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十二章 學“習”講話--在全院處級以上幹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係列講話精神

  研討班上的輔導報告

  (2014年3月20日)

  同誌們:

  根據學院黨委的統一安排,我們利用一周的時間對處級幹部進行專題培訓,係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今天,我開個頭,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係列講話的重要意義及其特點出發,與同誌們共同探索,如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係列重要講話精神指導和推動學院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充分認識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係列講話精神的重大意義和目的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握時代和實踐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在許多重要會議、重要活動、重要場合發表了一係列重要講話。這些講話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深刻闡述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麵,提出了許多重要思想、觀點和論斷。

  1.對建黨90多年的曆史有新的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述曆史、分析曆史、總結曆史,特別是著重總結黨的曆史。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中,重溫黨和人民共同走過的光輝曆程,對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進行深入闡述。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以來,任何一個民族、國家都離不開政黨的領導。中國人民能夠翻身解放,過上現在的幸福生活,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沒有黨的領導,中國就不可能有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一切不抱偏見的人們都能夠看到:共產黨堅強有力的領導,是當代中國最大的政治優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人民順應曆史、遵從曆史所做的真理性選擇。

  2.對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有新的判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推進改革開放做出了一係列重要論述,多次強調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化改革開放。一方麵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我們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麵又明確指出,改革開放要敢於啃硬骨頭、涉險灘。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攻堅期意味著困難大,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深水區意味著險灘多,風險大。正如船到中流,不進則退。改革開放到了今天這一階段,封閉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幟的邪路都不能走,停滯和倒退都沒有出路。應該從當年壯士斷腕、扭轉乾坤的戰略家身上汲取力量,下決心打硬仗,衝破思想觀念窠臼,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3.對未來發展有新的目標。習近平強調,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還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奮鬥目標。“中國夢”與“兩個一百年”,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是確定“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前提。“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繪製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這既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百年期盼,實際上也描繪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光明前景。同時,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也意味著中國的發展水平將登上兩個新台階,為“中國夢”的實現鋪平道路。

  因此,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要通過深入學習,切實做到“一個看齊、三個堅定”。一個看齊:是增強“看齊”意識。1945年,在黨的七大預備會議上,毛澤東同誌形象地說:“要知道,一個隊伍經常是不大整齊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齊,向左看齊,向右看齊,向中間看齊,我們要向黨中央看齊,向大會基準看齊。看齊是原則,有偏差是實際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齊。”今天所說的“看齊”意識,是指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也可以叫作保持一致意識。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黨麵臨的形勢越複雜,肩負的任務越艱巨,就越要增強政治意識和“看齊”意識。要“看齊”,先學習。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是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根本保證,是在具有新的曆史特點偉大鬥爭中爭取新勝利的迫切需要,是把握時代大趨勢、贏得發展新優勢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領導幹部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法寶。增強“看齊”意識,首先要係統學習、完整理解、全麵掌握深刻領會講話精神,自覺地按照講話的要求去實踐。三個堅定:一是要堅定理想信念,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理念信念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興黨之要。我們黨自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實現共產主義確立為最高理想。老一輩革命家和一代代的共產黨人,在戰爭年代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在建設時期攻堅克難、艱苦奮鬥,真正做到了為主義和信仰而獻身。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的今天,必須把堅定理想信念、夯實理想信念作為共產黨人黨性鍛煉和修養的“基本功”;把樹立理想信念、培養理想信念作為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一代走好人生道路的“必修課”。要補足精神上的“鈣”,治好“軟骨病”,堅定“主心骨”,築牢“壓艙石”,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排除和糾正各種錯誤思想認識,矢誌不渝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鬥。二是要堅定改革開放,矢誌不渝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要深刻理解全麵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正確方向,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同推進,搶抓機遇、乘勢而為,全麵準確把握改革、穩妥有序推進改革、統籌協調抓好改革,以改革開放統領發展大局,開創發展新局麵。三是要堅定發展方向,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要以科學發展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和改革創新,把幹事創業熱情與科學求實精神結合起來,把開拓進取與尊重規律結合起來,把抓好當前工作與著眼長遠發展結合起來,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謀劃發展的正確思想、促進發展的政策措施、領導發展的實際能力。

