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章 科學技術

  本欄編輯 陳超萍

  綜述

  2012年,全省科技戰線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全國、全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緊緊圍繞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奮鬥目標,以協同創新為戰略抓手,縱深推進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提升創新能力,優化創新環境,完善創新體製,推動全省科技工作創新發展,各項工作邁出新的步伐,取得顯著成效。

  創新工作舉措,大力推進科技協同創新。10月24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出台《關於大力推進科技協同創新的決定》,動員部署全省上下大力推進科技協同創新。省委書記蘇榮、省長鹿心社、省委副書記尚勇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會前,省科技廳會同有關部門就全省科技創新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提煉出全省下一步科技創新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主要舉措,承擔了《關於大力推進科技協同創新的決定》組織起草和全省科技創新大會的承辦任務。會議最大亮點是,在全國首次以科技協同創新作為省級科技政策文件的主題,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員劉延東的高度肯定,批示:江西結合省情將貫徹落實6號文件具體化,增加了操作性,做法值得推廣。會後,省科技廳又從思想轉變、政策落實等方麵出台14條具體措施,由廳領導分赴各地宣講全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召開了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園區、平台、基地、企業等一係列座談會,研究製訂科技協同創新專項計劃實施方案,積極引導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落實全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在全省掀起了大力推進科技協同創新的熱潮,促進了科技創新發展。2012年,全省科技進步貢獻率由上年的50.1%提高到51.2%;專利申請達到1.25萬件,全年增速列全國第八位;登記科技成果659項,完成重點新產品研發719項,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39.77億元,再創曆史新高。

  突出工作重點,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2012年,全省科技圍繞主攻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心任務,新培育組建省級科研創新團隊9個,新增國家高新區1個(鷹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4個(龍南發光材料及稀土應用、新餘鋰材料及應用、萍鄉工業陶瓷、南昌現代服務業)、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2家(中國瑞林技術工程有限公司和江西青峰藥業有限公司),獲批組建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臍橙和離子型稀土),新建省級重點實驗室9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個。省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和江西省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一網九庫)進一步加快建設。完成了17家產業戰略聯盟產業技術路線圖的製定,其中,依托中國瑞林技術工程有限公司成立的短流程產業技術聯盟經國家科技部批準,成為首家以江西省企業牽頭的國家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確立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引導86個重點任務,252個項目,743個課題。通過抓好一批重大研發引導項目,突破了一批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2012年,全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345.32億元,同比增長15.51%;完成工業增加值1932.38億元,同比增長15.30%,占全省比重39.56%,占全省GDP比重14.92%。

  強化支撐引領,統籌兼顧抓好各項科技工作。在科技項目建設上,全年累計組織實施省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650項,下達省級科研經費2.91億元;爭取國家科技計劃項目839項,獲經費支持14.26億元。在發展高新技術及產業化上,加快實了16個高新產業重大成果轉化項目;南昌高新區生物醫藥等一批產業集群列入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江西師範大學科技園獲批為國家大學科技園;九江恒盛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和江西桑海生物高科孵化器發展有限公司獲批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全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21家,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4977.8億元,同比增長16.9%;全省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達到1163億元,同比增長14.8%。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達到23.8%,占GDP的比重達到8.98%,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在科技興農方麵,在全國率先出台《深入貫徹中央1號文件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十大工程”的實施意見》,製定了現代農林產業協同創新工程規劃及管理辦法,重點推進種業科技創新工程、農業科技園區示範工程等十大農業科技工程;加快了農業關鍵技術研究和集成示範,累計獲批實施國家農轉資金項目20項,國家星火計劃重大項目3項,國家科技富民強縣項目11項,國家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9項;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第三期進展順利,爭取了兩項國家糧豐配套項目,繼續開展了雙季稻全程機械化生產、兩高一低、超級稻高光效群體結構調控以及中低產田高產栽培等關鍵技術研究;加快了科技園區和示範點建設,在8個地市26個縣開展了300個農村信息化示範點和15個省級新農村信息化科技示範村鎮建設,新認定26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和8個鄱陽湖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實現了全省主要農業縣區“一縣一園區”和特色優勢農業產業“一業一園區”全覆蓋。在科技支撐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上,繼續組織《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科技創新規劃》和山江湖工程實施,啟動鄱陽湖綜合考察,推動中科院千煙洲試驗站等一批生態科研平台建設,組織實施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生態環境保護關鍵技術研究及示範”等一批生態低碳領域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推廣示範了一批可持續發展經濟技術和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編製出版了《2012江西省可持續發展報告》。在推動科技惠民上,繼續加大了城市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節能減排、人居環境等領域的科技研發與推廣應用,江西省被列為全國首批科技惠民計劃12個試點省(市、區)之一。在推進科技入園上,召開了全省第四次科技入園現場經驗交流會,下發了《新形勢下加強縣(市)科技工作的意見》,全省125家生產力促進中心共服務園區企業16665家,為園區企業提供谘詢服務3.28萬次,技術服務4.07萬項,信息服務21.71萬條,培訓服務16.69萬人次。在加強知識產權工作上,協助省政府頒布實施《江西省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新成立了江西省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信息服務中心,江西省被國家知識產權局選定為貫徹《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範》國家標準首批試點省份。在擴大科技開放合作上,新認定5個省級、1個國家級科技合作基地,成功舉辦2012江西(香港)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推介會等科技招商活動,加大了技術、人才、成果引進力度。

  (王誌勇)

  基礎研究

  “概況”2012年,省自然科學基金共資助項目439項,經費1200萬元;全省有30個單位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629項,總經費2.88億元,比2011年分別增長27.8%和28.4%,其中重點項目3項、經費855萬元,麵上項目37項、經費2803萬元,青年基金項目115項、經費2749萬元,地區基金項目473項、經費22350.1萬元,聯合基金1項、經費38萬元,獲國家973計劃前期研究專項課題1項、經費60萬元。

  2012年,省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共受理結題項目223項,其中數學與信息學科51項,物理學23項,化學化工與環境學科36項,農學與生物學科56項,醫藥衛生學科29項,材料與工程學科28項。結題的評價主要從發表論著、課題完成及學術創新、成果應用、是否得到國家項目的後續支持、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麵進行評定,經各學科組專家評議,優秀70項,良好149項,中等4項。這些項目中獲省級自然科學獎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省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申請和批準發明專利71項,其中申請52項,批準19項。共發表論文論著2351篇,其中三大索引SCI、EI、ISTP收錄的論文共803篇(SCI:357篇,EI:398篇,ISTP:48篇),國外學術刊物發表的論文402篇,國內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1126篇,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的論文143篇,在國內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75篇,在其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421篇,主編和參編學術專著分別為84冊。有107項目獲得各類後續項目的支持,其中66個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後續支持、11個項目獲國家科技計劃支持、30個項目獲省部級科技計劃支持。

