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名著賞析

  荷馬史詩是“希臘人由野蠻時代進入文朗時代的主要遺產”。對後代歐洲史詩和歐洲許多作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伊利亞特》

  〔古希臘〕荷馬

  荷馬是古希臘著名的行吟盲詩人,大概在公元前9到公元前8世紀生活於小亞細亞一帶。關於荷馬的身世和生平,古代曾有過種種神話般的傳說。根據古希臘著名曆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說法,荷馬約生於公元前850年左右。這時正是希臘由氏族製度向奴隸製逐漸轉化的過程,即所謂“英雄時代”。詩人的出生地已不可考,後來希臘的七大城邦都曾自認是荷馬的家鄉。荷馬是個行吟盲歌者,日常挾了七弦琴流浪在熱鬧的市鎮,以歌吟各種英雄故事維持生計。相傳,荷馬把發生在大約公元前12世紀時的特洛伊戰爭的種種傳說,初步編定成型。這就是著名的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合稱為《荷馬史詩》。荷馬史詩是“希臘人由野蠻時代進入文朗時代的主要遺產”。對後代歐洲史詩和歐洲許多作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伊利亞特》全詩共24卷,15693行,約30萬字,因取材於特洛伊(又稱伊裏翁)戰爭而得名。這部英雄史詩以一定的曆史事實為根據,結合了大量神話傳說,著重歌頌了希臘民族領袖的英雄品質,歌頌他們在戰爭中的勇敢和機智,以及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的精神。傳說中的特洛伊戰爭一共進行了十年,《伊利亞特》集中描述了戰爭最後一年裏51天的事情。史詩描寫希臘聯軍勇將阿喀琉斯因一個女俘與主帥阿伽門農發生爭執而拒絕出戰。特洛伊人乘機進攻,將希臘聯軍逼到海邊,情況十分危急。這時,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羅斯挺身而出,攻到特洛伊城下,但被特洛伊人的主將赫克托耳刺死。為替好友報仇,阿喀琉斯重新與主帥和好,再度出戰,殺死了赫克托耳。後來希臘聯軍巧施木馬計終於攻破了特洛伊城。

  這部史詩廣泛地反映了荷馬時代的希臘社會生活。它反映了希臘由氏族社會開始向奴隸社會過渡的社會現實;反映了當時生產情況、社會風俗人情、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麵,展開了一幅廣闊的社會畫卷。史詩也充分反映了古代部落戰爭的宏偉、戰爭的掠奪性質等等。故事裏的英雄們都熱衷於戰爭,他們把參與戰爭,掠奪財富視為榮譽。阿喀琉斯寧願為獲得榮譽而夭折,也不願長壽而無所作為。赫克托耳為了保衛自己的人民視死如歸,以及其他諸將都有這種軍事的榮譽感,這些在作品中都作了充分而細致的表現,體現了古希臘民族的精神風貌。

  《伊利亞特》采用截取支幹,反映全貌的表現手法,使得全詩的結構十分巧妙,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人物描寫極富個性化,戰爭場麵蔚為壯觀,語言樸實流暢,在藝術上取得很大的成就,被認為是歐洲文學史上的第一部傑作。

  《源氏物語》

  〔日本〕紫式部

  《源氏物語》成書於11世紀初,是日本古代描寫貴族生活的“王朝物語”文學中最傑出的作品,並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早出現的長篇散文體小說。

  作者紫式部(生卒不詳)生於中等貴族家庭,曾祖父及祖父均是有名的歌人,父親騰原為時是漢詩文的能手。由於才華出眾,她受到了當時攝政藤原道長的賞識,受聘到宮中擔任女官,一直受到宮中周圍人的尊敬。大約在1013年她辭去了女官,次年病歿,死時大概是37歲。按當時習俗,一般女官均以其父兄的官職來代稱,他父親曾做過式部丞,又由於她是《源氏物語》的作者,而書中主人公源氏的正妻、貴族的“理想女性”則是紫夫人,因而她也就被稱為紫式部。

  《源氏物語》卷帙浩繁、場麵複雜,以主人公源氏的一生為主線,全書的時間跨度前後長達七十餘年,登場人物有名有姓的就有四百餘人,稱得上是一部色彩絢爛的平安時期貴族生活的百科全書。它精確地描述了當時貴族們的生活以及宮廷內部的風俗、儀禮、習尚,從而構成了一部生動的貴族生活史。作者從後宮女官的角度來觀察當時騰原式與天皇家族的關係,為讀者了解平安攝關政治的內幕及在這種製度下貴族的腐朽墮落方麵提供了形象生動的真實細節,並且對整個貴族時代的趨勢也做了創造性的揭示。

  在刻畫人物方麵,《源氏物語》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除了主人公光源氏以外,作者還塑造了源氏青年時代結識的眾多婦女的形象。如六條妃子、藤壺妃、三公主等等,而對在作品中被認為是“理想女性”的紫夫人,作者更是幾乎把她描繪成完人,傾注了全部的心血與理想。作者作為貴族階級當中的一員,耳聞目睹本階級婦女的不幸遭遇,以現實主義的手法,真實地描寫了這些婦女的命運,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對於主人公源氏,作者把這個人物理想化,寫他的華貴、寫他的才藝、寫他多情的性格、寫他對婦女的溫柔體貼,而源氏動輒流淚的“歡樂極兮哀情多”的性格特征,正好集中反映了平安時代貴族階級沒落的大趨勢。

