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古代美洲文明的經濟成果

  1。物質生產和技術的進步。椐考古資料表明,在中美洲,農業的發展開始於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5000年出現了玉米種植,在大約公元前3000~2500年,有了第一批印第安人農業定居點,到公元前2000年,玉米、菜豆、番瓜等主要作物種類在所有的農業部落得到推廣。在安第斯地區,玉米的種植開始於公元前2500~1800年。玉米豐富的營養、較高的產量和對各種環境的較強的適應性,使之成為印第安文明的物質基礎,因而,美洲印第安文明被稱之為“玉米文明”。

  美洲印第安人種植的植物種類之多,令人驚訝。他們培育出約45種以上的農作物,如玉米、馬鈴薯、木薯、甘薯、山藥、可可、菜豆、花生、向日葵、洋薑、西紅柿、辣椒、葫蘆、鱷梨、菠蘿、巴拉圭茶、煙葉以及與舊大陸品種不同的棉花和香蕉。有的作物因生長環境不同而有許多亞品種,安第斯地區的馬鈴薯有100多個品種,辣椒的品種也很多。他們會用龍舌蘭纖維編織器物,知道古柯、奎寧、吐根和苦配巴樹具有刺激和藥用價值,會加工某些樹木的膠乳,用以製造橡皮球。還會從生長在奧普尼亞樹上的胭脂蟲身上提取胭脂紅燃料,用以印染織物。但印第安人的家畜品種較少,主要有原駝、羊駝、狗、野豬、西印度兔、鴨子、火雞、鵪鶉和蜜蜂等。瑪雅人的農業技術曾被認為隻是刀耕火種和休耕製,但新的考古資料表明,他們也曾建有灌溉係統,在山坡修建梯田,在湖邊開渠造田,其農具是石斧和掘土棒。阿茲特克人發明了“奇南帕田”即“漂浮田園”,其作物產出率比較高。勞動工具是叫“科亞”的掘土棒。印加人的農業技術包括利用糞肥田、興建灌溉水渠長者達到600多公裏和修建梯田,後者將農業種植區域提高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其使用的農具是“腳犁”,尖頭往往包以金屬片。但三大文明都不知道冶鐵,沒有發明輪子和車。

  就手工業技術而言,印第安人已經有了比較完美的製陶術、冶金術、紡織術。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都能燒出非常出色的彩陶,他們所創造的各種陶器形式及其飾圖,可與舊大陸的陶器藝人並駕齊驅。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都會冶煉青銅銅錫合金,印加人的金飾品、金製雕像不僅數量多,藝術價值也很高,對當地的金工來說,鑲貼、著色、氣焊接,軋製薄片、抽金屬絲、溶解揮發性的蜂蠟等技術,都已不是什麽秘密。印加人發現並且利用了紡織上差不多一切已知的技術織出的布每6。5平方厘米可達500根線,比納斯卡文化的紡織品多出300根。

  印第安人還熟練地掌握了羽毛加工、寶石磨製以及用黃鐵礦和黑曜石製作凹鏡和凸鏡的技術。

  2。經濟製度。三大文明的土地製度均以村社公有土地為基礎。瑪雅的土地製度缺少詳細記載。印加的土地名義上歸王室所有,定期分配給農民耕種。“艾柳”Ayllu,村社是土地分配的基本單位。通常將土地分為三部分太陽田,印加田和村社田。太陽田的收獲歸神廟,用來承擔各種宗教儀式的耗費,維持神廟的日常用度和供養祭司印加田的收成上繳國庫,用來供王室成員和各級官吏以及其他各種所需村社成員以集體名義占有村社田,除了留出一部分公用公共儲備外,其餘按人口平均分配,每份土地稱之為一“圖普”。這三部分土地均由農民耕種,他們先耕種太陽田,再耕種村社田,最後耕種印加田。印加人將勞動看作歡快的事情,並有鄰裏互助的習慣。政府征稅的形式是讓社員提供勞役,除為印加田和太陽田義務勞動外,還通過“米達製”Mita定期從村社抽調勞動力,修建大型公共工程。

  阿茲特克的土地也分為三大類,一是“卡爾普裏”Calpulli,村社的公有土地,除了留出一部分為交納貢稅而集體耕種的土地外,其餘作為份地分配給各家耕種,並定期收回重新分配。二是官用土地,包括神廟土地供養王室貴族和各級官員的土地供戰爭開銷的軍用土地從被征服部落劃出的、其產品歸墨西哥國庫的土地。三是在學術界產生爭議的傳統上被認為是私有形式的土地,包括一部分允許貴族世襲的土地、國王賜給有戰功的武士和傑出家族的土地。貴族和戰功者可以轉讓他們的土地,但當土地的占有者死後無嗣時,國家將收回這些土地。

