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三章 民政

  本欄編輯 李榮根

  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

  “概況”截至2012年底,全省有各類社會福利機構1774個,其中公辦社會福利院113個,鄉鎮敬老院(光榮院)1521個,民辦養老機構140個;養老床位169310張。全省各類福利機構共有職工13028人,平均每個福利機構有7.4人,其中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曆的1295人,擁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1270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613人。全省孤兒人數有28668人,其中社會福利機構集中供養孤兒6098人,社會散居22570人。

  加強兒童福利機構建設。全省有兒童福利機構68個,建築麵積15萬平方米,床位6800多張。機構內收養孤殘兒童7635人,其中殘疾兒童4350人。實施兒童福利機構建設“藍天計劃”,全省有“藍天計劃”項目16個,建築麵積8.5萬平方米,床位3121張。

  落實孤兒基本生活保障資金。爭取中央孤兒基本生活保障補助資金1.19億元並全部撥付各地,落實孤兒最低養育標準:城鄉福利機構撫養孤兒每人每月1000元,城市散居孤兒每人每月570元,農村散居孤兒每人每月400元,散居殘疾孤兒再增加100元。

  實施社會福利項目。繼續實施“孤殘兒童手術康複明天計劃”和“貧困家庭唇齶裂兒童手術康複計劃--重生行動”,為122名殘疾孤兒和328名貧困家庭中患有唇齶裂的兒童進行免費矯治康複和手術治療。實施福利機構腦癱兒童康複項目,全麵篩查300餘名殘疾兒童,對其中的86名兒童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康複。

  開展慈善救助活動。省慈善總會募集善款和項目資金1.51億元,直接受益的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達10餘萬人。實施高等教育助學和慈善陽光班項目,推薦8名適齡孤兒免費進入高等院校接受教育,其中5名獲得每人每月400元生活費補助。各級慈善組織開設慈善陽光班達62個,資助貧困高中生3100人。繼續實施“青苗關愛工程”“愛心醫療救助”等項目,全省慈善組織救助患白血病、腎衰竭、血友病、腦癱等疾病的貧困家庭兒童300多名,救助資金達500萬元。繼續開展“福彩公益行”係列活動,投放公益金300萬元,資助困難群眾和活動對象800餘人。

  “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係建設”12月31日,省發改委出台《江西省社會養老服務體係建設十二五規劃》,對養老服務設施總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和養老服務管理等提出明確的目標要求,提供階段性的頂層設計,帶動全省11個設區市出台本地區社會養老服務體係建設政策文件30多個,其中南昌、贛州出台養老服務機構補貼資金辦法,對社會力量興辦養老福利機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給予資助。爭取全國社會養老服務體係建設試點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1.82億元,實施項目44個。省本級福彩公益金安排“以獎代補”資金8400萬元,資助“三院”(福利院、敬老院、光榮院)建設項目243個。鞏固完善政府供養製度,提高城鎮“三無”特困群眾月人均供養標準50元,達到400元,增長14.3%。推動新餘、宜春、贛州、萍鄉、吉安、南昌、上饒7個設區市建立了80歲以上高齡老人補貼製度。擴大養老服務示範活動成果,西湖區、豐城市、珠山區等3個區(市)被命名為“第四批全國養老服務示範活動示範單位”,“全省示範單位”已達9個。

  (劉生根)

  優撫雙擁安置工作

  “概況”2012年,全省民政部門落實各項優撫雙擁安置政策,狠抓雙擁模範城(縣)建設,推進退役士兵免費教育培訓,全麵落實軍隊離退休人員政治和生活待遇,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落實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新政策。全省接收複員退伍軍人18199人。截至年底,已崗位性安置退役士兵1957人,辦理自謀職業4150人,退役士兵自謀職業率達到68%。從2011年冬季退役士兵開始,對在江西省選擇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實行一次性經濟補助,補助標準為每服役一年4500元。全年累計發放自謀職業補助資金9120萬元,發放自主就業補助資金近1.86億元。

