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十四章 未濟第六十四(32)

  秋興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1),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2),劉向傳經心事微(3)。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注釋”

  (1)信宿:再宿,夜夜。

  (2)匡衡上疏:匡衡是漢代人,因向皇帝上奏章評論時政而受賞識得任高官。

  (3)劉向:漢代學者,曾奉皇帝命校點古代經書,並講授“五經”。

  秋興八首(其五)

  杜甫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1)。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2)。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3)。

  “注釋”

  (1)承露金莖:漢武帝劉徹為求長生,在建章宮內建一座高台,上麵有金莖承露盤,說要承接仙露服食。

  (2)函關:函穀關,在長安東麵,據說周朝時函穀關守關官員尹喜看見有紫氣從東方來,推斷說有聖人將過關,後來果然是老子騎著青牛出關西去。這裏用這個典故。

  (3)點朝班:上朝時點名傳呼入朝堂依班次站立。

  秋興八首(其七)

  杜甫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飄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唯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月夜舟中

  戴複古(1)

  滿船明月浸虛空(2),綠水無痕夜氣衝。

  詩思浮沉檣影裏,夢魂搖曳櫓聲中。

  星辰寥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

  數點漁燈依古岸,斷橋垂露滴梧桐。

  “注釋”

  (1)戴複古(1167-1250年):字式之,號石屏,宋代黃岩(今浙江黃岩市)人。

  (2)浸虛空:天空倒映水中,船好像在空中行馳,所以說“浸虛空”。

  長安秋望

  趙嘏

  雲物淒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鱸魚正美不歸去(1),空戴南冠學楚囚。

  “注釋”

  (1)晉人張翰是吳地人,在京城做官時,因秋風起而思念家鄉的鱸魚蓴菜,就辭官回鄉。這裏用這個典故。

  新秋

  杜甫

  火雲猶未斂奇峰,欹枕初驚一葉風。

  幾處園林蕭瑟裏,誰家砧杵寂寥中。

  蟬聲斷續悲殘月,螢焰高低照暮空。

  賦就金門期再獻,夜深搔首歎飛蓬。

  中秋

  李樸(1)

  皓魄當空寶鏡升(2),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裏明(3)。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4),更待銀河徹底清。

  “注釋”

  (1)李樸(?-1172年):字先之,宋代虔州興國(今江西興國縣)人。

  (2)皓魄、寶鏡:都指月亮。

  (3)雲衢:天上的街道。

  (4)靈槎:神話中可以乘坐泛遊天河的筏子。古人認為天河與海相通。

  九日藍田崔氏莊(1)

  杜甫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發還吹帽(2),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注釋”

  (1)九日: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

  (2)晉人孟嘉跟大將軍桓溫在重陽節上龍山宴遊,帽子被風吹掉還不知道,桓溫叫人當場作文嘲笑他。

  秋思

  陸遊

  利欲驅人萬火牛(1),江湖浪跡一沙鷗。

  日長似歲閑方覺,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殘深巷月,井梧搖落故園秋。

  欲舒老眼無高處,安得元龍百尺樓(2)。

  “注釋”

  (1)火牛:戰國時齊國大將田單將幾千頭牛角上縛刀、尾上點火,組成“火牛陣”,打敗了燕軍。這裏用這個典故。

  (2)元龍百尺樓:漢末人陳登字元龍,他瞧不起來訪的名士許汜,讓許汜睡矮床而自己睡高床,許汜向劉備說這事,劉備說像你這種見麵隻懂說些買田買房事的人,讓我碰見,我將自己睡在百尺高樓上而讓你睡地下。

  南鄰

  杜甫

  錦裏先生烏角巾,園收芋栗未全貧。

  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

  聞笛

  趙嘏

  誰家吹笛畫樓中,斷續聲隨斷續風。

  響遏行雲橫碧落(1),清和冷月到簾櫳。

  興來三弄有桓子,賦就一篇懷馬融(2)。

  曲罷不知人在否,餘音嘹亮尚飄空。

  “注釋”

  (1)響遏行雲:《列子》上說古代歌手秦青唱起歌來歌聲把天上的流雲都阻住不動了。這裏用這個典故。碧落:最高的天。

  (2)馬融:漢代文學家,他寫有一篇《長笛賦》。

  冬景

  劉克莊

  晴窗早覺愛朝曦,竹外秋聲漸作威。

  命仆安排新暖閣,呼童熨貼舊寒衣。

  葉浮嫩綠酒初熟,橙初香黃蟹正肥。

  蓉菊滿園皆可羨,賞心從此莫相違。

  小至(1)

  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2)。

  刺繡五紋添弱線(3),吹葭六管動飛灰(4)。

  岸容待臘將舒柳(5),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注釋”

  (1)小至:指冬至,節氣名,在陽曆十二月下旬。

  (2)陽生:冬至又稱為“一陽生”,意思是從這天起陽氣開始占上風。

  (3)五紋:五色絲線。冬至後白天變長,刺繡的姑娘可以多幹些活多用些絲線,所以說“添弱線”。

  (4)葭:蘆葦。古人將樂器中的六律、六呂十二調與一年的十二個月對應,用蘆葦膜燒灰放在律管上,每到相應的節氣灰即飄動,用這個來測知節氣。

  (5)臘:臘月。

  山園小梅

  林逋(1)

  眾芳搖落獨暄妍(2),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注釋”

  (1)林逋(967-1028年):字君複,諡“和靖先生”,北宋錢塘(在今浙江杭州市)人。早年浪遊江淮,後歸隱西湖孤山,種梅養鶴,有“梅妻鶴子”之稱。

  (2)暄妍:鮮明美麗。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幹戈

  王中(1)

  幹戈未定欲何之,一事無成兩鬢絲。

  蹤跡大綱王粲傳(2),情懷小樣杜陵詩。

  鶺鴒音斷人千裏(3),烏鵲巢寒月一枝。

  安得中山千日酒(4),酩然直到太平時。

  “注釋”

  (1)王中:字積翁,南宋末年人。生平不詳。

  (2)大綱:大致。王粲傳:王粲的生平。王粲是三國時的知名文人,生逢亂世,一生困苦。

  (3)鶺鴒:本是鳥名,據說這種鳥十分友愛,一遇危難同類便飛鳴相救,《詩經》中曾用它來比喻兄弟,後來就用來做兄弟的代稱。

  (4)中山千日酒:《博物誌》等書上說中山地方有人能釀一種好酒,人喝了要醉一千天才醒。

  歸隱

  陳摶(1)

  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綬縱榮爭及睡,朱門雖富不如貧。

  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聽笙歌聒醉人。

  攜取舊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

  “注釋”

