及下肢能夠“剛、柔、收、放”和諧配合。凡“柔韌性”好的演員,舞姿不僵不板,優美動人。反之,腿抬不高,腰下不去,動作笨拙僵硬,甚至不能完成規定動作,也就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舞蹈演員。

  控製力與耐力

  控製力屬於肌肉靜力性的工作範圍,是指在一定的時間裏,肌肉張力顯著增加,並支配著人體若幹環節使身體保持在某種姿態的能力。

  它的作用是支持工作、固定工作。控製力來自肌肉的拉力和顯著緊張,由於肌肉靜力工作時的血液循環尤其是毛細血管內的血流會多少受到阻礙,使肌肉不能得到充足的養料和氧氣,導致人體容易疲勞,肢體難以持久地保持在一種姿態上,所以要有意識地加強控製力的訓練。

  堅強的控製力不僅能保證舞姿做得幹淨準確優美,保證各種動作平衡和穩定,還可以自如地控製人體重心和正確支配肌肉群。

  協調性和靈活性:正確支配肌肉群協作一致完成某一種舞姿或技巧的現象稱之為協調性。

  靈活性是指能夠迅速改變肢體某些環節的位置和方向的能力;靈活性差的人不能成為舞蹈演員,因為後天的苦練克服不了先天造成的障礙。具備上述條件後,還要每天進行耐力訓練,它包括:(1)全身耐力(2)肌肉耐力(3)心血管耐力(4)呼吸係統耐力。怎樣才能達到要求呢?通過下列正確的訓練方法就可以提高對抗疲勞的能力。

  (1)增強力量素質可以提高肌肉耐力;(2)采用間歇訓練法,增加重複次數和重複的時間,提高每次重複的強度,縮短間歇時間,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改善氧氣和養料的供給,可提高心血管耐力。

  (3)學會正確呼吸,有利於肺部換氣,改善人體的功能,提高呼吸係統的耐力。舞蹈演員必須加強正確的呼吸訓練,養成吸氣快、深,吐氣少而勻的習慣,從而控製氣息,調整氣息,才能避免在舞台上出現呼吸急促和喘不過氣來的現象,影響下組動作的完成。

  舞蹈演員成功的必經之路

  在指定的準確時間內,能夠通過正確地運用人體的肌肉做出繁難複雜的動作以表達某種感情的能力就稱作技巧。

  舞蹈演員的技巧,都是通過刻苦的訓練而練就的高超本領,它基本上有三個過程:(1)泛化過程:從教師講解要領和做動作示範,首先獲得感性知識,此時並未理解它的內在規律。接下來是反複模仿和刻苦練習,這時的動作表現不協調、不正確,許多不應參加活動的肌肉參與了活動。但是,隻要專心領會教師所提的要求,多練多做從中理解動作的內在聯係就會漸漸摸出規律。

  (2)分化過程:在專心的基礎上,經過成功、失敗、再成功、再失敗,才能悟出動作的內在規律性,大腦皮質運動中樞內興奮和抑製過程逐漸明確集中,由泛化進入了分化過程,這時的多餘肌肉群不再參與活動,動作做的比較協調自如了。初步建立了動力定型,但定型不鞏固,錯誤的做法還會出現,這期間要反複練習,不斷加以強化,克服薄弱環節,使動作日趨準確。

  (3)鞏固和自覺化的過程:經過反複刻苦的訓練,使所掌握的每個動作能在大腦皮質層中產生痕跡反應,反應愈深,動作定型也愈鞏固。這時,做出的動作不僅準確、優美,最後達到自覺化過程。所謂自覺化,就是動作反應快,一套複雜的組合動作不需要消耗很大的“神經勞動”,就比較“省力”地做出來了。

  這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

  舞蹈演員能否自發訓練呢?不能。舞蹈演員必須每天在專業教師的監督下進行科學的、循序漸進的訓練。教師根據學員的進度隨時修改教學計劃,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抓住早期訓練的最佳年齡段——大腦協調手腳動作的天性尚未消失的黃金時刻,為學生訓練,而絕不可以自己在家裏“閉門造車”。那樣做非但不出成果,還有可能造成損傷。

  舞蹈演員的衣著

  由於舞蹈專業的性質特殊,演員們在練功、排練時穿的服裝都是經過專門設計,每件衣眼都有著其切實的作用,而不是單純為了好看。

  練功服通常是緊身衣和緊身褲襪,褲襪外麵再加一條質地很薄的圍腰短裙,這是女孩的服裝。男孩一般穿白色圓領短袖汗衫,下身穿黑色的緊身褲襪。

  為了幫助演員在練功時能迅速達到熱身的目的,一開始練功時,都穿上“護腿”,一等肌肉活動開暖和過來,就立即將“護腿”脫掉,以免影響完成動作。

  發式,舞蹈演員也與眾不同。女孩子在練功、排練時,總是把長長的秀發在腦後挽成一個髻。這樣的發型不但使脖子和頭部的線條顯得清晰,在旋轉、跳躍時也不會妨礙動作的完成。一般來說,舞蹈演員前額也不留“劉海”,這也是根據專業需要而形成的發式。

  練功鞋一般是用薄的皮革或帆布製成的,尤其是芭蕾舞演員,練功鞋又分軟鞋和足尖鞋兩種,後一種隻有女演員穿。練功鞋的顏色不限,男孩穿黑、白色,女孩多穿粉色、綠色、紅色等等,但必須很合腳。

  足尖鞋需要緊緊包住腳,有條件的時候要量著每個演員的“腳譜”去做,非常合腳。鞋上的緞帶由演員按自己的習慣去縫,緞帶呈十字交叉繞腳三圈,緞帶的兩頭必須整齊地塞到腳腕處,否則在動作時一旦散開就麻煩了。為了不使緞帶在舞台燈光下閃閃發光,上場前還要給鞋子撲上點粉。

  演出時穿的服裝除了符合劇情要求以外,針對舞蹈的特點,設計師們也是千方百計力求服裝的質地、式樣以不影響舞蹈者的動作為宗旨。比如:舞台上男演員的褲子,一般都不在前方開口,而是像女式褲一樣從旁邊開口,更多的式樣是不開口,在腰上穿以鬆緊帶,這樣就完全避免了大幅度的腿部活動會造成服裝撕、裂口的現象發生。

  無論是男演員或女演員,演出的服裝內必須穿上長褲襪,這是因為演出時大量出汗,褲襪可以吸附汗,而不會由於汗濕使服裝緊貼著皮肉皺皺巴巴妨礙完成動作。

  舞蹈演員演出腰係的腰帶也是鬆鬆的,不能像日常生活中係腰帶一樣緊束腰間,這也是為了更加自如地完成各種動作,否則腰帶係的緊了伸臂及彎腰、轉身動作均受影響,還會撕裂服裝。