  全省退役士兵教育培訓成效顯著。按照省政府、省軍區2011年頒布的《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暫行辦法》要求,科學指導、合理製訂培訓計劃。2012年全省有33所承訓學校確定為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機構,共培訓退役士兵4288名,同比增加76%,學員的“雙證”獲取率達到95%以上,就業率90%以上。

  完成軍休人員接收安置任務。全年接收安置軍隊離退休幹部、退休士官77人;審定軍休幹部安置去向70多人,審定無軍籍退休退職職工安置去向342人。2009年以來接收安置傷殘軍休幹部44人,為計劃數(33人)的133%。接收安置傷病殘退休士官60人,為計劃數(40人)的150%。

  規範落實軍休人員各項待遇。根據政策及時調整生活待遇的項目和標準,足額下撥軍休人員、軍休機構、醫療保障、用房建設等各項經費。落實重大節日走訪慰問製度。全麵完成軍休幹部房改工作,905名軍休幹部符合政策參加房改,補助資金達到1.06億元。

  優撫對象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根據民政部、財政部《關於調整部分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的通知》和省民政廳與省財政廳聯合下發的《關於調整我省部分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文件精神,連續第九年調高了江西省部分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每次調幅達15%以上,撫恤和生活補助資金每季度通過“一卡通”及時發放到對象手中,優撫對象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改善。

  完成“老烈士子女”身份認定工作。根據民政部、財政部1月20日《關於給部分烈士子女發放定期生活補助的通知》精神,省民政廳組織指導全省各地按照規定條件進行“老烈士子女”的身份認定工作,到12月底,全省認定農村和城鎮無工作單位60歲以上老烈士子女59316人。

  做好零散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工作。在2011年對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含散葬烈士墓)普查工作的基礎上,組織各地按要求做好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建設規劃和項目申報工作。製定《江西省零散烈士紀念設施搶救保護工程總體規劃及實施方案》,適時啟動了江西省零散烈士紀念設施搶救保護工程。2012年,爭取中央財政補助資金7500萬元,對全省15000座零散烈士墓(碑、塔、祠)等進行維修保護。

  完成殘疾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的審核、審批工作。協調省衛生廳成立評殘鑒定專家庫,確定了省複檢定點醫院。針對癲癇病人的發病特點,在省榮軍醫院開展退役軍人癲癇殘情定級試點工作。協調省職業病醫院,組織開展對235名原8023部隊退役人員的涉核評殘檢查工作。

  軍供站現代化建設不斷加強。推進軍供重大項目建設,南昌西軍供分站建設獲得市政府行政劃撥項目建設用地0.8公頃,向塘西軍供點搬遷重建項目已動工,上饒新軍供站建設列入市政府重點工程項目。全省軍供站共爭取軍供建設專項資金247萬元,軍供站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

  組織對駐昌部隊的走訪慰問活動。省領導帶隊分別走訪了省軍區、省武警總隊兩個軍級單位。省民政廳領導和相關廳局領導帶隊分別走訪了駐昌的10個師級、8個團級單位,並向駐昌部隊贈送了慰問金。

  “承辦兩次“江西省黨政軍座談會””春節前和建軍節前,在濱江賓館舉行兩次省黨政軍負責人座談會。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領導和駐昌部隊在職的副軍以上領導、師以上單位的軍政主官參加了座談會。省委書記蘇榮到會講話,對駐贛部隊官兵進行了慰問,座談會由省長鹿心社主持,省軍區司令員鄭水成代表駐贛部隊講話。

  “12市縣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2月27日,在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命名暨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上,南昌市、景德鎮市、吉安市、九江市、贛州市、新餘市、上饒市、萍鄉市、萬載縣、金溪縣、貴溪市、井岡山市等12個市縣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資溪縣麵包行業協會被授予“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單位”稱號,井岡山市武裝部被授予“全國擁政愛民模範單位”稱號,鄱陽縣鄱陽鎮朱家橋村委會村民張秀桃、萍鄉藝婉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婉玲被授予“全國愛國擁軍模範”稱號。

