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十二章 深化改革--在中國共產黨南昌工程學院代表大會

  2014年度會上的報告

  (2014年5月13日)

  各位代表、同誌們:

  中國共產黨南昌工程學院代表大會2014年度會議今天勝利召開了。現在,我代表中共南昌工程學院委員會向大會做報告,請各位代表審議。

  這次大會是中共南昌工程學院第一屆代表大會第三次年度會議,也是學院恢複本科辦學十周年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會議。會議的主題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係列講話精神,動員和組織全院共產黨員和師生員工,全麵深化改革,增添辦學活力,為創建水利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工程大學而努力奮鬥。

  一、工作回顧

  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的正確領導下,在南昌市和高新區的大力支持下,院黨委堅持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帶領全院師生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努力奮鬥,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學院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各項事業不斷發展,內部凝聚力逐步增強,社會聲譽持續攀升。

  (一)黨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全麵貫徹

  學院黨委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一係列重要會議精神和重大決策部署。一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和三中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係列講話精神。抓好院、二級學院兩級中心組和院黨委、二級學院(部)分黨委(黨總支)、黨支部等多個層次的學習活動,確保中央精神及時貫徹到位。二是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重要會議精神和決策部署。根據省委十三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結合學院發展實際,提出了“提升內涵、拓展外聯、實幹興校、進位趕超”的發展思路。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旅遊強省戰略等一係列重要決策部署,提出了加強鄱陽湖生態研究、開展贛粵運河科考、挖掘瑞金紅色水文化、發展江西水上旅遊等具體貫徹措施,得到省委、省政府、南昌市以及高新區的高度重視。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關於作風建設的要求,出台並嚴格執行我院關於改進工作作風的實施辦法。三是紮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統一部署和規範要求,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教育實踐活動組織領導有力,活動特色鮮明,聚焦“四風”體現問題導向,民主生活會講求質量,整改工作成效明顯,省委第十六督導組對我院教育實踐活動給予充分肯定,江西日報、江西教育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多次報道我院教育實踐活動的做法和成效。

  (二)學院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全麵加強

  學院黨委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夯實黨建工作基礎,不斷提高黨的領導能力。一是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堅持民主集中製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製,完善民主決策機製,配齊配強二級黨政領導班子,規範二級學院黨政聯席會議製度,落實院領導對口聯係教學單位、定期巡查等製度。二是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紮實推進第七輪幹部聘任工作,提拔正處級幹部2名,副處級幹部2名,平級交流處級幹部3名,提拔科級幹部50名;選派4名年輕幹部到地方掛職鍛煉,加大幹部培訓力度。三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堅持黨員組織生活和專題民主生活會製度,實現基層組織有架構、有陣地。重視黨員發展工作,發展學生黨員902名、教師黨員4名。學院榮獲全省高校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3人、全省高校優秀黨建組織員3人,獲得省級示範性黨員活動室稱號2個;獲得全省高校基層黨支部創新案例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得全省高校黨建研究項目7項。四是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先後邀請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北京市委黨校、武漢大學、國家學位委員會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做專題輔導報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構建立體化大學生思想教育體係。五是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做好水文化、紅色文化、廉政文化三篇文章,打造文化長廊楹聯牌匾,增添“毛澤東說水石”等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化景觀,營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環境。“大學生素質拓展教育的模式構建”被評為全省高校團組織十大優質校級工作品牌,學院榮獲第七屆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成果三等獎、江西省高校校園文化成果特等獎。六是加強統戰、武裝、離退休和群團等工作。完善教代會製度,落實二級教代會職權,拓展統一戰線成員作用發揮平台,重視和關心離退休老同誌的生活,在人事處增掛離退休工作處。學院榮獲全省教代會製度建設先進單位、全省統戰工作先進單位、全省高校武裝工作先進單位、全省高校征兵工作先進單位、全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大學生科技創新與職業技能競賽優秀組織單位和挑戰杯江西賽區最佳集體組織獎等多項榮譽。七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按照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和省紀委三次全會部署,紮實推進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和懲防體係建設。深化細化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工作,紮實開展違規收送“紅包”、防止利益衝突專項治理和小金庫治理“回頭看”,積極推進廉潔教育進校園、進課堂,進一步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製約。落實中央巡視組關於高等教育問題的反饋意見,推進各項整改工作的落實。