  “微納光學器件製作的基礎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2012年,南昌航空大學高益慶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基礎科研項目、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航空科學基金等多項課題的支持下,突破多項關鍵技術。一是提出了高分辨力數字光刻的原理,研製了基於數字微鏡器件的精密數字曝光係統,攻克了全新的數字實時、移動、旋轉、分形和編碼等係列數字化製作關鍵技術,為低成本數字化製作複雜浮雕結構微納光學器件提供了新技術手段;二是提出一種基於單層多齒光柵結構的高性能光柵偏振分束器,優化設計製作了一種多層多齒光柵結構的偏振無關反射鏡和寬帶光子晶體慢光波導,探索了光波在微納器件中的傳播特性;三是首次可控製備了周期性的Z字形單晶Sn O2納米帶、Al N納米環和Z字形納米線,提出一種全新的納米帶沿等價方向交替生長的形成機製,為周期性微納結構的可控製備提供了一種新思路、新方法,在構建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納光學器件方麵具有潛在的應用;四是首次觀察到尺寸為5nm的Y2O3:Eu發光的超高猝滅濃度現象,並明確區分了源於同一納米熒光材料的體態和表麵態熒光光譜,從理論和實驗上解釋和驗證了微納米稀土熒光材料發光的尺寸效應,奠定一種新型微納熒光探針傳感溫度與應力的理論與實驗基礎。該研究共發表論文49篇,被SCI、EI論文他引480次。獲得多項發明專利。應用本項目研究的關鍵技術製作微光學傳感器以及各類微光學器件市場前景大,經濟效益顯著。研究成果獲2012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納米複合界麵調控及其在聚合物光伏電池應用取得重要成果”2012年,南昌大學陳義旺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與江西省主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計劃、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下,對新能源及環境友好納米複合材料設計合成、界麵和有序形貌調控及其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應用等關鍵科學問題進行了係統研究。利用液晶的驅動活性層納米複合體係的有序組裝,探討界麵特性和微觀形貌對納米複合體係光伏性能的影響;將液晶基元同時設計成發光基團,使得聚合物既具有液晶性,又保持良好的發光性,液晶取向效應能夠調控共軛主鏈的取向行為,並證明液晶基元能量轉移至共軛主鏈增強光學性質;提出將液晶基元誘導取向的概念引入到活性層納米複合材料的微觀結構調控中,利用液晶基元在堆砌排列上的有序性,實現給體和受體材料在納米尺度上的有序分布,獲得穩定有序的互穿網絡體相異質結結構,極大地有利於電荷的分離、傳輸和有效收集,提高了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充分利用嵌段共聚物自組裝和納米晶原位生長控製活性層納米複合體係相異質結形貌和有序分布,原位水解製備無機納米晶/共軛聚合物雜化光伏電池,提高器件效率;利用原位反應和含氟表麵直接引發聚合實現納米複合界麵改性。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國際權威刊物如Macromolecules(IF:5.167);J。Phys。Chem。C(IF:4.805);J。Polym。Sci。,Part A:Polym。Chem(IF:3.919);Polymer(IF:3.829)等上發表學術論文80篇,影響因子3.0以上論文16篇。獲得眾多國際知名學者高度評價和詳細點評,同時被ACS每周新聞“Noteworthy Chemistry”重點點評,受邀為Macromol。Phys。Chem。撰寫綜述。他引共253次,單篇最高他引62次。指導的研究生獲得中國青少年科技論文獎4人,全國寶鋼特等獎學金2人和優秀獎1人,江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人。研究成果獲2012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中草藥中新的萜類成分的發現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2012年,江西中醫學院羅永明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支持下,對8種江西地產中草藥的新萜類成分及其生物活性進行了係統研究。從寬葉金粟蘭、長尾粗葉木、燈油藤、南鶴虱、駱駝蹄瓣、遠誌、裂葉鐵線蓮、走馬胎等8種中草藥中分離鑒定了144個萜類成分,其中52個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新的萜類成分;從寬葉金粟蘭中分離得到的7個新的含有十九元環的大環內酯或類似結構的倍半萜聚合物,從駱駝蹄瓣中分離得到新的27-Nor型三萜皂苷,它們的化學結構骨架均極為罕見;首次發現來自這八種中草藥的寬葉金粟蘭素C、四塊瓦素A、兩個27-Nor型的三萜皂苷、駝蹄瓣素、torilolone8-O-β-D-glucopyranoside、torilolone11-O-β-D-glucopyranoside、南鶴虱苷、南鶴虱醇、鐵線蓮皂苷S和α-常春藤皂苷等萜類成分具有抗腫瘤活性;寬葉金粟蘭素A~D、環銀線草醇A、四塊瓦酮、黨參內酯和粗葉木內酯、駱駝蹄瓣皂苷O、3-O-β-D-quinovopyranosyl-pyrocincholate、奎洛維酸3-O-β-D-雞納糖苷、車葉草苷和去乙酰車葉酸等萜類成分具有抗炎作用;β-二氫沉香呋喃型倍半萜類生物堿具有較強的殺滅蚜蟲的作用。為這些中草藥的資源開發和應用以及創新藥物的研發奠定了基礎。項目的研究成果在國際和國內權威學術期刊上共發表論文24篇。被《Natural Product Reports》、《Organic Letters》等國內外權威期刊論文他引88次。研究成果獲2012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高強度電紡聚合物納米纖維的製備和性能研究取得重要成果”2012年,江西師範大學侯豪情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通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重大科技項目和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對一種高強度電紡聚合物納米纖維的製備、性能及形成機理進行了研究,一是發現了用高壓靜電紡絲技術同樣可以製備高強度的聚合物(納米)纖維,靜電紡聚酰亞胺納米纖維的單絲強度超過了2GPa,超過了用傳統工藝生產的普通聚合物粗纖維強度的水平,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認為電紡聚合物納米纖維強度低的普遍認識;二是研究的高強度聚酰亞胺納米纖維的學術成果已應用到自支撐聚合物納米纖維非織造布製備技術中。這種電紡聚酰亞胺納米纖維非織造布作為新一代的鋰電池隔膜應用到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的製造產業中,大幅度改善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的使用安全性、倍率充放電特性,將會在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過程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三是提出的“電紡後的熱處理導致聚合物分子在納米纖維中進一步取向”的概念或方法既適用於剛性較大的聚合物分子,也適用於有一定剛性的聚合物分子,對研究其他高強度電紡聚合物納米纖維有較大的科學價值;四是研究的聚合物納米纖維機械性能的表征手段解決了超細電紡納米纖維機械性能測試表征的難題。該研究成果在國際國內雜誌上發表相關論文11篇,論文最高影響因子13.9,被他人引用100餘次。獲國家專利4項,並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自支撐電紡聚合物納米纖維非織造布的工業化生產,產品用作新一代鋰離子電池隔膜、耐高溫精細過濾技術等領域。研究成果獲2012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沈衛)

