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四章 民族驕子聶耳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每當我們聽到國歌那振奮人心的旋律的時候,一種民族自豪感便會油然而生。這時,我們也會懷著深深的敬意,想起國歌的作曲者,傑出的人民音樂家聶耳。

  1912年2月,聶耳出生於雲南昆明一個醫生的家庭,他是這戶人家的第六個孩子。父親聶鴻儀是個中醫,在昆明經營著“成春堂”藥鋪,一邊給人看病,一邊給人抓藥,勉強維持著全家人的生活。聶耳四歲的時候,父親就積勞成疾,撒手西歸了。從此家裏失去了依靠,生活更加艱難了。無奈之下,母親挑起了生活的重擔。這位出身於傣族家庭的婦女,知書達理,讀過《百家姓》、《三字經》等書,跟著丈夫也學會了一點中醫理論和醫術,丈夫死後,她便繼承夫業,開始操持全家人的生計。

  由於家境貧寒,母親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幼子聶耳的身上。從小,母親就教聶耳識字,給他講故事。在她的教育下,五歲的聶耳就能自覺堅持讀書,“描紅”練字。母親還常常給他唱一些動聽的花燈調、揚琴調,在他幼小的心裏埋下了民間音樂藝術的種子。

  六歲時,聶耳進入一所師範學校的附屬小學讀書。由於母親對他的良好教育,加之他學習又十分刻苦,因此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很受老師們的喜愛。可是,家庭的貧困使他不得不在五年級時轉入另一所小學——私立求實小學學習。雖然求實小學條件不如附小好,但對音樂教育十分重視,也正是在這所學校裏,聶耳表現出了對音樂和文藝的強烈愛好。他跟音樂老師學習各種樂器,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文藝活動。他還參加了高年級學生組織的樂隊,並且由於出色的音樂才能,被推舉為樂隊的指揮。

  1925年春天,聶耳以優異的成績從求實小學畢業,考入了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當時,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進入了高潮,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軍閥統治的群眾運動風起雲湧,傳播各種進步思想的報刊遍及各地。革命形勢的發展對少年聶耳的思想觸動很大,他開始如饑似渴地閱讀各種進步書刊,開始關注社會、關注人生,思想也開始走向了成熟。

  在中學期間,他的音樂愛好和才華得到了更好的發展。當時,學校不斷組織各種器樂合奏,他總是積極地參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在學校裏,他還有機會接觸到西洋音樂。當時,學校裏有一個外籍教授叫柏希文,他創辦了“英語學會”,為青年學生補習英語,聶耳積極參加該學會的活動,並與柏希文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感情。他從柏希文那裏了解了西方音樂,逐漸對一些西洋樂器比如鋼琴、小提琴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西方音樂的了解,進一步豐富了他的音樂知識,為後來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初中畢業後,十五歲的聶耳考入公費的雲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高中部“外國語組”學習英語。聶耳很聰明,再加上初中時曾補習過英語,因而學起來不吃力,有時還經常進行對話表演。

  聶耳在省立師範讀書期間,不但學習刻苦努力,而且思想要求進步。在大革命處於低潮,蔣介石叛變革命,全國一片白色恐怖的情況下,聶耳秘密地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從事刻印、張貼傳單等革命活動。他背著家裏人和幾位同學報名參加了“學生軍”,認為這是參加實際革命鬥爭的好機會,並被送到湖南郴州駐地編入“新兵隊”受訓。在那裏,他親曆了舊軍隊內部的黑暗與腐朽:經常無端遭到軍官的淩辱與懲罰;經常吃不飽飯。後來在同鄉的資助下,他幾經周折又回到了昆明,繼續在省立一師學習。後又因形勢所迫聶耳離開了學校,乘海輪從香港到了上海。

  到了上海後,聶耳除了努力工作維持生活外,抓緊一切時間學習英文、日文;並按照專業標準自學小提琴。四個月後,他經人介紹參加了共產黨領導下的進步群眾組織“反帝大同盟”。他一麵努力工作掙錢、學習;一麵積極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這時,他對上海越來越熟悉和適應,結識了一些從事電影工作的人,掙的錢漸漸地多了,有條件多買一些書看,還買了一把小提琴,努力鑽研音樂藝術。但是好景不長,很快他又失去了工作,生活又一次陷入了困境。

  有一天,聶耳在《申報》上看到了“聯華影業公司音樂歌舞學校”招考演員及練習生的啟事,聶耳當即去報了名,並被錄取。這樣不但解決了生活問題,更重要的是使他邁進了自己喜歡的音樂事業。這時聶耳十九歲。

  聶耳在音樂藝術方麵雖然有很好的天賦,但畢竟沒有進入專業學校受過正規的教育和訓練,因此在音樂理論和技巧方麵水平是不夠的。為此他抓緊一切時間刻苦練習小提琴。先是向首席小提琴師王人藝請教,後來又跟隨奧地利人普杜什卡學習。此外,他又對和聲學、作曲法等進行自學,並且開始有了對音樂創作的嚐試,先後寫了小提琴曲《悲歌》、口琴曲《進行曲》與《圓舞曲》等。他還參加了明月社,和其他年輕演員一樣參加練習、演出、看電影。

  “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大舉入侵東北三省,給了聶耳很大的震動。於是他在電影刊物《電影藝術》上發表了《中國歌舞短論》,筆鋒直接針對黎錦暉的“為歌舞而歌舞”的錯誤傾向。文章內容深刻,筆鋒犀利,成為他和明月社的決裂書。這樣他離開了明月社,進了“聯華影業公司”,從此聶耳進入了電影圈。工作之餘,聶耳又參加了上海“劇聯”成立的音樂小組,組織革命音樂工作者參加當時的進步電影和戲劇運動,並研究群眾歌曲的創作。

  1933年初,聶耳在白色恐怖嚴重的時刻,經田漢介紹,由左聯負責人夏衍帶領宣誓,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在黨的直接教育引導下,聶耳以飽滿的革命激情,更積極地投入到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革命音樂創作中,經過艱苦奮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中國無產階級音樂的先驅者,人民的音樂家。

  聶耳雖然沒有進音樂學院係統學習過音樂,從事音樂創作的時間也隻有兩年左右,但是他卻在這短短的兩年時間裏,創作了一批深受人們喜愛的音樂作品。在中國音樂史上,聶耳最早把革命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創作出大量富有時代氣息和民族風格的作品,為中國革命音樂的發展開辟了道路。他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其他如《畢業歌》、《前進歌》、《大路歌》、《賣報歌》,歌劇《揚子江暴風雨》,民族器樂曲《翠湖春曉》、《金蛇狂舞》等,都是傳誦一時的經典之作。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