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參觀日記

  這次去歐洲,到了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意大利、梵蒂岡、瑞士、奧地利、列支敦士登等國。因為那裏是資本主義社會,而且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是資本主義的發源地。我早就有去歐洲看一看的夢想,想去那裏親眼看看、親耳聽聽、親身見證一下老牌資本主義社會。今天,夢想終於實現了,心裏非常高興。

  我很在意這次西行,所以把沿途所見所聞最感興趣的地方記錄了下來。雖然是一些皮毛和表麵的東西,對於沒有去過那裏的人來說,可以幫助他從某個側麵了解一點這些國家的過去和現狀以及人情風貌。

  2008年6月10日,初夏的首都機場,一場陣雨過後,又是晴空萬裏,陽光燦爛,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我們乘坐的柏林航空公司豪華客機上午11點從首都機場起飛,在空中整整飛行了9個小時,下午8點到達位於萊茵河與杜塞河交匯處的文化藝術名城--杜塞爾多夫。落地後,我們乘車前往法蘭克福的酒店。

  這真是一次不遠萬裏的長途旅行啊。從北京到杜塞爾多夫時差是6個鍾頭,一路上飛機跟著太陽跑,我們看到了不落的太陽,體驗了一次不夜天。在飛機上俯瞰千山萬水、異國他鄉的風貌,感受很不一般。

  飛機在雲間穿越,雲霧繚繞,雲層翻滾,把人都帶進了霧的世界。一瞬間,雲層在我們的腳底下,一時又在頭上,一下子我們又可以盡情地欣賞一塵不染的浩瀚藍天。那棉絮般的雲層,在太陽的照耀下,就像一片銀色的海洋。這一幅幅天上人間仙景,吸引著飛機上的每一個人,漫長的9個多鍾頭,不知不覺地過去了。

  11日,遊覽法蘭克福市。法蘭克福是歐洲的金融中心,是德國的第五大城市,始建於公元794年。這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充滿了多元化的魅力,它集金融、高科技於一身,不僅是德國的金融和高科技的象征,還是歐洲貨幣機構匯聚之地。羅馬廣場是法蘭克福市中心唯一保留著中古街道麵貌的廣場。廣場旁邊的建築有舊市政廳、階梯形狀的人事形屋頂,別具特色;有帝國大教堂、羅馬廳;有聖尼古拉舊教堂。潺潺的萊茵河穿城而過。

  下午乘車來到了德國巴伐亞洲的文化中心兼首府--慕尼黑。它位於德國東南部,是德國的第三大城市,是世界杯足球賽舉辦城市。導遊介紹:市中心的馬麗恩廣場曆史悠久,早在兩百年前,侵略者侵占了慕尼黑,慕尼黑幾近毀滅。是馬麗恩帶領人民奮力抗戰,打敗了外來的侵略者,使國家轉危為安,所以人們建馬麗恩廣場永遠紀念他。

  馬麗恩廣場中間是聖母瑪利亞的雕像,北麵是高大的新市政廳。新市政廳19世紀建造,巍峨挺拔,是一座棕黑色哥特式建築,整個建築布局恢宏,裝飾華麗,外表白漆,雪白發亮,引人矚目。

  12日至15日,前往位於阿爾卑斯雪山之中的茵斯布魯克,參觀著名的“黃金屋脊”。坐落在阿爾卑斯山穀裏的茵斯布魯克,宛如被山隔絕於紅塵的世外桃源,與德國、瑞士、意大利相鄰,擁有多國色彩,展現出有別於奧地利其他城市的活潑、輕快色調。然後,我們從威尼斯來到了梵蒂岡。

  梵蒂岡教堂

  梵蒂岡教堂是天主教的世界中心。曆史上,基督教起源於猶太教中的一個小教派,其教徒相信耶穌是上帝降臨人間的救世主,公元一世紀發展成基督教。隨著羅馬帝國於公元395年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基督教也分裂成東西兩大派,並於公元1054年徹底分裂成東正教和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擁有統治整個羅馬帝國教會的權力,最高首腦為教皇。