  二、切實把握習近平總書記係列講話的主要風格和顯著特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發表了大大小小一百多次重要講話,截至目前,粗略統計總書記共發表重要講話140餘篇,其中以中央文件形式印發的39篇,全文公開發布的33篇,新聞報道中摘發講話要點的71篇。總書記係列講話形成了其獨特的富有個性化的語言風格,充滿了語言魅力。讓大家聽了非常的舒服,也完全能夠理解,往往覺得很過癮、很解渴、很興奮,常常有撥雲見日、豁然開朗和醍醐灌頂之感,許多話題被熱議,許多語錄成熱詞,許多觀點成了聽得進、記得住、傳得開、用得上的經典和名言警句,既有很強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又有很強的穿透力和衝擊力;既娓娓道來、和風細雨,又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真正能入耳入腦入心入神。他善於用講故事、舉事例、擺事實的方式同頻共振、凝聚共識;善於用大白話、大實話和群眾語言深入淺出、解惑釋疑;善於用聊天式、談心式的語氣娓娓道來、觸及心靈;善於用極其凝練、高度概括的話語提綱挈領、大開大合;善於用問題開刀,拿現象作靶開誠布公、振聾發聵;善於用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元素廣征博引、縱橫捭闔;善於用詩一般的語言抒發大情懷、展現真性情;善於用可親可敬、平易和藹又從容淡定、沉穩大氣的肢體語言和語態眉宇傳神、靈動善融。

  1.熟悉基層“接地氣”。大樹因接地氣,枝繁葉茂、鬱鬱蔥蔥;花草因接地氣,姹紫嫣紅、爭相吐豔。萬物之理皆互通,人亦如此。習近平總書記雖然不是農民出身,但農活沒少幹,俚語沒少說,很多方言皆是“信手拈來俱天成”。他在“文革”中,受過批鬥,挨過饑餓,流浪過,甚至被關押過。他15歲下放,種地、拉煤、打壩、挑糞……什麽活兒都幹過,什麽苦都吃過。7年的農村生活、7年的甘苦與共,這段與黃土高原純樸鄉親摸爬滾打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的歲月,不僅讓習近平總書記和當地老百姓結下了深厚情誼,也使他深切了解到什麽是中國的農村、什麽是老百姓的喜怒哀樂、什麽是中國的基本國情。正是這多年不變的深耕基層、踏實親民的作風,使習近平在廣大老百姓中贏得“平民書記”的讚譽;也正是這多年的基層經曆,讓他積累了豐富的群眾語言;同樣是這麽多年的基層經曆,讓他“心中為念農桑苦,耳裏如聞饑凍聲”,把話都講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他經常用一些很質樸、很簡單的大白話、大實話,特別是一些普通幹部群眾聽得懂、記得住,有濃鬱生活氣息的話來表達思想,包括還經常會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民間諺語、歇後語、網絡用語,會用一些形象化的比喻,等等。比如,他用“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這樣樸實無華的話來闡明每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用“塊頭大不等於強,體重大不等於壯,有時是虛胖”來比喻說明隻有經濟總量而沒有先進科學技術支撐是不夠的;用“益智補腦”來比喻學習;用“缺鈣”“軟骨病”來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玻璃門”“彈簧門”來形容阻礙民間投資的體製障礙;用“牆頭草”“推拉門”來描述幹部隊伍中的好人主義,等等。他講改革要辨證施治,“既要養血潤燥、化瘀化血,又要固本培元、壯筋續骨”;講樹典型不能用“開小灶”“吃偏飯”的方式來催生;講一個國家發展道路的選擇,“鞋子合不合適,自己穿了才合適”。甚至像當年毛澤東說有新聞也還有舊聞的句式,他提出,“‘一般’如果沒有硬杠杠,最後都成了‘二般’了”。他講,“我們手裏捏著一把好牌,一定要有好牌打成為好局的自信”。他還講,“做群眾工作,我們共產黨本來就是拿手的”。類似“一把好牌”“拿手的”這樣極具口頭語的用詞和表達,遠比那些“打磨”過後工工整整的大話更生動活潑,更具生活氣息。這些很接地氣的群眾語言,輕鬆自然、通俗易懂,口語化味道很濃,它一掃人們反感的大話、套話、空話和“官話”,與大眾話語體係很對接、很吻合,似春水一般清澈,令人耳目一新。習總書記在講到中國夢時指出,“中國夢是一種形象的表達,是一個最大公約數,是一種為群眾易於接受的表達”。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工作時說,“領導不是百事通,不是萬能的。要做群眾的先生,先做群眾的學生。領導幹部要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多同群眾交朋友,多向群眾請教。要真正悟透群眾是真正的英雄”。2013年7月,他來到30多年前工作過的河北正定縣,看望塔元莊村幹部群眾,就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直接聽取最基層的意見。他說,“這裏我很熟悉,當年下鄉就騎自行車來。今天就是來聽大家的,看看鄉親們,接接地氣,充充電。”總書記尚且如此,黨員幹部就更應“接地氣”,更要有基層意識,更要有群眾意識,不“接地氣”長“官氣”、缺“氧氣”,幹事沒底氣。作為一名處級幹部,必須變“踩高蹺”為“接地氣”,“心”下移、“身”下沉、“力”下使,用腳跟牢牢地站在南工這塊“大地”上,踏在師生這片“泥土”中,與師生打成一片,與群眾抱成一團,做到“心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隻有“接地氣”才能有底氣,那才對得起手中人民給予的“指揮棒”。