  在寫法上,《源氏物語》竭力展現那種情意纏綿的宮廷情趣。作者對周圍事物有著極其敏銳的感覺。在作品當中,大量插入和歌,引用許多古歌及漢詩增添抒情氣氛,在描寫男女的歡會或生離死別時,還有意識地把四季的景物和時序的變遷嵌進作品中,襯托人物的思緒起伏。這種描寫手法和語言使用上的抒情氣質,對日本後世文學的美學觀念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千零一夜》

  阿拉伯民間傳說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是中世紀中近東各國、阿拉伯地區廣大市井說唱藝人和文人學士經曆了幾百年的漫長歲月,共同加工、提煉、編纂而成的一部民間故事集。其的故事來源,主要有三個部分:一是古波斯文的《一千個故事》,二是伊拉克阿拔都王朝的故事即巴格達的故事,三是埃及麥馬立克王朝的故事,一直到16世紀,這本故事集才基本定型。

  《一千零一夜》以它廣闊的題材、灑脫多變的藝術手法,生動地描繪了一幅中世紀阿拉伯帝國的社會生活畫麵。它色彩斑斕,形象逼真,充滿了生活氣息,從各個不同角度反映了各個階層人民的喜怒哀樂、生活方式和社會狀況。反映勞苦大眾對於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現他們的愛憎分明和淳樸善良。

  並且,揭露統治階級貪婪醜惡的本性始終占著《一千零一夜》思想傾向的主導地位。

  浪漫主義的表現方式、豐富多彩的幻想和近乎荒誕的誇張是《一千零一夜》最明顯的藝術特色,如《神燈記》中的神燈和魔戒指,《烏木馬的故事》中的飛馬,《辛伯達航海旅行的故事》中的神鷹蛋和磁石山等等,無一不具有濃鬱的浪漫色彩和非凡的想象力,展現出一個海闊天空的寬廣世界,任人馳騁遨遊。在結構故事的方式上,《一千零一夜》則突出地反映出民間口頭文學的特點,故事套故事,把題材相近的故事組合在一起,造成“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藝術效果。在行文上,這本故事集中敘事寫景方麵以通俗的口語為主,而又輔以故事人物的吟歌和吟詩來進一步突出主題思想。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學史上最優秀的一部大型民間故事集,它題材廣泛,內容充實,刻畫生動,被高爾基譽為民間口頭創作中“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而在創造方法,它也為民間故事的創造樹立了典範。

  《一千零一夜》對西方各國的文學、音樂、戲劇、繪畫等都曾發生過較大的影響。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談》、法國拉辛的詩劇《智者納旦》、西班牙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等名著,在取材和寫作風格上都或多或少、直接間接地受到過《一千零一夜》的影響。

  《神曲》

  〔意〕但丁

  但釘阿利吉耶果(1265~1321)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一個沒落的小貴族家庭。早年但丁好學深思,掌握了中古文化領域裏的廣博知識,這給他後來的創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他曾參加政治活動,1300年當選為佛羅倫薩市的行政長官。他堅決反對教皇幹涉佛羅倫薩內政,於1303年被放逐,至死沒有重返故鄉。但丁早年的文學創造主要是愛情詩集《新生》。這部詩集把婦女高度理想化,他所愛的女子貝雅特裏齊被寫成一個從天國下凡顯示奇跡的天使,這些思想在他偉大的傑作《神曲》裏也得到體現。

  《神曲》的寫作開始於但丁放逐初年(大約在1307年),一直到他逝世前不久才完成。共一萬四千多行,全詩用三韻句寫成。《神曲》的故事采用中古夢幻文學的形式。詩裏敘述但丁在林中迷路後走出森林,忽然被三隻野獸(豹、獅、狼)擋住去路。正危急時,羅馬詩人維吉爾出現,他受貝雅特裏齊的囑托來救但丁,引導他遊曆了地獄和煉獄,接著貝雅特裏齊又引導他去遊天國。遊曆的過程構成《地獄》、《煉獄》和《天國》三部曲。每部有三十三歌,連同作為全書序幕的第一歌共一百歌。和許多中古文學作品一樣,全書的情節充滿了寓意,在解釋上引起很多爭論,可是但丁在作品中所要貫徹的主題思想卻相當明確:在新舊交替的時代,個人和人類怎樣從迷惘和錯誤中經過苦難和考驗,到達真理和至善的境地。維吉爾象征理性和哲學,他引導但丁遊曆地獄和煉獄,標誌著個人和人類在哲學的指導下,憑借理性認識罪惡和錯誤,從而悔過自新的過程。貝雅特裏齊象征信仰和神學,她接替維吉爾作向導,引導但丁遊曆天國,標誌著個人和人類通過信仰的途徑、神學的啟發,認識最高真理和達到至善的過程,這種境界,依靠理性和哲學是無法達到的。

  圍繞這個中心思想,但丁的《神曲》廣泛地反映了現實,給中古文化作了藝術性的總結,同時也放射出文藝複興時代思想的曙光。恩格斯由此稱但丁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但丁幻遊地獄、煉獄和天國時,遇到曆史上和死去已久的一些著名人物。他和各種正麵與反麵人物的交談,廣泛地接觸到當時政治和社會的狀況以及中古文化領域的成就,帶有鮮明的政治傾向和濃厚的百科全書色彩。《神曲》中塑造的人物,性格鮮明,形成一座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畫廊,深切地寄予了作者的褒貶,表達了作者的思想。

