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耳聞目睹遊戈壁

  五一長假,人們都趁這個機會出去走走,到沒有去過而又想去的地方看看。我和幾個同事一起去了戈壁灘。

  戈壁灘去戈壁,時值陽春三月,又是春夏之交,長江以南,陽光明媚、春意盎然、萬象更新,可戈壁灘卻是另一種景象:寒風呼嘯,樹木蕭蕭,嫩芽待發,鳥不出窩。早上起來,冷風刺骨,黑色的礫石地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霜,放眼望去,白色茫茫,好一派北國風光。

  我們是坐火車去的,一路經武漢、西安,到蘭州,坐大巴,走戈壁,遊長城,登嘉峪關,遊覽敦煌莫高窟、玉門關,遙望陽關,聽導遊講戈壁上的故事……

  汽車在浩瀚的戈壁灘柏油路上奔馳。坐在車上,我不停地向車窗外撩望,極目晴空,浩瀚無際,雲山邈遠,大漠蒼茫……我內心不由得一陣驚歎,啊!這就是廣袤而壯觀的戈壁灘!

  我們的汽車漸漸地朝著戈壁灘的縱深挺進,行走千裏,看不到高山,也看不到湖泊與河流,隻有淺淺的沙溝和細細的小溪。這裏沒有泥土,沒有樹木,沒有花草,更沒有森林,隻有望不到盡頭的黑色礫石覆蓋的堿性砂質戈壁平原。

  導遊說,戈壁灘之所以是黑色的,是因為其主要成分屬於風化戈壁、水成礫質戈壁和風成礫質戈壁。

  一路邊走邊看,導遊跟我們講了關於“黑風”的故事。這裏的風就是“沙暴”。黑風起時,遮天蔽日,晴朗的大白天頓時一片漆黑,八九級的狂風裹著成千上萬噸的砂粒猛撲過來,使人猝不及防。沙暴來時,輕則造成人畜傷亡,重則迫使交通、生產癱瘓。在戈壁走廊,曆史上曾繁盛一時的“黑水國”,據傳就是由於遭到黑風的襲擊而一夜之間全城被埋,隻剩下頹垣殘牆半露沙灘之中讓人們憑吊了。當然,這一些都是人們對黑風的聽聞。很多人都希望能在平坦無垠的戈壁灘目睹那黑風的徐徐推進,不過這種機會很難碰到,因為除地理條件外,還要遇到合適的時辰,陽光照射角度和空氣的透明度等因素也有影響。

  1971年,戈壁灘上曾經有過一場黑風。這是個天高氣爽的下午,湛藍的天上掛著幾絲白雲,一切是顯得那樣的寧靜、安詳。突然間,前方遠處山背後,騰起了幾塊黑雲,不大一會,黑雲遮住了山頭,摟住了山腰,眼看就要把整個山脈吞沒了。有經驗的人立即意識到這就是所謂的“黑雲”,人們如驚弓之鳥,紛紛奔逃,躲避這可怕的襲擊。

  當你本能地回頭來看看這黑風的時候,會出乎意料地發現一種絕妙的神奇景象:一塊大得無比的黑色天鵝絨帷幕拔地而起,靜靜地、平平整整地掛在天地之間,紋絲不動,使人仿佛突然置身於一個寬大無比的舞台邊沿。舞台上的一切均被藏匿到它的幕後,一種莊嚴、肅穆而可怕的混合感覺油然而生。在它麵前,你會感覺到天空的深邃、廣大和人在宇宙中的渺小,就連腳下的地球也縮小了許多許多。周圍死一般的靜謐,仿佛一切生命活動已全然消失。慢慢地,你發現自己已經不得不高高地仰起頭來才能看到它的帷頂,這表明它正在以肉眼所察覺不到的狀態悄然向前推進著,似乎要把你推下地球這個舞台。

  當距離二百米時,才能感覺到它那推進的威力,這時它一反常態,充滿生命的活力,急速地變換著自己的形象和色彩,使你驚愕不已:先是從它的深部猛然竄出堆堆沙團,如一浪壓一浪的驚濤,滾滾而來,布滿了整個帷幕--不,現在已經不是帷幕了,確切地說,好像高山上傾瀉下來的壁立的浪峰,直向你推來。很快,由於陽光的折射,層層沙濤倏地化作了一個個五彩繽紛、光彩奪目的火球,如同核爆炸一樣蠕動著、翻滾著。在這一團團燦爛的火球表麵,又有無數細小的砂粒在閃爍,變換著迷人的色彩,豔紅的、粉紅的、玫瑰的……它轉瞬即逝,晶瑩透明,如無數電子圍繞著核子飛著,旋轉、翻滾的大色團和飛馳的小色點,相互襯托,相互輝映,好一幅童話世界般的仙境奇觀!盡管這一切被死一般的沉默籠罩著,卻更能讓你感到它那蘊藏的強大的爆發力!

