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九節 霍光廢帝

  漢昭帝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十七日,漢昭帝駕崩於未央宮,沒有兒子。當時漢武帝的兒子隻剩下廣陵王劉胥,大將軍霍光與群臣商議立新帝時,大家一致推立廣陵王。廣陵王原來因行為不合法度,沒有被漢武帝立為太子,所以霍光心裏感到不安。

  霍光像,圖出自《三才圖會》。

  有郎官請奏朝廷,說:“周太王不立長子太伯,而立太伯的弟弟王季為繼承人;周文王不立長子伯邑考,而立伯邑考的弟弟姬發為繼承人。可見在立新帝時,隻要人選適合,廢長立幼也是合理之事。廣陵王這個人,不是能繼承宗廟的。”

  這道奏章一上,正合霍光心意。霍光讓丞相楊敞等人也看了奏章,並提升這位郎官擔任九江太守。當天,上官皇後下詔施令,派人迎接昌邑王劉賀,準備立他為帝。

  劉賀在封國中一向狂妄放縱,所作所為毫無節製。當初聽聞漢武帝駕崩後,劉賀依舊出外遊獵。接到詔書後,劉賀一直拖到第二天中午才出發,而且一出發就是“急行軍”,黃昏時就到了定陶,三個時辰走了135裏,其間累死了很多匹隨從人員的馬。

  劉賀到達濟陽,在當地強征特產“長鳴雞”作為沿途解悶的玩意,又在途中購買積竹杖。經過弘農時,劉賀派一個名叫善的奴仆用有簾子的車載美女以供泄欲。到達湖縣時,負責製責迎接的朝廷使者質責昌邑國相安樂這些事情。安樂轉告郎中令龔遂,龔遂質問劉賀,劉賀說:“沒有的事。”

  龔遂說:“就算並無此事,王爺至於為了一個奴仆,而破壞禮義?請將善抓起來,交付官吏懲處,來恢複王爺的名譽。”於是立即抓出善,交給衛士長,將他處死。

  劉賀抵達霸上,大鴻臚到郊外迎接,侍奉劉賀換乘皇帝的禦車。昌邑太仆壽成奉劉賀之命為他駕車,龔遂在一旁陪同。

  快要進廣明東都門時,龔遂說:“按照禮儀,奔國喪的人望見國都時,就應該痛哭。這就是國都外城的東門了。”

  劉賀說:“我嗓子疼,沒辦法痛哭。”

  龔遂在到達內城城門時又提醒了一遍。劉賀說:“城門和郭門一樣。”

  將要到達未央宮東闕,龔遂說:“東闕外馳道的北邊就是昌邑國吊喪的行帳,帳前有一條南北向的通道。通道很窄,無法讓馬車開入,王爺應當下車,麵朝西邊的宮闕,伏地痛哭,極盡悲哀,然後停止。”

  劉賀答應說:“好吧。”於是下車步行,按規矩哭悼。

  六月初一,劉賀接受皇帝璽綬,承襲帝號,尊上官皇後為皇太後。

  劉賀當皇帝後,淫亂放縱,沒有節製。他把原昌邑國的官屬都召入長安,很多人得到破格提升。龔遂等人上奏勸諫,太仆張敞也上書勸說,劉賀不聽。

  霍光聽說後,憂慮煩惱,隻向所親信的舊部、大司農田延年詢問。田延年說:“將軍身為國家柱石,確信這個人不成,為何不稟告太後,另擇賢帝呢?”

  霍光說:“我現在想這樣做,但不清楚古人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做法。”

  田延年說:“當年伊尹輔佐商朝,為了國家的安定而廢黜太甲,其忠正仁誠為後人讚頌。將軍如果也能這樣做,就是漢朝的伊尹啊。”於是霍光任命田延年為給事中,與車騎將軍張安世秘密謀劃此事。

  劉賀外出巡遊,出發時卻被光祿大夫夏侯勝攔住車馬,夏侯勝勸諫道:“天氣陰了很久卻不下雨,預示臣下陰謀對付主上。陛下要出宮去哪裏?”