  (三)學院“提升內涵”和“拓展外聯”工作全麵推進

  學院圍繞省委“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和院黨委“十六字”方針,抓保障,爭外援,促和諧,保穩定,謀長遠,求發展。一是辦學水平穩步提升。辦學層次和規模再創新高,兩個專業列入江西省一本招生,研究生教育和管理製度不斷完善。教育教學改革穩步推進,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綜合改革和定向培養直招士官等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二是辦學實力持續增強。師資隊伍不斷壯大,全院博士數量超過百人。獲得省級以上科研項目146項,國家基金項目連續兩年超過10項。完善生態科技園建設,啟動工程實訓中心建設。獲批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省級大學科技園、省級教學科研平台達到4個。三是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加強實驗條件建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到1.38億元。新增各類紙質圖書5萬多冊,續訂國內外各類數據庫20個,館藏圖書達到120萬餘冊。“節約型”校園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學院被遴選為全國第一批公共機構節能示範單位。四是辦學影響不斷擴大。學院與地方政府、相關廳局、行業企業和知名大學的關係日趨密切,與葛洲壩集團公司等單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五是辦學環境安全穩定。完善分級管理、責任落實、全員參與的綜治管理模式,加強校園交通規範管理,加大綜治技防投入,加快推進數字化安防體係和綜治平台建設,積極開展與武警消防、兄弟院校以及周邊村鎮的校地共建活動,著力構建安定和諧的校園環境,學院有望連續三年獲得全省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六是民生工程紮實推進。本科生就業率連續四年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積極落實大學生各項資助幫扶政策,基本建立在校生全覆蓋的學生資助體係;穩步提高教職工收入水平,教職工平均年收入增長超過12%;關心困難職工、困難黨員和離退休教職工的生活,投入專項資金改善新老校區教職工活動場所;想方設法改善教職工住房條件,有效解決青年教職工住房問題。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學院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在調研和征求意見過程中,大家反映集中度最高的是“兩大困難和五個突出問題”。“兩大困難”:一是老校區開發難度大,教師團購房依然沒有解決;二是新校區建設任務艱巨,“校湖連通”亟待推進。“五大突出問題”:一是師資和人才隊伍差距較大,高水平領軍人才和有重大影響的學術帶頭人匱乏;二是學科建設水平還不高,學科發展不平衡,學科間交叉滲透不夠,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係還沒有真正形成;三是研究生教育試點工作麵臨諸多挑戰,本科教學改革標誌性成果偏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落實不到位;四是科研經費總量和高水平重大成果偏少,科技成果轉化不足,服務社會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五是管理服務效能偏低,體製機製有待進一步理順,管理的精細化、科學化、規範化水平還不能完全適應高水平大學建設的要求。

  各位代表、同誌們,回顧學院一年來的發展,我們也深深體會到,學院要實現科學發展,必須堅持全麵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停步,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動搖,堅持加快創建水利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工程大學不懈怠,堅持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不折騰,堅持全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不放鬆。我們也深知,學院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離不開上級黨組織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廣大校友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更離不開全院黨員幹部和師生員工的奮力拚搏。在此,我謹代表院黨委,向長期關心支持學院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和廣大校友,向學院老領導、離退休老同誌,向學院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向全院黨員幹部和師生員工,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二、形勢與任務

  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提出了許多新要求,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2014年是我院全麵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使我院站到了恢複本科辦學十周年之後新的曆史起點上。