  “開展軍休服務管理規範化建設”9月3日,省民政廳下發《江西省軍隊離休退休幹部安置服務規範》和《江西省軍隊無軍籍退休退職職工安置服務規範》。在全省14個軍休所建立符合省二級檔案管理要求的檔案室,為1714名軍休幹部分別建立基本檔案、健康檔案和房改檔案,為230名集中管理的無軍籍職工建立基本檔案。編印《軍休服務管理文件匯編》,規範軍休人員待遇項目和標準。推廣九江市軍休一所經驗,加大社區軍休服務站建設力度。

  “組織軍休人員開展社會活動”5月,省民政廳組織軍休幹部醫療隊老區行義診活動,為貴溪市樟坪佘族鄉和誌光鎮(老區)300多名困難群眾、優撫對象和五保戶免費診治看病,送醫送藥。組織開展慶祝建軍85周年軍休幹部書畫攝影征集評比活動,5件作品獲得全國二、三等獎和優秀獎。在上饒市舉辦江西省第五屆軍休幹部“健康杯”運動會,179名軍休幹部參加了14個項目的比賽。

  (張國安 朱顯華 董光紅)

  救災工作

  “概況”2012年,江西省先後遭遇低溫雨雪、風雹、洪澇、台風等重大自然災害,特別是4月下旬的風雹災害、6月下旬的洪澇災害以及第11號台風“海葵”帶來的暴雨洪澇災害,對災區群眾生產生活造成較為嚴重影響。全年受災人口達955.9萬人次,因災死亡41人,緊急轉移安置56.5萬人,農作物受災麵積692.5千公頃,其中絕收麵積73.8千公頃,農房倒塌9788戶,嚴重損壞8914戶,一般性損壞22014戶,直接經濟損失113.3億元,其中農業損失51.6億元。麵對嚴重災情,省民政廳和市、縣民政部門履行抗災救災職能,落實各項救災工作措施,全力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省委、省政府對抗災救災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抗災救災高效有序。全年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對江西省啟動國家救災四級應急響應3次,省減災委、省民政廳啟動省級救災四級應急響應5次、三級響應3次,市、縣民政部門啟動應急響應45次。省民政廳及時會同省財政廳下撥中央和省級救災資金5億元,省、市、縣緊急發放救災棉被58970床、毛巾被18540條、毛毯16430條、棉衣15600件以及一批草席、手電筒等救災物資,保障了災後8小時內受災群眾得到基本生活救助。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倒房重建工作,將8378戶因災倒房重建戶納入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範圍予以優先安排、重點支持,有力幫助全省倒房戶重建家園、喜遷新居,省民政廳與省住建廳等部門密切聯係,狠抓規範管理、工作進度和重建質量,春節前全省受災群眾全部搬入安全舒適的新居。突出抓好冬春救助工作,及時下撥冬春救助資金3.26億元,實施分類救助、保障重點,確保受災群眾得到全麵及時救助。

  防災減災協同有力。出台《江西省防災減災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和相應《實施任務分工方案》,標誌著江西省綜合防災體係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牽頭組織防災減災宣教活動。“512”國家防災減災日當天,省減災委與南昌市人民政府在八一廣場主辦大型防災減災文化宣傳活動,常務副省長、省減災委主任淩成興等領導以及各界群眾共2000餘人參加活動。推進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工作。2012年創建52個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100個全省綜合減災示範社區。配合推進全省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農村土坯房改造,提高了農村民房防災抗災能力。

  政策創製成效明顯。省政府印發新修訂的《江西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建立健全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工作體係。省民政廳製訂《江西省自然災害災情核查實施細則》《關於推進受災群眾冬春救助精細化管理工作指導意見》《救災應急工作規程》等一係列救災工作製度,會同省財政廳製訂《江西省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考核辦法》。在推進政策創製工作中緊緊把握“科學管理”的工作目標,建立省、市、縣三級災情核查機製,建立資金下撥通報與跟蹤問效機製,製訂了冬春救助的細化標準。