  科技發展計劃

  “概況”2012年,省科技廳共安排各類省級科技計劃項目(課題)1444項(不包括未安排經費的新產品計劃項目和科技計劃指導性項目),科技專項經費2.45億元。安排上年結轉項目98項,經費4784萬元。基礎計劃項目(課題)120項,經費1400萬元。基礎研究計劃(省自然科學基金計劃)按6個學科進行資助,經費1200萬元。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14項,經費200萬元。主要針對全省科技、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問題,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思路、發展戰略、區域創新體係建設、科技政策與法規、科技資源配置、營造創新環境、提升創新能力等方麵的開展研究。

  十大戰略新興產業科技創新計劃項目(課題)983項,經費1.36億元。重大科技專項6項,安排科技專項經費5000萬元。根據《江西省科學技術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江西省“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和《江西省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實施意見》確定的戰略任務,圍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航空、新能源和新材料的重大共性和關鍵技術,實施《K發動機工程化應用及關鍵技術研究》《江西省頁岩氣富集規律及地質選區關鍵技術研究》《特種陶瓷材料關鍵技術研發》《汙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技術集成與工程示範》《鄱陽湖流域水生植物資源保育與利用研究》和《夏熱冬冷地區綠色建築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等6個重大科技專項,經費安排5000萬元。

  重大科技創新研究項目26項,安排經費2020萬元。一是針對江西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鄱陽湖生態環境和民生工程發展的需求,著力解決製約產業發展環境改善和民生需求的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協同創新、集成攻關,實現突破;二是針對江西省特色和優勢產業的前沿科學問題,開展以應用為導向的基礎研究,提升江西省科技持續創新能力和學術地位;三是通過技術和產品創新、延長產業鏈,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取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創新成果。重點在稀貴金屬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高性能絕性緣材料、麵向複雜結構自動焊接裝備、贛南早臍橙、綠色生態新型生物有機肥、蘇氨酸微量元素添加劑製備關鍵技術、極端條件下食品體係的關鍵基礎科學、快速判斷惡性腫瘤切除完全與否的質譜學方法和應用納米材料藥物進行靶向導入si RNA及其實驗性治療等方麵開展研究。

  科技支撐計劃項目586項,安排科技專項經費3038萬元。工業領域主要著力在新材料(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太陽能光伏、非金屬陶瓷、半導體照明)、電子信息(軟件外包出口、軟件信息服務、嵌入式軟件、應用軟件、文化創意、智能控製係統、電子產品研發)、化工新材料及精細化工(有機矽、精細化工、太陽能用多晶矽、高附加值化學纖維)、光機電一體化(工業自動化、綠色製造、精密高效加工和成型設備、數字化製造設備、民用直升機和通用飛機、機器人、新型節能環保汽車及新能源汽車、大型特種構件製造裝備)、新能源(太陽能綜合利用與建築一體化技術、燃料電池、生物能電池、光伏發電應用技術及太陽能光電產品)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實現突破,以培育江西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及產品為重點目標,為全省支柱產業加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農業領域重點圍繞現代種業及高效安全生產、綠色食品及農林產品加工、農林生態安全與生物質利用、農用物資、農業機械裝備等技術研究與示範,為保障糧食安全,發展現代農業及綠色食品產業,改善農村民生提供技術支撐。社會發展領域重點針對全省在醫療衛生、公共安全、資源環境、生物和新醫藥領域的科技需求,開展技術攻關。同時,科技支撐計劃重點支持民生科技和實用性強、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的技術研究與示範,重點支持解決重點學科領域的關鍵和共性技術難點問題。

  科技轉化示範計劃364項,安排經費1829萬元,主要是火炬計劃、星火計劃、重點科技成果轉移化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工程、製造業信息化工程、節能減排技術示範工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項目。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79項,安排經費1700萬元。

  科技條件平台與人才計劃安排項目152項,經費2288萬元。科技條件平台建設計劃項目59項,安排科技專項經費950萬元;重點實驗室主要支持全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研發平台,有明確和相對穩定的科研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以應用基礎研究為主,開展學科前沿、交叉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符合國家、江西省經濟與科技發展戰略目標,從事的研究開發活動屬全省優先發展的學術和技術領域,且在國內有一定優勢和特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要是圍繞10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為主,著重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符合國家、江西省經濟與科技發展戰略目標。科技條件平台建設是在相關技術領域具有雄厚的研究開發實力,在省內同行業或同領域中技術領先,在國內有一定影響。

  贛鄱英才555工程安排經費338萬元,針對領軍人才和高端柔性特聘人才進行資助,共15名。

  科技合作計劃項目的科技專項經費563萬元。著力推動國內外先進科技成果在江西省轉移和產業化,大力開展國內外先進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提升江西產業競爭力,培育具有對開放型國際化的優勢科技創新團隊。

  科技創新體係計劃項目29項,安排科技專項經費1330萬元。主要支持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示範基地、科研院所基礎設施配套、新農村試點示範。

  科技入園行動計劃安排經費2100萬元,其中包括民營科技園100萬元。

  其他計劃安排經費3193萬元。主要是,科技“三援”、專利申請與實施專項、“六個一”工程經費、國家重點新產品配套等經費。

  結轉項目共安排經費4784萬元。主要安排於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配套、科技條件平台建設、重大科技創新研究專項、新農村試點示範工程和贛鄱英才555工程等。

  “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團隊及人才培養計劃”2012年,省科技廳全年安排科技創新團隊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78項,科技專項經費1000萬元。優勢科技創新團隊專項計劃主要圍繞綠色光源、航空製造、生物和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對25個團隊進行資助;省主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計劃主要在機械及光機電一體化、冶金及有色金屬深加工、精細化工及新材料、農學、物理學、生物學、材料科學、化學化工與環境科學等領域確定培養對象13名。省青年科學家培養對象計劃確定培養對象23名。