  劉賀發怒,認為夏侯勝口出妖言,下令將他綁去官吏那裏領罪。負責這件事的官吏向霍光報告,霍光饒過了夏侯勝。

  霍光以為張安世泄漏計劃,就責問他,發現不是張安世將計劃泄露出去的,於是召夏侯勝來詢問,夏侯勝回答說:“《鴻範傳》上說:‘君王若有過失,老天就會讓天陰很久但不下雨,以此來懲罰他,那時就會發生臣下反叛主上的事。’我不敢那樣說,隻好托言‘臣下陰謀對付主上’。”霍光、張安世聽到後十分吃驚、歎服,因此更加重用經師和術士。

  侍中傅嘉多次向劉賀進諫,最終也被綁入獄。

  霍光、張安世計議已定,就派田延年報知丞相楊敞。楊敞對此事十分驚恐,不知說什麽好,汗流浹背,隻是口頭諾諾而已。

  趁田延年去廁所的機會,楊敞的夫人也即司馬遷的女兒急忙從東廂房出來對楊敞說:“這是國家大事,如今大將軍計議已定,派田延年來通知你,你還猶豫不決,就會在事發前被殺掉!”田延年回來,楊敞夫人也參加談話,許諾說:“一切聽從大將軍調遣!”

  二十八日,霍光把丞相、禦史、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召到未央宮商議此事。霍光說:“昌邑王行為昏亂,恐怕會危害國家,該怎麽辦?”群臣一聽,無不驚恐萬分,不敢做聲,隻是小聲答應而已。

  田延年離開坐席,走上前去,手按劍柄說:“先帝讓將軍輔佐幼小的皇帝,並把國家前途委托給將軍,是因為相信將軍忠誠賢明,能把劉氏天下坐穩。如今下麵怨聲鼎沸,社稷將要麵臨顛覆危機。

  “我大漢曆代皇帝的諡號總有一個‘孝’字,意圖就是想讓江山永存、宗廟祭祀不斷。如果漢家祭祀斷絕,將軍就算以死贖罪,也無顏到地下麵見先帝。今天的事,決不能遷延後退,群臣最後響應的,我會將他斬首!”

  霍光向田延年認錯,說:“田延年責備我,說得很對!現在國家民怨沸騰,我應當受處罰。”

  於是參加會議的人都叩頭說:“百姓的命運,都取決於將軍,我們一切聽從大將軍吩咐!”

  霍光隨即與群臣一起覲見太後,向太後稟告,將昌邑王劉賀不適合繼承宗廟的原因一一詳述。皇太後聽了,命令車駕前往未央宮承明殿,下令昌邑國群臣不準入宮。

  馬筒,設險用具,用以阻攔敵人的戰馬劉賀進殿朝見完太後,準備坐車回溫室殿。他進去時,中黃門宦官早已分別抓住門扇,等劉賀一進去,就將大門關閉,把昌邑國群臣攔在外麵。

  劉賀問:“怎麽回事?”

  霍光跪著回答說:“皇太後有詔令,昌邑國群臣不能入宮。”

  劉賀說:“慢慢吩咐就是了,何必搞得人心惶惶?”

  霍光將所有昌邑國臣子趕出金馬門外。張安世帶著羽林軍的騎兵,綁了趕出來的200多人,將其全部關入廷尉負責的牢獄中。

  霍光將劉賀交給擔任過昭帝侍中的宦官來看守,並命令手下人說:“小心守護!如果他突然死了,或者自殺了,我就會有負天下,背上殺主的惡名。”

  這時劉賀還不知道自己即將被廢,對身邊的人說:“我的老臣屬都哪裏做錯了?大將軍為什麽關押他們?”

  過了一會兒,太後下詔,召劉賀進見。劉賀被召後,心裏害怕,就說:“我犯了什麽錯?太後為何要召見我?”