  “出台《江西省防災減災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7月16日,省減災委出台《江西省防災減災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該規劃內容包括序言、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戰略目標與總體要求、發展重點、主要任務與重點工程、保障措施六個部分。江西省防災減災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目標是:整體性開發防災減災人才資源,擴充隊伍總量,優化隊伍結構,提高隊伍素質,完善隊伍管理,形成以防災減災專業人才隊伍為骨幹力量,以各類災害應急救援隊伍為突擊力量,以防災減災社會工作者和誌願者隊伍為輔助力量的防災減災人才隊伍。全省防災減災人才資源總量,2015年達到9.5萬人左右,2020年達到15萬人左右。每百萬人口中擁有的防災減災人才資源數量,2020年達到3000人左右;每百萬人口中擁有的專業搶險救援(災)工作人員數量,2020年達到1000人左右。

  “啟動農村住房保險試點”8月,根據省政府和民政部的有關要求,省民政廳會同省政府金融辦、省財政廳、保監會江西監管局聯合下發《江西省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試點實施方案》,在全國較早啟動了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工作。8月30日,省民政廳與人保財險江西分公司簽署《共同推進農村住房保險合作協議》,雙方在農村住房保險承保、理賠、宣傳、培訓等方麵開展全麵合作。成立省政策性農房保險工作聯絡辦公室,製訂《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倒塌房屋鑒定標準和裁定辦法》,下發爭議裁定工作文書式樣。根據安排,萍鄉、贛州、九江、景德鎮、南昌、上饒6個設區市啟動試點工作。截至2012年底,全省6個試點設區市累計承保農戶10.35萬戶,保費收入104.52萬元,保險金額10.35億元。

  (邱偉)

  社會救助

  “概況”截至2012年底,全省籌集社會救助資金60.4億元。2012年,全省城市低保保障人數為93萬人,平均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350元,月人均補助為220元。全省農村低保保障人數為150萬人,平均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170元,月人均補助為105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標準每人每月220元,分散供養標準每人每月180元。城鄉醫療救助全年累計救助78.74萬人次,住院救助人均每次2271元,門診救助人均每次369元,資助232萬城鄉困難群眾參保參合。實施臨時救助2.2萬戶次,戶均次救助1472元。精簡退職老弱殘職工生活補助城鄉分別為每人每月265元和225元。

  城鄉低保規範管理進一步加強。配合國家審計署武漢特派辦完成了對江西省2005~2011年城鄉低保等社會救助資金的審計工作。結合審計整改,進一步加強了低保規範化管理。轉發財政部民政部聯合下發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規範低保資金的使用發放程序,完善低保資金的審批、巡查和預算執行通報製度。進一步完善公示、聽證、基層幹部親屬享受低保備案登記和“三級聯審”等製度,加大動態管理力度,及時開展了清理整頓。建立領導負責製和倒查問責製,進一步加大責任追究和監管力度,對違法違紀案件進行嚴厲查處。

  農村敬老院建設管理工作取得新進展。全麵開展敬老院事業單位法人登記、敬老院工作人員公開招聘和經費落實工作。全省1472所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實行了事業單位登記,通過公開招聘和擇優聘用的方式,招聘事業單位編製內人員近3000名。省財政每年安排2000萬元補貼工作人員工資,全省敬老院工作人員平均工資達到1600元/月。啟動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安排福利彩票公益金4900萬元,按照“三改、四設、三完善、一提升”的標準,資助175所敬老院實施“改造提升”工程。引進民間力量推進敬老院發展,通過中國福利基金會引進“河仁基金”等私募基金近千萬元,幫助江西省10所敬老院實施改造提升,給39所敬老院(福利院)配備多功能服務用車,為敬老院老人出行、購物、看病提供便利。

  城鄉醫療救助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全麵開展貧困家庭尿毒症患者免費血透治療工作,為10151名貧困尿毒症患者提供免費血透治療。建立農村重點汙染區域專項醫療救治製度,使暴露人群受環境汙染所致健康影響及其相關疾病得到治療。建立貧困家庭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費救治製度,通過開展急性期住院及緩解期維持治療的免費救治,提高重性精神病患者治療率,進一步緩解患者家庭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建立農村居民重大疾病救助製度,通過按病種定額付費的方式,由基本醫保(新農合)和醫療救助按比例分擔治療費用的辦法,探索減輕農村居民重大疾病負擔的有效途徑,切實解決重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貧問題。對農村居民患耐多藥肺結核等15類重大疾病,在限定費用的基礎上,實行按病種付費救治。