  2.務實親民“很和氣”。習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但不居高臨下,他經常用一些近乎嘮嗑、拉家常似的聊天、談心式話語觸及人的心靈,話語中充滿著和氣,一下子拉近了距離,讓人倍感親切、溫暖和感動,不經意中感化人、教育人和引導人。比如,令大家記憶猶新的是他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麵時的講話,一開口就說“讓大家久等了”,接下來又說“大家很敬業、很專業、很辛苦”,言語中一股理解人、關心人的暖流悄然湧動,浸潤心田。在這篇精彩的講話中,他還說,“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公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這樣的語言沒有高調和口號,也沒有任何豪言壯語,而是一種近乎談心式的溝通交流,沐浴著人的心靈。他在視察武漢市民之家時,曾親切的和市民郭婷婷打招呼。一句“美女,你好!”拉近了總書記與周圍人的心理距離。他在坦桑尼亞演講時,一開口用“哈巴裏”打招呼,用“阿桑特民薩那”來謝謝大家。他在墨西哥演講時,還深情地道白:“我是一個足球迷。”等等,處處盡現一個大國領導人的平等待人、平易近人的親民風彩。特別是總書記在每次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時,經常用自己親身經曆和切實感受來促膝談心,說真話、實話、心裏話,說管用的話。比如,他關於要求領導幹部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係群眾的一係列講話,都不是板著臉孔、硬邦邦地說話,而是言傳身教,既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還示之以行。他曾講自己在福建寧德當地委書記時為何不住窗式空調房間而住在居民區裏,為何一直不敢帶頭裝空調;在河北正定當縣委書記時如何用車,以此告誡領導幹部不能搞特殊化;在福州工作期間如何“堅壁清野”拒收購物卡等禮品,以此引導領導幹部拒腐蝕永不沾;外出調研如何避免“擾民”、不搞特殊化,以此教育領導幹部要跟群眾多零距離接觸,多打成一片,不做群眾反感的事,等等。他還語重心長地要求領導幹部“少出去應酬,多回家吃飯。

  省下點時間,多讀點書,多思考問題,油膩的食物少吃一點對身體還是有好處”。這樣的話語既如長輩,又似鄰家兄長,讓人如沐春風,心有所動。每次下基層,習近平總書記也喜歡來到群眾中間,與群眾共敘深情。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考察,同村幹部和村民代表圍坐在一起,親切地拉家常、話發展,還稱呼特困戶施齊文為“大姐”。從另外一種意義上說,親民也是一種務實。沒有前呼後擁,沒有長槍短炮,僅僅老百姓的一句“怎麽稱呼您”,已讓我們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務實作風;沒有走馬觀花,沒有“彩排”民意,同大家一起商量脫貧致富奔小康之策,更有助於實打實地了解群眾生活困難。這種務實作風,能讓總書記掌握“原汁原味”的百姓實情,從而更加有效地找出問題的解決之策,正如他說的“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說到“和氣”,我更是有感觸,我與習近平總書記有過三次“近距離接觸”,第一次是1998年,我當時在省委農工部工作,前往北京參加中央農村工作會,與習近平總書記在同一個小組討論,他還做了大會發言,當時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分管農業;第二次是2006年,受當時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省長黃智權的盛情邀請,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來到江西藝術劇院,給江西省各級領導幹部做報告,解讀浙江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第三次是2008年,十七屆三中全會後,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到江西調研考察,了解江西農業經濟發展情況。不論是開會還是做報告,亦或是調研,都能切身感受到總書記講話非常和氣,非常務實,不擺架子、不作秀,親切、融洽、隨和。因而,作為一名處級幹部,必須變“趾高氣昂”為“隨和不隨便”,用“隨和不隨便”的工作態度去感召人民,用“隨和不隨便”的生活作風去凝聚人民,用“隨和不隨便”的決策能力去服務人民,那才對得起頭上人民給予的“烏紗帽”。