  (1)陳摶(906-989年):字圖南,宋太宗時,賜稱希夷先生,五代末宋初著名隱士。亳州真源(今河北鹿邑縣)人。

  山中寡婦

  杜荀鶴(1)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衣衫鬢發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盡尚征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注釋”

  (1)杜荀鶴(846-907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晚唐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縣)人,名詩人。

  送天師(1)

  朱權(2)

  霜落芝城柳影疏(3),殷勤送客出鄱湖(4)。

  黃金甲鎖雷霆印(5),紅錦韜纏日月符(6)。

  天上曉行騎隻鶴,人間夜宿解雙鳧(7)。

  匆匆歸到神仙府,為問蟠桃熟也無。

  “注釋”

  (1)天師:東漢人張道陵創立天師道,被道教徒稱為“張天師”。

  (2)朱權(1378-1448年):明初戲曲家。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寧獻王,封地在南昌。

  (3)芝城:指今江西鄱陽城。城北有芝山。

  (4)鄱湖:鄱陽湖,著名大湖,在江西北部。

  (5)雷霆印:指天師的法印。恭維那印有雷霆般的大法力。

  (6)韜:套子,袋子。日月符:指天師用作驅鬼召神的符咒,即畫在紙上的一些騙人的符號圖形。恭維那符如日月般放光。

  (7)雙鳧:兩隻野鴨。兩隻仙鞋。漢代人王喬有仙術,去京城總是把兩隻鞋子變成兩隻野鴨馱著他飛去。這裏用這個典故,意思是天師法力廣大,出門總像王喬那樣飛空而行。

  送毛伯溫(1)

  朱厚熜(2)

  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3)。

  風吹鼉鼓山河動(4),電閃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

  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

  “注釋”

  (1)明朝嘉靖年間,朝廷派毛伯溫率軍征討安南(今越南,當時是中國的附庸國),皇帝朱厚熜寫這首詩為毛伯溫送行。毛伯溫,字汝厲,明代吉水(今江西吉水縣)人,當時從總督任上調任兵部尚書。

  (2)朱厚熜(1507-1566):即明世宗,世稱嘉靖皇帝,明朝第十二個皇帝,在位三十餘年。

  (3)雁翎刀:形狀如雁羽毛的刀。

  (4)鼉:即鱷魚。

  春曉

  孟浩然(1)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注釋”

  (1)孟浩然(689-740年):唐代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著名詩人。

  訪袁拾遺不遇(1)

  孟浩然

  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2)。

  聞說梅花早(3),何如此地春。

  “注釋”

  (1)袁拾遺:不詳。“拾遺”是唐代官名。

  (2)江嶺:指大庾嶺,在今江西大餘市和廣東南雄縣交界處。流人:犯罪被流放的人。

  (3)梅花早:據說大庾嶺北麵梅花遲開,南麵梅花早開。

  送郭司倉(1)

  王昌齡(2)

  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

  明月隨良掾(3),春潮夜夜深。

  “注釋”

  (1)郭司倉:不詳。“司倉”即司倉參軍,官名。

  (2)王昌齡(?-756年):盛唐詩人,字少伯,京兆(今陝西西安市)人。

  (3)掾:屬官。司倉參軍是刺史的屬官。

  洛陽道

  儲光羲(1)

  大道直如發,春日佳氣多。

  五陵貴公子,雙雙鳴玉珂(2)。

  “注釋”

  (1)儲光羲(707-760年):唐代詩人,兗州(今山東兗州市)人。

  (2)玉珂:馬籠頭上的玉飾。

  獨坐敬亭山(1)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

  “注釋”

  (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又名昭亭山。

  登鸛鵲樓

  王之渙(1)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注釋”

  (1)王之渙(688-722年):盛唐詩人。字季陵,原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後遷居絳縣(今山西省新絳縣)。

  觀永樂公主入蕃(1)

  孫逖(2)

  邊地鶯花少,年來未覺新。

  美人天上落,龍塞始應春(3)。

  “注釋”

  (1)唐玄宗開元五年(717年),契丹王李失活到長安朝貢,玄宗為籠絡李失活,特封東平王的外孫女楊氏為永樂公主,嫁給李失活。這詩就是寫這件事。

  (2)孫逖(?-761年):唐代博州武水(在今山東聊城縣)人。

  (3)龍塞:盧龍塞,在今河北盧龍縣。這裏借指契丹邊地。

  春怨

  金昌緒(1)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注釋”

  (1)金昌緒:唐代餘杭(今浙江杭州市)人,另有一說為蓋嘉運作。

  左掖梨花(1)

  丘為(2)

  冷豔全欺雪,餘香乍入衣。

  春風且莫定,吹向玉階飛。

  “注釋”

  (1)左掖:指唐代中央政府機構門下省,因在宮內左邊,又稱“左省”、“左掖”。

  (2)丘為:唐代蘇州嘉興(今浙江嘉興市)人。

  思君恩

  令狐楚(1)

  小苑鶯歌歇,長門蝶舞多(2)。

  眼看春又去,翠輦不曾過。

  “注釋”

  (1)令狐楚(677-837年):字殼士,唐代宜州華原(在今陝西耀縣)人。

  (2)長門:漢代宮名。漢武帝的皇後陳阿嬌失寵後被趕到長門宮居住,所以後來常用“長門”來指失寵宮人的住處。

  題袁氏別業(1)

  賀知章(2)

  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

  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

  “注釋”

  (1)別業:別墅。

  (2)賀知章(659-744年):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唐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玄宗天寶年間歸隱為道。

  夜送趙縱

  楊炯(1)

  趙氏連城璧(2),由來天下傳。

  送君還舊府(3),明月滿前川。

  “注釋”

  (1)楊炯(650-692年):唐代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詩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齊名,稱“初唐四傑”。

  (2)連城璧:戰國時趙國有一塊美玉即有名的“和氏璧”,秦國說願用十五座城交換這塊玉璧,所以稱為“連城璧”。

  (3)舊府:故鄉舊居。

  竹裏館

  王維

  獨坐幽篁裏(1),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注釋”

  (1)篁:竹。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遊人五陵去,寶劍直千金。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長幹行

  崔顥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詠史

  高適(1)

  尚有綈袍贈,應憐範叔寒。

  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

  “注釋”

  (1)高適(702-765年):盛唐詩人。字達夫,又字仲武,唐代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

  罷相作(1)

  李適之(2)

  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

  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

  “注釋”

  (1)罷相:罷免宰相職務。

  (2)李適之(?-747年):唐皇室族人,曾任過左丞相。

  逢俠者

  錢起

  燕趙悲歌士,相逢劇孟家(1)。

  寸心言不盡,前路日將斜。

  “注釋”

  (1)劇孟:漢代著名的遊俠,洛陽人。

  江行無題

  錢起

  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

  隻疑雲霧窟,猶有六朝僧。

  答李浣

  韋應物

  林中觀易罷,溪上對鷗閑。

  楚俗饒詞客,何人最往還?