  “開展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2012年,省民政廳起草並向省政府報送《江西省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辦法》。《江西省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辦法》已列入省政府2013年立法工作計劃。南昌市、宜春市、鷹潭市、上饒市和贛州市部分縣,成立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為民政部門內設二級機構。南昌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編製達到10人,已經開展信息化核對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婺源縣等50個縣(市、區)開展手工核對工作,共受理社會救助申請對象31.1萬戶、75.8萬人。經過經濟狀況核算,符合條件的社會救助對象有27.2萬戶、68.6萬人,占申請對象的87.46%,認定排除率達到12.54%,促進了社會救助工作的公平公正。

  (羅永青)

  行政區劃和地名管理

  “概況”2012年,經省政府批準,全省辦理行政區劃調整事項9件,涉及九江市、鷹潭市、宜春市、吉安市、萍鄉市等5個設區市。其中撤鄉(街道)設鎮8件,設立鄉1件。截至2012年底,全省有設區市11個,縣(市、區)100個,其中市轄區19個、縣70個、縣級市11個;鄉級行政區劃建製單位1540個,其中街道142個、鎮802個、鄉596個(含民族鄉8個)。

  規範地名管理工作。總結全省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實施情況,部署“十二五”地名公共服務體係建設任務,命名了一批“地名公共服務示範單位”。貫徹落實《江西省地名管理辦法》,加強了地名命名的審批和管理。全省命名各類地名1237條。在全省開展對不規範地名的清理整頓,共清理不規範地名120餘條,民政部推廣了江西省的做法。加強了地名標誌的設置與管理,共設置城鄉地名標牌10000餘塊,全省有70%的行政村設置了地名標誌。

  弘揚地名文化。搭建地名文化服務平台,完成了省、市、縣三級地名基礎數據的匯總上報工作,共匯總各類數據12大類、30餘萬條,江西省在7月10日召開的全國地名文化建設工作會議上作了經驗介紹。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江西分卷)編纂工作,舉辦全省編纂工作培訓班,召開編纂工作推進會議和省級詞條評審會議,完成了省、市、縣、鄉四級詞條的編寫工作,總編委會先後4次在簡報中刊登了江西省的做法。

  “全省行政區劃變更情況”九江市:德安縣撤銷吳山鄉,設立吳山鎮。以原吳山鄉的行政區劃為吳山鎮的行政區域,鎮政府駐原鄉政府駐地。

  鷹潭市:貴溪市撤銷濱江鄉、餘家鄉,設立濱江鎮、天祿鎮。以原濱江鄉、餘家鄉的行政區域為濱江鎮、天祿鎮的行政區域,鎮政府駐原鄉政府駐地。

  宜春市:袁州區撤銷水江鄉、遼市鄉,設立水江鎮、遼市鎮。以原水江鄉、遼市鄉的行政區域為水江鎮、遼市鎮的行政區域,鎮政府駐原鄉政府駐地。上高縣撤銷新界埠鄉,設立新界埠鎮。以原新界埠鄉的行政區劃為新界埠鎮的行政區域,鎮政府駐原鄉政府駐地。

  吉安市:新幹縣撤銷溧江鄉,設立溧江鎮。以原溧江鄉的行政區劃為溧江鎮的行政區域,鎮政府駐原鄉政府駐地。井岡山市撤銷茨坪街道辦事處,設立茨坪鎮。以原茨坪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域為茨坪鎮的行政區域,鎮政府駐原街道辦事處駐地。

