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九、如何辨別莊股與主力股

  莊股指主力大戶大比例持倉,一般最少流通盤的35%以上,多則可達85%流通盤,如湘火炬,合金投,中科創,億安等,主力股指有部分資金或短線客,在某一階段介入的個股。兩者區別為:

  (1)持倉量不同。莊股一般最少持倉流通盤的35%以上,多則可達85%流通盤,如湘火炬,合金投,中科創,億安等,而主力股一般僅幾十萬,幾百萬股,持倉不會超過20%流通盤。

  (2)連慣性不同。莊股主力大戶在操作時具有連慣性,一般不會出光某隻股,而采用高拋低吸部分籌碼來攤低成本,而主力股隻選擇某段時期介入,獲利後即全線拋出另選一隻,不在一隻股上過久停留,若以後看好,高位再追買也不怕。

  (3)周期不同一隻莊股從建倉至出貨最少要1年半,平均在2年以上(視其控盤度),而主力股時間周期很短,多則3-4個月,少則1-2天。

  (4)從上榜席位看,莊股其上榜席位具有連慣性,即底部上榜席位至始至終均在其中出現,而主力股其席位不同,即每次上榜者不重複出現。

  (5)運作時機不同。莊股主力大戶建倉時機選擇大盤下跌時或個股出利空時,而主力股發力則選擇大盤走好或出突發性利好時。

  (6)資金實力不同,莊股至少2億以上,主力股僅需幾百萬,最多1億,即使有1億也很少會全部投入。

  (7)K線形態不同。由於莊股高度控盤,其對K線的控製遊刃有餘,對關鍵價位的細微控製很好,甚至可以一天僅讓其在幾分錢區間振蕩,拉升區可連續收陽,如0008,600710,而主力股則波動起伏較大。陰陽線交錯,常有中陰出現。此為主力大戶無法控製盤口所至。

  (8)均線上,由於主力鎖倉型拉台,中期市場成本沉在底部,中期均線發散,不會粘合。重疊或交叉,而主力股由於大起大落,中短期市場成本相差不遠,均線上下穿叉。

  莊股與主力股另有一些區別方法,這裏就不再闡述。分清其兩者區別有利於您的操作思路。不過,據筆者發現,99年末以來,市場中莊股顯著減少,多為主力股,這可能一與中小投資者水平不斷提高,分析軟件越來越先進,倉位大也必定難出逃有關,二也是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到今天的一個必經階段的結果。

  巧算與摸清莊家的持倉量和持倉成本

  投資者要想在股市中賺大錢就必須跟莊,要跟莊就必須摸清莊家的底細,最重要的當然是莊家的持倉量和成本。這兩者都是莊家的最高機密,是不能泄露的。怎樣才能從K線圖和成交量中巧算莊家的持倉量和成本呢,經過認真地分析和研究,有人認為用換手率來計算是相當準確的。

  1.持倉量越大越好

  換手率的計算公式為:成交量除以流通股總數乘以100%。因為要計算的是從莊家開始建倉到開始拉升這段時間的總換手率,因此,周線圖的參考意義最大。參看個股的周K線圖,周均線參數可設定為5、10、20,當周K線圖的均線係統呈多頭排列時,表明該股有莊家介入。隻有莊家大量資金介入時,個股的成交量才會在低位持續放大,這是莊家建倉的特征。因為籌碼的供不應求,使股價逐步上升,才使周K線的均線係統呈多頭排列,也就可以初步認定是找到了莊家。

  無論是短線、中線還是長線莊家,其控盤程度最少都應在20%以上,隻有控盤達到20%以上的股票才炒得動,少於20%的話,除非大市極好,否則是做不了莊的。控盤在20%至40%之間,股性最活,但浮籌較多,上漲空間較小,拉升難度較高。控盤量在40%至60%之間,股票的活躍程度更好,空間更大,達到了相對控盤。若控盤量超過60%,則活躍程度較差,但空間巨大,是絕對控盤,大黑馬大多產生在這種控盤區。為什麽會有這種規律呢?因為一隻股票流通量的20%一般是鎖定不動的,這些是絕對的長線投資者。在剩餘的80%流通籌碼中,隻有20%是最活躍的浮動籌碼,如果你把這20%的籌碼收集完畢,市場上就很少有浮籌了,能大體上控盤。而其中的60%是相對穩定的籌碼,若莊家再吸納一半,即30%,莊家就是50%控盤,加上長線投資者的20%,等於控製了70%的籌碼,莊家就能控製股價的運動方向。若莊家控盤60%以上,外麵的浮籌隻有20%,莊家就能隨心所欲地控製股價。投資者跟莊時最好跟持倉量超過50%的莊,持倉量當然是越大越好,因為升幅與持倉量大體上呈正比。