  (一)推進學院全麵深化改革刻不容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對全麵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做出了總體部署,改革的廣度、力度、深度和難度前所未有。首先,全麵深化教育改革的任務異常艱巨。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但在充分肯定我國教育已經取得的巨大成績、對教育未來充滿信心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楚看到,我國是教育大國,還不是教育強國,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與國際競爭的新形勢不完全適應,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不完全適應,與人民群眾的新期待不完全適應。教育改革特別是曾經作為中國現代思想發源地的高等院校,與社會其他方麵的改革相比仍然滯後。有人已經發出了攻克高等教育這一計劃經濟體製最後堡壘的呼聲。可以說,教育改革已進入深水區,許多問題沒有現成答案,要在科學調研的基礎上,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進改革。第二,高等教育競爭態勢異常激烈。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社會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不斷增長,從滿足於“有學上”轉變為要“上好學”,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多元需求的核心,集中到一點,就是必須大力提高教育質量水平。隻有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才能吸引更優質的生源,也才能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隻有將社會期待轉化為全麵深化改革的動力,主動改革、全麵改革,才能贏得社會認可和支持。特別是我們這類處於發展中的學校,前有“標兵”,後有“追兵”,稍不留神,就可能會被甩在後麵。第三,服務江西經濟社會發展異常迫切。當前江西正處於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關鍵階段,特別是全麵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迫切需要一所有水利特色的高水平大學提供更多智力支撐和人才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給江西水利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學院能否在新一輪改革發展中抓住機遇,為江西轉型升級提供更大助力,關鍵還是要靠改革。

  (二)勇於擔當全麵深化改革的重任

  要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姿態謀求改革發展,把學院事業放到高水平大學中去比較、放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中去謀劃、放到國際通行標準上去衡量。一是爭當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排頭兵。要像1977年武漢大學查全性副教授大膽向鄧小平諫言恢複高考一樣,力爭走在新一輪全麵深化改革的前列,闖出一條既適應學院發展需要、又有廣泛借鑒意義的教育改革之路,勇於擔當弘揚改革精神的重任。要弘揚革故鼎新、開物前民的精神,隻爭朝夕,奮發進取,不拘一格,敢為人先;要弘揚獻身科學、追求真理的精神,廣思博學,公勇韌毅,淡泊明誌,求實崇真;要弘揚海納江河、追求卓越的精神,兼容並蓄,開宗立派,超越自我,勇攀高峰。要踐行科學發展,不斷與時俱進,賦予“改革創新”時代新內涵。二是爭當特色鮮明高水平大學的建設者。努力推動南昌工程學院向水利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工程大學邁進,實現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高水平科研項目和高顯示度科研成果的重點突破,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科建設水平和協同創新能力,進一步改善辦學層次結構、校園環境、教風學風和師生工作生活條件。三是爭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軍。要立足學院辦學特色,在學科總體布局、學科資源配置、學科平台建設、學科隊伍建設、科研管理體製機製、產學研協同創新機製等方麵做好全麵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積極穩妥地推進各項改革,增強服務社會能力。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水利現代化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開展研究和探索,適時推出具有深度的理論成果和政策建議,為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做貢獻,真正成為改革發展決策方案的“建言者”、政策效果的“評估者”、社會輿論的“引導者”。

  (三)始終堅持全麵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則

  全麵深化改革,要堅持黨的領導和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以提高發展質量為目標,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為主線,以改革創新體製機製為重點,以“公平公正、優質高效”配置資源為手段,以讓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廣大師生員工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是明確改革方向。圍繞建立現代大學製度,進一步完善與學院實際相適應的統一領導、多元治理、和諧善治、科學發展的內部治理結構,在學院製度設計、管理體製機製、資源配置方式等方麵進行改革,推進學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二是堅持問題導向。改革要緊緊圍繞學院發展與師生反映強烈的“兩大困難和五大突出問題”,積極回應廣大師生的呼聲與期待,有什麽問題就解決什麽問題,什麽問題突出就著重解決什麽問題,什麽問題急迫就先解決什麽問題。特別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涉及麵更廣,關聯度更高,破解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難度更大,許多問題解決起來往往涉及多方利益調整。要用係統思維、全局意識認識改革,對於必須改的問題,要弄清症結所在,提出明確的改革措施,力求貼近基層、貼近民生,具有可操作性。三是體現務實取向。改革有沒有成效,必須用事實說話、拿成果表明。改革不能盲目蠻幹,不能急於求成,“蹄疾而步穩”,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咬定青山不放鬆”,緊緊圍繞改革目標,凝聚各方力量,攻堅克難,確保改革取得實效。