  秋風引

  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秋夜寄邱二十二員外(1)

  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2),散步詠涼天。

  空山鬆子落,幽人應未眠(3)。

  “注釋”

  (1)邱二十二員外:指邱丹,詩人的朋友,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十二,曾做過倉部員外郎,所以這麽稱呼他。當時邱丹正隱居在臨平山中。

  (2)屬:逢。

  (3)幽人:隱居之人。

  秋日

  耿(1)

  返照入閭巷(2),憂來誰共語。

  古道少人行,秋風動禾黍(3)。

  “注釋”

  (1)耿:中唐詩人。字洪源,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市)人。“大曆十才子”之一。

  (2)返照:太陽落山時的回光。

  (3)禾黍:泛指莊稼。

  秋日湖上

  薛瑩(1)

  落日五湖遊,煙波處處愁。

  浮沉千古事,誰與問東流。

  “注釋”

  (1)薛瑩:唐末人,生平不詳。

  宮中題(1)

  李昂(2)

  輦路生春草,上林花滿枝。

  憑高何限意,無複侍臣知。

  “注釋”

  (1)作者身為皇帝,卻被宮中的宦官所挾製,連生死都掌握在宦官手中,他苦悶萬分卻又無可奈何。這首詩表現的就是這種痛苦心情。

  (2)李昂(809-840年):即唐文宗。827年至840年在位。

  尋隱者不遇

  賈島

  鬆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汾上驚秋(1)

  蘇頲(2)

  北風吹白雲,萬裏渡河汾。

  心緒逢搖落(3),秋聲不可聞。

  “注釋”

  (1)汾上:汾水邊。汾水即汾河,在山西。

  (2)蘇頲(670-727年):字廷碩,武則天朝進士,襲封許國公。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縣)人。文章與燕國公張說齊名,並稱“燕封大手筆”。

  (3)搖落:草木凋落。

  蜀道後期(1)

  張說(2)

  客心爭日月,來往預期程。

  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

  “注釋”

  (1)後期:比預定的時間遲到。

  (2)張說(667-730年):字道濟,又字說之,唐代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玄宗時封燕國公。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秋浦歌(1)

  李白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2)。

  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注釋”

  (1)《秋浦歌》是組詩,共十七首,這是第十五首。

  (2)緣:因為。個:這樣。

  贈喬侍禦

  陳子昂(1)

  漢庭榮巧宦,雲閣薄邊功。

  可憐驄馬使,白首為誰雄。

  “注釋”

  (1)陳子昂(661-702年):初唐詩人。字伯玉,唐代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縣)人。

  答武陵太守

  王昌齡

  仗劍行千裏,微軀敢一言(1)。

  曾為大梁客(2),不負信陵恩(3)。

  “注釋”

  (1)微軀:微賤的人。作者自稱。

  (2)大梁:戰國時魏國的都城,在今河南開封市。

  (3)信陵:指戰國魏公子信陵君魏無忌,他以喜歡賢士、門客眾多而聞名天下,家中經常有三千多門客。這裏借指武陵太守。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岑參

  強欲登高去(1),無人送酒來(2)。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注釋”

  (1)登高:重陽節登高、飲菊花酒,是古代傳統風俗。

  (2)晉代詩人陶淵明重陽節沒酒喝,無精打采地在東籬下賞菊,恰好太守王泓派人給他送酒來,才得醉倒在地。這裏用這個典故。

  婕妤怨(1)

  皇甫冉(2)

  花枝出建章(3),鳳管發昭陽(4)。

  借問承恩者,雙蛾幾許長?(5)

  “注釋”

  (1)婕妤:宮中女官名。漢成帝劉驁得了美女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後,班婕妤受到冷落,她寫了《紈扇詩》等詩文訴說自己的失寵的哀怨。後人就以《婕妤怨》為題寫了不少以她為題材的樂府詩。

  (2)皇甫冉(716-769年):字茂正,唐代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市)人。

  (3)花枝:比喻打扮得如花似玉的美人。建章:漢代宮名。

  (4)鳳管:雕有鳳凰圖案的精美簫管。這裏指音樂。昭陽:漢代宮名。

  (5)蛾:女子修剪得細細彎彎的眉毛。這句意思是說,你們雖仗著美貌暫時得寵,但不會久長,一旦色衰,下場與我同樣。

  題竹林寺

  朱放(1)

  歲月人間促,煙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能得幾回過?

  “注釋”

  (1)朱放:字長通,唐代襄州(今湖北襄樊市一帶)人。

  三閭廟(1)

  戴叔倫(2)

  沅湘流不盡(3),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注釋”

  (1)三閭廟:祭祀屈原的廟。屈原是戰國時楚國大詩人,曾任過三閭大夫的官職,他忠君愛國卻遭迫害,投江自殺。詩題又作《題三閭大夫廟》或《過三閭廟》。

  (2)戴叔倫(732-789年):字幼公,唐代潤州金壇(今江蘇金壇市)人。

  (3)沅湘:沅水、湘水,河名,均在今湖南省。

  於易水送人(1)

  駱賓王(2)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注釋”

  (1)戰國後期,燕國太子丹聘請勇士荊軻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以挽救燕國。荊軻出發時,太子丹在易水(河名,在今河北)邊設酒為他送行,荊軻在酒宴上唱了一首激昂悲壯的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由於種種原因,荊軻後來在秦國朝廷上刺殺秦王沒有成功而自己被殺,但秦王也被嚇得半死。

  (2)駱賓王(640-684年):初唐詩人。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市)人。為“初唐四傑”之一。

  別盧秦卿

  司空曙(1)

  知有前期在,難分此夜中。

  無將故人酒,不及石尤風(2)。

  “注釋”

  (1)司空曙:字文明,唐代廣平(在今河南永年縣)人。“大曆十才子”之一。

  (2)石尤風:行船時的逆風。《江湖紀聞》記載:古代有一姓石的女子嫁個丈夫姓尤,丈夫出外經商,妻子思念成病而死,臨死時發誓說她將變成逆風,專門阻擋那些拋妻出門的人的船隻。後來就有了“石尤風”的說法。

  答人

  太上隱者(1)

  偶來鬆樹下,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注釋”

  (1)太上隱者:唐代終南山中的一位隱士,名不詳,生平不詳。

  幸蜀回至劍門(1)

  李隆基(2)

  劍閣橫雲峻,鑾輿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3),丹嶂五丁開(4)。

  灌木縈旗轉,仙雲拂馬來。

  乘時方在德,嗟爾勒銘才(5)。

  “注釋”