  3.沉穩淡定“有銳氣”。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站位高、立意高,思想深邃、思路開闊,其講話總有穩如泰山之勢,從容淡定,不急不緩,徐徐展開,娓娓道來,聽來猶如春風拂麵,溫暖舒適,是標準的“淡定哥”。講了這麽多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無所不包,從國內到國際,一年基本談了個遍,看起來都是底氣十足、了然於心、成竹在胸,明顯是厚積薄發、多年積累的結果,讓人覺得很有銳氣。這種銳氣,一方麵表現在語言氣勢上。比如,他麵對廣大青年闡述中國夢時大開大合地講到,“中國夢是曆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這種銳氣,另一方麵貫穿於時空上的大跨越、大穿越。比如,對500年來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曆程,他用“6個時間段”進行高度概括;對黨走過的92年光輝曆程,高度概括為“集中體現為完成和推進了3件大事”,並得出結論,我們腳下的這條道路,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中“走出來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中“走出來的”,是從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曆程中“走出來的”,是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傳承中“走出來的”。這四個“走出來的”由近及遠,不斷上溯,上下幾千年,時空大縱橫。又比如,他在參加“複興之路”展覽時,把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用三句詩詞作了高度凝練的描述和概括,昨天是“雄關漫道真如鐵”,今天是“人間正道是滄桑”,明天是“長風破浪會有時”,大氣磅礴、氣勢恢宏。這種銳氣,還常常體現在對事物規律和本質的揭示、把握上。比如,他深刻地指出改革開放的30多年,大體每10年是一個段落,每一個段落又有一個共同特點:開頭都充滿機遇挑戰或危機,之後又轉危為安,這就是對規律的總結。他還善於用一些高度凝練的幾個字或關鍵詞,把思想濃縮其中,讓人能聽懂、能明白、能記住。比如,他在講到中非關係時,用了“真、實、親、誠”四個字高度概括,精辟而深刻。總書記的講話,總是以這種凝練、歸納和概括的大手筆,高屋建瓴,有很強的曆史縱橫感和現實深邃感。習近平總書記的外在形象和氣質給人的感覺始終是笑容滿麵、和藹可親的,但他麵對那些不正之風、假醜惡現象,他也義正詞嚴,不怒自威,敢於亮劍、敢於“唱黑臉”。比如,他經常列舉幹部隊伍作風方麵存在的突出問題,可謂毫不留情,“老虎蒼蠅一起打”,“以猛藥去屙、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發現一個就要堅決查處一個。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馬上治,發現問題就及時處理,不能養癰遺患”;他講到現在社會上浪費現象以及奢靡、奢華之風很甚,可謂痛心疾首,“說到的就要做到,承諾的就要兌現,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做善成,防止虎頭蛇尾,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講到一些幹部特權思想、特權現象嚴重,可謂直指病根,“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做到位高不擅權、權重不謀私”;特別是他對一些黨員幹部理想信念缺失的諸多表現、幹部隊伍好人主義、不敢擔當的種種樣子,包括用人上的種種“關係圈”“潛規則”等不正之風、年輕幹部成長過程中的不良習氣,甚至社會上的種種假醜惡現象,等等,都拿起手術刀,剖析得鞭辟入裏,不回避矛盾和問題,不隔靴抓癢隔山打牛,這種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氣魄,使得每一次講話都有大喝一聲、猛擊一掌的感覺,使大家更好地“照鏡子、正衣冠”。因而,作為一名處級幹部,必須變“霸氣”為“銳氣”,勇作為、敢擔當,將銳氣內化於心、外化於氣,在學校各項改革麵前保有頑強的意誌力和自我明辨力,那才對得起人民授予的“勤務兵”稱號。