  總之,舞蹈演員練功、演出的服裝,都以服從舞蹈專業的需求而設計,不能單純追求舞台上的美。

  欣賞舞蹈的關鍵

  凡是有正常思維能力的人都能欣賞舞蹈,但是在欣賞過程中,由於受文化水平高低、年齡、愛好、職業、興趣以及文化素養的水平所限,定會出現某些差異。要想縮小這種差別就要學會以舞蹈的眼光去欣賞舞蹈,依照舞蹈固有的特性去認識舞蹈、欣賞舞蹈。

  藝術隻有通過欣賞才能體現出它的魅力,才能產生社會作用,否則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美學價值。藝術欣賞是人民群眾文化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種普遍的社會活動。首先是有個使觀眾看懂的問題。隻有在懂得和理解的基礎上,才能產生共鳴,從而進一步去思索、回味。

  多聽多看培養自己的藝術興趣,提高藝術修養才能培養出正確的欣賞能力,提高欣賞水平,一步一步進入舞蹈的藝術宮殿,領略其中的奧秘,獲取舞蹈藝術美的陶冶,得到美的享受。

  任何人對藝術的欣賞都存有相對的局限性,受著自我欣賞意識的製約,這是正常的社會現象。建國初期,不少人初次看芭蕾舞時,認為:“大腿滿台跑,工農兵受不了……”也可以說是少見多怪吧。今天觀眾的欣賞能力相對來說已經提高了許多,經典芭蕾舞劇演出場場爆滿,說明表演和欣賞的距離已在逐漸縮短。

  在人類尚未發明語言或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完善的時候,遠古時代的祖先就以簡單的動作、手勢和麵部表情為媒介傳情達意,以手舞足蹈交流感情,這就是舞蹈的雛形。它伴隨著曆史的進程由低級向高級逐步發展起來,所以說脫離了社會生活也就沒有了舞蹈藝術。

  在遠古時代還沒有發明鼓樂時,祖先便以石擊石打出節奏,或披獸皮,或插羽毛,模擬各種鳥獸動作的生動形象而舞。為了防禦凶猛野獸的侵襲和部落之間的並吞,創造了緊張激烈的戰鬥舞。原始舞蹈顯著的特點就是不加掩飾地直敘生活過程,不是單純的娛樂、遊戲。

  欣賞古代舞蹈首先要弄清各個曆史朝代的背景,它包括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概貌,習俗的衍變,以便排除疑慮,輕鬆自如地欣賞。

  近幾年的舞台上,舞蹈創作者們編演了大批的古代舞蹈讓今天的觀眾一飽眼福。有大型舞劇《絲路花雨》,獨舞《霓裳羽衣舞》、《仿唐采舞》、《編鍾樂舞》等等。這些古代舞蹈的再現,是創作者經過考證曆史文獻、史料、壁畫重新加工編創的。我國的古代舞燦若群星,五彩斑斕,是極為寶貴的藝術財富。欣賞古代舞蹈使我們有機會親臨其境地領略古代藝術瑰寶的風貌,了解祖國5000年的曆史文化,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起到了推動作用。

  我國各民族的民間舞蹈,浩如煙海,絢麗多姿,它來自於民間,有著十分深厚的群眾基礎,千百年來綿延不斷,世代相傳,體現著偉大的中華民族性格特征。

  少數民族的舞蹈有著它形成的曆史淵源和生活依據,如以豪爽見長的藏族民間舞蹈,手擺動時總是與身體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是因為那裏的氣溫變化很大,人們日常生活都離不開皮袍;韻律含蓄的朝鮮族舞,腳長時間慢慢提起,這是因為他們崇拜鶴,舞步是模仿鶴的步伐;剽悍奪人的蒙族舞蹈,因蒙族人愛騎馬,他們的舞步形態與肩膀常常是左右搖動的;傣族人的筒裙緊裹著身體,因此舞步不可能邁大。傣族人十分喜愛孔雀、崇敬孔雀,認為孔雀最美最善良,象征著吉祥、幸福、美好,舞步中模仿孔雀飛跑、漫步、追逐嬉戲;漢族的龍舞發展至今日已成為一種形式完美、具有高度技巧的喜慶代表性舞蹈了,從它行雲流水般的線條裏、上下翻騰的滾動中,我們感受到的是中華民族催人向上的精神所在。

  上述幾例民族舞蹈僅僅是祖國大家庭56個民族的點滴實例,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舉了。總之,民族民間舞蹈是民族精神、民族情趣和民族信仰的自然流露,它寄托著各族人民的理想、願望,象征著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當欣賞民族舞蹈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各民族的曆史、文化、習俗是如何發展衍變的脈絡,就是略以知曉也能消除欣賞中的疑點。

  籠統的說,南方農業民族的舞蹈穩艦含蓄、端莊、抒情。北方遊牧民族的舞蹈矯艦灑脫、明快、豪放。

  舞蹈的種類

  以敘述某一特定事件為前提的情節舞,從更廣泛的角度講,舞蹈小品、動作性較強的某些啞劇表演,都可以歸屬為敘事性舞蹈。

  敘事性舞蹈的藝術構思要求簡練、集中核心事件,有鮮明的人物個性、典型的情節、生動的細節,以及在表達劇情內容時起伏跌宕、有始有終。

  敘事性舞蹈的故事內容一般是宣揚高尚的人際關係,鞭撻醜惡現象,使觀眾在欣賞中得到教益。

  借跳舞達到自我娛樂的目的,就叫自娛性舞蹈。目前流行的自娛性舞蹈很多,“交誼舞”、“迪斯科”可以說是國際上流行的自娛性舞蹈。像少數民族中維吾爾族的“麥西來甫”(意:晚會),彝族的“跳月(樂)”、跳“煙合”、“羅作”,藏族的“鍋莊”、“弦子”,蒙古族的“安代”,傣族的“戛光”,景頗族的“木腦總戈”,苗族的“踩鼓”,土家族的“擺手舞”,漢族的“秧歌”、“腰鼓”、“花燈”等等皆屬自娛性舞蹈。那些群眾自發組織起來的老年健身舞蹈如“舞劍、舞刀”、“健身迪斯科”、“大秧歌”,甚至是“氣功操”,可以稱之為“自娛健身”舞蹈了。

  表演性舞蹈是指專門為人們欣賞而創作的舞台表演節目。它的形式繁多,風格各異,大小皆有,規範嚴格。有:單人舞也稱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民族民間舞、古代舞蹈、戲曲舞蹈、現代舞蹈等等。

  從兩種舞蹈本身所包含的內容表達來看,實際上隻有兩大係統:一是以抒情為主,可以說是“情緒舞”,一是以情節見長,稱作“情節舞”。這種區分不能絕對化。因為一切舞蹈都以抒發人的感情,表達人的喜、怒、哀、樂為其職能,區分的目的主要是對表現內容加以概括,便於欣賞時加深理解。