  三、工作要求

  堅持將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貫穿在學院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中,緊扣建設水利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工程大學的目標和要求,圍繞改革主題,突出問題導向,體現與時俱進,廣泛凝聚共識,務必取得實效,激發辦學活力。

  (一)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提高駕馭改革的能力

  加強黨的領導是實現學院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保證。必須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成果為主線,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思路、紮實的舉措,全麵推進學院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製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不斷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一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係列講話精神,積極推進領導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設,提高學院領導幹部的理論素養。進一步加強黨委中心組學習,健全學習組織、創新學習形式、嚴格規範管理、增強學習效果。按照科學理論武裝、具有世界眼光、善於把握規律、富有創新精神的要求,加強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黨員幹部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二是加強各級班子建設,不斷提高科學領導能力。按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要求,全麵提升領導班子駕馭全局、把握方向的能力,推進改革發展、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和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的能力。堅持“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原則,建立健全領導、專家、群眾相結合的民主決策機製,使學院領導班子建成政治堅定、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廉政、團結協作的堅強領導集體。完善二級單位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辦法,注重在人才隊伍建設、學科團隊建設、服務社會等方麵的考核。三是加強幹部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治校辦學能力。嚴格執行《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大力加強幹部選拔與培養工作,建立健全科學的選人用人機製,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建設一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具有前瞻和創新意識,既懂教學與科研、又善領導與管理的複合型幹部隊伍。完善幹部考核評價辦法,加大幹部教育培訓力度,強化幹部日常管理監督,加強後備幹部隊伍建設。四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以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工作實效性為重點,以聯係服務群眾為核心任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師生、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努力使基層黨組織成為貫徹落實學院科學發展的堅強堡壘。切實加強黨員的教育和管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典型引領和示範帶動作用。夯實基層組織建設基礎,加強活動載體建設,健全基層黨組織工作製度,完善黨政聯席會製度。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工作新思路,加大在優秀青年教師特別是“雙高”人員中發展黨員的力度,把黨員隊伍建設成為推動學院發展的骨幹力量。五是不斷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凝聚改革發展合力。積極推進黨內民主,保障黨員權益,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製。全心全意依靠廣大教職工辦學,加強教代會建設,保護教職工參與管理和監督的民主權利,切實加強和改善民生,維護師生員工的合法權益。切實做好統戰工作,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學院改革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切實做好老幹部工作,關心離退休老同誌的思想和生活,充分發揮離退休老同誌在教學督導、關心下一代工作等方麵的積極作用。發揮黨管武裝的政治優勢,積極搭建平台,加強國防教育,抓好征兵工作,推進擁軍優屬、軍地融合和後備力量建設,促進黨管武裝落到實處。加強黨對共青團、學生會工作的領導,發揮團員青年的生力軍作用,樹立“欣賞青年”的觀念,拓展“激勵青年”的渠道,延伸“服務青年”的領域,創新“凝聚青年”的局麵,努力形成黨建帶團建、黨團共發展的良好格局。不斷加強與校友的聯絡溝通工作,積極借助廣大校友的力量促進學校事業發展。六是不斷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努力形成黨委、行政和紀委“三位一體”,合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良好局麵。

  (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著力創建一流本科教育

  牢固樹立人才培養在學院工作的中心地位,全麵推進教育教學內涵式發展的目標和實現路徑的改革。一是注重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和人人成才觀念,積極營造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豐富社會實踐載體,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獨立實踐能力的青年人才。二是注重多種教育層次和類型的協調發展。切實加快增本減專的步伐,擴大研究生和國防教育的規模,提高國際教育和繼續教育的水平和層次,努力形成立體化、開放式的教育格局。三是注重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結合經濟社會和行業發展需要,加快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製定人才培養規格規範標準,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成長成才路徑。四是注重專業與課程體係建設。建立院內專業評價標準體係,加快推進專業論證工作,提升專業建設內涵。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通識教育為基礎,能力培養為本位,優化課程體係,完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加大研究生教育核心課程建設和校外培養基地建設力度,建立研究生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體係和質量保障體係,提高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五是注重教學管理機製的改進。構建教育質量監控與保障體係,完善教學質量考核與激勵機製。