  從公元1世紀起,作為帝國首都羅馬的主教之地位日趨重要,特別是羅馬皇帝利昂納一世,將這一稱呼授予羅馬主教後,成為羅馬主教的專稱。從此以後,羅馬的主教實際上就成了教皇。公元756年,法蘭克王國國王丕平為了鞏固和擴大自己的王權,將羅馬城及其周圍的大片國土贈送給教皇,以求得教皇的支持。從那時開始誕生了教皇國,教皇為梵蒂岡君主、國家元首,又是天主教領袖。他擁有最高的立法、司法、行政權,自稱為“基督在世代表”,當他有重大決定時,就召開主教會議。教皇為終身製。教皇不僅通過任命西歐各國主教擁有對教會的統治權,還擁有統治教皇國的世俗權力。

  公元1198-1216年期間,教皇英諾森三世的勢力達到極盛,教皇國家直轄領土一度達到4萬平方公裏。天主教還壟斷了意識形態,設立了宗教裁判所。公元1870年,意大利王國軍隊進入羅馬城,收複了國土,完成了國家的統一,教皇退居梵蒂岡城,其世俗權力被廢除,教皇庇護九世宣布自己為“梵蒂岡囚徒”,發誓不走出梵蒂岡一步,以表示對意大利統一國家的不滿。這一事件被稱為“羅馬問題”。直到1929年2月11日,法西斯獨裁者墨索裏尼因梵蒂岡庇護十一世教皇簽訂了《拉特蘭條約》,承認梵蒂岡為獨立國家,其主權屬於教皇,並承認天主教為意大利國教,還賠償3900萬美元,上述問題才得以解決。

  1984年2月18日,意大利重新同梵蒂岡簽訂協定,終止了天主教的國教地位。目前,全世界天主教徒約有7億人,意大利的天主教徒約占全國人口的83%。

  現在的梵蒂岡城國,麵積為0.44平方公裏,人口為1380人,常住人口僅540人,住在羅馬城內西北角上。它周圍是圍牆,故稱“城國”,圍牆內是梵蒂岡,牆外就是羅馬市。圍牆以巨大的石柱為支撐,一排接一排圍起來,一排有四根柱子。圍牆裏麵是大教堂及其附屬建築,其餘就是廣場。廣場中央立有一高大的十字架石柱,石柱是四方形的,從下往上逐步縮小,高55米,分三節組成:第一節是四方大石柱,中間一節是石碑的主要部分,大概30米長,最上麵是木頭十字架。令人不解的是那樣粗大的石柱在當時全靠人力的情況下,是怎樣立上去的?更令人不解的是,每節的接頭處沒任何作為黏接的物質,石碑、石柱就是那樣放在上麵,任憑風吹雨打,分毫不歪,高高矗立。

  城內的主體部分是大教堂。教堂雄偉高大而又十分華麗,是世界最大的教堂,第一流的建築。大教堂分前、中、後三部分,每一部分都各具特色,每一根屋柱都是漢白玉的,而且都有精致的雕刻,整個大教堂的壁牆和頂部全是聖教曆史名畫雕刻,顯得金碧輝煌,十分華麗。

  大教堂分兩層,上層是主要部分。下層有奠室、奠堂,裏麵存放著為天主教做出貢獻的曆代大師的畫像和漢白玉雕像。

  梵蒂岡內部設有49個部門和機構,包括國務秘書處、9個聖部、理事會等。國務秘書是教皇直接領導的工作機構,協助教皇行使職權,主管內政與外交事務。梵蒂岡有警察和郵政,警察穿的是五顏六色的製服,遊客如果要集郵、寄東西,可在裏麵直接辦理。

  踏上西歐的土地,給人一個明顯的標誌性的印象就是,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教堂,這裏信基督教的人特別多。

  世界有三大教,基督教是三大教之一。原始基督教最初是猶太教眾多派別中的一派,是猶太人民反抗羅馬統治的群眾運動產物,它的產生與巴勒斯坦的曆史有著密切的關係。

  公元前63年,羅馬侵入巴勒斯坦後,龐培與克拉蘇等先後四次占領耶路撒冷,龐培曾屠殺12000猶太人,勒索巨款後,將猶太人大部分領土劃歸敘利亞行省,設傀儡統治;克拉蘇繼而將耶路撒冷聖殿擄掠一空,總數達12000塔連特。公元前40年,羅馬扶植軍事貴族希律任巴勒斯坦國王(公元前40年至公元前4年),他任職期間,殘酷地鎮壓了猶太人民的反抗。

