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澶淵之盟

  五代時,石敬瑭為做皇帝,向契丹稱兒割地,拱手相送了燕雲十六州的土地,使中原失去了屏障,由此埋下了戰爭的禍端。

  早在宋朝建立之前,契丹就已建國,國號遼。宋朝建國以後,每代皇帝都念念不忘要收複燕雲十六州,宋太宗就曾兩次大舉攻遼。而遼朝則因為五代時周世宗曾奪走十六州的瀛州(今河北河間)和莫州(今河北任丘),故而以收複失地為名,不斷南下。就這樣,數十年來,宋遼戰爭不斷。隨著遼朝國力的增強,遼聖宗統和十七年(999年)、十九年(1001)、二十年(1002)、二十一年(1003),遼軍連續南下,宋軍接連失敗,令寇準當時在位的宋真宗憂心忡忡。

  就在真宗一籌莫展之際,他正確的用人策略使形勢出現了轉機。北宋景德元年(1004)七月,宰相李沆亡故,宰相位空缺,真宗選中了畢士安。按照宋製,宰相一般由三個人擔任,至少也要由兩個人擔任。於是,真宗就讓畢士安再推薦一個人,畢士安便向真宗推薦了年輕有為、慷慨忠義的寇準。他對真宗說:“如今邊境多事,需要的就是這種不計個人得失、敢想敢幹的人。”其實真宗早就想用寇準,但又覺得他太年輕,所以想讓畢士安這樣年高有德之人扶持一把,如今畢士安一番話正合真宗的心意,於是畢士安和寇準被同時任命為宰相。

  寇準十九歲中進士,早在宋太宗在位時就得到重用,可惜他嫉惡如仇過於剛直的性格終不為太宗所容,被貶為知州。這一次真宗重新起用他,可以說是找到了扭轉宋軍敗勢的良方。

  當寇準聽說北部邊境常有小股遼國士兵出沒,便斷定遼軍要大舉進攻,於是他告訴真宗要加緊練兵。果然不出寇準所料,閏九月十三日,遼聖宗、蕭太後率大軍傾國出動,氣勢洶洶開進宋朝邊境,直抵黃河岸邊的澶州(今河南濮陽),威脅宋朝都城開封。急報飛來,朝廷上下一片恐慌,真宗也是驚慌失措,唯有寇準鎮定自若,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寇準的鎮定可不是裝出來的,因為他很清楚,各要塞已有重兵把守,而遼軍多年興兵,國力已弱,此時又孤軍深入,必敗無疑。而參知政事王欽若則不同意他的觀點,反駁說:“去年四月,遼軍南下,我們的部署和現在相同,怎麽就打敗了呢?何況上次來的隻是遼的大將,而這次遼聖宗、蕭太後親自率軍,這怎麽能取勝呢?”寇準不想與他爭辯,隻說了一句:“我自有我的主意。”真宗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寇準的妙計,當晚就把寇準召了來詢問對策。寇準說:“以往我軍失敗,都是因為士氣不足,此次,臣請陛下禦駕親征,將士們必然士氣大增,還愁不勝嗎?”這條妙計可是真宗萬萬沒有想到的,他沒有當即答應寇準,而是又召見了畢士安,問他寇準的想法是否可行。畢士安當然是舉雙手讚成,這促使真宗下定決心親至澶州。

  這時,遼軍與宋軍已經開戰了,寇準一方麵調兵遣將部署兵力,另-方麵為真宗禦駕親征積極作著準備。遼軍不斷攻城,宋軍堅守城池,幾次交鋒,遼軍沒占到一點兒便宜,反而接連損兵折將。蕭太後見到戰事不順十分煩惱。這時,有一人借機勸說蕭太後與宋朝罷兵結好。蕭太後身邊怎麽會有人勸她與宋朝結好呢?這人可不是遼人,而是宋朝的降將,名叫王繼忠,他曾是高陽關副都部署,在一次與遼作戰時,被遼將活捉。蕭太後覺得他是個人才,便厚待於他,他也就成了蕭太後的親信。但王繼忠畢竟是宋人,看到家鄉父老慘遭屠殺,於心怎忍,於是便提出了議和的想法。此時的蕭太後年事已高,連日鞍馬勞頓,已令她心力交瘁,何況又難操勝券,還不如罷兵議和呢。所以,王繼忠一提出議和,可謂正中下懷,蕭太後即刻令他修書一封轉呈真宗。

  真宗收到信後,先是懷疑對方議和是真是假,而後又提出要遼朝先派使者來求和,以避免他們提出割地的條件。而遼朝那邊則提出要宋朝先派使者,雙方各執己見,談判還沒開始就告吹了。

  在此後的一個月內,宋軍捷報頻傳,蕭太後再次提出議和。而此時的真宗卻在宋軍連勝之時決定由宋朝先派使者,拱手把主動權讓給了遼朝。

  這時,真宗也已起程,向澶州進發。一路上,真宗膽戰心驚,越臨近澶州,離遼軍也就越近,真宗開始後悔此行,再加上一些主張南下金陵避難的人的挑唆,真宗動搖了,心生返程的念頭。但寇準等人力主繼續向北進發,盡快趕到澶州。真宗無奈,隻得前行。這一天,真宗在殿前都指揮使高瓊的脅迫下,終於登上了澶州北城門樓,天子的黃龍旗在城門上迎風飄揚,城下的將士們群情振奮,山呼萬歲。遼軍見了這陣勢,士氣大減,而且在此之前,遼軍的一員猛將蕭撻凜被宋軍射死,更使其銳氣大挫。此時真宗似乎應乘勝退敵,但他還是希望議和以求暫安。

  真宗派出的使者曹利用幾經周折終於到了遼軍營寨,但雙方各執一詞,談判無果。遼又派使者見真宗,真宗對於遼提出的歸還二州的要求當然不答應。已經是宋朝的土地了,怎麽可以再割讓給遼朝?不過,對於給遼金帛,他倒是很慷慨,隻要每年不超百萬就行。但寇準卻不這麽想,本來他是主張一分也不給,一定要一舉擊敗遼朝,以絕後患,但真宗卻想盡快停戰,哪怕是隻換得數十年安寧,也心滿意足。寇準雖然無法說服真宗,但他還是警告曹利用,歲幣不許超過三十萬。正是有了寇準這句話,曹利用到了遼營後,據理力爭,毫不退讓,先是堅決拒絕歸還土地的要求,而後又緊守三十萬大關,最終與遼達成了每年向遼納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共計三十萬兩的協議。同時遼聖宗又提出與宋朝結為兄弟之國的建議,從此罷戰息兵。隨即,宋遼據此訂立了盟約,這就是“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使宋遼之爭以一種和平的方式得到了解決,但歲幣卻如同一副枷鎖,使宋朝一步步走向了被動,以至貽害無窮。但在澶淵之盟訂立後的數十年間,宋遼邊境安寧,百姓安居樂業,特別是中原與北部邊疆的經濟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強,促進了民族融合。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