  等它極度逼近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是個瑰麗的魔怪,炫目的光彩已逐漸凝成恐怖的血紅色,猶如巨大無比的血盆大口,愈變愈暗,並隱隱顯出冷酷逼人的青紫色,最後是黑黑的無底洞,要將你一口吞進去的刹那,突如其來的恐怖感使你自己也不清楚是怎樣撲倒在地的……總共才不過二三分鍾吧,那一切美麗的幻影已不複存在,恐怖的襲擊接踵而來,隻聽得見天塌地陷般的轟鳴、回響,地球像被一種不可知的強力撕得粉碎,被吸入無底的宇宙黑洞……

  強勁的衝擊浪過去了,半小時後,漆黑中才開始慢慢呈現一種朦朦朧朧的紫紅色,使你好像漂遊在一種虛幻的夢境裏一般。等沙塵落到一定能見度還得一二小時……

  大自然就是這樣奇妙無窮,它竟然有如此恐怖的破壞力,又與那麽瑰麗的景象緊緊地結合在一起。

  祁連山

  導遊神奇又生動的介紹,深深地吸引著車上每一個人,大家聽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來到了嘉峪關,來到了祁連山北麓。這裏山上雪線很低,儲水豐富,寬闊的走廊地帶,祁連山、黨金山山脈消融的雪水,蜿蜒流淌,滋潤著片片綠洲,肥沃的土地上牛羊成群。我們完全進入了戈壁灘的另一個世界。

  祁連山地處青海、甘肅兩省之間,戈壁灘的西南麵,呈西南--東北走向,全長一千多公裏,寬二百至五百公裏,海拔4000米以上,主峰疏勒南山的團結峰海拔5808米。戈壁灘地區的雨量很少,但這裏的水源充足,其原因就是祁連山的千裏積雪化成水,滋潤著這塊土地。這也是絲綢之路河西綠洲數千年以來“興而不衰”,並繼續擴大成片築起綠色長城的生命線的原因。據考證,祁連山的千裏雪層擁有950多億立方米水,這些水每年約有10億立方米流下來,形成包括賴河、黨河、黑河在內的四十多條大小河流,可灌溉一千多萬畝耕地。這些水未被利用的,有的潛入地下變為清泉;有的淤積成各種沼澤、池塘;有的則流入終端湖,成為湖泊或海……

  祁連山多冰川,富森林,野生動物有幾十種,多為羚羊、獐、麝、野牛、鹿、雪雞等。金屬礦藏也很豐富,最為有名的是南山“雪花玉”,是製作“夜光杯”的主要原料。相傳這種玉石是當年女媧補天時遺留下來的,經年累月後雖已風化,但光澤未失。用此玉雕成酒杯,斟以美酒,熠熠閃光,“夜光杯”由此得名。

  祁連山主峰終年積雪,遠眺碧素分明,皚皚耀目。當地民間有“青山不老頭先白”的說法。祁連山氣候一日多變。時而濃雲密布、傾盆大雨,時而晴朗清新。南山的奇秀姿容為曆代詩人畫家所讚賞。明代詩人戴弁在他的肅州八景之一的《南山積雪》詩中寫道:

  酒泉城外碧雲端,萬疊芙蓉雪未幹。

  素影欲迷銀漢回,晴光不逐暖風殘。

  氣吞沙漠千山遠,勢壓番戎六月寒。

  公館日長清似水,幾回吟望倚欄杆。

  第二天,我們一行人的車輛從敦煌城出來,行走在安敦公路上。導遊向我們講起了神奇的“三危佛光”。他說,今天不是時候,如果雨後黃昏,天氣特別晴朗的時候,走在這裏,會看到東南方向幾十裏以外的三危山呈現出一種奇特的景象--隻見這座陡然崛起劈地摩天的大山之巔,在落日餘暉的照耀下,放射出五彩繽紛的光芒,猶如山腳大泉西岸莫高窟壁畫中飛天身上飄舞的各色彩帶,絢麗迷人。