  公元前4年希律死後,羅馬將巴勒斯國國土一分為三。北部為加利利及外約旦,中部為撒馬利亞,南部為猶太,分別由希律的三個兒子擔任國王。至公元6年又將猶太劃入羅馬直轄行省。在羅馬數次入侵和統治下,除被屠殺者外,有記載的被俘為奴的人數達6萬多人。猶太被劃歸直屬行省後,所受統治和剝削更為加重。猶太人民除要繳納人頭稅、農業稅以及其他苛捐雜稅外,還要向聖殿交仆稅。流落他鄉的猶太人每人每年也要向聖殿交兩個德拉赫麥的貢賦。在這種殘酷的剝削下,猶太人民嚐盡了國亡家破的辛酸,發動了持續不斷反抗羅馬的運動。

  公元初,加利利的猶太人和約旦河穀的奴隸西門、牧羊人阿斯郎琪先後起義,自稱猶太國王,掀起抗人頭稅的鬥爭,結果被敘利亞總督瓦魯斯率領的兩個軍團鎮壓下去,起義地區的人民被屠殺與掠奪,2000人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至公元60年代初,由於羅馬的高壓政策和羅馬軍隊再次搶劫聖殿金庫,激起了猶太人的反抗,爆發了遍及巴勒斯坦全境的奴隸、市民大起義。起義者占領耶路撒冷,燒毀債券,殺死羅馬士兵,起義得到其他地區人民的響應。羅馬派三萬軍隊鎮壓,無效;公元68年又派大軍圍剿,至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攻陷,起義失敗。

  在反抗羅馬統治的多次鬥爭中,猶太人由於政治經濟地位的不同,分裂為許多教派和政治派別,這些派別均提出了自己的主張。歸納起來,這些派別可分為四大派(或四大黨)。

  一是撒都該派,“撒都該”原是所羅門時代的一個大祭司家族的名稱,後來演變為派別名稱。

  二是法利賽派,詞義為“隔離者”,是猶太中產階級和宗教知識分子組成的派別,《新約》中稱為“文士”或“律法師”。他們是非當權者,猶太上層的反對派,在政治上主張不與羅馬人合作,但亦不積極反抗。此派別在宗教上承認口傳律法,接受天堂、地獄、複活、永生的思想,要求保持傳統文化與宗教,消極地等待救世主來臨,以拯救猶太人,並重視會堂活動。

  三是艾賽尼派,意為奮銳黨,是各派中最年青的一派,為猶太人民反對羅馬統治和猶太上層鬥爭的產物,創始人為加利利的猶太。該派政治觀點鮮明,主張用暴力鬥爭,把猶太民族從羅馬統治下解放出來,建立獨立自主的猶太國--上帝之國,其成員為猶太下層的無產者、遊民、乞丐、貧窮手工業者與小商販,曾發動多次起義。

  上述派別除撒都該派外,均又分為許多小派。原始基督教,最初僅是從其下層教派中分化出來的一個小派,稱為拿撒勒派,也是公元1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猶太群眾反抗羅馬鬥爭的產物。

  據《同觀福音書》記載:基督教是由加利利的拿撒勒人耶穌(約1-34年或4-37年)於1世紀30年代初創立於巴勒斯坦。耶穌之養父為木匠約瑟,母瑪利亞為童貞女,因聖靈受孕生耶穌於伯利恒。《福音書》認為,耶穌是救世主,下降塵世拯救眾人。他生前的主要任務是傳道與創教,並為貧苦百姓治病,因其宣傳的教義不利於羅馬的統治,最後被羅馬巡撫彼多以“猶太人的王”的罪名處死,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後三天複活升天,並宣稱他將複臨人間,建立理想的“上帝之國”。曆史上究竟有無耶穌其人大可懷疑。自18世紀英國史學家吉本提出懷疑以來,史學界長期爭論不休,至今仍無定論。因此,在沒有確鑿的材料證明其為曆史人物以前,視其為傳說人物較宜。