  可見,說話,既是一種思想觀點和能力水平的展現,也是一種領導藝術和技巧的反映,同時也是一個人立場、態度、方法和感情的表達。我們學習總書記的講話特點,就是要學會講話,讓自己的講話真正說得上去、說得下去、說得進去,增強講話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感召力,千萬不要“與新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體說話,說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同誌說話,給頂了回去”。要用“平民話”取代“官場話”,用“實在話”取代“書本話”,用“真心話”取代“場麵話”,真正把話說到群眾的心坎上。

  三、自覺運用習近平總書記係列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是一座精神“富礦”,是思想源、動力源,既有理論的繼承與創新,又有實踐的總結與發展,既有立足於發展全局的宏觀認識,又有著眼於操作層麵的具體部署,既有渾厚的曆史底蘊,又有豐富的時代內涵,既部署“過河的任務”,又指導如何解決“橋或船”的問題。我們要深刻把握其博大精深的理論體係和精神內涵,把握核心要義、領會思想精髓,特別是作為大學教師,要像習總書記一樣,多用一些經典語句和格言,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努力在學習上深一步、認識上高一籌、實踐上先一招,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把學習貫徹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加快發展的原動力、金鑰匙、總開關,推動學院各項事業沿著正確方向積極穩妥闊步前進。

  1.以“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氣概,正視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當下,高等教育的發展出現八大方麵的趨勢:一是以管辦評分離為目標,理順政府、高校、社會關係;二是以章程、規程建設為抓手,促進高校內部治理結構完善;三是以“陽光財務”為舉措,促進高校財務與審計製度的完善;四是以規範國際化辦學為舉措,促進國際化辦學新發展;五是以核心素養體係建設為平台,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六是以審核評估為契機,促進專業教學質量標準建設;七是以改革轉型為引領,促進高校特色辦學;八是以依法治校為前提,促進高校校風學風建設。這就要求領導幹部要認真分析高等教育麵臨的發展形勢,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學術研究、管理服務等方麵進一步改革創新,完善適應現代大學製度的學校治理結構。當然,這是一個異常艱辛的過程,但伴隨其間的,除了汗水、定有笑容,信心越來越足、腳步愈加堅定,不但要樹立“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雄心,還要保持“麵壁十年圖破壁”的恒心,甘於“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奉獻,最後收獲的,一定是思想的升華、境界的提升,執著於理想、篤定於信念,練就“金剛不壞之身”。

  2.以“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製”的勇氣,不斷加快改革創新的進程。既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智慧,又要有排除萬難的勇氣,要以壯誌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勇趟“深水區”,敢啃硬骨頭,敢涉險灘,敢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敢於革除體製機製的弊端,敢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不斷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問題挑戰;既敢於出招,又善於應招,做到“蹄疾而步穩”。我們在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同樣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要有敢闖、敢試、敢拚的精神,爭當改革的先鋒隊和排頭兵;要超前思維,超前謀劃,超前部署,才能在大學改革發展中率先作為、率先突破、率先發展、率先崛起。尤其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偉大征程中,中國的高等教育能不能突破體製的桎梏,“殺出一條血路”,實現“鳳凰涅盤,浴火重生”,關鍵還是要看是否有改革的勇氣和魄力。比如,敢不敢從北大、清華、複旦等國內頂尖大學中拿出40%的著名學院、係、實驗室和40%的優質教育資源(包括教授),去和哈佛、耶魯、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牛津等世界頂尖大學搞合作、合資辦學,以多種形式進行學術自由交流、科學前沿聯合實驗、教授自由流動、留學生學分學位互認互換等等,全方位推進大學國際化,從而實現共同發展。當前,高考製度改革也許會給我們帶來希望和驚喜,也許能加快我國培養出“世界一流的、站在最前沿的大師級人物”的步伐,並為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帶來利好。但在全球化的視野下,知識沒有國界,大學追求卓越,大學理應更加開放,大學國際化、全球化的合作,也許是一條較短時間實現中國“創世界一流大學”的康莊大道。