  《神曲》是用意大利語撰寫的,這對於解決意大利文學用語問題和促進意大利民族語言統一起過很大的作用,因此但丁成了意大利第一個民族詩人。

  《十日談》

  〔意〕薄伽丘

  薄伽丘於1313的出生於巴黎,是一個私生子,父親是佛羅倫薩一個從事金融業的商人,母親是法國人,生下他後不久就死去。父親把孩子帶回佛羅倫薩,薄伽丘在嚴父和後母的家庭裏度過了寂寞的童年。薄伽丘在商人和市民的圈子裏麵長大,這和他日後在作品中鮮明地表達新興市民階層的感情有著很大的關係。薄伽丘第一個比較成熟作品是長篇小說《菲洛哥羅》(1336)這是歐洲文學中第一部具有相當規模的小說。他的早期創作大多取材於古代傳說,但開辟了意大利散文和小說創作的道路,也為他日後創作《十日談》做出了準備。1348年,意大利爆發可怕的鼠疫,蔓延到佛羅倫薩,大半居民死於這場災難,就在這時,薄伽丘開始創作《十日談》。

  《十日談》包括100篇故事,其來源非常廣泛,分別取材於法國中世紀的寓言和傳說,東方的民間故事,宮廷裏的傳聞,以至街頭巷尾閑談,和當時發生在佛羅倫斯等地的真人真事。意大利近代著名文藝評論家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談》和但丁的《神曲》並列,稱之為“人曲”。人間百態、形形色色的人物,都進入了作者的創作視野:一百個故事塑造了國王、貴族、後妃、閨秀、梳羊毛女工、高利貸者、販夫走卒等等不同身份、各自具有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從中世紀以來,歐洲文學第一次用現實主義的筆法,在作品中反映了這樣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麵。

  更為可貴的是薄伽丘的人道主義精神,他總是關心人的命運——人們怎樣擺脫封建教會的精神枷鎖而掌握自己的命運。《十日談》旗幟鮮明地揭露披著神聖外衣的天主教神父的虛偽麵目和醜惡勾當,提倡“人性”,反對“神性”,提供“人道”,反對“神道”,提倡“個性解放”,反對“宗教桎梏”;要求現實生活中幸福,不要教會的禁欲主義和幻想中的天國的“幸福”,迸發出絢爛的人文主義光輝。不容懷疑地統治了西歐近一千年的天主教會的權威,第一次在文藝領域內遭受到嚴重的挑戰,歐洲文藝複興運動正是以《十日談》嘹亮的號角聲揭開了序幕的。

  《十日談》一問世就受到普遍的歡迎,被譯成西歐各國文字,對16、17世紀西歐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影響。英國喬叟的名著《坎特伯雷故事集》在全書的藝術構思上直接受到《十日談》的啟發。莎士比亞、莫裏哀、拉辛、濟慈等人都曾經從《十日談》裏取得了他們作品的題材。

  《羅密歐與朱麗葉》

  〔英〕莎士比亞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一般被認為於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阿馮河畔的斯特拉特福德鎮上一個曾經一度亨通發達的市民家中,年青時候當過劇場雜差、演員、編劇等。到1592年,莎士比亞已在倫敦戲劇界站穩腳跟,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此後莎士比亞平均一年兩個劇作的創作和他所在那個劇團著名演員的表演使他在倫敦各劇團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1611年,莎士比亞以一個成功的演員和劇團合資人的身份退出舞台,於1616年病逝於家鄉斯特拉特福德鎮。

  莎士比亞一生共寫有三十七個劇本,文藝評論界一般都把莎士比亞的戲劇創作分為四個時期:早期(1590~1592)以《亨利六世》上、中、下篇和《理查三世》等曆史劇為主;二期(1593~1600)以《錯誤的喜劇》、《馴悍記》、《仲夏夜之夢》、《無事生非》等喜劇為主;三期(1601~1606)以《哈姆雷特》、《奧瑟羅》、《李爾王》、《麥克白》等悲劇為主;晚期(1607~1602)以《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風雨》等傳奇劇為主。

  莎士比亞生活於英國商業資本主義興盛的伊麗莎白時代,這一時代英國的科學、哲學、文學特別是戲劇有了巨大的發展,形成了英國的文藝複興。莎士比亞的戲劇以人文主義觀點,反映了英國封建製度的解體,刻畫了以新興資產階級為主的多種人物形象。莎士比亞的劇作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生動、語言精煉而富於表現力,對歐洲的文學、戲劇發展有重大影響。

  《羅密歐與朱麗葉》寫作並上演於1595年,它描寫一對意大利青年男女羅密歐與朱麗葉不顧世俗的偏見、家庭的世仇,以及宗教禁忌等一切障礙和險阻,熾烈相愛,至死不渝的故事。這一以族仇為背景的老式愛情悲劇給人印象最深、最能震撼人心的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如火如荼的愛情。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這一愛情帶有青年愛情的一切特點:一見鍾情、狂熱的獻身和追求、沉溺與放縱、極端的至死不渝的專一和排他……這兩個相愛的青年似乎不知道他們身外還有別的世界;他們不僅不考慮他人之事,連自己的事也全部交給勞倫斯長老代為安排,他們自己則一味縱情地享受對方的眷愛。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迅如閃電,猛如風暴,像流星轉瞬即逝,像曇花乍綻又凋,但卻凝聚著巨大的生命力,放射出燦爛的光彩,呈現出驚世駭俗的美姿。《羅密歐與朱麗葉》捕捉的正是人類愛情的巨大能量和無限生命力高度凝聚的一霎那,整個戲劇就是一首真正的愛情頌詩。

  《羅密歐與朱麗葉》被公認為世界文學史上愛情悲劇的典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不脛而走,傳遍了世界。羅密歐與朱麗葉已經成為矢誌不移的愛情的代名詞。

