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劉備白帝城托孤

  在三峽諸多景點中,白帝城算是比較突出的一個。它不僅位置險要,地處咽喉,居高臨下,風景優美,更以劉備托孤的典故而名聞海內外。

  白帝城坐落於奉節縣瞿塘峽口,也就是三峽的起點,東依夔門,西傍八陣圖,三麵環水,一麵靠山,雄踞水陸要津,在雄偉險峻的夔門顯得格外秀麗。站在白帝城向東眺望長江,兩岸絕壁如削,三峽中最為險峻的瞿塘峽盡收眼底。

  白帝城是觀“夔門雄”的最佳地點。繞至廟後,可見小小的草堂河,從白帝城山下入江。曆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範成大、陸遊等曾登白帝城,遊夔門,留下大量的詩篇,故白帝城又有“詩城”之美譽。如今白帝城內無白帝,卻長祀蜀漢風流人物。廟內主殿,是一組劉備當兩個兒子的麵向諸葛孔明托孤的造像。造像栩栩如生,莊嚴肅穆,再現了劉備當年“永安托孤”的情景。

  白帝城章武三年(223)春,夷陵(今湖北宜都)之戰劉備大敗之後,退回永安,也就是白帝城。此戰因沒有聽取諸葛亮的意見,蜀軍損失非常嚴重,“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骨漂流,塞江而下”,元氣大傷。劉備心裏鬱悶而染病,病情漸漸沉重。至夏四月,病情越發嚴重。劉備自知病將不起,即將離開人世,急遣使前往成都,請丞相諸葛亮星夜趕來永安宮。劉備委托諸葛,在他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繼續完成統一的事業。

  劉備對諸葛亮說:“朕自得丞相,幸成帝業;何期智識淺陋,不納丞相之言,自取其敗,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劉備哭曰:“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成成都之主。”說完,又請諸葛亮坐於榻上,喚魯王劉永、梁王劉理近前,吩咐說:“爾等皆記朕言,朕亡之後,爾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劉備這哪是托孤,簡直是在交班!劉備為什麽對諸葛亮相信到如此程度?是一時的感情衝動?不是。是劉備怕諸葛亮在他死後奪位,而主動相送?亦不是。其主要原因是諸葛亮的蓋世之才與劉備的誠心求賢。

  劉備在沒有得到諸葛亮之前,二十多年轉戰南北。他從鎮壓黃巾起義時起兵,一直遊蕩不定。他曾擔任徐州牧、豫州牧等職,手下有關羽、張飛等“熊虎之將”,也擁有過一定的實力,卻因身邊沒有足智多謀的良臣輔佐,缺乏正確的戰略方針指導,始終實力有限;加之沒有根據地,所以常吃敗仗。他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呂布、曹操和袁紹。袁紹被曹操擊敗以後,又南下投靠劉表。劉表起初很得意劉備的到來,但隨著劉備羽翼逐漸豐滿,劉表便暗中猜忌劉備,處處防範。劉備到荊州後,一麵休養生息,一麵尋找具有戰略遠見的安邦定國之士。在司馬微、徐庶等人的竭力推薦下,劉備得知“臥龍”的大名,於是滿懷真誠,不辭勞煩去找諸葛亮。為了要找到諸葛亮,劉備三到隆中,終於見到了諸葛亮。“三顧茅廬”的佳話,後人傳頌千百年。

  見麵後,劉備對諸葛亮直陳自己匡複漢室的忠肝熱腸,虔誠地向諸葛亮請教。諸葛亮深受感動,他欽佩這位比自己年長20歲的英雄,雖然屢敗而無立錐之地,卻壯心不已,始終以重振社稷為己任。與這種誌向相同的人合作,正是諸葛亮實現自己抱負的良機。同時,諸葛亮也久聞劉備講仁重義的大名,知道他愛護百姓,善於體恤民眾疾苦;知道他雖無蓋世之才,卻尊重人才、知人善任,因而麾下的謀臣猛將都甘心情願為他賣力。劉備到荊州後,諸葛亮不但將自己深思熟慮的統一天下的戰略方針和盤托出,還答應加入劉備集團,為實現共同的抱負奔走效力。

  諸葛亮的戰略規劃,被後人稱為《隆中對》,因他隱居時住茅廬,也被稱《草廬對》。《隆中對》根據當時的情況,清晰地分析天下形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對策,指出劉備集團發展壯大乃至統一全國的戰略計劃:一是勢單力弱的劉備集團,靠什麽去奪取天下?人謀!諸葛亮指出,漢末天下大亂,各地軍閥趁機據地稱雄,割據勢力多得數都數不清。這些勢力或大或小,有的僅割據一郡,有的占據數郡,彼此間爭城奪池,勢力此消彼長。強與弱的轉化,靠的是什麽?靠的是“人謀”,也就是人的主觀能動作用,並在戰亂中充分發揮各種客觀條件的作用。