  2.跟蹤分析在低位換手率超過300%個股一般而言,股價上漲時莊家的成交量為30%左右,在下跌時為20%,上漲時放量,下跌時縮量,可初步假設放量與縮量比為2比1,在一段時間內,莊家持倉量為(2×30%)――(1×20%)

  60%――20%

  40%,即在上升和下跌換手率均為100%時莊家的控籌程度。但這樣計算過於複雜,我們可粗略計算,在這段總換手率為200%的時間內,莊家可能持籌40%,當總換手率為100%時可吸納的籌碼應為(40%)/(200%)×100%

  20%。

  從周KD指標低位金叉及周成交量在低位溫和放大之時開始計算,至所計算的那一周為止,把各周成交量相加為周成交量總量,然後再除以流通盤再乘以100%,即為總換手率。總換手率為100%時,莊家的持倉量為20%,總換手率為200%時,莊家的持倉量為40%,總換手率為300%時,莊家的持倉量為60%,總換手率為400%時,莊家的持倉量為80%。這是依據每換手100%莊家可吸籌20%推算的。

  一般而言,當總換手率達到200%時,莊家會加快吸籌,拉高建倉,因為低價籌碼已沒有了,這是短線介入的良機,而當總換手率達到300%時,莊家基本上已吸足籌碼,接下來要急速拉升或強行洗盤,應從盤口把握莊家的意圖,切忌盲目冒進,被動地從短線變為中線。這時就要參考一下短線指標KDJ了,特別是60分鍾KDJ指標若處於較高的位置,可等待指標調低後再介入,這樣既可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又可避免短線被套。通過計算總換手率就可大致判斷莊家的建倉及鎖籌程度,可使自己的利潤最大化、時間最短化。這對分析那些剛上市不久的新股準確率尤其高。在平時的看盤中,可跟蹤分析那些在低位換手率超過300%的個股,然後綜合其日K線、成交量及結合一些技術指標來把握介入的時機。

  3.計算莊家成本采用兩種方法估算

  (1)若用宏匯分析軟件最為簡單,用Shift+一兩個鍵就可估算出換手率及成本價。

  (2)一般而言,中線莊家建倉時間大約為40至60天,即8至12周,取其平均值10周,從周K線圖上,10周均價線可客觀認為是主力的成本區,這種算法有一定的誤差,但不會偏差10%。莊家操盤的個股升幅最少在50%以上,多數為100%。一隻股票從行情的最低點到最高點的升幅若為100%,莊家的正常利潤是40%。把主力的成本算出後,在這價位上乘以150%,此即為莊家的最低目標位。若非迫不得已,莊家絕不會虧損離場。

  成本分布形態的看盤技巧

  移動成本分布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象形性和直觀性。它通過橫向柱狀線與股價K線的疊加形象直觀地標明各價位的成本分布量。在日K線圖上,隨著光標的移動,係統在K線圖的右側顯示若幹根水平柱狀線。線條的高度表示股價,長度代表持倉成本數量在該價位的比例。

  也正是由於其象形性,使得移動成本分布在測定股票的持倉成本分布時會顯示不同的形態特征;這些形態特征正是股票成本結構的直觀反映。不同的形態具有不同的形成機理和不同的實戰含義。

  1.單峰密集

  單峰密集是移動成本分布所形成的一個獨立的密集峰形,它表明該股票的流通籌碼在某一特定的價格區域充分集中。單峰密集對於行情的研判有三個方麵的實戰意義:

  當莊家為買方股民為賣方時,所形成的單峰密集意味著上攻行情的爆發;

  當莊家為賣方股民為買方時,所形成的單峰密集意味著下跌行情的開始;

  當莊家和股民混合買賣時,這種單峰密集將持續到趨勢明朗。

  正確地研判單峰密集的性質是判明行情性質的關鍵所在,也才會有正確的操作決策。

  根據股價所在的相對位置,單峰密集可分為低位單峰密集和高位單峰密集。

  形態特征:成本分布在某一價格區域高度密集,形成一個密集峰形。在這個密集峰的上下幾乎沒有籌碼分布。

  形成機理:在單峰密集區域,流通籌碼實現了充分換手;上方的籌碼割肉,在單峰密集區域被承接;下方的籌碼獲利回吐,在單峰密集區域被消化。幾乎所有的籌碼在單峰密集區域實現了成交換手。