  《哈姆雷特》

  〔英〕莎士比亞

  《哈姆雷特》寫於1601年,是莎士比亞最主要的悲劇作品之一。哈姆雷特的故事,最早見於12世紀一部丹麥史,16世紀末英國作家曾把它編成戲劇,一般認為莎士比亞的作品就是根據這些已失傳的悲劇改編的。

  《哈姆雷特》描述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為父複仇,與殺父仇人克勞狄斯同歸於盡的故事,刻畫了哈姆雷特這一悲劇的形象。哈姆雷特是一個典型的人文主義者。同時作者也在這形象裏注入了自己的理想。哈姆雷特性格的主要特點是敏感,易於衝動,喜歡思考。在他和黑暗現實的接觸和鬥爭的過程中,他的性格也隨著發展。在他心目中,老哈姆雷特是人類最完美的代表,他的父母之間的關係是人類最和諧的關係。父死母嫁的現實使他的理想初次遭到幻滅。由於不理解理想何以會幻滅,他就變得十分憂鬱。自己的悲痛和國王的懷疑又使他一半真瘋、一半裝瘋,對於複仇,他一再延宕,顧慮重重。最後他隻能憑一時的衝動,抱著宿命論的觀點行動起來,任憑命運女神把他“當一管簫”,吹出他願吹的調子。這種行動帶有極大的偶然性,哈姆雷特臨死自知任務並未完成,要求同學霍拉旭活下去,把他的事跡告訴後人。

  哈姆雷特的性格和性格的變化以及悲劇的結局最深刻地反映了人文主義的思想的曆史進步性和弱點。哈姆雷特的理想固然高尚,但他的理想是抽象的,在冷酷的充滿罪惡的社會麵前沒有絲毫力量。哈姆雷特強調思想的力量,因而思考多於行動。他的理想是他唯一的精神支柱,他不願也不能放棄,因而造成了不可解決的內心矛盾和悲劇結局。這一形象對歐洲思想史有著巨大的參照作用。

  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一劇中充分顯示了他的藝術天才。悲劇的衝突從一開始就極為尖銳,隨著劇情的展開,雙方的鬥爭一步緊逼一步,直至終局,情節非常豐富。背景同劇情相配合,具有特色。禦前會議,幕後密謀,大臣的家庭關係、葬禮、比劍,特別是民間劇團到宮廷演出,都有強烈的時代和民族特點。劇本的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有血有肉。除了哈姆雷特以外,國王克勞狄斯,王後,奧菲利婭、霍拉旭等一係列形象也以其鮮明的個性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莎士比亞的戲劇語言更是動人心弦,在刻畫哈姆雷特時,他多次運用獨白,有時用詩體,有時用散文,語言有時急促,有時隱晦、有時粗俚,有效地烘托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內心矛盾和感情變化。

  《堂吉訶德》

  〔西班牙〕塞萬提斯

  米蓋爾·德·塞萬提斯·薩阿維德拉(1547~1616)是歐洲文藝複興時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生於西班牙中部一個沒落貴族家庭,父親是醫生。

  1569年他到意大利,後參加西班牙駐意軍隊。在對土耳其的海戰中他帶病上陣,負了重傷,左手殘廢。1575年回國途中,他又被土耳其海盜擄去,在阿爾及利亞服苦役五年,1580年被親友贖回,他以一個英雄的身份回國。但他後半生卻貧困潦倒,曾任軍需官、稅吏,接觸到農村生活;他曾一度因不能上繳公款而入獄。塞萬提斯采用當時流行的各種體裁進行創作,他寫抒情詩、諷刺詩、田園傳奇、騎士傳奇,劇本和小說。重要的作品有長篇小說《堂吉訶德》、短篇小說集《訓誡小說》,以及悲劇《奴曼西亞》等。

  《堂吉訶德》是塞萬提斯的代表作。小說全名為《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台·拉·曼卻》,共分兩部。第一部出版於1605年,立刻受到讀者歡迎,出現了大量偽造的續篇。塞萬提斯為了抵製偽作的惡劣影響,立即寫完第二部,1615年出版。當時西班牙文壇上充斥了宣揚騎士榮譽和驕傲的情節離奇的騎士傳奇。塞萬提斯痛恨這種文學,在全書的自序中,他公開宣布他要“攻擊騎士小說”,“把騎士小說的那一套掃除幹淨”。

  《堂吉訶德》著意模擬騎士傳奇的寫法用誇張和漫畫的方式描述堂吉訶德和他的侍從桑丘·潘沙的“遊俠史”,揭露了騎士傳奇的荒唐和危害,盡情嘲笑了騎士理想和騎士製度。作者通過堂吉訶德的遊俠經曆,深刻反映了16世紀至17世紀初西班牙廣闊的社會現實。小說中出現了將近七百個屬於各階層的人物,接觸到西班牙政治、經濟、道德、文化和風俗等方方麵麵,充分揭示了這個威震世界的西班牙王國必然衰落的趨勢。

  《堂吉訶德》標誌著歐洲長篇小說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作者塑造了堂吉訶德和桑丘這兩個歐洲文學中的著名形象。堂吉訶德是一個矛盾複雜的人物,他按騎士傳奇行事,瘋瘋癲癲、滑稽可笑,但他的荒唐行為往往出於善良的動機。他具有崇高理想和淵博學識,但他脫離實際,完全生活在幻覺之中。作者通過這一形象反映他的人文主義理想和西班牙現實的矛盾,也反映了西班牙人文主義者的弱點。桑丘是小說的另一個主人公,他和堂吉訶德的關係,既是對立的,又是相輔相成,他們兩人的外表和性格都形成鮮明的對比。堂吉訶德用騎士方式不能實現的理想,在桑丘的行動中每每得到了實現。