  有些舞蹈沒有具體的情節,也沒有特定的人物關係,隻是抒發一種情懷或是風土習俗,如同詩歌裏的抒情詩。它是舞蹈家一種感情的流露,有獨舞、雙人舞、三人舞或群舞,這類舞蹈就是情緒舞。

  它的特點是情感集中,或喜悅、或興奮、或自豪、或悲哀。它更接近於原生活,雖然內容單一卻不單薄,如反映抗日戰爭遊擊隊員鬥爭生活的《大刀進行曲》、表現藏族民兵生活的《藏民騎兵隊》、蒙古族的《馬刀舞》等,以豪邁、剛勁而富有民族氣質的舞姿,在刀光劍影的群舞構圖中並沒有顯得單薄而枯燥乏味。編創者們恰恰是在單一中寫出了好文章,嶄露出了藝術上的非凡造詣。

  芭蕾舞藝術魅力永存

  芭蕾二字係法文BalleT的音譯,是歐洲的古典舞。

  它起源於文藝複興時期的意大利,當時貴族們將一種叫做“芭莉”或“芭萊蒂”的舞蹈用於娛樂,這便是芭蕾舞的萌芽。

  1496年法國王儲查理八世去那不勒斯要求王位,一路上他被意大利舞蹈的華美演出驚呆了,於是,他將這種舞蹈帶回國內。在此之前,法國有一種被稱為“假麵舞會”的宮廷舞蹈,類似後來的芭蕾。

  1581年意大利的編導波洛瓦葉創作的《皇後喜劇芭蕾》首演而引起轟動,至此“芭莉”的種子在法國大地上破土而出。

  1661年路易十四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芭蕾舞學校——皇家芭蕾舞學院。

  編導皮埃爾·博尚首次確定了腳的五個基本位置。

  1713年巴黎也成立了歌劇院舞蹈學校,誕生了職業舞蹈家。

  1800年以後,女演員成了舞台上的主角,創造了足尖技巧以及騰空跳躍、旋轉等高難動作,從而產生了一套完整的訓練方法,女演員的服裝改成了小短裙,芭蕾舞劇的浪漫主義時代開始了。

  1877年3月4日,在莫斯科首演了由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作曲的《天鵝湖》。它取材於中世紀的民間童話,表現了人們對自由的追求、對愛情的忠貞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藝術表現上,音樂、舞蹈水乳交融,達到了完美一致的高峰,因而傳至今日盛演不衰,成了芭蕾舞劇的傳世經典之作。從此,芭蕾在俄國進入了最繁榮時期。

  芭蕾在近400年的長期曆史發展過程中,對各國影響很大、流傳極廣,各國的芭蕾舞劇層出不窮,好戲連台,芭蕾早已成為世界各國爭相發展的一種藝術形式了。

  20世紀50年代芭蕾舞由前蘇聯傳入我國,當時的北京舞蹈學校的師生在前蘇聯專家指導下排演了我國舞蹈史上值得紀念的古老芭蕾名劇《無益的謹慎》。該劇有著濃鬱的鄉土氣息,反映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反對封建、爭取婚姻自由,它以醇美的喜劇風格、靈巧多變的嫻熟舞蹈而吸引觀眾。它的演出成功及排演實踐,促使我國民族舞劇迅速發展,如雨後春筍。

  幾十年來,我國的芭蕾舞工作者先後排演創作演出了《巴黎聖母院》、《唐·吉訶德》、《海峽》、《天鵝湖》、《葛蓓莉亞》、《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沂蒙頌》、《草原兒女》、《祝福》、《梁祝》、《阿Q正傳》、《雷雨》、《黛玉之死》、《魂》、《天鵝情》等等,特別是1958年創作演出的《魚美人》,是綜合了中國一些民間傳說,以足尖形式改編的芭蕾舞劇,其中精彩的片段,《獵人與蛇》雙人舞、群舞《珊瑚舞》經常作為獨立的舞蹈作品活躍在舞台上。

  與此同時,我國的舞蹈家還創作了一批反映國外生活題材的舞劇《西班牙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和《阿裏巴巴與四十大盜》等,享有很高的聲譽,中國的芭蕾舞藝術早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我國現有上海舞蹈學校、北京舞蹈學校兩所專門培養芭蕾舞演員的學校,先後培養出了一大批在國際比賽上獲獎、享譽世界的優秀芭蕾舞演員。

  由於芭蕾舞藝術屬於高、精、尖範疇,我國現僅有三個芭蕾舞團,它們是:上海芭蕾舞團、中央芭蕾舞團、沈陽芭蕾舞團。

  群星閃爍的芭蕾明星

  芭蕾舞這門藝術,它也像其他藝術一樣經曆了幾代人的艱苦卓絕的奮鬥才獲得今天的繁榮,從而造就了一大批世界著名的芭蕾明星:瑪麗·塔裏奧尼,意大利人。其父是意大利的芭蕾大師,從小對她進行超強度的訓練,經常使她因精疲力竭而昏暈在地。她是最早穿上足尖鞋而舞的舞蹈家之一。她在其父編導的《仙女》中露麵,頓時轟動了歐洲,成了其他芭蕾女明星模仿的對象,連她梳的發式也風靡一時,被譽為浪漫主義芭蕾皇後。

  安娜·巴芙洛娃,俄國人。開始是作為“俄國芭蕾舞團”的演員引起人們關注,之後她又建立了自己的芭蕾舞團,到各地巡回演出。她把芭蕾藝術帶到了在此之前對芭蕾藝術一無所知的城市和鄉鎮。她最著名的表演是《天鵝之死》。由於她在舞蹈藝術上的特殊才能,她的名字被載入史冊。

  米哈依爾·福金,也是俄國人。他是一位傑出的編舞天才。他與切凱蒂所培養的巴芙洛娃等卓越的演員一起創立了戲劇芭蕾風格。它融會了服裝、布景、戲劇、音樂和舞蹈等多種藝術功能,創作了具有強烈戲劇性的芭蕾作品,如:《天鵝之死》、《火鳥》和《彼得魯什卡》等等,使“俄國芭蕾舞團”一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舞團。

  瓦斯拉夫·尼金斯基,又一個俄國人。他是福金風格最理想的芭蕾舞演員。他那驚人的跳躍,能使人覺得身體停留在半空。在他以前,舞台上還未曾出現過像他那樣偉大的戲劇性的天才舞蹈家,從而征服了觀眾。他不但自身舞藝高超,還有編導才能。由他編導的最著名的《春之祭》在首場演出時觀眾間因看法觀點不同而發生了武鬥,可見此劇是何等深入人心。