  (沈衛)

  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

  “概況”2012年,各成員單位和設區市以全省科技創新大會為新契機,貫徹落實江西省委、省政府關於大力推進科技協同創新的決策部署,圍繞省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目標,紮實推進各項任務,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為促進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作出積極貢獻。

  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入推進,產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產業規模迅速擴張。2012年全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932.38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比重39.56%,占全省GDP比重14.92%,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實現銷售產值8217.9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的39.8%,同比增長10.5%;產品銷售率為99.1%,同比增長0.4個百分點,產銷銜接較好。金屬新材料、綠色食品、生物及新醫藥、非金屬新材料、文化及創意製造五大產業合計完成增加值1611.42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33%,拉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4.1個百分點,貢獻率為28.2%。運行質量顯著改善。2012年全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突破萬億,達到10345.32億元,同比增長15.51%。其中,航空製造、半導體照明、綠色食品製造產業表現搶眼,分別同比增長28.4%、49.4%和33.3%;金屬新材料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975.99億元,占十大新興產業總量近五成,達48.1%,同比增長12%。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利潤440.54億元。其中,半導體照明、航空製造、生物及新醫藥和綠色食品產業贏利迅速,分別增長95.5%、43.7%、42.7%和35.6%,比全省工業利潤增幅高79.1、27.3、26.3和19.2個百分點。產業布局逐步優化。注重發揮資源優勢,夯實產業基礎,優化產業布局,引導企業集聚,產業聚集度穩步提高。南昌、鷹潭、宜春、上饒、新餘5個地區經濟總量和運行質量均名列全省前茅。2012年,五地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增加值1167.32億元和主營業務收入6870.79億元,分別占全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的60.4%和66.4%。鷹潭、宜春、南昌分別實現利潤78.79、74.27、67.95億元,位居全省前三甲,起到了引領帶動作用。

  創新型企業加快培育發展,企業規模實力發生新變化。培育認定成效顯著。按照江西省創新型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完成江西省首批創新型企業認定工作,認定第一批省級創新型企業84家;新增中國瑞林和江西青峰藥業2家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省級以上創新型(試點)企業達到204家,其中,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14家,被省政府授予優秀創新型企業稱號的企業25家。崇義章源鎢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國家認定,成為全省首個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開展了二個批次的高企認定,新增121家高新技術企業,同比增長47.6%,為培育創新型企業後備力量夯實基礎。新認定國家級動漫企業3家。技術水平快速提升。形成了一批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和新專利。洪都集團大飛機C919前機身、中後機身進入試製階段。新鋼集團開發新產品25個,產值61.3億元,P460NL2、P400NGL4低溫移動罐車用鋼的成功開發,成為國內首家能生產此類產品的企業。贛州江鎢新型合金材料有限公司起草的《電工用火法精煉再生銅線坯》國家行業標準正式實施。江鎢控股集團2012年專利申請量、受理量首超100件,授權量比上年增長37.5%。江銅集團共申報專利95項,獲授權發明專利61項,《一種鉬焙砂處理工藝》榮獲第十四屆中國專利獎及江西省第二屆專利獎。規模擴張步伐加快。江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50家重點調度的創新型企業全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新產品銷售收入、利稅、研發投入3900.4、861.6、280.9、64.2億元。江銅、新鋼、晶科能源等9戶收入過百億的企業合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67.32億元,占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總量的29.6%,拉動全省工業收入增長1.3個百分點,貢獻率為6.8%。省直單位調度創新型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新產品銷售收入、利稅、研發投入2685.1、490.8、213.3、34.9億元,獨占鼇頭。萍鄉、南昌、新餘創新型企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2.6、244.9、209.5億元,位於全省地市前列。

  重大項目集聚效應凸顯,項目帶動能力明顯增強。投資引導項目實施取得新進展。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引導專項資金的實施力度,2012年統籌安排4億元。經設區市政府申報、專家評審、實地考察、綜合平衡,確定了56個投資引導項目給予支持。項目帶動能力顯著提升。帶動全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總投資2668.93億元,同比增長23.5%,占全省總投資的23.4%,拉動全省投資增長5.8個百分點,貢獻率為19.3%。其中,新開工項目3082個,共完成投資1776.02億元,拉動新興產業投資增長27.0個百分點,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常規發展蓄足了後勁。新興產業重大項目建設成效突出。2012年召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協調推進會3次,協調推進重大項目151個。推動各產業投資加速放大。航空製造產業完成投資43.97億元,同比增長2.18倍,增速遠高於其他九大產業,穩居十大產業之首;綠色食品產業完成投資623.77億元,增長28.0%,投資額比上年增長136.52億元,對新興產業增長的貢獻率為十大產業中最高。生物及新醫藥、非金屬新材料、金屬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文化及創意和光伏分別完成投資214.42、278.61、346.13、172.78、606.57和218.59億元,分別增長62.6%、40.9%、28.0%、19.6%、17.8%和2.7%。省重大科技專項推進有力。2012年安排重大科技專項資金5000萬元,支持“K發動機工程化應用及關鍵技術研究”“江西省頁岩氣富集規律及地質選區關鍵技術研究”“特種陶瓷材料關鍵技術研究”“汙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技術集成與工程示範”“鄱陽湖流域水生植物資源保育與利用研究”“夏熱冬冷地區綠色建築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等6個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同時,安排2020萬元資金,支持“稀貴金屬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究”等26項省級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的實施。

  切實加強研發平台建設,協同創新優勢鞏固提升。國家級研發平台穩步發展。全省建有各類國家級研發平台9個。新申報國家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離子型稀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通過科技部現場可行性論證;新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個。新增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個,全省總數增至8個。截至2012年底,9個國家級研發平台有在職或聘用的院士14人,高級職稱研究人員447人,博士309人;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153項,項目總經費6.86億元;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獎勵69項,發明專利365項,發表論文2914篇,SCI、EI、ISTP收錄752篇;轉化科技成果240項,解決關鍵技術問題251個;服務企業353家,產生效益31.5億元。省級研發平台加快推進。新組建了9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1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全省省級重點實驗室增至75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0個。新認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3家,全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總數達到145家。省級技術中心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產品銷售利潤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均超過40%。依托江西江特鋰電池材料有限公司組建的江西省鋰離子電池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的年產1000噸負鋰錳基正極材料生產線已建成投產,有效支撐了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宜春依托創新平台建設,引進和培養科技創新人員1088人,投入科研經費2.13億元,成功開發新產品152項。高校創新平台協同有力。遴選確定了最後一批8個高水平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圓滿地完成了“311工程”目標任務。啟動實施江西省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決定緊緊圍繞江西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能力提升,在2012-2015年期間,省財政投入8億元,在全省高校建立40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每個中心建設經費2000萬元。2012年首批立項建設了江西農業大學牽頭的“豬牛羊良種培育及高效擴繁”等10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這批中心集聚了12位院士和一批長江學者、國家傑青等高層次人才,共有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門等66個單位加盟。