  自古以來,三危山雨後黃昏呈現的這種奇特的景象,曾引起許多人的關注,但沒有人對這種現象做出過科學的解釋。唐代聖曆元年(698),《李懷讓初修莫高窟功德記》記載:“厥前秦建元二年,有沙門樂樽,戒行清虛,執心恬靜,錫杖林支,行至此山,忽見金光,狀有千佛,乃梯空攝虛造一窟龕。”很顯然,樂樽和尚當時看到這幅美妙的山景後,認定三危山必是“靈岩聖地”,適合佛教徒靜坐修行,廣揚佛法,因而才許願在山下大泉河西岸造就了千佛洞第一窟。

  那麽,如何解釋三危山雨後黃昏五彩繽紛的景象呢?要弄清這個秘密,就得了解一下古人對這座山的記述及現代科學考察的結果。

  我國最早記載山川地形的《尚書禹貢篇》中就有“竄三苗於三危”的話。可見,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這裏就有人類的活動。據《都司誌》三危條下注解:此山之“三峰聳峙如危欲墮,故雲三危”,三危山也由此而得名。若登上山巔,可東望安西而盡敦煌,山川樹林,盡在眼前,所以古來又有“望山”之稱。清代縣誌將“危峰東峙”列為敦煌八景之一。古人有詩稱讚:“坐鎮敦煌第一山,誰移泰嶽到陽關。”

  我國地質工作者考察證明,三危山純為砂漿岩層,屬玉門老年期山,海拔1846米,岩石顏色赫黑相間,且夾有一定成分的石英,山上無草木。由於山岩成分和顏色較為特殊,因而在大雨剛過,黃昏降臨,空氣又格外清新的情況下,經落日餘暉一照,山上的各色岩石便同岩麵上未幹的雨水及空氣中的水汽一齊反射出五彩繽紛的光芒,將“夕陽西下彩霞飛”的燦爛景象展現在人們的眼前。這本來完全是一種特殊環境和特定條件下的自然現象,古人由於受到當時生產力的局限和宗教迷信的束縛,無法從科學上解釋這種自然現象,隻得用“神”來解釋。加之樂樽和尚為神其佛法,顯示自己的虔誠,便有“忽見金光,狀有千佛”的趣說了。

  我們的下一站是嘉峪關。汽車開足馬力,朝著西北方向前行。一望無垠的浩瀚戈壁,色呈青黛,黑山居西,黑河臨東,沼澤湖水星星點點,中間一條白帶,迤邐西去。遠看疑為道路,近視原是古老長城。酒泉的古長城曆盡滄桑,雖已斷壁殘垣,甚至地麵無痕,但古戰場的氣勢依稀可見。

  我把目光投向遠方,在那目盡的天邊,在太陽的照射下,半空中朦朦朧朧,似雲騰霧繞,我驚喜地大聲叫起來:“瀚海蜃樓!”我這一叫,車上的人都一起起來看。導遊說,那不是“瀚海蜃樓”,那是還沒有散去的晨霧被太陽光線照射的結果,真正的“瀚海蜃樓”非常好看,便向我們介紹起“瀚海蜃樓”來。

  真正的“瀚海蜃樓”在晴朗之晨才會出現,遠眺無垠的荒漠,隻見滔滔海水,狀似魚鱗密織,時而波浪滾滾,洶湧澎湃,時而又如息波秋水,漣漪層層。在天地相接之處,滔滔海水(實為地氣)之上的一片迷幻霧氣中顯出高樓大廈、亭台樓閣,甚至在五光十色的光柱之中還會顯現工廠、田野、車水馬龍的鬧市。所有這些都若隱若現,掩映在奇光異彩之中。這就是人們經常想要見的戈壁沙漠中的“海市蜃樓”。

  在夏日午時,北陌荒原,雖酷暑灼熱,也可見到股股旋風,拔地而起,旋入太空,經久不散,有時停留在空中,連形狀和位置都長時間不變,構成了別具一格的沙漠奇景。

  這種景觀也叫“北陌平沙”,是戈壁灘上酒泉地區八景之一。明朝人戴弁曾以此為名寫了一首詩:

  北上高樓接大荒,塞原如掌黑茫茫。

  朔風怒卷黃如霧,夜月輕籠淡似霜。

  弱水西流青海遠,將台南去黑山長。

  遠人搖指斜陽外,蔓草含煙古戰場。

  據《肅州誌西隆紀要》載:在祁連山中還出現過比沙漠“海市蜃樓”更為奇特的“山市蜃樓”。

  有一個詩人親自進山體驗觀察後,描繪了“山市蜃樓”的情景:“祁連六月堆晴雪,赤目當天凍雲結。”“初看山市在子醜,妖氛殺氣彌山川。往往西隅飛一縷,先為蛇豖後鳩質。饑鳶狗,爭奔騰,麅突散複聚。”這真是一幅活生生的百獸圖。就在百獸奔騰之中,“介然鐵騎從東來,髀槊腰弓莫可數,指日督從戈影回,卷風直使旌旗怒,驚聞鼙鼓萬馬嘶,猖狂鳥獸皆擒虜”。

  在最後一次親臨觀察後,這個詩人描寫了山市中一片片升華的景象:

  十月使星乍西指,山市形容頓不爾。

  春樹煙籠有萬家,家家禾黍兼桑麻。

  又化金城數千雉,繞城五色芙蓉花。

  晴地熙熙曲阿上,散作祥光歸滄蟒。

  別有餘霞蟠結成,紫府仙人白鶴氅。

  東向神京拜至尊,金盤甘露擎仙掌,

  更喜新年吐慶雲,玉枝輪圍金柯分,

  自從元旦至元夕,碧落朝朝呈錦文,

  知是天山通帝座,紛紛瑞靄先期賀。

  關於戈壁灘的形成,導遊說:戈壁,既稱“瀚海戈壁”,也稱“戈壁灘”或稱“戈壁沙漠”,蒙古語意為“難生草木的土地”,指僅能生長稀疏而耐堿的草類及灌木,被粗砂、礫石覆蓋的荒漠地形。

  大約在距今一億三千萬年以前的地質時代,戈壁灘這個地方曾經發生過劇烈的地殼運動,爾後,地殼相對穩定,經過長期的風化、流水和風蝕等外力的作用,使高地削平,低地墊高,地表逐漸趨於一致。到了距今三百萬年的地質時期,這裏的地勢又有所上升,形成高原。由於上升速度比較緩慢,再加上這裏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山崖阻隔,因此地表切割輕微,一直保持著廣闊平坦的高原麵孔,土壤大部分含鹽堿和石灰,有機質含量低,多為荒漠、半荒漠地形。同時,祁連山和合黎山的河流運動,形成了以大片礫石為主的衝積扇。中部地帶為亞砂土,地下水埋藏深度在5至10米,成為片片綠洲。下部地帶的土質較黏,地下水位低,鹽堿危害嚴重,植物稀少,草木稀散。

  戈壁灘屬內蒙古的一部分,從峰巒重疊的祁連山麓,到嶺嶺相連的合黎山南麓,從形勝之地的嘉峪關,到山靜煙沉的玉門關外,都是其範圍,真是浩瀚無際,大漠邈遠。

  戈壁既稱“翰海”,也稱“瀚海”,其意隨時代而變遷。兩漢六朝時是北方的海名。《史記》上說漢武帝時,霍去病擊匈奴左地,出代郡塞二千餘裏,登臨翰海而還。有人考證,既雲“登臨”,則是“山”而非“海”。唐代的翰海是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以西,今準噶爾盆地一帶廣大地區的泛稱。元代劉鬱《西使記》中所謂“瀚海”即古金山(今阿爾泰山),明代以來用“瀚海”指稱戈壁沙漠。

  長期以來,瀚海戈壁上的森林以及其他植物受到了嚴重的摧殘和破壞,隨著森林的毀滅,其他植物的減少,“沙起田園沒,沙進人煙退”,綠洲在無情地縮小著,人們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今天,人民從付出的代價中吸取教訓,采取各種保護戈壁資源的措施,同時種植樹木,改造戈壁,建設家園。戈壁如沐春風,瀚海戈壁變得越來越年輕,越來越美麗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