  據《聖經》學者考證,“拿撒勒”意為堅守某些教義、教規的人,因為古巴勒斯坦並無此地名,故極可能是派別名稱;《新約》中經常把某某派稱為某某人,如法利賽人、撒都該人等。拿撒勒是猶太教中的一個派別名稱。該派的先驅為施洗者約翰,“猶太全地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裏承認自己有罪,在約旦河受他的洗禮,約翰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那時耶穌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在約旦河裏受到了約翰的洗禮”。約翰可能是此派的創始人,因有反抗羅馬之嫌,被處死刑。約瑟弗斯說“希律之子安提帕斯於公元4年至39年任加利利和外約旦羅馬總督時,為防止暴動,未經審判將約翰處死”。約翰死後,傳說中的耶穌可能繼為此派領袖,自稱賽亞(救主),在社會下層宣傳其教義和政治主張,反對羅馬和猶太上層的統治,其追隨者多為勞動人民。如十二門徒之中的彼得、安德烈、雅各、約翰均為漁民,還有一名屬於“奮銳黨”的西門。由於其活動危害羅馬的利益,也可能欲發動起義,羅馬統治者將其釘死在十字架上。

  耶穌死後,其門徒繼續宣傳其主張,並宣稱他不久將重新降臨,領導世人建立理想的國家與社會。因為此派的主張與猶太教的傳統教義相抵觸,猶太教的當權派撒都該派不承認耶穌為教主,遂將此派教徒逐出聖殿。他們逐漸在巴勒斯坦、小亞細亞一帶發展為一個獨立的教派,即原始基督教。這說明基督教不是某人事先有意識建立的,而是在反對羅馬的群眾運動中自發形成的。

  原始基督教與猶太教開始分離後,在地中海沿岸特別是在小亞細亞、埃及一帶流傳甚廣。其信徒最初多為猶太人,但亦有非猶太人,有自由人,亦有奴隸與被釋放的奴隸,但主要以下層民眾為主,所以比當時存在的各民族宗教更具有吸引力,這與其初期教義和禮儀的改革有直接關係。原始基督教初期的教義並無後來的“三位一體”、原罪等說教,其根本的特點是打破了民族宗教的狹隘性,宣揚建立一種新的世界性的信仰。

  佛羅倫薩

  15日,遊意大利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在意大利中部,靠近聖馬力諾國的首都,是一座古老的城市。

  佛羅倫薩素有“冷翡翠”之稱和“鮮花之城”的美譽,有著名的君主廣場、聖母大教堂等古老建築,又是歐洲文藝複興之地。導遊介紹,聖母大教堂主體80米高,教塔最高處超過100米,建築精致,雄壯華麗。

  16日,進入瑞士。

  從1003年起直到中世紀末期,瑞士處於羅馬帝國的統治下。1291年8月1日,烏裏、施維茨和下瓦爾登3個州在反對哈布林斯堡王朝的鬥爭中秘密結成永久同盟,是為瑞士建國之始,後來一些州也紛紛加入這一同盟。1299年,施維茨人召開了瑞士第一個合法的露天會議,其他一些州後來也采用這種辦法選舉州政府,決定法律等重要事項。1798年,法國在瑞士組建赫爾維茨共和國,1803年成為一個鬆散的統一國家,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遠國,並確定了其現有疆界。

  瑞士聯邦是歐洲中部的內陸國,全境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有“歐洲屋脊”之稱,最高峰杜富爾峰海拔4634米。瑞士擁有萊茵河、羅納河、萊豎湖等主要河流與眾多湖泊。這裏雨量充沛,空氣清新,水資源和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整個瑞士就是一座大公園。

  瑞士確實有許多值得遊覽的地方,如阿爾卑斯雪山、英格堡、琉森城等。琉森是瑞士中部第一旅遊勝地,是一個湖光山色相互映襯的美麗城市,始建於公元8世紀,是中古時期瑞士的首都。這裏有許多15世紀彩繪壁畫的建築,有高塔聳立的城牆;有丹麥雕刻家特爾巴爾森設計的獅子紀念碑,整座紀念碑雕刻在懸崖峭壁上,意在祈求世界和平;有風格獨特的教堂、古橋以及環抱的群山。琉森湖幾十公裏長,是歐洲第二大淡水湖,湖水清澈透明,風景如畫。琉森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商船繁忙,是一個水陸交通十分發達的地方。