  《失樂園》

  〔英〕彌爾頓

  約翰·彌爾頓(1608~1674)出生在倫敦一個富裕的清教徒家庭,在劍橋大學求學時和畢業後一段時期,鑽研古代和文藝複興時期文學,深受人文主義思想熏陶。後來彌爾頓擔任了政府職務,在1645年到1647間發表過許多小冊子,參加宗教和政治論戰。他站在清教待立場,主張取消國教的主教製度,並在政治上給王黨以有力回擊。1649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新任政府任命他為拉丁文秘書。他寫了不少文章捍衛共和國,因積勞過度,雙目失明,但仍堅持鬥爭。王朝複辟後,他受到迫害。著作被焚毀,生活貧困。

  這一時期,他完成了三部傑作:《失樂園》、《複樂園》和《力士參孫》。

  彌爾頓早期還寫過一些短詩,著名的有《快樂的人》和《幽思的人》等。

  《失樂園》寫於1667年,是彌爾頓最傑出的詩篇,全詩長約一萬行,分十二卷,故事取自《聖約·舊約》。敘述人類始祖夏娃和亞當因受撒旦引誘,偷吃知識樹上的禁果,違背了上帝旨令,被逐出樂園。詩人寫這首詩的目的在於說明人類不幸的根源。他認為人類由於理性不強,意誌薄弱,經不起外界的影響和引誘,因而感情衝動,走錯道路,喪失了樂園;夏娃的墮落是由於盲目求知,妄想成神;亞當的墮落是由於溺愛妻子,感情用事;撒旦的墮落是由於野心勃勃,驕傲自滿。詩人通過他們的遭遇,暗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也由於道德墮落、驕奢淫逸而慘遭失敗。

  《失樂園》突出地塑造了惡魔撒旦的形象。彌爾頓在思想上要批判驕傲的撒旦,感情上卻同情他所處的地位,因為撒旦受上帝懲罰,很像資產階級受封建貴族的壓迫。在描繪地獄一場時,彌爾頓雖然口口聲聲說撒旦驕傲、嫉妒、野心勃勃,但在對話裏,在形象上,撒旦又完全是一個受迫害的革命者。《失樂園》中撒旦的形象十分雄偉。在凶險的地獄背景襯托下,他的戰鬥精神表現得更加鮮明、突出。彌爾頓在這首詩裏繼承了16世紀的人文主義思想,接受了17世紀新科學的成就,同時對它們采取批判的態度,同時也對封建貴族的放蕩生活也給予尖銳的批評。

  在《失樂園》裏,彌爾頓顯示了高超的藝術。詩人的革命熱情和高遠的理想使他雕塑出十分雄偉的人物形象,如撒旦、罪惡、死亡等,描繪了壯闊的背景,如地獄、混沌、人間等。他的詩歌風格是高昂的,詩中運用了璀璨而瑰麗、富有抒情氣氛的比喻,獨特的拉丁語的句法和雄深洪亮的音調等。

  在結構上,《失樂園》繼承了古希臘,羅馬的傳統,成為英國文學中一部傑出的史詩。

  《偽君子》

  〔法〕莫裏哀

  莫裏哀(1622~1673),法國古典主義喜劇作家。本名約翰·巴狄特·波克蘭,生於一個宮廷陳設商家庭。他從小喜愛戲劇,中學畢業入大學攻讀法律,但他背離父意,放棄世襲權力與律師頭銜從事戲劇活動。1643年他曾組織劇團,在巴黎巡回演出,因營業失敗,負債被控入獄,被父親贖出。1645年他走出家庭,參加外省劇團演出十二年,積累了大量舞台經驗,並以編演《冒失鬼》、《情怨》等即興喜劇而出名。莫裏哀的早期創作主要以家庭生活為題材,從人文主義觀點出發討論愛情、婚姻、教育等社會問題,代表作有《多情的醫生》、《太太學堂》等,1664年後,莫裏哀反封建、反教會的傾向更為堅定,古典主義喜劇創作進入全盛期,主要作品有《偽君子》、《女博士》、《唐璜》等。莫裏哀一生共寫喜劇近三十部,對歐洲戲劇的發展具有很重要的推動作用。

  《偽君子》在歐洲喜劇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是莫裏哀的最大成就。它的諷刺矛頭直指貴族上流社會和封建教會,塑造了達爾杜弗這一法國文學畫廊中著名的偽善者形象。達爾杜弗是個手段靈活的騙子,披著虔誠的天主教徒的外衣,進入了奧爾貢的家。奧爾貢和他的母親白爾奈耳太太受了他的蠱惑,把他看成聖人,頌揚他,供養他。達爾杜弗則盡其所能,在一些瑣屑的小事上表現他“崇高”的德行。他口頭上宣傳“苦行主義”,實則貪圖享樂:在教堂裏佯裝不肯接受奧爾貢的施舍,背後卻圖謀奧爾貢的全部家財;表麵上不敢正視袒胸露背的婦女,背地裏又專以勾引他人妻女為樂事;當著人麵為弄死一隻跳蚤而懺悔,骨子裏卻欲置人於死地而後快。達爾杜弗用上帝和虔誠來遮蓋他的醜惡的心靈,莫裏哀通過這一形象深刻揭露和諷刺了貴族上流社會賴以存身的封建教會的偽善、狠毒和荒淫無恥,具有很強的現實批判力量。