  葉裏克·勃魯恩,丹麥學派的偉大舞蹈家,曾是他那一代人中最優秀的舞蹈演員。他的藝術才華使丹麥風格在全世界享有了更高的聲譽。他成為各芭蕾舞團爭相聘請的編導,曾任瑞典和加拿大國家芭蕾舞團的藝術指導。

  魯道夫·努裏耶夫和米哈依·巴列什尼可夫,都是當時俄國著名的芭蕾舞演員,後又客座英國、美國的芭蕾舞劇院,創作編排演出了芭蕾名劇,他們以技術上的盡善盡美而令觀眾傾倒。

  還有兩位最偉大的編導:弗雷德雷克·阿什頓爵士和喬治·巴蘭欽,以及在教學上卓有成效的教師奧古斯塔·布農維爾、恩裏克·切凱蒂和阿格裏賓娜·瓦岡諾娃等等,他們為芭蕾舞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為芭蕾藝術史增添了光輝的一頁。

  我國的芭蕾舞演員近幾年在世界性比賽中屢獲國際大獎,為祖國爭得了榮譽,他們是:楊新華、歐鹿、張丹丹、辛麗、汪齊鳳、王才軍、馮英、唐敏、趙民華、張偉強等等,這些芭蕾藝術王國裏的後起之秀已成為世界關注的芭蕾新星。

  晦澀、抽象的現代舞

  近百年來,現代舞在歐美不斷地繁衍、發展,產生了眾多的流派,如“抽象派”、“印象派”、“先鋒派”(也叫“前衛派”)或“超先鋒派”、“新先鋒派”等等。

  這些流派光怪陸離,不勝枚舉。更多的是陷入了形式主義的泥沼。現代舞也有好的、健康的、美的作品,但在表現手法上都采取的是抽象的手法;主張返璞歸真,但觀眾卻看不懂。

  我國赴美考察的人員曾見過現代舞的表演:一個女演員在台上不停地“轉呀,轉呀”十幾分鍾過去了仍在轉,不停地轉!據說,作者是要達到一個目的——“人的運動是必要的”……還有一個作品:一個演員自始至終的從台左邊走向右邊,又從右邊走向左邊,不停地走呀,走呀,作者說:這是表現她一生坎坷不平的道路。

  上述抽象的表現手法,難以被廣大觀眾接受和理解是無疑的了。

  隨著我國與世界各國文化藝術交流日益頻繁,一些現代派舞蹈被介紹到國內來,現代舞在我國舞台上出現了!1980年全國舞蹈比賽中,就出現了獨舞《希望》,作為一枝花,它豐富了舞蹈苑地。

  《希望》以人體富於表現力的動作、造型和技巧,比較準確的勾畫出了個不甘壓抑、自強不息、竭力奮爭、努力求索的形象。但觀眾反映:內容抽象,實難看懂,無力欣賞。

  現代舞的表現手法及風格與我們民族的欣賞習慣、審美意識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因此也就削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享譽海內外的中國民族舞劇

  舞劇是一種外來的舞蹈文化形式,它以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啞劇手勢、麵部表情、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來集中塑造人物形象,表現思想內容的一種戲劇形式。

  它分為中國舞劇(或民族舞劇)和芭蕾舞劇兩種類型。

  欣賞舞劇首要的一條是從了解劇情開始,凡是根據戲劇、小說改編的舞劇,應先讀一下原著,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對舞劇欣賞極為有利。二是聽取編導對劇情的介紹;三是認真閱讀節目單上的劇情及劇中人物,以了解這部舞劇的曆史背景和內容、主題。在欣賞舞劇時,對劇中的獨舞、雙人舞、群舞等各種舞蹈的段意、擔負的使命也必須理解,因它們不是可有可無,為舞而舞,而是根據劇情的發展而精心設計安排的。它塑造人物形象,傳遞劇情情節,推動劇情發展,貫穿在整個劇中。

  當然,對演員的要求也就特別高,除了深刻理解角色的內涵以外,尤其要具備高超的技巧、逼真的表演及良好的樂感。獨舞、雙人舞是整個舞劇的支柱及精華。

  早在50年代,我國的舞蹈工作者就較係統地學習了前蘇聯舞劇創作的經驗,結合中國廣大觀眾的藝術欣賞習慣和審美情趣及接受能力,創造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中國民族舞劇。

  舞劇《寶蓮燈》是北京舞蹈學校第一屆舞蹈編導班學員李仲林、黃伯壽在前蘇聯專家查普林指導、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少春先生的具體幫助下創作的畢業實習作品。

  《寶蓮燈》又名《劈山救母》,是家喻戶曉的古代神話故事,我國不少戲曲劇種早已將它搬上了戲曲舞台,劇中的主要人物三聖母、沉香、劉彥昌等人物也以不同的行當享譽了戲曲舞台。作為舞劇形式來表現古代神話故事,編導們充分利用了民族民間舞的素材,吸取戲曲表演之精華以及芭蕾舞劇的結構方式,創作出具有濃鬱的中國民族風格的大型舞劇《寶蓮燈》,劇中采用了“假麵舞”、“霸王鞭”、“扇子舞”、“手絹舞”來表現喜慶、歡樂的場麵,用古典舞蹈中的“長紗”、“長綢”塑造三聖母飄然若仙、婷婷玉立的舞蹈形象,用“劍舞”塑造了沉香少年英勇、堅毅倔強的性格。尤其是在第二幕中“斬龍得斧”的一場舞蹈是改編發展民間舞蹈的突出代表。

  霹靂大仙為了考驗沉香把神斧化為一條巨龍,擋住沉香救母的去路。沉香躍入雲端與神龍搏鬥,最後舉劍斬龍,得到了神斧。這段舞蹈借鑒了民間龍燈舞的形式,配以燈光、紗幕、音響等手段,造成了神奇迷幻的色彩,擴展了舞台空間,更加突出了沉香不畏強暴的鬥爭精神。

  《寶蓮燈》的編創成功,再次展現了我國民族民間舞的巨大潛力,也為舞劇民族化積累了豐富的借鑒經驗。

  《寶蓮燈》曾以它獨特的舞劇形式代表祖國出訪了前蘇聯、波蘭、朝鮮等國,進行訪問演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20世紀60年代,日本花柳德兵衛舞蹈團和前蘇聯西伯利亞歌舞劇院曾學演了這部舞劇。1959年由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成了電影。

  另外舞劇《小刀會》、《搶親》、《五朵紅雲》、《蝶戀花》、《戰士的心》等等各種體裁的舞劇,都向人們顯示出了舞蹈藝術表現生活麵有著非常廣闊的天地。因此,它的創作和演出有著不同一般的曆史意義。

