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九章 陳奇涵廂房避險記

  2011年7月7日上午,我們一行有幸拜訪了革命烈士張多佳的兩個兒子張啟興、張友匡。兩位老人向我們道出了一段曾經埋藏在他們記憶深處的,有關開國上將陳奇涵和他們一家的鮮為人知的故事。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由於身份的特殊性,陳奇涵為躲避國民黨反動派的追捕,經常迫不得已寄身在老區人民家裏避難。1932年,陳奇涵再次遭遇白軍的追捕。在興國縣鼎龍鄉梨坊村禾樹排深山裏的張多佳的住所,因為靠近茫茫林海,有利於在緊急時刻逃生,成為陳奇涵的避難所。三個多月裏,陳奇涵和他的兩位警衛員就住在張多佳臨山的廂房裏。

  張家的房子分為正房和廂房,每房都有兩層樓。按習俗,客人一般很少會去廂房,這樣,廂房二樓的五間房就成了陳奇涵三人的避難所。張多佳一家與這三位革命誌士一起相依為命相處了三個月,他們每日的起居夥食,全靠母親的辛勤勞作和門口的那口魚塘。捕魚、蒸飯團、煮雞蛋……從正房到廂房的二樓,那短短兩丈的距離,母親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卻又那麽的義無反顧。

  國民黨清鄉團頭子,於石生,興國人,本是中國共產黨的地下黨員,後來叛變,成為國民黨反動派的爪牙。1929年秋天的一個午後,由於叛徒的告密,張家住著陳奇涵的秘密被於石生得知,在他的帶領下,40多人組成的國民黨特務團夥撲到了禾樹排,包圍了張家的房子,準備圍捕陳奇涵。由於張多佳長期從事革命工作,對鼎龍鄉一帶的敵情又非常熟悉,他在前一天晚上便得到了於石生要帶領爪牙清鄉的消息。在張多佳夫婦的安排下,陳奇涵三人在第二天上午就已經離開住處,消失在屋後的一片茫茫密林中。結果國民黨反動派的爪牙們撲了一個空,隻好悻悻而歸。

  因為此事,張家一直沒少受牽連,國民黨在白區實行聯保製,張家一直沒有資格上戶口。

  那時張多佳擔任了農民協會的主要領導,白天在外工作,晚上回到家經常開會,與陳奇涵一道商討革命的謀略,也正是這三個月與陳奇涵的相處,張多佳受到了他革命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最終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也最終在中國革命史冊上潑灑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張多佳參加革命後,擔任了紅三軍團第五教導團的政委。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軍委、中央政府機關撤離瑞金,於10月17日傍晚在於都率領8.6萬名紅軍主力和軍委野戰縱隊渡過於都河,開始了舉世矚目的萬裏長征。由於長征前在本地工作的原因,父親有時會回家探親。然而在長征後,一家人就不知道父親的去向了。

  據張多佳兩個兒子回憶,除了大批紅軍將領在鼎龍鄉一帶避過難以外,當時該地區還是紅軍的“後勤部”。在第一次反“圍剿”時期,紅軍經常駐紮在這一帶的祠堂整頓休養,有時還會在他們家住宿。當時禾樹排的興渭塘是紅軍的軍工廠,主要負責修理和生產槍炮。興國的紅軍醫院是由他們的叔祖父張永貞支持的,而叔祖父的兒子張藻德是一名外科醫生,時任醫院的醫生,救死扶傷。除此之外,還有洞下山的燒萁窩是當時紅軍的造幣之處,新中國成立後,財政部還去過那裏“尋根”。

  1934年冬,母親帶著一家人逃難到張家祠。父親多年的興國同鄉戰友張啟鴻(部隊會計,曾經與父親同一個部隊)從湖南回來,剛剛參加了湖南的湘西戰役。由於湘西戰役異常激烈,母親急切地希望得到父親的消息,於是向張啟鴻了解父親的情況,得知在湘西戰役之前,由於在一起工作,見麵的機會很多,但是在戰役之後,他再也沒有見過父親了。於是家人猜測,父親要麽是工作調動,要麽就是已經在戰役中英勇獻身了。

  可是在長征後,大概是1935年4、5月份,父親又奇跡般地回家了,騎一匹高大的棗紅馬,出現在他們麵前。那時的父親已經是紅軍某部的指揮員了。母親在父親的口袋裏發現一個刻著“張桂”的私章。母親問父親怎麽回事,父親解釋說在部隊用化名工作會更加方便。由於時間急迫,父親連夜要就離開家,他解下拴在門前大棕榆樹下棗紅馬的韁繩,回頭看看送別的妻兒,黑夜中,縱身上馬,毅然離去。那疾馳的背影,竟成為母親和兄弟倆對於父親的最後印象。

  1949年5月,南昌解放。這年秋,時任江西省軍區司令員的陳奇涵來到國立南昌大學(此前稱國立中正大學)慰問在校學生。二哥正好在這所大學讀書,有幸同將軍見麵。當陳奇涵問及大家有什麽困難時,二哥向他提起了自己的父親,陳奇涵有些激動地說:“張多佳呀,他是位好同誌,我們離開蘇區之後還共事過一段時間。”當問及張多佳怎麽犧牲時,陳奇涵沉默了一會,歎著氣說:“大概是在長征四渡赤水時,當時戰況激烈,國民黨圍追堵截,由於你父親熟悉貴州地形,為了廣大群眾和紅軍的安全轉移,他主動要求帶領一個連隊的兵力斷後,最後在突圍時全部壯烈犧牲。”陳奇涵在親切詢問二哥家裏基本情況之後,向二哥及其他烈士子女承諾,你們可以享受烈士子女應有的待遇。在陳奇涵的關心下,省委組織部立即著手解決張多佳烈士子女的生活困難問題。

  張多佳的妻子鍾鳳子在經曆了無數的苦難之後終於迎來了美好生活,在丈夫離開後的半個世紀裏,她忍受著思念的痛苦,繼續默默地辛勤工作著,安詳地度過了她的晚年,於1984年在贛州去世。

  在那革命戰爭年代的艱難歲月裏,陳奇涵在張多佳烈士家的廂房避險,成為張多佳烈士親人和後代難於忘懷的紅色記憶。

  (易小軍 江燕 蔣月琴 采訪整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