  在達爾杜弗形象的塑造上,莫裏哀運用了卓越的藝術手法。達爾杜弗直到第三幕第二場才第一次出場,但前兩幕通過奧爾貢、白爾奈耳太太和其他家庭成員的矛盾,觀眾對達爾杜弗的性格已經有了深刻的印象,都知道他是一個偽善者。他出場時所說的幾句假虔誠的話,隻能引起人們對他的鄙視和恥笑。第四幕結束,眼看這個劇本要以悲劇告終。第五幕忽然急轉直下,國王明察,救了奧爾貢一家。劇本起伏跌宕,變化多端,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1669年,莫裏哀通過種種途徑,打破禁令,第一次公開演出《偽君子》,獲得很大的成功,從此成為莫裏哀最受歡迎的劇本,達爾杜弗這一形象更是走遍了世界各地,在法國和歐洲許多國家的語言中,“達爾杜弗”已成了“偽善”的同義語。

  《高老頭》

  〔法〕巴爾紮克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奧諾瑞·巴爾紮克(1799~1850)生於法國西部的都爾城,父親是一個農民出身的資產者。巴爾紮克早年在僧侶所辦的學校學習,後尊從父命進入法科學校學習,同時在訴訟代理人和公證人事務所見習,通過形形色色的案例,初步認識到社會的醜惡,為日後創作積累了豐富素材。1818年,他不顧父母反對,從事文學創作活動。為擺脫經濟困境,巴爾紮克當過出版商,開辦過印刷所,還幾次經商,結果都以破產和負債造終。他還因負債入獄,由此接觸了各階層更多人物,愈加了解並憎恨金錢社會的統治。1829年他完成使其成名的曆史小說《朱利安黨人》後,轉向現實題材的創作,同時開始探索現實主義理論。1842年,作家將《朱利安黨人》和已經出版的其他小說列入一個巨大的寫作計劃,打算創作137部總名為《人間喜劇》的一整套社會長篇小說,通過對二、三千人物的描繪,反映1830年七月革命後的法國社會生活。由於作家的早逝,實際隻完成96部,但巴爾紮克通過筆下二千多個不同階級、不同階層、不同職業的人物在不同場所進行的錯綜複雜的爭鬥,已經相當出色地展現出法國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曆史交替時期的社會廣闊畫麵,為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樹立了一座豐碑。《人間喜劇》的代表作品有《夏培上校》、《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幻滅》、《貝姨》、《邦斯舅舅》、《農民》等。

  1834年發表的長篇小說《高老頭》,在《人間喜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間喜劇》的許多重要角色,在《高老頭》裏已經出現,從人物體係來看,《高老頭》可以說是《人間喜劇》的序幕。這部小說敘述複辟王朝時期一個青年大學生在巴黎資產階級社會影響下逐步走向腐化墮落的故事,作者集中描寫了頹敗、粗俗和寒磣的伏蓋公寓中的三個房客:懷著尋找個人出路的目的的大學生拉斯蒂涅、形跡可疑的議論家優脫冷以及年邁老衰、神情沮喪的高老頭。作者以這三個人物為中心,揭開了巴黎大都會生活的最隱秘的暗影。小說寫到高老頭一生疼愛他的兩個女兒。為了滿足她們的虛榮心和金錢欲,他犧牲了全部家私,結果卻被女兒們拋棄,在貧困和疾病中死去。高老頭的悲劇使拉斯蒂涅再一次受到資產階級自私自利的生活教育,促使他最終決定他的道路:決心用一切卑鄙手段向上爬,在資產階級世界裏當一名“英雄好漢”。

  在《高老頭》中,巴爾紮克抨擊了資產階級的極端利己主義和建築在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上麵的人際關係。揭露了資本主義金錢支配一切的罪惡和道德墮落的根源。

  《紅樓夢》

  〔中國·清〕曹雪芹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體長篇小說,成書於清代乾隆年間,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之一,也是世界文學經典巨著之一。原名《石頭記》,《風月寶鑒》等。作者曹雪芹。最為紅學界關注的版本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詳情請見關於《紅樓夢》版本的敘述)。

  由於原著後半部分散失,許多續作紛紛出爐,據統計,《紅樓夢》續書種類高達百餘種。較為著名的續作是由高鶚續全的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也有人說,曹雪芹也寫了後二十八回,但是高宗(乾隆)不讓它出世,所以,就把曹雪芹寫的後二十八毀了,讓高鶚代寫並把全書訂為一百二十回。有通俗版本和清代才女顧太清等的續作和整理版本。總之,《紅樓夢》至今還是一部不完整的作品,也是一部讀者永遠猜不著底的謎書,這也是《紅樓夢》極具魅力的因素之一。

  概述:女媧煉石補天時,所煉之石剩一塊未用,棄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此石已通靈性,大小隨心,來去任意,因未被選中補天常悲傷自怨。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見其可愛,便將它攜至“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富貴溫柔鄉走了一道”。不知多長時間以後,空空道人經過這裏,見石上刻著它那番經曆,便從頭到尾抄下,交曹雪芹披閱增刪、分出章回。以下便為石上所刻內容。姑蘇閶門外有個葫蘆廟,鄉宦甄士隱居住廟旁,可憐寄居廟內的窮儒賈雨村,贈銀讓他趕考。元宵之夜,甄的女兒英蓮被拐走;不久因葫蘆廟失火;甄家又被燒毀。甄帶妻子投奔嶽父,遭白眼,其嶽父又是個卑鄙貪財的人,又把他僅剩的一點銀子也半哄半賺地弄到自己手裏。甄士隱“急忿怨痛”、“貧病交迫”,直正走投無路了。一天,他拄著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見一個跛足道人走過來,嘴裏叨念著一些詞句。士隱聽了便問道人,知道是《好了歌》之後,便將《好了歌》解注作答。經道人指點,甄士隱徹底醒悟,便隨跛足道人出家了。

