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鐵嘴蘇秦

  蘇秦,戰國時東周洛陽人,字季子。出身貧寒,但素有大誌,曾和張儀一起在鬼穀子門下學習縱橫捭闔之術多年。最初,他將六合諸侯、一統海內的方略奏陳了秦國惠文王,可惜惠文王沒有采納他的意見,搞得他盤纏花盡,差點連家都回不了,狼狽不堪。

  後來蘇秦輾轉來到燕國,遊說燕國文公:“燕國之所以長期未被卷入戰火,是因為南麵存趙國這一屏障。如果秦國進攻燕國,他們就得在千裏之外作戰;如果趙國要進攻燕國,百裏之地就是燕趙戰場。不憂慮百裏之內的危險,卻擔心千裏之外的災難,還有比這更錯誤的策略嗎?我希望大王與趙國結盟親善,天下團結為一體,燕國就不會有什麽危險了。”

  燕文公采納了蘇秦的意見,資助他車馬,請他去勸說趙肅侯與燕結盟。

  蘇秦對趙肅侯說:“當今之時,崤山以東,趙國是最強大的國家,秦國最忌恨的也是趙國。然而秦國之所以不敢舉兵進攻趙國,無非是顧慮韓、魏背後偷襲,如果秦國發兵攻打韓、魏,可以長驅直入,隻要稍稍蠶食它們,就可到達兩國都城。韓、魏不能支持時,必然向秦稱臣;如果沒有韓魏鉗製秦國,接下來戰禍就會降臨到趙國頭上。我從地圖上察看,各諸侯國疆土五倍於秦,估計各國的兵力是秦國的十倍。六國如果能聯合成一體,同心協力向西攻伐秦國,秦國必破。主張‘連橫’之策的人,對策就是不斷地割地求和,在虎狼之秦那裏得一時苟安,事成之後,他身享榮華富貴,各諸侯國利益受到損害,他卻一點也不以為然,所以那些主張連橫的人千方百計以秦國的力量來威脅諸侯,以求割地。我為大王您和趙國前途計,認為最佳的策略,是韓、趙、魏、齊、楚、燕六國結盟,共同抗秦,盟約規定:‘任何一國受到秦國侵略,其他五國都要同時派出精兵,或騷擾秦國後方,或直接赴前線救援。如有任何一國不履行這項盟約條款,其他國家有義務合力討伐。’各國諸侯結盟抗秦,秦國就隻能龜縮在函穀關以西了。”

  趙肅侯聽畢大喜,待蘇秦為上賓,厚加賞賜,請他去遊說其他各諸侯國,以訂立合縱盟約。

  此時,魏國正受到秦國大將犀首率軍攻打,魏國四萬軍隊被擊潰,大將龍賈被擒,雕陰地方被占領,秦還想乘勝把戰火燒到別國。

  蘇秦怕戰火燒到趙國,六國合縱盟約遭到破壞,考慮到沒有合適的人選出使秦國並可受秦重用,就對老同學張儀用了激將法,激他去遊說秦國了。

  張儀原本是魏國人,和蘇秦同是鬼穀子的學生,蘇秦自以為才能不及張儀。然而張儀周遊各國,都吃了閉門羹,最後在楚國陷於困境,蘇秦就請他秘密來到趙國,卻又故意侮辱他了一番。張儀惱羞成怒,認為能打敗趙國的隻有秦國,於是就西行入秦,想要報複蘇秦和趙國。蘇秦秘密派自己的親信帶了很多金錢以資助張儀,張儀和秦惠文王終於得以會麵。

  秦惠文王大為高興,拜張儀為客卿。蘇秦的親信見到張儀和盤托出一切:“蘇秦對秦國進攻趙國甚為憂慮,因為這將會破壞他倡導的六國聯盟。他相信你是唯一可以左右秦君決策的人,故意激怒你,還讓我暗中資助你,這都是蘇秦的計謀。”

  張儀說:“哎呀,這一套本來正是我學過並想使用的權謀,我身陷其中竟未能省悟,蘇君比我高明得多啊!請代我向蘇君叩謝。蘇君現在正是誌滿意得,我哪敢隨便說話!”