  (1)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起兵反唐,唐玄宗從長安逃往蜀地(今四川),兩年後唐軍奪回長安,他又由蜀地返回長安。這首詩就是回長安途中經過劍門時作。劍門又叫劍閣,在今四川劍閣縣,是關中地區通往蜀地的一個極險峻的要塞,與大、小劍山相接。幸:皇帝出行叫“幸”。

  (2)李隆基(685-762年):即唐玄宗,又稱唐明皇。

  (3)翠屏:形容劍山如翠綠的屏風。

  (4)丹嶂:形容劍閣如紅色的屏障。五丁:相傳上古蜀地與關中無路可通,後來秦王騙蜀王說要送他一頭能拉金屎的金牛,蜀王就派五丁力士開了一條通往關中的路,蜀地從此與外界相通,同時也失去了天然的屏障。

  (5)勒銘才:掃平強敵功勞巨大可以刻碑傳世的大功大才。漢朝大將竇憲擊敗匈奴,在匈奴境內的燕然山上勒銘(刻石立碑)記功。這裏暗用這個典故。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杜審言(1)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注釋”

  (1)杜審言(646-708年):字必簡,原籍襄陽(今湖北襄陽市),後隨父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縣)。他是杜甫的祖父。

  蓬萊三殿侍宴奉敕詠終南山(1)

  杜審言

  北鬥掛城邊,南山倚殿前。

  雲標金闕迥(2),樹杪玉堂懸。

  半嶺通佳氣,中峰繞瑞煙。

  小臣持獻壽,長此戴堯天。

  “注釋”

  (1)蓬萊三殿:指唐代皇宮中的大明宮,內有蓬萊、紫宸、含元三殿。奉敕:奉皇帝命令。

  (2)金闕:與下句中的“玉堂”都是形容皇宮的華美壯麗。

  春夜別友人

  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1)。

  離堂思琴瑟(2),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注釋”

  (1)樽:酒杯。綺筵:華美豐盛的宴席。

  (2)離堂:為朋友設宴餞行的屋子。思:憂傷。

  長寧公主東莊侍宴(1)

  李嶠(2)

  別業臨青甸(3),鳴鑾降紫霄(4)。

  長筵鷺集(5),仙管鳳凰調。

  樹接南山近,煙含北渚遙。

  承恩鹹巳醉,戀賞未還鑣(6)。

  “注釋”

  (1)長寧公主:唐中宗李顯的女兒。東莊:長寧公主的別墅。

  (2)李嶠(644-713年):字巨川,唐代趙州(今河北趙縣)人。

  (3)甸:京城郊區。

  (4)鳴鑾:指皇帝的車駕。紫霄:天。借指皇宮。

  (5)鷺:借指侍宴的百官。雛,鳳凰的一種。

  (6)鑣:馬嚼子。借指騎馬。

  恩製賜食於麗正殿書院宴賦得“林”字(1)

  張說

  東壁圖書府(2),西園翰墨林(3)。

  誦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

  位竊和羹重(4),恩叨醉酒深。

  載歌春興曲,情竭為知音。

  “注釋”

  (1)恩製:奉皇帝之命。麗正殿:唐宮中殿名。書院:職掌修書和侍講的官署。宴賦:在宴會上即席作詩。得林字:分得“林”字賦。古人即席作詩,往往從古詩文中找出幾句,各分其中一個或幾個字作韻腳字。

  (2)朱壁:星宿名。古人認為東、壁兩星主管天下文士圖書。這裏借指麗正書院。

  (3)西園:三國魏人曹植曾建西園招攬文人學士。這裏也借指書院。翰墨林:文人學士聚集的地方。

  (4)和羹:本指調和羹湯,借指宰相之職。古詩文中常用“和羹”或“調羹”代指宰相職位,意思是宰相協調百官處理政事,也如用各種配料調製羹湯一樣。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篷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見說蠶叢路(1),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麵起,雲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2),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3),不必問君平(4)。

  “注釋”

  (1)蠶叢:傳說中的上古蜀國國王。這裏借指蜀地即今四川。

  (2)秦棧:由秦地(今陝西)入蜀的棧道。棧道是古人在無法通行的懸崖峭壁上用木頭架成的通道。

  (3)升:升官,得寵。沉:降職,失意。

  (4)君平:漢人嚴遵字君平,善於占卜算命,常在成都賣卜。這裏泛指卜卦算命的人。

  次北固山下(1)

  王灣(2)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3)。

  鄉書何由達,歸雁洛陽邊。

  “注釋”

  (1)次:駐留。這裏指停船。

  (2)王灣:唐代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玄宗先天元年進士。

  (3)這句意思是說,江上春來得早,好像舊年未完新年就先闖進來了。

  蘇氏別業

  祖詠(1)

  別業居幽處,到來生隱心。

  南山當戶牖(2),灃水映園林。

  竹覆經冬雪,庭昏未夕陰(3)。

  寥寥人境外,閑坐聽春禽。

  “注釋”

  (1)祖詠(699-746年):唐代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

  (2)牖:窗。

  (3)未夕陰:意思是因為花木濃密,遮蔽庭院,所以不到傍晚院中就顯得陰沉沉的了。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1)。

  明朝有封事(2),數問夜如何。

  “注釋”

  (1)玉珂:指官員們身上佩帶的玉飾。

  (2)封事:奏章。當時作者任左拾遺,職責就是向皇帝進諫論事。

  題玄武禪師屋壁

  杜甫

  何年顧虎頭(1),滿壁畫滄洲(2)。

  赤日石林氣,青天江海流。

  錫飛常近鶴(3),杯渡不驚鷗(4)。

  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5)。

  “注釋”

  (1)顧虎頭:晉代名畫家顧愷之,小字虎頭。

  (2)滄洲:水濱。這裏指畫上的山水。

  (3)相傳南朝梁武帝時有和尚寶誌和道士白鶴道人爭舒州(今安徽舒城縣)的潛山,都想在那裏修建自己的寺院或道觀,梁武帝蕭衍把他們叫來,要他們當麵顯法術,各飛一件東西去山裏作記號,誰的東西先到就歸誰。白鶴道人放出白鶴,而寶誌和尚則把他的錫杖(和尚用的手杖,頭上裝有錫環)拋入空中,也追著白鶴飛往山中,而且還先到。壁畫中大約畫有“杖鶴爭飛”和下句“杯渡”的場麵。

  (4)杯渡:相傳南朝時有個天竺國來的和尚能乘著木杯渡河渡海。

  (5)惠遠:東晉時一個有名的和尚,住在廬山。

  終南山

  王維

  太乙近天都(1),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2),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注釋”