  賈雨村中進士,任縣令,由於貪財被革職,到鹽政林如海家教林的女兒林黛玉讀書。京城起複參革人員。賈雨村托林如海求嶽家榮國府幫助,林的嶽母賈母因黛玉喪母,要接黛玉去身邊。林便托賈雨村送黛玉到京。賈雨村與榮國府聯宗。並得林如海內兄賈政幫忙,得任金陵應天府。

  黛玉進榮國府,除外祖母外,還見了大舅母,即賈赦之妻邢夫人,二舅母,即賈政之妻王夫人,年輕而管理家政的王夫人侄女、賈赦兒子賈璉之妻王熙鳳,以及迎春、探春、惜春和銜玉而生的賈寶玉。寶黛二人初見有似曾相識之感,但寶玉因見美如天仙的表妹黛玉沒有玉,認為玉不識人,便砸自己的通靈寶玉,惹起一場不快。

  賈雨村在應天府審案,英蓮被拐賣。買主為皇商之家、王夫人的姐姐薛姨媽之子薛蟠。薛蟠雖為爭英蓮打死原買主,但賈雨村胡亂判案,放了薛蟠。薛蟠與母親、妹妹薛寶釵也一同到榮國府住下。

  寧國府梅花盛開,賈珍妻尤氏請賈母等賞玩。賈寶玉睡午覺,住在賈珍兒媳秦可卿臥室,夢遊太虛幻境,見“金陵十二釵”圖冊,聽演《紅樓夢》曲,與仙女可卿雲雨,醒來後因夢遺被丫環襲人發現,二人發生雲雨私情。

  京官後代王狗兒已淪落鄉間務農,因祖上曾和王夫人、鳳姐娘家聯宗,便讓嶽母劉姥姥到榮國府找王夫人打秋風。王熙鳳接待,給了二十兩銀子。

  薛寶釵曾得癩頭和尚贈金鎖治病,以後一直佩帶。黛玉忌諱金玉良緣之說,常暗暗譏諷寶釵,警告寶玉。

  賈珍之父賈敬放棄世職,離家求仙學道。他生日之日,賈珍在家設宴相慶。因林如海得病,賈璉帶黛玉去姑蘇,他的族弟賈瑞調戲鳳姐,被鳳姐百般捉弄而死。

  秦可卿病死,賈珍恣意奢華,不僅東西都選上等,還花千兩銀子為兒子捐龍禁尉,以便喪禮風光。送喪途中,鳳姐貪圖三千兩銀子,拆散情人,使一對青年男女含恨而自殺。

  林如海死後,黛玉隻得常住榮府。一種寄人籬下的淒涼感籠罩著她,常暗暗流淚,身體也更加病弱。

  賈政長女元春被冊封為妃,皇帝恩準省親。榮國府為了迎接這大典,修建極盡奢華的大觀園,又采辦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門的妙玉也進榮府。元宵之夜,元春回娘家呆了一會兒,要寶玉和眾姐妹獻詩。黛玉本想大展奇才,但受命隻能作一首。襲人嬌嗔說要離開寶玉,深感遺憾的寶玉求襲人別走,襲人趁機規勸寶玉讀書“幹正事”。寶玉和黛玉兩小無猜,情意綿綿。又因有薛寶釵或其他小事。二人常爭吵,在不斷爭吵中情感愈深。

  寶釵過生日唱戲,小旦像黛玉,賈母娘家孫女史湘雲口快說出,寶玉怕黛玉生氣阻攔、結果惹得二人都生寶玉氣。元春怕大觀園空閑。便讓寶玉和眾姐妹搬進居祝進園後,寶玉更成天和這些女孩子廝混;書童將《西廂記》等書偷進園,寶玉和黛玉一同欣賞。這是經典的一回。

  賈政妾趙姨娘所生子——寶玉庶弟賈環,嫉妒寶玉,抄寫經書時裝失手弄倒蠟燭燙傷寶玉,王夫人大罵趙姨娘。趙姨娘又深恨鳳姐,便請馬道婆施魘魔法,讓鳳姐、寶玉中邪幾乎死去。癩和尚、跛道人擦拭通靈玉、救好二人。黛玉性格憂鬱,暮春時節傷心落花,將它們埋葬,稱為花塚,並寫《葬花詞》。寶玉丫環晴雯失手跌壞扇子,寶玉說她,她便頂撞,襲人勸,她又諷刺,氣得寶玉要趕走她。到晚間晴雯乘涼,寶玉又讓她撕扇子以博她一笑。有一次史湘雲勸寶玉會官員,談仕途,被寶玉搶白,並說黛玉從不說這種混賬話;恰巧黛玉路過聽到,深喜知心。寶玉又結交忠順王爺喜歡的伶人蔣玉菡,使得王爺派人來找。賈政大怒,將賈寶玉打得皮開肉綻。

  大觀園中無所事事,探春倡導成立詩社。第一次詠白海棠,寶釵奪魁;第二次作菊花詩,林黛玉壓倒眾人。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被賈母知道,便留她住下。在大觀園擺宴,把她作女清客取笑;這位飽經世故的老婦也甘心充當這一角色。賈母又帶劉姥姥遊大觀園各處。在攏翠庵,妙玉招待黛玉、寶釵飲茶,寶玉也得沾光。