  1964年全軍文藝工作者3000餘人,在黨和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在周總理的關懷和參與下,集中文藝界的優勢兵力,由著名詩人、音樂家、舞蹈家、舞台藝術家集體創作、演出了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東方紅》以豪邁磅礴的革命氣勢和雄偉壯闊的圖景,形象地概括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曆程,同時也謳歌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強意誌。這種以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詩歌、戲劇、電影、舞台美術等多種藝術手段,概括地表現一個較長曆史時期的生活和鬥爭的綜合性藝術表演形式,在我國藝術史上是一大突破,是體現音樂舞蹈藝術革命化、民族化、群眾化的一次成功實踐,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曆史教科書的作用。

  絢麗多彩美不勝收

  (1)日本舞蹈。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千古情深”的友好鄰邦,兩國的文化交流可追溯到二千年前。大至古籍佛經、建築繪畫、文字書法、樂舞藝術,小至泥金折扇、端午食俗——吃粽子,無不體現著中日悠久的親緣關係。

  直至今日,日本的民族服裝——和服,還是保留著我國唐代服裝寬袖肥袍的式樣。而在中國卻隻有在影視或舞台上演出傳統節目才能見到,這與日本民族恪守傳統是分不開的。

  日本的傳統舞蹈,由於頭飾及服裝再加上腳穿的木屐所限製,台步流暢平穩、緩慢,輕輕顫動身體造型而舞,細碎的足尖點跳,輕盈的手掌翻轉,或手持精製的雨傘或扇子,整個舞蹈輕俏細膩,優美動人。

  有的舞蹈表現出濃鬱的鄉土氣息,在強勁的三弦伴奏下,邊唱邊舞,就越發使人如臨仙境。

  日本的盂蘭盆節又稱鬼節,舊曆七月十五日是祭祖的節日。這一天,人們在海濱搭上靈棚,供上祖先的牌位,孩子們手提燈籠到海邊召喚已逝的祖輩亡靈從海上歸來。節日期間家家門口堆柴生火慰藉祖靈。入夜,人們便圍繞臨時搭起的望樓起舞。樂手坐在望樓上伴奏,常用的樂器有笛子、三弦、鼓、小鑼等等。各地的盆舞有不同的表演形式和舞步,歌詞內容也不相同。有的以悼念亡靈為主,有的已逐步發展演變成祈禱豐收、驅魔降妖、祝願吉祥。

  盆舞的舞步簡樸,一組步伐12節拍,隨著音樂的節拍圍著望樓反複跳下去,有時也串街跳舞。由於舞步優美簡單,音樂歡快明朗,不僅廣泛流行於日本本土,在國外表演也同樣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成了日本舞蹈的代表作。周總理生前曾被來訪的日本藝術團邀請上舞台,與日本舞蹈家們同台歡跳此舞。

  流傳於日本東北地區的鬼劍舞,是表現武士們在戰場上鼓舞士氣的舞蹈。舞姿生氣勃勃,粗獷雄豪,反映出了日本民族堅強不屈的氣質。舞者敏捷的單腿跳躍,大幅度甩擺頭是它的基本動作。由於跳躍步組合奇巧,甩擺頭多姿多變,再加上不時的怒吼呼叫,充分體現出日本民族的勇武精神所在。

  還有的舞台演出時,舞台正中懸掛著紙紮的人形燈,日本人叫它作“內普地”。每架燈上繪有張飛、趙雲等三國人物肖像。這些生動的畫麵,更加體現出中日兩國的甚密交往。流傳至今的姑娘們頭頂堆髻、插銀簪,以及絲質的寬袖袍服,追根溯源,無一不是受到中國的影響。

  同樣,中國人學跳日本舞也是獨占優勢,無論是膚色、習俗、形體,幾乎是難以分辨,和服一穿,載歌載舞,真假難分。

  (2)菲律賓舞蹈。我國明代航海家費信盛讚菲律賓“幽然三島國,花木茂常青,氣質尤宜樸,衣裳不解紉……”菲律賓素有“花園島”之譽。它四季鮮花盛開,樹木常青,盛產翠竹,給人以幽雅清新的感受。

  竹子造福於菲律賓人民,它們用竹節燒熟米飯,用竹竿搭蓋竹樓,用竹筒汲水,用竹排當船運載,用竹製樂器、製舞蹈道具。

  竹製的樂器有竹豎琴、竹管、竹琴、竹圈鼓、竹笛、鼻笛、“安格鹵等等。以竹子為道具的舞蹈相當廣泛,最聞名的要屬竹竿舞了。它節奏明快,深受菲律賓人民的喜愛。

  仿效長腿鳥的動作而編成的“蒂克林竹竿舞”,舞者機警地跳躍在兩根竹竿之間,竹竿相撞則是象征農民捕鳥時的捕夾聲。把持竹竿的男演員扮作農夫,飾演長腿鳥的女演員穿著傳統的蝴蝶裝。表演到高潮時,隨著竹竿的夾擊頻率加快,女演員的表演難度也就更大,各種迅疾的小跳步,再加上雙臂象征鳥翅的頻頻起落,更加顯示出女演員嫻熟的技藝。

  王室舞蹈“辛基爾扇舞”則風格迥異。舞者人數頗多,有持雙扇的公主、手執巾帕的武士、為公主撐傘的侍女以及眾多手揮彩巾的宮女們。

  舞蹈一開始,由宮女們翩翩起舞,男侍者莊重有禮地扛著飾有彩色花紋的竹竿出場,按井字形和雙杆平行分為兩組置放地上。公主、武士、侍女在井字形竹竿間舞蹈,宮女們則在平行的竹竿間表演。整個舞蹈莊重優雅,節奏越加快,就更加顯示出公主雍容端莊的情態。

  除了上述兩個著名的竹竿舞外,竹子在舞蹈中別具意趣的節目還有:穆斯林地區優美的“帕加萊·帕曼薩克舞”、“驅魔舞”中的“竹火把舞”、“田園農作組舞”中的“竹簸箕舞”等等,都以竹為道具而舞。

  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也有以撞擊竹竿而舞的,是從菲律賓傳入我國的,還是由我國傳入對方就不得而知了。

  就地取材,以竹為道具而舞,它既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給人們帶來歡樂,竹子的功勞不小啊!以翠竹製成的樂器來伴舞,就更增加了竹舞的清韻優美。

  菲律賓的藝術家們就是以竹製樂器和竹舞創造出了竹藝術,從而享譽全世界。

  我國的東方歌舞團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向菲律賓的藝術家們學習演奏竹樂器、跳竹舞,為繁榮文藝舞台添光增彩。

  (3)泰國民間舞蹈。泰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因為境內傣族、老撾族、馬來族、高棉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因此,民族民間舞蹈十分繁榮興旺。它深深紮根於勞動人民之中,不斷得到改進和豐富,生命力極強。