  17日,在前往路德維希的途中,特地參觀了列支敦士登。列支敦士登為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有豐富的大理石礦藏,有精密的機械、儀表、假牙等小型工業生產部門。這裏郵票精美,風光亮麗,郵票發行與高山滑雪旅遊是其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

  列支敦士登是個小國,麵積160平方公裏,3萬人口。我們參觀了它的首都瓦土茲、市政廳大樓及其外景,聽導遊給我們介紹列支敦士登的鄉土國情以及小國也能生活得這樣幸福的奧秘。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18日一天走了4個國家。從德國的路德維希出發,經盧森堡、比利時到法國的巴黎,一路上參觀了盧森堡境內風格獨特的河道夫大橋,遊覽了佩特羅斯大峽穀風光,登上了巴黎蒙柏斯大廈。這座大廈高210米,在大廈頂層,我們觀賞了巴黎全城概貌和風光。18日晚上入住巴黎酒店。

  巴黎是法國的首都,位於法國的北部。大巴黎地區人口超過1000萬,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是一座擁有眾多古跡和深厚文化積澱的世界名城,是聞名全球的文化之都,與生俱來的時尚氣息吸引著成千上萬追求品質潮流的追隨者,是令人向往的浪漫之都。

  巴黎有許多名聞世界的名勝古跡,導遊帶領我們參觀了盧浮宮、艾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凡爾賽宮和協和廣場。

  盧浮宮

  盧浮宮,法國國家藝術寶庫,是現今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館內收藏的藝術品有四十餘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分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七個門類。1981年,法國政府撥專款對這座精美的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從此,盧浮宮成了專業博物館。在這裏可以一睹世界名畫“蒙娜麗莎”、“維納斯”雕像以及“勝利女神”雕像等珍貴藝術品的真貌。

  導遊跟我們介紹:博物館雄偉寬大,地下層新建部分,是一個中國人設計的,裏麵有專門的中國飯館,要到2020年以後才能建好開館。

  艾菲爾鐵塔是巴黎的獨特標誌。塔高310多米,共用了一萬一百噸鋼鐵材料建成。鐵塔的修建,標誌著法國工業尤其是鋼鐵工業的發達、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鐵塔結構複雜、宏偉、壯觀,高高地矗立在市內的顯要位置。塔的下麵是寬廣的場地、草坪和常青樹。這裏四季如春,環境優美。參觀艾菲爾鐵塔的遊人成群結隊。

  巴黎聖母院是為了紀念基督教創始人耶穌的母親修建的。

  據說,耶穌的母親名叫瑪利亞,年輕時就已許配給一個名叫若瑟的青年而未婚先孕。作為未婚的“童貞女”懷孕,給若瑟帶來極大的苦惱,他輾轉反側,憂心忡忡,想暗地裏離開她。一天晚上,他在夢中恍惚瑪利亞來到一個郊外曠野上,要與瑪利亞分手。忽然,一位天神從天上飄然而下,問若瑟:“若瑟,你想與瑪利亞分開嗎?”若瑟氣恨恨地說:“她和我還沒有成婚,就已懷孕了。”天神哈哈一笑:“不要緊的,若瑟,你盡管娶了她,孩子是聖神贈予她的,她生出來的孩子你要給他取名‘耶穌’,他會把人類從邪惡的苦海中解脫出來。讓他來拯救世界吧!”