  為鳳姐慶生辰,從賈母起,各人出份子辦席。鳳姐飲酒過多,想回家休息,撞到賈璉正勾引仆婦。鳳姐哭鬧,逼得仆婦上吊,賈母迫使賈璉向鳳姐賠禮。

  由於行酒令黛玉引了幾句《西廂記》曲文,被寶釵察覺,並寬容了她,二人關係好轉。黛玉模仿《春江花月夜》寫出《秋窗風雨夕》,抒發自己的哀愁。賈赦垂涎賈母丫環鴛鴦,讓其妻邢夫人找賈母。鴛鴦不肯,賈母也不願意,便斥責邢夫人。薛蟠在一次宴席上調戲會唱戲而又豪爽的柳湘蓮,被柳毒打,柳怕報複,逃往他鄉。薛蟠無臉,也外出經商。其妾香菱(即甄英蓮)到大觀園學詩。又有幾家親戚的姑娘來到大觀園中作詩、製燈謎,空前熱鬧與歡樂。襲人因母病回家,晴雯夜裏受寒傷風,身上燒得燙人。寶玉為舅舅慶壽,賈母給他一件俄羅斯裁縫用孔雀毛織的雀金裘,他不慎燒個洞。晚上回來,街上裁縫不敢修補,晴雯重病中連夜補好。

  年關到,寧國府莊頭交租,送的東西數量驚人,賈珍還嫌少。由於過年操勞,鳳姐小產,無法理家,便由探春、寶釵、李紈等人協同理事。探春為趙姨娘所生,趙姨娘弟弟死,探春按例不多給錢,母女大鬧一常探春又在園中實行一些改革,將各處派專人管理。

  榮國府矛盾重重。賈環在寶玉處見到擦癬的薔薇硝,想要些,寶玉丫環芳官卻給賈環一些茉莉粉。趙姨娘到寶玉處大鬧一常芳官又給她幹娘一些玫瑰露,引出她幹娘的侄兒偷茯苓霜。幾件事鬧得大亂,險些打破仆人間的平衡。正當寶玉生日歡宴時,賈敬吞丹喪命。尤氏因喪事繁忙,請母親和妹妹尤二姐、尤三姐來幫忙。賈璉見二姐貌美,要作二房,偷居府外。二姐和賈珍原有不清白,賈珍還想攪渾水,賈璉又想把三姐給賈珍玩弄。尤三姐卻正氣凜然,將珍、璉大罵,並說她已有意中人,即毒打薛蟠的柳湘蓮。賈璉為柳提媒,柳答應。到京城後,柳先向三姐之母交訂禮,遇寶玉閑談尤氏一家而起疑,又去索禮退婚,尤三姐自刎,柳出家。鳳姐知道賈璉偷娶之事,裝成賢惠。將二姐接進府。請賈母等應允。賈璉回來,因辦事好,賈赦賞一妾。鳳姐借妾手逼使尤二姐吞金自殺。粗使丫鬟傻大姐在園中拾到繡有春宮畫的香囊,王夫人大怒;在一些仆婦攛掇下抄檢大觀園,迎春懦弱,聽憑丫環被趕走;探春生氣,怒打仆婦;惜春這時和哥哥嫂子斷絕往來。晴雯被王夫人趕出,抱恨而死;賈寶玉無可奈何,寫《芙蓉誄》祭她。薛蟠娶妻夏金桂後,在夏挑唆下,薛毒打香菱,薛姨媽不準。夏金桂和婆婆吵鬧。薛蟠無法在家。隻得外出。(之後由於原著散失,內容不可知。)《百年孤獨》

  〔哥倫比亞〕馬爾克斯

  加西亞·馬爾克斯1927年3月6日出生於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省一個依山傍海的小城鎮阿拉卡塔卡。父親是個電報報務員兼順勢療法醫生。13歲時,馬爾克斯遷居首都波哥大,就讀於教會學校。18歲入國立波哥大大學攻讀法律,並加入自由黨。1948年,哥倫比亞發生內戰,保守黨與自由黨互相殘殺,全國大亂,他隻得中途輟學。不久,他進入報界。1961年至1967年,他僑居墨西哥、從事文學、新聞和電影工作。197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稱號,1972年獲拉丁美洲文學最高獎——季內瑞拉加列戈斯文學獎,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及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

  馬爾克斯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百年孤獨》(1967)、《霍亂時期的愛情》(1985)、《迷宮中的將軍》(1989)等。

  《百年孤獨》是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流派的代表作,作家運用魔幻現實主義手法,通過革命軍總司令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一家七代人的經曆,描繪了加勒比海沿岸某國小城鎮馬孔多從荒漠的沼澤地上興起到最後被一陣旋風卷走,布恩地亞家族的最後一代被螞蟻吃掉,以至完全消亡的一百年曆史演變過程。《百年孤獨》全書近30萬字,內容龐雜,人物眾多且姓名相同,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的新穎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繚亂。作者通過布恩地亞家族上代人的經曆,試圖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曆史演變以及社會現實,要求公眾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撥弄的途徑。

  作者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布恩地亞家族的孤獨心態。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這種無所不在的孤獨感,正是作者對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於現代文明世界之外的憤懣和抗議。

  《百年孤獨》一書凝重的曆史內涵,犀利的批判眼光,深刻的民族文化反省,龐大的神話隱喻體係以及一種讓人耳目一新的神秘語言,“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奇異的世界,那裏既有不可思議的神話,也有最純粹的現實生活。它反映了拉美大陸的生活和衝突。”(諾貝爾文學獎的評語)

  §§第五章 藝術篇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