  3.以“功崇惟誌,業廣惟勤”的精神,兢兢業業做好各項工作。2013年3月,新當選為國家主席的習近平莊嚴承諾自己必將“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恪盡職守,夙夜在公”。並要求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要“勤奮工作,積極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主力軍和生力軍作用”。機關工作人員要“克己奉公,勤政廉政”。凡事,勤則易,惰則難。任何成功,都是勤奮的根莖上長出來的甜果。“天道酬勤”、“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勤能補拙”、“人勤春來早”、“業精於勤荒於嬉”、“一勤天下無難事”。“誌”與“勤”,實則務虛與務實的關係。非務虛不能目標高遠,非務實不能積跬步而至千裏。“夢裏走了許多路,醒來還是在床上”,說的就是“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沒有勤奮和毅力,再美好的理想和為之奮鬥的熱忱,隻是紙上談兵。正所謂,“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習近平總書記重提“功崇惟誌,業廣惟勤”,意在厘清務虛與務實之間的關係。正如“中國夢”的最高境界就是祖國的強大,人民的幸福一樣,領導幹部要始終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始終埋頭苦幹、銳意進取。要立足本職,腳踏實地、創造性地工作,抓住曆史的大好機遇,既讓自己的人生出彩,為自己的單位爭光,更讓偉大的中華民族和偉大的祖國驕傲地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4.以“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的典範,鼓勵並號召廣大師生深入基層,服務基層。一方麵,我們要號召廣大師生沉下去、走出去,堅持把重心向下移、身子往下沉,紮實做好基層工作,尤其是輔導員、教務員、實驗員,要重視基層工作經曆,把在基層工作的經曆作為一種財富來積累。另一方麵,鼓勵我們的學生積極報考大學生“村官”,深入西部、深入農村、深入一線,將書本知識與基層經驗結合起來,將紮實的學問和厚實的見識結合起來,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結合起來。“誌當存高遠,路自腳下始”,我們還要積極鼓勵廣大學生把誌存高遠與腳踏實地作為鳥之雙翼、車之雙輪,不可偏廢,統一於成長成才的實踐中,既誌存高遠“裝天線”,又立足基層“接地氣”。

  5.以“蠹眾而木折,隙大而牆壞”的道理,防微杜漸,做到幹部清正廉潔。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一蠹固然不能斷木,小隙或許不至牆壞,但“千裏之堤,毀於蟻穴”。國家機器猶如一座房子,不經常打掃,就會積滿灰塵;如果不注意防雨防漏,及時檢修,就會蟲蛀雨侵而毀壞梁木,風推牆隙而坍塌。現實生活中的腐敗現象,恰似竊食官倉之碩鼠,噬蝕梁木之蠹蟲。腐敗的關鍵是第一次的“關口”未把持住。麵臨權、錢、色等各種誘惑和考驗,意誌薄弱者,往往以“難辭情麵”“無礙大節”為借口而坦然納之,而一旦打開貪欲的閥門,第一次底線被突破,就會無一例外的走上不歸之路。因而,我們的領導幹部要守身如玉,防微杜漸,要以理論上的堅定保證行動上的堅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證用權上的清醒,千萬不要在關鍵時刻犯迷糊,懵懵懂懂往槍口上撞。要始終以審慎的心態忠於職守,將人民賦予的權力全部用在為人民服務上,要始終不邁出“貪婪第一步”,始終遠離腐敗“這條高壓線”,始終堅守做人的道德底限,才能守得住一世清白,才能對得起黨和人民的信任。