  (1)太乙:終南山的主峰。天都:帝都,即長安。

  (2)分野:古人將地上的大行政區劃與天上的星宿對應起來,分成若幹區域,這叫分野。這句意思是說終南山極大,占據著幾處分野。

  寄左省杜拾遺(1)

  岑參

  聯步趨丹陛(2),分曹限紫薇(3)。

  曉隨天仗入,暮惹禦香歸。

  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

  聖朝無闕事(4),自覺諫書稀。

  “注釋”

  (1)杜拾遺:即杜甫,當時任左拾遺。

  (2)聯步:同行。趨:快步走。丹陛:朝堂上的紅色台階,借指宮中、朝堂。

  (3)分曹:分官署。紫薇省:中書省的別名。右補闕屬中書省,左拾遺屬門下省(左省)。

  (4)闕事:有缺點失誤的政事。

  登總持閣

  岑參

  高閣逼諸天(1),登臨近日邊。

  晴開萬井樹,愁看五陵煙。

  檻外低秦嶺,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淨理(2),常願奉金仙(3)。

  “注釋”

  (1)諸天:佛教認為天有三十三種,合稱“諸天”。這裏指高空。

  (2)清淨理:指信佛修行達到心無雜念的境界這一套道理。

  (3)金仙:指佛祖。

  登兗州城樓

  杜甫

  東郡趨庭日(1),南樓縱目初。

  浮雲連海岱(2),平野入青徐(3)。

  孤嶂秦碑在(4),荒城魯殿餘(5)。

  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

  “注釋”

  (1)東郡:指兗州。趨庭:指看望父親。語出《論語》鯉(孔子的兒子)趨而過庭。

  (2)海:指渤海。岱:岱宗,泰山別名。

  (3)青徐:古代兩個州名。

  (4)秦碑:秦始皇出巡天下時登嶧山(在今山東鄒縣),刻了一塊石碑立在山上,歌頌他的功績。“秦碑”指這塊碑。

  (5)魯殿:指西漢魯恭王劉餘建的靈光殿。舊址在今山東曲阜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1)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2)。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注釋”

  (1)王勃(649-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人。“初唐四傑”之一。

  (2)五津:當時四川岷江上有白華津、萬裏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等五個渡口。

  送崔融(1)

  杜審言

  君王行出將,書記遠從征。

  祖帳連河闕(2),軍麾動洛城。

  旌旗朝朔氣,笳吹夜邊聲。

  坐覺煙塵掃,秋風古北平。

  “注釋”

  (1)崔融:作者的朋友,當時北方的契丹入侵,朝廷派大將武三思率軍防禦,崔融被任命為武三思的掌書記,隨軍出征。

  (2)祖帳:為送別設宴而搭建的帳篷。

  扈從登封途中作(1)

  宋之問(2)

  帳殿鬱崔嵬(3),仙遊實壯哉。

  曉雲連幕卷,夜火雜星回。

  穀暗千旗出,山鳴萬乘來。

  扈遊良可賦,終乏天才(4)。

  “注釋”

  (1)扈從:皇帝出巡時隨從侍奉。

  (2)宋之問(656-712年):字延清,唐代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縣)人。詩與沈佺期齊名,並稱“沈宋”。

  (3)帳殿:指用帳幕圍成的供皇帝使用的臨時性便殿。

  (4):抒發。天:指皇帝。

  題義公禪房(1)

  孟浩然

  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

  戶外一峰秀,階前從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連庭陰。

  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

  “注釋”

  (1)義公:一個和尚的法名。詩題一作《大禹寺義公禪房》。大禹寺在今浙江紹興市。

  醉後贈張九旭(1)

  高適

  世上漫相識,此翁殊不然。

  興來書自聖,醉後語尤顛。

  白發老閑事,青雲在目前。

  床頭一壺酒,能更幾回眠。

  “注釋”

  (1)張九旭:即張旭,字伯高,唐代著名書法家以草書著稱,人稱“草聖”。排行第九故名。

  玉台觀

  杜甫

  浩劫因王造(1),平台訪古遊。

  彩雲簫史駐(2),文字魯恭留(3)。

  宮闕通群帝,乾坤到十洲(4)。

  人傳有笙鶴,時過北山頭。

  “注釋”

  (1)浩劫:道家稱道觀的屋基大台階為“浩劫”。這裏借指玉台觀。王:指李元嬰。

  (2)簫史:傳說中善吹簫的仙人。

  (3)魯恭:指西漢魯恭王劉餘。他曾拆毀孔子舊宅建造靈光殿,在孔宅牆中發現大批古代經書。這裏的“文字”借指玉台觀中的碑文之類,意思是滕王雖死,道觀和觀中文字都留存傳世。

  (4)乾坤:天地。十洲:傳說八方大海中的十個仙島,都是神仙的住地。

  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

  杜甫

  方丈渾連水,天台總映雲。

  人間長見畫,老去恨空聞。

  範蠡舟偏小,王喬鶴不群(1)。

  此生隨萬物,何處出塵氛?

  “注釋”

  (1)王喬:參見前《玉台觀》注。這一聯的意思是說,自己也想隱居山水,可範蠡的船太小容不下;自己也想成仙飛離塵世,可王喬的仙鶴隻有一隻,沒法跟他前去。也就是自己為俗塵所纏走投無路的意思。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登嶽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1),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2)。

  “注釋”

  (1)吳楚:上古兩個諸侯國名,吳國在今江蘇一帶,楚國在今兩湖一帶。坼:分裂。

  (2)涕泗:眼淚鼻涕。

  江南旅情

  祖詠

  楚山不可極,歸路但蕭條。

  海色晴看雨,江聲夜聽潮。

  劍留南鬥近(1),書寄北風遙。

  為報空潭桔(2),無媒寄洛橋(3)。

  “注釋”

  (1)南鬥:星宿名。古人把天上星宿與地上行政區劃對應,南鬥對吳地(今江蘇一帶)。劍是當時讀書人出門隨身佩帶之物,所以用來代指自己。

  (2)潭:吳潭,地名,產橘子。

  (3)媒:傳遞人,使者。洛橋:洛陽有天津橋,很有名,這裏即指洛陽,作者的家鄉。

  宿龍興寺

  綦毋潛(1)

  香刹夜忘歸,鬆清古殿扉。

  燈明方丈室,珠係比丘衣。

  白日傳心淨,青蓮喻法微(2)。

  天花落不盡(3),處處鳥銜飛。

  “注釋”

  (1)綦毋潛(692-749年):字孝通,唐代荊南(今湖北江陵縣)人。開元十四年進士。

  (2)青蓮:據說佛祖傳法時曾用手拿的蓮花暗喻,使弟子領悟。

  (3)天花:據說佛祖傳法時,常有天花落下。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1)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聞鍾磬聲。