  若瑟醒來後,遵照夢中天神的囑托娶了瑪利亞。

  公元元年的一天,若瑟偕同懷孕的妻子瑪利亞來到伯利恒城(耶路撒冷以南)。當時,天又黑又冷,一時找不著適當的住宿地,隻好借住在一個馬棚裏。這天夜裏,瑪利亞就在馬棚裏生下了一個男孩。若瑟按照天神的囑托,給男孩取名叫耶穌。基督耶穌就這樣誕生了。

  青少年時期的耶穌,隱居在一個名叫“納匝肋”的地方,“聽聖母若瑟之命,立孝順勤勞之美表”。到30歲時,才外出傳教,講天國的道理,傳授“神國福音”。據說,他是一個無所不能、無所不會的人,會給人治病,會驅魔,能叱風平海,能使瞎子複明、死人複活等,因此,深為人們所崇拜。

  耶穌救苦救難的行為,卻遭到猶太教祭司長官和官吏的嫉恨,他們串通一氣,用30塊銀幣買通了耶穌的一個徒弟,拘捕了耶穌。祭司們以耶穌謀叛羅馬,自稱“猶太王”之罪,將耶穌處以死刑。臨刑時,祭司們用種種方式侮辱、戲弄、虐待耶穌,把他的衣服脫光。戲弄夠了,最後把他釘上了十字架。耶穌大叫三聲“我的神”後斷了氣。這時,突然山搖地動,岩石崩裂!

  據說,耶穌死後第三天複活,即顯現於諸門徒之前。第40天,耶穌的肉體升入天堂。不過此時的肉身與死前肉身迥然不同,是一種神靈的活現、基督的顯聖。

  耶穌,這是一個大家所熟悉的名字,圍繞著它,在全世界各地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和故事。基督教更是將他奉為救世主。許多國家將12月25日定為耶穌的誕生日,並將這一天定為“聖誕節”。

  巴黎聖母院建於19世紀初,占地麵積350畝,四周有黑色鐵欄杆圍著,院內草坪似茵,綠樹成蔭,環境迷人。聖母院內有精美的雕刻、畫像,有出色的壁畫。雕刻和壁畫詳細地介紹了耶穌的生平及其母親養育教導耶穌的經過,作品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最後,我們來到了協和廣場。這裏被法國人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有豪華優雅的世界第一街--香舍麗大街,有宏偉壯麗的凱旋門。在這裏漫遊,細細品味,讓人感覺巴黎處處潛藏著讓人激情勃發的氣息,她的一顰一笑,都透露著沁人心脾的優雅與誘人的神秘,時刻讓人驚歎它的美麗、浪漫以及濃厚的文化氣氛。

  21日至22日,此次旅行進入尾聲,我們的旅程是通往終點--杜塞爾多夫。路上參觀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布魯塞爾不僅是比利時的首都,而且是歐盟的總部所在地,為世界著名的國際活動中心,有“歐洲之都”的美譽。

  比利時是個王國,位於歐洲西部,西北瀕臨北海,全國人口約998萬,而首都布魯塞爾的人口就有100萬之多。這裏經濟發達,主要有鋼鐵、機械、化工、紡織、能源等工業。農業以畜牧業為主,集約化水平很高。

  阿姆斯特丹

  接下來,我們前往盧森堡和荷蘭。

  盧森堡雖然是個小國,全國隻有38萬人口,但經濟發達,尤以鋼鐵生產聞名,素有“鋼鐵王國”之譽,人均鋼鐵產量居世界第一。境內駐有眾多國際金融機構,故又有“小瑞士之稱”,為歐洲金融中心之一。我們參觀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是一座地勢低窪的城市,地麵低於海平麵1-5米,是一座“水下之城”。城內河網密布,市中心一條大河穿境而過。每隔160米左右就有一條小河,形成了河在城中、城在河中的格局。房子做在一河兩岸,整個城市的房子都是木樁打基,城市建在無數個木樁上,城中一條街,沿河有一條寬闊的公路,路邊栽有常青風景樹。阿姆斯特丹環境優美,有“北方威尼斯”之稱。

  阿姆斯特丹是荷蘭的工業、金融、貿易、旅遊和文化藝術中心。這裏最馳名的是鑽石加工,是十六世紀引進來的,逐步發展成為世界著名的鑽石加工中心。阿姆斯特丹形成現在的規模,是在17世紀至18世紀之間。房屋是典型的西方建築,紅牆黛瓦、白色窗口,倒映在水中,似一幅巨大的精致水墨畫。河中遊船裝載著遊客,浪漫地漂遊,街上隨處可見人力腳車,商場閃爍的鑽石、昂貴的藝術珍品,心胸開闊的居民,這一切,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形成了特別亮麗的風景,令人流連忘返。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