  (三)加強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推動學院辦學實力提升

  要以推進學科建設和科研管理體製改革為契機,著力加強學科建設,強化科研能力提升。一是提升學科建設內涵。緊密結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找準學院學科優勢和突破口,推進學科交叉、集成和融合,優化學科結構和布局。瞄準學科前沿,高起點、高標準地建設省級重點學科。整合院內外優勢資源,集中力量,夯實申報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基礎。二是建立學科平台管理與運行機製。優化學科平台資源配置機製,加強高水平學科基地和科研創新平台建設,建立院內學科平台共享機製,推動學科平台交叉融合和平台資源的共享,培育有能力承接重大項目的學科團隊。設置學科科研平台開放課題,建立學科平台科研人員的流動機製,實現大開放的學科平台管理和使用格局。三是優化產學研合作機製。瞄準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水利發展,深化產學研戰略聯盟,構建協同創新格局,建成具有水利特色的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大力推進校校、校企、校地之間有效協同,探索推進多學科融合、多團隊協同、多技術集成的研發與應用平台,探索產學研用融合發展的技術轉移模式。四是完善科研激勵機製。進一步完善科研成果等級和科研工作量認定製度,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科研工作量互通機製,構建有利於學科發展和人才成長的評價機製。切實加大高水平科研項目申報的支持力度,堅持激勵與考核並行,鼓勵和引導教師積極申報國家級各類項目。進一步完善社會服務評價和激勵機製,引導廣大教師轉變科研觀念,深入社會、深入企業,致力於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問題。

  (四)大力推進人才強校戰略,造就高水平師資隊伍

  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學院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充分信任、緊緊依靠廣大教師,提升教師素質,改善教師待遇,關心教師成長。一是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將人才隊伍建設始終擺在學院內涵建設的優先位置,以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積極實施“瑤湖學者、首席教授、瑤湖傑青”選拔工作,紮實推進“雙百計劃”,加大對學科帶頭人、中青年學術骨幹隊伍的引進和培育力度。加強團隊建設,組建高水平學術創新團隊和教學團隊,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考評體係和激勵機製。二是建立多途徑、多類型、多層次青年教師培養製度。加強分類指導,根據各類人才的不同情況,分別製定激勵措施和培養計劃。進一步完善教師崗位培訓和專業培訓製度。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鼓勵教師到大中型企業掛職鍛煉。加強青年教師培養,選送中青年教師參加海外培訓,選送骨幹教師到海內外重點實驗室、知名院校做訪問學者或高級研究學者,支持教師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活動。三是創造良好的師資隊伍成長環境。切實加強和改進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製度障礙,通過深化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完善培養、競爭、激勵、流動和評價機製,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成長機製。統籌協調好人才引進與人才培養的關係,統籌協調好不同層次、不同學科專業領域、不同崗位人才的關係,優化工作生活環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各類人才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活力,努力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局麵。