  “注釋”

  (1)常建:生卒籍貫不詳。唐代長安人。

  題鬆汀驛

  張祜(1)

  山色遠含空,蒼茫澤國東。

  海明先見日,江白迥聞風。

  鳥道高原去,人煙小徑通。

  那知舊遺逸(2),不在五湖中。

  “注釋”

  (1)張祜:字承吉,唐代清河(今河北清河縣)人。

  (2)遺逸:隱士。

  聖果寺(1)

  釋處默(2)

  路自中峰上,盤回出薜蘿(3)。

  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

  古木叢青靄,遙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鍾磬雜笙歌。

  “注釋”

  (1)聖果寺:在今浙江杭州市南鳳凰山上。

  (2)釋處默:唐末詩僧,生平不詳。

  (3)薜蘿:薜荔、女蘿,均為藤蔓植物名。

  野望

  王績(1)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2)。

  “注釋”

  (1)王績(585-644年):字無功,號東皋子,隋末唐初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人。

  (2)采薇:指隱居。商朝臣子伯夷、叔齊兄弟倆在商朝滅亡後,不願吃周朝的糧食,逃入首陽山中采薇菜(一種野菜)度日,後來餓死。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東征(1)

  陳子昂

  金天方肅殺(2),白露始專征(3)。

  王師非樂戰,之子慎佳兵(4)。

  海氣侵南部(5),邊風掃北平。

  莫賣盧龍塞(6),歸邀麟閣名(7)。

  “注釋”

  (1)崔融:作者的朋友。梁王:武三思,武則天的族侄,封梁王。當時契丹入侵,朝廷派武三思率軍到北方防禦。時任著作佐郎的崔融被派往武三思帥府中任掌書記,隨軍出征。東征:對長安而言,北平一帶在東麵。

  (2)金天:秋天。秋在五行屬金。

  (3)專征:皇帝特命將帥全權指揮軍隊出征,對具體軍事行動不加幹預,這叫專征。

  (4)之子:你們這些先生,指崔融等人。佳兵:喜歡用兵,泛指征戰殺伐的事。

  (5)海氣:喻指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南部:對契丹人而言,北平一帶在其南麵。

  (6)盧龍塞:當時北方的軍事要塞,在今河北盧龍縣。

  (7)麟閣:麒麟閣,漢宣帝劉詢在閣中畫霍光等十餘名功臣像以表彰他們,這裏是借指。

  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其一)

  杜甫

  落日放船好,輕風生浪遲。

  竹深留客處,荷淨納涼時。

  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

  片雲頭上黑,應是雨催詩。

  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其二)

  杜甫

  雨來沾席上,風急打船頭。

  越女紅裙濕,燕姬翠黛愁(1)。

  纜侵堤柳係,幔卷浪花浮。

  歸路翻蕭颯(2),陂塘五月秋。

  “注釋”

  (1)翠黛:指女子描畫過的眉毛,這裏借指臉色。

  (2)翻:反而。蕭颯:這裏指冷落,沉默。

  宿雲門寺閣

  孫逖

  香閣東山下,煙花象外幽(1)。

  懸燈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畫壁餘鴻雁,紗窗宿鬥牛。

  更疑天路近,夢與白雲遊。

  “注釋”

  (1)煙花:指霧氣繚繞,如煙似花。象:物象。指世間萬物。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1)

  李白

  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2),雙橋落彩虹(3)。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注釋”

  (1)宣城:今安徽宣城縣。謝朓:南齊著名詩人,曾任過宣城太守,在宣城陵陽山建了一座樓,後人稱為“謝公樓”、“北樓”或“疊嶂樓”。李白對謝朓十分佩服,多次在詩中提到他。

  (2)兩水:宣城旁有宛溪、句溪兩條河。

  (3)雙橋:宛溪、句溪上有鳳凰橋和濟川橋。

  臨洞庭上張丞相(1)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2)。

  氣蒸雲夢澤(3),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4),端居恥聖明(5)。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注釋”

  (1)洞庭:洞庭湖。張丞相:指張九齡,曾任宰相。作者寫這首詩給他,意思是求他拉一把給個官做。

  (2)涵:包容。虛:虛空。與同句中的“太清”,都是指天。

  (3)雲夢澤:雲澤和夢澤。上古時代的兩個大湖,橫跨今湖南湖北,後來大部分淤積成為陸地。

  (4)濟:渡水。

  (5)端居:閑居。指沒官做。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鬆。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送鄭侍禦謫閩中

  高適

  謫去君無恨,閩中我舊過。

  大都秋雁少(1),隻是夜猿多。

  東路雲山合,南天瘴癘和(2)。

  自當逢雨露(3),行矣慎風波。

  “注釋”

  (1)大都:大致。

  (2)瘴:瘴氣。古人認為是南方山林中一種能使人生病的毒氣。癘:瘟疫。和:混雜,兼有。

  (3)雨露:比喻皇帝的恩德。

  秦州雜詩(1)

  杜甫

  鳳林戈未息(2),魚海路常難(3)。

  候火雲峰峻(4),懸軍幕井幹(5)。

  風連西極動(6),月過北庭寒(7)。

  故老思飛將(8),何時議築壇(9)。

  “注釋”

  (1)《秦州雜詩》共二十首,這是第十九首。

  (2)鳳林:關塞名,在今甘肅臨夏縣。這裏泛指西北邊地。戈:指戰爭。

  (3)魚海:地名,當時被吐蕃占領。

  (4)候火:即烽火,古代邊地用作報警的軍事設施,每隔一定距離建築高台,上麵放有柴草,一有敵情就放火或燃煙報信。

  (5)懸軍:深入敵後四麵被圍的孤軍。幕井:軍營中的水井。

  (6)西極:西邊極遠之地。

  (7)北庭:指北庭都護府所管轄的廣大地區。北庭都護府是唐政府派駐西北的最高軍政機關。

  (8)飛將:本指漢朝名將李廣,匈奴人稱他為“飛將軍”,這裏借指當時一代名將郭子儀,郭當時被宦官排擠陷害,罷職閑居。

  (9)築壇:指重新任命郭子儀為大將。古代任命主將要築將壇舉行拜將儀式。

  禹廟

  杜甫

  禹廟空山裏,秋風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畫龍蛇。

  雲氣噓青壁(1),江聲走白沙。

  早知乘四載(2),疏鑿控三巴(3)。

  “注釋”