  萍鄉市:上栗縣設立楊岐鄉,轄楊岐、關上、關下、新壩、南源、保護、金雞、卯田、黃衝、水井、大坪、清溪、桃文、石源、石嶺等15個村及安子全居委會,鄉政府駐南源村。國營雞冠山墾殖場並入楊岐鄉。國營雞冠山墾殖場在雞冠山境內的林場、職工按屬地原則劃歸雞冠山鄉管理。

  “實施《江西省地名管理辦法》”《江西省地名管理辦法》於2011年12月21日由省政府頒布,2012年2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江西省根據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江西省實際製定出台的第一部省級地名管理規章,《江西省地名管理辦法》共28條,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地名的命名、更名、標準地名的使用、地名標誌的設置以及相關管理活動。

  (熊崧麟)

  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

  “概況”2012年,全省村委會、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全麵完成,完成率分別為99.87%、99.64%。省政府辦公廳出台社區建設相關規劃,明確了未來5年江西省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體係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加大省級福彩公益金資助力度,進一步推進社區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社區服務環境。省財政安排補貼社區居委會幹部資金3000萬元、農村離任“兩老”(任村黨支部書記累計滿10年,男性年滿60周歲、女性年滿55周歲的離任人員)資金3000萬元。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以省政府名義召開了全省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

  城市社區建設取得新突破。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意見》精神,指導10個設區市以黨委、政府名義出台了具體的實施意見。開展和諧社區建設,指導設區市開展社區標準化建設、網格化管理、居民樓院自治試點。推進社區誌願者注冊登記活動,全省登記社區誌願者58萬餘人。下發《關於落實民生工程要求提高社區幹部報酬的通知》,落實省財政安排補貼社區居委會幹部工作報酬3000萬元,督促各地在提高社區居委會幹部報酬方麵有了較大進展,截至2012年底,全省設區市城區居委會幹部月人均補貼普遍在1200~1500元,縣城區1000~1200元,鄉鎮800元左右,增幅均在30%以上,其中南昌市社區居委會主任月補貼達1800元。根據國家“十二五”社區服務設施建設項目安排,及時做好項目儲備工作,利用國家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和羅霄山區的契機,聯合省發改委爭取項目資金1200萬元,用於扶持省內22個社區服務設施建設項目。做好省級福彩公益金資助社區示範點建設工作,下撥資金400萬元,資助38個社區示範點項目,社區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

  農村社區建設取得新進展。指導上饒縣、萬載縣、九江市廬山區開展創建“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示範單位”活動,推動農村社區建設由點向麵發展,11月27日,民政部命名表彰上述三縣(區)為“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示範縣(區)”。組織開展“精品農村社區”創建活動,共命名“全省精品農村社區”148個。

  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指導萬載縣、吉安市青原區、萍鄉市安源區開展“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單位”創建活動,7月,上述3個縣(區)被命名為“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單位”,其中萬載縣還在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會議上作了典型經驗介紹。8月中旬,召開省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成員會議,副省長胡幼桃主持會議,研究貫徹落實全國會議精神的意見。10月下旬,以省政府名義召開全省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副省長胡幼桃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提出了當前和以後一個時期江西省推進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的總體安排和具體要求。

  “完成第八屆村(居)委會選舉工作”2012年,全省有17041個村委會完成了換屆選舉,完成率為99.87%;2796個社區居委會完成了換屆選舉,完成率為99.64%。與往屆相比,本屆新選出的村(居)委會班子結構呈現出“三多三高”的特點:“三多”即大專以上學曆多,村委會、居委會成員擁有大專以上學曆人數比上屆分別增加3.77、8.56個百分點;年紀輕的多,新一屆村、居委會班子成員平均年齡分別為42.9歲、39.6歲,年齡比上屆有明顯下降,年輕成員明顯增多;大學生“村官”多,新一屆村委會成員中,有404名大學生“村官”當選,其中主任18人、副主任88人、委員298人。“三高”即村委會“自薦直選”和居委會直接選舉比例高,其中村委會“自薦直選”數量達866個,平均每個縣(市、區)為8.66個,比省裏要求的每個縣(市、區)3~4個翻了一倍多,居委會直接選舉的比例達43.63%,比上屆提高了29.73個百分點;村“兩委”交叉任職比例高,占44.04%,比上屆提高11.54個百分點,其中書記、主任“一肩挑”占24.19%;女性成員比例高,新一屆村委會班子中女性成員16368人,占26.27%,比上屆提高5.9個百分點。