  “南旺舞”是流行全國的民間舞蹈。它起源於泰國東北部地區,經過三十五年的演變,逐漸固定下了它的表演程式和舞步。共分八套動作,每套舞步各有相應音樂及歌曲伴奏。“南旺舞”家喻戶曉,男女老少都會跳。因為舞步簡單易學,樂調悅耳動聽,自娛性強,隻需拍手、擊鼓,圍個圈便可跳起來,深得泰國各族人民的喜愛。舞時男女成雙成對,亦步亦趨。女子以臉部、上身和手臂向男舞伴做情致委婉狀,男子則踏著相同舞步,以手拱護著女子,在其周圍環繞而舞。步伐簡潔輕盈,手勢優美秀逸,流瀉出一股樸素清新的生活氣息。

  “北方舞”、“長甲舞”、“瑪拉舞”、“蠟燭舞”、“布簾舞”是流行於北部清邁府一帶的舞蹈。它屬於泰國北部的宮廷舞蹈。由於與緬甸交界,所以它帶有緬甸舞蹈色調——舞步舒緩,前臂動作較少。

  “長甲舞”,服裝雍容華貴,十指佩戴金光閃閃的長甲,頭上飾滿了金銀飾物,堆髻上還斜插著長長的花鬘。

  “蠟燭舞”,是用兩指夾著蠟燭而舞蹈,身體彎曲蹲伏、手臂屈伸以及有節奏的蹲踏舞步,點燃的蠟燭更增添了表演的難度,既不能讓蠟燭熄滅,又不能在動作時燙傷自己,表現出演員的高超技藝。

  泰國中部地區流行的“豐收舞”,舞者頭戴草笠、手持秧苗,邊歌邊舞,表現了秧農耕耘、播種、收割、打穀時勤勞樂觀的精神風貌,抒發了他們一年的勞作之後喜獲豐收盡情歡舞的歡悅之情。

  “笙”舞是流行在泰國東北部地區的舞蹈,形式自由,沒有規範化的語匯。開始表演時又說又唱又舞,歌詞內容風趣幽默,舞者隨著小鐃鈸的節奏變化而變換動作。在激越的鼓樂聲中舞蹈達到高潮,節奏加快,然後嘎然而止。

  流行於泰國南部的“諾拉”是泰國最古老的舞蹈品種,這類舞蹈舞姿優雅活潑,動作幅度較大。尤其是手臂的動作千姿萬態,美不勝收。

  泰國的民間舞蹈豐富多彩,北部舞蹈流暢優美,中部地區舞蹈明快歡騰,東北部地區的舞蹈熱情奔放,南部地區舞蹈雅麗多姿,這些不同風格的民間舞蹈就像一叢叢盛開的鮮花,風姿搖曳,競吐芳菲。

  (4)印度古典舞蹈。早在2500多年前,著名修道學者婆羅多牟尼就編著了《樂舞論》,全麵敘述印度古典舞的起源、流派、手語、姿勢、表演程式等。印度人大都信仰印度教,印度古典舞蹈與宗教文化、詩歌戲劇、繪畫雕塑有著密切聯係。印度教信奉多神,三大主神是梵天、毗瑟和濕婆。古典舞蹈的主要內容多取材於印度著名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及有關宗教神話,除了兩部史詩以外,民間流行的傳說也常是舞蹈表現的題材。舞蹈的故事內容都表現真理戰勝邪惡。

  印度古典舞最迷人的特色是它對人類各種不同感情的探索,用象征性的規範語匯將其藝術地再現出來。為世人讚譽的印度古典舞蹈家眼睛會說話、嘴唇會運動、睫毛會顫抖、眉毛能彎弓、十指能傳情。

  經過千百年的探索,舞蹈家們創造了一整套豐富細膩的手勢語匯,利用十指千變萬化的造型來表達語意。手語有24個單手勢和28個聯手勢,互相配合放在身體的不同位置,可演繹出上百種手勢,用以表達成千上萬種語意。若將他們組合在一起,便成了一句句有明確含義的話。高明的舞蹈家不僅能用手勢表述兩大史詩故事,而且能用手語交談和表達思想感情,還能表現自然界的節令晨昏、風雨雷電和聲音顏色。

  “拉斯”和手語一樣,是印度古典舞蹈的重要表演手段,是表情和韻味的高度表現。舞蹈家不僅要運用準確的手語和動作,還要運用眼睛、頸項、嘴唇和麵部的表情“拉斯”來烘托。尤其是要突出眼睛的表情韻味。

  手語和“拉斯”的訓練,在印度古典舞中占有極重要的位置。

  印度古典舞蹈分為六大派,各有不同的風格和表演形式,但手勢語匯、表情“拉斯”是大體上一致的。

  印度舞蹈服裝考究,化妝華麗,首飾繁雜,盛妝後的舞蹈家如同仙女般美麗。尤其是雙眉中的朱砂吉祥紅點,再加上鼻翼上閃閃發光的鼻飾、頭上的花環、手鐲、耳環、項鏈、戒指等等,連腳趾上都佩戴上戒指,手背、腳背也戴上亮光閃閃的片狀飾物。手鐲計有二、三十個,就連男士也要戴耳環、佩戴項圈和胸飾,再飾上一、二百個小鈴鐺的腳鈴。真可以說是從頭“武裝”到腳趾頭了。

  當舞蹈家們濃妝豔抹,踏著叮叮響的腳鈴,輕舒雙臂翩翩起舞,隨著那風格獨特悠揚的樂曲和清越的鼓聲,那纖纖十指猶如兩隻穿花彩蝶,怎能不使觀眾眼花繚亂,令人心曠神怡,歎為觀止。

  (5)巴基斯坦舞蹈。巴基斯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生活在這裏的有旁遮普人、巴丹人、信德人、俾路支人,這些能歌善舞的民族,用自己色彩斑斕的舞蹈點綴著巴基斯坦的民間舞苑。它再現了這些民族的生活鬥爭、世態習俗,傾吐出人們胸中的歡樂與痛苦、希望與悲哀。富有特色的巴基斯坦舞蹈不僅在本國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琳琅滿目的世界藝廊,也熠熠生輝。

  巴基斯坦不僅有典雅優美、程式完善的古典舞,也有淳樸感人、土風活現的民間舞。

  起源於公元12世紀的“卡達克”是曆史久遠的印巴次大陸著名的四大舞派之一,它獨特的民族風格和精湛高超的舞藝在世界藝苑中享有盛譽。“卡達”意思是故事。“卡達克”是指講故事的人和詩歌朗誦者。作為民間的一種說唱藝術。為了能生動感人,逐漸加入了手勢,變為一種說、唱、舞的綜合藝術,構成了卡達克舞派的雛形。“卡達克”在發展過程中,汲取伊斯蘭教藝術的滋養,豐富了技巧,錘煉出了程式,進而形成風格獨特、技藝超群、節奏複雜、表演細膩、結構嚴謹的宮廷舞蹈藝術。在早期,這種舞蹈隻在宮廷或貴族或藝術家的集會上表演,老百姓看不到。