  突出抓好產業特色基地建設,園區規模邁上新台階。四大高新區引領發展。南昌、新餘、景德鎮、鷹潭等4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全省園區經濟的領頭羊。南昌高新區完成生產總值316億元,增長14.6%;園區營業總收入1300億元,增長16.5%;財政總收入47.3億元,增長26.3%;固定資產投資299億元,增長30.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5億元,增長15%,占全市的23.3%;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首次超百億元,達到110億元,占全市的28.1%。景德鎮高新區和鷹潭高新區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7.9億元、358.3億元,同比增長14.8%、16.7%;完成工業增加值60.3、47.2億元,同比增長22.5%、13.9%。基地經濟規模不斷放大。2012年新增4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使江西省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特色基地達25個,其中國家高新區4個、科技城(創新型城市)4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14個、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3個。17個國家級基地(不含高新區、科技城)實力日益壯大,完成工業總產值6142.06億元,其中主導產業產值2981.74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055.74億元;實現銷售收入5792.72億元,利潤總額288.2億元,利稅586.47億元;固定資產投入910.5億元。萍鄉國家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新材料產業企業總數達786家,形成了4個產業聚集區,全年工業總產值達307.6億元,實現利稅62.4億元。科技創新資源加速集聚。2012年,全省17個國家級基地企業研發經費投入103.32億,占年銷售收入的比例為1.78%;建有研發機構280個,公共技術服務平台122個;擁有科技人員55096人,承擔國家科技項目128個;開發主導產品1349項,國家知名品牌14個,省級知名品牌134個;培育國內500強企業16家,高新技術企業216家,省級創新型企業92家。萍鄉國家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實施國家和省級各類科技計劃124項,獲科技扶持資金3253萬元;建有各類創新平台21個;20餘家規模以上科技型企業建立了企業研發中心或實驗室;北京理工大學等4所高校分別在基地核心區設立了研究院;基地與國內80餘所高校開展了合作,合作項目230餘個;柔性引進院士15名、博士193名。促進了基地“院士經濟”和“博士產業”的蓬勃發展。

  積極培育科技創新團隊,科技人員創新活力顯著提升。團隊布局日趨科學。2012年新組建了5個知識創新團隊,4個技術創新團隊。江西省優勢科技創新團隊增至108個。其中:在省內有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省屬醫院等24家單位組建了52個知識創新團隊,在大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組建了56個技術創新團隊。從產業分布來看,光伏產業4個,新材料產業22個,鋰電與電動汽車產業6個,綠色光源產業5個,生物和醫藥產業25個,航空製造產業7個,先進裝備製造產業9個,電子信息產業4個,綠色食品產業16個,文化及創意產業4個,其他領域6個。每個產業均有4個以上科技創新團隊作支撐。扶持力度不斷加大。開展科技人才團隊建設情況專題調研,精心製定調研方案並設計問卷調查表,采取重點調研和麵上調查相結合,以召開座談會、個別訪談、查閱資料、實地察看、問卷調查等方式,基本摸清了全省科技人才團隊建設的總體情況、主要做法及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推動團隊建設提供了依據。以考核促提升,對創新團隊年度目標分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調度考核,推進團隊完善運行機製。繼續加大經費支持力度。2010年、2011年分三批安排了1530萬元經費,用於75個創新團隊建設,2012年省科技廳又安排了500萬元支持25個創新團隊的建設。省消化疾病診療技術創新團隊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構建國際標準化和規範化的臨床藥物實驗平台研究》,獲經費1650萬元。

  大力改革創新體製機製,產業創新動力明顯增強。創新產業投融資機製。建立綠色信貸製度,通過金融杠杆引導產業結構升級調整,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截至12月底,綠色信貸餘額為512.17億元,比年初增加141.81,增長38.29%;綠色信貸餘額在各項貸款餘額中的占比達到3.51%,較年初提高了0.29個百分點,綠色信貸增量占各項貸款增量的8.1%。截至12月底,國家開發銀行江西分行承諾高新技術產業項目124億元,發放貸款51億元,貸款餘額101億元;300戶科技中小企業獲銀行融資45.1億元;舉辦“百園千企”政銀企對接會,促成金融機構與2198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授信481億元。省高技術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創新機製,積極打造高新技術孵化培育、投資到退出的一體化產業鏈。創新科技金融服務模式。國家開發銀行江西省分行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創新金融產品。通過循環貸款、規劃貸款等金融產品,融資支持了洪都航空技術改造,都昌老爺廟風電場,華電電力螺杆膨脹動力機發電,升陽光電太陽能電池生產線,藍星化工新材料等項目,支持了稀有金屬、醫療器械等產業園區基地建設和江鎢“走出去”等項目。針對高科技中小企業發展特點創新融資模式。通過“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公司融資”“百家俱樂部”等融資模式,支持贛州遠馳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截至12月底,承諾中小企業貸款21億元,發放18億元,貸款餘額28億元。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機製。2012年省級財政預算安排科技支出6.5億元,比上年預算數增長13.2%,占省級財政支出預算2%;省級財政科技支出決算數為8.75億元,比上年增長36.7%,比省級財政支出增長高出38.8個百分點,加上省級科技預算補助市縣支出0.89億元,省級科技總支出9.64億元,占省級財政支出的比例超過2%;全省財政科技支出決算數為26.97億元,比上年增長26.5%。新增安排5000萬元,整合其他財政資金,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引導資金。安排經費9118萬元,大力支持“贛鄱英才555工程”。安排1億元資金,支持高校建設高水平學科、高水平實驗室和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創新平台建設。