  “出台社區服務體係和社區建設“十二五”規劃”6月,省城鄉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出台《江西省城鄉社區建設“十二五”規劃》。9月10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社區服務體係建設規劃(2011~2015年)》精神,結合江西省實際,以省政府辦公廳出台《江西省城鄉社區服務體係建設規劃(2011~2015年)》。兩個規劃進一步明確了未來5年江西省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體係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工程、政策措施等。

  (虞烈東 吳新傳)

  社會組織管理

  “概況”截至2012年底,全省各級民政部門共登記各類社會組織13559個。其中,社會團體8509個,民辦非企業單位5018個,基金會32個。

  登記管理改革深化。在全省推行公益、慈善、福利類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全麵推行社區社會組織和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登記和備案並行的準入雙軌製,下放非公募基金會和異地商會登記管理權限至各設區市民政部門。南昌市青雲譜區以區委、區政府兩辦名義出台有關文件,明確了除有規定須前置審批外,協會商會、社會福利和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可直接登記,對已登記的這三類,用2~3年時間變更業務主管單位為業務指導單位。

  培育發展力度加大。從中央到地方,社會組織扶持項目不斷增多,資金總量大幅增長。省民政廳從福彩公益金中安排300萬元設立了公益創投項目。吉安市吉州區安排財政資金1000萬元,專項用於扶持街道社區社會組織體係建設。著重強化能力培訓,指導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提升營運能力。2012年,全省舉辦社會組織培訓32場,參加會議2760人次。

  監督管理不斷加強。建立統一、規範、便捷、高效的全省性社會組織網上年檢管理係統,解決了以往年檢超時、參檢率不高等問題。完成了社會科學領域學術類社會團體等130個全省性社會組織的等級評估工作。與省衛生廳、省人保廳聯合開展民營醫院“規範化服務”建設,對全省337家民營醫療機構進行了考核,引導全省民營醫院規範服務行為,提升社會公信力。

  黨建工作取得突破。省社會組織黨工委召開第一次委員會,研究製定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工作規程等,初步建立各項製度,保障了各項工作的有序、高效運行。9個設區市成立了社會組織黨工委,鷹潭市實現所屬縣、區社會組織黨工委全覆蓋,部分地區設立了黨工委專職副書記,黨建工作領導體製取得突破。推動建立“兼合式”黨組織,開展整改提高活動,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進一步擴大,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年工作成效明顯。

  ““三社聯動”有效推進”2012年,在鞏固前期試點工作成果基礎上,放活政策,做實項目,推廣“1+8+X”的社會組織體係建設模式(“1+8+X”:“1”是指成立1個街道社區社會組織培育指導中心;“8”是指根據社區資源特色、城建發展規劃等情況,在街道各社區選點布局,重點培育發展建立8個具有居民需求共性的示範型社區社會組織,或者說核心帶動型社區社會組織;“X”是指各社區在核心社區社會組織的幅射帶動下,培育發展若幹個其他具有小區個性特色的社區社會組織),進一步強化以社區為平台、社會組織為載體、社工(誌願者)為骨幹的“三社聯動”機製。9月,省民政廳召開現場會,進一步推動形成社區、社會組織和專業社工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麵,激發社會內在活力,增強社會自治功能。

  (陳美秀)

  社會工作

  “概況”2012年,全省1166人參加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291人獲得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通過率25%,為曆年最高。截至年底,全省已有1484人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省民政廳在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經驗交流會上作介紹經驗發言。

  政策製度進一步完善。貫徹中組部等18個部門《關於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和中央19部委《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1~2020年)》。結合江西省實際,草擬了《關於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按照民政部要求,建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通報製度,按季度向民政部報告全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情況。組織全省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的再登記工作,完善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登記製度。開展誌願服務記錄製度試點工作,確定萬載縣、青雲譜區、渝水區為全國誌願服務記錄製度試點縣區,探索開展誌願服務記錄製度試點。

