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提倡性靈

  林語堂這時還有一個有影響的文化活動,那便是提倡性靈。他自1932年12月16日《論語》第7期上發表《新舊文學》一文起,先後撰寫了《文章無法》、《論文》和《記性靈》等文。在這些文章中,他一再強調性靈對於作文的重要性。

  林語堂為什麽提倡性靈呢?當他執編《論語》等刊物時,常常收到好些無感而發的稿件,“每讀幾行,即知此人腹中無物,特以遊戲筆墨作荒唐文字而已”。因而,他認為“凡人不在思想性靈上下功夫,要來學起、承、轉、伏,做文人,必是徒勞無補”。“弟因世人失性靈之旨,凡有寫作,皆不從心,遂致天下文章雖多,由衷之言甚少,此文學界之所以空疏也。試取今日洋洋灑灑之社論,究有幾句話,非說不可,究有幾個文人,有話要向我們說,便知此中之空乏。”在他看來,之所以出現類似這樣一些文風不正的原因,一是由於時代環境造成思想不自由,難以說真話,二是受“文章作法”之類的影響,“削足就履,得一臭裹布”,三是受到白璧德“人文主義”的“餘毒”影響所致,因為他的“紀律主義”就是反對“自我主義”。而要“矯目前文人空疏泛浮雷同木陋之弊”,則提倡發揮作者“性靈”是一個對症的方法。

  什麽是性靈呢?林語堂指出,“文章者,個人性靈之表現”,“性靈就是自我”,“一人有一人之個性,以此個性(personality)無拘無礙自由自在之文學,便叫性靈”。其實,所謂性靈,本是我國古代文論中的一個概念。其美學淵源可追溯到強調人格獨立和精神自由的莊子學派。到了明代,公安“三袁”則使性靈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形成了“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理論形態。但究竟什麽是性靈,卻顯得頗為玄奧,不易理解。而林語堂卻把它闡釋為個性,便徹底撥開了其神秘的麵紗,顯示出它的實際內涵,從而具有科學的理論意義和價值取向。

  怎樣才能充分表現性靈(個性)呢?林語堂提出了四點看法:

  其一,必須表現真情實感。他指出:“凡出於個人之真知灼見,情感至誠,皆可傳不朽。因為人類情感,有所同然,誠於己者,自能引動他人。”“凡人作文,隻怕表情不誠,敘事不忠,能忠能誠,自可使千古讀者墜同情之淚。”“性靈派文學,主‘真’字。發抒性靈,斯得其真,得其真,斯如源泉滾滾,不舍晝夜,莫能遏之,國事之大,喜怒之微,皆可著之紙墨,句句真切,句句可誦。”從這些說法來看,他是認為隻要表達了真知真情的作品,則無論寫“國事之大”,或抒“喜怒之微”,便都能真切感人。

  其二,必須理解事理。他認為:“文章有卓大堅實者,有萎靡纖弱者,非關文字修詞筆法也。卓大堅實,非一朝一夕可致,必經長期孕育。世事既通,運理既徹,見解愈深,則愈卓大堅實。性靈未加培養,事理不求甚解,人雲亦雲,及既舒紙濡墨,然後苦索饑腸以應付之,斯流為萎靡纖弱。”在這裏,他把“卓大堅實”看作為作者為文應有的藝術追求,並將實現這一追求的關鍵規定於了解社會現實,對事物有透徹的理解和精深的見解。

  其三,必須寫“會心”的題材。林語堂指出:“一人思想已成熟,斯可為文。然一人一日思想萬千,其中有可作文者,有不可作文者,何以別之?曰,在會心二字。凡可引起會心之趣者,則可作為材料,反是則決不可。凡人觸景生情,每欲寄言,書之紙上,以達吾此刻心中之一感觸,而覺湛然有味是為會心之頃。他人讀之,有此同感,亦覺湛然之味,亦係會心之頃。此種文章最為上乘。”此中,他主張作者應寫自己“會心”的東西。而所謂“會心”,即是自己最熟悉、最感興趣、理解最深的事物。反之,即便勉強為之,亦必然索然無味。

  其四,必須“排古”和反對“格套”。林語堂認為:“言性靈之文人必排古,因為學古不但可不必,實亦不可能。言性靈之文人,亦必排斥格套,因已尋到文學之命脈,意之所之,自成佳境,決不會為格套定律所拘束。所以文字解放論者,必與文章紀律論者衝突,中外皆然。後者在中文稱之為筆法、句法、段法,在西洋稱為文章紀律。這就是現代美國哈佛大學白璧德教授的‘人文主義’與其反對者爭論之焦點。白璧德教授的遺毒已由哈佛生徒而輸入中國。紀律主義,就是反對自我主義,兩者冰炭不相容。”顯然,他以為中外所有鼓吹形式主義的文學理論,都是束縛作者個性的,必須加以打破。

  從這些主張來看,林語堂其實是強調寫作應“以自我為中心”,不受各種筆法、章法、規則之類的束縛,要隨意發揮,充分寫出自己的主觀感受。也就是說,他十分重視發揮創作主體的作用,追求本色之美。這無疑是有益於寫作具有真情實感和自然活潑的作品的。因而,過去有些論者對林語堂提倡性靈作全盤否定是缺乏具體分析的,是簡單化的。

  那麽,林語堂的表現性靈論是怎樣形成的呢?在他提倡性靈前後,曾閱讀沈啟無編的《近代散文抄》(上、下兩卷),認真研究過公安竟陵派的散文。對於這一派的散文,他認為“不能說有很偉大的成就”,存在著“如放足婦人”的短處,而金聖歎的“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章有章法,部有部法”的所謂“精嚴”說更是不可取的。可是,他卻認定他們有“最豐富最精彩的文學理論,最能見到文學創作的中心問題”,即性靈問題。而且,他驚喜地發現他們的性靈說與西方表現派文評,“真如異曲同工”,“大凡此派主性靈,就是西方歌德以下近代文學普遍立場,性靈派之排斥學古,正也如西方浪漫文學之反對新古典主義,性靈派以個人性靈為立場,也如一切近代文學之個人主義”。因而,他便將性靈派的“獨抒性靈,不拘格套”與表現派的崇向個性主義、反對束縛融合為一,形成了“表現性靈”論,並竭力加以提倡。這不僅表明他對公安竟陵派有分析眼光,繼承並弘揚了他們的性靈說,而且也說明他善於溝通中西文化,為中西文化的融合開辟了一條新蹊徑。

  自然,林語堂對公安竟陵派的性靈說也存在評價過高的偏頗。他認為,袁宗道有關性靈的某些說法,“比陳獨秀的革命文學論更能抓文學的中心問題而做新文學的南針”。這樣的評價,顯然是不倫不類的,未免是過甚之辭。又如,他讚同周作人在《近代文學之源流》中將我國現代散文溯源於明末公安竟陵派,把鄭板橋、李笠翁、金聖歎、金農和袁枚等人視為現代散文祖宗的說法,認為“以現代散文為繼性靈派之遺緒,是恰當不過的話”。這無疑也是不符合實際情形的。事實上,我國五四以來的現代散文,主要是受西方進步文學思潮影響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