  “培育建設成效顯著”2012年,全省科技創新團隊累計承擔國家級項目230項,省部級項目320項,爭取經費達4.8億元;開發新產品420項;獲專利授權346項,其中發明專利159項;形成技術或產品標準125項;出版專著35部,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1195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係統收錄360篇;有5項成果獲國家級科技獎勵,59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勵;解決產業技術難題173項,轉化科技成果510項,實現產值累計超過101.4億元;引進院士高層次人才131人,培養博士150人。江銅集團銅冶煉技術創新團隊開展銅冶煉爐渣資源綜合回收等8項銅冶煉項目研究,成功製備出99.99%的錸粒。數字出版技術創新團隊研發出“中文天地”移動閱讀書城,市場前景廣闊。

  “開展招商推介活動”2012年,省科技廳圍繞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組織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與資本對接活動,舉辦“五場合作推進會”,即稀土、LED、直升機產業合作推進會,有機矽產業基地與央企對接會,鋰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組織6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和上百家企業參加青島國際消費電子展、北京國際汽車零部件博覽會、廣州綠色創新技術產品展、高交會、文博會、上海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上等6個國內展會和台灣光電展、美國太陽能展、巴西電子展等5個國(境)外展會,宣傳江西、展示產品、簽約了一批項目。全省新批外商投資企業789家,實際利用外資60.59億美元。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365個,占全省新批外商投資企業總數的46.26%。

  “實施優惠政策”2012年,省國稅係統努力落實好科技協同創新優惠政策,全年共減免稅額47.41億元,同比增加16.09億元,增長51.4%,占全省國稅係統全部減免稅額比重三分之一。其中免征航空製造業增值稅16.33億元;為光伏企業辦理出口退(免)稅1.68億;190戶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退免增值稅5.59億元;43家軟件企業退還增值稅3310萬元。全省地稅係統服務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實施各類減免稅6.38億元。其中高新技術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2.91億元,企業研究開發費加計扣除2.62億元。全省共安排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用地229個,總用地2880公頃,使用新增建設用地計劃2786.67公頃,用地總麵積占全省重大項目用地的42.21%。

  “落實人才政策”2012年省財政安排1000萬元資金支持實施學科帶頭人、青年科學家培養計劃、科技創新團隊的建設,新增學科帶頭人13人,新增青年科學家培養對象33人。大力支持“贛鄱英才555工程”,省財政共安排經費9118萬元,支持“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劃”“高端人才柔性特聘計劃”“領軍人才培養計劃”等順利實施。加大高校專業設置調整力度,全省高校本科專業共有978個,專科專業共有2642個,約有40%的專業為江西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需。全省高校有4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全省創業大學累計培訓企業人員2萬人次,舉辦科技中小企業總裁MBA高級研修班,培養了一大批科技經營人才。

  (顏翔)

  合作與交流

  “概況”2012年,圍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和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省科技廳大力推進科技大開放,取得了一係列重要發展和新的突破,拓寬了科技合作渠道、深化了科技合作水平,大力推動了江西省的科技協同創新發展。

  加強創新體係建設出特色。針對江西省科技創新資源不足、科技人才不多、國家重點實驗室少等這一係列製約全省科技發展的因素,堅持“爭取項目吸引人才、發展基地培育人才、項目支撐基地發展、人才促進科研建設”,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優勢。爭取了一批國家國際科技合作項目。2012年,圍繞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項目為載體,共落實科技部國家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計劃8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經費達5440萬元。在注重科研項目產學研的連續性方麵,近年來為江西省航空製造企業和研究機構爭取9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爭取經費達6289萬元。留住了一批高層次歸國科技人才。主動與科研院所聯係,幫助歸國科技人才爭取項目。通過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支持,留住了一批高層次歸國科技人才。楊煬、陳祥樹、侯豪情、陳煥文、李文等一批海歸已逐步成為江西省新一代科技領軍人才。

  突出創新主體地位出成效。企業直接參與市場競爭,對新技術、新產品最敏感,為此,省科技廳重點支持企業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執行為企業解決一批關鍵技術問題。支持龍頭企業,發揮國有企業引領作用。2012年,恒天動力有限公司、昌河航空工業集團、江西電力科學研究院等單位承擔的項目獲得科技部的資助,有力地發揮了全省龍頭企業的引領帶頭作用,大力促進全省優勢產業的發展。扶持中小企業,挖掘新興產業發展潛力。新興產業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通過項目支持充分挖掘科技合作發展潛力,幫助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桑海生物醫藥孵化器作為一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裏麵聚集了一批海外歸國人才,並與美國和歐洲等國際科研機構和公司的合作,通過資金扶持、政策支持一係列的科技創新性項目挖掘中小企業發展潛力,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助力跨國合作,打破國外技術封鎖。企業有國際科技合作渠道才能夠有效地打破國外對我國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的技術封鎖。2012年,一批國家重點國際科技合作項目通過驗收,這些項目通過合作研發減少了研製時間,降低了研製風險,節約了經費,同時能充分利用國外的技術基礎及市場影響力,以最快的速度投放市場,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與進步。

  拓寬創新合作渠道出亮點。提升國際合作層次、延伸科技合作維度。充分挖掘省內國際合作資源,鼓勵省內院校參與政府間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使全省的科技合作不再停留在與國外民間合作水平,能夠登堂入室參與政府間項目,有效地提升了國際合作層次、延伸了科技合作維度。省山江湖辦、南昌大學中德研究院、東華理工大學、江西師範大學先後承擔和完成了我國與埃及、芬蘭、泰國、俄羅斯、日本等國的雙邊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繼續深化與北美、西歐等地區發達國家科技交流合作的同時,與俄羅斯、烏克蘭、烏茲別克、捷克、匈牙利等東歐國家,與印度、泰國、菲律賓、埃及、南非和馬裏等亞非國家的科技合作得到進一步擴展。

  2012年,省科技廳先後組織各設區市科技局及相關企業參加第九屆滿洲裏中俄蒙科技展暨高新技術產品展覽會、中國雲南橋頭堡建設科技入滇對接會,使江西省企業加深了對外部市場的了解,擴展了合作的渠道、推動江西省企業與雲南省以及東南亞、南亞的合作。2012年共組織15批51人次赴俄、美、等2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科技招商,引進技術、人才和項目,達成各類科技交流合作100餘項,尤其在民用直升機、有色金屬、生態環保等領域拓展了合作渠道。

  “培育一批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12年,省科技廳在原有的10個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和6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的基礎上,新認定5個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新增1家國家級科技合作基地。江西桑海生物醫藥孵化器經過評審被批準認定為新一批的國家級生物醫藥醫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該基地引進了一批海外留學歸國人才創新創業,並在南昌大學培養了一批科研團隊,進一步完善了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布局。