  (五)堅持立德樹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教育,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黨的組織生活、教職工政治學習、幹部培訓等學習教育活動內容,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一是圍繞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不斷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一好加三好”的要求,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主陣地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積極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發揮學生黨建引領作用,重點建設一批學生黨員實踐教育基地、學生黨員活動陣地。積極推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強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教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誠信教育,引導廣大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化學生日常行為養成教育。以貫徹落實國家《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為契機,推動輔導員隊伍建設改革,引導廣大學工人員安心、用心、專心於育人事業。二是圍繞全員育人目標的實現,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建立健全師德建設保障製度,把師德建設列入黨委工作的議事日程,完善師德建設的管理體製,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相關部門各負其責、有關方麵大力支持的領導體製。強化師德培訓製度機製建設,將師德培訓納入師資隊伍建設之中,紮實推進師德培訓製度化、規範化、分層化。建立健全師德評價機製,完善師德培訓檔案,開展典型示範教育,大力宣傳教師身邊發生的生動、鮮活、可信、可學的先進典型。建立健全師德監督機製,完善學院、教師、學生、督導共同參與的“四位一體”的師德建設監督網絡,構建科學有效的監督評估體係。三是圍繞提升學院的軟實力,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以恢複本科辦學十周年為契機,組織係列學術和文化活動,總結凝練學院辦學精神和文化傳承;加強凸顯學院特色的文化精品和文化景觀建設,逐步推進六幹渠周邊人文景觀以及校園小品景觀等建設;弘揚傳統文化,加強科技文化、社團文化、國防文化和論壇文化建設,著力營造良好育人環境。

  (六)繼續改善辦學條件,提升綜合服務保障能力

  按照“開源節流、優化配置、注重績效、保障有力”的思路,紮實推進“數字化、花園式、生態型”校園建設。著眼學院長遠發展規劃,統籌搞好新老校區建設,優化校園建設規劃,加強新校區建設,推進老校區開發,完善校區功能布局,提升建設品質,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教學、科研、生活格局。加強財務、審計和資產管理工作,建立投入產出績效評價機製,提高辦學效益。加快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步伐,完善校園網絡基礎設施和網絡安全體係,提高辦公自動化係統建設水平和使用效率,建立更加完備便利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務平台。加強實驗室、圖書館、體育館、檔案館建設管理,提升公共服務支撐體係的水平和能力。加強圖書文獻建設,優化配置圖書館資源,使圖書館成為高質量的文獻服務中心和高水平的信息谘詢中心。以科學技術為手段,實現後勤管理信息化、服務透明化,提升後勤管理與服務能力;以創建花園式校園為目標,積極引進新技術、新方法,打造好植物專業園,營造景觀點,建立植物分布信息庫,實現“季相分明、林相突出、林分合理”的目標。以強化責任意識為抓手,完善“首問責任製”、“限期辦結製”和“責任追究製”,提高後勤管理和服務效率,努力提高師生滿意度,建立與學院發展相適應的新型後勤服務保障體係。

  (七)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建立適應學院發展的現代大學製度

  逐步完善內部治理結構,規範學院內部關係,約束利益相關者主體行為,形成上下互動的協商多元治理模式,促進管理的民主化、科學化、規範化。一是理順和完善院內機構。以強化院內各類機構的職能為核心,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進一步理順職責關係,明確和強化責任,優化組織結構,規範機構設置,完善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對職能相近、業務交叉的機構進行合署辦公或合並,對職責界定不清的事項明確責任部門,做到權責一致,分工合理。進一步理順院內科研機構設置和管理機製,利用績效分配製度改革契機,建立健全科研機構崗位聘用機製、崗位管理模式和績效評價機製。二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分配體係。充分發揮績效工資的導向和激勵作用,以績效工資的改革為基礎,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體係。在保證發展成果與教職工共享的基礎上,實現優勞優酬、優績優酬,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績效考核逐漸向規範化係統化轉移,逐步建立與之相應的績效考核機製,形成相對完善的校內崗位聘用的競爭、激勵和約束機製。三是推進學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製,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在學科建設、學術評價、學術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探索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理順各級各類檢查考核製度,嚴格控製集中考核的規模和數量,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著力構建常態化的目標管理考核機製。積極推進大學章程的製定工作,完善信息公開機製,加大黨務、政務公開力度,拓展公開渠道和方式,不斷提高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法製化水平,努力構建適應學院發展實際的現代大學製度。

  各位代表、同誌們,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雨露滋潤禾苗壯,深化改革靠的是中國共產黨。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院黨員和師生員工,改革創新,攻堅克難,為早日建成水利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工程大學而努力奮鬥!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