  (1)噓:噴。青壁:指廟外山崖石壁。

  (2)四載:四種交通工具。據說禹治水時走遍天下,平地乘車,山地乘樏,泥地乘,水上乘船。

  (3)疏鑿:鑿出河道疏通洪水引導入海。三巴:泛指今四川地區。漢末軍閥劉璋曾在四川設巴郡、巴東郡、巴西郡,合稱“三巴”。

  望秦川

  李頎(1)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東峰。

  遠近山河淨,逶迤城闕重(2)。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鬆。

  有客歸歟歎(3),淒其霜露濃。

  “注釋”

  (1)李頎(690-751年):盛唐詩人。東川(今四川三台縣)人。

  (2)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

  (3)歟:與下句中的“其”都是語氣助詞,沒有實義。

  同王征君洞庭有懷(1)

  張謂(2)

  八月洞庭秋,瀟湘水北流。

  還家萬裏夢,為客五更愁。

  不用開書帙,偏宜上酒樓。

  故人京洛滿,何日複同遊。

  “注釋”

  (1)同:和。王征君作了一首《洞庭有懷》詩,作者和作這首。“征君”是對皇帝召見過但又未曾做官的人的稱呼。

  (2)張謂(721-780年):字正言,唐代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天寶二年進士。

  渡揚子江

  丁仙芝(1)

  桂楫中流望,空波兩畔明。

  林開揚子驛,山出潤州城。

  海盡邊陰靜,江寒朔吹生。

  更聞楓葉下,淅瀝度秋聲。

  “注釋”

  (1)丁仙芝:字元禎,唐代潤州曲阿(在今江蘇丹陽市)人,生平不詳。

  幽州夜飲

  張說

  涼風吹夜雨,蕭瑟動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遲暮心。

  軍中宜劍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邊城將,誰知恩遇深。

  蒙學讀本。一卷。著者佚名。舊題宋初錢塘老儒所作。

  據宋代學者王明清《玉照新誌》考:《百家姓》首八姓,“趙”指趙宋,為國姓;“錢”指吳越;“孫”為錢鏐正妃;“李”為南唐李氏;“周吳鄭王”為錢鏐以下後妃。據此可推斷著者為原吳越治下之人,依皇權正統觀念編成此書。

  該書為古代最有代表性的蒙學教材之一。通行本《百家姓》共五百九十八字,收錄姓氏四百九十八個,其中單姓四百三十六個,複姓六十二個。全書雖無義理可言,但采用四言體例,編排巧妙,句句押韻,讀來順口,聽來悅耳,易學易記。開頭四句為:“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最後四句為:“墨哈譙笪,年愛陽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終。”

  《百家姓》由於“以便日用”,自南宋就廣為流傳,直至明清時期,都一直作為重要的蒙學教材,與《三字經》齊名。

  《百家姓》收入古代中國常見姓氏近500個,從今天看來當然很不完備(今天已有3000多個姓氏),但它主要是作為一種啟蒙教材而不是姓氏手冊,所以也不必苛求。在古時,它與《三字經》、《千字文》並列為最基本的童蒙讀物,合稱“三、百、千”。

  趙錢孫 李 周 吳 鄭 王 馮 陳 褚 衛 蔣 沈 韓 楊

  朱秦尤 許 何 呂 施 張 孔 曹 嚴 華 金 魏 陶 薑

  戚謝鄒 喻 柏 水 竇 章 雲 蘇 潘 葛 奚 範 彭 郎

  魯韋昌 馬 苗 鳳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鮑 史 唐

  費廉岑 薛 雷 賀 倪 湯 滕 殷 羅 畢 郝 鄔 安 常

  樂於時 傅 皮 卞 齊 康 伍 餘 元 卜 顧 孟 平 黃

  和穆蕭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貝 明 臧

  計伏成 戴 談 宋 茅 龐 熊 紀 舒 屈 項 祝 董 梁

  杜阮藍 閔 席 季 麻 強 賈 路 婁 危 江 童 顏 郭

  梅盛林 刁 鍾 徐 邱 駱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淩 霍

  虞萬支 柯 昝 管 盧 莫 經 房 裘 繆 幹 解 應 宗

  丁宣賁 鄧 鬱 單 杭 洪 包 諸 左 石 崔 吉 鈕 龔

  程嵇邢 滑 裴 陸 榮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曲 家 封

  芮羿儲 靳 汲 邴 糜 鬆 井 段 富 巫 烏 焦 巴 弓

  牧隗山 穀 車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宮

  寧仇欒 暴 甘 鈄 厲 戎 祖 武 符 劉 景 詹 束 龍

  葉幸司 韶 郜 黎 薊 薄 印 宿 白 懷 蒲 台 叢 鄂

  索鹹籍 賴 卓 藺 屠 蒙 池 喬 陰 鬱 胥 能 蒼 雙

  聞莘黨 翟 譚 貢 勞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酈 雍

  卻璩桑 桂 濮 牛 壽 通 邊 扈 燕 冀 郟 浦 尚 農

  溫別莊 晏 柴 瞿 閻 充 慕 連 茹 習 宦 艾 魚 容

  向古易 慎 戈 廖 庚 終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滿 弘

  匡國文 寇 廣 祿 闕 東 毆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師鞏厙 聶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闞 那 簡 饒 空

  曾毋沙 乜 養 鞠 須 豐 巢 關 蒯 相 查 後 荊 紅

  遊竺權逯 蓋益 桓 公 萬俟 司馬 上官 歐陽

  夏侯 諸葛 聞人 東方 赫連 皇甫 尉遲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陽 淳於 單於 太叔 申屠

  公孫 仲孫 軒轅 令狐 鍾離 宇文 長孫 慕容

  鮮於 閭丘 司徒 司空 亓官 司寇 仉 督 子車

  顓孫 端木 巫馬 公西 漆雕 樂正 壤駟 公良

  趙

  [姓氏來曆]據《通誌氏族略》《姓氏考略》記載:伯益的後代造父駕車有功,周穆王把趙城封給他,他的子孫在這裏繁衍生息,以趙為姓。

  錢

  [姓氏來曆]據《通誌氏族略》記載:彭祖的孫子學,是周錢府中的上士,所以用官名為姓。

  孫

  [姓氏來曆]據《元和姓纂》記載:衛國武公子惠孫,為衛國的上卿,其後世子孫以孫字為姓。

  李

  [姓氏來曆]據《元和姓纂》記載:堯帝時代的大理官皋陶,命族人以官名為姓。其後理征得罪紂王,被處死,理征的兒子理利貞逃亡到伊侯地方。食李子維持生活,遂改姓理為李姓。