  6.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猛勁,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常識告訴人們,石頭也好,鋼鐵也罷,都是非常堅硬的東西,不下真功夫,不下苦功夫,印記和痕跡是留不下的。“踏石留印、抓鐵有痕”,關鍵在會抓。抓作風,要在抓準、抓緊、抓成上狠下功夫。“抓準”就是要善於抓住核心要害,緊盯風險點,牽住牛鼻子,因地製宜、有的放矢。“抓緊”就是既要抓得快,加快節奏,雷厲風行,又要抓得牢,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成”就是要科學製訂工作方案,明確路線圖、時間表,逐項分解,集中攻關,出實績、見成效。“踏石留印、抓鐵有痕”重點在力行。“為政之要,貴在力行,重在履事。”行“踏石”之舉,務“抓鐵”之實,都是一種硬碰硬的功夫。這必須具有三種精神:一是打鐵精神。鐵匠鋪裏打鐵要把握火候,要連續不斷地趁熱敲打,把擊碎的東西擊碎,夯實的東西夯實。二是釘子精神。要像釘子一樣深入下去,掌握情況,了解情況。三是滴水精神。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要常抓不懈,從小處做起,從細微入手,一步步一點點地解決問題。因而,我們的領導幹部應撲下身子,深入一線“接地氣”,做到眼睛亮能發現問題、耳朵靈能掌握信息、嗅覺敏能見微知著、嘴巴勤能指出問題、手腳快能解決問題,切實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腦袋思考問題、用行動破解難題,拿出獅子率隊的狠勁、燕子壘窩的恒勁、螞蟻啃骨頭的韌勁、老牛爬坡的拚勁,出工更要出力,上一線更要上火線,以“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胸懷,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幹,承前責,憂後患,對曆史負責,為現實服務,替未來著想。“踏”出幹勁,“抓”出實效,把發展的藍圖繪得精確,把師生期盼的事做得精細,讓廣大師生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7.以“治人者必先自治,責人者必先自責,成人者必須自成”的決心,切實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自身做不到勤廉、清正,是很難讓其他人信服的。如果一項製度或規定出台後,領導幹部自己都無法做到,其結果可想而知。“治人者必先自治,責人者必先自責,成人者必須自成”。這既是一種領導方法,又是一種為官之德。首先,“自身硬”,彰顯的是領導者的表率作用。硬不硬,看行動。“說一千,道一萬,不如甩開膀子流身汗,做個好榜樣。”說得到,做得到,不放空炮,時時處處做表率,說話就管用;反之,“口惠而實不至”,一切都是紙上談兵。其次,“自身硬”,體現了一種責任意識,一種擔當精神。說到的就要做到,承諾的就要兌現,該報告的必須報告,該打招呼的必須打招呼,該履行的職責必須履行,該承擔的責任必須承擔,少些“邁過鍋台上炕”的做法,也少些“事後諸葛亮”的行為。因而,我們的領導幹部要練就“自身硬”的本領,“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敢於亮劍、堅決鬥爭,絕不能聽之任之;麵對急難險重任務,必須豁得出來、頂得上去,絕不能畏縮不前。

  8.以“望盡天涯路”的追求,堅持不懈,加強理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於理論學習要有“望盡天涯路”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也要有“衣帶漸寬終不悔”“人憔悴”的心甘情願;更要有“眾裏尋他千百度”,最後在“燈火闌珊處”去領悟真諦。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要善於擠時間。經常聽有的同誌說自己想學習,但“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學習”。聽上去好像有些道理,但這絕不是放鬆學習的理由。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你腦子裏裝著問題,想解決問題,想把問題解決好,就會去學習,就會自覺去學習。我們的幹部也是這樣,隻有加強學習,才能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才能使領導和決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才能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後的問題。否則,“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雖勇氣可嘉,卻是魯莽和不可取的,不僅不能在工作中打開新局麵,而且有迷失方向、落後於時代的危險。“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在這個競爭力超強的時代,領導幹部不學習,不僅會是知識上的匱乏,素質上的欠缺,信息上的閉塞,更會導致精神上的窒息。作為高校領導幹部,不學習前沿的教育理論,就不能及時更新理念,謀劃長遠;不學習最新的教學藝術,就不能適應青年大學生的特征,進行因材施教;不學習最流行的概念文化,就不能融入天天發潮的時代,走進學生中間。正所謂“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高校領導幹部更要帶頭重視和加強學習,要勤奮努力、刻苦鑽研,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在獨立思考、學用結合中學有所悟、用有所得。

  同誌們,學習貫徹習近平同誌係列重要講話,要求我們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武器改造主觀世界,善於從曆史中汲取智慧,善於從宏觀上思考問題,善於從矛盾轉化中把握規律,善於從形勢研判中發現風險,做到統籌兼顧,學會“彈鋼琴”,不斷提高領導能力和領導水平,以“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和“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推動學院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