  2.多峰密集

  形態特征:股票籌碼分布在兩個或兩個以價位區域,分別形成了兩個或兩個以上密集峰形;上方的密集峰,稱為上密集峰;下方的密集峰,稱為下密集峰;中間的密集峰,稱為中密集峰。

  形態種類:根據上下峰形成的時間次序不同,可分為下跌多峰和上漲多峰。

  (1)下跌多峰。

  下跌多峰是股票下跌過程中,由上密集峰下行,在下密集峰處獲得支撐形成下密集峰,而上密集峰仍然存在。

  形成次序:上密集峰――下密集峰。

  形成機理:上密集峰被擊穿,股價下行在下密集峰處受到支撐,止跌企穩。上密集峰的部分籌碼割肉至下密集峰,形成多峰密集。通常上密集峰稱為套牢峰,下密集峰稱為吸籌峰。

  多峰密集中最典型的是雙峰密集。

  雙峰密集是由上密集峰和下密集峰構成,對股價的運行有較強的支撐力和阻力。當股價運行至上密集峰處常常遇到解套壓力,受阻回落;當股價運行至下密集峰處常被吸籌承接而反彈。為此,也可將上密集峰稱為阻力峰,下密集峰稱為支撐峰。

  峰穀:雙峰之間稱為峰穀。峰穀常常被填平,使雙峰變成單峰。由於雙峰的上峰為阻力位,下峰為支撐位,股價通常在雙峰間上下震蕩運行,最終將上下峰消耗掉,在原峰穀的位置形成單峰密集,這就意味著吸籌整理階段告以段落。

  當股價處於下跌雙峰狀態時,一般不會立即發動上攻行情。因為如果股價迅速突破上峰,展開上攻行情,就會使市場獲利分布不均勻,下峰獲利較高,如果市場追漲意願不高,莊家就會麵臨下峰的獲利拋壓和上峰的解套拋售的雙壓力,給莊家的拉升帶來困難。

  必須指出,峰穀僅對下跌雙峰具有意義;隻有下跌雙峰才會在峰穀處形成二峰合一的單峰密集。

  (2)上漲多峰。

  上漲多峰是股票上漲過程中,由下密集峰上行,在上密集峰處橫盤震蕩整理形成一個以上的上密集峰。

  形成次序:下密集峰――上密集峰。

  形成機理:股價突破下密集峰形成上行趨勢,經過一段漲幅後作震蕩整理。在此階段由下峰處跟進的籌碼在上峰處獲利回吐,繼續看漲的投資者在上峰處再次跟進,形成了上峰密集。上峰密集的籌碼全部來自下峰,是下峰部分籌碼移位上峰的結果。

  對上漲雙峰的行情研判主要觀察上下峰的變化對比。在上漲雙峰中,下峰的意義非常的重大,它充分表明了莊家現階段倉底籌碼的存有量。如果上峰小於下峰行情將繼續看漲,反之隨著上峰的增大,下峰迅速減小,是下峰籌碼被移至上峰的表現,此時莊家出貨的可能性增大。

  下跌多峰密集通常最下方的峰為吸籌峰,也稱支撐峰;相對於吸籌峰,每一個上峰都是阻力峰。籌碼通常經震蕩整理在最下峰處形成峰密集。上方的每一個峰將被逐漸消耗。下跌多峰中的上峰通常是莊家派發區域,其峰密集是莊家派發的結果,上峰籌碼主要是套牢盤。

  上漲多峰通常出現在做莊周期跨度較大的股票中,該類股在長期上漲過程中作間息整理,形成多峰狀態。它表明莊家仍沒有完成持倉籌碼的派發。

  3.成本發散

  形態特征:成本分布呈現不均勻鬆散的分布狀態。

  形態種類:根據趨勢的方向不同可分為向上發散和向下發散。

  形成機理:在一輪行情的拉升或下跌過程中,由於股價的波動速度較快,使得持倉籌碼在每一個價位迅速分布;對於單交易日而言,其籌碼換手量增大,但整個價格波動區域呈現出籌碼分散的狀態。

  必須指出,成本發散是一個過渡狀態,當新的峰密集形成後,成本發散將隨著峰密集程度的增大而消失。

  成本密集是下一階段行情的孕育過程,成本發散是行情的展開過程。成本分布的密集和發散將投資行為鮮明地分為兩個階段,成本密集時是決策階段,成本分布發散是決策的實施階段。一旦成本密集就意味著發生了大規模的成交換手。這種大規模的成交換手意味著行情的性質將發生改變。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