  周

  [姓氏來曆]據《姓氏考略》記載:黃帝有一大將,名周昌,其子孫以周為姓。另據《姓源》記載:周平王的兒子姬烈,被賜封於汝州,汝州人另稱他家為周家,其後遂以周為姓。

  吳

  [姓氏來曆]據《通誌氏族略》記載:周太王的兒子太伯、仲雍建勾吳國,周武王封太伯三世孫周章為侯,改國號為吳,他的子孫便以封地為姓。

  鄭

  [姓氏來曆]據《元和姓纂》記載:周厲王兒子姬犮受封於鄭地,傳了十三代,子孫便以國名為姓。

  王

  [姓氏來曆]據《通誌氏族略》記載:周靈王的兒子姬晉,因為直諫被廢遷居琅琊,因其本為王族,後人仍然稱他為王家,其後世子孫便以王為姓。

  馮

  [姓氏來曆]據《元和姓纂》記載:周文王第十五個兒子畢公高受封於魏地,其孫子又受封於馮地,於是便以封地為姓。

  陳

  [姓氏來曆]據《元和姓纂》記載:周武王封虞舜的後代胡公滿於陳地,他的子孫便以封地為姓。

  褚

  [姓氏來曆]據《姓氏尋源》記載:古代有個地方叫褚,當地居民以地名為姓。另據《通誌氏族略》記,殷商王族後裔食采於褚邑,遂以褚為姓。

  衛

  [姓氏來曆]據《元和姓纂》記載:周武王封他的弟弟康叔於衛地,康叔的子孫便以封地為姓。

  蔣

  [姓氏來曆]據《唐書世係表》記載:周公第三子伯齡受封於蔣,他的子孫便以封地為姓。

  沈

  [姓氏來曆]據《元和姓纂》記載:周文王之子聃季受封於沈地,子孫便以封地為姓。

  韓

  [姓氏來曆]據《新唐書宰相世係表》記載:周武王的少子唐叔虞的後代畢萬受封於韓原,其子孫便以封地為姓。

  楊

  [姓氏來曆]據《百家姓考略》記載:周宣王的兒子尚父受封為楊侯,其子孫便以楊為姓。

  朱

  [姓氏來曆]據《姓苑》記載:周武王封曹挾於邾地,後邾為楚滅,其子孫去邾字右邊“阝”(同邑)旁,以朱為姓。

  秦

  [姓氏來曆]據《通誌氏族略》記載:秦姓出於嬴姓。周伯益後代嬴非子受封於秦地,其後代子孫即以封地為姓。

  尤

  [姓氏來曆]據《梁穀漫錄》記載:尤姓係出沈姓,在五代時,王審知在福建稱為閩王,閩人姓沈者為了避諱“審”字諧音,於是把三點水去掉,改姓為尤。

  許

  [姓氏來曆]據《元和姓纂》記載:周武王封炎帝裔孫伯夷的後代孫文叔於許地,許又為楚滅,文叔的後代仍以許為姓。

  何

  [姓氏來曆]據《姓氏考略》記載:何姓係出韓姓。周成王封唐叔虞於韓地,其子孫便以封地為姓。後來韓為秦國消滅,有一部分人逃往淮江一帶,當地韓與何同音,為躲避秦國的迫害,改為何姓。

  呂

  [姓氏來曆]據《姓氏考略》記載:炎帝的後代伯夷,協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於呂地,其子孫便以封地為姓。

  施

  [姓氏來曆]據《元和姓纂》記載:周朝魯惠公的兒子名施父,為魯國大夫,其五世子孫即以祖名為姓。

  張

  [姓氏來曆]據《國華姓氏淵源》記載:黃帝的兒子少昊的第五子名叫揮,發明了弓箭,便賜其子孫姓張(意即張弓)。

  孔

  [姓氏來曆]據《元和姓纂》記載:周朝宋閔公的玄孫名叫嘉,字孔父,其子孫即以祖父的名字為姓。另據《廣韻》:商朝的開國君主名湯,字天乙,姓子。其後世子孫,將本性加湯王的字乙,組成孔字,以為姓氏。

  曹

  [姓氏來曆]據《元和姓纂》記載:周文王第十三個兒子振鐸受封於曹地,後來曹為宋滅,其後代子孫即以封地為姓。

  嚴

  [姓氏來曆]據《姓氏考略》記載:楚莊王的後代諡姓莊。漢明帝的名字叫劉莊,當時有些姓莊的人為了避諱皇帝的名字,改姓為嚴。

  華

  [姓氏來曆]據《古今姓氏辯正》說:春秋時的宋戴公的孫子,名督,字華父,做過宰相,因此,其子孫就以華為姓。

  金

  [姓氏來曆]據《元和姓纂》記載:黃帝的兒子少昊當了皇帝,稱為金天氏,其子孫便以祖先稱號金為姓。

  魏

  [姓氏來曆]據《史記魏世家》記載:周文王的孫子畢萬為晉大夫,封於魏,其後代便以封地為姓。

  陶

  [姓氏來曆]據《元和姓纂》記載:堯稱帝前先受封於唐,後封於陶。其子孫中有一支以陶為姓。

  薑

  [姓氏來曆]據《元和姓纂》記載:炎帝神農氏生長於薑水畔,即以薑為姓。薑為最古的姓氏之一。

  戚

  [姓氏來曆]據《姓譜》記載:周朝的衛國大夫孫林父受封於戚地,其子孫便以封地為姓。

  謝

  [姓氏來曆]據《通誌氏族略》記載:周宣王的舅父伸伯受封於謝地,其子孫便以封地為姓。

  鄒

  [姓氏來曆]據《姓氏考略》記載:周武王封曹挾於邾國,戰國初年,邾國改國號鄒,不久被楚國滅亡,於是曹挾的一部分子孫便以鄒為姓。

  喻

  [姓氏來曆]據《姓氏考略》記載:漢朝蒼梧太守諭猛把“諭”姓改為“喻”,其子孫沿用喻為姓。

  柏

  [姓氏來曆]據《元和姓纂》記載:帝嚳的老師柏招封於柏地,柏國滅亡後,其子孫便以封地為姓。

  水

  [姓氏來曆]據《通誌氏族略》記載:夏禹之孫居會稽,以水為姓,其後代便沿用下來。

  竇

  [姓氏來曆]據《風俗通》記載:夏朝仲康的皇後為避有窮之難,從牆竇(牆洞)中出宮,逃到有仍,生下少康。少康的兒子,為了紀念祖母逃難,便改姓為竇。

  章

  [姓氏來曆]據《通誌氏族略》記載:齊太公的子孫受封於鄣地,鄣被齊滅亡後,子孫便去掉“鄣”的“邑”部,以章為姓。

  雲

  [姓氏來曆]據《姓苑》記載:黃帝以雲作為官名,夏朝做過官的人的後代,便以雲為姓。另據《通誌氏族略》所記,顓頊的後代祝融在帝嚳時為火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