  諸葛亮以曹操和袁紹為例。袁紹占據三州,兵多將廣,聲名顯赫。與之相比,曹操“名微而眾寡”,實力小而兵力少,但曹操最終戰勝了袁紹,不靠天時,靠的正是“人謀”。諸葛亮的這番分析,是針對轉戰半生終不得誌的劉備說的。一席話,使劉備屢遭受挫折的抑鬱心情頓時冰消瓦解。靠人謀能變弱為強,靠人謀能奪取天下,這對於勢單力薄的劉備集團來說,無疑能起到堅定統一國家的信心、激勵鬥誌的作用。

  二是分清敵友。諸葛亮指出,在幾十年征戰中崛起的曹操,地廣人多,擁有百萬之眾,實力已非常強大,並且扶持漢獻帝,動輒以漢朝的名義對天下發號施令,處於絕對有利地位。對此強敵,劉備集團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還不能與之直接交戰。孫權父子三人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牢牢地控製著江東,既有險固的地形便於防禦,又有江東的大族和百姓擁戴他,這支勢力可以作為朋友,相互支援。

  三是要有鞏固的大後方作根據地。如何發展自己?諸葛亮認為,劉備應當占據荊、益二州,發展壯大力量。他指出荊州的北麵有漢水作屏障,地多人廣,物產富饒,加之交通方便,四通八達,東麵可以與孫權的友軍相聯絡,西可以攻占益州。再說益州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加之沃野千裏,物產豐富,號稱“天府之國”。荊、益州的統治者劉表、劉璋又都是碌碌無為之輩,守不住疆土,有才幹的人都盼望英明睿智之主去取代他們。這真是老天賜予的大好機會,是劉備集團建立根據地的最佳選擇。奪取荊、益二州後,清明政治,發展經濟,安撫西南的各少數民族,建成一個鞏固的根據地,對外則與孫權結成盟友,待實力發展壯大了,就會有逐鹿中原、統一全國、複興漢室之日了。

  四是對增強劉備集團實力為以後進取中原作了具體的規劃。這就是等待時機,分兵兩路,攻擊曹軍。一路由一位能征善戰的大將軍率領,從荊州出擊,直趨宛城、洛陽,威脅曹操統治中心的要害之地;另一路大軍則由劉備本人帶領,從益州翻過秦嶺,進攻關中曹軍的後方。到那時,曹操統治區內被塗炭的百姓,必定會擁戴和支持劉備。如此發展下去,統一全國的事業必能成功,漢朝也就可以再複興了。

  劉備聽了諸葛亮的戰略規劃,看到了光明的前程,深受鼓舞,信心倍增。他見諸葛亮年僅27歲,卻有如此的經天緯地之才,不禁敬佩萬分,認定他就是輔佐自己安邦定國之人。諸葛亮也為劉備的虛心討教、尊重自己而感動,決定誠心輔佐。於是,劉備、諸葛亮感情日漸親密。

  多年追隨劉備的大將關羽、張飛向來與劉備親如兄弟,他們很不解劉備為什麽會對這位剛接觸不久的青年如此尊重、親熱,便不高興,並說三道四。劉備勸解關、張說:“我有了諸葛亮,就好比魚兒有了水,從此暢遊無阻,誰也阻止不了我的發展壯大了。”關羽、張飛於是轉變了對諸葛亮的態度。

  在《隆中對》戰略規劃的指導下,劉備集團迅速發展壯大。赤壁之戰中聯合孫權擊敗曹操,戰後又控製荊州,西進攻占益州,建立蜀漢政權。勢單力薄、無立錐之地的劉備集團由弱變強的曆程,充分證明諸葛亮《隆中對》戰略規劃是正確的,驗證了年僅27歲的諸葛亮是個曠世奇才。

  所以,劉備托孤,正是看中了諸葛亮的才能非凡、忠心耿耿。

  後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先帝……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對後主劉禪說:“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複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這話是何等的“忠懇”,又何等的有分量啊!他說得好,做得比說得還要好。

  劉備和諸葛亮一個慧眼識人,絕對信任;一個忠貞不貳,死而後已。他們演繹了君與臣、政治家與政治家、英雄與英雄、朋友與朋友之間的真正含義,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