  “卡達克”舞蹈伴奏簡練而有特色:一位塔布拉鼓手,一位拉薩朗基琴師,一位吟唱詩章或鼓譜的歌手,再加上舞者的百十個腳鈴,無須借助化妝、服裝、舞台美術、燈光等手段,表演藝術家憑借著樸實的伴奏,就能表演得很精彩,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此外蘆迪舞、朱姆爾舞和克拉泰舞亦為流行的或山區部落的舞蹈,都充滿著激動人心的藝術感染力。巴基斯坦各族人民用血汗智慧澆灌出了鮮豔的舞蹈藝術之花,長盛不衰。

  (6)斯裏蘭卡舞蹈。印度洋上的島國斯裏蘭卡有著“東方珍珠”的美稱。勤勞勇敢智慧的斯裏蘭卡人民不但以采掘寶石珍珠名聞於世,他們創造的燦爛文化也豐富著人類的藝術寶庫。那風格鮮明的舞蹈,特色獨具的鼓樂,無不展現出迷人的魅力。

  走過了自己漫長發展道路的斯裏蘭卡民族舞蹈,柔曼豐富的上肢動作,與幅度多樣的下肢動作緊密配合,構成了形象生動的豐富語匯,從而使舞蹈藝術的表現力得到充分發揮。手、臂、胸、頸、胯等富於彈性和動律感,顯示出這一民族舞蹈的特有韻味。步法、服飾、伴奏也處處體現著民族和地方特點。

  洋溢著強烈鬥爭激情題材的舞蹈,集中體現著斯裏蘭卡人民的尚武精神。不用旋律伴奏的“操練舞”在音樂節奏沉著、疾驟、活潑、碎速的交替變化中成功再現了古時戰士們投擲武器的訓練情景。

  相傳已有數世紀的“筋鬥舞”是斯裏蘭卡的山區舞蹈。它是經曆了長期表演實踐檢驗的優秀節目,以高難度的舞蹈技巧表現出人們勇敢頑強的品格,贏得了觀眾的一片喝彩。

  南部地區的“假麵舞”、“祈禱舞”、“驅鬼消災舞”、“少女舞”等同樣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感染力。“假麵舞”變幻豐富,“祈禱舞”熱烈虔誠,“驅鬼消災舞”有著諷刺意味和喜劇效果。這些蹊徑不同、境界殊異的出色表演,揭示了人類發展史上一個共同的高尚主題。這就是對假惡醜的不屈抗爭和對真善美的真誠憧憬。

  在眾多的斯裏蘭卡舞蹈中,康提舞占有著特殊地位。這種舞蹈在16世紀至19世紀廣為流行。當時的康提城是斯裏蘭卡的文化和宗教中心,康提舞便從這裏蓬勃發展起來。

  康提舞分“岡加裏”和“完那姆”兩大類別。“岡加裏”是敬神佛、祈求賜福的舞蹈;“完那姆”則是模擬動物情狀的舞蹈。“完那姆”為模仿、描寫的意思。經過幾百年來藝術家們的逐步加工提高,“完那姆”已從模擬動物的原始舞步演變成一種高度規範化、可以表現十幾種動物動態的獨特舞藝。其惟妙惟肖的模仿技藝在世界其他國家舞蹈中是罕見的。

  舞蹈家們在表演完成模擬舞段之後,一般還要表演康提舞精彩的傳統技藝,為表演結束劃一個完美的句號。每跳至此時,舞蹈家們往往要使出渾身解數,表演自己的拿手絕招。那活潑的自由舞步,頻繁的舞台調度,身體迅疾的翻騰扭轉,雙肩有韻味的快速抖動,旋風般的筋鬥……一係列高難度的技巧表演,令觀眾讚不絕口。

  (7)突尼斯舞蹈。早在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就進入突尼斯,傳播阿拉伯文化和伊斯蘭教,突尼斯也逐漸衍變成為阿拉伯國家。

  淳樸感人的突尼斯舞蹈,與文明古國埃及和沙特阿拉伯半島的舞蹈同出一源,屬於阿拉伯藝術係統。

  突尼斯舞蹈,大抵可分為兩類:不同地區的傳統舞蹈;反映風俗民情的民間舞蹈。

  傳統舞蹈語匯嚴謹,風味濃鬱。經過了千百年流傳仍不失古樸風貌。如“罐舞”,表現姑娘們去井邊汲水,小夥子們擊鼓尾隨她們的集體歡舞。姑娘們頭披紗巾,身著傳統的寬肥衣服,頭頂蜂腰帶雙耳的瓦罐;小夥子們穿著典型的地中海沿岸的服裝:長褲、馬甲、頭纏巾帕,身背大鼓,邊唱邊圍著姑娘們舞蹈,姑娘們雙臂柔曼地平伸著,為保持頭上瓦罐平衡,胯部做大幅度的橫擺。隨著音樂的節奏變換,胯部動作也多彩多姿:有單一橫擺動,有成雙的橫擺動,有激烈快速的抖動,有抒情平穩的扭動。那平衡穩重的頂罐造型更襯托出胯部動作的靈巧多變。這個舞蹈的服裝、隊形、伴唱和舞蹈結構在數百年的流傳中雖略有改變,但橫擺胯這一基本舞蹈語匯一直完整地流傳至今。

  突尼斯舞蹈的特色主要在擺胯上,它包括橫擺、橫甩、抖甩,強有力度的橫向擺胯是它的基本舞蹈語匯。

  非洲大陸50多個國家的傳統舞蹈、民間舞蹈、風俗舞蹈等,基本動作都是動胯,但各自特色不同。如埃及舞蹈是橫扭、前後動、碎抖,強調的是有韌性的蠕動動作,並不是一概而論的“扭P股”。

  早在1964年,我國的東方歌舞團訪問突尼斯時,就向突尼斯藝術家們學習了“罐舞”,直至今日仍是該團的保留節目。

  觀看突尼斯舞蹈如同遊曆了它的美麗國土:清風搖曳著蔥翠的橄欖樹,碧波親吻著那迷人的海灘,令人神往。

  (8)墨西哥舞蹈。美麗的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的大國之一。生活在那片富饒國土的印第安人曾創造了舉世聞名的瑪雅文化。具有古老文化傳統和混合文化特征的墨西哥舞蹈是世界舞苑中的奇葩。舞蹈中所展示的異國風情充滿著盎然意趣,它的燦爛豐采令世人驚歎不已。