  “拓展院地合作空間”2012年,江西省科技廳先後與湖北省科技廳、湖南省科技廳簽署《長江中遊城市集群科技合作框架協議》、與武漢大學簽訂《關於加強省校科技合作的協議》《廬山植物園與武漢大學合作框架協議書》《江西省計算技術研究所與武漢大學科技合作框架協議》,按照共享、共贏、共發展的原則,充分利用各方優勢,推動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台的人才流動、科技交流及項目合作;整合產業優勢資源,共建全國或區域性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推動大型精密儀器設備、科技基礎數據、自然科技資源等科研基礎條件平台的開放與使用,實現科技資源共享,服務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

  “舉行2012江西--香港技術、人才、項目對接會”6月8日,由江西省科技廳主辦,香港創新科技署協辦的“2012江西--香港技術、人才、項目對接會”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此次對接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江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搭建技術項目和人才合作平台,促進江西和香港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來自江西省科技廳、南昌高新區、新餘高新區、景德鎮高新區、香港創新科技署、香港生產力局、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應用技術研究院、香港科技園等有關單位代表50餘人參加此次對接活動。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香港科學園公司在會上作了技術推薦。江西省南昌、新餘、景德鎮3個國家級高新區分別介紹各自的技術需求。通過推薦和交流,初步達成了一批技術合作意向。主辦機構希望能將對接活動辦成常態化,使之成為贛港雙方技術項目人才合作的重要平台。

  (劉文娟)

  高校科研及成果轉化

  “概況”2012年,全省高校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全麵推進高校創新平台“311工程”,啟動實施江西省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11計劃”),在搭建創新平台、開展科學研究、培養引進創新人才、轉化科技成果等方麵取得了一係列新的成績。高校從事科技活動人員1.95萬人,其中科學家與工程師18953人,占97.3%。高校獲得科技經費13.69億元,同比增加7300萬元,增長5.3%。承擔各級各類科技課題8235項,投入經費12.13億元。出版科技專著42部,發表學術論文1.69萬篇,其中SCIE收錄1620篇、EI收錄2094篇、ISTP收錄656篇;申請專利1798項,其中發明專利844項;獲專利授權837項,其中發明專利266項。承擔國家級項目107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99項、“973”計劃13項、“863”計劃30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9項、科技部重大專項6項,共投入經費44327.3萬元,項目數和經費均比上年有大幅度增長。獲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獎勵56項,其中省部級一等獎6項、二等獎17項,南昌航空大學羅勝聯教授榮獲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實現江西省該獎項“零”的突破。全省高校有9項國家級項目通過驗收;鑒定成果117項,其中達到國際水平的11項。

  “啟動實施“2011計劃””2012年,江西省在全國率先啟動省級“2011計劃”,成立了以省政府副省長朱虹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印發了《江西省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實施意見》。堅持國家和江西省重大需求目標導向原則,計劃2012~2015年在全省高校建設40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對每個協同創新中心,省財政將安排2000萬元建設資金。計劃在2012至2015年期間,省財政投入8億元,在全省高校建立40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形成創新要素聚集的戰略高地和協同創新的新優勢。首批立項建設的江西農業大學“豬牛羊良種培育及高效擴繁”等10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已於9月21日授牌。到年底,10個協同創新中心有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門等66個單位加盟,匯聚12名院士、4名“長江學者”和8名“國家傑青”等一批高層次人才。與此同時,紮實推進“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建設,南昌大學、江西師範大學、江西農業大學和江西財經大學等4所高校成功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獲得中央財政4億元、省財政1.36億元的支持。

  “完善高校創新平台體係”2012年,全省高校創新平台“311工程”全麵完成遴選任務,確定8個高水平實驗室和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三年來,共遴選確定10個高水平實驗室和11個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省財政共安排專項經費2.4億元。此外還新增11個江西省重點實驗室和5個江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托江西理工大學等組建的“國家離子型稀土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依托贛南師範學院組建的“國家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科技部評審。

  “高校創新人才和團隊建設成效顯著”2012年,通過實施“井岡學者”計劃和“贛鄱英才555工程”等人才計劃,引進了一批以“千人計劃”學者王野喬為代表的海內外高級人才。東華理工大學陳煥文教授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成為江西省第二位獲此殊榮的本土人才。2012年,全省高校共有4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9人入選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占全省總數的69.2%;29人入選江西省青年科學家培養對象,占全省總數的87.9%。在2012年公布的江西省第四批優勢科技創新團隊中,高校囊括了全省5個知識創新團隊。

  “產學研用結合推動協同創新”2012年,全省高校承擔企、事業委托科技項目2202項,經費4.13億元。新增“現代農業技術與工程”產學研合作示範(培育)基地,江西省產學研合作示範(培育)基地達到7個。南昌大學與省水利廳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南昌航空大學與中航工業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科技成果轉化成績顯著”2012年,省教育廳繼續實施“江西省高等學校科技落地計劃”,推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圍繞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遴選確定了100個項目,投入經費4000萬元。全省高校簽訂技術轉讓合同108項,合同金額3621.5萬元。江西師範大學科技園通過科技部、教育部組織的評審,成為江西省第二個國家大學科技園,並被認定為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截至2012年底,入園企業達到73家,其中12家是依托高校科研成果創辦的。

  高新技術產業

  “概況”2012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按照中央提出的“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運行整體上由緩中趨穩向企穩回升方向發展,呈現生產向穩、效益改善、利潤上揚、區域協調的良好局麵。高新技術產業工作主要是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人才為根本,以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為抓手,以高新園區及特色產業化基地為載體,堅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並舉,堅持自主研發和引進技術並舉,堅持人才建設與環境建設並舉,堅持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並舉,總量實現進階。2012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達到1163億元,同比增長14.8%,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達到23.8%,占GDP的比重達到8.98%,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

  規模持續擴張。2012年,高新技術產業內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32戶,比2011年增加145戶;產業戶均產值3.5億元,比2011年上升0.2億元/戶;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達到929戶,占64.9%;增加96戶,占比上升0.2%。

  運行緩中企穩。承接2011年下半年的放緩趨勢,2012年前8個月產業生產持續小幅回落,8月份增加值月度增速下滑到最低點5.5%。進入9月份以後,隨著穩增長政策效應的初步顯現,增速逐月回升,9、10、11、12四個月單月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8.4%、13.6%、8.4%和10.6%,企穩態勢日益明顯。全年增加值累計增速保持在10%-20%區間,總體增長平穩。