  太後身穿珍珠串綴的短襖,華服盛裝,坐在武帳之中,幾百名手拿兵器的侍衛與持戟的期門武士排列於殿下。群臣按品級先後進殿,然後召劉賀,讓他上前伏在地下,聽候宣讀詔令。

  霍光聯合群臣一起上書,彈劾劉賀,由尚書令宣讀奏文:“丞相楊敞等冒死上奏皇太後陛下:孝昭皇帝過早去世,朝廷將昌邑王召來,主持喪葬禮儀。

  “昌邑王雖然身穿喪服,卻無哀悼之意,廢棄禮儀,在路上不吃素,還派隨從官員擄掠女子,偷偷藏在有簾幕遮擋的車裏,送到驛舍陪宿。

  “昌邑王到了長安,謁見皇太後,被立為皇太子,還常常偷吃雞肉、豬肉。昌邑王在先帝靈柩前接受皇帝的印璽,回到住處,將印璽打開後就不再封好珍藏。

  “還讓手下拿著皇帝符節,前去召引昌邑國的從官、車馬官、官奴等200多人,常與他們一起住在宮裏,整日遊戲玩樂。曾經寫信說:‘皇帝問候侍中君卿,讓中禦府傳令高昌奉上黃金千斤來賞賜君卿,允許他娶10個妻子。’

  “先帝的靈柩還停在前殿,竟搬來樂府的樂器,把昌邑國的樂師召進宮,鼓吹彈唱,演戲取樂。又把泰一祭壇和宗廟的歌者、舞者召進宮,遍奏各種樂曲。

  “還駕著天子的車駕,在北宮、桂宮等處驅馳,玩豬、鬥虎。不經同意便把皇太後禦用的小馬車隨意征用,讓官奴在掖庭遊玩。又與孝昭皇帝宮女蒙等淫亂,給掖庭令下詔說:‘有敢泄漏的,腰斬!’”

  劉賀離開坐席,伏在地上請罪。太後聽不下去了,說:“停!為人臣子,竟然這麽亂來?”

  尚書令接著讀道:“把朝廷授予諸侯王、列侯、二千石官員的綬帶,賞給昌邑國郎官及被免除奴仆身份的人佩戴。肆意將國庫中的金錢、刀劍、玉器、彩色絲織品等,賞給一起遊玩的人。

  “與官仆整夜醉飲,沉迷於酒醉之中。在溫室殿設下九賓大禮,於夜晚單獨接見其姐夫昌邑關內侯。沒等祭祀大禮舉行,就私自頒發正式詔書,派使者攜帶皇帝符節,以三個太牢(太牢一般指牛、羊、豬三牲合用),祭拜父親昌邑哀王,自稱‘嗣子皇帝’。

  “即位的27天中,使者不斷,持皇帝符節、以詔令向各官署征發的,共有1127次。荒淫無度,昏庸迷亂,失去了帝王的禮儀,破壞了國家製度。臣等多次規勸,昌邑王非但不肯更正,反而日益嚴重,長此以往恐怕會動搖江山,使天下不得安寧。

  “臣等與博士共謀,一致認為:

  “陛下承繼皇位,卻行為放蕩,不守禮儀。《孝經》上說:‘五種死刑之罪中,以不孝罪孽最大。’以前周襄王對母親不孝,所以《春秋》上說‘天王出居鄭國”;因為其不孝,所以被放逐到鄭國,被天下所拋棄。宗廟重於君王,陛下既然承擔不了天命授予的重托,奉持宗廟,愛民如子,就應該罷黜!

  “因此,懇請太後下令以太牢之禮,向高祖之廟祭告。”

  皇太後說:“可以。”

  於是霍光命劉賀站起來,拜受皇太後詔書。劉賀說:“我聽說:如果天子有七位忠義臣子輔佐勸諫,即使昏庸無道,也不會喪失天下。”

  霍光說:“皇太後已經下詔將你廢黜,你怎麽還以天子自稱?”

  當即抓住劉賀的手,解下戴在他身上的璽綬,交給皇太後。然後扶他下殿,從金馬門出宮,群臣跟在後麵目送。

  劉賀出宮後,麵向西方拜別,說:“我愚蠢戇直,承擔不了漢朝天命!”起身,登上禦駕的副車,在霍光的護送下抵達長安昌邑王住所。

  霍光表示歉意,說:“大王的所作所為,是自絕於天。我寧願有負大王,也不敢對不起社稷!希望大王自愛,我不能繼續輔佐大王了。”說完流淚而去。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