  在高聳的火山腳下,在廣袤的莽原上,到處生長著仙人掌屬巨大植物——龍舌蘭。用它的漿汁釀成的酒叫龍舌蘭酒。在墨西哥人人愛飲此酒。按當地人的傳說,這是神恩賜的禮物。在太陽祭、死亡節、狂歡節的節日聚會上,小夥子們時而舞蹈,時而停下來飲龍舌酒。興味濃時還手提酒罐邊舞邊飲。

  即便醉意矇矓、東倒西歪,腳步也能合著音樂絲毫不亂。源於豪飲狂舞生活的節日舞蹈,常常在踢踏舞步中出現東搖西擺的醉步,使舞蹈流漾出濃鬱的生活氣息,舞蹈造型也愈加風流瀟灑。醉步多為手挽手前進,或一字長蛇蜿蜒而行,有時耷拉著頭,肩並肩向中心翻卷,有時又倒退逆行。醉步中不時出現前踢、後甩、踏地等步伐。動作雖簡單,但身體的俯仰姿態卻紛雜別致。

  死亡節是墨西哥典型的民間節日。這一天都要用象征死亡的東西裝飾起來,商店的櫥窗裏也處處以骷髏、小棺材、顱骨裝飾在商品上。人人都戴上硬紙做的顱骨麵具,遮起笑臉,蜂擁到街頭狂歌歡舞。所有的人善也好、惡也好、被壓迫者也好、統治者也好,全都戴上齜牙咧嘴的硬紙顱骨麵具狂歡。

  用嘲笑死亡來戰勝死亡。他們篤信生命必然戰勝死亡、光明必然戰勝黑暗、正義必然戰勝邪惡。墨西哥人民就是這樣淳樸地表達了他們的人生觀,寄托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憧憬、對真理的求索。

  弗拉萊依腳鈴,是墨西哥印第安人舞蹈時喜歡帶的一種腳鈴。它是由一種類似夾竹桃的植物每年花開花落,果實成熟後,那黃油油、硬邦邦的殼內充滿了質地堅硬的籽實,搖晃起來嘩嘩作響。其聲嘹亮悅耳,入秋後采集,用十幾或上百個硬殼果串製成腳鈴,帶上它舞蹈起來,那響聲與印度舞蹈銅製腳鈴相比各有特色。尤其是集體表演,十幾位演員的腳鈴交織成高亢的聲浪,伴和著悠揚的樂曲能使節日推向激情的高潮。

  哈拉拜舞最出色的特點是姑娘們穿的鮮豔寬肥的大裙子,舞時,腳下打著活潑的點子,姑娘們還雙手舞弄裙衣,宛如朵朵裙花翩然飛舞,整個舞台猶如鮮花盛開的花壇般絢麗,那左右飛旋的單裙花,上下翻卷的雙旋裙花,讓觀眾眼花繚亂,激起由衷的讚歎。

  這種大裙子有50餘尺寬肥,女演員一個人幾乎拿不動。每當穿它時要像鑽口袋一樣,將裙子先放在地上,然後邁進當中,再請別人幫助係在腰上。

  此裙之所以如此沉重,一是因為寬肥碩大,二是因為它用土布製成。這種土布質地鬆軟,但厚重。隻有用它製作裙子才能使裙花在空中飛旋起來。這有點像我國東北秧歌的手絹花,它也是用質地厚重的布縫製而成。手絹隻是一尺見方的布,而一位哈拉拜舞女演員舞花的裙子,折算起來近百尺布,掌握裙花的高難技藝就可想而知了。

  隨著中墨文化藝術的交流不斷深入,豐富多彩的墨西哥舞蹈曾傾倒了中國多少觀眾!舞蹈中的異國風情充滿著盎然意趣,令人耳目一新,墨西哥舞蹈這株世界舞苑的奇葩,將芳菲永存。

  由於篇幅所限,多種風格的墨西哥舞蹈不能一一介紹,僅從上述的幾種風格舞蹈中,我們也能領略到它的魅力了。

  交誼舞與友誼

  交誼舞,也有人俗稱它交際舞。兩種名稱都包含了一種意義——通過跳舞交朋友、增友誼。

  它是世界性的群眾舞蹈活動,追溯其源,大部分來自歐美民間及黑色人種之中。它由民間舞到集體舞再進入舞廳,成為一種社交手段。

  交誼舞在前幾年曾被風靡全世界的迪斯科衝擊而受到了冷落。近幾年,自英、美、法大學裏又興起了跳交誼舞熱。他們對瘋狂的搖擺、狂轟濫炸般刺耳的音樂感到厭倦,認為“華爾茲、狐步、探戈”更加高雅、優美。真正的社交場合是沒有“迪斯科”參與的。

  交誼舞花樣繁多不能一一介紹,在這裏僅講講必要的常識和要領。

  交誼舞的方向是固定的逆時針方向旋轉,男為領舞,女為伴舞,領舞指揮變換花樣,伴舞相隨。

  交誼舞有一定的暗示性語言,如領舞用右手掌壓按伴舞的後背,表示向領舞方向邁進;手掌放鬆表示讓舞伴後退。手掌施力方向向右,則表示要舞伴向右方運動,用指尖在舞伴背上施力,表示方向是向左。總之,領舞的右手是總指揮,左手略微協助。伴舞也不是被動的跳舞不管其他,因伴舞麵向領舞的對麵方向,就成了領舞的後方眼睛。當發現可能碰撞他人時,伴舞要立即用手指尖按壓領舞的上臂或肩膀給予提示,以免碰撞他人。舞會不是球場,不存在合理碰撞一說,與人相撞在高雅的社交場合是極不禮貌和尷尬的事。

  參加交誼舞會在著裝上也十分考究,切勿邋邋遢遢的,使人覺得你不尊重別人。有條件時盡量穿上檔次高但款式嚴肅的禮服,女士也要淡淡化化妝,穿著上以典雅為最好,尤其要避免珠光寶氣,免得使人覺得俗不可耐。

  男士在交誼舞會上要特別注意尊敬女同胞,諸如:進門時要請女士優先;有座位時要讓女士先坐;想跳舞時要用“請您跳舞可以嗎?”這樣的口吻講話;用飲料時也要先為女賓端上然後再自己拿;另外,離去時要主動為女賓搬開椅子,遞上女士所帶的物品,如:大衣啦、拎包啦什麽的……男士要處處顯得彬彬有禮,溫文爾雅。

  還必須提醒一句:請勿大聲喧嘩,談話時應盡量低聲細語。

  朋友們,當你領略了上述的常識以後,你盡可以去大膽地參加交誼舞會了。當你聽著優美動人的樂曲,盡興跳著“華爾茲、探戈”時,友誼必增無疑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