  出口逆勢走穩。在外需持續萎縮的大環境下,產業克服動能不足,實現平穩出口。2012年,產業實現出口交貨值605.4億元(約合97.2億美元),比上年微降0.8個百分點。電子信息領域出口逆勢上揚,同比上增42.7%,達246.1億元;其他領域實現出口交貨值與去年持平或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光機電一體化領域實現出口交貨值居各領域首位,達260.5億元,占全省的43.0%,但增幅同比下降10.2%,成為拉低全省出口的主因。

  盈利逐季上揚。產業盈虧相抵實現利潤總額337.5億元,比上年增長9.8%;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額4.0億元,比上年大幅下降55.0%。盈利呈現逐季大幅增長態勢,第二、三、四季度實現利潤總額分別比上季度環比增長53.3%、20.2%和44.0%。

  區域協同推進。2012年,增加值總量突破百億元的設區市達6個,比上年增加3個。南昌、九江和贛州分列前三甲,實現增加值分別達235.5億元、132.0億元和124.7億元。除新餘因光伏產業影響發展受阻,其他設區市增加值均實現同比增長。8個設區市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同比上升,3個設區市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10%,分別是:萍鄉、景德鎮和吉安,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達15.95%、12.13%和10.16%。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產業發展穩步推進”2012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產業發展穩步推進。區內高新技術產業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合計完成總產值2760.3億元,實現增加值638.3億元,分別占全省的55.5%和54.9%;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85.0億元、利潤總額146.2億元、出口交貨值285.9億元,分別占全省的54.5%、43.3%和47.2%。

  (佘彥)

  專利

  “概況”2012年,江西省知識產權工作堅持創新驅動,堅持協同創新,立足省情,解放思想,改革奮進,在知識產權激勵創造、有效運用、依法保護和科學管理各方麵取得新的成績。全省專利申請量達12458件,首次突破一萬件大關,專利授權量7974件;《江西省專利促進條例》開展執法調查,知識產權保護與執法專項行動取得顯著成果;專利工程師職稱序列積極籌建,《江西省專利管理專業技術資格評價辦法》已由省知識產權局、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發文,解決了知識產權工作人員的職稱問題;江西省專利代理人培訓工作取得重大進展,隊伍進一步壯大;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南昌代辦處工作服務質量排在全國前列。出台《江西省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江西省知識產權戰略綱要》製定工作曆時兩年多,經過前期準備、戰略專題研究、綱要文本製定、討論論證等4個階段,2012年5月22日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6月13日省政府正式頒布實施《江西省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是今後一段時期內全麵指導江西省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時間跨度為2011年到2020年,內容涉及專利、商標、版權、植物新品種等各類知識產權,政策措施涵蓋了知識產權工作的全部領域,為加快全省知識產權事業全麵發展,促進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和創新江西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保障。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專利推進工程啟動。為配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和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的實施,培植區域知識產權優勢,省知識產權局積極實施《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專利推進工程方案》。通過專利創造“681”工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專利信息平台建設工程、專利產業化推進和專利優勢企業培育工程、專利維權工程、專利工作體係強化工程、專利人才培養“521”工程六大子工程的逐步推進,知識產權工作4個方麵基礎更加夯實。繼2011年完成的光伏材料、非金屬新材料和金屬新材料3大產業專題庫之後,2012年,省知識產權局支持7個設區市分擔實施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其餘7個專題數據庫,並支持了11個設區市建設地方性專利管理平台。第二屆江西省專利獎評審前期工作已完成。完成全省第二屆專利獎的前期申報、專家評選、評委會評審等前期工作,並報省專利獎勵委員會審定。10個擬獎專利項目涉及光伏、金屬新材料、非金屬新材料、生物及新醫藥、現代農業及綠色食品、節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都是產業化中的核心專利,改善了全省優勢特色領域中的技術瓶頸和難點問題,對形成產業鏈及延伸有著重要意義。積極推薦全省優秀專利項目參加第十四屆中國專利獎評選。江西青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穿心蓮內酯磺化衍生物及其藥物組合物”獲得優秀獎。

  加強調查研究,深入宣傳專利法律法規。2012年,省知識產權局充分利用“3.15”“4.26”“5.15”等契機,加大知識產權宣傳,營造保護創新良好社會氛圍。4月26日,省知識產權局聯合省高級人民法院、省普法辦、省律師協會、省專利事務所、南昌市科技局、南昌市知識產權局、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南昌市工商局、南昌市普法辦等單位,在南昌市八一廣場開展以“培育知識產權文化,促進社會創新發展”為主題的“4.26”知識產權大型宣傳谘詢活動。各設區市知識產權局也紛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全省共開展公眾宣傳、谘詢、廣播宣傳、企業座談、講座、知識競賽等形式的專項行動宣傳活動68次,出動人員1200人次,發放宣傳材料14萬多份,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區域知識產權保護協作大平台構建基本完成。2012年,省知識產權局除了繼續根據泛珠九省(區)專利行政執法協作協議開展泛珠區域專利行政執法案件協作交流外,並與全國31個省市簽訂了全國知識產權係統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專利行政執法協作協議,在立案協作、案件協辦、聯合執法等方麵進一步深入開展協作交流。為了進一步提高執法辦案水平,10月,受國家知識產權局委托組織召開了東部地區知識產權係統執法案例與實務研討交流會,總結了東部地區執法辦案的工作情況,相互交流了辦案經驗,聽取了對《專利侵權判定標準及假冒專利行為認定標準(草稿)》的意見和建議,加強了區域執法協作和交流。“5.26”工程建設不斷推進。2009年9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批複同意江西省知識產權局進入“5.26工程”,省知識產權局根據本省實際情況,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文件精神和本地“5.26”工程實施方案,重點推進專利執法工作的機製建設、條件建設、隊伍建設,積極爭取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推動提高執法工作水平。2012年省知識產權局組織開展了全省專利行政執法標誌統一申領工作,執法標誌申領延伸到縣一級知識產權局,共向國家局申領執法標誌120套。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南昌代辦處專利服務質量進一步優化。2012年南昌代辦處共受理專利申請1.34萬件,其中:電子申請9682件,紙件申請3708件,收取專利費1133.71萬元;共計26090筆。開展本地電子化掃描3733件。出具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證明85件,計181項。受理電子申請注冊用戶333個,出具減緩證明1239件,出具專利登記簿副本60份。加強對非正常專利申請的排查監控,到年底,江西非正常專利申請為零;加強谘詢工作服務,累計接待各種形式的谘詢服務達1.2萬餘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