  於是,蘇秦就又赴韓國去遊說韓宣惠王,說:“列國中韓國麵積堪稱狹小,但軍隊也有數十萬,而且韓國造的弓箭、刀槍等各式武器天下第一。韓國軍卒奮力腳踏弓弩可以連發百箭而不停息。以韓國士兵的勇武,身披堅甲,腳踏勁弩,以一當百,毫無問題。君王屈服於秦國,恐怕要把宜陽、成皋忍痛割讓給秦國;今年割讓給它,明年它又會獅子大開口。給它吧,再沒有地方可給了;不給吧,以往的割讓則前功盡棄,而且仍然免不了災禍。秦國欲壑難填而韓國國土卻有限,以有限的國土迎合無盡的要求,這正是構怨結禍的行為。如此,秦國不用兵就能將韓國蠶食殆盡。俗話說:‘寧為雞口,無為牛後。’以大王的賢明,再加上驍勇善戰的將士,卻甘願背著當牛後的劣名,我真私下替您感到不值。”

  韓宣惠王被說服了。

  蘇秦又去遊說魏惠王,說:“大王的國土,方圓千裏,雖然國土麵積狹小,但田野卻滿布村舍,耕地密集,甚至都沒有放牧牛羊的空地了。人丁稠密,車馬成群,日夜往來於通衢大道,人歡馬叫,宛若軍旅。魏國實力與楚國不分伯仲。據說貴國的軍隊,擁有全副武裝的甲士二十萬,以青巾裹頭的所謂蒼頭軍二十萬,衝鋒陷陣的死士二十萬,運送糧秣輜重的運輸部隊十萬,還擁有戰車六百輛,戰馬五千匹。實力如此之強,您卻被見識短淺的愚臣左右迷惑,而準備臣事秦國,所以敝邑趙王特意派我來向大王獻上不成熟的見解,呈交六國合縱抗敵的盟約,成功與否,全仗大王您聖裁了。”

  終於,蘇秦合縱的主張也得到了魏惠王的支持。

  隨後,蘇秦又到齊國遊說,說:“齊國地理環境優越,國力強大。全境方圓二千餘裏,甲兵多達數十萬,國庫存糧積如山丘。韓、趙、魏軍隊不可謂不精良,五國兵勢不可謂不強大,其進如萬箭齊發、戰如雷霆萬鈞,撤退時又如風雨般頃刻消失,而他們的軍旗兵甲也僅止於泰山,從未跨過清河、渡過渤海。齊國國都臨淄城中擁有七萬戶居民,每戶應該有至少三個男丁,不必到遠處縣邑征調,僅臨淄一城即可召集精兵二十一萬。臨淄十分富足,臨淄人都喜好踢球、下棋、鬥雞走狗。臨淄街道之上,車軸互相碰撞,人肩彼此摩擦,衣襟連起可成帷帳,揮落的汗水猶如春雨。韓、魏之所以畏懼秦國,是因為與秦國接壤,雙方衝突,交戰便沒有轉圜的餘地,不出十日,雙方勝負存亡立見分曉。如果韓、魏勝了秦國,兵力也已折損一半,本國邊境安危都保證不了;假如韓、魏戰敗,隨之而來的便是亡國的威脅。因此韓、魏不願和秦國交戰,而寧願比較輕易地向秦求和稱臣。秦國想要進攻齊國就不同了,軍隊要穿過韓國、魏國,路過衛國境內的陽晉之隘,要經過亢父之險,那裏車不能並行、馬不能並馳,秦軍想要通過就需集合十倍、百倍的力量。秦雖想深入齊國腹地,但有後顧之憂,唯恐韓、魏軍隊在背後偷襲。所以,秦國對貴國,隻能虛張聲勢,厲聲恐嚇,驕溢矜誇而不敢貿然東進,很明顯,秦國對齊國是無可奈何的。但未料到,秦國絲毫威脅不到齊國,而齊國卻要歸附於秦而去稱臣,就是因為朝堂上有一群糊塗大臣,才出此錯誤的計策。現今,齊國沒有臣事秦國的名聲,而有強國之實,何去何從,還望大王三思而行。”

  結果,齊國也接受了合縱之策。

  隨後,蘇秦又南下楚國進行遊說,說:“楚國是天下強國,疆土方圓六千餘裏,精銳兵卒一百餘萬,戰車千輛,戰馬萬匹,儲備的糧米可食十年,以楚的實力問鼎天下,也並非誑語。秦國的心腹大患就是楚國,秦國和楚國就好像一山中的二虎不能並立。我為大王著想,應參加六國聯盟,以使秦國陷於孤立。我能夠說服秦以外諸國向楚國進貢,以聽從大王號令;將國家、宗廟之命運盡皆委托給大王,訓練士兵,磨礪兵器,以供大王調遣。所以,假如楚國同列國締結合縱抗秦盟約,各國都將向楚割地以做您的臣屬;您如果參加連橫與秦合作,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割地稱臣的就是楚國了。合縱、連橫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何去何從,請大王悉心選擇。”

  於是,楚威王也被成功說服了。

  至此,蘇秦便成為合縱同盟的盟約長,還一人執掌了六國的相印。蘇秦北返向趙王複命,隨行的車騎、輜重、護衛綿延不絕,那盛大的氣派宛如國王出巡。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