  有學者認為這第三種土地是向土地私有製轉化的過渡形式。阿茲特克的貢稅體係包括實物和勞役兩種,多數情形是為官用土地提供勞役,土地上的產品作為貢稅上繳。輪流抽調勞動力的勞役製叫“瓜特基特爾製”Coatequitl。

  瑪雅人和阿茲特克人的商品貿易已經有相當程度的發展。既有當地貿易,又有遠距離貿易,通常可可豆和棉織品被當作貨幣使用。當時的特諾奇蒂特蘭城有許多大小廣場,均用作商品交易場所。椐記載該城已經有69種不同類型的商人,他們形成了一個特殊的階層,住在城市的特定區域,可供奉自己的神靈,並僅同本階層的人通婚。

  但印加帝國沒有對外貿易,沒有貨幣。帝國內不同地區的產品交換主要依靠國家的宏觀調控來統一調節,印加政府盡量將剩餘產品通過賦稅的形式納入國家的掌握之中,然後通過物資調配製度按地區的不同需求進行分配。如棉花產區和畜毛產區將收獲物上繳公共倉庫後,國家根據各地的氣候特點,按需加以調配。這種做法類似於“計劃經濟”。印第安人經濟文明的遺產表現在

  1印第安人種植的許多作物在殖民初期成為征服者的必需品,使他們得以在新大陸生存下來。更重要的是有許多作物如玉米、馬鈴薯、西紅柿、辣椒、煙草等很快被傳播到了歐洲乃至整個世界,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殖民者為了能夠剝削印第安人,保留了土著作為社會經濟基層單位的村社組織,承認自願歸順的印第安人酋長和村社的土地所有權,並盜用了土著社會原有的“瓜特基特爾製”和“米達製”,強迫印第安人為殖民者的大地產和礦山提供勞役。同時,在原來土著國王、貴族的土地上和無主荒地上,西班牙人建立起了大莊園製,於是,在土著定居農業地區,出現了一種維持生計的村社經濟與半封建的大莊園經濟並存的二元格局。如在1810年墨西哥有4682個村社和4944處大地產。宗主國的半封建製度得以在拉美站住了腳跟。在一些邊遠地區,因地理的阻隔和缺乏經濟的吸引力,大量的處於封閉狀態的印第安人村社也被保留了下來,成為被忽視的、相對孤立的社會經濟單位。

  3一方麵,由於一些土著村社被保留下來,他們傳統的生產結構和食物結構得以延續,另一方麵,在經濟中心地區和城市,西班牙人同印第安人發生了混血,形成了日益增多的梅斯提索人,土著的服飾、飲食習慣、烹調風格、手工藝品等都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現代墨西哥人餐桌上的玉米烤餅、小辣椒、菜豆、火雞、巧克力、玉米麵粽子、土產水果、許多菜肴和調味品,都保留了古代印第安人的烹調風格。食用仙人掌的習慣被發揚光大。一些日常家庭用品,如石碾盤、餅鐺、托盤、衣箱等也明顯地帶有印第安文化的痕跡。在安第斯地區,印第安男子衣著的鬥篷,婦女穿戴的披肩和多層裙子、頭飾等都留有昔日的遺風。印第安人咀嚼古柯葉和飲馬黛茶的習慣也保留至今。

  村社是印第安傳統的縮影,它的核心是公有土地製和集體勞動,以及印第安人和他們的傳統宗教信仰和價值觀念等。19世紀大多數新獨立的國家為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宣布了取消村社公有土地製、對其實行私有化的政策,但隻有墨西哥進行的較為徹底,1910年全國96%以上的農戶失去了土地,其他國家的村社仍保留了原來1/3以上的土地。即使在墨西哥,1910~1917年革命之後,又重新恢複了村社。盡管隨著現代化的發展,村社內部的經濟和社會關係有所變化,但在不少國家,村社的實體仍保留至今。從社會目標講,保留村社有利於保證社員及其家庭的物質和社會再生產,減少貧困,但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看,村社的保留不利於雇傭工人隊伍的形成,其落後性和保守性不利於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在某種意義上講,現代化的任務之一就是改造傳統的村社。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