  社會工作人才首次納入省突出貢獻人才評選。2012年,江西省首次將社會工作人才類納入全省突出貢獻人才評選。省民政廳組織並推薦3名社會工作領域的優秀人才參加評選,擴大了社會工作人才的影響。

  參與全國優秀誌願服務項目與誌願者工作案例評選活動。向民政部推薦5個誌願服務項目和6個誌願者工作案例,南昌市南丁格爾誌願服務團獲得全國優秀誌願服務項目二等獎。

  參與羅霄山片區社會工作專題研修班。組織羅霄山片區43名民政幹部參加民政部在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的社會工作專題研修班,進一步提升了民政幹部的社會工作水平。

  舉辦兩期繼續教育培訓班。舉辦了兩期社會工作繼續教育培訓班,圍繞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發展的形勢與任務、小組工作方法與技巧、社會工作督導、青少年社會工作、社會工作服務方案的設計、體驗式教育等課程,對全省取得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證書人員免費進行繼續教育,191人參加培訓。省民政廳獲得“中央級福彩公益金社會工作培訓優秀組織獎”。

  “舉辦首屆優秀社會工作者係列評選活動”7~10月,省民政廳與省社工協會舉辦首屆“江西省優秀社會工作者”係列評選活動,組織省內社會工作領域專家評審出優秀社會工作者10名、社會工作優秀案例20份,激發了社會工作人才以人為本、助人自助、服務民生、促進和諧的工作熱情,提高了社會工作人才的專業水平。

  (何珊)

  救助管理

  “概況”2012年,江西省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以“接送流浪孩子回家”專項行動為主線,堅持“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負責、社會參與”的工作機製,在全國率先探索創建了救助管理四級聯動工作網絡。全年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00008人次,其中流浪未成年人7392人次,老年人25784人次,救治危重病人、精神病人19568人次,殘疾人18543人次。

  探索創建四級聯動網絡建設。4月19日,製定下發《關於建立健全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四級聯動”工作網絡的意見》,在全省推行以設區市救助管理站為龍頭、縣級救助站為基礎、街道臨時救助點為補充、社區救助谘詢引導點為依托的救助管理四級聯動工作網絡建設,1230個鄉鎮(街道)設立了臨時救助點,3129個社區設立了救助谘詢引導點,有效實現了對流浪乞討人員應救盡救、應救快救。此項工作得到民政部充分肯定並在全國社會事務工作會議上作了典型發言。

  舉辦首屆救助管理站站長培訓班。5月21~23日,組織全省市、縣(市、區)救助管理站主要負責人共116人參加培訓,為提升救助管理工作理論水平、業務技能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礎,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李波、王宏麗授課。

  縣級救助管理機構建設得到加強。定南、遂川、永修、高安、泰和5個縣(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列入民政部扶持建設項目,每個扶持60萬元。安義、彭澤、蓮花、全南、南城、萬載、廣豐、萬年、上猶、餘江10個縣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列入省級福彩公益金資助項目,每個扶持40萬元。

  建立特殊時期的應急保障工作機製。11月29日,下發《關於進一步做細做實生活無著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大巡查力度,尤其是夜間的巡查救助,做好流浪乞討人員的街頭清查工作。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孕婦等實行保護性和幫扶性救助,及時安排接回或護送;對不願接受救助而露宿街頭的個別特殊人員,進行密切關注,並提供衣、被、食品等物品。應對寒冬等惡劣天氣和突發情況的救助管理工作長效機製基本建立。

  “開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專項行動”2月,按照民政部的統一部署,省民政廳在全省範圍內組織開展以“保護兒童,告別流浪”為主題的“接送流浪孩子回家”專項行動,力爭到2012年底基本實現全省街麵無流浪未成年人的目標。10月下旬,以江西省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聯席會議的名義組織了一次專項督查,提前半年實現了國家規定的城市街麵基本無流浪未成年人的目標。

  (高宏)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